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整个人的惯性和速度。
火枪与刺刀基本上就是完美的组合,张舟在中军看得清楚,直到这个时候,他才下令军中的陌刀手进入战场,宋军的中军还存在者一股骇人的力量,大宋陌刀手。
他们是关键性的力量,张舟一直隐而不发,为的就是在火枪手投入实战见到效果后再动手,现在该看的已经看到,他心中已经有了底气,自然不会再藏着掖着。
大宋的装甲陌刀手的投入也基本预示着战争即将结束。 富品中文
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没有赢家的赢家()
夕阳的余辉洒满战场的时候,这里重归寂静,只有火焰燃烧的噼里啪啦声,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声音,地上的鲜血已经形成湖泊,契丹人的,宋人的,混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在战场上没有谁的生命更加高贵,在刀剑箭矢之前终身平定,掉了脑袋要死,划破喉咙也要死,没人能例外。
残肢断臂和尸骸铺满地面,残破的战旗随着风无力的飘扬,再也见不到当初招展的模样。
活着的生命还在,只不过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到多少生气,每个人都在无力的前进,即便是被地上的尸体绊了一跤也无所谓的站起继续前进。
契丹与大宋一战已经结束,虽然是萧捷摔着契丹军队撤走,但事实上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契丹人战到了最后一刻,宋军同样如此,这次战斗的较量是史无前例的。
宋军的伤亡之大让姜时兴浑身颤抖,看着军帐之外默默无语锐气全消的宋军,他知道这一战的艰苦。
十万对十万,本是宋军必胜之局但现在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疑问,转头望向张舟道:“将军,我们胜了吗?”
“胜了?”
张舟微微疑惑的望着遍体鳞伤的大军,再看了看还未攻下的辽阳城微微摇头道:“谁知道呢?!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辽阳城还在契丹人的手中,契丹人的求胜之心太过惊人!”
说起契丹人的决心,姜时兴长叹一声:“是啊!谁知道此战契丹人死战不退,我宋军亦伤亡惨重,可将军我等接下来该如何?”
张舟微微皱眉:“派人救助伤残,收拾战场,整顿大军,安营扎寨以待援军!”
听到他放弃攻城的打算,姜时兴松了一口气,此时的宋军已经不适合再次作战,大军的战意已经降到了最低,折损了近半数之众!
而且谁也不知道契丹人还有没有援军前来驰援辽阳城。
耸立在宋军眼前的辽阳城原本在宋军眼中还算不上什么,但现在却愈发的坚固,愈发的高大了。
宋军折损越五万,而契丹人折损的更多,足有六万之众,超过半数的折损已经是正常军队不能承受的损失了,何况是和强大的宋军作战。
萧捷撤走了大军,但如此重大的伤亡依旧让他心痛,虽然契丹和宋之战屡屡失败,但却从未遭遇如此重大和惨烈的损失。
即便是萧捷也没想到宋军的斗志如此顽强,此战已经拼尽了契丹战士最后的勇气,但依旧没有胜过宋人,而这个是佛他也看到了萧惠的大军。
萧惠亲自率领契丹精锐十万前来驰援,由此可见萧挞里对这一战的重视。
可当萧惠看到原本十万大军只剩下三万多残败之兵时依旧压制不住心中的震惊,望着萧捷道:“路上听说你率军十万与宋人纠缠,可本帅没想到居然如此惨烈!”
萧惠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三万多契丹精锐寂落的坐在地上,有的人甚至嚎啕大哭,契丹的汉子从不会在人前流出眼泪,但现在却是哭的如此凄惨,如同杜鹃啼血。
手下的亲兵打听到了,那人带来的全族男丁尽数战死,除了他之外一个不剩!
如他一般的契丹战士比比皆是,不少人在悄悄的抹眼泪,死去的不单单有家人还有朋友和族人,全部死于宋军的刀下。
只不过当萧惠看到钟思达的奏报时才知道,这些如懦夫般哭泣的契丹勇士,击杀了近五万的宋军!
这种数量上的斩杀是从未有过的,以往的契丹和宋军交战,多是宋军皮毛之损伤而契丹元气打伤,唯有此战打出了契丹人的勇气,也给予了宋人重创!
萧惠被眼前的奏报惊呆了,望着萧捷轻轻的拍着他的肩膀:“你做的已经很好,能击杀近五万的宋军,这是泼天的功劳!”
