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难换好名声()
大宋,不,整个华夏在数千年的时光中经历了无数的灾难,但这位巨人从未在灾难之中一蹶不振,一次又一次的用强大的力量重新站立起。
华夏百姓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总能撇去那些恼人的痛苦缓缓走出阴暗,坚信总有一天生活会好起来。
地震对建筑和经济的破坏要远比生命的损害大的多,东京城的繁荣胜景一下被打破,如水中花井中月一般支离破碎,曾经最为繁荣的南门大街损失最为惨重,街道上因踩踏拥挤致死,地上最多的尸体却是柔弱的孩童,赵祯可以想象,地震爆发的时候,他们有多么的惶恐,多么的无助。
开封府的衙役默默的站在一具具嫩芽般的孩童尸体前站立,脱下了头上的官帽,微微弯腰,这是在送死者最后一程,逐渐的一些汉子妇人出现在了这里寻找自己家的孩子,他们都认为在南门大街是最安全的地方,这里的衙役是最多的,治安也是最好的,谁曾想会发生地震?
女人哭的撕心裂肺,男人则是默默的收拾者孩子的遗体,街道上只留下了孩子的遗体供这些父母前来认领,其他的早已用板车推走,绝不能放在这里影响百姓的情绪。
曾经繁荣的南门大街充满了嚎哭与悲伤,赵祯带着赵旭和赵昀站在这里,即便是没有瞧见也能从此刻的悲伤中感受到地震来袭时的恐惧,以及人类力量的脆弱。
赵祯坚持带着孩子们走在大街上,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作为皇嗣太子,他们应当见识到死亡,这是一种历练,一种直面生死的历练。
赵旭在看到这里的一切后极为不忍,稍稍避过头去,而赵昀则是愤怒,小小年纪的他愤怒的所在便是对踩踏事件的不理解:“父皇,为什么这些人本是不用死的,却为何躺在这里?南门大街是东京城中除去御道最为宽阔的道路,这里本应是百姓的避祸之所,为何比拥挤的西水门还死伤惨重?”
“因为恐惧!”赵祯蹲下身子对俩个儿子说道:“你们要记住,人之所以恐惧并不是因为敌人有多强大,也不是因为天灾有多大的伟力,而是因为恐惧本身。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即便是老天爷,朕也要战胜他!你们是朕的儿子,也要拥有这种勇气!”
赵昀坚定的点了点头,赵旭把头扭了过来直面南门大街的惨状,他要把一切都记住,并让这悲惨不在发生,俩个孩子在稚嫩的心中刻下了坚定二字。
赵祯有些悔恨,如果东京城的街道能如析津府一般宽阔,城池能如析津府一般庞大,即便是受损在严重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百姓遭殃,财富上的损失可以再赚,人要是死了便什么都没有了。
拥挤的东京城已经不适合当地百姓的居住,这里的环境实在太差了点,比如眼前这条东京城中最为宽阔的南门大街,远远算不得所谓的宽阔,皆是由于东京城的格局太小缘故。
地震所造成的破坏集中的体现在了这里,商铺倒塌,掌柜的和伙计拼命的抢救其中还有价值的货物,咒骂着老天的眼神不好使,在东京城地震而不是党项人的兴庆府……
朝廷的救援很及时,驻扎在封丘军营的禁军全部出动,帮助城中百姓一起救人,救物,而且分毫不取,体现了军人应有的素质与责任,赵祯对这一点非常满意。
皇帝与皇后两人都不在宫中,皇帝就应该管理天下的男人,而皇后自然要管理天下的女人,赵祯收到消息,王语嫣带领宫女和诰命女眷们前往朝臣以及宗室的家中慰问,这些不过是走个形势,这些贵人家中哪里需要多少援助和慰问?
皇后其实是去拉人的,拉着诰命夫人以及宗室女眷前往最需要慰问的地方,慈幼局、慈幼庄、及幼局、居养院、实济院、施药局、惠民局、安乐庐、安济坊、漏泽园,等等这些大宋的福利机构才皇后最担心的地方。
这是灵儿出的主意,以天家的身份领头,拉着这些宗室女眷以及诰命夫人前往救济之所,给天家攒上好名声的同时也要给这些福利机构带来实惠,朝廷的救助怕是暂时顾及不到这里,那自然应当由天家来管,无论老幼,无论孤寡,都是大宋的治下之民!
