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家庭的成年男子们赶紧拿起竹枪,地头则拿起武器,冲出门去。果然,见到通往这里的道路上有些黑乎乎的东西在移动。那些东西是茅草,上面尖,下面宽。是那些赤身裸体的山民们冬季的标准‘衣服’。
山民乃是以前被撵上山的土著,失去了原本的土地之后,山民还被那些赶走他们的人称呼为山鬼。山下的人们只要看到山鬼,就会用武器将他们驱赶走。因为山鬼们会下山抢吃的。天狗平原上的人们本以为这是一次山鬼抢掠,接着就发现事情不太对。
“他们背后是什么人?”地头问旁边拿着竹枪的足轻。
“这……不知道啊!”足轻不解的答道。如果有见识的地头都不知道那些穿着铠甲,跟在山鬼后面出现的军队是怎么回事。一个足轻怎么会知道。
跟在山鬼后面的自然是伊予水军,山鬼们了解山上的道路,伊予水军则需要人带路,更需要在冬天结束之前占领整个四国岛。现在他们突然出现,让天狗平原上的家伙们措手不及。水军轻松击破当地人的防御,占领了这个地区。
到了二月,除了四国岛北部挨着本州岛的香川与德岛,其他有人口聚集的地区都落入伊予水军手中。在秦明轩的见一下,伊予水军大概统计了一下控制区人口。加上五万伊予水军,这个地区总共有十五万人。
秦明轩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无语,这么大的一个岛,面积比杭州城大,只有十五万人。杭州、苏州、松江府都有百万人口。这么点人口真的能对抗镰仓幕府么?秦明轩心中非常不安。心中不安,他就选择给杭州发消息。
先接到消息的自然是礼部,礼部这边发现自己完全没办法解决秦明轩的问题,就将问题上报,交给更有实力的赵官家来处置。
赵嘉仁也没想到四国这么一个鬼地方竟然只有十五万人口,便是加上靠近本州的两片平地,四国岛大概有二十万人口。这时代的倭国人口总数大概有两千万,四国岛只占倭国人口的百分之一。
因为关乎军事斗争,兵部也派人来参与。看了资料。兵部来的少将记着笔记,却不吭声。熊裳忍不住问道:“兵部怎么想?”
“全凭官家裁决。”少将回答的干脆。
熊裳被逗乐了,他哈哈一笑,却又发现自己其实也找不出问题所在。最后他只能问赵嘉仁,“官家,这件事该如何处置。”
“我们可以派点人,帮着伊予水军搞搞政务。”赵嘉仁给了答案。
“不是派兵?”
“派兵有什么用。难倒是要和倭国全面开战不成?”
“伊予水军若是被打败呢?”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以前有人养了猎犬,去追兔子。最后还是让兔子逃掉了。主人就骂猎犬,整天吃得好,住得好,怎么连吃野草住土洞的兔子都跑不过。猎犬委屈的回答。我出来跑是为了口饭,兔子跑是为了条命。输给兔子不稀奇。”
呵呵。熊裳干笑两声。即便不提这个笑话里面人类与猎犬如何对话的技术问题,这个故事本身也缺乏笑点。最重要的是,熊裳一点都不认为伊予水军能够用他们的力量克服巨大的兵力差距。
“官家,镰仓幕府难道不会倾全国之力前去剿灭伊予水军?”朱少将终于主动开口。
“你可以让熊尚书讲讲镰仓幕府的体制。”
“我今日没有准备,可以约定时间,让这里面专管倭国的科长讲述此事。”
“既然如此,你们就先补补课。了解倭国镰仓幕府的制度之后商量一个结果。”
少将立刻答道:“之前官家已经做出圣裁,我等听从官家吩咐。若是官家下令出兵,兵部也绝不退缩。”
熊裳自然不愿意多出事端,他也想不出大宋该怎么面对倭国官方。兵部这么讲,礼部当然也能表示完全听从赵官家的命令。“礼部听官家的。”
等熊裳离开,赵嘉仁就继续和朱少将谈论之前他们讨论的北伐事务。
“官家想让李云回来担任总参谋长。那谁来负责北伐?”朱少将询问亲家赵嘉仁。
“继续向北的话,不知道部队情绪如何。”赵嘉仁问。
朱少将一时无语。他这辈子从来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当了皇亲国戚,如果没有这层关系,他大概可以按照兵部的想法来说话。许多人对于李云并不服气,也不想让李云来当这个总参谋长。现在当了宋军统帅赵官家的亲家,朱虎臣少将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他之所以被弄来开会,兵部很多人心里面有想法。
把心一横,朱少将说道:“兵部里面不少人并不喜欢李云。他乃是李鸿钧的儿子,许多人眼里的子侄辈。当了他的手下,这帮叔叔伯伯怎么想。”
