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这宫殿还找到了当年在唐朝负责营造宫殿的后人前来,一些建筑的样式也是恢复了唐时的宫殿,甚至连名字都一样,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这三座宫殿的名称依然被保留了下来,算是对盛唐的一种纪念。
正面绘有武士披坚执锐持剑而立图像的鼓楼便给人以巨大的压迫感,站在这种巨人面前,人类的渺小被凸显的淋漓尽致,而赵祯要的便是这种感觉,中华王朝,本就应该虎踞东方,傲视四海,八荒之地何人敢犯?
当然,大宋的营造技术也是出类拔萃的,宫殿的外表继承了汉唐的大气磅礴,而内里则是宋人特有的雕梁画栋巧夺天工,藻井,榫卯,飞檐,宫柱,门廊,每到一处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宫殿加入了一些砖石结构,为的就是避免火灾的时候烽火连营,而所有宫殿的地板都是木质的,席地而坐也没有什么,但赵祯可不打算回复汉唐的君臣礼仪,臣子坐着与皇帝说话……
汉唐之风与大宋之美相结合,即便是在挑剔的人都很难说出这里的不好来,三才甚至有一种穷人乍富的感觉,望着乾宇殿上高高的御座连连请赵祯上前,而皇宫中的内侍宫女归他管。
宫殿的设计也很特别,赵祯觉得匠人应该是为了凸显皇权的高大,而特意把御座的位置提得更高些,赵祯坐在上面还真有点俯视天下的感觉。
在赵祯看来三才是有特殊能力的家伙,如果用在行军打仗上也不赖,因为这家伙在看过几遍宫城图纸后就彻底记下了整个析津府皇宫构造。
并且把图纸烧的连渣都不剩,赵祯问他怎么能记住的,三才笑着答道:“官家,奴婢就是吃这碗饭的人,当初奴婢被大官选中送往太子东宫也就是因为这过目不忘的本事嘞!”
赵祯不信邪的问道:“乾宇殿之北三百步是何处?”
“文德殿,和东京城中一样,供陛下歇息会见朝臣,留身奏事之用。”
赵祯一时语塞,他不过是瞎说的,没想到三才这家伙真的能记下来,赵祯不用看都知道三才说的是对的。
整个皇宫中最忙的的人不是赵祯,而是王语嫣,她的手中也有一位和三才差不多的侍女,王语嫣正带着她给薇拉,杨采薇两女分宫殿,和任何一个时代一样,华夏的家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即便是天家也是如此。
赵祯现在是甩手掌柜,禁中的事情完全不需要他操心,搬迁宫禁原本应该是非常繁琐的事情,但在王语嫣的指挥下变得井井有条,赵祯只是交代了三才按照自己的习惯把随同火车而来的经史子集放好,并且把皇帝神宝以及传国玉玺放入秘阁,剩下的事情便交给中宫的处理了。
王语嫣瞧见赵祯拉着木条和纸片向宫后苑而去,不用说定然是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和孩子们玩耍,伸手拉了拉杨采薇道:“莫要扰了官家兴致,宫后苑等闲之人不得出入!”
杨采薇的眼睛弯成了月牙道:“娘娘还真是心疼人嘞!”
还没到后苑,赵祯便听到灵儿的清脆笑声,如百灵鸟似得钻进来了的耳朵里,让整个后苑充满了生机,一道温泉关窗整个后苑,即便是在冬天也让这里百花争艳。
熊猫在地上打滚,抱着清脆的竹子吃个痛快,而赵旭坐在一旁看了看发出一阵傻笑后接着看书,赵祯不用猜都知道他看的是《太平御览》,这小子最近迷上了这本书,别说是赵旭就是赵祯自己都深深的着迷,这本书实在太过神奇,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其中的神鬼部,妖异部,最为让人着迷,堪比后世的生鬼故事了。
赵昀则是在一旁……磨刀,这小子最近是迷上了兵器,据说已经把将作监和军械司的所有兵器图纸要来了,就差火枪和火炮的图纸,两者在他眼中前者根本没用,在战场上除了吓人还没有棘轮弩好使,而后者……他借不到!
即便是在自己面前死缠烂打也没用,赵祯可不会让这小子没事钻研火炮玩,凡是和火药有关的都行,即便是火药弹都不给这小子碰一下。
“父皇!”
