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不知道该怎么做。

    赵嘉仁在周休日那天请文天祥到家吃饭,文天祥上来就先问有关理学和土地私有制之间的关系。赵嘉仁便从书房拿了一个册子给文天祥。这是赵嘉仁审定的《秦汉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经营初探》。

    依托大宋的文化水平,赵嘉仁从故纸堆里面找出了他想要的资料。这个资料理出了一个体系,在当年的关中、巴蜀、汉中三大平原上,秦国制订了各种管理体系,从种植的作物,耕种,播种,降水管理,层层明确的体系确保了粮食生产最有利于国家管理。

    文天祥一目十行的看过去,他这样的状元自有过人之处。看完之后文天祥又返回头看了一遍,这才满足的说道:“官家,人说朝闻道夕可死矣。这次叹服的感觉尤其真心。”

    听了文天祥的话,正伏案写东西的赵嘉仁抬起头,用嘲讽的语气说道:“宋瑞,你可知道我为何看不起文人。秦汉过去千年,文人竟然写不出一篇能够讲述秦汉强盛道理的论文。真真是无用至极。”

    文天祥年轻时候就颇为自傲,以文人相轻的态度,加上文天祥家的豪富,他当然看不起其他文人。现在又经历许多,听了赵嘉仁的话,自然是点头表示赞同。

    赵嘉仁放下笔,“这个书我准备全国发行。而且在报纸上要做宣传。”

    “给书做宣传,官家不怕弄到洛阳纸贵么?”文天祥笑道。

    “我这么做是为了实施土地国有制做准备,认同这个制度的人越多,在未来的斗争中胜利的几率越大。你想,那些进士地主若是坚持反对土改的态度,那是一定要乱。”赵嘉仁给了答案。

    文天祥文:“官家是想通过这些书让进士们选择支持土改?”

    赵嘉仁摇头,“我可不敢妄想我是靠一张嘴就能说服世界的人,这个书顶多是批判的武器,进行武器的批判,也势在必行。”

    文天祥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赵嘉仁说的都是大实话,肯定会有许多进士和地主们选择对抗,甚至是武力对抗。到现在为止,的确不少人歌颂赵嘉仁的文治和仁德,但是压倒性多数的人都称赞的是赵嘉仁的赫赫武功。赵官家手里掌握着现在全天下最强大的军队,赵官家也是现在天下最会用兵之人。

    “官家要我做什么?”文天祥开始下一个问题。

    “我想让你做两淮提点刑狱,兼了两淮的学社总长,在两淮巡视。我已经选定了几个地方准备全面开始土改,你还得多给这帮年轻人些指点。”

    “可我现在还负责谢道清等人的事情。”文天祥说道。

    “哼!”赵嘉仁忍不住哼了一声。他原本很想用非常现代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现在看冷宫也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赵嘉仁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不过赵嘉仁最后还是忍住了这个诱惑。他说道:“我想由我来出资,建立一个安抚机构。用来赡养那些鳏寡孤独之人。”

    “官家若是这么想,的确是善举。”文天祥立刻表示赞同。

    “或者从户部里面分出民政部和税务局。”赵嘉仁接着问。

    “又要分一个出来?”文天祥很是讶异。

    六部制度一直是传统的中国模式,各朝各代都有自己在六部下建立的各司。赵嘉仁的模式是干脆建立新的部,虽然新部的首长名叫部长,六部的首长还叫做尚书。可是这变化还是过于激烈。

    “是两个。而且我准备制定宪法。以后所谓的祖宗制度就不再存在,官家也不再是口含天宪。而是有明确的宪法。”赵嘉仁说着就有些激动起来。

    “为何要这么麻烦?”文天祥很不解。

    “有了明文的宪法,就有了讨论的基础。譬如,宪法规定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大宋作为唯物主义国家,不提供宗教组织肆意横行的自由。”赵嘉仁讲道。

    “这……,倒是有道理。”文天祥微微点头,“可这还是有蛇足之嫌。”

    “不。有了宪法,就有了法律基础。而且也有了明确的敌我之分。反对法律的,自然是违法,违法当然有国家的制度来应对。如果规定了土地国有的制度,那么坚持土地国有的就可以根据宪法采取处置手段。而且以后若是发生变化,只要宪法还在,就可以针对不符合宪法的情况拨乱反正。”

    “这……官家下旨不就行了?”

    “切。宋度宗下过什么像样的旨意。”

    这话一出,文天祥脸上的表情非常精彩。好不容易把大笑给憋回去,文天祥说道:“官家,你和我谈这个,我是不是该两股战战汗不敢出?”