王语嫣看着眼前的灵儿颇为惊讶,没想到她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丁谓家的女眷都说动了,这一家人可是出了名的会算账,财货计较得比谁家都厉害,但却被灵儿的三言两语说动。
王语嫣自然知道灵儿用的什么法子,但就是因为知道才觉得惊讶,这小女女才多大的岁数已经学会以利趋之这种高超的手段,简单的三言两语便让人对她的话产生信任,以后还了得?
摸了摸灵儿的脑袋,王语嫣笑道:“今天你说的话可不像原来的你,莫不是你小娘娘教你的?”
灵儿还未搭话,杨采薇便在一旁叫屈:“娘娘可莫要说我,我可没有教她这些,说实话,连我都是被她给惊住了,这小女女一下就把救灾福田院的事情和这些诰命宗室的名声给挂在一起,连妾身都被绕进去了,差点也把体己钱拿出来……”
“拿出来就拿出来呗,你的体己钱现在不用可就没了机会,昀儿可聪明着呢!要不了你给他留下什么!我可不打算把碧雅轩的钱给旭儿用。咱们自己用自己的!用这点钱在百姓和民间换个偌大的名声来有什么不值得?”
随着王语嫣的话,杨采薇眼神一亮,没错!自己是女人,就一个儿子还没有可能当上太子,留着体己钱还不如给自己换一个好名声!随即对王语嫣笑道:“娘娘捐多少?妾身也随您!”
于是东京城以及整个开封府中所有的福利机构在还未得到朝廷的救助之前便先由皇后组成的援助团补上了缺口,这个消息也在有意无意之下很快的传递出去,在东京城中引起不晓的轰动。
第七百三十六章祸不单行()
三天时间,东京城的地震基本上算是度过了,而这三天赵祯连带宫中的一家人数住在了后苑之中,这场地震根据破坏情况以及时间等等诸多因素判断,赵祯估计应该又五六级左右,否则不会造成如此大的破坏,而且很可能是浅源地震。
大宋司天监已经开始把各种他们总结出来的数据汇报给赵祯,这本就是他们的责任,天文数术和地震在这个时代都归司天监管理,司天监是赵祯继位之后最早改革的朝廷衙门,也是汇集大宋人才最多的衙门。
他们对地震的态度可为是积极的,并且收集了所有地震数据,地震可不是时常发生,这些宝贵的资料对司天监的官员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三天时间基本上也给东京城百姓缓过神来,该救援的人也都已经救出来了,木质的房屋要远比钢筋水泥更加容易救援,木质的房屋其实更加适合居住,水泥虽然已经普及,水泥建筑也开始出现,但多是当作商用,还很少又人家用水泥来盖房子,最多也不过是用砖石堆砌一下基础外面用水泥涂抹,而房子的上半部分依然是用的木质机构。
富有弹性的木质房梁和立柱在地震来袭的时候很大程度上的吸收了震动,即便是变形断裂也释放了挤压的力量,让百姓们在房屋下死里逃生,但即便是如此,东京城中依然死伤一千二百零三人,大多是死于市井之中的踩踏和拥挤。
但赵祯也庆幸,地震是发生在了白天,如若是午夜,后果将不堪设想!经济上的损失大宋能承受得起,钱财乃身外之物,大宋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不光是钱财,还有强大的技术以及重要的商路。
这些都是东京城再次崛起的资本,一场地震所能摧毁的不过是已经生产好的产品,原料,以及厂房而已,但它摧毁不了人们的热情与希望,赵祯拿出了自己内库的钱财作为专项资金放入朝廷的票号,只要是受灾的商铺都可以贷款用来整修商铺或是重建工厂。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钱没有利息,一分钱的利息都没有,借多少,还多少,甚至连票号都不收取费用,票号的学徒便放出话来:“这是官家不忍商贾受难,特意从内库中拿出的钱财,古今多少帝王能这么做?说的难听点,这可是官家的体己钱!”
这可是难得,商贾拿了钱,一边走一边哭,看见的人都要问上一句,于是这消息便如长了翅膀一样在东京城中传开,明眼人都能看见东京城的救灾情况,这已经是很好的了,谁想到官家不光要救灾,还要帮助受灾的人重新站起来!
