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着急。”蒲寿庚从容的摆手说道:“蒙古南下应当是真的,倒是可以派人去蒙古军那里联络一下。不是现在就投奔蒙古人,去看看总是好的。”

    听了这话,蒲师文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他原本以为老爹忠于大宋,只是对赵嘉仁不满。现在看到自己和老爹其实是志同道合,都对赵氏当官家的大宋不满。这样就有很多事情可以沟通啦。他低头应道:“我现在就准备派人去联络。”

    蒲家面对局面做出应对,齐家的齐叶也接到了赵嘉仁的信。赵嘉仁在信里面请齐叶把从去年冬歇时期就开始低价收购二十几艘旧船准备好,赵嘉仁即将派人去泉州把这批船给接走。齐叶并不知道赵嘉仁为何要这么做,他唯一能确定的是赵嘉仁必然要有大动作。

    这动作是彻底解决蒲家么?可为了便宜,那二十几艘船只能用老旧来形容。但是想到自己两度被烧的香水铺子,齐叶就对此充满了期待。一定要干掉蒲家才行!

第23章 战斗并非从刀剑开始() 
开庆元年的宋历五月,福建进入了梅雨季节。连着好几年,赵嘉仁的船队都会在梅雨季节开始前的宋历四月把蚊香等大宗商品运去泉州,此次更是派遣五艘战舰前往泉州。

    船队回来之后停泊在马尾,此时天空灰云低垂,抬头看去,高高的桅杆顶端仿佛划开阴云一般。远远望去,马尾船厂的工地上架起了十几个巨大的棚子。每个棚子的柱子都是利用力学原理,用三根毛竹搭建出来的。柱子上架着毛竹横梁,利用绳索将横梁有效绷紧。横梁上固定了层层竹席,防止雨水淋湿下面正在建造的船只。

    五艘缴获自蒙古水军的大船已经被彻底拆散,变成了新船的一部分。按照船厂厂长谢无欢的安排,到明年,也就是开庆二年,赵嘉仁就可以拥有二十四艘船组成的舰队。这将是纵横福建路乃至广南东路的舰队。谢无欢保证,这样的舰队无人能敌。

    赵嘉仁知道谢无欢这厮虽然说的真诚,却想在梅雨季节好好休息一下。也不能因此就怪他怠惰,谢无欢自打加入赵嘉仁的队伍之后就没怎么休息过。如果不是此次安排实在是紧张,赵嘉仁是很乐意让大家放个长假。

    船队靠岸没多久,船厂厂长谢无欢就撑着伞,沿着一条通到码头的石径小路到了码头接船。出海的船回来之后需要修整,这才能让船只保持最好的状态。

    到了岸边,谢无欢目光扫过船队,接着指了指船队里面二十几艘小型船只,疑惑的问赵嘉仁,“这些是什么东西?”

    “这些是我买的船。”赵嘉仁笑着答道。

    “这些破烂也能叫船么?”谢无欢非常不客气的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赵嘉仁并不生气,他买这些船的时候付出的就是买破烂的价钱,这些船被称为破烂也不稀奇。此时天色阴暗,旧船的木料原本就用的很久,外部呈现一种黑色。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下看着更是一无是处。

    “谢厂长,这些船拆了之后,把木料能用的用了,造出我给你图纸的江船,你觉得能用多久?两年总行吧?”赵嘉仁问谢无欢。

    “两年?若是能找地方把木料晾干再造船,别说两年,就是五年也能用得!”谢无欢从容的答道。

    这判断和赵嘉仁从其他渠道了解的差不多,不管这些旧木料对于在大海上扬帆的船只来讲是多么的糟糕,对于只在江中航行的船只来讲,并不能称为差。

    表达了对木料的判断后,谢无欢不解的问赵嘉仁,“提点,你在闽江中造这么多江船有什么用。”

    “这些船不是用在闽江。”赵嘉仁只是回答了一句,就不再讨论这个话题。现在已经是五月,已经容不得拖沓。他对谢无欢说道:“告诉所有船厂的人,从今天开始大家要辛苦了。从现在到明年元旦,我给大家开双饷!”

