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胥吏都要去吏部报备,更何况是典史了,所以公文没下来之前,刘启道也只能是暂代,不过无论是刘启道还是杨尚荆都知道,这不过就是一个流程,吏部的那些大佬们才懒得理会一个流外官的任免,盖个章就算了事儿,所以刘启道连连点头,眼圈儿都有点儿红了。

第九十八章 论如何做到集权(上)() 
第九十八章

    从不入流的典史升任九品的巡检司巡检,李继的心情和刘启道是一样的,从流外跨入流内,这可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甚至比九品升八品还要大,所以当杨尚荆给他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同样是禁不住那股激动的心情,不过好在是为官多年了,和胥吏不一样,还知道一点尊卑,这才没给杨尚荆直接跪下。

    所以杨尚荆看着一脸通红、心情激动得难以自已的李继出去,长出了一口气。

    可以说,能够干死黄家,吊打张家,这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刘启道给的消息在一边佐证,杨尚荆也真就未必有胆量,直接启用李继这个典史;如果没有三班衙役高超的演技,想要给黄家扣上谋反的大帽子,还是要差上一点儿火候的。

    所以杨尚荆沉吟了一下,对这刚刚出门的李继说道:“你且回来,我有话要说。”

    李继打了个机灵,还以为杨尚荆突然变卦了呢,要知道,对于一个典史而言,巡检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升职,还是一个肥缺,他也算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造化也就止步九品官儿了,这要是突然把这个机会丢了,那可就要糟啊。

    不过即便是心里打着突突,他还是转了回来,躬身问道:“不知县尊有何吩咐?”

    杨尚荆敲着桌子,慢吞吞地说道:“你刚去巡检司那边,只怕是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掌控情况,所以你可以把刘虎带过去,你走之前,把快班的班头革了吧,让王二彪过去充任快班班头。”

    李继一听这话,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想收回成命,怎么着都好,刘虎、王二彪也算是他的心腹了,这番有些进步,也算是自己没亏待他们了,所以他声音越发恭谨了:“下官代他们二人,谢过县尊。”

    杨尚荆摆了摆手,笑道:“功赏过罚,不用称谢,你回去之后,差人去告诉冯毅,就说本县明日上午要见他。”

    功劳有大有小,关系有远有近,这是人之常情,相比于李继、刘启道乃至刘虎、王二彪这种,为了他跑前跑后、为灭掉黄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冯毅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要不是县里不好一下子开出去两个佐官,冯毅早就滚犊子了,而调任县主簿也就是个平级调动,所谓的升迁也是隐性的,也就不用今天再见他了。

    李继深吸了一口气,躬身施礼,然后再度退了下去,杨尚荆慢慢靠在椅背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这般布置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烧脑程度,绝对要比当年学高数的时候要高。

    “正因为人类不会进化,所以社会科学就是一门总结性的科学,也是一门以玩人为主、以玩死人为目的的总结性科学。”杨尚荆放下茶杯,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发出了这样的一声感慨。

    就在这个时候,忠叔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苍老的声音里带着一点点欣喜:“少爷,家里派的师爷来了,老仆这就让他们来见见少爷?”

    杨尚荆听了这话,也是一阵欣喜,连忙说道:“那就快让他们过来吧。”

    没过多一会儿,就看见四个风尘仆仆的人站在了他的面前,年纪大的怎么也有个六十上下,年纪小的也是四十朝上,三个人的身上并没有什么书卷气,反而个顶个的精明干练,杨尚荆上下打量着这三个人,渐渐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范宏达(梁子晋、于荣昌)见过少爷。”三人对着杨尚荆齐齐施礼,他们虽然都是读书人,然而都是杨家培养出来的人才,为的就是给自家在官场上做官的人出谋划策,所以也没什么读书人的傲气。

    杨尚荆点了点头,摆手说道:“都坐吧,你们来得正好,我正好有一件事要你们帮着处理一下。”

    明代的县令总揽一县政务,听着特厉害,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就太难了,尤其是到了洪武朝以后,毕竟这些县令都是科举出身的,早年读书都快读傻了,脑子里全是四书五经诸子集注之类的万一,等科举之后到六部观政半年一年的,就能掌握如何管理一个县?做梦也没这么做啊。

    至于依靠属下佐官……看看黄岩县前两任县令就知道了,依赖佐官只会被慢慢架空,到时候有权都没地方使,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另一种人,师爷,或者说幕僚,他们有丰富的基层经验,却没读好书,所以只能领着县令发的钱,帮县令办事,基本上类似于现代西方政客的政治顾问,比起佐官,他们没有朝廷的授权,也就没有了架空县令的机会。

