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天子四卫绝不可能追得上,否则也不会用围歼之计了。

    绝望的包拯从马上跌落,幸亏有亲兵扶持,否则脖子都能给他摔断了。

    仓皇下马的包拯面北而叩大声嚎啕:“这可怎生是好?!臣愧对陛下恩泽!身负皇命而不能尽王事,包拯乃罪人也!”

    姚光微微一笑,难得见文臣也有哭鸡料号的时候,但接下来他就笑不出来,长剑横与颈部的包拯让姚光大惊失色。

    飞起一脚踹出,直直的把包拯踹了一个大马趴道:“你这酸儒,作为监军就要一死了之?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就要以身殉国,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包拯手中的长剑被亲军收走,真怕这措大再寻死……

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烟再起() 
包拯被亲兵“搀扶”着,只不过亲兵的手劲有些大,生怕包拯在寻了短见之类的,但姚光淡定的不可思议,一点也不着急的模样让包拯开始怀疑。

    姚光是武将,一旦大理溃兵袭击大宋,他也在劫难逃,这么安稳只能说明其中有蹊跷,稍稍一想也是了,姚光怎么会让成都府的守军收兵整顿?

    “好你个姚光,居然隐瞒军情!包某虽然不掌兵,但好歹也是个监军,你知情不报实乃有违法度!”

    “你怎知道?!”

    姚光脸色一变,瞧见包拯似笑非笑的表情微微苦笑道:“包学士诈我……”

    “还不一五一十的说来!”

    姚光长叹一声,看来文臣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才智过人的苏洵如此,古板刚直的包拯也是如此。

    他只能无奈的开口道:“自有康定军收拾那些散兵游勇,他们之所以没来是执行官家的密旨,围三阙一,虚留生路,在不远处的灵泉围堵溃散的敌军才是康定军将士的杀招。”

    果然如此!

    包拯长叹一声:“这种兵事虽说与我等监军无关,但陛下也不能如此提防文臣!”

    他的话让姚光稍稍有些不屑,文臣泄漏朝中消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以说党项人与辽人密谍的情报来源就是这些爱高谈阔论的文臣。

    “陛下说过,文臣监军主要就是为了约束军队忠于王事,而如何作战以及用什么策略却和监军无关,老包你就好好当你的监军便是,登记战功才是你的要事,否则儿郎们拼死杀敌换来的军功不就没了意义?”

    包拯同样不屑,厮杀汉就是厮杀汉,满脑子想的都是军功犒赏之类的……

    不在一个层面的两人想法当然不一样,姚光关心手底下的将士们,而包拯则是担心大宋百姓。

    即便两人的想法不同但还是一起协作,包拯在临时搭建起的军帐中统计战功,每一个将士手中的耳朵就是他们获得的战功,包拯虽然不屑与军功犒赏之类的,但当他面对一双双真挚的眼神时却变得无比认真。

    这些军中的将士们以血肉为长城,保护大宋为国杀敌,现在把用命换来的军功送到自己面前,自己岂能懈怠?

    包拯为人刚正,从不会贪图军中士兵的战功,认认真真的在军策上书写,这种如青天白日的举动让他赢得了将士们的好感,“包青天”之名也子军中不胫而走……

    即便是包拯不想承认,但他却觉得被这些军汉们称赞要远比被朝中的同僚称赞来的舒服,也更加真实,同僚们的称赞多是客气之言,有的时候还带有一些恭维在里面,可眼前军士们的称赞却要诚实真挚的多。

    于是包拯更加认真的对待前来报功的将士们,这也是赵祯派遣他当监军的原因。

    姚光的成都府守军和狄青的援军汇合在一起,对于这位西征名将,姚光是早已耳闻。

    上前客气的抱拳道:“狄将军的大名姚某如雷贯耳,此次总算是见到真人了,以前在东京城忙着差遣不能与狄将军畅饮,如今大捷在前,你我定要痛饮一翻!”

    狄青哈哈大笑道:“姚指挥客气,你是亲卫司的老人,名声赫赫,狄青愧不敢当,但此时痛饮却还不是时候,我等还要快马加鞭直趋云南之地!”

    姚光疑惑道:“康定军还在围堵溃敌,不知何时才能与我等汇合,凭我们这点人想要灭国大理怕是有些……”

    “姚指挥勿要担忧,官家的密旨是要我等直取大理都城,咱们只要拿下了羊苴咩城,剩下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自会有援军赶来。”

    姚光点了点头:“那便遵照官家的意思,这道御前金牌狄将军收好,此乃便宜行事的凭证,有包学士做监军倒也是件快意的事情。”

    包拯笑眯眯的点头道:“包某人的职责便是统计战功运筹粮草,绝不会插手你等用兵之事,权且放心!”

