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龙志-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一听,对曹参大加赞赏。他亲自带领众将对汉水上游考察了几次,最后确定执行这个方案。

    这天夜里,一代名将先生正在城楼上巡逻,突然天降暴雨,他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说不出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他正在茫然欣赏倾盆而下的暴雨,没多久,他听到远处有“轰隆隆”的潮水声,“啊!洪水?!汉水决堤了?!天啊,天亡我老章呀!”

    老章仰天大叫,却眼睁睁看着数十道洪流从远处奔腾而下,洪水直接冲透城门,不到半个时辰,将整座全部淹没。近百万平民都被洪水淹死,近三万大军来不及应战就被喂了鱼虾!

    老章站在城楼上,目睹这一切,战神的神经彻底崩溃!

    没错,老章亲见过数十万起义军死在自己的铁蹄之下;也见过二十万秦军被赵国人坑杀;也见过秦都咸阳被项羽杀烧殆尽!可是此刻,看到自己统治下的百万平民,再次被无辜的洪水淹没而死,他坚强的神经再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

    他愤然抽出长剑,站在城楼上,直接抹了脖子!

    这样的人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战局,还当什么战神?

    是谁他妈干的这种缺德事?老子死了也要诅咒你!

    再也无力回天,带着郁闷、耻辱和不得志,用自己的剑,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即使是战神又如何?世间终有自己无法掌控之事,命运又岂能尽在手中?

    大秦帝国最后的名将到此结束。对于秦国,他仁至义尽,目睹这国破山河碎,他早就生不如死!对于项羽,他无愧于心,他坚持到了最后,也没有盼来救兵!

    史家讨论最多的莫过于——老章既然可以投降项羽,为什么不能像司马欣等投降刘邦呢?

    其实老章一生是极为自负的,他投降项羽,是由于军粮已绝、朝廷剧变,他为了救手下二十万秦军,没料到反坑害了他们。他最后真心降顺于项羽,是感恩于项羽没有为报私仇而杀掉自己,反而封他作。作为一代名将,极度自负之人,不能再容忍自己有第二次背叛,否则将无脸立足于天地之间。最终用自刎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诗为证:

    此水虽非禹凿开,

    山下重萦回。

    莫言只解东流去,

    曾使章邯自杀来。

    一代名将,且安息吧!你的仇人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历史终将给所有人安排一个合适的墓穴

    收拾完了老章,刘邦继续干了两件安定天下的大事:

    其一,立儿子刘盈为太子,大赦天下,任命萧何为丞相辅佐太子,以备不测风云。

    其二,大举移民,当时关中出现了饥荒,物价飞涨,甚至人吃人。刘邦迁出大批秦人至巴蜀汉中,解决了难民生活问题,同时为开辟天富之国的蜀地繁荣打下基础。

    整完这几件事,刘邦如约迅速重返荥阳前线,做好准备跟自己的老兄弟项羽死磕!

    刘邦回到荥阳,第一件事就是派手下第一号外交家出访魏王豹,希望能够劝说魏王豹背叛项羽,和老刘家合作完成灭楚大计。可是这次,魏王豹被项羽打怕了,不管外交家怎么说,都不好使,魏王豹大骂刘邦,誓死追随项羽。

    敬酒不吃吃罚酒,这就简单了,别以为老子降不住你。

第三百四十六章 随意而来() 
完成先礼后兵之后,刘邦开始关门放狗——请韩信出马,并派曹参和灌婴率兵随行。老刘还是对韩信不放心啊,荥阳如此缺人手,竟然还是要派两员亲信大将跟着韩信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绝世战神,终于有机会独掌兵权了。

    在此之前的两年,虽然韩信名为大将军,实际上都是刘邦跟在屁股后面,韩信只有决策权,却没有军队的指挥权,换言之,顶多也就是个总参谋长,却不是真正的大元帅。这次,不管兵多兵少,不管是不是有人跟着,至少韩信可以自己单独玩了!

    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战神的修炼历程——

    安邑之战

    经过彭城之战后,魏王豹对汉军的战斗力很是看不上,同时魏王豹,从骨子里也看不上韩信,乳臭未干,凭什么带兵来跟老子较量?

