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商界真龙-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文龙说道:“每次我们去的时候,都会听见她跟服务员嘱咐——这桌客人待会儿就要上班,先做他们的菜!”

    “这句话先不论真假,也不管是否真的加速了上菜过程。但作为客人听到会有特别的效果。心里头觉得很暖心,就有种感觉,以后都来她们家吃饭。”

    “加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这个事情在服务行业就体现在互动方面。咱们这里不是安静的咖啡馆,这里是市井,市井要是少了互动,那少了一大块吸引力,更就别说什么客户粘性了。”

    杨成义一拍脑袋,感慨道:“对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个方向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啊。我有空就去和客户聊聊,增进了情感他们信任我,这些客户就会把这里当成自家的餐厅了。”

    杨成义说完,回到柜台处,他拿出一个本子一支笔,又回到了严文龙面前。

    杨成义坐下,然后不停的记录着。他把严文龙说的新菜品、新菜单、加强互动都记录了下来,并不时询问,脸上的兴奋表情越来越明显。

    “我看到了一丝希望了。我觉得你说的这几点让我眼前一亮,我明天就开始着手做。”杨成义说道。

    严文龙说道:“杨老板,你别着急。我要和你说解决目前困境的第四点,这才是我最主要的方案。我要给你设计一个新模式。”

第五十三章 荷花餐馆的新模式() 
“新模式?”杨成义疑惑的问道。

    严文龙娓娓道来。他告诉杨成义,荷花餐馆原先的客户定位是很清晰明确的,主要是服务周边社区的百姓,讲究干净、性价比高,追求好口感,这也是多年来的成功之道。

    但随着周边小区的拆迁和兴起,随着附近不少写字楼的落成,片区周围的人群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是社区总人口减少,中年家庭搬迁,年轻化的特点进一步突出。

    因此,荷花餐馆必须深度研究客户群体,重新选择一个目标客群为主攻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设计出对应的菜品和服务方式。

    目前附近5公里的社区里租住了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85后,年龄在22…30岁之间,大学或硕士毕业,有稳定工作,收入不高但也不低,消费能力强。

    这些年轻人大部分未婚,在家做饭少,喜欢和朋友聚会,喜欢下馆子。

    此外,周边的写字楼里也有很多上班族符合这样的特征。

    这些年轻人,很多人喜欢宅。宅在家里,或是玩游戏,或是看电视。还有些人,因为上班工作忙,中午休息时间短,也不愿意下楼去餐馆吃饭。

    严文龙说道:“咱们应该抓住这群年轻人的‘懒’的心理,利用他们‘宅’的特性,解决他们‘忙’的苦恼。利用外卖业务,解决客户的痛点。”

    杨成义听到这里,一下子就明白了。

    太港市位于南方海边,春天的雨季比较长,夏天的台风也多,加上夏季里高温肆虐,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出门。如果能够送外卖上门,哪怕是口味没那么好,他们也都会很开心的。

    “对,对,你说的对。外卖这个业务,对于年轻客群而言,实在是有很大的潜力。”杨成义点点头:“我之前也想过,但觉得于营已经在帮我跟进了,生意也就那么大,就没有细想了。”

    严文龙说道:“这种外卖O2O的模式,最的就是扩大了你的销售范围。原本,你只能吸引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客户前来就餐,目标客群可能只有3千人。但如果你能够把周围五公里内的年轻人都当做你的目标客户,那客户基数可能就变成了5万8万。”

    “尤其是那些写字楼,离咱们餐馆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放弃了这些客户多么可惜,咱们用线下送餐的方式,把他们都框进来。”

    “所以,你要想办法,扩大这个外卖O2O业务,甚至要在将来成为你的主流业务。”严文龙说道。

    杨成义仔细思考着严文龙的提议。他能够直观的感受到,附近社区的总人口在下降,而年轻人却多了起来,到处都有年轻人的身影。

    有些人偶尔经过自家饭店,吃过一顿饭,也都留下了好印象,但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主动扩大经营范围,把这些不稳定的客源稳定下来。

    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条出路。

    严文龙说出自己的方案。他认为,荷花餐馆的辐射范围应该在8公里左右,这个距离,使用电动车,路上消耗时间在15分钟左右,加上备餐和取餐的时间,能够让客户在下单半小时内吃上饭,也不影响口感。