    赵嘉仁与文天祥都是洒脱人,这话一出,两人忍不住都大笑起来。一位官家谈论之前的官家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上,那大概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要对之前的权臣大开杀戒。然而赵嘉仁没有这个意思,文天祥也知道赵嘉仁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件事就变得非常有喜感了。

    笑了一阵之后,文天祥擦掉眼角笑出来的泪花,对赵嘉仁说道:“官家,我读出师表,看诸葛丞相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时候觉得这种事情非常悲愤,没想到真的与官家谈论此事,竟然如此开心。”

    “若不是心有怨恨,我等当然不会伤心。”赵嘉仁也爽快的答道。

    这一对君臣讨论着他们的理想,倒是非常开心。而宋度宗时代最大权臣的贾似道此时则看完了《秦汉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经营初探》,他放下小册子,叹了口气,对长孙贾唯信说道:“大郎,你那这个过来想问什么?”

    “阿祖。我想问这个可否真如此。”贾唯信答道。

    “是真的又如何,是假的又如何。”贾似道看着非常感慨。

    心中感慨了一阵,贾似道看着家里最有前途的长孙还是沉默的等待答案,他也只能思忖起来。贾似道虽然坏了事,被贬斥到广州,但是贾似道毕竟不是宋奸,也不是不坚定份子,而只是个罪人罢了。

    大宋对于宋奸和不坚定份子有很多隐性株连,但是对于罪人就没有这个限制。所以贾家在大宋危难之时投奔赵嘉仁,继续坚持抗击蒙古入侵。反倒是意外的获得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现在贾似道的长孙贾唯信已经因为赵官家推行桑蚕生产而得到重用,现在成了杭州农业厅的实权正处。即便谈不上炙手可热,却也是前途似锦。

    然而对于《秦汉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经营初探》,贾似道心里面是非常不满赵嘉仁的。若是在贾似道公田改革之时,赵嘉仁就能把这个拿出来,贾似道就一定不会走错路。而这里面的内容明显是赵嘉仁当时执行的手段。也就是说赵嘉仁在当时大大的藏了一手,借着贾似道的改革,暗中增加了赵嘉仁的力量。

    “赵嘉仁那小子阴险狡诈,这个书……”贾似道开口了。

    贾唯信听的认真,就在他觉得爷爷要批判这本小册子的时候,就听贾似道说道:“这个必然是真的。”

第27章 官家无私事(二)() 
    “给我倒杯茶。”贾似道命道。

    贾唯信刚站起,就听到爷爷贾似道跟了叮嘱,“用山泉水,不要用那自来水。一股子怪味。”

    “是。”贾唯信应道。他觉得自己没喝出什么怪味道,价格一担十文的山泉水和自来水相比的区别也不明显,但是爷爷贾似道总是能非常清晰的分辨出来。之前贾唯信因为家里的山泉水用尽,不得不烧了一壶半是山泉水半是自来水混合水。喝了这个水烹煮的茶叶之后,爷爷贾似道皱着眉问道:“这水怎么混了。”

    将事情吩咐下去,贾唯信回到书房。就见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有开始看起小册子。

    “阿祖,已经开始烧水了。我还想问问,你觉得这里面最要紧的是哪部分?”

    贾似道抬起眼,从老花镜的边框上投给长孙一个不满的注视,然后他低下目光叹道:“自然是讲述的权、责、利。赵嘉仁这小子最会收买人心。”

    贾唯信听了之后心中大为讶异。他读了这个之后最沉迷的就是对土地制度的描述,秦汉有制度,各种林地,农地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划。到了汉代,随着对淮河流域的开发,开辟了几十条运河。隋炀帝并不是挖出了一条全新的大运河,而是把汉代开辟的运河给沟通起来。这些运河在杜充掘开黄河之后都被冲毁或者淤塞而完蛋。

    除了这些规模巨大的建设之外,细节上也有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怎么种田,怎么播种。包括饲养牛的时候不允许过度使用牛耕,还有国家提供铁农具,便是铁农具损坏,只要把那些损坏的部件都拿去给官府,可以换新农具,也不用赔钱。官府只是把这些农具回收之后重新熔铸成新的铁农具。

    这种种绝对能称为仁政的制度不仅为贾唯信揭开了过去历史的面纱,让他窥到从所未见的风景。更大大动摇了贾唯信对秦汉的看法。但是自家爷爷对这本小册子的要点评价更是出他意料之外。

