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官家卖起关子,身为枢密使的曹玮急急的问道:“官家有何良策?可别吊我等胃口啊!”
赵祯笑道:“军演!我大宋禁军以军演为名开赴真定府”
期待许久的狄青等人微微丧气,官家说的这么神秘原来就是借用军演的幌子啊
赵祯瞧见曹玮三人一脸的失望,放下手中的建盏哼笑道:“你们以为朕的军演之计就如此简单?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阁()
一 新一任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结果让大宋的内外朝臣都意想不到,原本胜券在握的夏竦并未当选宰相一职,而是默默无闻的庞籍却成为了大宋的新任平章事。
夏竦的功绩在那摆着呢!
从出使倭国为大宋争取了三座银矿,到误遇风暴出使琉球国,再到出使辽朝等,一系列的事件都体现出他卓越的才能,这一点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可偏偏两府相公再把人选报给官家的时候官家否决了夏竦,而是把第二人选庞籍任命为一国宰相平章事。
自大庆殿的朝会开始,朝臣们便窃窃私语,站在前列的晏殊稍稍不满,回头瞧了一眼说话的朝臣道:“虽官家未至,然大殿之上岂可私语?殿中御史何在!”
其实御史原本也想听听朝臣们的交谈,但身为参知政事的晏殊发话,他们只能敲响手中的朝板以示警告。
大殿之中恢复了安静,晏殊望向上首的庞籍,今天是他宣麻拜相的日子,按照流程官家这时未至应该是在准备黄,白麻纸御笔书写诏书,并用玉玺加盖。
等待是漫长的,夏竦站在仅次于庞籍的身侧,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一点不满的情绪,仿佛一切都和往日没有什么不同,这就让人有些奇怪了,往日的夏竦可不是这么的淡泊名利……
夏竦当然不是淡泊名利,他原本是参知政事,现在依然如此,这个身份比平章事一职更容易参与朝政,且不用担负那么大的责任,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自有宰相在前面顶雷,好一堵挡风的墙……
谁也没有夏竦看得清楚,在他眼中宰相一职在官家亲政之后便成为一个虚衔,最少对他夏竦来说是个虚衔,只不过负责大宋朝政的一小部分,低级官员的任命和简单的政事而已。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的宰相夏竦可不愿去当,反而是参知政事更能得到官家重用,这便是官家集中皇权的手段!
如今的御笔,御扎甚至比诏书还要频繁,因为这两样东西都不用经过宰相用印签押,而成为大宋的最高命令,无人能改,官家只会在一些无足轻重的政令上才会以诏书的形势颁布,这种情况下的宰相还有什么权利?
所以此时的夏竦并不觉得自己没有当选宰相有什么不妥,反而很欣喜,至少官家不会把自己的权利架空,也不会限制自己为国效力之心,这对他夏竦来说就够了。
在这煌煌大殿之中,也许只有身旁的丁谓最能明白夏竦的心思,丁谓何尝也不是如此?他曾经距离平章事一职只有一步之遥,可官家生生的把他安置在三司使一职上不愿挪动,其中的关窍也只有他自己明白。
老成持重的人最适合当平章事,而有能力的人才适合担任两府其他要职,这便是官家的用人策略。
当赵祯出现在大庆殿的御座上的时候,朝堂中的窃窃私语为之一收,官家可不喜欢大殿中的窃窃私议,已经有不少人被官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斥责过,脸上自然难看的紧……
但是这种安静没有持续多久,当赵祯在大殿上宣布大宋将进行大规模军演的时候,满朝文武瞬间炸开了锅,只有已经得到消息的曹玮狄青和杨怀玉默默无闻。
作为新鲜出炉的平章事,庞籍自然有责任上谏,整了整朝服出班道:“启奏陛下,此次军演动辄数万人,这还仅仅是所需战兵,加上劳役,帮工,人数不下十万之众,如此耗财费力实乃不智之举!”
他的话得到了朝臣们的赞同,并且连鲁宗道的谏臣职责都一并代劳了。
赵祯皱眉道:“军演之重莫可小视,数十万大军圈养在东京城,无事而做岂不白白浪费战力,朝廷兵饷岂不成了奢费?然我大宋东京城以北,地处平原无险要之守,如无强悍之兵不懈操练如何能保卫我大宋金瓯?”
赵祯的话从军事角度来说实在没什么问题,可从财计和内政来说便有些不合时宜了,毕竟大宋的禁军刚刚进行大规模换装,并且组建了背嵬,踏白,两支强悍的部队,国库的差费已经用了许多,一次大规模的军演消耗的钱财更是万巨!
