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此时更希望到区县担任一把手,这只取决于郭成泽、孟建声在东华对他的支持力度够不够。

    当然了,冯至初也清楚沈淮即使调出东华,但他对东华的影响力依旧是根深蒂固的,非他人能够动摇,故而他能不能到东华的重要区县担任一把手,不能忽视沈淮潜在的影响力。

    招商动员会,郭成泽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冯至初作为市政府秘书长,又是动员会的主持人,表现就活跃起来,扯了很多关于经济发展的话题,多次强调梅钢对东华及淮海湾发展的重大意义,也期待能加强跟沈淮的“党校友谊”。

    对冯至初的小心思,郭成泽还是心知肚明的,但也不以为意,现在形势又陡然微妙起来,计经系需要梅钢能跟他们站在一条阵线上。

    徐沛希望他主动去拉拢沈淮、宋鸿军等人,但他心里多少有些放不开手脚,冯至初能积极主动,客观上算是替他分扰,而他在东华任职越久,也越发能感受到梅钢在东华的根基之深,对淮海湾经济的促进之强,沈淮的强势远不止于他的嚣张跋扈。

    又是一年入冬时节,今年大的经济数据差不多都已经能估算出来,东华市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即使不能突破千亿,差距也只剩微毫。

    除了在经济规模上整体超越徐城不说,在全国那么多的地级市里,也跻身全国前十,很难想象六年前的东华还是一个发展滞后、在全国地级市仅处于中下流水平的地方。

    只是东华的经济发展又是极不平衡的,总占地面积不到东华市十分之一的梅溪新浦产业带,就集中了东华逾六成的国民生产总值。

    东华今年的财税总数将有可能突破一百一十亿,但梅溪新浦产业区直接辐射到的唐闸、霞浦两地财税相加就超过八十亿,西城跟新津两地发展较好,两地财税相加也不到二十亿,

    东华这几年来的外商独资、合资项目激增,达到一千家之多,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数量,都恰好占到全省外商独资、合资项目总数的一半;而东华这一千家外商独资、合资项目,有八成都集中在梅溪新浦产业区域内。

    外商独资、合资项目有五年的税费减免期,故而梅溪新浦产业带的财税优势跟潜力还没有充分的发展出来特别是对地方财政增益最大的企业所得税,绝大多数项目现在都还没有开始征收。

    就算梅溪新浦产业区的产业发展再无新的进展,随着诸多外资独资、合资企业税费减免期的结束,财税总收入也能逐步增涨到一百二十亿甚至更高的水平。

    很显然,梅溪新浦产业带的产业发展不会就此停滞脚步。

    随着徐东铁路复线改造、岚江高速及跨渚江大桥、徐东高速东延段等工程陆续建设,加上申报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及一类口岸,梅溪新浦产业带占据淮海湾经济区核心地位的优势将越发的突出。

    新浦临港产业园区为拓展炼化、钢铁、船舶、重工等产业及新浦港自身发展的需求,新提交的新浦港填海工程规划是计划未来十年时间,往东填出两百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仅填海及港口工程的投资,未来就将超过五百亿。

    而新浦钢铁以东区域的填海工程已经进行得如火如涂,炼钢产能达六百万吨的新浦钢铁二期通过审批,年后就将正式启动建设。

    范文智在接替陈宝齐出任东华市委书记,即使他作为融信系在东华官场上的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利益代表,也不得不承认梅溪新浦的核心地位,而将此前融信系重点发展的西城、新津两片作为梅溪新浦区的两翼进行重新定位。

    相应规划的调整,也只是尽可能的将梅溪新浦形成的产业发展优势往两翼延伸,而不再徒劳的去压制梅溪新浦的发展。

    范文智接替陈宝齐之后融信系在东华的策略调整,也只能算作识时务。

    钢铁产业不仅在东华市,甚至在全省,都成为支柱产业。

    而在新浦钢铁二期建成之后,梅溪新浦产业区内就将集中全省近六成、近一千四百万吨的炼钢产能,加上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端,总产值即使不能突破千亿,也将相差无几。

    脱离梅钢,没有得到沈淮的首肯跟支持,陈伟立在市里提出发展“千亿优势产业”概念,说到底就是笑话。

    新浦炼化建成投入运营也有两年时间,虽说新浦炼化的运营情况无需向地方交待,但新浦炼化运营迄今毫无拖欠的累计上缴税收逾十亿,也叫人能明白此项目的运营情况上佳。

    随着新浦钢铁二期工程的建设日期将近,省及东华市对新浦炼化何时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期待也就逾深。