    韩信用兵很简单——继续玩声东击西的游戏。

    韩信与曹参、灌婴等兵分两路,他命令曹参、灌婴率领主力部队在临晋关渡河,摆开与魏军主力对决的样子,自己却率领一支特种部队,绕道,从黄河上游渡河。

    曹参和灌婴来到临晋渡口,四面插了很多军旗,然后派人去砍伐树木,摆起造船的势头,对面魏军看了以后,都以为汉军真要从这里渡河,于是魏王豹火线调集大部队,全部都埋伏在蒲坂,准备在这里趁汉军渡河时阻击他们。

    韩信达到目标,便悄然率领另一支部队来到阳夏,他从老百姓那里收集了很多小船和大木桶,然后万余人马沿着河面飘过黄河,神不知鬼不觉,已经对形成突袭。由于魏王豹和手下大将基本都在蒲坂,整个后方防线完全空虚,韩信几乎兵不血刃杀到了,韩信并不急于攻陷,他将伏兵埋伏在魏军回安邑的必经之路上,采用围城打援的套路。

    魏王豹还在蒲坂高兴地看着汉军在河对岸忙碌,心道:小样来吧,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只要你们敢渡河,老子让你们片甲不留。

    这一天,魏王终于等到了这个消息,士兵甲过来报道:“大王,大事不好,汉军渡河了!”

    魏王高兴地道:“太好了,老子等不急了,叫兄弟们准备开干!”

    士兵甲道:“不好了!大事不好!”

    魏王很纳闷:“说啥呢?啥事不好?快讲!”

    士兵甲道:“汉军是从阳夏渡河的,已经打到安邑了!再不回师,咱们老窝就没了!”

    魏王豹大喝一声:“啊?!岂有此理,速速回军,再去打探!”

    魏王豹这才知道中了韩信的“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等他火速召集军队向安邑进军,这边曹参和灌婴开始从容渡河,尾随老魏杀将过来,非常舒服,还有人带路。

    韩信在安邑城外的山谷要道中设下埋伏,魏王豹的部队到这里就遭遇迎头痛击,他的部队也搞不清楚韩信有多少人,等他们后撤的时候,却被尾随而来的曹参、灌婴堵个正着,那一顿砍杀,魏军落荒而逃,四散溃败。

    随后曹参率军攻下平阳,俘虏了魏王豹全家;韩信率军攻克安邑,平定了整个魏国。整场大战,用了二十余天,韩信没有乱杀一人,只要投降的都妥善安排,并且派人把魏王豹押解到荥阳交给刘邦。许多人都想,这回魏王豹肯定要倒霉,但事实上刘邦仍然对魏王豹宽大处理,让他担任荥阳守将,与刘邦一起呆在荥阳。

    安邑之战时间很短,从声东击西、抢滩登陆、突袭安邑、围城打援再到前后夹击,整个计划如行云流水,算无遗策。这几乎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翻版,但又比上一次增加了很多内容,这说明韩信用兵的套路极为灵活,宗旨不变,却能根据战场形势及时找出最佳策略。这就是“神来之笔”!

    战争到了韩信手里,就如削瓜切菜一般,几乎是即兴而出、随意而来!

第三百四十七章 井陉之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井陉之战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後。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说到广武君李左车,这可不是一般的牛人,我们在第一章就提到过这个人,他是赵国名将之后,又是韩信的师父。自从李左车与韩信分开之后,他就回到赵国,开始辅佐赵王歇,后来辅佐陈余。李左车帮助陈余分封诸侯之后,以三县之地崛起,短短两年击败了被封为赵王的张耳,将整个赵国的地盘抢过来。原本张耳、陈余是好朋友,由于项羽在分封诸侯时刻意制造矛盾,竟然只封给功劳最大的陈余三县之地;而张耳以巨鹿守城之功,被封为新赵王,原来的赵王歇被封为代王,这个分封法,引起赵国三雄互相猜忌和争夺,最后打得不可开交。而这三雄之中,又以陈余本身是武将,又拥有李左车这等绝世人才,所以,陈余地虽然少,只用了不到两年,彻底打败了张耳,兼并赵国大部分地方,拥有二十万大军,形成一股强大势力。

