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谔煜拢涞履似铡9室陨砉凵恚约夜奂遥韵绻巯纾园罟郯睿蕴煜鹿厶煜隆N岷我灾煜氯辉眨恳源恕!
  1帛书本“子孙以祭祀不绝”,通行本把绝字改成辍字。 
  2所有亓字都改成其字。 
  3帛书本“修之身,修之家”共五句话,都加进个于字,达到了骈文化的目的,修改者也能理解了。实际来说,修之身,和修之于身,是不一样的。 
  4帛书本“修之家,亓德有余”,通行本把有字改成乃字,前后都是乃字,美观一致。 
  5帛书本“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通行本把兹改成哉。                    
18(通行本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经文——译文〗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含德厚的人,也就是通过无为修行自己达到一定程度的人,就好比刚出生的婴儿)。 
  逢毒虫地弗螫, 
  (遭逢毒虫之地,毒虫不能螫伤他。螫:音事,毒虫或毒蛇咬刺。毒虫:虫字取帛书乙本,甲本酷似城字,但戊中象是个女字。毒:字取通行本,甲本酷似桔繁体字), 
  据鸟猛兽弗搏。 
  (凶狠之鸟,勇猛之兽也不能碰到他。据:〈司馬相如…大人賦〉据以驕颉!冈'」張揖云:据,直項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骨弱筋柔,手反而收握得很紧固。即守其弱守其柔), 
  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 
  (不知道牝牡交媾之事,生殖器官却能怒挺,那是精气自然到来。即无知无欲。也就是圣人做无为之事。朘:音zui,男孩生殖器);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终日呼号而不无声,那是和顺外物才如此的,也即有其声而无其心,为而无为。嗄:字取通行本,甲本上下结构,下酷似日,上不清。〈集韻〉氣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 
  和曰常, 
  (这样的为而无为之和,就叫做常。注意:这就是修行达到“外不住相内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老子说的“婴儿”的无知无欲的境界。如此境界,当然是“常”,也即永恒), 
  知和曰明。 
  (也就是老子说的“知常曰明”。这就是正知正见,当然是明。注意:道不可知,悟道之法可知。大彻大悟后,其“知”没有分别,一切平等不二;凡夫之知,落在意识之中,落在分别执着中)。 
  益生曰祥, 
  (益生叫做凶。注意,这是有为。祥:〈前漢…五行志〉妖孽自外來謂之祥), 
  心使气曰强。 
  (心往有为上使气用力叫做强)。 
  物壮即老, 
  (强则物壮,物壮就转向老死), 
  胃之不道, 
  (这样谓之不符合道。胃:同谓), 
  不道蚤已。 
  (不符合道要早停止。蚤:通早)。   
  【笔记】 
  一,本章核心:“不得”到高度,好比赤子。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也就是说,不得,达到高度,和无知无欲婴儿是一样的。逢毒虫地弗螫,据鸟猛兽弗搏,这是吹嘘吗?平常人看是吹嘘了,实际不是吹嘘。赤子因其弱小,而有父母保护,才逢毒虫地弗螫,据鸟猛兽弗搏。含德厚者,因其无为,才有天地保护,补其不足。真的达到不可道,不可名,不可欲,也就是不执着道,不执着名,不执着欲,这无住之心是什么?道也。 
  弟子问耶稣,怎样才能得道?耶稣回答说,当你修行达到婴儿程度,就回归道了。 
  可见,圣人之心,一也。   
  二,德厚者无知无欲,做事便为而无为。 
  德,乃是得也。不得就是上得,所以,老子的德,就是无为。 
  无为,才“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才“终日号而不嗄”,和而无心,无心而和。 
