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定三国-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非,如今的江南之秋,当真是多事之秋?

“进来”强自按捺住心头闪现出的不安,孙权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

随着孙权的声音落下,不多时,一名将军急步走上朝堂中,撩战袍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末将接到探马来报,称黄逍已于两日前攻克芜湖现正亲率大军七万,兵渡秦淮河,直奔我建业杀来,如今,距建业已不足六十里”

“什么?”朝堂之上,顿时因来人之言掀起了一股哄然大波,绝望的神色,迅速的爬满一众文臣的脸上。

没有人怀疑来人之言有假,在这人一进朝堂,文武官员已经认出,来人正是负责建业安全的镇北大将军、建业令太史慈

一时间,朝堂之上,阴云密布,人心惶惶。

屋漏偏逢连夜雨各地的谣言尚未平息,天国七万大军再度进袭的消息又传了过来芜湖失陷,这……所有的人,此刻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芜湖与庐江不同,同曲阿一起,乃是建业东西两个方向最近的水面屏障,一旦失陷,天国大军完全可以以庐江为后备,源源不断的通过芜湖进入吴国腹地,一日的急行军,便可直达建业

而且,芜湖失陷,就说明中路的水军怕是已覆灭,再加之东线黄祖水军的覆灭,如今,水军势力,吴国已再不复半分的优势,甚至,落了十成的下风,现如今,只有曲阿的水军,还未曾遭难,但是,单凭这一枝水军,还能有什么作为吗?敌军七万,马上兵临城下了

救兵?哪一处来得及?无论是撤走了任何一路,天国军必然会尾随而至,到时,也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这还不算时间上能否来得及。

最要命的,是现在军心不齐,民心生变,指望如今的建业,来抵抗黄逍大军?

“诸公,天国军将至,该如何退敌?”孙权沉声向殿中群臣询问道。只这一会儿的光景,孙权眼中布满血丝,神态显得有些疲颓。

“陛下,敌势过大,不可以力抗之……”张昭出列说道:“以昭之见,不如遣使前往天国军中,求见黄逍,许以厚利,暂与黄逍言一时之和。”

“言和?”孙翊略带讽意地说道:“子布大人以为黄逍老贼此次出兵仅仅是为了什么‘厚利’么?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黄逍意在亡我孙家,他安肯言和?与天国军战至今日,早成不死不休之局,不战即亡,除此别无他路”

“……”张昭一时面红耳赤,含羞退下。

“叔弼将军所言甚是”太史慈出列,奋然说道:“大将军临行之时,叮嘱末将保护建业之安危,如今,黄逍携兵而至,末将责无旁贷此战于我军而言,不战即亡。末将愿为陛下抗天国军于城外,恳请陛下应允。”

“子敬,朕城中还有多少兵马可以调动?”孙权抬起头来,没有直接回答太史慈的请命,沉声向鲁肃问道。

“回陛下,城中尚有带甲精兵两万,粮草足以维持半年之用,箭枝尚还充足”鲁肃言道。

“好”投降?怎么可能?投降了,或者别人还有活路,但是,他孙权必死无疑孙权将桌案一拍,决然说道,“就以子义将军为都督,领军与黄逍老贼死战到底”在其他将军都在四下阻敌的情况下,太史慈便是出任都督地唯一人选了。

“兄长,为解眼前之困,惟有加紧征募兵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孙翊沉声劝荐道。

“不可”诸葛亮举步出列,并不赞同孙翊的提议,轻摇着扇子,道:“如今建业民心受谣言所害尚不不稳固,内部暗流涌动,若再不顾百姓意愿,胡乱征募兵员,只会更加激起民变在如今情势之下,若再有民变发生,局势将无法控制”

“陛下孔明所言甚是,黄逍必有大量细作潜入我吴国,一旦稍有异动,这些细作必会煽风点火,挑惹民变。”鲁肃附和诸葛亮的话说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诸葛大人,你倒是想出办法一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孙翊面色一沉,不豫地说道。