其实赵祯的动机很简单,只有商铺和工厂恢复了,东京城的百姓才能恢复,他们有工厂继续上班,有活计继续工作,便会安心放心,东京城的秩序便能很快恢复,其实这就是赵祯拨款以工代赈,受损的,店铺,街道都需要人来维修建设,这些都要投入钱财和人力,而赵祯借钱给他们,一方面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一方面又能收回来,虽然没有利息,但这已经是很好的了。
商贾们不光从朝廷的票号中得了借款,还老泪纵横的向皇宫拜谢,赵祯不过是无利的借给他们而已,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赵祯简单的一个手段便能达到如此效果让许都朝臣惊叹不已,稍稍有些头脑的人也都知道其中的关窍,但却绝不会说出来,即便是受灾的商贾明白过来,但在这种时候官家拿出内库作为救命钱已经是极为大方的了。
不知何时一则消息从皇宫中传了出来,也不知是那个多嘴的内侍或是宫女说的,皇宫之中相公们的五边形府衙并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但禁中大内的却未能幸免,宫殿倒塌,地面隆起,房舍塌陷,满目疮痍,皇帝和皇后两人带着皇嗣居住在后苑之中!
消息传出官员唏嘘,百姓痛哭,连辽朝的使臣都为之动容,大宋的皇帝真乃一国之君,把江山社稷,百姓安居放在了首位,把自己放在了后者。
官员们在朝会上谏言赵祯,适当的时候也该修缮一下皇宫,但赵祯却义正言辞的拒绝道:“京师大震,虽已平息,百姓尚且居无定所,市井繁荣之况尚未恢复,朕岂能大肆修缮皇宫禁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朕之所愿!”
朝臣们大为震惊,好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名臣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们不觉得奇怪,但从君王的嘴中说出来却让人震撼,这本就是士大夫所应当奉行的准则!
尤其是范仲淹,第一个开口赞道:“官家之语如醍醐灌顶,我辈当奉为经典!”
赵祯老脸一红,这就是范文正自己说的话,稍稍尴尬之后道:“范院正既然喜欢,那朕便手书一匾赐予你,望你牢记!”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皇帝的手书可不是轻易能得到的,何况似乎如此意义非凡的字句,即便是放入家中每日供奉都是应该,劝勉之言可谓是价值万金!羡慕嫉妒的望着范仲淹,这人到底是得了多大的运气呦!
大庆殿的殿外传来喧哗之声,赵祯和群臣瞧去,只见一人满身尘土的被架了进来,在看到一身朝服的赵祯后猛然窜向御街之前,带着哭腔说道:“起奏陛下!京畿四周之州府接连地动!死伤无数,灾民遍野!”
哗啦……朝臣们炸开了锅,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以为只有开封府地动,没想到四周的州府也受到了影响,但这又说不通,好像时间上有点对不上,开封地动三日之后,相邻州府才有地动啊!
赵祯脸上的笑容僵住,猛然站起走下御街来到骑士身前:“都有那些地方受灾,死伤情况如何?速速报来!”
骑士摸了一下脸上的泪水抬头答道:“甲申,忻州、代州、并州发生地动,房屋倒塌,当地官员报奏压死二之人达万二千三百八十九之数。其中忻州死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二人,伤五千六百五十五人,牲畜扰死五万余;代州死七百五十九人;并州死一千八百九十人!”
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过?()
人类是神造就的,上天是人的最高主宰,无论人君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依然是上天任命的代表,不能摆脱上天对他的“控制”,洪水帝王之过,干旱帝王之过,饥荒帝王之过,地震自然也是帝王之过,这些都是上天对帝王的“警示”。
赵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的好了便是上天对大宋的恩赐,发生了天灾**便是自己的错,合着自己就是老天爷的马仔?牛逼的时候功德归老天爷,倒霉的时候自己背锅?!
但这个锅历代帝王都背,即便是汉武帝和唐太宗这样的一代大帝都不能例外,四州之地的百姓死伤三万余人,这些罪责应该归咎与谁?
老天爷地动,总不能归咎于上天,于是只能让官大的顶着,而人间最为顶顶的官员便是皇帝,即便皇帝是天子也是上天委任的。
祸不单行,京师大震之后,甲申,忻州、代州、并州等四州之地接连受灾,这是赵祯多都躲不掉的灾祸,也说明皇帝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京师大震不过是个前奏,四州之地的地震才是上天的警示。
于是大庆殿中的朝臣嗡嗡声起,到底是帝王之过还是平常的天灾**?显然接连的灾祸的威力不可小视,直史馆叶清臣上奏道:“起奏陛下,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之处,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
赵祯还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也不知自己把什么人给雪藏了,连柳三变这样的人自己都让他在地方管理上发光发热,还有什么人被遗漏了?大宋的人才遴选已经到达了层层筛选的程度,基本上对人才很难遗漏。
赵祯缓缓走向御座,此刻的他身心俱疲,实在是搞不懂为何要把天灾和自己这个帝王联系在一起,现在的头等大事是什么?当然是救灾,但赵祯也要给自己找上一个小错处让自己度过舆论的难关。
朝臣中的议论之声逐渐多了起来,但此时只有庞籍出班道:“起奏陛下,天灾虽是上天示警,但此刻最为重要的是援助甲申,忻州、代州、并州之地,三万余的死伤,灾民定然遍野!望陛下慎重!”
