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万人的军队可以诈称二十万大军,毕竟农夫杂役之类的加上也差不多,可如今大宋的禁军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杂役负责运送军粮,武器盔甲也是由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战车负责运送的,小到背着大锅的火头军和马车车夫都能横刀立马的奔赴战场,大宋的军队基本上没有不参加战斗的劳力。
军队的数量一般是和全国的人口有关,人口越多军队的基数也就越大,拥有一百万人口的国家,十万战兵就已经很多了,这意味着无论男女老幼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战兵。
大宋有多少人口?
赵祯得到的由各州府送来的人口统计大的惊人,大宋全国共有两千零八百八十八万又两千两百五十八户、一亿两千六百万口!确确实实的突破了一亿人的大关,最为明显的就是出生在天生年间的孩童明显多上了许多。
天圣年正是赵祯开始亲政那一年的年号。
如今已然是明道五年,过去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天圣年出生的孩子怕是已经摇头晃脑的读书许久了。
自从檀渊之战过后,大宋基本上就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即便是西征党项,南灭大理对大宋来说也不过是普通的小规模战役而已,对人口的损耗在稳定的出生率相比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朝堂和民间都有一种极为亢奋的情绪,这是一种强国,大国的自豪感在作祟,大宋对外用兵的连战连捷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更加让人们惊讶的是赵祯提高了军人的待遇,多少的役兵都是冲着四年之后被留下招募的募兵而去的。
募兵的待遇之高,俸禄之多,福利之好堪堪比得上官人,大宋本就是官本位的思想,世人都想当官,可科举一次比一次难,能高中的都是个中翘楚,那唯一能向上的机会也只有从军了。
原先在大宋要是说从军,街坊乡邻多会瞧不起,只有那些过活不下去的人才会去当贼配军,可现在谁敢说一句贼配军?
文官对军队的态度也在逐渐转变,即便还是有些瞧不起武人,可他们现在也离不开武人。
大宋十四府,二百四十州,三十七军,四监。这里的三十七军乃是军州,但军队人数寥寥无几,主要的厢军已经被赵祯派往各地开荒种田了,军队人数直线下滑。
朝堂的官员之所以上疏要求增加军队人数,就是因为厢军的减少,在文官眼中禁军虽然比厢军精锐,可湘军依然是大宋的军力,如此就被削减掉实在可惜,虽然省去了大笔财政开销,可腹地的州府几乎没有什么战力,遇到流寇和山匪基本上要向朝廷求援。
赵祯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自己不断削减军队,走精兵路线,可忘记了在这个时代盗匪横生的问题,随着商人的不断增加,杀人越货的歹人也增加了……
大庆殿中,地方州府官员的上疏由两府官员呈上,越是繁荣的地方发生的劫掠就越多。
欧阳修出班上奏:“启奏陛下,河南府发生流寇劫掠商贾二十余起,单单是在今年三月便有八起之多!另颖昌府,唐州,均州也有数百起,川陕四路的巴州,利州,达州更多是数不胜数,怕是不下数百起。各地的军备已经难以驰援,有些州府甚至出钱打发贼匪以期绕城而过。”
赵祯第一次遇到这种危机,没想到大宋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治安问题却凸显出来,总有一些喜欢不劳而获的人。
范仲淹出班道:“起奏陛下,我大宋之禁军各个精锐,但却只能固守东京城和边境州府,腹内之却无可战之兵,还请陛下速速决断!否则乱世之相以显!”
范仲淹和欧阳修已经荣升副相的参知政事,他们说的话在朝中举足轻重,身为宰相的庞籍虽然一手提拔了他们但却没想到他们如此的敢说敢做。
满朝文武对地方州府的事情多少知道些,但却都没有上奏,唯独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打破了大宋原本和和气气的景象,为了维护大宋的和泰,庞籍出班道:“启奏陛下,范仲淹欧阳修二人之语过于严重,各州府知事皆能招募乡勇抵挡匪患……”
赵祯摆了摆手,打断庞籍的话道:“朕还没有那么好面子,两位参政说过的是,地方匪患已经到了不得不处理的地步,我大宋如今钱赋税巨万,难道就养不起府兵了吗?”
府兵一词刚刚出现,就然所有朝臣惊讶,难道官家打算重开府兵制?
“陛下万万不可重开府兵旧例!此乃压榨民力之暴政啊!”
