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也有船队。就几年前的经验,赵大官人自己的官声还是不错的。至少周老板没听说这位赵大官人搞过什么抢夺别人财产的事情。如果当时能静下心多听听建议的具体内容,就算没有加盟,是不是也能够从中间得到些好处呢?

    没有客人,伙计们也无精打采。看着这帮家伙们的表现,周老板叹口气,他决定再与其他饭铺的老板碰头开个会,看看是不是想办法弄清楚这些咖喱饭的原材料与烹调方法。虽然这就牵扯偷师的问题,可周掌柜心里面却用‘之前他们就说过要传授菜谱’作为说服自己的理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周老板自己也偷偷派人买过咖喱饭。他试吃之后真的被骇到了,咖喱饭的烹调技法与现在福州的饭菜没什么特别不同,不同的是里面的调味料。这是周老板从未吃过的味道,他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该如何去模仿或者找到能与之抗衡的味道。

    站起身准备往外面走,周老板突然停住了脚步。因为街上传来了脚步声。若是一个人两个人的脚步声自然不会影响周老板出行,那是好多人走过来的动静,能把整条街都占满的人行走时的动静。

    把愤怒暂时放到了一边,周老板停在自家门口驻足观看。和周老板相同,街边所有人靠在街边观看经过的人流。为首带队的人身穿正面黑色内里红色衬衫飞鱼服,手里拎着长棍。周老板并不知道这种明代出现的衣服的典故,他只是知道身穿这种衣服的人是航海行会的人,或者说是赵大官人的部下。

    红色飞鱼服带队后的是身穿黑色飞鱼服的人,他们身后是大队的人。以周老板的眼力,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都是福建乡下人。这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乡下人跟着赵大官人走,周老板听到他店里看热闹的伙计们正热烈的讨论着‘这是第二次吧?’‘不,这是第三次!’

    见这帮人完全没有因为店里萧条的声音而发愁,周老板心里面就一阵恼怒。正考虑是不是呵斥他们的时候,周老板却被些变化给吸引了。第一年的时候前往什么海岛开荒的农民都是男子。第二年的时候前往海岛开荒的人里面就有些人带着老婆同去。今年的队伍可比前几年的更大,几乎每个人都带着老婆孩子,周老板还看到了一队娃娃。看得出,这帮娃娃并没有父母带领,带着他们是些婆子。

    这下周老板懵了,对这些娃娃怎么也跑去荒岛开荒的愿意,他怎么都想不出来。一时间,周老板甚至忍不住回忆最近有没有发生大量孩子被盗走的传闻。

    然后周老板看到了一个有比较深刻印象的身影,那是身穿赤红色飞鱼服的袁弘杰。对于询问是否要加盟‘一千碗’连锁店的说客,周老板发觉自己暂时没办法有个确定的想法。

    如果袁弘杰得知别人把他看成说客的话,他一定会很不高兴。飞鱼服是个套装,黑色飞鱼服里面如果是穿红色衬衣,就意味着是管理层。袁弘杰读书一直很不顺,到了这即将四十岁黄土埋胸的年龄,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峰。

    从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到年入几百贯的航海行会干事,袁弘杰已经再也不关心钱财。至少他老婆再也不就家里的钱财提出任何负面看法。现在袁弘杰是一个拥有十几万人的强大组织里面比较高阶的干部。

    济州岛第一阶段的两年开荒结束,那些参与开荒的福建百姓们签下了一份新的合约。在济州岛上租用赵嘉仁的土地耕种不收租子,不过他们每年必须把三成产物用不高的价格卖给赵嘉仁。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要参与巡逻等劳役。

    肯跑到海外开荒的农民都是在本地走投无路的无地农民,面对这样的条件,八成以上的农民都选择签约。剩下没签约的一成农民或者是因为家里父母执意不让他们离开。或者在济州岛上赚了些钱,想用这些钱在家乡尝试翻身。

    袁弘杰负责统计发送人数,至少这一成多没签约的人并没有在人数上有所体现。实际上前往济州岛的人数是最初的八倍还多。有新的无地农民加入了去济州岛的行列。因为知道济州岛的情况,老开荒者和新加入者都拖家带口,他们都不想让家里人留在福建受苦。

    沿着这股庞大人流边缘快步进发,袁弘杰想赶在这帮人登船之前抵达码头。方才传来了新消息,又有六艘船抵达福州码头。这下来自济州岛的船只就有了六十艘。此次共有七万多大人孩子要到济州岛,船队已经竭尽全力运了几个月,送四万多人上了岛。到六月就开始进入梅雨季节,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多一艘船就能提前一点把人运完。