庞籍不愧老成持重之名,列举的都是劳命伤财的先例,在他和许多朝臣看来,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丁谓则是一言不发,直道赵祯让他列举国库所需的时候,丁谓才出班道:“如今大宋三司钱财能支持官家进行三次军演有余,如若明年夏秋两税之后更是有大量税赋可供调遣!除非数州之地遭遇灾荒。”
丁谓一向如此,朝臣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公事公办,他只负责三司的事物,剩下的便是官家提问他有一说一,忠于计相职责绝不多言不相干的政事。
赵祯点头道:“税赋放在国库中除了被虫鼠叮咬之外别无他用,如今我大宋国库存粮完全用不了,不如提出发给将士当作军粮,军演一事朕意已决!”
既然皇帝都定下了,又不会影响大宋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自然反对的声音便熄灭,但鲁宗道出班道:“官家,大军出征即便是军演也会耗费民力,如何妥善安排军队住宿和劳役搬运?”
赵祯指了指夏竦道:“此时权归参知政事夏竦负责,军演其间夏竦为监军,务必周全细节,万不可有枯竭民力之举,亦不可马踏农田,军扰民生之事!”
夏竦躬身道:“臣遵旨!”
一场大朝会因为赵祯的军演计划而变得索然无味,许多人都盘算着这次官家军演的目的,毕竟数万人的军演可不是开玩笑的,所需的马匹,粮食,军备,民夫何止巨万!
而且大宋禁军这几年战事也不少,西征党项,南灭大理,兵锋所指所向披靡,现在又要搞军演,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了。
身为平章事的庞籍坚持要留身奏,而夏竦作为监军也留了下来,同时还有一班两府的相公,他们一定要搞明白官家为何要这么做。
两府乃是大宋的中枢所在,赵祯也不打算瞒着他们,毕竟枢密院的曹玮三人已经知道,剩下的便是中枢的文官们了,不如留下一起开个高级会议,也好让他们有个准备,打好掩护。
三才破天荒的引领两府相公来到了崇文院后面的迷阁,这里本是收藏三馆书籍真本及宫廷古画墨迹之所,因为这里没有任何内侍在侧,除了一个年老的官吏以外并无他人,秘阁本身也是经过处理,静音安定的很。
除了当年赵祯密召忠心之臣前来商议诛讨叛逆赵元俨之外,就再也没有开启过……
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敌之计()
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云动()
整个大宋都随着皇帝的意志而改变,全国范围内所有的铁矿监司向东京城大量的运输矿石,而军械司,武备司则日夜不停的生产全新的装备。
各州府乃至东京城的禁军调防频繁,每日都有川流不息的军队开进封丘军营。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辽人和党项使团开始慌乱,大宋如此大的兵事变动前所未有,除了当年太宗北伐和檀渊之战外,辽人和党项人再也找不出其他先例……
两国密探疯狂的收集消息,而从大宋探查到的消息只有军演一事。
耶律宗政坐在都亭驿的正厅之中,辽朝的密探不断的传来消息:“禀报大王,大宋郑州管城所属禁军与今日抵达封丘运营!”
密探的话还未说完,门口便多出更多密探前来奏报,他们身穿各种各样的衣服,有小斯,有商贾,有船夫等等,但消息大相径庭。
“禀报大王,宋光化军三千悍卒开往东京城!”
“禀报大王,宋镇戎军五千悍卒开往东京城!”
……
耶律宗政的文书官飞快的记录着,最后得到的结果让所有人大惊失色,大宋在东京城附近总共集结了近十万人的部队,这些还都是从各军中抽调出的精锐,皆是能征善战之兵!
耶律宗政抓了抓束起的头发,久居汉地的他已经习惯了汉人的打扮和着装,就是把他放在人堆中也能难发觉他是契丹人这一事实。
“大宋天子到底是要干什么?为何在东京城附近调集如此多的重兵?即便是军演也不需如此多的兵甲啊!”
文书官见南院大王如此紧张,小心的开解道:“大宋朝堂的消息是大宋将要进行规模最大的军演,涉及人数达十万之巨!”
耶律宗政摇头道:“不会的,宋人没有这么蠢,十万人的军演耗用巨万,且不做征伐之用,实是得不偿失,以宋天子和朝堂相公的聪慧,不会有如此不智之举。”
既然是这样文书官也没有话说,而一旁的使团副使耶律贾皱眉道:“但这么大张旗鼓的也不会是北伐,宋人皇帝还没有自信到如此地步?属下从捺钵回来不久,宋朝之前可有大变?”