已经垂垂老矣的鲁宗道对着御座上的赵祯大礼拜下,他说出了许多文官想说而不敢说的心声,府兵制要求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
而且府兵本身免除课役,但军资、衣装、轻武器弓箭、横刀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粮食、均须自备。每一火十人还得共备供运输的马六匹,即所谓“六驮马”。自备资装对于农民是沉重的负担,这种行为基本上是竭泽而渔的压榨民力,说是暴政一点也不为过。
赵祯瞧见鲁宗道满头华发依然如此耿直微微感叹:“果然不愧是先帝留给朕的辅弼之臣,殿砖阴湿寒冷三才快快替朕搀扶鲁师。”
三才赶紧上前把拜倒在地的鲁宗道扶起:“陛下体恤您年老体弱,鲁参政快快起来。”
鲁宗道死死的抓住地砖道:“陛下万万不可重开府兵旧制!”
赵祯笑道:“朕的话还没说完呢,即便是重开府兵旧制,朕也不会压榨民力,所有的军资一律有朝廷发放和负担,绝不会要百姓一个子,而且他们享受原有府兵的一切待遇,夏秋两税全免,还能获得耕牛补贴。”
免去夏秋两税这对一般的农人来说是巴不得的好事,但府兵要接受训练,自然会耽误农忙,所以赵祯才会给以耕牛补贴。
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
官家的全新府兵制让许多文臣松了一口气,只要不压榨民力,官家想怎么搞都行,鲁宗道也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对着赵祯拱手道:“陛下圣明,是老臣糊涂了,陛下一向宽仁,此乃百姓之福,大宋之福。”
赵祯笑眯眯的摆手道:“这算不得是宽仁,被划归为府兵的百姓依然要种地,依然要参与训练而且是从禁军中派遣去的精锐负责训练,可能会比原先的农事更加幸苦嘞!”
鲁宗道笑着摇头道:“这些对我大宋百姓来说算不得什么幸苦,如若老臣所猜不错,陛下的府兵应该是应对各州府缺兵少卒的吧?”
这话问出了所有朝臣的疑问,赵祯自然点头道:“没错,大宋的军州早已名存实亡,多时些手下无兵的衙门管理当地百姓,还不如全部取消然后在腹地重新划分府兵十六卫,每卫按警戒范围规定人数不等,少则一万,多则三万。”
一旁捋须的丁谓狠狠的一哆嗦,一小撮白花花的胡子被他扯了下来,这要多少的耕牛补贴啊!即便五户一头耕牛,也要数万头才能够!这还不算武器军资的装配!
丁谓顿时感觉天旋地转,迅速的出班道:“陛下,如此规模的十六卫,即便是把老臣卖了三司也出不起这钱啊!”
赵祯翻了个白眼,丁谓现在是越老越抠了,三司每年的税赋何止万巨,单单是商贾的关税就能抵得上开国时太祖一年的赋税,这还不算国内商人的赋税,夏秋两税加上公路的税费就更是多得多,十六位的钱财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哦?既然如此那三司的账目整理齐全送到朕的御书房!”
赵祯的话让丁谓尴尬无比,他只是觉得对府兵的补贴太多了而已,没想到官家一下就把自己的退路给堵住,只能无奈的说道:“府兵的用度,三司还是能勉强拿出来的……”
朝中文武听了他的话无不莞尔,这丁谓现果然当得起铁公鸡的名号,官员们去三司支取用度还要被他说教一番,现在官家下旨,他也要鸡蛋碰石头一下。
关于府兵制的十六卫其实并不是很难,自大宋开国以来就有环卫十六卫。也就是环卫官,但是,大宋的“十六卫”只是一种虚衔。它们并不是职能机构,只是设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几个荣誉官职,没有职能、没有权力、没有属兵、没有定额。
赵祯想要重开十六位便可以利用这些原有的虚衔,把他转移成实权便可,十六位一共八个名称,每卫又分左右两卫,这是为了削弱武将对卫所士兵的控制。左右卫,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
赵祯的方法很巧妙,把这些卫所的驻地就设立在大宋的腹地各处,农忙时耕种屯田,农闲时负责训练,而朝廷配个的军资和武器全数统一保管,每一件兵器铠甲全数记录在案,凡有丢失依法严惩。
而且这些十六位的士兵都必须有家属跟随在驻地,这样朝廷就能完全控制十六位,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赵祯能直接控制十六卫而专门设定的,这些十六位也算是中央在地方上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通过庞大的公路网络,随调随用。
如此一来大宋的可战之兵的人数一下有了质的飞跃,不光有精锐的中央禁军,在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下,十六卫所能抽调出来的训练有素之兵最少也有三十万人,而且还都是武装到牙齿,军备齐全的战兵!