    之所以没有把范围进一步控制到10公里或15公里,一是考虑到更远范围内的写字楼没有那么多,二是已经有足够客群,如果客户过多而产能不足导致客户时间过长,那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第三也是考虑到路程太远,也会增加送餐员的危险,影响送餐效率。

    在菜品方面,年轻人喜欢吃肉,所以重口味的菜式通常更受欢迎,所以油要重一些,但是也不能太油腻。

    严文龙建议主打鸡肉菜式,比如黄焖鸡、照烧鸡、咖喱鸡、小炒鸡等,主要是鸡肉相对比较便宜,多一些油,多一点酱汁,重口味好下饭。虽然不健康,但上班族的偏好就是如此。

    在价格方面,应该将主要的食品价格控制在15…25元之间。15元以下会被顾客怀疑偷工减料,食材不安全。25元以上,作为一顿便饭就有些偏贵了。

    除此之外,针对每份饭还要加5元的送餐费和餐盒费。这样即使最高价格,也不超过30元,属于客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对于五份快餐以上的订单,可以将送餐费降到每份3元。

    未来随着客户数量的逐步增加,客群也逐步成熟稳定下来,送餐费也要降到3元以内,这样能够与顾客的心理价位契合。

    此外,因为考虑很多外卖客户没有到过店内,对荷花餐馆的真实性和卫生情况有担忧。严文龙建议可以将后厨的情况用监控系统录下来。

    这样客户可以随时看到后厨的卫生情况,同时此举也是对工作人员的一项监督,确保他们每时每刻按照卫生规范在工作。

    弄好了这些基础工作后,就可以运用O2O的方式了。按照严文龙的设想,荷花餐馆可以做一个,并在附近社区和写字楼进行推广。

    这个里,可以介绍餐馆的主要菜式,能够看见菜品介绍、、价格。附近的年轻人能够通过随时随地下单,选择需要的菜品,留下送餐地址,并能够结算和电子支付。

    顾客的订餐信息通过转到餐馆后,就立即进行处理。并在出锅后第一时间送出。

    在餐盒方面,严文龙建议使用干净的包装材料,可讲解可微波的那种,这是基本要求。

    此外,还应该请设计师设计出饭盒,增加卡通人物、小动物或水果等元素,要让女性客户爱不释手餐盒也成为攻占客户心智的一项手段。

    杨成义听到这里,感叹道:“年轻人的心理,以及年轻人的用餐细节,还是你们年轻人更清楚啊,没有你的协助,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这些。”

    严文龙说道:“所以,研究客户,把握客户需求,永远是商业经营的最核心环节。这是无数人总结出的黄金经验,不会错的。”

    “你的店里就有年轻人。”严文龙看着杨成义困惑的表情,解释道:“我说的是于营,你们的服务员小妹,还有帮厨的刀工。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世界,你都要好好留意。有空就找他们多聊聊天。”

    严文龙说道:“说到于营,他所代表的外送团队是未来你们餐馆的一项核心竞争力,需要好好经营和。”

    杨成义嗯了一声。他明白,未来随着外送业务规模的扩大,于营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这些年轻人必须吃苦耐劳,能够忍受日晒雨淋。

    严文龙告诉杨成义,未来的线下配送队伍,需要统一服装,不要各自穿得破破烂烂的,形象要更专业一点。

    他们的衣服上、帽子上、配送箱或是餐盒外头,都要印上餐馆的二维码,方便更多人扫描。

    线下队伍的配送箱需要专门定制,对餐盒能够提高好的固定,考虑到电动车后座的长度,送餐员双肩背的宽度,以及整体重量等,形成了最佳的配送箱设计。配送箱要能够进行物理保温,冬天还要放入加热垫。

    送餐员队伍送餐给客户时,可以使用标准化的话术,礼貌、规范、周到,能够让顾客更加放心。而且他们穿梭在附近区域,也是一只广告队伍,面对问询,也要能够用标准话术进行回复,实现业务推广。

    提升送餐效率,除了优化送餐路线外,严文龙还建议增加一些中转点。比如在每个细分区域设置储存点,类似大厦大堂内的便利店。

    第一批送餐员专门将午餐送到这些中转点内,不负责上楼,时间,这样,他们的效率可以提升,每个中午可能送餐60…80单。

    到达这些中转点后,再安排附近的配送员将这些快餐逐一送达每个客户手里。

    将一次送餐和二次送餐进行专业分工,可以让一次送餐的人更效率,提升总量。也可以让二次送餐的人更大厦或小区内的配送。他们往往与保安关系更好,对大厦电梯、客户门禁、公司分机等更为熟悉,送餐更精准。