进入后苑的赵祯哪能逃过灵儿的大眼睛,叫着,笑着,跑着,跳着冲向赵祯,差点把赵祯扑到,同时也注意到了赵祯手中的木条和纸张,以及被高高举起的浆糊,牛筋。
只要赵祯出现,皇嗣们的眼中就没有当下的事物,虽然作为一个父亲不能经常给予孩子父爱,但赵祯每一次都能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感触,或是快乐,或是亲情。
“父皇,这是要做纸鸢吗?”
赵旭刚刚开口就被赵昀鄙视:“大哥仔细看看,父皇手中可没有长线,即便是做了纸鸢如何放飞,但这些东西定然是和浮空的东西有关。”
赵昀的话让赵祯惊讶,没想到这小子的观察能力还是很强的嘛!而赵旭这是点头赞道:“昀弟好眼力。”
“父皇这次要带你们玩一个好东西,以后你们便知道了!瞧好了,父皇要做的是另一种会飞的东西。”
赵祯说完便在孩子们惊奇的眼神中开始制作,小小的木条拼凑出如鸟一般的形状,只不过翅膀很长,高高翘起的尾巴上也装有小翅膀,然后便是前面多了一块小木片,不伦不类的样子让三个孩子更加好奇。
赵祯把牛筋扣好后,便开始努力的绞动螺旋桨,很快便到底了:“你们看好喽!”赵祯说完便把手中的东西扔出去,螺旋桨在牛筋的作用下飞快转动。
上好的牛筋扭力惊人,螺旋桨甚至发出骇人的嗡嗡声,小小的木质飞机也随着这嗡嗡声冲出了宫墙……只剩下赵祯带着孩子们呆呆的站在原地,已经宫墙上惊慌失措,鸡飞狗跳的护卫……
第七百七十七章迁都开始()
朝廷的火车运送官员自然按照最简单的方法,以品级划分,有些官员不愿做火车的,赵祯也不勉强,赏赐点车马费用便是,还别说,放弃乘坐火车的朝臣还是有很多,即便是在赵祯安全抵达析津府之后也是如此。
人们总是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赶到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无知。在朝中,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断层,宰相一级的官员,如庞籍,夏竦等人毫不犹豫的登上火车,而年轻的官员,如欧阳修,苏洵,范仲淹,包拯等人也是当仁不让。
反而是上了年纪的中层官员退去了,他们宁愿乘坐颠簸的马车,也不愿乘坐舒适的火车,并且在庞籍等人到达的时候他们还在大宋境内墨迹,因为这些上了岁数的人经不起马车颠簸……
五天时间,火车上的官员便抵达析津府,这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在火车上他们感觉不出有多么快来,只觉得马上的骑士都比他们快,但谁知五天后便到了析津府。
赵祯亲自带着一家老小站在析津府的城门口迎接自己的辅弼之臣,抬眼望去,全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一时间颇为感慨,都说历史上的北宋缺将,相公却是人才辈出,还真是如此,这些文臣那一个不是能独当一面的?只要运用得法,内治便妥妥的。
见到皇驾在此,朝臣们感动的不行,这皇驾不光有官家本人的,甚至连皇后以及皇嗣的大驾都到了,这意味官家是携整个天家而来,由此可见对朝臣们的尊重。
这正如孟子告齐宣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乘坐火车北上的朝臣瞧见城门下翘首以望的赵祯后,有些动情者已经泣不成声,虽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但真正能做到的君主又有几人?但官家在这一点上做的却是极好!古往今来还真都很少有帝王如官家一般为臣子考虑的如此之多,甚至是处处为臣子着想。
远的不说即便是迁都,都是征求臣子意见,虽然官家决心已定,但却不愿强扭,用上了让自己,让朝臣都有脸面的计策,朝臣们的心中其实看得清楚嘞!
众人上前行礼参拜,君臣之间其乐融融,寒暄一番之后便向析津府的皇宫进发,包拯首先发现了不同,对一旁的夏竦很庞籍二人指了指城门上的匾额,北平府三个字让众人也是一惊,要不是包拯曾经在这里整顿过治安,连他都认不出这里来了。
外臣还在施工建造,高大的城墙缓缓而起,四周满是生机勃发之势,整个北平府显得蒸蒸日上,庞籍看着北平府三个字嘴中念念有词:“北平,北平,寓意极佳!虽二字简朴无华,却有大道至简的意思,妙哉,妙哉!”
众人随着庞籍的话反复念叨一遍,还真是觉得如此,赵祯扭头笑道:“朕希望迁都北平府之后,我大宋北方平定,于是便以北平为名。正巧与北京城相对应,如此不是极佳?!”