    这李左车非常了解韩信的潜力,又听说韩信曾追随霸王项羽、被刘邦封为大将军、暗袭等,知道以前的弟子韩信已经不是一般人物。所以,李左车出谋划策都非常严谨,他希望陈余以优势兵力,驻扎井陉口,以盾牌之势堵住汉军前进路线,与之打疲劳战术。而自己率一支奇兵,抄袭韩信的后道粮草,扰乱汉军大后方,令孤军深入的汉军首尾不能相顾。时间一长,汉军自然溃败,最终放弃进攻赵国的计划。

    可以说,在冷冰器战场,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把整个井陉口地区和赵国的战略地形,全部都详尽考虑进去了。

    可惜,陈余是个书呆子,陈余打仗,喜兴仁义之师,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屑于用阴谋获胜。连兵不厌诈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李左车只好望敌兴叹!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陈余了解到李左车与韩信曾经有过一段师徒关系,所以不敢轻易相信李左车的这个计划,也担心李左车会跟韩信跑了。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擒赵王歇。

    史记原文写这段故事,讲得已经足够精彩,特引用之。

    韩信派间谍打听到陈余不用李左车的建议,大喜,于是才敢派兵进军井陉口。汉军在井陉口三十里处扎营,原本是正常休息,可是到了半夜,韩信突然下令集结二千轻骑兵,令每人持一赤色的汉军大旗,从小道萆山进发一直潜伏至赵军城池附近。

第三百四十八章 易寨拔旗() 
韩信告诉为首的将领说:“等一下我会派军队去引诱赵军,赵军必然会全军突出城池来追击我们;你们就趁此时快速杀进敌军城池,拔其军旗,把我们汉军的大旗全部插上。这样敌人回来的时候就会大乱!”

    注意,这一招猛地看起来很简单、很巧妙,但关键不在“易寨拔旗”这个计划,而在于赵军竟然会按照韩信的设计全军出动!韩信为什么会猜到敌人一定会全军出击呢?万一对方根本没有出击,或者留了一部分伏兵呢?

    这一点非常牛——这就叫料敌机先!

    能够预料赵军动向,取决于两点:韩信对陈余军近两年战绩非常了解。陈余此时纵横河北境内,无人能敌,仿佛战神一般,其实并不是陈余军强大,而是张耳实在太不经打。所以,这才有了李左车献计并未被采纳的现象,因为陈余这时候自我感觉非常好。第二点则是韩信主动派出的诱兵之计,韩信对于自己的诱兵之计非常有信心。我们来看看韩信是如何引诱敌人的?!

    其实,我们对韩信之前的中国著名战争作过分析,无论是兵法鼻祖孙武,还是后来的孙膑、庞涓等,还是包括后来的名将白起、蒙恬等,都喜欢用阴谋、阳谋、奇兵;直到韩信,战争越来越像演戏,战争的戏剧性越来越足。这就是韩信把战争的假动作、诱兵发挥到了极致!而这些假动作,足以迷惑敌人的主帅,无法正确判断对手的真实目标在哪里。

    派出偷袭部队之后,韩信在大营叫人做好饭,将士们还以为是要吃大餐,都很开心。韩信对大家说道:“不要着急,今天我们灭了赵国再吃饭!”这不是耍大家嘛?大家都不相信,这饿着肚子怎么打仗啊?不吃饭,先去打仗,打胜了再吃,这是个逆向思维!大反战争常理!韩信用兵,就是这么诡异!

    韩信又说:“赵国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建好了防守的城池要塞,如果没有看到我们的大将旗帜,他会以为我们是小股部队,便不会全力以赴攻击我们。到时候,我们攻不下敌人的城池,就会被迫退回了。”于是,韩信安排了一万人的部队开始演戏,这一万人干什么呢?不是去进攻,而是渡过井陉口的“绵蔓水”(这是一条河,应该不算太大的河),这一万人过了河也不前进,而是在河边背水列阵!