    贾似道没有卖关子,他继续解释道:“赵嘉仁此次所做的就是要废除私田,恢复公田。若是恢复公田,定然有很多官员要变着法子当公田的地主。哼,当年我的公田改革就是毁在这些人手里。赵嘉仁不想重蹈覆辙,就把权、责、利先讲清楚。权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责任是配套管理,利则是如何分配种出的粮食与其他产物。只要这个区分清楚,那些地主就再无容身之处。”

    “……地主再无容身之处?”贾唯信有些不解。

    “你想,地主哪里可能自己种地,只是他拥有土地,雇佣许多人来给他种地。原本朝廷不管理土地经营,他们为了能够征税,官吏已经分开。黑心小吏们把持地方,自然得全面依靠地主。靠他们自己收税,只怕税钱根本收不上来。现在赵嘉仁要重建秦汉制度,朝廷和官府直接经营土地,官吏制度重新合一。那还要地主有什么用?”

    贾唯信听了之后还是不太明白,不过他知道自己的爷爷贾似道一定知道怎么回事,他连忙请求道:“阿祖,一定要给我多讲讲这个。我还是不明白。”

    “去看看茶煮好没有。”贾似道命道。

    看着孙子贾唯信快步走出去,贾似道收回目光,看着《秦汉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经营初探》小册子。这位曾经位极人臣的权相心中感慨,以他公田改革的经验,当然知道这册子里面所讲的都是真知灼见。当年的贾似道失败的经验尽数在这里头,而赵嘉仁部分成功的经验也尽数在里头。

    若是此事真的能成功,不仅让赵嘉仁成为大宋最伟大最成功的改革者,也完成了贾似道的夙愿。但是,贾似道的名声和功绩真的会被后人记起么?后人会怎么评价贾似道,是导致临安总投降的奸臣?还是曾经答应了鄂州之战,扭转了大宋覆灭危机的人物?

    想到无常的世事,贾似道悲从中来,哽咽间已经老泪纵横。

    比贾似道年轻了27岁的赵嘉仁却没有贾似道这样的感伤。他首先将谢道清与嫔妃们交给福利机构安置,接着宣布了文天祥的新职务,两淮路提点刑狱。

    随后赵嘉仁就撰写文章,先介绍了太阳系,地月系,然后讲述了经纬度,讲述了本初子午线,还有经纬度的全新度量衡标准。最后给出了大宋现在最新国土的最南最北最东最西,还有一个大概的面积。

    文天祥本以为赵嘉仁是要宣传土地制度的‘权、责、利’,没想到赵嘉仁工科男的脾气爆发,居然又搞起了科普。但是赵官家的文人水平一直没人赞赏过,除了一手令人欣赏的瘦金体字之外,他貌似不写诗,不填词,只在自然科学上不断拿出东西。

    第二天,文天祥刚探视完儿子,对儿子恢复健康的事情非常高兴。刚到家门口,就见到好几名江西籍的进士官员坐在门外的凉亭里。见到文天祥回来,他们连忙起身迎了过来。文天祥见到老乡过来,便是知道他们定然要带给自己麻烦,却也只能招待他们进屋。一进屋,为首的江西进士官员立刻说道:“文知府。你可见到官家新发的大宋面积的文章么?”

    “见到了。”文天祥答道。然后吩咐家里的管家给大家烧水泡茶。

    等官家去忙,进士焦急的说道:“文知府,官家这是要重新丈量土地呢!”

    “丈量土地?”文天祥先是皱眉不解,思忖之后他突然就明白过来。赵官家看似只是讲述了地球的经纬度,并且通过经纬度以及基于经纬度建立的全新度量衡体系。这个体系在文天祥看来不过是一个科普而已,因为赵官家反复强调,因为地球的大小不变,所以长度单位可以不断更精准。便是最初的度量衡标准件损坏了,也可以重做出来。

    可是在这帮地主们眼中,什么标准度量衡根本不是问题,他们看到的是赵官家依照地球的原理,可以不需要到田里,就能够进行土地面积测量。大宋到底有多少土地,这一直是一个大问题。以前的土地都是人到下面进行测量,最后测出来的有多准确,这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在河南的时候,文天祥看到军队的测量部门玩命做出各种基准测量点。虽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却也在逐渐能够有一个手段。现在全新的科学模式下,基准点测量固然是一个手段,但是还有更多的辅助手段。土地面积再也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文天祥心中欢喜。然后他就看到进士官员们看过来的目光就变得不友好。为首的那位勉强用和气的表情说道:“文知府,官家这是要重蹈公田改革的覆辙么?”

