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丛温和道:“杨子建同学,你文笔清雅简朴,诗如其人,大概你读古诗多了,身上带着一种君子如玉的古典气息。霜月的记忆是你的处女作,但老实说,写的强差人意。不过,路子走对了,我感觉到,你还可以再发展下去,前途光明无限,特别今天我看了你写的荷塘月色,我认为这首诗才是你的真实水平”
杨子建眨眨眼睛,有点冲动想把自己写的另外十首较优秀的古风诗歌当场写出来,但想想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言丛喜欢折腾,到处采风,搞座谈会、诗歌沙龙、朗诵会等等,如果真的成了言丛重点培养的诗人,那自己会被烦死,于是认真道:“谢谢言丛老师,我会努力的。我喜欢古诗,喜欢新古典主义,觉得唐诗宋词博大精深,应该复古,把古代诗人创造的无数意境用在现代诗上,让诗歌形成一个传承。新古典主义诗歌朴素典雅,相比艰深难懂的朦胧诗、现代派和印象派,我更能接受和欣赏”
他首先大力捧了新古典主义一番,这些言论很多还是言丛后来说的,因此立即让言丛产生共鸣,欣喜道:“非常好,难得你有这样的认识”
言丛是一个文雅善谈的诗人,谈吐、学识和气质都非常不错,谈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相反,家箫鼓在信上很热情,但面对杨子建时,却非常寡言,一双深邃的眼睛总在思考什么。
第38章 楚女三问题()
杨子建话风一转道:“但我发现诗歌非常难写,那五首诗歌我花了很多精力才模仿成功,但很多句子虽然是我灵光一闪写下来的,自己却并不太明白那里面的含义。学席慕容我总学得不伦不类,因为席慕容的感情太成熟复杂,我不太懂。”
“扑哧”一声,箫鼓听到杨子建说自己写的诗自己也不懂,差点笑出来,但马上憋住了。
言丛却听得很认真,他叹道:“古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你还只是高一学生,把诗经背得再熟,没有阅历也不会理解里面的含义。不过,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你等过了几年,就会知道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伟大意义了。”
杨子建诚恳道:“我会听从言丛老师的教诲。”
箫鼓这时才接过话题,温和道:“杨子建,你发表的这几篇文化散文我看了,非常好,对了,你这是在模仿谁的文章?”
他的声音其实也挺轻柔,只是音调比言丛稍微深沉一些,很像学校的老师在提问,温和中带着一丝严厉。
杨子建道:“我从小在南塘镇长大,童年常和同伴们在古宅、祠堂、寺庙、古亭、桥梁里捉迷藏玩耍,对它们的景观结构了如指掌。初中我读了南剑府志、南塘镇志,发现家乡居然和一群历史名人有关。中考后,我在镇图书馆杂志上看到了余秋雨的作品,非常震动,原来散文也可以这么写,可以把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于是,我开始模仿余大师的作品,把宋史、府志和镇志里的历史、诗词、掌故溶入家乡风土人情、风光建筑中,居然相得益彰。”
箫鼓连连点头道:“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历史是书面上的材料,可以弥补你阅历上的不足,这非常好,我建议你继续写下去。同时,我南剑市十三个县市区,有无数的名胜古迹,你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去游览探幽一下,写出南剑市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胜景和历史痕迹,这些作品可以优先投给我,我争取最大版面给你使用。”
杨子建兴奋地站起来鞠躬道:“谢谢箫鼓老师,我有两篇已经好了,现在在教室里,我等下就拿来给您指正。”
滴滴滴
这时,箫鼓和言丛公文包里的机同响起,箫鼓看了一下摩托罗拉呼机里的内容,立即道:“现在就去拿吧,我和言丛有急事要回报社去了。我现在就和你去教室。”
于是,刘主任、林老师、杨子建领着箫鼓,去教室里取出了关帝庙与虎祠、月下古井,其中月下古井比较抒情,更适合在言丛的版面发表,但言丛已经拿走了荷塘月色三件作品,因此杨子建就把这两篇交给了箫鼓。
然后,刘主任、林老师和杨子建又送他们到停车场,看着他们坐上报社的桑塔纳轿车离开。
回来路上,杨子建问楚女怎么不在?
刘主任笑道:“楚女和言丛争夺你的三件稿件,校长货比三家最后给了南剑日报,楚女生气跑到了百草园。”
杨子建倒认为应该放在青年报上,他呐呐道:“可是,楚女编辑是一中的学生啊,青年报有不少编辑都是一中毕业的。楚女老师会不会生气?”