“以亮之见,而今欲求兵员,可行之法也只有两策……”诸葛亮沉吟了片刻说道。

“孔明先生请明言”孙权精神一振,急声询问道。

“其一,向诸宗族大户借调私兵相助。就以雷、胡、王、余四大宗族为例,每族借调千人当不成问题。加上其余大小宗族,便可有过万军力。然而,以眼前之势,诸宗族恐怕都会有所顾忌,未必便肯全力支持陛下”

“若谁胆敢推委,就派兵抄了他”孙翊面上现过一丝戾气,厉声说道。

“叔弼,休得胡言”孙权眉头微蹙,沉声喝止道。孙权知今时不同往日,对诸宗族只可拉拢,断不可轻易逼吓,否则只会将他们推向敌对一方。“此法可行,而且必须速行。若有必要,朕可亲往游说诸宗族相助”

顿了顿,孙权继续询问道:“孔明先生,另一策是什么?”

“遣使向交州刺史士燮求援士燮乃是陛下之臣,当可一用,虽然其等向来不遵号令,但是,只要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请其出兵亦是不难。但此法亦有缺陷,交州距离太远,待使者赶到交趾,恐怕便要费时半月有余。纵然士燮肯援应,由调集兵马、筹备辎重,到最终出兵,没有一、两月,恐怕派不上用场。最好的办法是请其出兵会稽,哪怕是拖住关羽一军也好,使大将军能脱身回援”

“如此也不失一策能请得一援就是一援”孙权略一思索,决然说道,“可速派使者携朕亲笔书信,前往交趾”

“只是,城中现有两万兵丁,可能拖住黄逍十数日之攻?子义,你有这把握吗?”孙权皱眉问道。两万大军,守城别说十数日,即便是守个月余,也是不成问题,但是,实在是天国军威名太甚,对于能不能守住,孙权并无半点的信心。

“陛下放心,天国军虽强,但是,我建业城高池深,更有两万之兵,守住城池,自然不在话下”太史慈朗声应道。

“太史慈定不负陛下之望陛下放心,只要坚持十数日时间,大将军必然会挥师来援,则建业之危可解也”太史慈抱拳躬身,慨然说道。

“如此,有赖诸位将军了”

……

望着城外接天连地的营寨,太史慈满口的苦笑,曾几何时,他与孙策、周瑜带领江东大军,横扫扬、荆两州,何等的威风,如今却……

沉默了良久,太史慈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孔明先生、子敬先生,慈打算亲率一只人马出城迎战黄逍,留一万五千军与二位先生守城,如何?”

鲁肃听得,连忙劝阻道:“都督,此行不可贸然出击,只怕……”

“也不无不可,如今城内,人心惶惶,世家大族多有向黄之心,如果只是坚守城池,必然会使民心、军心再降,到时,生起哗变,也不尽知。”诸葛亮摇摇头,难得的反对了鲁肃的意见。

“孔明先生所言在理,如今建业,已处于多事之秋,再也容不得一点的变故。现如今,急需一场胜利,来扬一扬我军的士气,若不然,民变尚好,若是军变……”太史慈叹了一声,却是再没有说下去。

军变?鲁肃面色一变,这,他倒是没有去想过,闻言,也觉事情之严重,看来,出城一战,已是事在必行了鲁肃想了想,说道:“都督尽管前去,城防交给我二人便是只是,都督,万勿小心才是”

“慈此去,只是寻隙与天国军斗将,并不是挥军撕杀。只要言语激之,还怕胜不得一阵两阵?料也无妨”太史慈已想好了完全之策,慨然说道。

“万一出战的是黄逍,那又当如何是好?”鲁肃满是担忧的说道。身为吴国第一将,太史慈的武艺,鲁肃并不怀疑,但是,却也深知,其断不会是黄逍的对手

“黄逍身为一国之君,必不可轻易涉战。而且,慈只是胜几阵,扬扬士气即可,黄逍若出,慈必回”

第570章 斗将城下 士气之争

听闻吴军竟然还有人敢出城挑战,黄逍的心里,不多不少还是有了几分错愕。不过,也仅仅是一瞬罢了,吩咐了一声,携众将出营排开了阵势,手搭凉棚向对面看去,却见一面大旗下,跃出一员大将,顶盔惯甲,手中一条八宝龟背驼龙枪,背后背着两柄短戟,跨弓悬箭,一观此人的装扮,黄逍已知来人为谁,想必是那太史慈!再向那旗上看去,果然,上书两个大字:“太史”!