朝臣们年年附和,但他们走在北京城最为宽阔的御道之上后,便整个人都惊呆了,宽阔的御道左右二十丈的距离,这是东京城御道的两倍有余,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望无际似得,而远处的宏伟建筑看的他们热血澎湃,无他,只因这建筑与汉唐时的宫阙极为相像,虽然他们没见到,但汉唐诗词流传下来的可不少。
什么盛世,什么文治武功,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东西!即便是说的再好,再完美也没用,而眼前的宫殿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很。
朝臣们跟随在赵祯身后缓缓前进,又是期待又是胆怯,他们期待这雄伟高大的宫殿同时又担心这一切的不真实,大宋真的要恢复盛唐的气象了吗?大宋真的再也不会回到被外族兵临京师之地了吗?
路上的百姓把御道围的严严实实,即便是北平府的衙役去赶也赶不过来,他们都是析津府的原住民,虽然现在是天子的脚下之民,但却没有见识过如此多的相公和朝臣,自然要一看究竟,这些大宋的朝臣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而赵祯很贴心的为百姓准备了“解说”当庞籍抵达**之后,便有侍者高声叫道:“开府仪同三司,中书门下平章事庞籍入宫!”简单的一句话报出了他的官职品级以及姓名。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许多人惊讶,但却引起百姓的欢呼,“原来这位便是咱们大宋的相公啊!真是了不得的人物!”
为了方便迁都而来的官员,北平府的皇宫各门名称还是没有变,只不过增加了一些而已,最为壮阔的**之后便是宣德门,参知政事的夏竦,晏殊,三司使包拯等人,每人进入**都要报上一遍,让围观的百姓知晓这是大宋的什么人。
北平府皇宫要比开封府的大得多,并且城墙也比东京城皇宫要多,在皇宫之外还有专门的瓮城一般建筑,而最为高大耸立的便是**,这是外城的城门名,是赵祯亲手所书,当然还有地安门之类的……
赵祯其实极力的想要避免这里与后世重名,但无奈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北平府的官员上疏的时候便提到了天安地安四字,仿佛有所感应一般,赵祯便鬼使神差的在纸上写下**,地安门六个字,于是北平府的皇宫南北二门便由此得名。
即便是在北平府多日了,每当赵祯看到**三个字后便心生感慨,还好,皇宫的城门上还是宣德门三字,否则赵祯真有些再次穿越的感觉。
今天是朝臣第一次进入北平府的日子,也是他们第一次进入皇宫参加朝会的日子,更是在官家的引领下进入北平府的皇宫,岂能不激动,当他们在两位耸立入云的巨人之下进入乾宇殿的时候,万岁之声喊得格外响亮,在高大空旷的宫殿中久久回荡……
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库()
原本大宋最北边的析津府如今已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北平府,这里成为了整个大宋的中心,开始的时候东京城百姓还没有什么感觉,毕竟衰落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但随着货物,人才,劳力,等等各种资源的向北转移,慢慢的他们便感觉出了不对劲。
往来东京城的游人士子不断的减少,到后来甚至到了东京城的人也开始先北平府转移了,商贾的嗅觉更是敏锐,他们第一时间便看到了东京城的衰落,也看到了北平府的崛起,于是商人是东京城中最早拖家带口向北平府而去的人。
一旦商人离开,东京城的繁荣便开始萧条了下去,百姓之家也跟着离开,但因为有工厂的存在,许都人还是不愿意走,毕竟他们的饭碗现在在工厂之中,谁知道去了北平府之后会不会有这样的好活计?
当然,东京城的生态链并没有被打断,商人离开了一部分,百姓离开了一部分,但是却有一部分人不想走,毕竟在封建社会中,传统思想还是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世世代代生活在东京汴梁的老人就不愿离开。开封府的农民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土地。
于是北上的人口只有半半之数,五十万人便已经是极限了,并不是谁都能经受得住旅途的奔波,而开封府已经发出告示,想要跟着迁都的人都有车马盘缠可以领取,但如若是不着急走的人,待火车数量增加的时候,可以乘坐火车前往北平府,并且分文不收!
这无疑是一件好消息,从东京城到北平府只需短短的五日时间,这消息已经在大宋传遍了,简直就是飞过去一般快捷,剩下的人们便更加不必担心了,官家说了迁都的时间有三五年之长久,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即便现在不走以后想走了还有机会,而且朝廷还鼓励百姓晚些走嘞!
