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政治家-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既然已经获得了一个机会,那也就不能勉强太多。武士彟愿意接见自己,已经是一个机会了,不可能奢求武士彟继续无条件的给自己照顾。何况这个苏若彤只是未婚妻,并不是真正的妻子,武士彟也都不可能太过于过分。

    “打铁还要自身硬,必须要拿出一些真本事来了!”商华想。

    商华赶紧说:“武长史,我不敢奢求什么,可是我却可以知道你目前最需要什么。”

    “哦?我最需要什么?”武士彟反问。

    商华解释说:“武长史,目前我大唐刚刚平定辅公祐叛乱。虽然江淮岭南已经拿下,可是江淮岭南却并没有真正的安定。江淮岭南还有大量百姓在面临茫然无措,不知将来如何生存。而我认为虽然可以马背上打天下,可是不能够马背上治理天下。江淮人心并没有归附,只有让他们真正的人心归附,那才是真正的安稳。”

    “而想要人心归附,那必须要让百姓有事情可做,有稳定的收成。恢复了百姓耕种生产,并且重新振兴江淮水路,促进交通交流,这样百姓人心安定,也就不会有什么继续动荡之事了。”

    武士彟点头说:“你倒是有几分见地,不过我们应该如何呢?目前江淮大量百姓都是衣食无着,人心惶惶,我应该如何稳定人心?如何恢复生产?”

    商华赶紧说:“武长史,目前我们江淮一带刚刚平定叛乱,大量叛军刚刚被解甲归田为民。而很多人都无所事事,而无所事事自然没有收成,他们人心自然不安。只有让他们有了工作,有了收成,那自然人心思安了。这个也就是一个就业的问题,百姓有了就业,就业率越高,那国家自然越是稳定。如果百姓无所事事,意味着无所就业,那自然人心思变。只要天下万民都有着自己的一份事业,那国泰民安就在眼前。所以我认为,我们目前应该主动的寻求就业,帮助百姓恢复生产,早日恢复稳定。”

    武士彟却说:“我已经准备,下令开仓赈济百姓,让百姓安康!”

    商华却反而说:“武长史,我认为这个不妥。如果由您直接开仓安抚百姓,那这样并非是最合适的方法。我认为还是以工代赈为好。”

    “以工代赈?”武士彟不太明白意思。

    商华却说:“如果由朝廷直接发放粮食,那百姓不劳而获,这样对于百姓未必是好事,相反他们也许会养成懒惰之恶。而不如由朝廷组织,虽然同样是拿出了粮食,可是却组织百姓以工代赈,阻止百姓去修建各种水利。包括各种江河水利,并且建立官仓。随着乱世,很多官仓也都损毁,道路,桥梁,各种交通运输都被损毁。甚至房子,城墙,这些都是被严重破损。而现在既然要赈灾,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招募百姓。这个时候的百姓最为艰难,只要有粮食吃饱肚子,他们也多会去做事。所以我想我们可以以粮食作为吸引,让百姓参与劳作,这样不但可以以最低的花费去尽快修建各种的水利,交通,桥梁城墙等等设施。而百姓付出了劳作,那也都不会因为不劳而获而懒惰。我们朝廷花费了同样的代价,却可以获得更好的机会。”

    武士彟立马惊呼:“妙,太妙了!”

    武士彟大开眼界,这个方法果然厉害,是他过去完全没有想到的。这种以工代赈的方法,最早起源于宋朝的范仲淹,后来成了很多封建王朝安抚百姓的做法。而以工代赈的方法甚至在西方也是非常盛行,在大名鼎鼎的罗斯福新政里面,以工代赈可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帮助很多因为经济危机而失业的人口,重新获得安稳。并且以工代赈,可以花费最好的价格去招募人手,甚至可以修复各种的农业水利,为将来的农业恢复生产提供了条件。

    至于别的道路,桥梁等等交通设施,那更是对于未来商业来往,物资交流恢复做出了巨大帮助,甚至有助于稳定物价。在灾荒年间,一旦百姓没有机会吃饱,那粮食价格也多会越来越高,那以工代赈之后反而能有助于物价稳定。食物价格是一切物价的最重要基础,如果百姓能有了稳定的糊口来源,那别的物价同样会跟着恢复正常。何况修建了各种基础设施之后,对于将来国家恢复生产,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个方法是目前唐朝都没有采用的,只有在宋朝范仲淹才第一次采用,最后逐步流行到了全国,甚至全世界。可是武士彟第一次听说了这个方法,立马感觉震惊无比。

