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宋人剑指女真的时候,他们却忘了这也是在把女真向一起挤,最后便是融为一体,完颜部甚至不需战争便能一统整个女真!

    。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坟墓() 
乌古乃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走进仓库,伸手抓起一把小麦,看着他们如细沙一般从指缝流下,眼睛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水茂,宋军已经到哪了?”

    “已经越过马纪岭,不日便会抵达离水。”

    乌古乃微微点头“待宋军越过离水便是我女真出兵之时!”

    水茂知晓他的意思,这也是当初早就商量好的计策,宋军一旦越过宽阔的离水,便是背水而战,女真大军围拢后便会迫使宋军退无可退。

    这是为了全歼宋军而准备的口袋阵,看似并不汹涌的离水渡是好渡,可要想退却不是那么容易,女真的大军完全能如发现猎物的豺狼一般死死咬住他们!

    “现在咱们手中约有八万大军,宋人虽然号约二十万,可实际上也就十万人,咱们女真的勇士战力可抵得上三个宋军,有何不胜之理?”

    水茂略带担忧的望着乌古乃道“主上,不可小视宋军,其军虽在兵甲之利,士气却也不可小视,即便是懦弱无能之辈,经历如此多的战事也该有胆气了……”

    “吓……这些粮食!”

    “粮食都霉掉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

    乌古乃和水茂的对话被打断了,两人震惊的转头望向仓库中的粮食,水茂疯了一般冲了过去,双手深深的插入粮食之中,一种湿答答的感觉瞬间让他的心凉了一半。

    他知道大宋卖给女真的粮食是陈粮,但女真地处北方虽然寒冷却干燥,怎么可能会坏的如此之快?!

    乌古乃脸色极其难看,仿佛阴沉的乌云笼罩在他的脸上“这些粮食都发霉了?”

    水茂抽出双手,缓缓的张开,微微发黑的小麦湿滑的落在了乌古乃的手上,让他的心也逐渐冰冷起来,虽然女真人不怎么种植粮食,但他却知道,这些粮食已经不能吃了。

    “把所有粮食都翻开!”

    随着乌古乃的话,四周的族人立刻开始动手,最先关闭了粮仓大门,暂停放粮已经开始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部族的族长,但现在乌古乃没时间关心他们,他要知道到底有多少的粮食不能吃。

    这些粮食是他完颜部的本钱,一旦有失将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要知道如今完颜部的人也都要靠这些粮食过活……其实在之前女真人已经用掉不少,大宋的粮食源源不断的往女真运,积攒下来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

    族人们很快就把这些粮食翻了出来,从里往外的翻,逐渐的一股难闻的气味缓缓飘散在空中,虽然味道不是那么的令人作呕,但这些粮食却是不能吃了。

    这是大宋的计策之一,现在发挥了作用,中原王朝的农人早已知晓了这一点,对于粮食的了解他们远胜女真人。

    早在数百年前,汉家百姓就发现发霉的小麦对人、畜是有毒的,人、畜食用了发霉严重的小麦后,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重者会出现窒息。

    而赵祯却知晓最为致命的一点,这种毒素即便是在后世都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中毒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乌古乃搓了搓手中的发霉的粮食,微微眯眼道“这些粮食还能吃吗?”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主要的是弄清楚这些粮食还能不能用来果腹。

    水茂小心的回答“能吃是能吃,可说不得会生病,主上,咱们女真可没有多少过良医也没有多少药材。若是…………”

    乌古乃阴沉的表情中带着一丝狠厉“现在咱们最重要的是人心,若是人心稳不住,咱们的女真便真的完了!”

    水茂知道乌古乃的意思,皱眉想了一会道“主上,若是把这些粮食晒一晒,也许……还能对付对付!不过这些小麦已经酸败变苦,即便是晒过也……”

    “管不了那么多,如今先把眼面前的对付过去,数万张嘴等着咱们给粮食,若是不能信守承诺,咱们完颜部将会被所有的女真人唾弃,甚至不会再有人前来投靠!”

    水茂点了点头“属下这就去办!”