    虽说梅钢还没有将最终的申请文件提交上来,但大家都能知道梅钢与中海石油对新浦炼化的二期工程项目,已经进入准备阶段,公开的项目论证会也举办了好几场。

    新浦炼化一期,由于建设资金的缺乏,只能算是半截子一体化,化工中间原料的产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在公开的资料里,新浦炼化二期会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也就意味着二期工程的炼油能力不会增加,投资及经济效益却会倍增。

    投资倍增意味着新浦炼化二期的投资就会超过一百亿。

    梅钢股份整体上市,募集三十亿的资金,为新浦钢铁二期筹足建设资金(钢铁项目建设,自备资金只需要达到40%),虽然不知道沈淮怎么打算为新浦炼化二期筹备上百亿的建设资金,但看到梅钢这些年的发展轨迹,以前梅钢在炼化项目上还有中海石油这么一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没有人会觉得新浦炼化二期会拖多久才能上马。

    郭成泽有时候想想也觉得奇怪,宋乔生当年怎么就会想将这么一个能力强悍到爆棚的侄子,排斥在宋系核心之外,难道纯粹是出于私心,将扶持自己的儿子吗?

    要是梅钢能与淮能更好的融合,而非割裂,梅钢系将来能控制的产业规模,炼钢产能逾千万吨、炼化产能逾千万吨、发电装机容量逾千万千瓦,再加上业信银行以及其他产业,将是何等的一个规模?

    只要想想整个产业集群延伸出来的资源跟关系链网,不要说宋系未来抢一个政治局委员的席位了,抢两个、三个,甚至在中央领导班子里争一席之地,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宋鸿军控制之下的鸿基产业投资基金,就公共资料而言,投资基金的规模还没有超过二十亿美元。

    论规模,鸿基远无法跟顾家控制近两千亿资产的宝和集团相提并论,但顾家的控制欲极强,旗下虽有大大小小近十家上市公司,直接影响力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宝和系上市公司的控制之上,对在港华商的间接影响,更多的是顾家数十年来所形成的声望。

    鸿基产业投资基金,更多的是聚集了香港中小投资商的资本。

    梅钢系的发展,鸿基产业投资基金的快速成长、高分红、高盈利预期,以及这几年来宋鸿军积极推动、引荐香港企业、投资机构到东华进行投资,实际使宋鸿军在香港华商群体里赢得不少的声望。

    特别是在这次招商活动中,将正式签约到淮海投资的香港投资人,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宋鸿军及梅钢系的影响;不然的话,徐省长也不可能这么别扭、前踞后恭的让他想办法再邀请宋鸿军出席这次招商活动。

    郭成泽原以为让冯至初半道请沈淮与宋鸿军过来参加这边的招商动员会会有波折,但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沈淮及宋鸿军的姿态多相当的谦恭,他心里的忧虑也越发的深重。

    沈淮与宋鸿军一点架子都不拿,说到底还是他们为了争取徐省长支持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这虽然极有利于徐省长抵制崔卫平的强势进逼,但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无论会加重沈淮重塑省国资体系,在省国资体系内部深深的打上难以抹去的梅钢系的烙痕。

    虽说省委书记钟书记及徐省长现在都支持沈淮在省国资企业改制重组工作中抓权,但这个权力是体系赋予的。

    即使沈淮这时候能提拔任用一些人,但这些人是分散的;一旦沈淮将来调离,沈淮也只能在省国资体系内部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特别是省国资体系处在山头林立的状况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沈淮在调离之后,他的影响力就会被迅速的削弱,或者仅仅只保持有限的省属企业之内。

    一旦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沈淮就能将他在省国资体系内部提拔任用的人聚集到一个严密的体系而在省国资管理公司的框架之下,沈淮要是对省国资体系重塑获得巨大的成功,实在难以想象将来梅钢系对淮海省的渗透会有深。
官场之风流人生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一千零三章 千亿之家
    郭成泽让冯至初到珀丽酒店堵人,请沈淮与宋鸿军过来参加东华组团的动员会,说到底还是想确认宋鸿军会出席接下来的“香港淮海周”活动,以及沈淮在接下来几天不会太“低调”。