耶律宗政叹息到:“能有什么变动,除了繁华依旧,别的大体相同,此次调兵遣将就是最大的变动。”
耶律贾舒了口气:“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宋人崇尚儒学,奉行儒家之道,以安妥之心治国,万万不会兴兵戈之事。况宋辽两国有盟约在前,又有兄弟之国相称在后,他大宋皇帝能拉的下脸面挥师北进,私毁盟约?”
耶律宗政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宋人讲究礼仪,绝不会干出兵不厌诈突袭辽朝之事。
但是他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转头对密探说道:“此次应该是大宋炫耀武力以壮军威,但我辽朝亦不能有懈怠之心,你回去禀告左丞相张俭以及北枢密元帅萧惠二人,南朝兵事调动频繁,且在东京城集结,欲赴宋辽边境以示军威,我大辽铁骑务必整军待发以防不测!”
密探微微抱拳道:“属下这就日夜兼程赶往捺钵!”
见密探远去,耶律宗愿微微松下一口气,只要大辽有所防备,即便是宋人耍什么花样也不可能轻易得逞。
耶律贾见耶律宗政眉头紧锁,安慰的笑道:“只要我大辽做好防备,宋人奈何不了我辽朝,你何必如此担心!”
耶律宗政苦笑道:“我所担心的不是宋人大军集结,亦不是我辽人不敌,而是我等不能探明大宋的真正意图,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大宋要在宋辽边境陈兵数万?”
耶律贾笑道:“还能为什么?不能就是炫耀武力,宣扬宋天子的武功嘛!”
耶律宗政嗤笑道:“你觉得宋天子真是这样的一个人?”
这话一下让耶律贾呆住,是啊!当今大宋天子可不是一个贪图虚荣的君王,转念一想便给自己找了个理由由:“即便宋天子不是这样,他也管不住手底下的文臣武将,大宋西征党项,南灭大理,就差向我辽人示威了,这么做不就是在宣扬武功吗?”
耶律宗政微微点头,也只有这个理由最符合常理,望着远处戒备森严的皇宫微微感叹道:“但愿如此吧!如果大宋真的对我辽朝出手说不定还是我辽朝的一个契机……”
后面的话耶律贾没有听清,放下手中的茶杯奇怪的问道:“大王说的什么?”
“哦……没甚的事情。”
相比与辽人的情报,党项人并非后知后觉,虽然失去了拓跋卓然这个皇帝身边的棋子,东京城的密堂也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总有一两个漏网之鱼的存在。
没藏讹庞望了一眼手中的情报,第一个想法便是大宋准备对辽朝下手,他不认为大宋举行这么大的军演会无功而返,单单只是为了训练士兵和向辽朝示威而已,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很可能大宋是借着这次军演之机北伐辽朝。
没藏讹庞微微一笑对大舅哥野利遇乞道:“宁令,这是我党项绝佳的机会,宋人伐辽,我党项必取大宋西北之地,此乃天赐良机!”
野利遇乞笑道:“是吗?大宋得我党项两州之地,其最大收获不在州城,而是那千里草场的贺兰原,原上骏马数万,骑士数千人,可战之兵亦不下万人,岂可易取?”
没藏讹庞笑道:“宁令有所不知,宋人已经调遣贺兰原五千骑兵前往宋辽边境,如今的贺兰原上只不过有数万步卒镇守,实乃天赐战机!如若宁令担忧,可奏报大王稍安,等宋辽两国交战日久再动手也不迟。”
野利遇乞眼睛一亮的笑道:“如此甚好,这就派人飞报大王!”
党项人相比辽人的待遇差上许多,没有自己的都亭驿,只能在普通的驿馆安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情报传递,反而更加迅速,密谍和间人往来期间不太引人注意。
书信很快的传递到了城外,自有骑士飞马向西而去,这张纸片上内容承载着党项人的希望与未来,在没藏讹庞与野利遇乞看来,党项立国的绝佳机会到了!
只要宋辽两国交战,党项便有了可乘之机,一举拿下丢掉的盐州和洪州之后,剩下的便是正大光明的宣布大败宋朝,从而给李元昊自立为帝打下基础!
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铁骑()
在党项人的期待和辽人的戒备中,大宋总共在宋辽边境集结了二十万人的军队,规模之大与当年北伐几乎如出一辙!
辽人飞狐岭的守军甚至能看见大宋石门铺高高扬起的烟尘,万马嘶鸣,发出的声音令军中的战马不安的刨动蹄子。
征守边关的大将耶律大丹急急的抓住斥候的衣领道:“宋军距离宋辽边境花塔子铺还有多远,情况如何?”