    完颜部对外发粮的事情暂停了,原因很简单,仓库中的小麦受潮,要及时晾晒,看管不善的仓库族人已经被乌古乃亲手打死,尸体就吊在了仓库围墙的旗杆上。

    众人一时信服,因为这人就是乌古乃的表亲,平日里关系相当不错,可以说是心腹,但眼下因为这些粮食而被活活打死可见乌古乃是重视承诺的人。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向各族的族长道歉,态度诚恳并带着完颜部的食物亲自招待。

    这样真诚的举动怎么能不敢动前来投靠残部族人?他们本就走投无路,唯一能相信的也只有完颜部和他乌古乃了。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块巨大的空地上铺满了金黄的小麦,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不放心的看了看,到后来便没人来了。

    但只要远远的瞧上一瞧便心中踏实,但若是有人靠近,前提是能靠近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小麦在近看之下,金黄色中透露出霉变的灰褐色,有些还能看见粘粘的丝线相连,散发着完全不同于小麦香气的味道。

    几天的晾晒之下,灰褐色有些降低,小麦逐渐恢复了金黄,只不过在金黄之后依旧是那讨厌的霉斑。

    很快,水茂再次相处“妙计”为乌古乃分忧,现在还是很明显,但若是把这些小麦磨成面粉,那就不会有多少人注意了,女真人的小麦是不脱壳磨面的,为的是不浪费一点本就不多的粮食。

    恰巧,带有麸皮的小麦磨成面粉,颜色本就是黑色,自然更加不会有人在意,于是完颜部的人在晒谷场的边上搬来了石磨,驱赶伸出磨面,速度飞快,日夜不停。

    还被蒙在鼓里的女真残部认为这是乌古乃在为他们着想,知道他们不方便加工这些小麦,爽快的他们纷纷拿出自认为精美的礼物回赠给乌古乃。

    一时间完颜部之中“暖意浓浓”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只不过在此之下却埋藏了一个祸根,威胁所有人的祸根,女真人不知道,但赵祯知晓,霉变的食物中含有一种极其厉害的毒素——黄曲霉素。

    别小看这东西,其毒性比砒霜大六十八倍,对肝脏器官损害严重,若是长期或是大量的食用,后果不堪设想,但赵祯绝不会想到,女真人会自己给自己下毒。

    。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战争已经开始() 
大宋的庞大舰队并非一直停留在东海女真的海岸边上,相反他们在往返于倭国和女真之间,不断的运送着士兵和物资,而大宋的商船被征召,临时充作运输船来使用,这样才能保证大宋可以源源不断的往女真投送兵力和物资。

    之后,大宋的战船便完全放弃了运送,为了这场战争,所调集的商船已经完全能满足运输的需要,大宋的海船可不是数十数百艘船那么简单,这要得益于赵祯与阿巴斯王朝的通商

    经过数十年的通商,大宋的海船早已先进的多,即便是从泉州,明州出发,也能不远千里的抵达阿拉伯半岛,何况是从登州出发抵达倭国?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大宋的海船数量早已是超过了两千余艘,甚至有些商贾拥有数十艘乃至数百艘的船队,这样的规模已经能赶上大宋的普通水师了。

    但他们敬小慎微的遵守大宋的律法,一旦越过底线,船队便永远不可能通过南海诸国的封锁,大宋在马六甲海峡可是驻有重兵的

    这个时代的商人并非是如后世一般唯利是图,也并非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他们的归属感和自尊甚至要远远高于后世的道德水准,法无禁止即自由的事情他们不屑去做。

    于是当赵祯下旨,通过通商司向大宋商贾发出战争动员令的时候,几乎是得到了大宋商贾的一致响应,其热情之高涨,响应之积极,令一直对商贾抱有怀疑态度的文臣都大吃一惊。

    单单是商贾捐赠的款项便已经达到千万贯之巨,以至于赵祯不得不下旨严禁官员和朝廷再接受商贾的捐赠

    开始的时候有人觉得这些商贾把自己的家产都捐了出来,为的就是得一个封妻荫子,这叫什么事情,和花钱买官有什么区别?对于赵祯来说他可不希望在大宋出现这种便向的花钱买官。

    但很快他便发现自己错了,这些商贾虽然并没有向朝廷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而是只希望朝廷能公平公正的对待自己便好,赵祯这才发现,大宋的商贾已经开始出现三六九等之分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样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是赵祯自己一手造成的,蔡记便是首当其冲的第一位,有了蔡记之后,便有了皇后的碧雅轩,才有了更多的宗室商号以及官员的商号。

    而当这一情况愈演愈烈,赵祯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忘记了权利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会超出事物发展的本身控制,现在大宋的商业便是如此。

    这些商贾所希望的也只不过是公平的商业环境而已,可现在的赵祯已经很难改变这一情况。其中原因多种多样,现在改变势必会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而对于正处于战争状态的大宋来说有害而无益。