    “好,很好,很好!”武士彟连连点头说。

    商华也都终于松了口气,武士彟如此说,那意味着几乎是成功了。自己已经成功的吸引了武士彟,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才华之人,那也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了。那个苏若彤小姐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自己成功的抓住了这个机会,获得了武士彟的认可,那将来获得的好处更是无比巨大,可以获得惊人的好处的。

    “好,你就留下来吧!我大唐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非常不错。”可是武士彟话锋一转,接着说:“不过,你想要当我的女婿,还要看接下来了。”

    武士彟这话,其实也是略带笑意,显然是初步认可了商华,不过至于能否当女婿,那还是要接着考验的,不能够贸然确定。

第5章 都督府录事() 
很快,第二天,商华也都把自己身上那一身衣服换成了一件青色的衣服。按照唐朝官府服饰的规则,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着紫色官府,而五品到三品,穿着朱红色的衣服。六七品绿色,**品青色。而因为五品以上的官员是穿着朱红色和紫色的官服,所以朱紫为地位的象征,后来宋朝的神童诗里面都有“满朝朱紫贵,皆为读书人”的名言。

    不过,商华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官场的人,自然没有资格穿着朱紫,他只是一个最低级的官员。一个九品小官,这个是武士彟能够给他的最高官职之一了。虽然理论上九品以上官职都是要吏部任命,可是武士彟这种地方大员,还是有资格自己“征辟”一些低级的官员任职,所以商华走的是征辟的渠道。

    “见过商录事,以后我们也就是同僚了!”商华名义上的上司,扬州大都督府录事参军陈墨说。

    商华主动说:“我不过是侥幸,完全依靠于武长史的赏识,所以这才能够侥幸入仕。而陈参军是我的前辈,我还是要跟陈参军多多学习的!”

    商华的职位是都督府录事,是一个正九品下的芝麻小官。而他的上司是录事参军,录事参军地位等同于后世的政府秘书长。而这个扬州都督府负责的区域很大,从江淮一直到岭南,也就是说后世的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两广地区都是这个扬州大都督府的管辖范围。这个绝对是惊天的大权,几乎半个中国了。如此庞大的范围,李渊居然派来了武士彟来管理,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可是却等于是事实上代理了,可想而知李渊对于武士彟的信任。

    自己这个都督府录事,地位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办公厅里面的秘书,负责为领导服务那种。录事参军算是秘书长,而这个虽然名义上是为都督服务的,可是都督目前是空缺不负责,真正负责的是长史武士彟,那也就是在为武士彟服务。

    很快,武士彟再次走了过来,说:“商华,你以后负责跟着我,专门跟着我好了。”

    “是!”商华说。

    大家都是一阵羡慕嫉妒恨啊,这样商华昨天居然见到了武士彟,居然以一份以工代赈的建议,就获得了武士彟的大赞,直接不但动用权力征辟为了官员,并且是自己的身边亲信。这样录事也就是武士彟的秘书,并且以后都是跟着武士彟的,几乎是跟着半个中国的土皇帝,这样大家能不羡慕吗?武士彟可是开国功臣,谁不希望抱上开国功臣的大腿,抱上了武士彟这条大腿,那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所以大家都知道,商华红了,红得发紫,居然成功的抱上了武士彟的大腿,这个武士彟的大腿真的是不好抱啊!可是一旦抱上了,那以后武士彟向皇帝推荐一下,那说不定可以直接到长安任职,这样前途无量啊!

    目前大唐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开始,谁不想要能尽快获得升迁,大唐的开国功臣哪一个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希望尽快获得好处。而商华抱上了武士彟的打退,那大家都羡慕了。而他们并不清楚,商华已经是武士彟的准女婿。不过目前并不适合公开,可是如果他们知道了,那更是要羡慕致死啊!