    “少爷请讲。”年岁最大的范宏达在椅子上欠了欠身,恭声说道。

    杨尚荆站起身来,一边走一边说道:“我需要你们去查验一下本县户房的账册,若是有什么疏漏之处,报上来便是了。”

    范宏达摸了摸颌下的几缕胡须,笑着回答:“这有何难,少爷只管交给老仆便是了,老仆在家中也曾管过二十年的账房,不曾出些许的差错。”

    听了这话,杨尚荆眯了眯眼睛,然后笑道:“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

    杨尚荆嘴上说着放心,实际上想的却是放心个卵,这些做账房的,人人都有一手平账的本事,所以用他们查账,能够查出毛病来是不假,但难保他们极有可能会对一些猫腻视而不见,并且以此来保证自己的手段不被东家发现,这样会给他们更大的利益,保证他们之前做过的事儿不败露出来。

    当年学旅游企业会计这门专业课的时候,他辣个人妻范儿十足的老师在说这种趣事儿的时候,可是语重心长得很,杨尚荆在这一刻,甚至有了摸出复式记账法这个大杀器的想法,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这种玩意自己私底下偷着用也就算了,真传出去就是大麻烦,到时候大明朝各级行政单位推广了这种新式记账法,官吏们短时间找不出贪污的新方法,口水都能把他淹死!

    所以说……还是由他去吧,只要用这个时代最粗浅的方法找出毛病,以后出了事儿就不会把几年前的老账算在他的头上了,那个能屈能伸的黄成,可是给了他杨尚荆不小的压力。

第九十九章 论如何做到集权(下)() 
第九十九章

    第二天一早,冯毅就满心忐忑地来到了县衙之中,虽然他给杨尚荆送过一次重礼,然而在看了杨尚荆和杨烨、沈星两个在他看来高不可攀的上官谈笑风生之后,他就知道,自己的那份礼单重量不够,再加上最近县衙之中议论纷纷,连他这个在巡检司办差的巡检都能听见,他就一直在害怕,怕杨尚荆找个由头狠狠地收拾他一下。

    所以,冯毅现在看着书桌后的杨尚荆,越发有了畏惧之心,说话的声音也越发柔和了:“下官冯毅,见过县尊。”

    杨尚荆摆摆手,指了指他身后的椅子:“坐下说话吧。”

    冯毅“诶”了一声,心里就有点儿打突,昨天是李继这个典史派人去告知他的,而不是杨尚荆这个县令,这就很可能代表了一众态度,官场上讲究的是无声处听惊雷,高官们用的是“揣摩圣意、体察天心”,小官儿们用的是“小心分析、谨慎下注”,说法不同,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就是从上级的一举一动里分析真正的意图。

    别管上峰的举动是有意还是无意,分析出来总能有点儿心理准备不是?

    然后就听杨尚荆说道:“县中主簿刘琪,尸位素餐,被本县参了一本,已经是免去了官职,但主簿一职涉及全县案牍、文集,不可空悬,昨日杨副使垂询本县,本县打算让你调任此职,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说着话的是,杨尚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脸上全是似笑非笑的表情,说实话,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冯毅的身后到底是谁,才能让他在两人县令被玩废了的前提下,不鸟黄岩县官场,还继续安安稳稳地做着自己的巡检,但是这些并不重要,在他和杨烨这个正四品副使见面、并且谈笑风生之后,就已经相当于呲出了自己的獠牙,冯毅和他背后的人就是心存不满,也不会直接出手。

    他只是想看看,这个冯毅到底是心服口服了,还是口服心不服,这样自己在日后的人员调动之中,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冯毅的身子微不可查地颤了颤,不过回答的时候却是毫不犹豫:“县尊有令,下官莫敢不从。”

    从赚钱的角度来讲,同为九品官,管着所有路过黄岩县的非黄岩县人员的巡检,自然是比主簿要赚得多的,毕竟巡检司可以正大光明地设卡,对商船进行抽税,但是从晋升的角度上来讲,一县主簿毕竟是文职,而且有掌管一县案牍、统筹六房工作的职责,有了这个履历,网上爬就要方便很多,就算做不到一县知县,但最后到布政使司或者提刑按察使司做个七品官儿,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杨尚荆对他的这个调动,可以说是一种平调了,其中的得失,也只能是他自己去慢慢体会、慢慢权衡。

    悄悄抬起头,看了看杨尚荆脸上的表情,冯毅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只是下官久居巡检司衙门,如今调入县衙,只怕能力不足,出了差错,反误了大事。”