斥候已经被眼前表情狰狞的将军给吓到了,惶惶说道:“宋军连营十里,旌旗飞动,人嘶马鸣,杀声震野!但却无北进之势……”
耶律大丹指着远处的烟尘道:“这叫没有北进之势?!距离我飞狐岭只有一顿饭的功夫!”
斥候看着眼前大将军猩红的牙龈颤抖的说道:“宋军其实在两军厮杀,根本不可能北进范我辽朝……”
“什么?!”
耶律大丹猛然扔掉手中的斥候皱眉道:“怎么可能?难道真的是在军演?”
一旁的监军王絮笑道:“大将军多虑了,宋人崇尚儒学,即便挥师北进也会有缴讨文书发出,此乃常例!”
耶律大丹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此言有理,但本将军还要亲自去勘验一番!”
王絮惊讶道:“大将军镇守飞狐岭不可擅离职守,陛下有交代,宋人不犯境,我辽朝亦不可主动寻衅。”
耶律大丹笑道:“我契丹铁骑来去如风,即便宋人发现也能远遁千里,四条腿的马儿可比两条腿的宋人快得多,你这种汉人措大岂能明白,本将亲率白骑前途探查!”
王絮还要说什么却被耶律大丹挥手打断,瞧见他翻身上马呼喝两声便带领亲兵消失在军营中,王絮皱眉道:“匹夫之勇!”
但他却不怎么担心,毕竟耶律大丹是辽朝有名的猛将,这点距离即便被困也能突围而出。
此时镇守飞狐岭乃是最好的办法,万一宋人突然挥师北进,恰巧主帅不再营地,那便是天大的灾难,这位耶律大丹要不是皇族,王絮一定上报耶律宗真,告他个渎职之罪!
此时的耶律大丹哪管的了这些,对他来说查看敌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何况他一直觉得宋人的军队往往不堪一击,自己亲率百骑探查,绝不会有什么问题。
飞狐岭向南没多远便是花塔子铺,这里已经算是大宋的地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有孤零零的几座城寨能稍稍阻挡骑兵的铁蹄,耶律大丹带着手下的铁骑悄然绕过军铺,居然没有一个宋军前来堵截。
这让他信心满满,看来宋人只不过是在宋辽边境上展示可笑的军威而已……
风寒霜雪任蹄毛的契丹马速度很快,眨眼之间便来到了宋军的大营之外,远处的营帐已经近在咫尺,耶律大丹与属下露出嗤笑的表情,看来宋人依旧是不堪一战,连巡视的飞骑也不设立,就这么让众人摸到了军营附近。
趴在小土丘上,空地中的情景却让耶律大丹毛骨悚然,大宋的禁军分为两支,互相攻杀,一边是如自己一样的骑兵,而另一边则是身着重甲的步卒。
巨大的长刀,反射着刺目光芒的奇怪铠甲,都显示着它的狰狞,虽然长刀是木质的,可巨大的比例以及挥舞起来如山如墙的气势却令人发冷,要是全部换成大宋的百炼长刀……耶律大丹下意识的摸了摸脖子。
人马俱碎有些夸张,但一定能成为屠杀骑兵的利器!
骑兵与步卒撞在了一起,烟尘弥漫,杀声阵阵,宋军奋勇拼杀的模样让耶律大丹觉得,如果自己面对这样一支大军的话,基本上没有什么胜算,战场上拼杀的东西其实只有两样,一是武器装备,二是战斗意志。
如今宋军体现出的战斗意志如钢铁一般坚硬,如山一般难以撼动,双方几乎都是用尽全力的拼杀,身上的白道就代表着一道道伤口!
一旁的属下已经开始握紧拳头发出低声的咆哮,这样的场景之下确实令人热血沸腾,耶律大丹不得不承认自己也被这种情绪所影响,大汗淋漓。
看了许久,骑兵奋力向前,而步卒不肯后退一步,僵持的局面在巨大的鼓声中突然一变,两军泾渭分明的回退,重新组成兵阵。
看来是结束了,耶律大丹缓缓的舒了一口气,调整一项刚刚的激动情绪,但接下来却是如雷鸣般的声音响起,轰隆隆巨大的声响震颤着大地,让蹲在地面上的耶律大丹脚掌发麻。
他太熟悉这种声音了,只有大量的骑兵万马奔腾的时候才会发出这种声响,而且是在冲锋的路上!
随着他的目光看向远处,一支身着特殊铠甲的骑兵在烟尘中猛然出现,他们的身上穿着的铠甲是那么的耀眼,简直如铜墙铁壁般结实,并且圆融贴身的不像话。
耶律大丹真的很想贴近了观察,却被亲兵死死的抱住……
这支骑兵装备的也不是一般兵器,而是一种非常长的长枪,甚至比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