    沈淮与宋鸿军夜里到长青酒店,也就是露个面,跟大家聊聊天、扯淡几句,稳定一下人心。

    这次到香港的活动安排密集,时间紧,也没有多少机会能欣赏到香港维多利亚湾的夜景;从长青酒店离开,沈淮特地邀上赵天明、王卫成、郭全他们一起到维多利亚湾的游船码头,乘游艇出海。

    周裕倒是先回房休息了,她要顾忌在外人面前的形象,怎么可能深夜陪同沈淮他们出海游玩。

    这次也确实是徐沛、郭成泽等人不想梅钢系太多风头,郭全这次还是作为企业代表,才有机会到香港来的。

    要说大家想到香港,也不需要省里组织,梅钢系大多数人都可以随行随走。

    关键还在于沈淮之前就想着此行要“低调”徐沛既然担心他们抢风头,那就索性不去抢风头,孙亚琳、孙启义等人都没有回到香港没有想到形势会陡然微妙起来。

    乘着游艇出海,星天寥廓,大家坐在游艇的甲板上喝酒,吹着香港十一月中旬还犹自温和的海风,沈淮将这两天的事情,先跟宋鸿军、赵天明、王卫成、郭全说了说。

    沈淮也是昨夜才确认融信跟顾家的宝和系会介入南湾湖新区建设,也是刚刚才从郭成泽嘴里知道赵家华副总理会过来“撑场面”的事情,都没有时间好好跟众人交流背后更玄秒的细节;就是宋鸿军也才知道外围那些被故意放出来的消息,还不清楚沈淮具体的打算。

    “顾家老爷子在医院拖了三四年,已经算是命长了,没意识时多,清醒时少,宝和系现在差不多就是顾泽军在掌权,”宋鸿军说道,“顾家老爷子心向故土,改革开放之后,与霍、董、李等人,是第一批到内地投资,又积极参与侨联统战事务的人,故而八八年担任国家政协副主席。但顾家子弟未必都有老爷子那么赤诚,顾家老爷子身体后来也不能支撑管理公司事务,宝和系的大权逐渐由顾泽军等顾家子弟接掌,宝和系在内地的投资就变得保守,对侨联统战事务也没有那么热衷。不过,这次的金融风暴也叫顾泽军等人明白千亿之家维持不易,能有这样的改变也不叫人奇怪……”

    虽说宝和船业在东华投资建造的造船基地,是东华船舶、海装产业的重要一极,但宝和船来只能算宝和系不怎么重要的一支,东华众人对宝和系顾家的渊源了解,自然远比不得常年居住香港的宋鸿军熟悉。

    宋鸿军也是尽可能将枝蔓纠缠的细节,跟大家详说清楚。

    虽说亚洲金融风暴的余波还没有完全过去,虽说香港金融市场在这次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也遭受重创,但终究是熬过最艰难的困境,没有崩溃,还步入复苏期。

    香港金融市场能熬过最艰难的困境,能快速走入复苏的通道,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政治因素,顾泽军这样的人物,是体会最深刻的。

    顾家控制的宝和系旗下有近十家上市公司,通过复杂交叉的股权关系控制着总市值近两千亿港元的庞大产业帝国。只是这个产业帝国的根基不是绝对稳固的,一旦资本市场有大的风吹草动,整个产业帝国就容易动荡不休。

    倒不是说宝和系不想变得更稳固,实际上还是跟财团固有的性质相关。

    就如同梅钢系旗下的产业集群,沈淮想要将梅钢牢牢的控制在他个人名下,梅钢系就远不可能有这么迅猛的崛起,而一旦想要源源不断的吸取外部资源跟合作者进行迅速扩张,再严密的股权控制关系都蕴含着不稳定的因子。

    合作者的心思总是趋利避害、变化不定的,一旦沈淮失去领导者的能力跟声望,像柏克莱银行、伍家、西尤明斯、飞旗实业等合作者,甚至包括孙家的长青集团在内,都会选择离去,甚至会跟外部觊觎梅钢的竞争对手合作也是极有可能的。

    千亿之家维持不易。

    一家中小型企业要发展,只能寻找、发掘市场机遇,而对一家逾千亿的财阀系集团,则需要更积极主动的策略,而不能坐等市场时机的到来。

    而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什么自由市场的存在,更大、更深层次的市场行为背后必然都有着深刻的政治因素。