    耶?这小子果然是口服心不服?杨尚荆的眉头微微一挑,刚要说话,就听冯毅接着说道:“故此,下官想请县尊多多提点,若有不当之处,下官也好及时更正。”

    于是杨尚荆的脸上就露出了微笑,他站起身来,点了点头,一边向窗边走去,一边说道:“冯巡检执掌巡检司已然数载,不曾稍有差池,本县对冯巡检的能力,却是很有信心的,只管放心去做罢,若是真有不妥之处,本县定然会出言指正。”

    这冯毅算是彻底跪了,可能真是一个正四品的副使和一个正五品的佥事给了他太大的心理压力,他说的那个“多多提点”,实际上就是让出了自己的权力,让杨尚荆直接越过他,干预六房的运作,而杨尚荆自然也不会客气,现在杨尚荆就怕手里的权力太小,做不到真正的政令通达。

    略一沉吟,杨尚荆继续说道:“本县三班衙役之中,如今壮班的班头出了缺儿,本县想从你巡检司调一个人来充任班头,冯巡检回去之后好好斟酌一番,选出精明干练之人。”

    冯毅听了这话,心念电转,嘴上却只能答应一个“遵命”,然后悄悄地出了一口气,心里就想着回头和自己的靠山打个招呼,从这黄岩县调走罢了,这位杨县尊的手腕,已经让他感觉到了恐惧。

    所谓的精明干练之人是什么人?自然就是他冯毅的心腹了,让他冯毅把心腹调到壮班去,实际上就是消除冯毅在巡检司的影响,给新任的巡检更好的环境接管权力,让他冯毅以后就算是在县衙任主簿,也无法影响到巡检司的运作。

    “本县还要去提审张家的人犯,冯巡检就先回巡检司做做准备罢。”杨尚荆摆了摆袖子,缓缓说道。

    冯毅应声站起,说了一声“告退”,便退了出去,行走之间,身形就有些萧索,杨尚荆看了看他,叹了口气。

    这也是出于尽可能集权来考量,刘虎、王二彪都是壮班里面的头面人物,相当于县公安局治安支队的正副队长,也是在拔掉黄家的过程中立下过功勋的,这要是不动一动,只怕下面的人还是心有怨言,所以刘虎捡了个肥缺儿,王二彪直接升了半级,同时拿掉了快班那个曾经倒向过刘琪的班头,提升了一下内部人员的纯洁性。

    至于更深一层的考量,则是在权威方面,王二彪新晋掌握快班,肯定是打乱了快班里面论资排辈的原有顺序,会让快班里面的一些老人对他产生不满,毕竟快班相当于刑警队嘛,待遇好、装备好、训练足,平白就要比治安的壮班高一截,这样互相看不顺眼,就少了欺下瞒上的可能;冯毅转任主簿、李继升任巡检,对六房、巡检司的掌控力定然大不如前,因此必须要仰仗他的权威,这样他在黄岩县,才真正能做到说一不二。

    杨尚荆当然知道,集权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弊病,可他现在要趁着叶宗留等等流民起事之前,把地方行政抓在手里,然后才能愉快地搞事儿,所以这对弊病的担忧,还是往旁边放一放吧。

    “这种骚操作……果然费脑啊。”杨尚荆叹了口气,想着书房外走去,现在黄岩县呃逆新格局已经差不多形成了,也是时候给张家洗白,然后把自己的触手伸进“县下”的广大农民群众中去了。

第一百章 “小民无罪”() 
第一百章

    前衙,大堂。

    县里的人事调动,也仅限于相关人等,作为处于有大明特色的帝国主义官僚制度最底层的公务员,皂隶们是感受不到这种影响的,最多也就嘴上谈论几句,毕竟整个黄岩县的公务员编制有限,晋升也要讲究一个按资排辈。

    所以杨尚荆喊着升堂,他们一如往日一般,用水火棍杵着地,喊着千篇一律的“威武”,声音雄壮,却也多了几分暮气沉沉之感。

    张家的老太爷很快就被拉上来了,咕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试图谋反的大罪之下,别说他就是个秀才了,举人也得跪着,不过有些诡异的是,张同和这个老头儿住着监狱,身上没有一星半点儿的伤痕,反而是富态了不少,想必是这几日里吃的不错,牢房不大有没地方给他遛弯儿所致。

    杨尚荆一拍惊堂木,眯着眼睛问道:“张同和,你可知罪?!”