林老师在旁边道:“放心吧,楚女对你非常投缘。”
然后,他们到百草园,园子两亩大,种满了各种草木花卉和紫藤,紫藤架下安置着小石桌供学生读书使用,此时楚女正坐在靠窗的一张圆桌上,左手支脸看着一本小相册,似在回忆高中往事。
见林老师过来,楚女非常优雅地收起相册放进手提袋里,款款地站起来。
楚女二十二岁左右,身高一米七多,秀发披肩,面庞白皙,珠圆玉润,丰腴的体态有些诱人,姿色中上,但有股难言的卓而不群的气质,穿高跟鞋、暗蓝西装套裙和粉色衬衣,小腿套着肉色丝袜,显得非常时尚,她下巴微抬起,很高傲的样子,如果不知道她的个性,会错以为是大家闺秀。
她的目光很锐利,带着一些好奇,像要把杨子建看透似的。
林老师和刘主任和楚女打声招呼,就到月门林丛下站着聊天。
杨子建只好一个人上前鞠躬道:“楚女老师好。”
“坐。”她指着对面的石凳道。
杨子建只好正襟危坐。
“别拘束了,我只问你三个问题。”楚女对杨子建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屑一顾,直接了当地问道,“我听林老师说,你背了十几本古诗和新诗的诗集,我想知道,你真的喜欢那些东西吗?”
杨子建知道她言辞犀利,不容糊弄,沉吟片刻,老实苦笑道:“大部分不喜欢,因为不理解。比如余光中、戴望舒的诗歌,我一开始只是想向同学炫耀。还有诗经,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古诗,我绝大多数看不懂,只想让老师重视我,让作文写好点。但红楼梦里的诗词我是非常喜欢的,因为能和故事联系得上,我背了那些诗,就好像代入红楼梦里一样,成了大观园里的一份子,林黛玉、贾宝玉也才十三四岁,他们那么厉害,我也能行。席慕容的诗歌也喜欢,因为那种忧伤让我共鸣。”
楚女玉脸稍缓,点头道:“这是大实话,我就不相信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会看得懂诗经。我第二个问题,你是真喜欢写作吗?”
杨子建点头道:“我喜欢写作。我比较内向,喜欢看书,写作是表达我的感情和人生看法、同时让别人认可我的最佳途径,我喜欢被别人表扬和认可,而且”他微微皱眉,想了下道,“而且,写作成本很低,一支笔一本作文簿就够了,但是它却能改变我的命运。当我看了许多报纸副刊的作品后,就觉得我也能写,而且可以写得更好,像鲁迅一样靠稿费谋生,成为一名小作家。”
楚女有些感慨地笑了笑道:“呵呵,成本低,改变命运啊,想想确实是这样。不过,你的心思好沉重,老成得过份。好了,我的第三个问题:你对高考教育制度怎么理解?”
第39章 开启三重门()
高考制度?这个问题有点超前,范畴也有点大。
不过,杨子建眼睛一亮,他正打算“借鉴”三重门,他发现九十年代初,批评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声音在报纸上其实蛮多的,远远超乎自己想像。而且,这个时代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远比二十世纪轻多了,普通中学大多重视素质教育。如果提前十年推出三重门,并弱化中学生谈恋爱的情节,说不定能出版并造成话题性的影响。
每一本名著,背后都有一个争议性的热门话题兼社会问题,三重门是应试教育,而花季雨季是特区户籍政策杨子建处在闽省内地,注定他暂时“借鉴”不了花季雨季。
杨子建借机和楚女大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就好像暴力填鸭,既残忍又机械,老师不喜欢用兴趣引导学生读书,只会依靠教程按部就班,并联合家长一起恐吓威逼,结果把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热情全部抹杀。学生读书只为高考,对课本深恶痛绝!”
“经我个人分析,暴力填鸭有两大帮凶:一是复习,二是奖励。复习我就不说了,是磨灭兴趣的大磨盘。就说奖励,所有人都知道,奖励分成外奖和内奖,所谓外奖,就是我得了成绩,给我什么好处。内奖,就是我干成了一件事,内心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可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奖励都是外奖,考了一百分,老师表扬,爸妈给我买礼物,女同学看我的眼光不一样,这都是外奖。而外奖多了,我的成就感、满足感就消失了。”
不仅如此,他还道:“小考,中考,高考,这是制度上的三重门家庭、社会、学校,这又是环境的三重门,正是这两个三重门紧密配合,把我们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给全部扼杀了。”
楚女听呆了,这言论简直一针见血啊!暴力填鸭,两大帮凶,老师与家长威逼,制度和环境的三重门,共同制造了应试教育,描述得多么形象深刻啊!