    现在有了商贾的支持,大宋向女真运输官兵,粮草,补给,军械等等都要方便的多,后勤学依旧是一场战争的重中之重,大宋的战争机器必须依靠一条坚固的后勤线来保证他的正常运行。

    这些商船不断日夜不停的往返于大宋与倭国之间,现在他们再次担负起大宋水军的责任,开始向女真运送,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担心女真人会攻击商船,但很快就发现这根本不可能。

    女真人连出海捕鱼的船都是小舢板,何况是大型的海船,在海上只要躲避那些各种原因落海为寇的海盗就好了,如今大宋征召商船的消息已经放了出去,一旦海盗对这些商船伸手后果不堪设想。

    谁知道眼前的商船之中是不是满载丰厚的货物,若不是货物而是大宋的兵甲呢?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因此大宋周边海域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是风平浪静,大宋的商贾们毫无顾忌的在大海上放心,再也不用担心海盗的袭扰,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吧!

    大宋的商船代替了水军的战舰,但这些战舰并没有停留,而是满载着三万余大宋将士一直往北,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鼠三和多保真这队新婚夫妇。

    多保真在看清乌古乃的真面目之后便彻底对他失望了,女真人的敢爱敢恨使得她与鼠三的关系非常“融洽”,对于大宋出兵女真,她是支持的。

    赵祯曾经向她描绘过一个美好的前景,把一个纷乱的,破碎的女真彻底的碾碎,重新铸就一个完整的女真,并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有什么不好?

    她从大宋的身上看到了这种以暴制暴的和平,大理人便是如此,他们被大宋吞并后并没有多少反抗,相反,活的比以前更好了,而党项人则更不用说,他们很快融入大宋,并和宋人成为一体,现在相比他们在西夏的生活不知好上多少。

    而多保真希望女真人也能如此,她是在大宋待过的,知道大宋是个什么样子,对于外族并不是十分排斥,多保真知晓,这是赵祯要把外族融入大宋的手段。

    舰队顺水而行,多保真对女真的土地十分了解,于是她成为了大宋舰队的向导,从被面的混同江入海口进入,沿着混同江,只要沿着这条江水而行,很快就能抵达鸭子河鸭子河。

    鸭子河便是横穿女真土地的河流,分支众多,其中一条便是石元孙所部刚刚渡过的离水,辽东水域宽阔,水深也满足大宋海船的需求,所以这一路上基本畅通无阻。

    仿佛是老天也在帮忙,这段时间的水位很高,大宋的军舰畅通无阻,只是因为逆流而上,时间耽误了一些,好在有西北风帮忙,船借风势,风助船行,也并未耽误多少时间。

    多保真轻轻抚摸着船上含着金属光泽的火炮,很难想象这冰冷的炮身会发出炙热的火焰,早在大海上她便见识过这火炮的厉害,大宋水军在出战之前必有试炮。

    至今多保真还无法忘记这些舰船万炮齐鸣的震撼,那呼啸声的轰鸣震耳欲聋,那疾射的砲石毁天灭地,那弥漫的严惩呛得人喘不过气

    “战争真的无法避免吗?”

    略带一丝迷茫的多保真转头对鼠三问到,此刻的她心情早已不能用复杂来形容。

    鼠三僵硬的点了点头,他知道多保真的担心,但依旧只能告诉她:“战争已经开始了”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与辽() 
战争确实如鼠三说的开始了,并且早在水军抵达离水之前便开始了,石元孙的策略很简单,尽可能的把女真各部往完颜部的所在驱赶,这也使得完颜部的人口越来越多。

    而在渡过离水之后,大宋的军队便忽然驻扎下来,再也不向前一步,而这种背水扎营的策略简直就是犯了兵家大忌!

    乌古乃和一众女真首领怎能放过如此好的机会,在血与火中历练出来的女真人没有大宋那般的战法,阵法,即便是连辽人都比不上,可他们有着吩咐的战斗经验和丛林智慧。

    失去一些东西的同时,也会在无意中得到一些东西,常年游牧打猎的女真人得到了自然中宝贵的知识,对付猎物的方法同样可以用来对付敌人。

    女真人最擅长什么?自然是围猎,只不过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围猎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大宋的军队。