“东莱太史慈,果然勇武非常,怕是如今江东,只剩下这一员猛将了。诸位,哪一个愿出战,与朕擒下这人?”

“父皇,太史慈何许人也?待儿臣出去,斩下其头,来献父皇!”话音未落,一匹金睛欲雪卷狮子兽跃众而出,也不待黄逍应允,ǐng手中画杆描金戟杀出阵中,奔向场内。

“裳儿!回……”出去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黄逍的大儿子黄裳!太史慈武艺如何,黄逍或多或少还是有点了解的,至少,黄裳还不是其对手。刚想唤儿子回来,却不想黄裳胯下的金睛欲雪卷狮子兽速度太快,加之黄逍愣了一愣,此刻,黄裳已到了阵中。

“陛下,殿下武艺,已非比寻常,应该无事吧?”见黄逍满面急赵云遂不解的问道。

“子龙,你不知详情,这太史慈,乃是吴国少有的猛将,其武艺,纵是不如你我,却也相差不是太多,几与文远、公明等人差不多,裳儿他万不是太史慈的对手。罢了,也算是让他吃一次教训,要不然,终是长不大。哎,这孩子,被他母亲宠坏了子还是这么不沉稳。”黄逍一番着急后,却也稳了下来,慢声说道。

“如此,殿下岂不危险?陛下,云请战,替回殿下!”赵云急声说道。

“不用了,既然他要去,就让他去吧,不经历一些,总是成不了材。况且,以裳儿现今的武艺,即便是败,也不难脱身。子龙,你们紧密注意阵中的情况,一旦有所不妙,即可出手救回裳儿!”黄逍淡淡的道。

“诺!”

……

“哪个是太史慈?小爷爷在此,还不快出来受死!”策马直至两军阵中,黄裳一带丝缰,振戟扬声叫道。

“某家便是太史慈!小娃娃,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风大闪了你的舌头?来将为谁,通名再战!”吴军军阵中,太史慈正要出阵挑战,却见对面敌阵中一员小将快马跑了出来,太史慈见不是黄逍,也不是天国军中人尽皆知的大将,心头不由大喜,看来,此行出战的目的,不难达到啊!听见这员小将指明道姓的要战自己,太史慈一催座下宝马九顶菊u插豹,手中八宝龟背驼龙枪倒提,眨眼间来到黄裳的对面,横枪喝道。

爷姓黄名裳,字飞鸿!太史慈,哪里走……看戟!”见太史慈出来了,黄裳也不再多话,手中画杆描金戟一顺,兜头盖顶便砸了下来。

黄裳?黄逍的儿子?真真天助我也!若是能擒得此子,以为要挟,迫使黄逍退兵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太史慈眼前一亮,心中大感兴奋。见黄裳长戟砸来,手中大枪一合,寻黄裳的戟头架了上去。

“叮!”两件兵器相交,发出刺耳巨响。出乎太史慈的预料,黄裳的劲力竟完全不逊于他。太史慈心中微凛,难怪黄逍会放心此子上阵,原来如此!心头想着,手中长枪却不含糊,抖出朵朵枪u插,与黄裳便是战到了一处。

“当当当……”枪戟相交二十余次,八宝龟背驼龙枪非但将黄裳的刀势化解,还反攻数枪。

仅只这几个照面,黄裳已知太史慈绝非得虚名之辈,其武艺之强差几可跟大伯他们比肩了。这等高手,不是自己所能战胜的。但尽管有这样的明悟,黄裳却丝毫不准备退让半分。父皇曾经说过,下棋找高手斧到班去哪里找这么好的对手?