对附近州府的支援,剿匪,平叛等事宜完全交由十六位来做,这无疑是锻炼他们的大好机会。
十六卫的出现无疑也解决了大宋武将过多的问题,军武院出来的武将有了去处,其中还参杂着一些外戚的职衔,老赵家一项是不放心武人的,而对外戚也是多加防备,十六位中也有外戚职衔。
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
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掌判诸曹、五府、外府禀禄,卒伍、军团之名数,器械、车马之多少,小事得专达,每岁秋,赞大将军考课。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掌受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给纸笔。
仓曹参军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掌五府文官勋考、假使、禄俸、公廨、田园、食料、医药、过所。
车都尉,掌驭副车。有其名而无其人,大陈设则它官摄。驸马都尉无定员,与奉车都尉皆从五品下。
司阶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执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长上各二十五人,从九品下。武后天授二年,置诸卫司阶、中候、司戈、执戟,谓之四色官。
十六卫对大宋的重要可谓是另一个藏兵于民的渠道,几十万人的部队也是采用服役的机制,保证兵员的年轻化和战斗力。
如今的大宋除了赵祯的亲卫司和背嵬,踏白二军,很难看到招募的禁军,就连原本的天子四卫都是役兵。
募兵与役兵的差别就如后世的职业军人和义务兵之间的差别,大宋的募兵更盛,基本是参加过真正战斗并且杀过人的,拥有极其丰富的战场经验和求生本能。
十六卫的好处便是能给大宋腹地增加一股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赵祯要求亲卫司的武官校尉亲自带领手下去训练十六卫的新兵,务必培养把十六卫培养成不输与禁军的部队。
就在赵祯给亲卫司的老兵训完话之后,三才抱着一个大红色的圆筒急冲冲的走进亲卫司的卫所,双膝跪地的高高举起手中的圆筒:“吾皇天威,兵锋所指莫可敌焉!彭七来报,南海大捷!”
三百名即将前往各州府训练十六卫的亲兵露出理所当然的笑容,齐齐贺道:“吾皇威武!”
赵祯接过红色的圆筒,挑开蜡封赫然是彭七的亲笔奏报,麻逸全境被拿下,大军奔赴马六甲海峡,如果一切顺利,拿下当地土著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赵祯哈哈大笑:“果然我大宋兵锋所向无敌!”
看来今晚自己可以在舆图上把大宋的领土扩展到整个印尼群岛了,赵祯之所以要拿下印尼半岛的主要目的不光是为了控制马六甲海峡,还有为了使其成为跳板,以便日后进军澳大利亚做准备。
一旦拿下澳大利亚,大宋的土地将会翻上一翻不止,更为重要的是那里的草场肥美,畜牧业将会十分发达。要多少牛羊马匹没有?只要有印尼半岛作为中转站,大宋所需会源源不断的送来。
第四百八十四章赵祯的决心()
自从大宋西征党项之后,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向南发展,开发荆湖平原,开发岭南之地,南灭大理,继而又征伐麻逸,马六甲。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外人看来都是大宋不愿与北方游牧民族交锋的举措,宁愿花费大力气去开发岭南之地和南海诸国也不愿向北前进一分一毫。
赵祯独自一人站在御书房的地图前,南海诸国已经被涂成了代表大宋火德的红色,自己为大宋不断的积攒力量,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向北进攻。
燕云十六州,这个多么熟悉又让人难过的词语,只有在大宋才会有这个词语,因为也只有大宋失去了这片抵挡外族又意义非凡的土地。
这片土地对大宋的意义太过重要,不仅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加因为它是中原王朝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三才担心的站在一旁,官家每每看到舆图的时候表情总是如此严肃,甚至充满了悲哀,也不知官家为何有这种悲哀,说的难听一点,三才甚至觉得这种悲哀与亡国一般让人绝望难受,说是国仇家恨也不为过,但这话他是绝不会说出来的,他只敢在内心深处胆大妄为的猜想一下。