    包围猎物对于他们来说再擅长不过,宋军的军营就驻扎在离水的边上,这种退无可退的地形使得女真人更加方便包围,女真的大军已经出动。

    得益于大宋粮食的收买,以及攻伐,完颜部几乎已经成为生女真的首领,其他残部多以完颜部马首是瞻,女真人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时通常以抱团的方式对抗,如今大宋成为他们的强敌,自然也就开始抱团。

    眼下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大宋这个与辽朝旗鼓相当的庞然大物。

    乌古乃也不傻,他在出兵的时候就已经向他的“老保护人”辽朝发出了求援,要求比不过分,之希望辽朝能在宋辽边境上对大宋施加压力,这正中了辽朝的下怀,大宋在宋辽边境修筑长城,已经威胁到了辽朝。

    与完颜部这样的生女真联手正好是一个机会,但辽朝坚决的反对从东京辽阳府出兵与完颜部夹击大宋,虽然这样很可能消灭这股宋军,但代价也许就是引发宋辽之间的一场大战。

    这与辽朝的利益不符,现在的辽朝最怕的便是战争,因为辽朝的经济已经开始迟钝,大宋的商贾每天从辽朝赚取大量的金银和财物,开始的时候辽朝还没觉得有什么,但很快就有人发现,国库中的钱财越来越少了

    对此,辽朝只能往中京道增兵,装腔作势的威胁大宋,修筑城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事情,而这段时间大宋的长城建设一刻也没有停歇,自从北京城的城墙修缮完毕后,大宋便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长城这个伟大的防御工事中。

    可以说进度惊人,原本定名为渝关的关隘被改名山海关,这座关隘的修建完毕使得宋辽边境的最东边固若金汤,之后便是一路开始往西,短短一个月的功夫便已经修到了滦河城。

    这样的速度可为是震惊了整个辽朝的朝堂,一个月,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大宋便在平州便与辽朝的泽州中间筑起一道三丈高的城墙!

    可以说辽人被吓坏了,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大宋修筑长城乃是劳命伤财的事情,而且进度缓慢,这不是一座城池的城墙,而是有着万里之遥的大宋城墙!

    对于辽朝来说,他们深知城墙对骑兵的威胁,也深知这城墙出现之后对辽朝的威胁,大宋若是以这样的速度修建,可以说不出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便能修好!

    秦时有直道,而现在的大宋有公路,这公路的运输能力可比直道要强得多,大宋境内的公路已经不知有多少,州府之间相连,错综复杂运输的速度快的惊人。

    若是大宋修筑起长城,再以公路相连后果不堪设想,这不单单是大辽无法南下的问题,而是大宋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从长城的任何一个关隘出兵袭击辽朝的问题!

    对于突然出现的威胁,辽人在惊慌失措之后便决定向大宋施压,派出的使者已经回朝,大宋的皇帝完全不在乎辽朝的威胁,并且把这威胁当作借口,关闭了位于檀州,景州的榷场。

    但好在没有彻底决裂,大宋的商贾依然在辽朝之中做买卖,但他们只收金银,而大辽最新发放的交钞在他们眼中一文不值。

    因为有着使者的保护,这些大宋商贾依旧是客客气气的在辽朝做生意,完全不去触碰辽朝的律法,当辽朝准备栽赃的时候,宋人商贾便已经开始了撤走。

    辽朝开始向中京道派兵的时候,大宋的商贾就开始从辽朝的各个州府撤离,即便是上京城中也看不见一个来自大宋的商贾了。

    他们仿佛早早就做好的准备,只一天的功夫便尽数撤走,同时撤走的还有大宋的伙计以及大宋常驻于上京城中的使臣郑修文。

    在上朝请辞时他说的很直接,辽朝增兵中京道,数万大军在宋辽边境徘徊,作为使者的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缓解这一畏惧,只能靠两国之间的情义来维系平衡了。

    满朝哗然,情义?大宋若是真的有情义也不会在宋辽边境上修筑长城了!

    大宋的使臣走了,商贾也走了,带走了辽朝的大量财富,同时又把那些之前的官子用来采买了不少物资,于是辽朝的官子再次开始贬值,只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发生抢兑事件。

    在辽人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些官子对于即将回到大宋的他们完全没用,只能在辽朝花掉,所以引起了交钞和市面上流通的官子贬值。

    有使臣的保护,辽朝无法袭击这些商贾,一旦袭击,便会被视作对大宋的用兵,谁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候挑起战争,大宋不希望,辽朝更不希望!

    一旦战略威慑被人看穿,那就一文不值,赵祯知道辽朝不会出兵,大宋的长城依旧是每日一段的建设,并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