    “公田改革的覆辙……”文天祥重复了一下,心中真觉得是无限感慨。当年文天祥认定贾似道是个祸国奸臣,对于公田改革自然是坚定反对,他和赵嘉仁之间也因为这件事大大争执起来。从那时候开始,文天祥就知道赵嘉仁坚定支持公田改革。这些年过来,文天祥已经明白了赵嘉仁公田改革的心思。

    看着这些江西的进士官员,文天祥先请他们坐下,用江西的地方话说道:“诸位,赵官家只是要土地国有,分到土地的人就必须缴纳相应的粮食税。土地并没有变成赵官家自己的。我们乡里乡亲,我只想对诸位讲,何必这么固执。”

    “固执?文知府觉得我们固执?”江西的进士官员登时就炸毛了,“不管官家到底是把这地怎么个用法,他都是慨他人之康。我等又做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不过有了几亩薄田,就要被没收土地!”

    “你们说的这些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将此事告知官家。”文天祥安抚道。

    “什么叫告知?文知府,我等想让文知府劝说官家不要这么做。”江西的进士官员果断的说道。

    “我也只能告知官家。”文天祥并不想给别人卖命,他自己支持土地国有。

    “文知府,若是官家坚决要这么做。我等只能在宫门前死谏,到时候文知府难倒没有一点同乡的怜悯之意么?”江西的进士官员愤怒的说道。

    “死谏么……”文天祥心中叹气,然后说道:“我知道诸位的意思,我会将诸位的意思告知赵官家。现在我还要去户部,咱们就先说到这里吧。”

    这道逐客令一下,江西的进士官员们只能先起身告辞。等文天祥送了他们回来,管家正好把茶端上来。看着面露诧异神色的官家,文天祥笑道:“不妨事,我倒也渴了。”

    端起红茶啜饮了一口,文天祥心中感觉很可笑。在过去的日子里,想死太容易了。临安总投降之前的朝廷最少的时候之后六名官员上朝,那时候各地都需要人去死战。那些人没去死。

    赵嘉仁建立起福州小朝廷后,战争不断。便是没有和蒙古打仗,却也向南一路扫荡各国。上了战场就可能死,那些人没去死。

    现在朝廷要建立起土地国有制度,这帮人倒是突然有了骨气,准备死谏。对这帮人敢于用死亡来践行自己理念的骨气,文天祥是真的没信心。

    到底要不要把此事告诉赵嘉仁?文天祥喝道第三杯茶的时候决定暂时不说。对于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告诉赵嘉仁的话只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确定了这件事之后,文天祥就继续开始自己的准备。他这次已经与赵嘉仁说过,他的孩子不多,在儿子出院之前还不想前去赴任。毕竟现在的官员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留在杭州读书。

    以前的时候这么做的目的大多都是因为官员们的家属最好还是留在京城,现在是因为京城杭州的学校才能教授最新的知识。科举科虽然还在,但是影响力一落千丈。制科的兴起不是单独恢复了这么一个科目,而是官吏重新合二为一。现在大宋不再有‘吏员’的称呼,因为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臭了,所有办事人员统称干部。想拥有干部的资格,首先就得有相应的制科学历。

    与制科相应的科举科则维持了以前的制度。只要每进士,其他的功名在下次考试的时候都得重新考试。

    文天祥在照顾家里的事情,大宋朝廷的政局依旧在继续前进。赵官家强力介绍了测量技术之后,终于开始推广他的书。

    在报纸上,赵官家又把‘权、责、利’拿出来做了好大一篇文章。表面上,这篇文章看着是讲述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赋税,赋税使用的关系。文天祥注意到了里面的一段话,‘大宋乃是大宋劳动者的大宋,赵官家是大宋劳动者的代表’。

    终于说出来了!文天祥长叹一声,站起身来。大宋是个很开放的国家,对于政治的讨论勇敢。譬如文彦博就说出‘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话就成了大宋的政治制度的根本。之后的几百年中,大宋都是这么运行的。所以才有谢道清讲起‘大宋养士三百年’的说法。

    然而现在终于有强势的人出来重新定义大宋的政治制度,哪怕只是亲眼所见,文天祥都感觉到非常激动。

    同样激动的还有很多人,譬如贾似道。这位前左丞相已经激动到山泉水冲泡的茶都不喝,背着手在屋内来回走动了半个小时的地步。最后贾似道忍不住,跑去了书房。却见到长孙的书桌上放了一本《史记》。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