    痛快!狄青和姚光对视一眼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灭国之战在前,他们就怕包拯这个监军指手画脚,大军要的就是快准狠三字要诀,如今包拯说出的话就是在无形中给予两人最大的支持。

    大军穿越华阳古道的时候,许多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陌刀手的恐怖伤害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挡刀者无不人马俱碎,地上残缺的尸体定然是出自陌刀手的杰作。

    大宋的军队还好些,乌骨托托带领夷卒经过的时候无不两股战战,他们被眼前地狱般的景象吓得不轻,宋军是用的什么军械使得常备军变成这些碎肉的?

    即便是那如旱雷炸响的神兵也没有如此惊人的破坏力。

    乌骨托托一边惊恐一边庆幸,还好没有和如此恐怖的宋军做对,还好有宋平的牵线搭桥,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否则自己和族人们就是这些碎肉中的一员了。

    成都府守军一万余人,加上狄青带来的援军总计两三千人,这次伏击大宋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百余人的伤亡,但这百余人中却是陌刀手所占比例较大,多是被南蛮军溃散的人潮踩踏致死,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所有人都没想到坚固的板甲并没有成为无敌的堡垒,在陌刀手倒地的时候,沉重的陌刀,结实的板甲几乎很难让他们在人潮中站起来,不断的踩踏使得板甲扭曲变形,最后生生的把陌刀手踩死。

    狄青总结着教训,已经变形的板甲几乎无法从死者的身上脱下,将士们只能含着泪把袍泽连同板甲一块埋葬在华阳古道的边上,但作为兵器的陌刀却不能陪葬,这是从唐代便流传下的规矩。

    这一战是陌刀与板甲的初次作战,狄青从这些逝去的生命中得到宝贵的经验,每一个陌刀手都是军中精锐中的精锐,不仅身材高大魁梧,最为重要的是臂力惊人,否则如何能挥舞起沉重的陌刀?

    大军在乌蒙山的乌骨部附近休整,作为大理土著的乌骨部成为最好的障眼法,按照乌骨托托的话,常备军几乎被消灭干净,溃散的夷卒只会前往自己的部族而不会去羊苴咩城,这就给宋军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差。

    但时间却不是很多,一旦超出报马的速度,大理人一定会起疑心。

    还好在云南之地多山,而乌骨托托身为土著自然知道一些可供大军穿行的捷径……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理覆灭() 
对大理去国夺爵的事朝中的文武百官早已知晓,虽然表面上不说可还是有些厌战的情绪弥漫其中,文臣自然不想让大宋变成好战之国。

    前有辽皇驾崩辽朝动荡不安,后有党项西平王李德明殒命,这无疑是上天对大宋的眷顾,此时就该休养生息,好好调理大宋才是。

    对外用兵所耗甚多,而且大理乃是太祖定下的不伐之国,在文臣们看来打退他们的进犯再派遣使臣斥责一番便是,没必要灭其国鼎。

    再说那化外荒蛮之地要之何用?

    赵祯坐在大庆殿的御座上看着一脸刚直的鲁宗道微微叹气,这位鲁师傅又被别人怂恿两句就上前了,但自己也不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承认大宋征伐大理乃是为了财富和土地。

    借力打力方是上策,赵祯缓缓开口道:“连大理荒蛮之国都肆意践踏我大宋威严,不施以雷霆手段何以震慑宵小?”

    鲁宗道对奏道:“大理虽然蛮部众多,但却不是荒蛮之国,以释儒为本之国何来的荒蛮?”

    这话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许多朝臣默默不语,刚刚就是他们叫嚣大理国荒蛮的……

    曹玮抓住机会出班道:“鲁参政所言极是,大理国以释儒立国,本应遵循法礼,以我大宋为宗主之国,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当初太祖玉斧划界便是怜悯大理国乃释儒之国,攻伐之下有失儒家宽仁,如今这有礼有序之国却挑衅我大宋,陛下对其去国夺爵乃是行天理!”

    鲁宗道被曹玮堵得说不出话来,文臣们则有些不满的望着曹玮,在他们看来武将们巴不得有战事,这是他们获取实权立下战功的好机会,而这正是文官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却是大势所趋。

    民间的舆论之声已经向赵祯这边倾倒,对于征伐大理的挑衅行为,无论百姓还是士子,亦或是商贾都是支持拥护的,经常有人在勾栏瓦舍之地口诛笔伐。

    南蛮挑衅大宋?难道是欺我大宋无人!

