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大街的人都在对刚刚立国的西夏口诛笔伐,但西夏的使者却一点也不在意,甚至要求大宋朝堂给西夏提供和辽朝一样的待遇,安排都亭驿和专门的递役渠道,并且让大宋赐予冰炭钱。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还有这样不要脸的?

    大宋的臣子纷纷斥责,庞籍哆嗦着指向西夏使者:“放肆!只要我大宋一日不承认你党项地位,你党项就永远是党项,就永远是我大宋的定难军,李元昊自立为帝,莫说是大宋的百姓和臣子不答应,就连一向宽仁的陛下也不会答应,今日居然还敢站在这煌煌的大殿之中索要这等国朝的待遇,痴心妄想!”

    庞籍的一番话说到了大宋臣子的心中去了,一帮文臣武将接连开口驳斥,就连原本应该维护朝堂纪律的殿中御史都跟着讨伐。

    丁谓一言不发,这几日他的身体不适,又要忙着三司的差事,本来休息就不好,今天他可不想搀和道这种无谓的争斗之中,在丁谓看来,西夏立国是迟早的事情,早一日立国便可早一日的动手对付西夏。

    丁谓看的很准,而上首的赵祯也是这个打算,如今西夏立国的基础是他的对西域的进攻拿下了大片的土地,可这些土地的价值赵祯却不看好。

    在满朝文武吵吵嚷嚷的时候,赵祯却出其不意的开口道:“西夏使臣的意思朕知道了,西夏想要辽朝一样的待遇,这自然是没问题的,你西夏立国,要这些待遇也不算过分,朕准了,明日去鸿胪寺支取便是。”

    西夏使者惊讶的望着上首的赵祯,他没想到宋人皇帝居然这么好说话,之前的宁令野利遇乞还总是说大宋皇帝才智超群,不是一般的皇帝,没想也不过这么会是。

    西夏要求待遇和辽朝一样不是为了那点钱财和宅院,而是这意味着西夏和辽朝平起平坐,一旦宋人皇帝应允,那便是西夏得到了大宋的承认,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大宋皇帝的才智也不过如此。

    赵祯瞧见西夏使者恭顺的外表下隐藏的蔑视,那嘴角都快抽抽了,一时间冷笑着说道:“没事你便下去吧,这是大宋的朝会与你党项没有甚的干系。”

    西夏使者刚刚躬身推出殿门却听到大宋的官家又道:“那个西夏使者回来,朕还有事要说。”

    西夏使者只能无奈的返回,躬身问到:“不知陛下还有何事让外臣照办?”

    赵祯笑道:“其实也没甚的事情,不过是大宋从今日起再也不要你西夏的青盐了。”

    一时间西夏使者不明就里的僵在原地,不要西夏的青盐?就这么简单的事情用得着把自己传唤回来,不过是小小的青盐而已,不要就不要了,还能吓唬得了谁?

    在使者心中根本就每把这当回事,大宋和西夏之间的交易可不止青盐,还有牛羊马匹之类的东西,虽然大宋不再需要西夏的马匹,可这并没有什么影响,这回不要青盐和当初一样也不会对西夏造成影响。

    使者退走后,赵祯便不再说话,臣子们当然是要表达心中的不满,同时他们也不明白官家为何如此轻易的便答应西夏的理由。

    赵祯并不准备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对负责三司的丁谓道:“从今天开始,大宋的榷场不允许在出现一粒西夏的青盐,也不许出现一匹西夏的军马!务必彻查详细,一旦发现抗旨不遵且依旧走私者,杀无赦!”

    大庆殿中回荡着赵祯杀气腾腾的话,一时间满朝皆惊,官家一向宽仁,从未说过这样杀无赦的话来,天子之言,出口成宪,谁也不会把这话当成官家的气话,而是当作圣旨去履行。

    谁也没觉得官家禁止大宋采购西夏青盐对西夏来说有什么打击,这种制裁不过是财货上的,对于西夏人来说不过是挠痒痒而已,以前西夏还未立国之前,大宋便关闭过榷场几次,可效果不佳。

    不少朝臣们对赵祯的这道圣旨提出疑议,他们认为大宋如果关闭榷场,不仅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会激怒刚刚立国的西夏国得不偿失。

    赵祯笑了笑便不再说话,如今的西夏和原先的党项不同,现在的西夏已经离不开大宋的货物。

    茶砖,丝绸,瓷器,药材,甚至是粮食等等都需要大宋的供应。

    原先的党项人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游牧民族,他们对外借的东西依赖很小,即便需要一些东西也不过是少量的,想想办法总能解决。

    可现在不同了,随着西夏的建国,李元昊的称帝,一个形成整体的西夏国可不同于原先逐水草而居的部族。

    征伐西域使得西夏获得大量的财物,但这些财物要花的出去才有价值,和辽人通商,党项总是吃亏的,只能从宋人手中购买商品。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他们依赖大宋榷场的交易已经成为了习惯,突然关闭的榷场会使得西夏人慢慢的不适应,西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只能通过和辽朝以及大宋通商。

    虽然紧靠吐番,可吐番比他们还穷,哪有东西和西夏交换?