“呵呵。”赵嘉仁觉得朱少将至少说了点实话,现在的体系是官家兼任丞相的权力,外交与国防又只向官家负责,兵部尚书这个职务都已经不存在了。兵部的学社会长与参谋总长一个管军政,一个管军令。在军政还被认为是监军的现在,管军令的参谋总长被认为是军队一把手。李云一个三十来岁的家伙坐到这个位置上,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前辈怎么会服气。
“我知道了。”赵嘉仁答道。
送走了朱少将,就有秘书进来,“官家,舞会还有两个小时。”
“嗯。我知道了。”
在大宋建立前的千余年前),华夏贵族风气并没有蛮族那么保守。华夏讲的是礼,礼并非是假道学讲的禁欲,而是用一定的制度去规范欲望,让欲望能够正常的表现出来。那时候每个节日,贵族家的成年人会带着娃们出来游玩。大人玩大人的,小家伙玩自己的。小家伙们若是觉得对方令自己开心,就投桃报李,约定下次节日一起出来玩。
现在赵官家就用舞会的方式延续华夏传统,他每年举办两次舞会。一次在春天,一次在秋天,举办地点就在只用于礼仪场所的皇宫。
现在的皇宫经过全面整修,已经没了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即便圆柱,也是铁筋混凝土的制品,外面用石材装饰,看着跟石柱一样。
到了舞会开始前五分钟,赵嘉仁与秦皇后一起沿着地毯走进宫殿。能到这里的都不是一般人物,从女子们身上珠光宝气的装饰品就能看出来。赵嘉仁扫视了一眼,瞅见许多珍珠制品,特别是粉色珍珠制品。他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皇后说道:“看来珍珠卖的不错。”
“很得意么?”秦皇后也低声回应。
“只是觉得自己的心血没白费。”赵嘉仁对自己的功绩很自豪。
很快,赵嘉仁就上台发言。“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春天,预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在舞会上玩的开心。”。。
赵嘉仁从来不爱长篇大论,说完简短的发言,赵嘉仁就准备下来。然后在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祝官家万寿无疆!”
众人听到,也跟着纷纷喊道:“祝官家万寿无疆!”
赵嘉仁倒是没想到下面突然有人这么歌功颂德起来,一时倒是有些意外。微笑着对众人招招手,赵嘉仁在一片‘万寿无疆’的祝福声中走下台子。
开场舞自然得由赵嘉仁和秦皇后参加,简单的一支舞曲结束,赵嘉仁正准备坐片刻就走。然后就见到警卫将一个试图靠近的家伙拦住,没多久警卫过来说道:“官家,那人是三韩的王子。”
“让他过来。”赵嘉仁觉得和这位青年聊聊,可以很好的打发时间。
“拜见官家。”三韩王子王滋到了赵嘉仁身前,立刻跪倒行礼。
“听闻你正在农学院学习农业管理,学的怎么样了?”
“官家,臣自觉驽钝。在农学上没天分,现在只想请官家能派遣管理三韩的官员赴任。”
“派遣官员?”赵嘉仁有些意外。
“三韩行省乃是大宋治下,朝廷本就该派遣官员前去管理。”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赵嘉仁忍不住想确定一下。
“臣愿做三韩农业厅长。”王滋回答的非常果断。
“哼!哼哼!”赵嘉仁忍不住笑出声来。他觉得自己若是没有想错,这位王滋王子是想借用大宋的力量建立他自己的势力。赵嘉仁并不讨厌这点,当年南棒的独裁者朴正熙也是借助美国的力量掌握南棒政权,把南棒经济搞得不错。只要藩属国家不会傻到对大宋兵戎相见,藩属过在某个方面的生产能力越强,对大宋的好处就越大。
“我知道了。”赵嘉仁答道。
这么一番聊天,时间就到了之前预期的半个小时。和以前差不多,赵嘉仁起身与皇后一起离场。在他们身后,宫殿里音乐悠扬。
第138章 强龙与地头蛇(一)()
二月二,大宋朝廷选出一票年轻干部。 吏部与这些干部们谈话之后,从中选出了六十号人。对他们进行各种疫苗接种,给他们培训了倭国与三韩的知识。三月初十,除了临时出意外的五个人,五十五名干部分两批前往这两个国家。
当这帮年轻干部出发之后,吏部尚书文天祥就前来赵嘉仁这里。他说道:“官家,臣这几日思忖这批干部,突然觉得有些明白为何秦汉之际人才辈出。”
“哦?”