    当年夺取党项两州之地的西征已经使得宋人对战争充满信心,老百姓对国家是否强盛最直观的发现就是从军事上开始的,无论有多少财富,无论市井多么繁荣,真正能让百姓支起腰杆站起来的只有武力上的强盛。

    这也是后人多觉得盛唐强悍而大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大宋军力强盛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强盛,是实实在在的强盛,从天子四卫到羽林卫,从军备司到军武院这些变化都被百姓们看在眼里实实在在的。

    文官们总想着国虽大好战必亡,可他们却没看到大宋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军事扩展,开始的时候赵祯还谨慎的约束着自己脑中疯狂的想法,可渐渐的随着国内经济的繁荣程度越来越夸张,赵祯开始实施对外扩展的政策来。

    无论是征伐大理国,还是向日本派遣更多的驻兵,这一切都是大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封建社会没有主权货币,只能发行以金银为本位的货币,有多少金银发行多少货币大大的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一赐乐业人已经不止一次的向赵祯抱怨,大宋现在的大宗交易金额吓人,再不实行货币化政策便会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毕竟票号不是银行,交子也不是纸币。

    现在的大宋交子说白了就是铜钱的存根,存多少取多少,虽然得到大宋百姓的认可,却不能得到海外客商和其他国家的认可,只有大宋的铜钱在这个时代是获得所有人认可的货币。

    赵祯把金银本位货币的想法对拉比提出,拉比顿时被这种先进的经融理念惊呆,经过一赐乐业人的商讨过后,拉比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对赵祯说:“大宋要想发行世界上所有人都能认可的纸币,就必须让纸币拥有兑换金银的能力和大量的黄金白银储备!”

    不得不说犹太人天生就是经商的材料,一语道破金本位货币的秘密,当初日不落帝国的英镑不仅纸张中含有黄金,而且能在英国境内的所有银行中随时兑换黄金,这无疑保证了英镑的坚挺,和黄金挂钩是对纸币最好的保障,有时这种保障甚至超越了主权货币。

    赵祯对大理用兵为的便是缓解国内的钱荒,最起码要保正铜钱的够用才行,而滇铜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著名的朱提银,鹤庆北衙金矿都是出自云南之地。

    只要把云南拿下就不信找不到!

    大理乃是佛国,国内对佛教的崇拜让赵祯这个一国之君感觉到恐惧,大理的国君经常禅位给子侄自己跑去出家,上有所好下必其焉,黄金这种低俗的东西却恰恰和佛教挂钩,大理国库中的黄金佛像可不在少数。

    思绪回到大殿之中,朝会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朝臣们基本上都在等待散朝,此时门外的忽然变得吵闹起来,一帮内侍簇拥着一个风尘仆仆的骑士来到大庆殿的广场上,赵祯的目光穿过殿门望去,赫然发现他的头盔上插着一支檄羽……

    紧急军情!

    骑士便用尽最后的力气举起手中的匣子大喊:“起奏陛下,王事拿下大理都城!”

    所有人都直直的盯着其骑士手中的匣子,三才急急的窜了过去取回匣子毕恭毕敬的递给赵祯,匣子打开在里面的器物散发着如阳光般温暖的光芒,大理皇帝的纯金玉玺!

    赵祯表面平静可心中却已经兴奋的微微颤抖:“曹枢密,既然狄青成功拿下羊苴咩城,大军是否该平定整个大理国?”

    “起奏陛下,八万禁军已经在利州待命,此时应该已经收到狄将军的军情前往大理各地平定各地!”

    赵祯微微点头,没错早在狄青和包拯出发的时候,赵祯便把南方各地的禁军集中起来,为的就是配合狄青的大军平定整个大理国。

    驻军是占领大理国最重要的标志,赵祯不会重蹈唐时的覆辙,自治的大理绝不会老老实实的接受大宋统治。

    朝中的文武百官齐声为赵祯祝贺,灭国之功对帝王来说简直就是最大的功绩,这是已经达到文治盛世的大宋王朝最需要的东西,武功!

    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如此年轻的赵祯便达到了千古帝王的标准如何能不让百官拜服?

    万岁之声在大庆殿响起,慢慢的整个皇宫都在呐喊,接着扩散到整个东京城,辽人在得知大宋吞并大理之后紧紧的关上都亭驿大门,党项人更是默默不语,他们隐约的收到一点消息,但没想到大宋的速度如此之快,即便是大理段氏再昏庸无道,也不该如此快速的覆灭。

第三百九十九章 收官之战() 
朝堂收到的军报远远没有现场来的诡计多端,这一场战争最重要的见证者并非是监军包拯和狄青,也不是大理国的段素兴和高智升,而是谁也没在意的商贾宋平……

    他的身份只有寥寥几人知晓,但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

    赵祯舒服的躺在吊床上,肚子上坐着大儿子赵旭,老二显然是个多动的性子,即便杨采薇把他放在赵祯的胸口也没用,小家伙总能从吊床上翻下来,并且摔了个屁墩也不在乎。

    赵祯只能看着他发出感叹:“多么向往自由的心啊!”