    赵祯这是在利用经济手段来制裁西夏,这一次经济制裁将会为刚刚称帝的李元昊送上一份大礼

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盐() 
赵祯对西夏立国李元昊称帝的承认在整个大宋传开,许多人都不理解官家的举措,在他们看来,只要官家不承认西夏的地位,西夏就一日不是西夏。

    这种情绪在东京城尤为浓烈,东京城的百姓现在骄傲的很,大宋的改变对东京城来说是最大的,当年的西征让百姓觉得如今的大宋不怵党项,自然也觉得腰杆变硬了。

    可谁知官家居然一改往日的强硬,承认其了西夏国的地位。

    南门大街的酒肆中,人们几乎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就连说书人都翻出曾经说烂掉的西征话本开始炒冷饭。

    “当年殿前司都指挥使彭大将军亲自率军西征党项,连下党项两州之地,歼敌十万余人!要说这彭大将军可不简单,他可是当年官家太子三卫的指挥使,武艺高强自不用说,谋略也是一等一的……”

    一旁的看官叫道:“刘七嘴你就不要说这些谁都知道的事情了,来点实在的,否则这赏钱可没有!”

    “就是嘞!竟说这些大家伙都知道的事情还有什么意思,只要你能说些党项的新东西来,咱们的赏钱自不会少你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刘七嘴被人堵的够呛,他是靠说书这碗饭混的,现在被人家瞧不上,那以后还怎么混饭吃?

    轻咳一声,刘七嘴端起眼前空空的酒碗说道:“诸位看官还真是被你们说着了,俺刘七嘴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自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先来碗酒水润润嗓子。”

    众人笑着指了指刘七嘴:“给你酒水,要是待会再没有真东西从他的狗嘴里吐出来,仔细你的皮肉!”

    一旁的商贾模样的胖子伸手从腰间解下一个酒葫芦道:“看见没,这可是我私藏的好酒,蔡记的清泉白,五贯钱一壶,你要是说出有用的东西来,我亲自为你倒酒如何?”

    “好,还是张掌柜够意思,为了这壶酒,俺刘七嘴就把肚子里的真东西倒出给大家瞧瞧!”

    张掌柜叫了一声好,拔开酒葫芦的筛子,一股浓烈的酒香便随着葫芦的小口冒出来,清洌的白酒倒入刘七嘴的酒碗中,让他为之陶醉。

    端起酒碗仰头灌下,刘七嘴的脸瞬间涨得通红,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后,猛然拿起醒木拍下:“要说官家在朝堂上认了西夏的国朝,这也是无所谓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诸位仔细想想,他李明德在世的时候便已经是王其土的存在,和立国不立国,称帝不称帝有什么关系?”

    此言一出众人沉默下来,整个酒肆也从原先的喧闹变得寂静,刘七嘴说的没错,李元昊的称帝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多加了一个皇帝的名头而已,在西夏国内,即便是大宋不承认,他也依然西夏的皇帝,在西夏没有什么区别。

    就在众人沉默的时候,刘七嘴又是拍了一下醒木接着说道:“由此可见官家那可是高瞻远瞩的,与其让李元昊在党项称王,不如直接承认他西夏国的地位,这样一来大宋便可把西夏当作一个国家去对待,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便可公事公办了许多不是?”

    一旁的张掌柜拿起葫芦给刘七嘴倒满酒:“这么说官家承认西夏还是好事了?”

    刘七嘴喝干了碗中的美酒,借着酒劲大笑道:“那是当然,诸位看官也都知道,官家下了严旨,西夏的青盐一粒也不许进入榷场,这可是对西夏的掣肘之计。”

    许多人都不知道刘七嘴说的是啥,但一旁的张掌柜却最先反映过来,眼睛一亮的说道:“对啊!妙啊!”