她愣愣地望着眼前这位清秀的少年,消瘦腊黄的脸庞上,有一双会说话的清亮眼眸,眼晕带红,似乎是桃花眼,看来这少年以后的情劫不少啊!
不过,凡是带有桃花眼的人,都有种让异性忍不住想接近的特质。
楚女一向随心所欲,她走过去,带着西方式的亲热方式,拥抱了杨子建一下道:“子建学弟,你果然是我的知音啊,没想到隔了五年,在同一个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讲台下,我找到了同类。”
“啊!”杨子建脸红了,感受着她的暖玉温香,沁人心脾,一时不知所措。
楚女微微一笑,放开他,退后一步,带着一丝狡黠道:“我固然反对应试教育,但它的存在,本就验证了其合理性,所以我可以偏激,但你作为学生,最好老老实实地去接受填鸭吧!我欣赏你,是因为你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现在缺少点理性,谁叫你是高一学生?不过,等你阅历丰富些后,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有灵魂、负责任的社会精英!”
杨子建听了有些脸红,他其实只是想推广三重门而已,三重作为高中生作品,很多观点见解有些幼稚和偏激,但并不掩盖他的伟大,因为他写出了应试教育下,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塑造了一批经典的文学人物形象。
楚女拿出一个采访本,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和机号码抄写起来撕给杨子建道:“有事找我,以后学姐罩着你!”
“谢谢!”杨子建连忙折好收藏,这可是副市长千金的私人联系方式。
楚女想了想又道:“你没事也可以找我,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心得体会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思想够成熟,就写一些杂文吧,我甚至会在南剑青年报副刊给你开个专栏!”
“哈!”杨子建开大嘴吧,十六岁的专栏,这可够惊世骇俗的,不过,我喜欢,他道,“我会尝试一下的,我就喜欢看你的专栏俯瞰天地,非常大气,里面抨击的各种现象也非常尖锐。”
楚女得意地笑道:“我的专栏,为青年报增加了一千份订阅,这可不是靠我爸的关系!”
杨子建腹诽道:肯定有部分这个原因。
随后,杨子建又跟着刘主任、林老师送楚女到了校门口,看着她骑着一辆本田100女式摩托离开。
回来时,刘主任笑道:“楚女这次过来,直接将你的稿费领款单送到了校长办。一中的信息宣传奖励办法已经开始执行,不过,有一些限制,必须是写一中内容的作品才能获得奖励。赖校长已经签了字,你可以直接去财务科领取奖励。”
“真的?”杨子建见钱眼开,欣喜叫道。
“当然。”说完,他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张青年报的稿费领款单和一份学校的红头文件递给他道,“这份文件给你。在某种程度上讲,信息宣传奖励办法是为你而设的,你只要是写学校内容的作品,都能得到奖励。”
杨子建立即认真南剑一中报刊宣传信息奖励办法,里面的内容很简单,凡是南剑教职员工、学生在刊物发表的宣传南剑一中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新闻信息,按稿费的双倍给予奖励。
他不禁笑了,脑海立即浮现出三重门,如果闽省版、南剑一中版的三重门发表或出版,那么南剑一中可能就得小破一笔财了!
林老师欣慰、怜爱地望着学生,拍了拍杨子建的肩膀道:“去财务室拿钱吧。”
“非常感谢林老师、刘主任!”杨子建朝他们一鞠躬,然后小跑到办公楼财务室,向一位胖胖的会计阿姨报了奖励的事,胖会计立即出一份工资单让他在上面签字,然后将装钱的工资袋给他。
于是,杨子建的稿费还一分没到手,就已经从学校领到了26元奖励。
南剑青年报的13块钱稿费,要去位市中心的共青团去领。报纸的稿酬,市外的作者一般用汇款单,但市内则多寄领款单,让作者自己去报社领,这样反而更快一些。
第40章 心酸,穷酸()
回到教室时,刚好第三节下课。
姜老师还是一副笑咪咪的样子对杨子建道:“这节课要自己去读,不懂的地方就到办公室问我,或者问其他读书好的同学,知道吗?”
“是,老师辛苦了。”杨子建微躬道。
姜老师满意走后,谢小钦、林逸等人围了过来询问。
还没说几句话,汪滟就跑过来,将林逸等人赶走,抓着杨子建的手腕,二话不说就拉进桃李苑的右边桃树下,好奇地问道:“听说三位编辑来采访你,还要发表小辑,介绍你的个人事迹,这是真的吗?”