  和叫做常,这样的无为之和,乃是符合道,所以常。知道这样和顺外物,为而无为,当然就是明。相反,有为追求益生则是凶险,会强,会壮,会老死,这叫做不道。要早早停止。   
  三,通行本问题: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帛书本“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逢毒虫地弗螫,据鸟猛兽弗搏”。注意,通行本为了修改成骈文,修改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2帛书本“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通行本把会字改成合,把怒字改成作,更好读懂。 
  3帛书本“物壮即老,胃之不道”,通行本把即字改成则,把胃字改成谓。都可看出,通行本是在改动帛书本的。                    
19(通行本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经文——译文〗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对于大道,知的人是不言的;言的人是不知的。知者:这样的人,懂得道只能醒悟,不能靠意识心去知,老子说:道“下知有之”,“无名”。实际上,知和说,知的说的只能是得道之法,不是道本身,和道本身还天地相隔。更重要的是,归还道,关键是行。下面说的就是行), 
  塞亓闷, 
  (塞断其烦恼。注意:这是说,离道者,要这样去“行”道), 
  闭亓门, 
  (关闭其门户), 
  和其光, 
  (大的可见分别处求其和。光:可见之分别), 
  同亓尘, 
  (小的不见细微处求其同。尘:不见之微细尘。字取通行本。帛书甲原字是左禾右酷似犀), 
  坐亓阅, 
  (坐守内察,也就是内观。坐:犹守也。阅:〈说文〉具数于门中也。一曰察也。出門者,察而數之也。根据第四章也可确定为“锉其锐”,但“坐其阅”可解通,因此保留帛书甲本文字不变), 
  解亓纷, 
  (分解其纷乱,归于静), 
  是胃玄同。 
  (这样无为去“行”,最终能够归根,达到无。达到无,就是与玄相同,也就是回归到玄,也即回归大道。胃:同谓)。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 
  (回归到玄的缘故,我们能悟到:亲,不可得;疏也不可得。不可得:老子要求众生不得,原因是修行达到高度,也即归还大道后,就悟彻一切都是虚幻,都是不可得的。想得也得不到的。而:连词。疏:字取通行本,帛书甲乙本字酷似稚字繁体,但右下不是牛字而是舜字下部);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 
  (利,不可得;害,也不可得), 
  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 
  (贵,不可得;贱,也不可得。注意,这一段是说,修行达到玄的高度,根本没有矛盾对立的存在了,以此类推,有无,美丑,善恶,高低,上下,等等,都是如此。浅:乙本改成贱,视为通贱), 
  故为天下贵。 
  (因此,“不得”为天下贵。注意,不得,就是玄德,就是老子的得。老子说“万物尊道而贵德”)。   
  【笔记】 
  一,本章核心:一旦修行达到玄同高度,“一切,皆不可得”。   
  二,道,知不得,说不得。 
  知与说,已经离道,所知所说都是“非恒道”。因为知与说,都粘缠在意识心上,而意识心尚属有染之假心,不是道。大道永恒,任何意识心之知都非永恒,都是起心动念,所以,道,知不得,说不得。但,道,又非“不可知论”,因为道乃是心,此心除却一切意识知见,除却一切妄想,唯有明明。到那样高度,已经无念无名,没有分别,万物平等不二了。所以,悟道圣人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道,真正有智慧者,是不说,而是去行的。 
  参见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之”。就如游子还乡,演说再有理也没用,要一步步走回去。往回走,就符合道;不往回走,就是叛道离道。   
  三,怎样做才能归道呢? 