所以第一批前往析津府的大多是官员的家眷以及商贾之家,他们多是乘坐马车走水泥铺就的公路北上,实在经受不起颠簸的人只能前往洛阳转水运北上,隋唐大运河的好处被体现了出来,这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广通渠,永济渠可以连通南北,使得大宋的北平府也拥有漕运繁忙的漕运。
这是北平府的动脉,不可荒废,在赵祯抵达北平府之前,便已经下旨不惜一切代价修缮隋唐运河故道,清淤,蓄水,不足之处开挖加固,务必使之通航。
北平府不似开封府,拥有完善的漕运,水网密布四通八达,仅仅依靠公路的运输还稍显不足,如若能把公路和漕运相结合,必会给北平府带来更大的繁荣,待火车完全通畅之后,一条铁轨变为两条,到时间联通大宋各地便指日可待,要知道两条双向铁轨的出现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迁都看似简单,只要皇帝搬家就行,可其中的困难数不胜数,赵祯也是准备了许久才下决心迁都,毕竟这些能解决的内部困难和外部矛盾比起来便算不得什么,草原上有着能毁灭华夏文明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大患。
一个帝国,一个王朝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即便是赵祯都没有勇气如此说,他太了解历史了,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虽然现在的赵祯在改变历史,甚至创造历史,但这个蛮横的家伙总是不受人的控制,即便是赵祯在强大也没有能力驯服历史的脚步。
他现在要做的仅仅是把草原纳入大宋的中央管辖之类,让草原更加接近都城,从而方便镇压,或是统治,他要让大宋的都城成为第一道放止草原侵略华夏的防线,他所守护的也只不过是华夏文明而已,并非大宋一国一朝。
即便是大宋亡与内部赵祯也不会有多少痛惜,因为后继之人总会保留华夏的文化,科技,艺术,智慧等等东西,而如果亡与外族,便正是华夏的大浩劫。
自从迁都之后,又是春暖花开之时,所有的资源都开始先北平府转移,而北平府的名声也开始纵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里虽是燕云之地,但生活上却与大宋的腹内完全相同,只不过多了些西北之地特有的习俗和习惯而已。
但南北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很快的融合,巨大的北京城虽然比东京城要大上好多,但早晨依然有买面汤的小贩走街串巷,报时的头陀拖着长长的嗓音,曹婆婆肉饼的香味依然在大街上飘荡,蔡记的酒楼照常开张。
官员们打着哈气的在早春天没亮的时辰中开始早朝,即便是刚刚搬到北京城,早朝这种事情还是要继续的,前段时间在路上便耽误了不少天嘞!但现在即便是早朝也不过是走形式,各个衙门的卷宗都在背运的途中,即便是中书省,或是枢密院的都要用火车运达,五天之后才能有东西可用。
这段时间每个衙门的主官都在些奏疏,请求陛下早早批准自己衙门的卷宗使用火车运达,可无奈朝廷的衙门实在太多,不迁都不知道,原来东京城的衙门有这么多嘞!
最先运达的不是任何一个衙门的卷宗,而是赵祯自己的内藏库……这是赵祯的小金库,完全不受三司监管,包拯已经几次上疏要求三司使有查看内藏库之权,以便国库不足时调度,但都被赵祯否决了,说实话,赵祯甚至连自己都不敢轻易查看,因为其中的钱财之多,珍宝之丰,连他都害怕。
整整八节车厢的火车运来的还只是内藏库的一小部分,赵祯看着一旁两眼通红,闪烁着贪婪目光的包拯微微尴尬,这货要是没有皇权的制约,怕是能把整个内藏库充入国库了吧?
包拯机械的转过头道:“官家,如此巨万之财,居然只是内藏库十之三四,难道天家的生意已经开遍了大宋不成?亦或是……”
赵祯无奈的说道:“这些钱都是蔡记和碧雅轩赚取了,当然也有征伐之战的战利品,单单是燕云就有辽皇的财富无数,咳咳……朕也不知到底有多少,但可以说没有一文钱是压榨百姓而来,你家婆娘难道觉得碧雅轩的东西贵?或是说去蔡记吃饭是因为朕的面子?!”
包拯张口结舌,最后只能问道:“那陛下如此多的钱财将会作何之用?三司……”
“三司管不着!这些都是朕的内藏库,与国库分文无关,朕自然有大用!到支出之时,必会有人报与三司入账,三司只管记录出账,让皇帝知晓内藏库的钱花到哪去了便是!”
包拯的眼睛一亮,没想到官家居然在这里松口了,连连答应道:“臣遵旨!”
第七百七十九章长城还是要修的()
迁都之后大宋的生活轨迹依然如往昔一般,随着越来越多的衙门开始正常运行,大宋的国都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只不过这里有了全新的名字,北平府,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