    “双饷……”谢无欢立刻露出欢喜的表情,不过思忖片刻之后,谢无欢的表情就变得狐疑。他试探着问道:“提点,你到底准备让大伙干多少活呢?”

    “这不是干活多少,而是要去远方出差。双饷,大部分是出差的奖励。”也不管谢无欢能不能听懂,赵嘉仁直接用21世纪的名词做着解释。在这件事上,赵嘉仁不认为有什么讨论空间。

    从五月初五,端午节。以旧船为核心的船队开始北上。旧船不仅是这20艘买来的船,还有赵嘉仁手里的旧船。每艘船上都装了不少设备,向着目的地嘉兴府的华亭县而去。梅雨天没什么船愿意出航,若是没有灯塔指引,赵嘉仁也不愿意出海。所幸的这一路上都能看到灯塔的光,远方的那些温暖的黄色光点让水手们感到了极大的安心。虽然船上条件简陋,大家并没有因此而情绪低沉。弹吉他,吹口琴。听表演的人口含香甜的粽子,吃的高兴。昏暗的船舱里甚至有种毕业旅行的的感觉。

    抵达华亭县之后,前来迎接的是赵嘉信。他穿着蓑衣,带着斗笠,颇有种世外高人的模样。赵嘉信已经做了功课,从知县这里租到了沿海合适土地一年的使用权。也来不及废话,赵嘉信就领着赵嘉仁去看了他已经命人钉好的地界。一根根木杆上绑了麻绳,圈出一块又一块的地界。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众人从船上运下毛竹在内的材料,按照在马尾积累的经验开始搭建船棚。

    工作极为辛苦,在雨水里面搬运,搭建。干到第三天,谢无欢瘫倒在建成的一个大棚子下面,有气无力的对同样疲惫的赵嘉仁说道:“提点,把这个月的薪水变成三倍如何?”

    赵嘉仁也没想到工作竟然会如此辛苦,他点点头,同样有气无力的说道:“我同意。”

    晚饭时候给参加工作的众人讲了这个变化,本该激发出强烈正面力量的消息对众人好像完全无用。大家只是抬头应了一声,接着埋头该吃吃该喝喝,所有人都一脸赶紧吃完就去睡觉的期待。

    也许是累过了头,赵嘉仁想睡又睡不着,他大哥赵嘉信也是如此。仰面朝天的赵嘉信突然开口问道:“三弟,你为何不提早来修这棚子。若是早些修好,大家就不会受这种罪。”

    “我……”赵嘉仁本想解释一下,自己担心被人发现。但是怎么都说不出来,这种道理是赵嘉仁的道理。经历了沉重的劳动后,赵嘉仁自己都觉得当时有些失误。依照赵嘉仁的经验,等到疲惫消除,等到遇到问题的时候,他那时候大概就会觉得,若是当时没有提前搭建棚子就好了。

    好在大哥也是随后一问,没过多久,赵嘉仁就听到大哥微微打起了鼾。

    看样子大哥已经睡着了。这是赵嘉仁陷入沉睡前的最后一个念头。

    在21世纪的木材加工认识,木料里面的水有两种,一种是木料泡在水力吸湿后含有的水。这种水份最多占木料重量的20%。而刚砍下来的新鲜木料细胞里面的水分,占木料水分的60%。赵嘉仁买的旧船上的木料细胞内水分早就干燥,将这些船拆解后得到木料放到竹子搭成的架子上,在超级潮湿的梅雨天甚至都可以让水分逐渐变低。

    经过十几天的辛苦劳动,留下人看守棚子和木料,赵嘉仁带着其他人员前往庆元府修整。众人在庆元府的住处大睡几天,逐渐恢复了体力。吃饭的时候,曾经和赵嘉仁一起去过扬州的水手吞吞吐吐的问:“提点,反正也没事。我们能不能去扬州玩。”

    说完之后他又怕赵嘉仁不答应,连忙补充:“提点以前说过会带我们去扬州。”

    “这有何不可?”赵嘉仁笑道。旅行是个很好的休息手段,能让大家释放压力的话,对工作大有好处。

    说完之后赵嘉仁对身边的赵勇,“赵勇,咱们一起去。”

    “……”赵勇没有立刻回答,停了片刻,赵勇问道:“三公子,我们一起去姑苏吧。”

    “去姑苏?”赵嘉仁觉得这个建议莫名其妙,他不解的问道:“去姑苏做什么?”