  那就是要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坐其阅,解其纷,说穿了,就是无为不争,就是不得。这样无为去“行”,最终能够归根。达到无,就是与玄相同,也就是回归到玄,也即回归大道。   
  四,悟道后就知道:一切都不可得。 
  修行一旦归根,回归到玄,就能悟到:亲,不可得;疏也不可得;利不可得,害也不可得;贵不可得,贱也不可得。有无,美丑,上下,大小,等等,一切都不可得。 
  老子要求众生不得,绝不是老子头脑发烧,胡说八道,而是他修行达到了绝顶高度,悟彻一切都是虚幻,都是“不可得”的。因此,老子才告诫我们,人世间,真正的最上之得,是不得。因此,要求我们无为,不要有为。因为有,终归都是无的。 
  无,多可怕,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老子告诉我们,无为,可以归还道,可以长生久视,可以永恒。 
  因此,“不得”为天下贵,或说德为天下贵。注意,不得,就是玄德,就是老子的得。   
  五,通行本问题: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帛书本“知者弗言,言者弗知”,通行本把弗字改成不字,通俗易懂。 
  2亓字改成其字,因为其字通用。 
  3帛书本“塞亓闷”,闷字改成兑字,是不解闷字。 
  4帛书本“坐亓阅,解亓纷”,通行本改成“挫其锐,解其纷”,并把其提到“和其光同其尘”前面,是照应通行本第四章顺序及第四章修改。 
  5帛书本“是胃玄同”,胃改成谓,胃与谓同。 
  6帛书本“亦不可得而浅”,浅字改成贱字,可暂视为通贱。                    
20(通行本第五十七章):以正之邦。 
  〖经文——译文〗 
  以正之邦, 
  (以无为滋长邦家,或说以无为治理邦家。之:出,滋长。正:无,见第五十八章), 
  以畸用兵, 
  (以零散运用刀兵。畸:〈说文〉残田也。〈正字通〉井田为正,零田不可井者为畸), 
  以无事取天下。 
  (以无事而取天下。注意,无事,说的是人人都无为,都“与”的话,对我来说,就是取了。取:〈古文奇字〉朱郑吭唬汗盼娜。僧敶佑肼暋H伺c而我取也。无:字取通行本。帛书甲本字左王右酷似恩字。后文所有无字,本此而来)。   
  吾何以知亓然也才? 
  (我怎么知道要这样做呢。才:通哉。〈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字取乙本。甲本字左似疑字左边,右酷似繁体页字)?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不能以无为治国,国家反出圣人最忌讳的有为,这样的话,百姓就充满贫穷。注意,离道是最大贫穷。弥:充满。字取通行本。甲本字酷似禀)。 
  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 
  (不能以畸用兵,反是民多利器,这样的话,国家滋生的就是昏乱。兹:通滋。昏:字取帛书乙本,甲本字上突字头,下酷似串,中间不是一竖,而是竖弯勾)。 
  人多知,而何物兹起。 
  (不能以无事取天下,人反求多智巧的话,就是有为。有为就什么都能滋生出来。知:通智。何:什么。何物:无论什么物), 
  法物兹章,而盗贼多有。 
  (这样,有了贵物奇货,就产生了保护他们的法律。天下盗贼也就多多了)。 
  是以圣人之言曰: 
  (因此,圣人出言说。之:出):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 
  (我无为,民自己也会转化成无为。民:〈说文〉众萌也。从古文之象。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这里的我,道也;这里的民,万事万物也)。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喜欢静,民自己也会归无。无就是正。静:字取通行本。甲本酷似窗字)。 
  我无事,民自富。 
  (我无事的话,民自己便无事而富足)。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我无欲的话,民自己也会禁欲而归朴。朴:字取乙本,甲本酷似寮字)。   
  【笔记】 
  一,本章核心:以无为治理天下,说的还是“不得”。 
  要用无为滋长壮大邦家。反之,有为的话,会使民贫穷。注意,通过无为修行,达到无身,达到以天下为身的高度,那才是真正的尊贵。尊道贵德,哪个能做到? 
  要以畸用兵,不能用重兵。反之,就是民多利器,国家滋生的就是昏乱。 
  要以无事取天下。反之,就是多智巧多欲望,贵货贵奇,强取豪夺,法物滋长,盗贼多有。 
  二,我与民是谁?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这“我”是谁?答曰:是王。什么王?国王。这样回答,是低层次的理解,也没有错。当你能够知道老子说的王也是“心王”,才是站在修行高度上感悟老子,才可能与老子感应道交。心王,道也。 
  民是什么?和国王相对,当成百姓理解,也没错。但能够知道万事万物都是民,才站在了心王高度看问题了。 
  三,老子的我,是深刻的。 
  从肉身之小我,到一国之王我,到天下之大我,直到心王。我,是无所不包的了。我就是道,道就是我。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 
  四,禁欲,此心便归道。 
  能做到我欲不欲的话,民自然归朴。 
  我欲不欲,就是禁欲。禁欲,谁能做到? 