    商华跟着武士彟进入了长史的办公室,跟在了武士彟身边。他这个都督府录事也就是在为武士彟服务的秘也就是要“跟着跑”,负责照顾安排好领导的事情,并且帮助领导做一些临时交代的事情,这样是非常重要的。

    而商华知道做高级官员的秘书,那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快速进步的渠道。甚至很多人都热衷于做皇帝身边的“闲职”,虽然这些职位权力不大,可是靠近皇帝身边,这样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同理,高级官员身边也是如此,虽然没有皇帝身边那么好,可是也是让人羡慕不已的,足以让大家都非常的羡慕嫉妒恨了。何况还是这样的“如胶似漆”,武士彟直接让商华跟着他,那谁都知道商华是武士彟的亲信,绝对的亲信。

    “商华,既然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是你所想出来的,那我也就不多麻烦别人了。你来替我把这个草案弄出来,然后交给我审阅之后,就安排下去了。你先开始准备,你先开所进行计划,这样可以好好的解决。”武士彟说。

    商华赶紧回答:“好的,武长史,我会先制定好计划。相关的方案,我也都有了腹稿,我很快可以弄出来。”

    商华很快开始准备进行了书写方案,也就是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案。这个以工代赈,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如何解决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地方。这个以工代赈,先修建什么,这个是要考虑的。而且财富粮饷如何来,光是官府的财富,肯定无法满足需要。必要的时候可以主动调动民间财力,这减轻官府压力也是有帮助的。有时候调动民间的财力物力,合理的为官府所用,那这样是合则两利。当然,也不能过分的盘剥,那这样也是一个不合适的,反而会让民怨沸腾。

    而这个方案,很快商华也都有了草案,具体如何执行,他也都有了想法。他很快在纸上写出了自己的方法,过程还不到半个小时。这种草案,其实比起过去的企划案还要容易很多,类似的方案企划案商华也都写过了很多,何况这个并不复杂,比起那些后世的复杂程度,简直是小儿科。所以商华不过是半个小时,也都有了相应的方法。而接下来他直接把这份方案呈送给了武士彟,只要武士彟批准了,那也都可以开始具体执行。

    “你为何不先修水利,反而是先修建道路?水利不是恢复耕种的根基,为何你反而不先修建水利,反而会修建道路?”武士彟好奇的问。

第6章 先修路() 
武士彟感觉奇怪,为什么在这个商华的计划里面,修路是第一步,而反而修水利是第二部分。按照恢复生产,应该是先修水利啊!不过很快商华也就有了自己的解释。

    “武长史,凡事要一步步来,虽然修建水利恢复生产很重要。可是我们却同样要有轻重缓急,而修路是解决眼前最大问题的办法。首先我们大唐江淮地区并非是彻底没有粮食,相反有些地方粮食多,有些地方粮食少。而粮食的价格非常不平衡,有些地方贵,有些地方便宜。而这样也就是商机,很多商人都想要经营,可是却因为乱世刚定,而各种道路修建并不稳定。所以运输难免要消耗折损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道路不通畅,也许运输时日长久,并且要求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多花费一天,人吃马嚼的都会花费很多。相反道路通常,使用的人力减少,反而速度更快。能降低商人转运物资的花费,反而有助于平稳各地的物价。所以修路,是是一个有效的把目前现有粮食都给稳定,并且让粮价稳定的根基。”

    “如果先不修路,那输送物资粮食的道路不通,那我们以工代赈反而会加剧物价过分的不正常上涨。而各地的粮食物资如果无法有效的调动,那我们哪怕以工代赈,也是事倍功半,因为外地粮食无法互相运送调拨。而以工代赈消耗很多建材,那这些建材多半非常笨重,那如果道路不通畅,平白无故会消耗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反而造成了各种建材价格花费上升,会平白无故的损耗不少。”

    “修好了道路,那不但对于接下来降低建材消耗,并且降低粮食价格消耗有帮助。甚至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维护物价的平稳,不至于高低波动太多。如果真的有高低波动,那商人这帮追逐利益的人,他们会主动去转运调拨。我们给修路是给他们进行转运调拨提供了基础,有助于降低成本,维护物价稳定,百姓安康的根基。”

    听了商华的话,武士彟明白了这里面的重要。修路其实是为了救接下来降低修建水利提供帮助,降低成本。并且把目前现有的粮食给有效的调用起来,降低凭空的损耗花费。也许商人和官府的调拨人力晚一天,可是如果数以万计的百姓晚一天投入工作,那这样凭空损耗的粮食也是绝对不少的。何况道路不通,运输成本等等都会猛然增加,到时候修建水利所花费建材,那本来就笨重,如果道路更是不通畅,那成本花费更大。道路通畅不但运送时间减少不少,甚至人力方面的需求也都反而会减少,那对于建材运送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有着巨大的帮助的。