    “这个……我们一起在姑苏坐过船的。”赵勇的声音罕见的羞涩起来。

    赵嘉仁努力搜索着记忆,他突然想起自己的确和赵勇一起坐过船。然后赵嘉仁上下打量了赵勇一番,“没想到,你还是个……你还没忘记船上的头牌。这都六年了。”

    和赵嘉仁一起去姑苏的时候,赵勇也不过20岁。一转眼他已经26岁了,却还没有婚配。虽然宋代结婚普遍晚,26岁也属于晚婚年龄。赵嘉仁原本是以为赵勇想多挣些钱,娶个有身份家族的女孩。现在看这意思,赵勇竟然是心有所属的模样。而赵嘉仁早就忘记了画舫上的头牌到底啥模样了。

    听召集人提到头牌,赵勇立刻摇头,“不是那位小姐,不是她。是个穿青衣的姑娘。她说她叫婉儿。”

    “哦!哦!哦!”经赵勇一讲,赵嘉仁立刻就想了起来。的确有那么一位当时看着十六七岁的姑娘,她是画舫上的青衣。那位小姑娘还到过周兴师傅的铁匠铺,在炸炉的危难关头表现的颇为镇定。对于头牌什么的,赵嘉仁并无印象。对这么一个开朗能干的女子,赵嘉仁发现自己也依旧有些印象。

    这下,赵嘉仁对赵勇的品味大大认同起来。赵嘉仁对那个姑娘并没什么想法,但是他对那个姑娘的评价挺高。他连连点头,“那位小娘子的确不错。”

    见到赵嘉仁也对‘婉儿’有印象,赵勇连忙说道:“这里有两位班长在,有他们带队,应该不会惹出事端。三公子,我们趁此机会一起到姑苏去看看吧。”

    “可是……”赵嘉仁很想说,去了也未必能找到人。对于去画舫上的汉子而言,不管是多么精致的‘美味’,吃久看久也会乏味。为了保持自己对周围男人的吸引力,画舫上的妹纸们是经常要换地方的。

    然而看着赵勇的表情,赵嘉仁也不忍心拒绝。等梅雨季节结束,赵嘉仁就要进入忙碌的阶段。那时候他根本没空去关注‘婉儿’的事情,赵勇也得留在赵嘉仁身边办事。

    想到这里,赵嘉仁叹道:“便和你一起去姑苏。”

第24章 梅雨季节小出行() 
“咱们去到姑苏,大概是找不到人的。”赵嘉仁靠坐在快船船舱内,语气温和的对赵勇说。

    “我晓得。我晓得的。”赵勇看似慨叹,情绪中又没有丝毫的失望。

    赵嘉仁觉得明白这种心情,见不到妹纸,不会让赵勇绝望。这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只要有机会去找,赵勇都会继续找下去。

    “两位官人……,你们带的是琴么?”旁边同船的那位开口问道。

    赵嘉仁扭头看了看这位穿绸裹缎的中年人,他长相普通,气质沉稳,目光明亮,有些读书人的意思。这年头的快船就跟21世纪的豪华游轮一样,票价不便宜。自然而然的就筛掉了穷人。

    这位中年人所讲的琴,指的是赵嘉仁和赵勇带的吉他。吉他放在一个木提箱里面,猛一看和出行的箱子差不多。赵嘉仁心里面颇为惊讶,这位难倒有透视眼么?他怎么就知道箱子里装的是琴而不是别的东西。

    “是琴。”赵嘉仁饶有兴趣的答道。

    “哦!”那名中年人明显来了兴趣,他试探着问道:“可否一观。”

    赵嘉仁也不废话,直接把吉他拿了出来。那位中年人看了片刻,讶异的问道:“这琴……看着与琵琶颇为类似。只是……比琵琶声音低些吧?”