  道发挥作用,这时的道是有欲的,也就是可欲,欲有欲无。这样,道就成了非恒道。 
  妄想之心都是“可欲”的,所以老子才棒喝世人“罪莫大于可欲”。也因此,老子才主张禁欲,主张无为。这就是老子的入世修行,也就是老子的生活道,道生活。 
  当时的修行多是出世修行的,如老子提到的“戴营魄抱一”,“专气致柔”,“修除玄蓝”。而老子提出的是:不离开世间,也就是入世间,此心也能抱一。不专气,此心也能如同婴儿无知无欲。不去清洗,此心也一样无有瑕疵。方法就是无为,就是禁欲不争。 
  禁欲,只有更高追求的人才能做到。很多人,为了达到自己更高目标,而弃甜取苦,并因此而得到尊重;修行人,为了得道而禁欲,更是应该赞叹。去掉“我”之欲,只有这样,才可能静,才可能归还“自燃之我”,也就是归还“大道”。 
  五,通行本问题: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帛书本“以正之邦,以畸用兵”,说的已经很清楚明白,通行本还是修改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关键是畸字改成奇,意义可就不一样了。老子的无为,可就变成有为了。 
  2帛书本“吾何以知亓然也才”?通行本去掉也字,把才直接改写成哉,因为才通哉。 
  3通行本多加“以此”二字代替夫字,明显是贯通前后文。实际,夫字,也能起到这样作用的。 
  4帛书本“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何物兹起;法物兹章,而盗贼多有”,通行本修改成“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多美的骈文。 
  5帛书本“是以圣人之言曰”,通行本修改成“故圣人云”,还是骈文意蕴。 
  6帛书本“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注意,通行本稍作修改,就成了骈文“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修改者确实很善于骈文。                    
21(通行本第五十八章):其无,正也。 
  〖经文——译文〗 
  亓正闵闵, 
  (其“正”病病殃殃,也就是不正。参见第五十七章。闵:〈玉篇〉病也。傅奕本作閔閔。字取傅奕本。甲本乙本字都酷似左火右童。通行本是闷字,而甲本闷字和本处左火右童字,根本不是一个字,所以,取傅奕本闵字), 
  亓邦屯屯; 
  (其邦国不是“以正之邦”,当然就难难了。屯:〈說文〉难也。字取乙本)。 
  其正察察, 
  (其正昭著天下。察:昭著。〈中庸〉言其上下察也), 
  其邦咲咲。 
  (其邦国就笑笑了。咲:字取甲本,音笑,笑异体字)。   
  祸,福之所倚; 
  (祸中,隐藏着福。倚:通“隐”。祸:字取通行本,甲本酷似褀); 
  福,祸之所伏。 
  (福中,暗伏着祸)。 
  孰知其极? 
  (如此循环往复,谁知其极在何处)? 
  亓无,正也。 
  (直到其无,才是其极之正地。是无极也。无:字取通行本。帛书甲本字左王右酷似恩字。后文所有无字,本此而来)。   
  正复为奇, 
  (正到极就是无正,即正复为不正。奇:〈说文〉奇:异也), 
  善复为妖, 
  (善到极也是无善,即善复为不善。妖:〈正韻〉异也,孽也。字取通行本,甲本字上酷似竹字头,下似左方右生), 
  人之迷也。 
  (人迷惑在其中而不解。迷:字取通行本,帛书甲乙本字上酷似竹字头,下酷似耳字), 
  亓日固久矣。 
  (其时日固然很久了)。 
  是以方而不割, 
  (因此,明白了无是极,无是极之正,就不要迷惑了。已经成方了就不要再裁断它,即不要使它再方,再方复为无方了。割:〈玉篇〉截也), 
  兼而不刺, 
  (已经兼并就不要再伤它,不要过分), 
  直而不绁, 
  (已经走直了就不要再系缚它,即不要使它再直。绁:音谢。〈說文〉系也。〈玉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