杨子建才知道,流言这种东西,一传就会变形。他连忙将接受三位编辑见面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给“刘备”社长,当然,楚女拥抱后说的一番话,以及送电话号码之类的就不提了。
汪滟老怀大慰,对“孔明”的忠心感到无比满意。
杨子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费领款单和一个装钱的信封抖了抖,有些得意道:“这是我领的第一笔稿费和第一笔奖励,总共39块钱。”
然后,把信封里的26块钱倒出来数一数。
汪滟忽然想到杨子建的家境,据说穷得家徒四壁,黑白电视被债主搬走,弟弟妹妹被家暴步行走进城里,杨子建从小可能也没少受挨打,却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学习,培养兴趣,靠捡垃圾来买书看书而自己吃一顿饭,杨子建可能就得苦思冥想写好几篇文章,不禁微微心酸。
杨子建一副小财迷似地数着几张小纸片,眯眼憧憬道:“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稿费陆陆续续地寄来,我总算暂时摆脱赤贫状态了,可以松口气,拿出一半给家里补贴家用。”
然后想了想,他抬头道,“汪滟,今天中午我回请你吃小炒,就在那家阿蓉小炒店。”
汪滟看着那笔可怜兮兮又重若泰山的小钱,有些同情有些伤感地摇了摇头道:“以后再说吧,我没心情。”
杨子建眨了眨眼道:“那好吧,你什么时候心情好,就告诉我一声。不过,我只会请你吃三菜一汤,没有汽水,没有宫保鸡丁,更没有红烧牛排,花蛤汤得改成紫菜清汤,米饭倒是可以增加一碗。”
“哈哈!”汪滟当即被他给气乐了,那点同情的“心酸”被杨子建的“穷酸”给冲淡得一丝不剩,指着他娇嗔道:“那还不如在食堂里吃饭算了,一点诚意都没有。”
杨子建郑重道:“我这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汪滟见过无耻的,还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忍不住捶打他一下道:“不跟你扯淡了。我跟爸爸联系好了,傍晚我们通讯组去采访城西派出所,晚饭可能会由我爸爸和谢指导请客,他们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谈论怎么把城西派出所半年成就的通讯报道写好来。”
杨子建摸着下巴道:“其实是他们对我们没信心,对吧?”
汪滟道:“那是当然的,毕竟二百块大洋的宣传赞助费,现在全靠你了,大作家!”
杨子建笑道:“放心交给我吧,没有问题。”
叮铃铃
第四节铃声响了,两人对视一眼,赶紧快步跑出桃李苑,在过月门边的围墙时,汪滟跳过一段牵牛花藤,却没提醒后面的杨子建,让他差点绊倒,这让杨子建确定汪滟其实蛮小心眼的。
中午,杨子建和谢小钦、林逸、林峋、陈皎驹去吃饭。
饭桌上,陈皎驹老是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瞪着杨子建看,欲说还休的样子。
杨子建一看就明白了,肯定1班的三名橡树社员,把橡树社刊发展大计透露出来了,然后身为作文骨干、文学爱好者的陈皎驹也心动,想加入了。
但陈皎驹一向自视甚高,在他看来,自己是“卧龙凤雏”一般的人物,杨子建应该三顾茅庐招他入社才对,况且天天一起吃饭,这么“亲近”的交情,居然将他忽视,婶可忍,叔不可忍。可他又面薄说不出软话,更不会向杨子建这种贪人便宜的“小人”屈服!
杨子建无所谓,一边大口嚼吃着谢小钦家带的酸菜红烧肉,一边随意地和林逸道:“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们橡树文学社通讯小组,去城西派出所采访汪所长、谢指导员和一些干警,你、钱丽、张怡敏跟着我和汪滟一起去。”
林逸兴奋地涨红了脸,双手颤抖道:“去采访派出所所长,太好了,哇,我这还是平生第一次进派出所。子建,你说我该穿什么衣服?头发有点长要不要去理一下?要带什么东西去,要问什么问题”
杨子建打断道:“就穿着校服去,蓝衣白条的衫衣长裤就很合适学生,再带上本子和笔。到了派出所,什么也别问,就听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成绩。还有,晚上派出所会请我们吃饭,小钦、林峋,你们就不用等我们了。”
小钦和林峋一听,立即悲愤地惨叫道:“文学社太欺负人了,第四节是大扫除,你们几个一走,增加我们的负担!晚上居然还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