    人太多,袁弘杰用了自己的最快速度亲自赶到码头,把最新的编组调动书给了码头的负责人。负责人一看这个报告,登时就愁眉苦脸起来,“袁干事,这突然再调整,是要为难我们啊。”

    对面这么讲,袁弘杰倒也很爽快的说道:“这件事是我原本安排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啦。”

    说出这话之后,袁弘杰觉得自己都有些讶异。若是以前,他无论如何都不敢说这话的。实际上袁弘杰知道自己更早之前还以为自己是拘于面子而说不出这样的话,那时候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敢说这话。

    刚到福州的时候,大家都沉浸在突然有了这么多劳力的欢喜中。济州岛那地方现在就缺乏劳动力,别说七万人,就是十七万人到了岛上都不会有闲人。于是一个计划出炉了,于是各路人等都被派出去把人给送到各个港口去聚集。

    然后大家发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运力把这些人快速运输到济州岛上去。

    若是那些人在家待着,还可以让他们吃自己,吃家里。可这帮人集结到赵嘉仁这边之后,赵嘉仁这边就必须提供食物和住宿。

    事情搞成这样,立刻有人提出让这些人先回家等候消息。甚至不用面带不快的赵嘉仁否决,有基本常识的干部们自己就表示否定。那些人背着包挑着担走那么远才走出大山,让他们费那么大的气力再回去的话可就太过份啦。

    最后经过讨论,让住的近的先回家等,优先运输家里远的那些人。然而来的人数量如此之大,依旧存在处理不了的问题。袁弘杰算是第一次接如此巨大的任务,那时候他觉得万念俱灰。他认为把事情搞成这样,赵嘉仁必然不会再重用他。有了这样的心理负担,袁弘杰觉得自己的前途彻底完了。

    然后赵嘉仁就请大家吃了顿饭。先站起来敬酒的时候,赵嘉仁看着一众垂头丧气的家伙,他笑道:“大家不要气馁。我可以告诉你们,到现在为止,我对大家的工作很满意。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如果有人说我们到现在还有五万人没运走的话,我要说,咱们现在已经运走了两万多人,而且还是在没有大量拥挤的情况下运走的。大家不要怕别人说什么,关键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竭尽全力。若是真的竭尽全力,那就没什么好后悔的。”

    说完之后,赵嘉仁一拍身边的袁弘杰,“来!和我一起与大家敬酒。”

    听了这话,袁弘杰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出来。他最担心的就是失去赵嘉仁的信任,现在确定赵嘉仁对大家没有失望,对袁弘杰没有失望,他立刻就恢复了信心。

    工作的辛苦此时根本没有被袁弘杰放在心里,他连忙端起酒杯准备跟着赵嘉仁一一给大家敬酒。他心里面还感慨,原本的时候应该是大家给赵嘉仁敬酒,赵嘉仁顶多一次性的说句‘给大家敬酒’,然后事情就结了。现在事情整个反过来,赵嘉仁要给大家敬酒。

    这念头出来之后,袁弘杰突然灵光一闪,忍不住大声说道:“我有个主意。”

    这话太突兀,把众人弄得迷惑不解。袁弘杰虽然知道此时大概不是谈这个的时候,但是他心中只想着尽快解决问题。带着火烧火燎的感觉,他率直的说道:“我们这边虽然不够住,但是那些被先安排回家的那些人经常来打听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出发。我们不妨问问这些人可否能找到让人临时住短时间的地方。他们也有几千号人,若是能安置同样的人数,也能让我们省心很多。顶多我们给钱,他们本来就缺钱,能有钱赚,应该会更加上心才对。”

    把这番话一气说完,袁弘杰觉得心里面焦躁的感觉降低了一些。正如赵嘉仁所讲,找到这么多人没错,而且以赵嘉仁的运输能力,把这些人全部运抵济州岛不过是两三个月内就能完成的事情。唯一问题就是没办法把这么多人集中安置,只要这帮人暂时有分散的地方住,还能有效通知他们,就算是解决了此事里面最大的问题。

    敬酒暂时停止,一种干部们对袁弘杰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讨论。大家觉得有试试看的价值。一加执行,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很多。那些住的近的人得知了有钱可赚,立刻发动力量。以他们推荐的地方,别说一万多人,就是临时住五万人都没问题。干部们甚至不用再去帮忙,他们只管去看看那些找到的临时安置点是否安全,对其挑挑拣拣就行。

    解决了此事之后,袁弘杰觉得自己变了很多。在确定自己不会被撵出核心圈子后,袁弘杰明白了自己以前总是因为无法得到这样的突破,所以活在‘不敢’之中。因为任何失败对他都是致命的,都将断绝他的一切。