“杀!”黄裳厉喝一声,为自己鼓足斗志,画杆描金戟带着庞大的杀气,泰山压顶一般劈头盖脸砸下来!

“果然有几分黄逍的架势!”太史慈拧眉轻噫,手中长枪毫不示弱地迎向前去。

黄裳戟势大开大阖。将黄逍的戟法的精髓施展得淋漓尽致,画杆描金戟化一条金龙,从九天翻腾而下,吞天噬地。太史慈长枪侵略如火、迅疾如风,枪影满天,犹如天河倒挂倾泻而下。

“铿!”“当!”“铿!”戟枪不住相撞,星u插四巨响连连。枪气刀风四处弥漫,两人相斗处周遭五丈以内无人能进。奋力而击的黄裳,身手却似更胜往常许多。一时间竟与太史慈斗成难解难分状。

但是,黄裳终不会是太史慈的对手?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合,黄裳由最初的尚能接架相还,到现在的只能被动的陷于防守。年轻的面庞上,已被汗水挂满,到底是年轻,长劲不足,是如今,只能依靠巧妙的戟法保得不失。

果然不愧是黄逍之子!年纪轻轻,戟法就如此精妙,再过几年,怕是与我相战也不会落于下风。看来,想要擒之还需费一些功夫,若是其执意逃走的话……太史慈很是悲哀的发现,若是黄裳要逃,他还真没把握擒下黄裳!

看来,只得如此了!两马交错而过,太史慈待战马跑出五六步之后,猛的回过身来,手中的长枪已不知何时手了起来,一张雕弓跃上手中,一手持弓,一手抽箭上弦发连珠箭发,四支长箭几不分先后直奔黄是颃要害而去。

熟知太史慈的人都知道,太史慈非但善于驰而且左右开弓,无所不能!

“飞鸿,小心!”一直密切注视着阵中变化的黄逍,猛然见到太史慈弃枪使弓,心头不由“咯噔”一声,失声叫道。

“太史狗贼,休伤我家侄儿!”与黄逍的话音一同,一声炸雷乍然响彻两军阵前,一道黑影,如同旋风般急弛而出,望阵中的黄裳冲去。

“哼!”此刻,黄裳已是拨回战马,见太史慈长箭来,黄裳沉声冷哼,面色不急,画杆描金戟挥舞如风泼一般,上格下挡将四支箭矢全部格飞。

“噫……”太史慈微感愕然地轻噫了一声,似有些惊讶黄裳能够格飞四支连珠箭。不过,那又如何?太史慈面色一沉,猛的拨回战马,一面紧催战马直奔黄裳,手中更是连连跳动,长箭再度击出,速度更快,威势愈强。

“当……”一连闪避格挡了十余箭后,黄裳只觉手臂微有些发麻,胯下宝马金睛欲雪卷狮子兽一步步向后退去,额头上的汗水,汗如雨下。为太史慈箭枝所困,此刻,黄裳想要回得本阵,已成妄想!太史慈的箭矢非但势沉速快,更带着强烈螺旋气劲,极难抵挡。

“蓬!”弓弦震动声响起,黄裳条件反的扬戟准备格挡,但居然没有箭矢飞来。

“蓬!”弓弦再震,却依然没有箭矢飞出。黄裳心中一喜,只道太史慈箭支已尽,心神不由为之一松。

“大侄子小心,内中有诈!”一声炸雷,在黄裳身后猛然响起。

“蓬……”三支长箭同时被太史慈击出,直奔黄裳颈、胸、腹三处要害。随后,几无时间间隔,又是两bō三连矢分别将黄裳的左、右两方的退路全部封死。

九连矢!