    这个戏演得太离谱了!兵法讲——当敌人渡河的时候,要半渡而击之。不过赵军根本没有重视汉军,所以没有实施半渡而击的策略。兵法又讲——背水列阵是死地,因为万一打输根本就没地方可以跑。所以,韩信“背水列阵”是一个死阵,是兵法大忌。赵军在城池上看到这一切,都在大笑——这傻帽,活得不耐烦了,想死也不用搞这么夸张啊。

    到了天大亮的时候,韩信继续演戏,他叫士兵们大张旗鼓,并且举起大将韩信的旗帜,告诉敌人,汉军主帅就在这支“背水列阵”的傻瓜部队当中。这支部队一边前进,一边还吹锣打鼓,好像生怕敌人不知道自己在攻打对方似的。唱戏的、绝对是唱戏的、这戏唱得太逼真了

    赵国人这回真听话,看到对方大将就在营中,而且吹锣打鼓地来交战,简直不把兄弟们放在眼里,这也太招摇了。陈余和手下大将们都气得不行,于是全军出动,杀出城池,准备活捉韩信,把这小孩抓起来暴扁一顿。双方交战,这回是真打,不过韩信的心眼太多,一点都不实在;打是真打,韩信却没有想往死里打,没想就这样分出胜负,原因很简单——赵国大将二十万,自己只有万余人,这个险冒不起。

    激战良久,韩信和张耳开始指挥撤退,还故意把一路带过来的将旗全部都扔在地上,显得部队已经一败涂地、大败溃逃。于是,部队疯狂逃蹿,向“绵蔓水”边上逃走,水边还有一支部队在等着汉军,这就是刚开始在水边列阵的部队。赵军一看乐了,好啊,你们还想逃,再逃就到河边了,你们想逃都逃不了了;只要追快点,敌人来不及上船,眼看就只能掉到河里喂王八了。彭城之战,项羽就靠快马追袭,逼得汉军十余万人掉入睢水,淹死一大堆。陈余一看,自己又要重演项羽的辉煌战绩,大旗一挥,赵军就开始疯狂追赶起来!

    当逃跑的汉军和水边伏击部队合为一处时,汉军立刻重振旗鼓,没有武器的捡起武器,刚才还狼狈逃跑的立刻又重拾信心。大家背水列阵,知道再逃也是死路一条,严阵以待,就等赵军过来跟他们拼命。其实,此时汉军还有第三种选择,这就是投降,遗憾的是韩信的部队似乎没有投降这个概念,大家不但不投降,反而比刚才更勇猛

    赵军杀到河边,发现一切都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样,敌人并没有继续逃跑,也没有放弃抵抗,反而突然变得极为顽强!二十万大军,围着赵军厮杀,硬是杀了很久,攻不破对方的防线。这回轮到陈余吃惊了,没想到这支部队战斗力如此之强!双方就在“绵蔓水”边上玩命厮杀,大战至午时,也没分出来胜负。

第三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太平() 
不过,话说回来,活该赵军输,二十万大军,在河水边,对方只有一万多人,还没有吃早饭,杀了几个时辰,愣是没能把汉军击溃,这种战斗力,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所以,韩信虽然是在演戏,但是这背后也有实力,这些看到项羽军队闻风而逃的部队,到了韩信手上,竟然就能够以一顶二十,个个都能征战且不怕死,真不是吹的啊!

    激战良久,陈余也未能把韩信拿下,这时后方的侦察兵紧急来报告:“将军,不好啦!咱们的老窝被汉军占领了,城池上都插上汉军大旗了!”

    陈余一听,大惊!火速招集人马,回撤自己的防御城池。但已经回不去了,韩信派出的二千轻骑,早就趁赵军倾巢而出的时,偷袭了赵军城池,并按照计划将城门吊起来,把所有的大旗都换成汉军大旗。旗是军之魂啊,连帅旗都丢了,老家也丢了,赵军虽然多,但没有带攻城器械,到城下也只能叫骂,军心大乱。这时候,带兵的水准就显示出来了!

    韩信的兵,背水列阵,被二十万敌军包围而面不改色,大家越战越勇,誓死没有丢掉阵地。反过来,陈余的二十万大军,只是因为城池被敌人偷袭了,就全军大乱,输了真是活该。

    写到这里,我感觉特别郁闷。同样是汉军,同样是打仗,这兵在韩信手下和刘邦手下,差得确实太远了。怪不得韩信给刘邦的评语是——“汉王善将将,而韩信善将兵!”

    结果自然就出来,当赵军大乱之际,河边韩信亲自带领的大军杀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