    其他人哪里知道其中的关窍,见别人都大小瞪小眼的望着自己,张掌柜顿时找到了优越感,哈哈一笑道:“诸位不是做生意的可能不知晓,这西夏人除了牛羊,马匹,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那小小的青盐,牛羊我大宋自是不缺,马匹现在有了牧马地也无关紧要,咱们大宋的军马可比他西夏人的要好上许多,只有青盐还能买卖,如果断了青盐的买卖,他西夏还有什么能和我大宋交换的?瓷器,茶叶,丝绸,棉布,酒水,哪一样不要我大宋的?长此以往下去……”

    张掌柜说着说着便住了嘴,望向刘七嘴道:“这事便不再说了,我这些酒水全白给你,诸位以后也不要在说这事情,静观其变吧!”

    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众人上哪还能不知晓其中的关窍?

    商贾之道只进不出是好是,但如果只出不进那用不了多久便会财力枯竭,这不光对商贾来说是灾难,对一个国家来说更是个大灾难。

    连平常百姓之家都知道要收支平衡,何况一个国家呢?

    众人恍然大悟,官家这是在釜底抽薪啊!长此以往下去,不用多久西夏国从西域掠夺来的财富便会耗尽,财力捉襟见肘的西夏用什么养兵?用什么打造武器?

    现在的宋人谁不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钱,大宋禁军身上的装备可都是用钱堆出来到,没钱怎么发饷?没钱武器盔甲从哪里来。

    总之一句话:没钱什么事情都别想做,何况是养兵或是发动战争?

    刘七嘴瞧见张掌柜提示的眼神瞬间酒醒,这话他自己不该说,想清楚了之后便拿起桌上的酒葫芦笑眯眯的对众人说道:“这只是俺瞎猜的,朝堂中的想法俺可不知道,下面给诸位说一段狄将军南下定大理!”

    虽然担心自己的猜测,可刘七嘴并未当回事,大宋不讲究因言获罪,他只是不希望自己的猜测会给西夏人什么启发,毕竟东京城中鱼龙混杂的,万一西夏人看出其中的关窍,那可就不好办了。

    其实西夏人也没那么笨,没藏讹庞在刚刚得到使者的消息后便明白其中的关窍,急急的找到野利遇乞道:“大宋官家是打算釜底抽薪啊!我西夏怕是会有大麻烦!”

    野利遇乞笑道:“能有什么麻烦?不过是青盐卖不出去而已,大不了向辽人出售,我就不信宋人还能不吃我西夏的青盐,要知道大宋境内的盐井可没多少,时间长了他大宋也难受!”

    没藏讹庞微微点头:“是这么个道理,可我西夏不能和大宋比较,大宋损失一些钱财无所谓,可我党项的钱财是有定数的,主要都是通过边境的榷场买卖牛羊马匹青盐获利,现在停了青盐一项看似没甚的事情,可时日长了我党项必然受损!”

    野利遇乞笑道:“陛下自有对策,不用我等操心。何况有野利仁荣这个尚父在,以他的才智必能想到对策,不过是些青盐就把你急成这样,以后如何担待重事?”

    没藏讹庞见他如此笃定便不再言语,他要把这件事密报尚父野利仁荣,整个西夏也只有他才是看的最清楚的人,有时甚至比陛下看的还要高远……

第四百六十章一箭双雕的皇帝() 


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场() 
赵祯看的清楚,对大宋来说对付西夏最有效的手段便是通过生活必需品对其压榨封锁,这能最大程度上的削弱西夏战斗力。

    经济上对外族制裁并非后世有只,自汉以降便开始了各种禁运政策,更别说大宋了。

    只不过到了大宋,这种手段变得更加繁多而已,铁器自不用说,大宋的钢铁工业发展已经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国家,连农具都是完全的铁器化。

    这在古代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铁器的农具多农业生产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节省体力等等。

    西夏刚刚监国,国力的资本都是从西域掠夺来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在没有转化成国家前进的燃料时,就被大宋通过贸易的行事压榨走了。

    茶叶对游牧民族来说是必需品,对于宋人来说,茶叶是一种饮品,一种生活态度。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药材。

    游牧民族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而茶叶富含维生素、单宁酸、茶碱等,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可以从中得以补充。

    并且茶中大量的芳香油还可以溶解动物脂肪、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茶叶的功能恰好能弥补了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中缺少的环节。

    宋人可以不饮茶,可西夏人和辽人不可一日无茶!