“当年汉朝的官员知道如何管理里,一步步做上来,精通政务。便是张骞,在海外也知道如何以利益说动别国。然而之后汉代制度不存,官员们讲话竟然都只懂得讲些毫无用处的道理。”
赵嘉仁一愣,他没想到文天祥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位以前还很注重‘浩然正气’这么一种玩意。凡是讲浩然正气的,大概都可以归于看不起劳动人民的行列。
“却不知宋瑞为何突然这么想。”赵嘉仁很想确定一下。
“这次朝廷选拔去倭国和三韩的干部。我与他们不少人谈过,发现这些人从没学过理学,然而言谈举止,竟然比学过理学的更像是学过理学。所以才有所感。”
听了文天祥的话,赵嘉仁大大无语。这帮干部们都是制科毕业,从小学的就是科学知识,接受的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教育。所以对他们来说,道理是真存在的。只是这道理与理学那种试图解释世界而拼凑出来的想法完全不同。
但是赵嘉仁没直说,只是问道:“宋瑞为何觉得这与秦汉相似。”
“我以前做官,虽然知道积土成山的道理,却做不到。当年我与官家因为公田改革之事争执,前一段我再想起官家当年的话,又看到这次税收的事情,突然感觉豁然开朗。若是每一块土地都能好好经营,天下当然就没有饥荒之事。”
“没有饥荒与好好经营从来不是一回事。若是如中华这样的大国,天灾会让粮食大大减产,但是造成饥荒更多的是应对不正确的**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虽然可以这么说,但是天下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坏人吧。”
“没有那么多坏人?哈哈!”赵嘉仁忍不住哈哈大笑。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面,这种坏人是要遭受谴责的。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就是为了盈利,盈利就是唯一目的。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不压榨别人,不奴役别人,他们这个制度就无法维持下去。那真的是每一个毛孔里面都流淌着罪恶的血。现在大宋正在进入工业化,一旦权贵当道,权贵资本主义制度大概就会诞生。若是这种局面出现,所有上层大概就无一人不罪恶,无一人不可杀。
“不知官家为何刻薄?”文天祥讶异的问。
“也许我就是这么刻薄的人,所以听不得那些话而已。”赵嘉仁笑道,“不过这些干部大部分都是基层干起,不少人都已经是亭长。五十几号人,管理上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大概没问题。期待这帮家伙们的好消息吧。”u
第139章 强龙与地头蛇(二)()
“自从消灭了黑心小吏,官吏一体之后,现在朝廷需要监察的官员干部数量比以前多了许多,吏部要在外面增加外派机构,管理各府,各县的人事工作。”
听着赵嘉仁的讲话,一众学社成员忍不住转头看向吏部尚书文天祥。文天祥心中有波澜,脸上则是镇定自若。这件大事终于开始了。
“官家,若是这么做,会不会让地方州府权势太大?官员自然是各地调动,归朝廷管理。州府、县里的干部,却是归地方审核。”丁飞忍不住问道。
身为前肃反委员会的主席,丁飞的担心源自他的工作经验。只要地方上有实际权力,他们就会把这个实权用到极致。
丁飞如此站在赵官家这边,不少学社成员看过来的眼光比较锐利。
赵嘉仁扫视了一圈这些重臣,这才温和的对说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监察不是万能药,没有监察那是万万不能。”
听到这话,丁飞只能苦笑。作为强力部门的头头,丁飞对此深有感触。
看丁飞那样的表情,赵嘉仁转回头面向大多数学社的会员,“任何制度本身都不是完美的。就如我们现在用的针线,最初的时候只有骨头制作的针,穿的是麻线。后来有了丝线,再后来有了铜针,铁针,现在有了钢针。那些线也更加精良。但这就是尽头了么?不,还会有更加精美的针线。但是所有的针线目的却是一致的,就是缝制出更好的衣物。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这个初心不能错……”
中间休息的时候,文天祥到小卖部买了个红豆沙的面包,要了杯苏打水。正准备坐在小卖部外面的桌子旁边填填肚子,就见到胡元凤走了过来。这下文天祥只觉得因为甜食而变得开心的感觉大大低落,种种迹象表明,农业部侍郎胡元凤对文天祥的弟弟文璋有许多批评。
休息结束,会议继续。胡元凤发言:“官家,现在朝廷重建税收度。结果江宁知府文璋利用收税,对百姓横征暴敛。”
“所有税收都要上报。文璋上报的税收中有隐瞒?”赵嘉仁问。
胡元凤一愣,他没想到赵嘉仁居然扯到了制度。但是胡元凤并没有停下,他继续说道:“官家,秦淮河沿岸收十倍税,难倒不会让其他人有样学样,横征暴敛么?”