萧捷却全然没有反应,只是呆呆的望着辽阳城道:“这又如何?叔父难道您不知宋军几何?此战虽是斩杀之数史无前例,可宋军的伤亡终究是比我大契丹要少,即便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可宋军有多少可战之兵?我契丹又有多少?若是如此拼杀下去,失败的只会是我契丹!”
“你为何如此悲观?眼下我大契丹圣天皇帝在位…………”
“叔父!”
萧捷极为冒犯的打断了萧惠这位枢密使的话,声音中出现一丝恐惧的说道:“此战我契丹内有辽阳城为掣肘之物,外有十万大军压境,前后夹击之下,宋军杀我契丹将士数万人!我等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宋军全无!”
稍稍顿了一下,萧捷回想起战场上的惨状露出无力的笑容道:“难道叔父觉得这样的机会还有多少?我率十万兵马全歼黑水军一万人,夺其甲胄利刃才堪堪击溃宋人之防线,使我契丹大军与宋军混战,但实在是无可胜啊!”
萧捷的话让萧惠心中更加震惊,他说的是实话,宋军现在有着不输契丹的勇猛之心,战力之强悍也并非全部倚赖军械,以后的战况会更加艰难。
眼下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十万契丹军对十万宋军,宋军胜!
军中的士气消沉,再难以重新作战,只能依仗萧惠手中的十万兵马,而这个时候谁知道宋军还有没有援军和埋伏?
他们的任务是驰援辽阳城,可现在辽阳城依旧在宋军的身后,若是不彻底击溃宋军,岂不是辽阳城如同已经易主的城池一般?
就在萧惠纠结的时候,萧捷开口道:“叔父,还是回军辽州吧!这辽阳城要不得了,此战显然是陛下的缓兵之计,为的是争取时间让我大契丹尽量撤走东京道百姓,同时毁去城池。
眼下辽阳城之百姓早已撤走,宋军亦不可只用十万战兵征伐东京道,别忘了伊州之战宋军足有二十万之众,区区边塞城池便有如此援军,何况是征伐东京道,若是不走,执意驰援辽阳府,怕是真的就走不掉了!”
想起辽州不断往上京道而去的百姓,想起出发之前萧挞里的交代,萧惠心中一阵凄惨,辽阳城外之战虽对宋军的气势进行了打击,也让宋军看到了契丹人的实力和决心,但败了就失败了。
现在见好就收也许还能给契丹以信心,若是再投入更多的兵马,萧惠也不知道大契丹能不能笑道最后,若是演变成宋与契丹之间的大决战,后果不堪设想。
他想起出发之前萧挞里的交代,万万不可与宋军决战,因为契丹根本就没有准备好。 富品中文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
十万大军出征,只有六万七千三百一十八人活了下来,另有近一万的伤员,这对大宋来说是自檀渊之战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的损失。
但张舟并没有立刻撤军,而是在辽阳城外收拾残局,将士们如此用命为的是什么?
当然不是击退萧捷十万援军那么简单,他们是为了夺取眼前这座坚城,契丹的东京辽阳府!
浓浓的黑烟升起,不是炊烟而是焚烧宋军将士尸骨的黑烟。
身为袍泽虽不能把他们活着带回家,但尸骨必须带回大宋,然而现在将士们想的更多的是带着这些战死袍泽的尸骨夺下辽阳城!
东京辽阳府城高两丈有余,幅员三十余里。
宫城在城东北隅,城高三丈,南部外城为汉城,有南市、北市贸易。城内所居者多为渤海人和汉人,以及契丹守军和一些契丹权贵。
城分八门:东门名迎阳,东南门名韶阳,南门名龙原,西南门名显德,西门名大顺,西北门名大辽,北门名怀远,东北门名安远。
这八座城门每个城门之后约有六千人,但现在却寂静无声。
张舟开始怀疑城中守军主将的脑子是不是不好使?
眼下正是杀出辽阳城袭击宋军的大好机会,他甚至故意让大军安营扎寨收拢伤残,为的就是引蛇出洞。
但城中守军并没有如他所想象一般袭杀出来,而是城门紧闭,静悄悄的模样仿佛整个辽阳城都睡着了!
打扫战场非常重要,也是宋军的惯例。
主要是清理宋军牺牲官兵的尸体、统计歼敌数字、缴获战利品和防止有战场上装死的“漏网之鱼”。
一般来说,除认真收殓已方战死者尸体同时祭奠之外,也会集体掩埋敌人尸体,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一方面是非此容易造成瘟疫流行,那吃亏的就是大宋军队自己了。
统计伤亡最精准度的数字也是从打扫战场之中而得到的,姜时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放下心中的悲痛,转化为力量,整个人如同一只“铁公鸡”似得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游走。
但凡他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会让负责打扫的将士们收拾好放在小车上运回中军,但凡他看到一个气息游离的契丹人都会命人了结,并割下他们的耳朵,这些都是战功,但是谁的战功?