    此时居高临下的看着级别低于自己的港口负责人无奈的接下了计划外的工作,袁弘杰笑道:“此事是我临时增加的,这次我回去之后给大家写加班申请。一定让大家拿到加班费。”

    听了这话,港口负责人才带着笑容答道:“这都是为了早点把人送到,应该的,应该的。”

    袁弘杰继续是一副谦虚谨慎并不盛气凌人的表情,他甚至准备现在就去把加班申请的事情给办了。有了稳固地位的现在,袁弘杰发觉自己终于可以按照圣人的教诲去做。做事不拖拉,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第89章 南辕北辙() 
把有港口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加班费申请文件交给了有关部门,袁弘杰到了福州知州衙门之外。赵嘉仁好歹是知州,总得有知州的工作。譬如大规模的人口外流,即便是明知这是福州知州的应运,下面的各县知县也得到知州这里汇报。

    得知了赵知州正在给县令们开会,袁弘杰就选择到衙门附近的航海行会的办公地等着。袁弘杰觉得这样的会不可能开太久。

    赵嘉仁原本也有同样的想法,然而那帮知县们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懂得变通。大家的看法还挺一致,‘县里人口减少,会影响考评’。

    干!赵嘉仁脸上有压抑不住的怒气,心里面更是愤怒的吼叫着。官僚体系经常会搞出各种幺蛾子来,譬如大宋虽然不禁止土地兼并,却认为县里人口若是大量减少,就是当地知县的工作有问题。

    如果这还是在大宋官府掌握大量公田的时代,也许可以说是个比较合理的考评。可现在各地的官府现在已经不掌握什么公田了。那些还在官府手里的土地基本都是无法耕种的土地,在土地兼并激烈的现在还要坚持人口增加,怎么看都是完全冲突的选择。

    然而县令们此时也都是一副‘求知州做主’的表情。赵嘉仁也知道自己避不过,他强行按捺怒气,开始询问这帮知县,“我读书少,所以不知道为何一定要对县里人口管得这么严。哪位知县可以不吝赐教的。”

    虽然赵嘉仁在一众官员里面年纪最小,虽然赵嘉仁在一众官员里面官位最高。可大家都是进士这一条,已经让知州与知县们有个基本的平等基础。赵嘉仁这么诚恳的询问,知县们先是面面相觑,最后新任临清县知县开口答道:“就我所知,大概是因为人口大量流失,就会有流民问题。若是天灾之时有些百姓去了外地,那时候朝廷还能调拨赈灾的钱物。可没有天灾之时就这么有大量流民,朝廷定然要怪罪的。”

    看得出这位四十来岁的知县很有想法,说出的理由非常有说服力。赵嘉仁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其他知县们也纷纷点头。然而这并没有能让赵嘉仁感到开心,他非常不开心的说道:“这土地兼并过甚,就是比天灾还可怕的人祸!”

    虽然从利益逻辑上,赵嘉仁并没有这么说的理由。没有过份兼并的土地,赵嘉仁从哪里轻松弄来七八万愿意到海外耕种的人口呢。但是此时的赵嘉仁是发自内心的对土地兼并非常不满。

    知县们此次前来福州可不是来听赵知州表他他个人对的政治态度,众人是要赵知州为他的人口迁移承担责任。此时若是赵知州敢推卸责任,这帮进士们就要想办法通过自己的渠道去处理。

    看着众人的眼神,赵嘉仁就知道自己没办法逃避。整个福建路也不过七百万人口,赵嘉仁一家伙把百分之一的人给弄走了,这事必须得有个给朝廷的交代。赵嘉仁把对政治的批评咽回肚子里,对着知县们正色说道:“此时我会写个奏章出来。诸位若是不放心,可以留在福州。我写完之后就由各位在奏章后面一起联名。”

    确定赵嘉仁要承担起政治责任,知县们纷纷表示愿意留在福州与赵嘉仁知州一同联署。看到这些精明如猴的进士,赵嘉仁叹口气,“大家现在就散了吧,我明日会请大家过来。”

    知县们走后屋子里空荡荡的,赵嘉仁并没有感到轻松,无形的压力依旧存在,那是要承担起政治责任而带来的压力。赵嘉仁若是告诉朝廷,老子我已经在北方开疆拓土,控制了巨大的岛屿。而且把咱大宋的子民送到岛上给老子我卖力卖命。大概朝廷立刻就会要赵嘉仁禀报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就是糟糕的开始。

    然而赵嘉仁很清楚,在大宋的制度下,任何官员都不可能对下面一手遮天。咱大宋从制度上就避免了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这么多知县里面只要有一个把事情捅出去,赵嘉仁都没办法。而且从制度上,赵嘉仁还没有狭私报复的可能。想报复的唯一办法就是如同以前的丞相史弥远杀韩侂胄那样用自家的杀手办事。