    见到这位居然是个懂乐器的,赵嘉仁便让赵勇演奏一曲。从听过的曲子数量来讲,赵嘉仁无疑是1259年整个地球上排名第一的人。他一个人听过的曲子数量,也许比此时整个地球上的正式音乐曲目都多。

    但是听过这么多曲子并不等于赵嘉仁就精通乐器,以吉他而言,赵嘉仁能弹一弹,但是只学了四五年的赵勇的水平就远远在赵嘉仁的弹奏水平之上。天份这种东西真的和见识没关系。

    见有人要演奏乐器,整个快船上的人都来了精神。1259年,也就是开庆元年,人民的娱乐活动真的很少很少。赵勇也没有不好意思,他抱起吉他稍微调了调音,随手弹了了一首带华彩的《爱的罗曼史》。

    赵嘉仁听着已经颇有西班牙味道的华彩,想起带琴的目的。去画舫上的项目之一就是唱和,那些词牌的曲子都是固定的,头牌妹纸弹琴伴奏,上画舫的家伙们唱。就跟KTV一样。

    还有少数精通乐器的家伙自己也能弹曲,只要表现的好,更容易得到妹纸青睐。赵勇是去见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妹纸,虽然赵嘉仁已经做好了掏钱帮那个婉儿‘赎身’的打算,甚至有强抢民女的心思。不过赵嘉仁觉得,若是能按照画舫上的规矩办事,让那个婉儿能对赵勇生出好感,事情可能更好办。

    当然,这都是赵嘉仁自己臆想出来的。而赵勇对画舫更是一窍不通,赵嘉仁怎么出馊主意,他就怎么听。没想到还没和妹纸唱和,倒是先娱乐了大众。

    曲子风格与大宋不同,和上层那种山水画般只讲意境的音乐更不相同。不过《爱的罗曼史》本身就有很强的节奏,颇具感染力。等曲子完结,一船人也是大大叫好。

    刚开始与赵嘉仁搭话的那位看上去颇为感动。不过感动消退之时,他问道:“两位官人,你们可是临安人?”

    “我……这是何意?”赵嘉仁不明白了。

    “半年前,临安来了一位官妓步如烟,真的是琴棋书画尽皆精通,我有幸曾上船一会。听步小姐弹过与此类似的曲子。虽然这位官人弹的曲子有诸多不同,我能确定是步小姐弹奏的曲子。”说完这些,那位中年人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对赵嘉仁说:“我还听闻那位这位步小姐在那位唐安安的引荐下服侍过官家呢……”

    当今官家第一次纯洁的玩三陪,是宝祐三年,也就是四年多前的事情。此事在上层里面传开的时候,也一度引发了轰动。现在大家懒得再提此事,毕竟这帮士大夫们上画舫玩乐的次数比官家多得多。在画舫上搂着妹纸,温香玉软间抨击官家不道德,的确需要很大勇气。赵嘉仁听说过唐安安的名字,不过他没想到当今官家居然还把这项娱乐活动给长期化了。若面前这位中年所讲若是真,官家玩了四年还没玩腻。

    赵勇则是眼睛发亮,此时他与赵嘉仁正在前往临安。在这么一个梅雨季节,从庆元府(宁波)去姑苏,走泥泞遍地的陆路是疯子才会做的选择,乘船前往才是正途。赵勇知道这首曲子在福建的学校里面流行过,另外就是赵嘉仁几年前在画舫上用古琴弹过。那位步如烟大概就是当时画舫上的头牌。

    就在赵勇想追问的时候,赵嘉仁去拉了拉他,两人找个去嘘嘘的借口走出船舱。赵嘉仁说道:“你是想去临安吧?”