    赵祯没有愚蠢到直接关闭榷场的程度,一点榷场关闭,西夏人对茶叶和棉布的需求就会迫使他们入侵大宋,这是游牧民族常用的手段,以战求市。

    要是搁在以前赵祯当然不惧西夏人的威胁,这反而是一个磨炼战兵的机会,可现在大宋即将开始对辽朝的第二次军演,他可不希望西夏人南下劫掠。

    所以榷场一直没有关闭,只是价格提高了许多,大宋的商贾还是忠于国家的,在朝廷的下旨后便立刻按照朝廷的指导价格进行售卖西夏人的必需品。

    价格的提高并没有使得商贾的利益受损,反而能卖出更多的商品,只不过西夏人的态度也随着价格的提高不断的变得恶劣起来。

    大宋的商贾可不在乎,有本事你就别买!谁都知道西夏人离不开茶叶,而恰恰西夏之地不产茶,这个咽喉要害被大宋掐在手中可不是一天两天,可只有如今才大宋国力强盛军威大震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利用好这个要害。

    一边提价,一边还不用担心西夏人前来闹事。

    当然买的价钱高了,所征收的税也高了,从大商巨贾到贩夫走卒,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大宋这是在压榨西夏人,也是在给刚刚称帝的西夏皇帝李元昊施加压力。

    榷场的商人赚的是盆满钵满,毕竟税收的是按照比例来的,即便再多能有多少?商人们巴不得朝廷收取税收,这样便能冠冕堂皇的让朝廷保护他们。

    所有的榷场都在大宋境内,这是为了保护商贾的安全,同时也是因为榷场中交易的主要货物来源都是来自于大宋。

    榷场原先是在延州,可随着大宋的向西推进,如今已被安置在盐州洪州两地的交界处,两州军马随时驰援杜绝了西夏人撒野的可能。

    当然摩擦是有的,西夏刚刚立国给了党项人很大的自信,商人与商人之间的买卖也充满了火药味。

    别说口头上的摩擦,打人闹事也是常有的,大宋一方一直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他们,只要寻衅滋事,榷场的官员便会把西夏商贾列入黑名单,以后禁止他在前来买卖商品,这对西夏人是个震慑。

    霍老七已经从辽朝撤回了大宋,多年从事外族贸易的他自然被分配到了大宋的榷场,一来是在大宋的土地上,二来也算是个文资的官员,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也不用和刀枪打交道。

    太阳高高的升起,霍老七领着一个酒葫芦便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巡视榷场。

    榷场是大宋与外族互市的场地,对于大宋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这样的榷场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

    身为提举的霍老七,主要是负责维护榷场的秩序已经让商贾按照朝廷的价格进行交易,最近是非常时期,对青盐的查处十分严厉。

    他霍老七已经抓了不少在榷场中私贩青盐的西夏人了,结果无一例外,当众鞭打并掉在旗杆上示众。

    命硬的还能有生还的可能,命软的就直接吊死在旗杆上了。

    对于霍老七来说,对付这些人就应该杀一儆百,否则大宋的公文对西夏来说便形同虚设,地方保护主义这是无论那个时代都有的东西,对霍老七来说保护大宋的商贾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对待大宋商贾他总是满脸堆笑,毕竟他在辽朝也是以商贾的身份示人。

    “顾掌柜,最近的生意可好?”霍老七和平时的酒友打起了招呼,他葫芦里的酒不是来自这家商号,自然也就和掌柜的相熟了。

    顾掌柜非但没有回答,反而是神神秘秘的拿出一个布袋悄悄给霍老七看:“霍提举,您悄悄这是什么!”

    霍老七定睛一瞧,布袋中的东西在太阳下白花花亮晶晶的:“青盐?!老杀才你不要命了?官家可是下了严旨,一旦发现杀无赦!”

    顾掌柜连连摆手道:“您可不要瞎说,这哪是青盐!您瞧瞧这色泽,再瞧瞧这细润,这是咱们大宋的海盐,我可是要卖给西夏人的!”

    霍老七看了半天微微点头道:“嗯,还真是,你脑子没毛病吧?西夏人缺你这份海盐?人家的青盐都用不了嘞!”

    “哈哈,霍提举,这您就有所不知了,咱们大宋的青盐可是能预防瘿症的!西夏人抢着要嘞!”

    霍老七皱眉道:“咱们大宋的海盐真能防治瘿症?”

    见他不相信,顾掌柜提高了嗓门道:“这是当然!御医院的神医王唯一亲口说的,我家可是在东京城有关系,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做不得假嘞!

    再说,朝廷规定西夏人的青盐不许出现在榷场,可没说咱们大宋的海盐不能拿来卖给西夏人啊!这多少也是为咱们大宋牟利,你可不知道,咱们大宋的海盐多得就像小山一样,就是天天拉来卖都卖不完,可不会影响大宋的盐价嘞!”

    霍老七微微点头:“话是这么说,俺还是要向朝廷打听一下,你这海盐先别买,等朝廷传来消息你再卖也不迟,快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