    而赵嘉仁现在是个知州而已,史弥远可是权倾天下的相公。史弥远可以这么做,赵嘉仁就没资格这么做。

    正在左思右想之间,有人禀告航海行会的干事袁弘杰求见。赵嘉仁就请袁弘杰进来。

    一见到赵嘉仁,袁弘杰立刻说道:“没想到济州岛那边造船就跟下元宵一样快。这么几个月就完工了六艘新船。”

    赵嘉仁对此根本不意外,美国佬利用北美廉价的优质木料,每年能造几百上千艘木船。那是美国佬造船业的巅峰时代。随着蒸汽船的普及,美国造船业进入衰落节奏。现在济州岛利用来自倭国与辽东半岛的木料,大有重走美国佬当年造船业崛起的路数。几个月造完六艘船什么都不算。

    心里面不在乎,脸上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表情。袁弘杰看到赵嘉仁竟然毫不在意的模样,他连忙问道:“知州,难道遇到什么难事么?”

    赵嘉仁也知道袁弘杰其实很想有机会进入官途,所以他忍不住就把面对的难题告诉了袁弘杰。袁弘杰一听之后忍不住笑道:“知州真是个老实人啊。”

    “呃……”赵嘉仁觉得袁弘杰的评价有点毒舌,不过也听出袁弘杰有解决之道。

    果然,不等赵嘉仁提问,袁弘杰就说道:“知州就说那些人去南海开拓就好。”

    “啊?”赵嘉仁一愣。这种南辕北辙的谎言怎么看都不太对路。

    袁弘杰不敢卖关子,他随即解释道:“知州只要讲那些人分散在船队必要经过的那还诸岛上就好。难倒朝廷中的那些人真的会乘船前往南海诸岛仔细查看么?”

    “他们真的会信?”赵嘉仁害怕朝廷对此事较真。

    面对赵嘉仁的问题,袁弘杰则是反问:“他们为何不信?”

    这句话就有些摆脱了狭隘目的性而进入了普遍性的感觉。赵嘉仁先是一愣,接着就觉得心有戚戚焉。朝廷其实根本不在乎那点人,若是在乎的话就不会任由兼并横行。所以朝廷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一个都能说得过去的理由。只要赵嘉仁给了这个理由,事情就能过去。至于理由是不是真的,朝廷里面谁在乎呢。

第90章 联名上表() 
“赵知州,这就是你对此事的奏章?”临清县知县放下奏折,声音波澜不惊的问。

    赵嘉仁坦率的答道:“没错!”

    “如此奏章,我不能联名。”临清知县果断答道。

    其他没看到奏章的县令开始凑在一起看,看过奏章的知县们至少有一半和临清县知县站在一起。赵嘉仁这篇玩意是个议论文,开头就以福建路不少人到南海开辟为引子展开叙述。为何有这么多大宋百姓离开故乡远赴海外?赵嘉仁的理由是朝廷不禁土地兼并,百姓们逐渐失去土地。大家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也要挣扎求存,背井离乡就成为可以接受的选项。

    已经不用再看后面,光到这里的内容就让知县们极为不满。原本知县们的意思是赵嘉仁能够告诉朝廷,赵嘉仁征集开荒农民导致地方上有人口离开。如果事情这样发展的话,知县们的责任就由赵嘉仁承担,他们不再受有可能因为人口减少而遭到的考评影响。

    然而赵知州看来并没有想扛起责任的意思。若是按照赵知州的写法,不禁兼并导致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赵知州通过提供在南海开辟提供就业机会来拯救百姓。进士们固然能够理解这种写法,不过这么写就让知县们没办法将自己的所有责任抛干净啦。

    赵嘉仁从来没有上请罪奏章的打算,他也根本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见到这帮人不肯联名,赵嘉仁也不强迫,“我就是准备这么上奏章,若是诸位觉得这奏章写的有问题,也可以自己去上奏章。我只能告诉诸位,我要上的奏章内容就是这样的。你们怎么应对,都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有些知县看事情到如此地步,直接就告辞。其他的还有点希望赵嘉仁的态度能够先软化下来,没想到赵嘉仁竟然下了逐客令,“我现在要与左翼军统制谈事,若是诸位不愿联名,那就请自便吧。”

    最终没有一人联名,赵嘉仁倒也觉得轻松,他按照原先的计划接待了奉命而来的左翼军统领夏璟。夏璟见到赵嘉仁之后也没有寒暄,而是紧张的问道:“赵知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