    何况这个修路之后,交通通常,反而有助于维护日常所需的物价的平稳。就好比后世全国主要城市,各种生活物资价格几乎都是一样的。生活物资的价格平稳,是保证民心平稳的重要基础。生活物资价格平稳,不能弄什么过山车。不管是暴涨或者暴跌,那也都不会是什么好事请。不然生活物资的价格一旦过山车,忽上忽下的,那百姓真的是要疯了。

    而道路通常,反而有助于维护物价的相对平稳。加强了物资交流,那些商人会主动把物资价格贱的物资拿到价格高地方去买卖。这样反而会把物价低的地方价格拉升,相反把物价高的地方价格打压下来,可以维持稳定。

    可是在道路不通常,那物价一边高一边低,商人不但无法获得利润,相反那些物价低的地方百姓受到物价过低的损害。而物价高的地方同样会造成损害,最后双方明明互相有需求,可是反而就是因为道路不通畅,无法能有效的互通有无,那不是很悲惨?

    “所以武长史,我认为修路应该放在第一部分。当然,修路也不是所有道路都事无巨细的修建,我们只要把几条主干道给修好了,那剩下的也就可以开始修建水利了。我们只是负责修建几条主干道,形成了足够的路网,那接下来物价平稳,保证了运输通常,并且百姓有了足够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百姓自然会民心思安,不会去思考和动荡。哪怕有些野心家想要叛乱,也都无法煽动民心了!”

    “何况这个修路不但有助于解决目前的困难,那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将来天下太平,一条好的道路也都有助于维护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如果道路宽阔通常,那大军行进不也是节省了时间?大军行进节省了时间,那这样”

    商华不说了,武士彟却更明白了意思。道路通常,那行军速度加快很多,国家调兵平叛的速度自然跟着更快。地方叛乱做大的机会也都更低,甚至可能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遇到了叛乱,调兵速度是最好的遏制叛乱的方法,道路通常更是调兵出征速度的保障。一旦叛乱多一天,那叛军做大的可能也都更多一分,力量也都更强大一分。如果能尽快调兵平叛,那不但对于国家破坏少,而且敌人还没有真正的做大,那镇压起来成本也是最低的。

    尤其是目前江淮地区刚刚稳定,当地的地方实力派也许还是存在一些有野心之辈。所以如果道路修建好了,那调兵速度更快,他们做大的可能也都更低。而百姓有了以工代赈,人心思安,那反而也都不会想着跟着造反。这样是一举数得,这样非常厉害了。

    “真是厉害,大才啊!真是没有想到,我这个便宜女婿,真的厉害,不是庸才,反而是大才啊!别说是一个外面的女儿,就算是嫡亲女儿,我也愿意嫁给他!不过,还是要看看,目前才能有了,可是人品如何还是要看看。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经过真正考验,还是无法能看出人品的。”武士彟想道。

第7章 大手笔() 
第一步计划制定出来了,那也就是第一步先修路,不过这个修路第一步也就是先进行规划。关于这一点,商华直接按照后世的经验,进行规划路网了。这个路网其实最合适的修建规划方法,而这个道路最好也就是形成网络状态,这样网络状态可以保证避免更多的浪费。而这个路网的规划方法是后世非常流行的规划方法,不过在这个时代明显还没有这么高级的战略公路的规划,所以这个商华直接拿出来了。

    “武长史,各位上官,这份是我规划的路网。我们这条路网,将会采用三横三纵的规划方法。而这三横三纵的,几乎包括了整个长江以南的规划。不过至于淮河以南,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进行模拟。不过我重点是介绍我们这个道路的规矩,包括各种道路的标准。”

    “按照我的规划,这个道路将会采用双向六车道。分别是左边三个,右边同样是三个。而每一条车道,至少要有两丈宽,而六个车道,也就是十二丈宽。而这个只是道路,我们接下来还要铺设路基。这个铺设路基,也就是放弃过去传统单纯的夯实泥土,然后铺设石板的方法。我们不但要在上面铺设石板,还在在道路地下铺设路基,采用石材作为骨架,铺设路基。并且进行相应的排水,避免了下雨洪涝的排水不畅,毁坏道路。而这个道路修成之后,以后我认为只哟啊进行小幅度的修补,我预测按照目前的交通情况,五十年之内不用大修。这样有了这个路网,那我们大唐必然会国泰安康!”

    商华给大家介绍了这些道路路网规划,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