赵嘉仁盯着胡元凤说道:“当下税务的第一要务是他们有没有如实上报税收内容,至于是不是横征暴敛,自然有咱们讨论。我现在问你,文璋有没有在这方面欺上瞒下。”
“这个……我不知道。”胡元凤一点都不想为文璋背书。
“你知道的,就是秦淮河两岸的高税么?”
“是。不仅如此,官家强行通过农业部对于农业用地擅自抛荒的惩处条例,文璋也给用上了!”胡元凤语气非常不满。
文天祥一愣,他倒是不太清楚这个‘对于农业用地擅自抛荒的惩处条例’是怎么回事。光看胡元凤的反应,貌似是个有些不得了的玩意。
“官家,这个农业部的惩处条例是怎么回事?”检察院副总检察长丁飞倒是有了兴趣。
“这个条例么。呵呵。”赵嘉仁虽然在回答丁飞,眼睛却看着胡元凤。
把目光转回到丁飞身上,赵嘉仁开口说道:“大家觉得为何地价越来越贵?”
学社的家伙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赵嘉仁怎么来了这么一出。赵嘉仁继续讲述起土地价格问题。
以前持有土地与房产不交税,直接结果就是土地持有成本太低。很多人买地的目的只是为了持有资产,经营的其实很糟糕。讲完了这个惩处条例的立法理念,赵嘉仁这才把问题转回具体内容上,“这个农业用地擅自抛荒的惩处条例,目的就是惩处那些私自抛荒,或者不认真种植的人。一旦发现,立刻罚款。惩罚的结果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惩罚到这帮人把地买了。另一种是惩罚到这些人老老实实种地。”
许多人都是刚听说赵官家推出了这么一个条例,大部分重臣都本能的不认同这么苛烈的手段。这可是条绝户计,实施的结果大概就会变成赵嘉仁所讲的那样,持有土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其实还有第三种手段,每年缴纳高额的土地税与房屋税,保住自己的土地和房产。”胡元凤开口说道。
“嗯。的确有这样的手段。”赵嘉仁率直的应道。
“那官家可知,文璋知府已经下令,对于不肯把秦淮河沿岸土地房屋卖给朝廷的百姓的所有土地和房屋收三倍的税。”胡元凤抛出了杀手锏。
此言一出,学社上层都被震动。甚至连文天祥都呆住了,他可没想到自家三弟的手段如此狠辣,面对正面硬杠的家伙采取更严厉的手段。至于其他官员,也有些惊了。特别是知道这个所谓‘百姓’是段进士家这样地头蛇的官员更是心惊,文璋用这么高压的办法,那就把段家人往死里得罪。
“我知道文璋对段家收重税。秦淮河两岸有土地和房屋三百七十九户百姓,三百七十八户都把土地卖给了官府。有些人觉得把土地卖了,他自己没有地方住,没有土地耕种。文璋都帮他们做了安排。这个段家趁着枯水时候抢占的土地最多,在河道两边盖的房子也最多。他摆明了说,宁肯耐住这十倍的税,也不会把土地房产交出来。只要他在,这秦淮河有多宽,得段家说了算……”
听赵嘉仁讲述着段家的嚣张,原本还站在段天德那边的官员都忍不住微微摇头。他们此时依旧站在段天德这边,只是这位段天德的嚣张已经超过了底线。别说民不与官斗,就算是朝中有人的官,赵官家明显已经站到了文璋这边。
胡元凤大声说道:“官家。段家来人辩解,那都是文璋的一面之词,段家遭到文璋打击,惨的很。”
见胡元凤这么坚持,赵嘉仁点点头,“你说的情况也有可能。”
文天祥心中一震,他弟弟文璋能在众多攻击中安然无恙,自然是因为得到了赵嘉仁的青睐。如果赵嘉仁真的不支持文璋,虽然文璋不至于立刻被扳倒,却也得不断上表自辩。那可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其他原本就反对文璋,或者反对文天祥的人则眼前一亮。虽然直接和文天祥翻脸有很多问题,但是让文璋受挫,大概就能让文天祥的日子不好过。到时候为了自保,文天祥大概只能让他弟弟请辞,或者文天祥自己请辞。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文天祥鱼死网破的和这帮反对者硬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