    顾家子弟以前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心里多少带有着不屑一顾的优越感;故而在顾泽军等人逐渐掌权的宝和系近十年来在内地的投资变得保守,转向看似更自由的东南亚。

    虽然宝和系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撑下来,但只要能体会到其中的凶险以及背后政治性的交易,顾泽军等人往后会有更务实的选择也就不叫人奇怪。

    只是顾泽军所代表的顾家选择更务实了,沈淮他们却是头痛了。

    单就国内政治派系来说,胡系真正的灵魂人物还是胡林的姑奶奶胡英,之后才是卸任的前总理胡致诚,胡林的父亲胡致远只能算胡系的旁枝末节,副总理赵家华则是胡系下一届、基本现在就能确定会进中央班子的核心人物。

    顾泽军代表顾家、代表宝和系,务实的选择与胡系交好,选择与副总理赵家华交好,在胡系及赵家华等人的支持下,与崔卫平、融信系进行广泛合作,进入徐城争取南湾湖新区建设的主导权,对梅钢系来说,怎么都不能算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沈淮并不觉得,他此时选择袖手旁观,等崔卫平、陈宝齐、戴乐生等人联手融信、宝和系成功阻挡徐沛接替钟立岷担任淮海省委书记之后,梅钢系就能获得利益,等胡系在淮海掌握大权之后,梅钢系就能与他们和平共处,携手共同推动地方的发展。

    即使徐沛是个有野心、气量不甚大、甚至时时都不忘限制梅钢发展的人,但就在推动淮海湾地方发展上,在计经系跟胡系之间,沈淮依旧会选择与计经系、与徐沛进行有限的合作。

    “虽然徐沛还没有直接找我谈话,不过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逐步的推动省国有经营性资产置入其中,对徐沛来说并不是太难的选择,争议最大的也许就是第一步要将那些经营性资产置入其中才算恰到好处?”

    “除了东狮集团、东江电力、淮海电气、淮海融投、新原野、东江地产外,”宋鸿军问道,“还有哪些省国资企业,能置入省国资管理公司?”

    沈淮说道:“孙浮敬这次没有到香港来,我也没有机会跟他说上话;而省国资管理公司的组建以及内部的监管模式,是不是完全搬照淡马锡模式,省内也会有很大的争议,所以很多事,现在都难说得很……”

    虽然国企改制的方向是要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在改制过程当中,省属国企与原主管部门的剥离不是一步到位的。

    就拿高速公路集团来说,实际还在交通厅的管辖体系之内,高速公路集团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交通基建方面的财政拔款;省电力集团往下到地方还是电力管理局制度,又谈何现代企业制度;供销总社还没有撤消,淮商集团的控制权怎么都不可能彻底移交到省国资办来;而卫生厅所属的中医药研究以及医药总公司等,省国资办当前都没有办法将这些企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进行彻底的剥离,故而沈淮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的第一步,还是将剥离改制相对成功的企业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

    除了东狮集团、东江电力、淮海电气、淮海融投、新原野、东江地产外,沈淮当前最迫切希望的就是淮煤集团能一步到位,进入省国资管理公司体系里来进行协调发展,这对以后无论是淮电东送,还是淮煤东出的发展都有极大的益处。

    沈淮又跟宋鸿军说道:

    “省国资企业的改制重组,除了技术引进跟合作外,依旧需要大的资本参与,而往后盯住想要找我们漏洞的眼睛会更多、会更贼。鸿基、众信及长青的资本往后还是主要参与梅钢既有的产业发展;要是有可能,我希望香港能多几家与鸿基、众信类似、但关联程度更低的产业投资基金能参与省国资体系重塑,你有没有合适的推荐人选?”

    以前梅钢几乎是从无到有的发展崛起,孙亚琳、宋鸿军都是梅钢崛起的参与者、建设者,从中分得巨大的利益,也是理所当然。

    而沈淮当下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省国资上千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理出一条更清晰的发展脉络出来,这时候孙亚琳、宋鸿军旗下的公司再深度的参与进来,就要有所选择。

    沈淮目前只主张梅钢系直接参与一些资产清算明晰、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增值的企业改制。

    比如省汽改制,省汽此前审计净资产不足六亿,拆分重组东狮集团与新原野之后,国有股权资产值扩大到十一亿,盈利状况也骤然改观,虽然梅钢系积极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利,旁人也不能指三道四的说什么。

    而有些国有资产,在净资产基础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