    薇拉剥开一片橘子塞进赵祯嘴中:“昀儿就是活脱的性子,最不喜拘束,将来一定是个”

    杨采薇显然不喜欢薇拉的夸奖,在她看来性格儒雅,能坐得住的人才能继承那个高高在上的位子,就如正坐在赵祯肚皮上的赵旭。

    这孩子总是一副老成的模样,也不知王语嫣是怎么教的,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在官家的肚皮上坐的那么久也不乱动,不吵不闹的样子最适合那张椅子……

    赵祯不管她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反正两人都知道绝不能触碰自己定下的底线,她们都没搞清楚一点,谁坐上那个牢笼般的位置最后还是自己说的算。

    稍稍逗弄一下肚皮上的儿子,赵旭发出咯咯的笑声,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模样,整天跟个小大人似得有什么意思,孩子活泼的天性都被剔除掉了还是孩子吗?赵祯要的是儿子不是少年老成。

    翻开鼠三的密折专奏赵祯微微叹息,没人比他更清楚羊苴咩城一战大宋所付出的代价,五千精兵被宋平以货物的名义悄悄的运至城内的藏兵洞,赵祯都不敢想象五千人挤在一起吃喝拉撒的模样,也不知这些可敬的将士们遭受了多大的痛苦。

    羊苴咩城的地下被掏出一个巨大的空间,以至于战争过后还要让工匠们把它加固起来留作永久性的藏兵洞。

    那一夜五千精兵倾巢而出,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最近的城门,五千人的行动当然惊醒了城中的守军,五千人浴血奋战,损失惨重,即便有再好的装备在人海战术面前也显得无力,占领城门的五千精锐只剩下了三千人,短短的一个时辰内便有两千袍泽战死。

    剩下的三千禁军就如发了疯似得死死占领城门,他们绝不能后退一步,否则那些战死的兄弟就没有意义了,为了大宋,为了袍泽,为了即将到来的兄弟他们别无选择。

    这一战血流漂杵日月无光,就连黑手那些负责刺探情报和隐藏身份的内应都参与到夺取城门的行动中,从鼠三的密奏中赵祯能看的这一战的惨烈,宋平身中数刀力竭而死,黑手大理所部几乎十不存一。

    但他们的牺牲换来的却是战争的胜利,当狄青的数万精兵到达城下的时候,城门洞开!

    援军的到来也使得鼠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钢铁洪流直直的开进城中,羊苴咩城守军几乎是望风而逃,宽阔的街道最适合陌刀手排成队列的推进,大军避过房舍直直的扑向大理皇宫。

    段素兴躲在寝宫中拥着嫔妃瑟瑟发抖,他万万没想到大宋的报复来的如此迅速又残酷无情,段素兴几乎是哭嚎着呼唤高智升的名字,在他看来相国一定能知道该怎么做。

    确实,高智升这个相国在为大理做最后的挣扎,他站在皇宫的城墙上大声疾呼,为这个即将倾倒的王国做最后的抵抗,这是他的梦想之地,他还有许多远大的抱负没实现,他还没有为高氏建立国家,他还没有废掉段素兴,他还没有享受权利的时刻~!

    但抵抗是无力的,突然攻进都城的宋军让羊苴咩城颤抖,百姓们在发现宋军并不会骚扰他们之后便紧紧的关上院门,从院墙探出头,远远的瞧见宋军已经把皇宫团团围住,宫外的守军却几乎没什么动静,从其他城门传出一阵喧闹就很快被镇压。

    黑手在宋平的帮助下渗透了大理守军的底层军官,宋平对他们的许诺很简单,等到大宋军队围困皇宫后他们再倒戈也不迟,这也是为什么宋军直扑向大理皇宫的原因。

    绝望的高智升看着守卫皇城的常备军不断的被弩箭射杀,而他们的弩箭却在宋军的盾牌上无力的滑落,宋军的弓弩手却站在常备军的弩箭射程之外。

    云南气候潮湿,木质的弩箭基本上很难射远,而宋军的钢臂棘轮弩却一点也不受影响。

    伴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大理皇宫的一段宫墙为之坍塌,升腾起的烟尘中传来阵阵惊恐的惨叫,这也让剩下的守军精神开始崩溃,许多人丢下兵器向宫墙外逃窜,在毁灭的大势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