    “是!”赵勇答道。

    赵嘉仁叹口气,“唉……,我没办法陪你去了。”

    “为何?”赵勇大感意外。

    “我现在是福建路提点刑狱,让人知道我跑去临安上画舫,我没法交代。”赵嘉仁率直的答道。

    “那可怎么办?”赵勇只是跟着赵嘉仁到过临安,让他自己独自到那个陌生的城市,还要去从未去过的画舫上找人。赵勇觉得非常不安。

    赵嘉仁拍拍赵勇的肩头,“我知道此事不易,不过你只能靠自己了。”说了这话,赵嘉仁又怕赵勇失望,他用充满信心的声音说道:“此次就去。找不到也不怕。到了明年,我无论如何都会帮你上画舫找人。现在是真的不行。”

    “我晓得。我晓得!”见赵嘉仁如此坚定,赵勇连连点头。

    “到下一个码头,我就下船寻回去的船。你自己路上小心。若是有人敢为难你,就大胆的说我的名号。”赵嘉仁叮嘱道。

    “三公子,你一个人上路,我不放心。”赵勇为难的说道。

    见赵勇去临安的心思这么坚定,赵嘉仁笑道:“我这次出来可是带了剑,想打劫我,只怕那些歹人是找错人了。”

    半个时辰之后,在一处小码头,赵嘉仁下了船。船只启动,赵勇挥手道别,又觉得不放心,便高喊道:“三公子小心!”

    赵嘉仁左手撑伞,右手举起刺剑向赵勇挥动。既是告别,又是让赵勇看到赵嘉仁有武器傍身。

    梅雨季节天色昏暗,船只开出去几十米,即便是目力强劲的赵嘉仁也开始看不太清船上的赵勇。在心里嘀咕了一句‘重色轻友’,赵嘉仁把刺剑挂到腰间,转头去码头上的小客栈等待回庆元府的船只在这里停靠。

    浙东运河船只往来繁忙,刚进了客栈没多久,就有船在这里停泊。赵嘉仁只想尽快回去,也不管船只很不怎么样,赵嘉仁硬着头皮上了船。到了第二天中午,船只便回到庆元府。

    在庆元府待了几天,就进入宋历七月。随着东南风拨云见日,梅雨季节终于结束。赵嘉仁告别父母回到华亭县。那些棚子下面的木料依旧湿润,却没有刚从船上拆下来的那种往下滴水的模样。对这些木料进行了半个月处理,花了七八天就造出第一艘内河用船。

    这艘船与在福州造的内河船一样。平底,有很小的水密结构。船身修长,尾部有个小尾楼。动力是一面横帆,每一边各有十个桨位,桨手们头上有凉棚。船头有门两斤炮,船尾也有一门。船吃水很浅,看起来倒是有些像龙舟。

    谢无欢看着水手们以划龙舟般的模样划船,让整艘船在华亭县海边的海面上跑的飞快,他忍不住叹道:“若是用新木料,定然能将船造的更好。”

    “然后让大家从福建划到这里?”赵嘉仁笑问。

    此时谢无欢明白赵嘉仁为何要如此做,他苦笑着问:“提点,为何一定要跑来这里。”

    “因为我们都是大宋的人,大宋遇难之时,我们必须出来。”赵嘉仁说的认真。

    谢无欢一愣,他能理解赵嘉仁所说的话,但是他不理解赵嘉仁为何要说这些。

    赵嘉仁也不想多说什么,此时已经进入了八月。赵嘉仁吩咐谢无欢抓紧,自己就乘船返回福建。如果赵嘉仁这个变量没有太大影响的话,要不了多久,贾似道就会通过朝廷要赵嘉仁到贾似道麾下助战。决定大宋命运的战争就将上演最激烈的部分啦。

    若是朝廷的使者到了福建,见到福建路提点刑狱赵嘉仁根本不在福建。那可是要出大事滴。

第25章 南下北上() 
开庆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