这模样真让张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本来收拾战场就是个苦活累活,说不得还有性命之忧,将士们也靠这些东西赚些外快,可若是行军司马太过苛刻,那便不得人心了。
难怪全军上下都叫他姜时兴为“铁扒犁”所到之处什么都不会给人剩下。
夜幕降临,不远处的辽阳城化身与黑幕之中,张舟正在为城中守军不出而战感到郁闷,瞧见边上姜时兴的军帐还有灯光和声音,便出了帅帐查看。
忽明忽暗的灯光下,只见姜时兴不断的清点战场上的缴获和战功,边上的刀笔吏以最快的速度记下,这些东西都要造册上奏的。
张舟心中微微鄙视,这些军功和缴获都是将士们用命换来了,若是算作整个大军的军功最终会变成军中补给,再到每个人手中的时候也是寥寥之数,还不如让将士们自己分了去!
“明明是三颗金牙,你为何只记入两颗?这是将士们用身家性命换来的,你若是敢侵吞,本官便把你丢到军中去,看看有没有人生撕了你!”
“属下不小心记错了,姜司马恕罪!恕罪!”
姜时兴哼了一声道:“知道便好,这些都要记入《伤殒功勋册》,若是少了一点都对不起英烈之属,你仔细核算,待会在给本官看一遍!”
帐外的张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铁扒犁”是把这些军功都记入了伤亡将士们的头上,倒还真是有点人情味的嘞!
瞧见张舟进入军帐,姜时兴抬了一下眼皮:“本官能为将军做的也只有这些,明日一早便通晓全军,士气必然有所回升,但若是将军拿不下辽阳城,依旧是个大麻烦,如此撤军…………上下皆要受到朝廷以及百姓的非议!”
“你做的远不止如此,某这便替战死之人谢过司马了!”
姜时兴长叹一声,微微还礼道:“有什么可谢的,分内之事罢了!援军什么时候到?”
张舟摇了摇头:“无有援军!”
“当真?”
“当真!”
“也罢!那就背水一战了!”
张舟轻笑着摇头道:“也并非要战,说不得明日我军可攻破城门一举而下!”
“为何?”
“探马来报,登州水师已经攻陷岩渊城,城中无有百姓,只有千余守军仓皇撤走,黑水军来报三连城,来远城亦是如此,另有斥候发现,辽州出现大量渤海人以及汉人契丹人,人数约为百万,财货不可胜数…………”
姜时兴大惊:“难道契丹人这是早已打算放弃东京道?”
“然也!东京道之势可谓是囊中之物,北有黑水军,南有我大宋,又临辽海,西面我大宋北京道,东接高丽安北府,唯有辽州接壤契丹之上京道,若是不早日撤走,留下之民只会成为大宋百姓,但这一手实在高明啊!”
身为文臣的姜时兴很快明白张舟的意思。
契丹人不是在用兵上高明,而是在决策上更加高明,明知是必败之局,却能用萧捷所部的四万多伤亡换取百万之民的离开,顺便还带走了大量财货,焚烧房舍,破坏城池。
偌大一片东京道可不是轻易就能舍去的,就这份取舍之心也不是寻常人能做到。
看了一眼张舟,姜时兴收拾了一下桌上的东西道:“陛下有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看来契丹女皇深谙其理!本官这便要奏报朝廷。”
张舟点了点头:“这便是某来的本意,我大军可以轻易拿下辽阳城了,但…………未见契丹之驰援,以我等现在之兵马,辽州不可取也!”
刀笔吏在边上研墨,准备下笔的姜时兴微微一顿道:“我等伤亡三万余人,能拿下辽阳城便是大功劳,但辽州还真的去不得,本官也会在奏疏中写下,陛下自有决断!”
军帐之中唯有笔尖在奏疏上游走的声音,张舟在边上看着,只觉得还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一时间也说不出来……………… 富品中文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马()
“我草!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会这样,朕苦心经营,小心“呵护”的东京道居然被萧挞里“劫掠”一空?!”