    严文龙说道:“在完成线上订餐线下配送的衔接后,你还可以做一件事来完成这个闭环,那就是赠送优惠券。”

    杨成义问道:“优惠券?我也送过啊,一直都在做,效果一般。”

    严文龙笑笑,说道:“我要让你用一种客户自传播的机制,来实现线上的优惠券赠送。”

    按照严文龙的设想,每个用餐人的都是回头客,都是小广播。每个客户吃完后,只要把当天的订单和对菜品的好评进行分享和转发,就能获得3元、5元、10元不等的优惠券。

    凭借这些优惠券,客户可以在下次点餐是使用赠券,抵扣部分价格。对于餐馆而言,这虽然影响了利润,但客户转发的信息会被更多人看到,一千人转发,就有一万人看到,这种宣传效果是非常惊人的,正常情况下需要极高的广告费用才能达到。

    使用优惠券满足了客户追求便宜和实惠的心理,更容易拉近客户。之所以不采用降价的方式,就是保护品牌形象,既保护了用正价消费的顾客,也照顾到了对价格敏感的客户。

第五十四章 郭学军的春天() 
杨成义一拍大腿,大声说道:“你的这个外卖O2O模式好新颖,大大打开了我的视野,比我之前闷头在店内精耕细作的模式更贴近客户。好小子,你可真有想法。你一个非餐饮的行外人,居然能有这样的细致的想法,脑子真是非一般的灵活。”

    杨成义说道:“小老乡,你可真是了不得,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用你的这种方式,我的线下配送成本会增加,但很多传统的成本会砍掉。比如以前的宣传传单的费用。达到同样的销售额,新模式下我不需要这么大面积的店面,能够房租,也能省下几个服务员。”

    严文龙说道:“是啊,你可以考虑逐步转型,直至取消掉传统的店内进餐模式。变成一个用信息系统、中央厨房和线下队伍组成的新型餐饮企业。”

    “你还可以把这个模式进一步完善,成熟,向其他区域复制,实现成长。”

    杨成义听到这里,一脸兴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忽然间皱起眉头,说道:“但是,还有一座山压在我心头,就是那个被水军充斥的点评。如果他们对我进行打压,我很担心新模式的效果也出不来。”

    严文龙面色冷峻,说道:“你放心,我会想办法的,这个一定会被我搞定。有痛点就有商机,我相信不止你一个老板有这样的苦恼,我要解决你们的痛点,我还要从中找到商业机会。”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又是一周周末。

    在方达的日子充实而忙碌,严文龙很快融入了角色,带领团队在北站片区取得突破。在忙碌了一周后,他也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原本这个周末他已经约了白少莹一起吃饭看电影,但谁知在周五时被拉入到另外一个案子里,被迫出差外地,二人的约会只得取消。

    周六早上,严文龙睡了个懒觉,起床后便开始看。他打开新闻的财经频道,一条财经消息吸引了他。

    这条新闻里,对跨越公司人力部设计的“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进行了专门的报道,对其模式细节的背景、细节和效果进行了介绍,对这种运作方式大加赞誉。

    根据来自跨越公司的内部数据,实施该方案两个月后,人力部门的实际使用编制与预测编制相比,减少了20%,了人工和成本。

    与之对应的,则是人工效率的提升,平均每个HR人员服务的内部客户数量增加了35%。在使用更为专业化的内部分工后,人力常规事务的处理速度加快,外部满意度达到了98%。此外,HR员工加班数量大幅减少,员工内部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严文龙了一下,发现这条新闻最早来自《NM财经周刊》,这是业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严肃财经杂志,能够上这个周刊的新闻,对于提升企业知名度有很大帮助。对郭学军而言,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同时,这条财经新闻也被多次引用和转发,目前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各个媒体下方相应的短评也超过了三万多条。

    他还发现,星佑大学的商学院,有一位人力教授带领了两名学生前往跨越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翻阅了原始数据和各项记录,验证了这个模式的真实性。