不愧是一国之相,简明扼要的道出了轻重缓急,他的意思很清楚了,先救济灾民然后再回复老天爷,以及自省罪己诏之类的事情。
赵祯点头道:“庞相公所言甚是,传旨下去,三司筹措粮草军帐之类速速发往受灾之地,附近州府当以救灾为重不得拖延,驻军亦当前往救援着枢密院拟办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朝臣们躬身应下之后,夏竦出班道:“启奏陛下,不知赈灾之地的安抚使当以谁为最佳?”
赵祯皱眉到:“朝臣之中何人对这四州之地最为熟悉?”
随着赵祯的话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曹玮,曹玮的老家便是真定府,并且他的家族也在真定府经营多年,可谓是对甲申,忻州、代州、并州等地都颇为了解。
虽然是枢密使,但并不影响他的差遣,赵祯点头道:“看来安抚使一职非曹枢密莫属了。”
曹玮知道安抚使一职定然是自己的,气定神闲的出班道:“臣不敢辜负陛下之重托!”
赵祯点了点头,曹玮当然不敢,这段时间将门对他可是极为排斥的,甚至和他关系密切的家族都在离他远去,即便是现在将门重新整顿旗鼓,向赵祯靠拢,依然不待见最先“背弃”他们的曹玮。
如若当初曹玮带着将门一起向赵祯示好靠拢,就不会又今天这种尴尬的局面,你自己跑去向官家献媚,而忽悠大家依然对抗?这不是背信弃义是什么!
赵祯现在用曹玮用的非常顺手,无论怎么重用都不担心曹玮独大,手中的权利过多,总有人会牵制他。
原本京师的地动便让东京城和大宋的朝堂笼罩上了一层阴云,代州等地的接连发生地动更是让原本送了一口气的朝堂再次紧张起来。
赵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事,但并不代表别人也这么认为,朝中的臣子当中已经有人觉得这是上天对官家连连用兵的惩罚,否则好端端的如何会降下祸端?
散朝之后,赵祯的御书房中的书案上就被奏章堆满了,赵祯甚至觉得自己广开言路简直就是自找最受,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畅所欲言,无以言治罪,对皇帝的上谏,奏疏都可传达道御前,甚至谏官御史可以当面指责。
这样的环境来之不易,赵祯不愿轻易破坏掉,毕竟天灾虽不可避免,但却少之又少,广开言路却能使得皇帝对手中的权利更加慎重,也能更好的治理国家,听到下面的声音,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一旦脱离了百姓,基本上也就离亡国差不多了。
所有的奏疏基本上都一样,无不对大宋的北伐颇有微辞,也对自己这几年来连连用兵一事大为否定,但好在这些人也肯定了这几年来大宋的发展,对现在的商业繁茂,百姓生活安康提出了赞赏。
但看的多了赵祯也就明白了,这是在给自己留面子,但赵祯想不明白,这几年来连连用兵,都是大获全胜,甚至收复了燕云之地,给大宋带来了新的活力,就因为地震便全盘否定,实在是有些过了。
放下最后一本奏疏,赵祯微微舒展僵硬的身体,他算是看明白了,这是朝臣们在向自己上奏,请求自己下罪己诏啊!人非圣贤熟人无过?赵祯也不觉得下个罪己诏有多难,只不过太过憋屈了些。
但现在国朝内外议论纷纷,各州府,属国,甚至党项,辽朝都对大宋接二连三的地震表示了震惊,自己不下罪己诏也不行,因为自己没办法把地动的原因解释清楚,即便是司天监的人站出来说也不行,毕竟司天监也是皇帝治下的衙门。
思索许久,赵祯对一旁如木偶般的三才说道:“三才,替朕研墨!”
上好的松烟墨在水中划开,晕染成黑色的墨汁,其中闪烁着美丽的光泽,赵祯提笔蘸墨在诏书的专用绢纸上写下罪己诏三个字,手中的笔再也没有往日的灵动,沉如万钧……
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诏()
今日的禁中格外安静,民间的议论和官员们的指责已经传遍了整个禁中,听说皇后娘娘以及皇贵妃大发雷霆,皇妃娘娘则是默默哭泣,而公主殿下则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
太子皇子两人前往太庙替父祈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