三才已经习惯官家这种口头禅,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一定不是什么好话,甚至可能实在“问候”契丹的女皇,但这时候还是别招惹官家的好,毕竟能说出如此不得体的话,已经说明官家处在愤怒的边缘。
再说有范相公在边上,也轮不到自己出声不是?
“官家!”果然范仲淹皱着眉头望向赵祯,开口提醒道:“契丹人此举在于两害相权取其轻也!东京道本就是我大宋的囊中之物,陛下清楚,契丹人自然也清楚。如今不过是做了最合适的选择,陛下何须动怒?”
言下之意很简单,本就是赵祯一厢情愿罢了,契丹人又不是傻子,东京道有所损失也是情理之中,只要土地是大宋的就行了,失态反而有损皇者气度。
赵祯本就有些郁闷,被范仲淹的话一堵差点被气笑了,自己是皇帝不假,可也同样被这身份管的动弹不得,一般的皇帝也就算了,现在的他早已变成了大宋百姓和朝臣眼中的圣君。
所以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圣君”的标准,以范仲淹为首的文臣恨不得赵祯立刻成神,成圣,而武将们恨不得他成为统一地球的霸主,百姓则是希望他仁慈的如同圣人…………
但事实上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一点,从东京道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自己有时也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傻子。
苦心经营的东京道居然成为萧挞里的嫁衣,那里有多少财富被带走,有多少百姓被迁徙?
这是多大的损失?
可这只不过是自己留下的“馈赠”,契丹人可不会在意自己投入多少的努力,他们只会毫不留情的把自己种下的果实摘走而已!
为了东京道赵祯开设了榷场,为了东京道赵祯把大宋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西北,为了东京道赵祯甚至不惜秘密派遣商贾给东京道带去了医疗,如此才是保证东京道人口增加的不二法门。
赵祯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努力,使得东京道的经济,人口,文化和大宋一般无二,更加容易接手和统治,但当他成功的时候,接手的却不是大宋,而是契丹人!
萧挞里从他的手中夺走了一切,财富,人口,这最为璀璨的两颗果实,只留下了土地,以及的大量的残垣断壁!
他赵祯要这些废墟做什么?
要知道东京道的人口和财富是他征伐契丹的跳板,也是他统治整个辽东的基础,没有东京道,辽东依旧是一片荒芜,虽然现在大宋得到了,但却失去了两大法宝。
人口可以让大宋获得牢固的统治权,而财富也是连接大宋与辽东的桥梁,有了钱财货物,有了粮食的供给线,辽东和大宋便会稳固的相连,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资源从辽东进入大宋。
自己的计划不在于连接大宋和辽东,而在于利用东京道的财富和人口节省时间。
谁知道在自己看到完美的计划却忘记了一个事实,契丹人同样看重这些。
赵祯忍不住微微苦笑,坐在御座上看着颇为兴奋的范仲淹以及刚刚从伊州回来的杨怀玉,十万对十万,宋军虽然惨胜但胜了就是胜了,并且传来消息,张舟率领宋军攻入了辽阳城。
但也可以说是契丹人自己放弃了辽阳城,城中的守军在辽阳城外的大军打的难舍难分的时候,他们悄悄撤走了,并且带着所有的财物和补给撤走了,连城中的房舍都一把火烧的干净。
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废墟,一个大宋不稀罕的废墟。
当然辽阳城中的皇宫无法拆除,和焚毁,这是对契丹先祖的不敬,虽然是耶律氏的先祖,但没人可以侮辱契丹的开国之君以及他死后的灵位。
轻轻击打着御座的扶手,大宋的御座并没有什么特别,没有镀金,也没有鎏金,只不过是一张普普通通紫杉木椅子而已,之所以因为它是御座,乃是因为赵祯坐在上面。
“这么说来朕苦心经营许久的东京道最终还是被契丹人得手,朕除了得到了东京道的疆土之外,只有一座座被契丹人焚毁的城池和残垣断壁?”
范仲淹笑道:“陛下无需动气,只要有了这片土地便可连同辽东,只需些耐心便可…………”
赵祯无力的说道:“那需要多久?朕需要的是一个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东京道,我大宋自然有能力经营,但却需要时间。如此也耽误朕的北伐!”
“东京道海港极多,通商海外可抵海东州,流求,疏流国,又连同辽东,贸易之往来繁盛,只需时日便可重新繁荣!”
范仲淹的话是没错,可赵祯知道这一拖有需要好一阵的时间,也给契丹恢复国力的时间。
但赵祯没有办法,他只能承认自己的失败,虽然这种失败在别人眼中不算什么,但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