    教授认为这个新模式突出体现了“分门别类、专业聚合、技术支撑”的特点,是一个优化的经典案例,值得进行深度研究和推广。

    但教授同时也提出,这个案例仅适合那些内部组织复杂、基础好、信息系统完善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不易照搬。

    严文龙看到这里,露出了笑容,这个模式的效果比他预估的还要好。他再次确认,娜可和她的那些先进商业工具的确要领先这个世界很多,他拥有的是一个惊人宝库。

    此时,铃声响起,严文龙拿过一看,是郭学军的电话,接了起来。

    “郭总,恭喜恭喜啊!”严文龙说道:“最近你的大名可是到处都能看见。”

    郭学军说道:“文龙,不要取笑我,那都是你的资料给力。有些事,你我心知肚明就好了。”

    严文龙笑笑:“我看了那些报道,还有那些数据,现在看起来,这个模式很成功啊!”

    郭学军嗯了一声,在电话那头说道:“原本我只是想要解决岗位重叠人员臃肿的问题,满足老板的要求,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方方面面的反馈都很正面,数据也非常好看。”

    他压低声音,说道:“你知道吗?我把这个项目在公司内部进行申报,获得了优秀项目奖。目前正在申报人力行业的一个年度项目评选,很有希望拿下。”

    “老板已经发话了,如果能够拿下行业内大奖,就给我们团队发放30万奖金。”

    “30万?!看来老板很看重你们啊。以往项目奖金,最多就是10万,大部分是5万,你们这次是翻了三倍。”严文龙说道。

    “不仅如此,不少同行、媒体邀请我参加他们的专业会议,介绍经验,也有些同行联系我,说要来跨越公司实地参观学习,交流心得,想要学习我们的这套模式。”郭学军说到这里,语气中有种无法压抑的得意。

    严文龙静静听着,没有多说话。他的事情在后头,也相信郭学军打电话来并非是自夸。

    郭学军说道:“你知道吗?我最近还接到了许多电话,都是猎头打来的。有不少大型公司盯上了我,愿意挖我过去。我统计了一下,大约有12家,都是名企。有些雇主甚至表示,愿意等我一年。”

    “按照猎头们的信息,我平均了一下,目前我的市场行情已经达到了年薪300万。300万啊,是我现在收入的4倍。很多公司的职位也高了一级我过去做副总裁。”

    “真想不到,你随口说出的一个点子,的一些文件,就能给我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

    严文龙说道:“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恭喜郭总了。你很快就要发达了,你会考虑这些猎头职位吗?”

    “暂时还没有决定,对我而言,最佳的选择还是留在跨越,但是薪酬和职位都能和外面的待遇持平。这件事,老板曾经暗示过我,大意是为升职加薪,我先等等再说。”

    严文龙哦了一声,没有说话。他等着郭学军先开口。

    郭学军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说道:“对了,你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大礼包,我自然也不会忘记承诺你的事。”

    他说道:“就在三天前,曹宗宪已经被任命为太港分公司的西区销售主管了。”

    “真的?”严文龙惊喜的问道。

    “千真万确。任命的邮件已经公布了,是我亲自发出的。这件事已经完全落槌,不会再有变数。这不,他已经换了座位,系统账什么的也都被分配好了,邮件群组也被拉进了者的组里。”

    严文龙不停说道:“太好了,郭总果然守信用,没有辜负我。这是第一次合作,大家各取所需,非常成功,彼此都很满意。以后,我们还要合作哟。”

    “那是当然。”郭学军在电话那头说道:“这件事做起来也不容易,太港分公司和总部在一个城市,不少总部的神仙都有动作,试图把自己的手下派去,抢占那个位置。”

    “但我坚持要有一线销售经验,要在本地干过,这样两个规则一出台,就挡住不少觊觎者。”

    “我又顶住压力,力推曹宗宪为主管,我要让大家知道,他是我关照的人别人不敢再有小动作。曹宗宪本人的业绩不错,人缘也不差,加上我最近在公司里风头很劲,这次任命没有激起什么风浪。”

    严文龙说道:“那真的是难为郭总了,多谢啦。对了,这件事,你不要和曹宗宪说,你知我知就好。”

    郭学军感慨道:“你可真是他的好兄弟啊,背后帮这么大忙,还不让他知道。严文龙,你总是一次次创造奇迹,又一次次令人刮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