    声音不轻不重,不过张同和还是打了个哆嗦,连连磕头,什么乡绅的颜面、秀才的身份、老爷的架子,这一刻全都丢到了九霄云外,咚咚咚的声音听得杨尚荆都有点儿害怕,生怕这个老头儿就在这儿撞死:“回县尊的话,小民无罪,小民无罪,小民是愿望的啊……”

    他现在是真有点儿摸不准这个县太爷的脉搏的了,把他抓起来之后,大堂上没有严刑逼供也就算了,关在大狱里面还都是单间,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不光是他,就是所有张家人就没和那些鸡鸣狗盗的小偷、跑破鞋的野汉子、外面强抢财物的流民悍匪关在一起,大牢里常见的骑木驴之类的把戏,自家人也是一样没吃着。

    不光这样,这几间牢房还都靠的特别近,巡视的狱卒前几天还战战兢兢的,后来干脆管都不管了,提审完了就往里面一扔了事,串供什么的都不管了,隐约之间还听说分巡道下来了大官儿要彻查造反一案,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上面有人打了招呼,第二个是罪名已经坐实了,不在乎你怎么弄,反正就是走个流程,到时候兜头一刀就算完事。

    他敢肯定,一个翻手之间灭了黄家,又在分巡道大员彻查之下稳如泰山的县令,根本不是自家在外做官的那个小子能扳的倒的,所以他就怕哪一天,从自家哪个犄角旮旯翻出来点儿什么,直接就把自己全家咔嚓了。

    未知的才是恐惧的,张同和这一刻的心情、举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个概念。

    “你们张家和黄家结为姻亲,他们私藏甲胄、勾结倭寇,蓄意造反的事儿,你当真不知?”杨尚荆依旧眯缝着眼睛,惊堂木拍的啪啪响,然而问题却是老掉牙的问题,这一刻张同和甚至觉得自己回到了初进县衙的那一刻。

    于是张同和一边磕头一边回答,脑门子上已经通红了:“回县尊,这等事情,小民当真不知啊,无论是勾结倭寇还是私藏甲胄,每一件都是要命的罪状,黄家也不过是嫁过来一个女儿,又怎么会将这等事情告诉小民?”

    再怕,他也知道不能认罪,一旦真的认罪,整个张家就和黄家一样,稀里哗啦地就完了,到时候什么祖宗基业、百年风流,一朝随风散去,黄岩县也就在县志上提一句“蓄意谋反,诛族”。

    杨尚荆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黄岩县,就你们张家和黄家两家最大,黄家私藏甲胄,谋反之心已是昭然若揭,若想行大逆不道之事,定然要与你相商,这么多年了,你就一点儿察觉都没有?!”

    黄家那罪状本来就莫须有啊县尊大人,他们怎么能和我提这个?

    张同和在心里狂叫着,只感觉脑门子上已经有血迹出现了,然而这话他是真的不敢说出口,黄家的罪状别说杨尚荆认定了,就是提刑按察使司来的上官,都已经给下了结论,他现在敢反驳那个,肯定是要被活活打死的。

    所以他一边磕头一边儿喊着,苍老的声音里满是悲切,鲜血飞溅之间把面前的地面点缀上了一朵朵血花:“回县尊的话,小民真的不知道啊,小民家中也有人在朝为官,怎能不知忠义二字?若是知晓黄家有大逆不道之心,小民定然要报官啊。”

    看着下面磕头出血的张同和,杨尚荆的心就有了一点点的悸动,七十来岁的老头儿了,就这么磕头出血,怎么看怎么有点儿惨啊,一个社会主义四有青年看在眼里多少也得有点儿同情不是?然而转头一想,当初在他家门前的时候,他家中小厮那声报丧的嘶吼,可是狠狠地震撼了杨尚荆一把。

    能把自己家的儿媳妇活生生弄死,只是为了给自己家脱罪,这种人对付起真正出于社会底层的贫下中农,会是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手段?再想想张家的良田万顷、家财巨万,又是多少贫下中农的血泪?哪怕为了黄岩县现阶段的稳定,不把张家整个一窝端了,也得把张家的体量打下去。

    所以杨尚荆一咬牙,冷哼了一声,问出了第一个几次提审都没问过的新问题:“莫说你家中有人在朝为官,那黄家就没有了?不还是私藏了甲胄?”

    停顿了一下,杨尚荆慢慢地给这姓张的心里压上了一根稻草:“那黄家的黄敬覃,这会儿应该已经下了狱,张有祥的官职,和他相若吧?”

    “小民当真无罪啊!”张同和听了这话,放声痛哭,声音嘶哑且尖锐,一如杜鹃啼血,一脑袋砸在了地上,两眼一翻,彻底晕过去了。

    一个皂隶走上前去,摸了摸鼻息,对这杨尚荆说道:“县尊,这张同和只是晕了过去,要不要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