大宋失了燕云地也不是一天两天,从太祖道太宗无不想收回,先帝也是如此,可都没有成功,听老不死的陈琳说,每每说到燕云十六州先帝和太宗都是充满失望的,但失望和悲哀是俩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三才哪里知道曾经的历史,赵祯的悲哀是来自于宋史中的斑斑血泪,国力强盛且有明君的情况下,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不那么明显,毕竟大宋可以通过掘堤淹田,使得千顷良田变成泽国阻挡辽人的铁蹄。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是俩个方面的,一方面使得大宋失去屏障,而另一方面使得辽人的发展有了巨大的帮助,燕云之地可不小,拥有着大量的农田和放牧之地,再加上长城屏障和山势奇险,几乎是最理想的土地。
失去十六州,辽人可以直接打到黄河,辽朝也从游牧状态升华成半游牧半农耕,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转换,辽人发现了其中的好处,所以才会死守燕云之地。
赵祯微微叹息,如果不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拿下这片土地,赵祯都不敢想象后世会如何,所以他才如此急迫的发展大宋的军队,改良大宋的兵制,因为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雄心壮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磨灭,赵祯明显的感觉到现在自己越来越排斥不确定的战争。
攻伐燕云十六州和攻伐西夏,大理不同,这是一种大国之间的猛烈碰撞,辽朝和大宋的军事实力相差并不是很多,大宋的技术装备无法彻底碾压它,何况人家占据有利地形……
如果石敬瑭的墓在大宋境内,赵祯不介意把他挖出来鞭尸,这种恨意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轻轻的在地图上贴上一个红色的箭头,这代表大宋未来的进攻方向,赵祯依然打算采用爷爷第二次北伐的进军路线,并不直去幽州,而是兵分三路,幽云十六州被冗长的太行山脉分为山前七州与山后九州,相对来说山前七州容易攻取,而山后九州则要徐徐图之。
但兵贵神速,赵祯打算利用大宋的车马配合,兵分三路的拿下整个燕云之地,为此只能以车马并进的方式配合步兵,车马在前装载步兵一路攻伐前往山后九州,而把前山七州交由后面的步卒进攻。
这也是为什么赵祯组建十六卫的原因,天子四卫,背嵬军,踏白军,全数成为先行部队,攻取山后九州,深红色的箭头代表着他们的行军路线,而剩下的十六卫则用粉红色的箭头表示。
如此一来能最快程度上的拿下燕云十六州全境!
赵祯眼睛中已经散发着猩红,战场的惨烈画面仿佛如电影般在自己的眼前闪过,华夏的战争永远都是大规模的,永远都是血流成河的,这是任何一个地区也不能匹敌的!
几十万乃至数百万人参与的一场战争是多么的惨烈?这个巨大的血肉磨盘将会吞噬掉多少年轻的生命?哀鸿遍野,流血漂杵怕是也不能表达战争的悲壮,但赵祯义无反顾。
他原本不是个好战的人,但为了长治久安,为何大宋的美好流传下去,为了可悲的历史不再重现,赵祯打算用自己的一切和大宋的繁华做一次豪赌!
御书房内寂静无声,三才猛然觉得自己的汗毛都炸了起来,一阵刺骨的寒意从心底升起,冰冷而若有若无的杀意在雕梁画栋的御书房内弥漫着,三才甚至升起一种立刻逃离的恐惧。
而这一切都是来自眼前年轻的官家……
这是三才从未在官家身上感受到的感觉,即便是西征党项南灭大理的时候,官家也没露出如此熊熊的杀意和战意,这战意是如此的浓烈,以至于自己都难感受到官家的决心。
飞快的瞥了一眼墙上的舆图,无数的红色粉色箭头组成的路线使得三才大惊失色,这不正是大宋进宫辽朝的路线吗?官家打算用兵辽朝了!三才决定之后的这段时间滴酒不沾,随时随地的保持清醒,万万不能把今天看到的一切泄漏分毫,这个御书房也将成为宫中的禁地,自己每日亲自打扫……
“什么时辰了?”
赵祯的发问让三才舒了一口气,赶紧掐断手中的线香道:“启奏官家,已经午时初刻了,官家打算在何处进膳?”
“送到后苑吧,朕打算放松一下。”
三才连连点头道:“奴婢这就去准备。”
在三才离开之前,赵祯扭头说道:“以后除了你之外,没有朕的宣召任何人不得进出御书房,甚至包括中宫和皇嗣……”
三才身体微微一颤,立刻点头道:“奴婢遵旨!”看来官家这次是真的要御驾亲征了,瞒着中宫皇后和后宫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