黄裳从未想到竟有人箭技如此通神,待见识时,已是死亡将近。由于黄裳与太史慈的距离只有七八步步,以三石强弓击出的箭矢眨眼即至。

得到身后声音的提醒,黄裳反应过来,已然是迟了,眼睁睁的看着长箭瞬息而至,黄裳颓然的垂下大戟,心头千思百转,却无一丝对死亡的恐惧。父皇,母亲……

这时,一道黑色的闪电划过黄裳眼角的余光,一杆前端扭曲似蛇的长矛如电而至,在千钧一发之刻拦在黄裳的面前,“叮叮叮”连续三声轻响,将太史慈来的三箭悉数拦下。既而,长矛左右连摆,又是六箭落地。

二伯?一骑黑色巨马如旋风般卷过黄裳的身边,疾驰而过,马上之人黄裳一眼便认了出来。正是黄裳的二伯,黄逍的结拜哥哥,张飞!

“二伯!”黄裳在鬼关走了一圈,乍见张飞的身影,喜极失声道。

“裳儿,退下,此一战,交给二伯吧!”张飞头也不回,急ǐng手中丈八蛇矛,飞扑对面的太史慈,五六步的距离,转瞬即至,丈八蛇矛带着强劲无比的风声破空而来!如雷般的声音炸响:“欺负一个小辈算什么本事?太史慈,休要张狂,燕人张飞在此!”

事起突然,太史慈慌忙将手中的弓丢到一旁,抄起八宝龟背驼龙枪,顺势一拖,格挡张飞刺来一矛。

“当!”一声巨响后,太史慈胯下宝马九顶菊u插豹连退两步才站住身子,而太史慈持枪的双手竟微微颤抖起来。

好强横的劲力、好刁绝的角度!太史慈心下惊骇非常,尽管先前与黄裳的激战消耗了不少精力,但太史慈还是可以肯定地判断出来人武艺恐怕在自己之上。打量了一下来将,太史慈沉声喝问道:“张飞?”

“嘿嘿,不错,正是你家张二爷!”张飞ǐng矛长笑道。张飞本就看出黄是颃不是太史慈的对手,是以,听了黄逍所说,就一直密切的注意着战场中的每一丝变化。当太史慈挂回长枪之时,因为角度的关系,张飞看得真切,知道事情不好,这才跃马而出,远比赵云等人反映快了一筹,适才救下黄裳。

“原来是张将军,闻名不如见面,果然勇武了得!”太史慈微微抱拳,不卑不亢的说道:“张将军,这战场之上,不分上辈晚辈。若张将军当真顾惜子侄,就莫要叫他上阵。否则就莫怪他人不留情面!”借着说话地机会,太史慈慢慢地调整着自己的状态,并试图恢复一些体力。眼前的对手实在太过强悍,不能不另太史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太史慈,此一战你等必败无疑,两国之争孙权也是必败无疑!良臣择主而太史子义是否弃暗投明,归顺我家陛下?”张飞也曾听黄逍谈及过太史慈,知道太史慈乃是一至义至孝之人,这样的人,死了未免可惜,张飞不觉间,起了说服的念头。

“哈哈哈……”太史慈放声长笑,朗言道:“张将军,太史慈虽非什么圣贤,但亦知忠义二字。先帝伯符公对某有知遇之恩,厚待之情,太史慈纵是粉身碎骨。亦难报万一。而今战局虽坏,慈惟有死战到底。虽然若能击杀张将军,江东战局未必能逆转,但是……今日之战,你我不死不休!”

“张将军,请恕太史慈不客气了!”太史慈话音刚落,人便动了起来。

“不死不休?正合我意!”太史慈的回答与当初黄逍评说时基本一致——以他这种重情重义之人,是很难背弃对赏识重用之情的孙家的。欣赏归欣赏。但这场不死不休的战斗却注定要发生。既然注定是敌人,张飞绝对不会有半分留手,刚才,太史慈对他侄子可是下的死手!杀太史慈!方才,吴军士卒大喊“都督必胜”的声音,张飞可是听得分明。显然,太史慈如今是吴国的都督!若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