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向上的台阶-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个档次,装潢更加考究,连木地板都是巴西进口的,而且面积更大,足有八十平米,共有三间房,最外面是接待室,中间是办公的地方,最里面一间是休息室,其中卫生间、热水器、电冰箱等一应俱全。三楼“局长层”的豪华和气派,让蔡小亭时常生出一种敬畏感,同时也艳羡和向往不已。

  蔡小亭穿过二楼长长的走廊,来到楼梯口,停下脚步,抬头往三楼望了望。他清楚,从二楼到三楼的楼梯共有十八级台阶,其中从二楼到中间转折处的平台有九级,再从平台到三楼还有九级。这十八级台阶,他当年刚分配到局里时就用心数过了,也牢记在心了。当时他到底太嫩,年少轻狂,还曾轻描淡写地想过,为了实现自己的报负,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他要加倍努力地工作,用不了多久,他就会真正跨过从二楼到三楼的这十八步,成为“局长层”中的一员。只到干了两三年,冷酷的现实让他深受挫折和打击之后,他才明白,机关并不是那么好混的,光靠埋头苦干有时并不顶用,向上的台阶原来如此逼仄、陡峭,他不由为当初自己的不知天高地厚而感到惭愧了。那时,沮丧而迷茫的他觉得连通向办公室副主任位子的几步路都是那么遥不可及,至于跃上“局长层”的那十八步,就更是“难以上青天”了。而经过一番撕心裂肺的洗礼之后,已脱胎换骨的蔡小亭慢慢又觉得向上的台阶其实也并非那么望而生畏、高不可攀。其时他已不再原地踏步,先是爬上了办公室副主任的位子,几年后又坐到了办公室主任的宝座上,已兵临“局长层”下了。可是,由“科长层”到“局长层”的那十八步,却是最难跨上去的。因为局里科长、主任有七八个,都虎视眈眈着呢,而一届里从局内部科长、主任中间最多也只会提一个副局长,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上去的机会很小。前三任办公室主任包括老王,都未能上到“局长层”去。因此,蔡小亭曾灰心过一段日子。但后来他终于赢得了老孟对他的依赖和信任,并得到了老孟含蓄的承诺。这承诺让蔡小亭心头涨满了希望,又让他忽然觉得迈过那十八步也不过如履平地而已。他想,做上了副局长,他就可以独当一面,放开手脚干点事了,就可以告慰老父亲说,父啊,您当年卖血供儿读书,儿总算没有辜负您!蔡小亭翘首以待,望眼欲穿,在梦里不知把那十八级台阶攀爬了多少回。眼看就快要瓜熟蒂落了,哪想节骨眼上形势突变,再生枝节,老孟的即将调离,使蔡小亭的升迁梦顿时又变得模糊、渺茫起来了。蔡小亭哀叹着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迈上了三楼。

  蔡小亭进了接待室,推开里间的门,叫了声孟局长。老孟正在伏案看一份文件,抬头瞥了他一眼,就又低头继续看他的文件去了,同时用手示意他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蔡小亭却没有立即就坐,而是习惯性地端起桌上老孟的不锈钢茶杯,到饮水机上续满开水,再用双手端过来毕恭毕敬地放回桌上,然后才落了座,等待老孟开口和他谈话。

  老孟很快就让蔡小亭感到了失望,他不仅根本没有谈关于蔡小亭提拔的问题,而且连他自己即将调走的消息都丝毫也没有透露。老孟大概以为蔡小亭不知情,还想瞒着他。蔡小亭伤心地想,老孟肯把消息透露给谭鹏,尽管那是在喝了酒之后,却始终对他蔡小亭三缄其口,看来自己这个办公室主任还真不如司机谭鹏与老孟的关系铁。老孟连调走的消息都不肯向他透露,就更不可能在临走之前关心他的升迁与进步了。不过不关心也好,说不定这最后的关心反倒会坏事。老孟身材短而粗,脖子短而粗,脸又有点黑,此时歪在水牛皮的高级老板椅上,活像一只蛤蟆。这个修炼到家的胖蛤蟆像往日一样表情淡漠,脸上看不出一丝异样。他和蔡小亭谈的是这样一件事:他准备马上动身去澳大利亚考察,想叫蔡小亭陪他去。

  蔡小亭在心底不禁有些愤怒了:这个老孟,在调走之前居然什么正经事都不考虑,只是想着自己出去游山玩水,不放过最后的机会花掉局里一大笔银子。但同时他又有点高兴,老孟肯带他去,说明他在老孟心中还是有位置的,虽然他也知道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他陪着去老孟用钱更方便,想做出格的事也方便。要是平时,这样的好事他立马就爽快地答应了,乐颠颠地跟着去了。但现在他却不能去,哪怕澳洲的风光再迷人。他还来不及认真思量,只是凭一种直觉就拿定主意坚决不能去,打死他也不能去。于是他装出十分诚恳的样子,对孟局长说,感谢您的关心,这几年也正是在您的关心下,我先后跟您跑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几个国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对我做好工作启发很大,帮助很大。您作为一局之长,出国考察当然是工作需要。可我只是个办公室主任,您每次出国都带我去,从未带其他同志,机关里就有一些闲言碎语。上次开*生活会,很多同志都提了这条意见,特别是齐科长,长这么大还从未跨出国门一步,对此反应尤其强烈。所以我建议,这次去澳大利亚我就作出点牺牲,让给齐科长去,我想这样做恐怕更有利于机关团结,有利于干部稳定。

  老孟从本意上肯定不愿齐科长陪他去,因为齐科长一直跟老全走得很近。蔡小亭的一番话让他有些意外,但他又觉得蔡小亭说的也有些道理。再说,他已是快要调离的人了,在临走之前安抚一下那些过去和自己不是很热乎的下属,也体现了自己的大度,同时也免得他走之后那些人乱戳他的背脊骨。这么想定,老孟不露声色地、口气淡淡地说,也好,也好。

  出了老孟的办公室,蔡小亭才感觉到自己已浑身是汗。好险啊,他想,幸亏自己当机立断,反应机智,不然可就惨了。这段日子多特殊、多敏感、多宝贵啊,他怎么能跟老孟去优哉游哉地逛澳洲呢!他如果真的傻乎乎地去了南半球,首先这个行动本身就表明他死心塌地跟老孟一条道儿跟到底了,老全对他将会加倍地感到厌恶,同时更使他丧失了主动出击,赢得老全好感的最佳时机,这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么!而自己不想去却推荐齐科长去,则有一石双鸟之功效,既解救了自己,又把姓齐的推进了漩涡,最终都有利于自己。齐科长只比蔡小亭大一岁,俩人是局机关最年轻的两个正科级干部,齐科长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又和蔡小亭不相上下,因此齐科长无疑是蔡小亭潜在的竞争对手,是蔡小亭升迁路上的绊脚石。如果老孟继续主政,蔡小亭倒不怎么在乎齐科长。但老孟走后如果老全当了家,他就不敢忽视齐科长了,因为齐科长和老全关系不同一般。这也正是他最大的担心和忧虑之一。现在让齐科长在这敏感时期跟随老孟出了国,齐科长在老全心目中的良好印象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想到自己这一着棋下得如此妙绝,蔡小亭不由有些自鸣得意了。

5、闪电行动
下午一上班,蔡小亭便开始了行动。上午接到省厅的传真通知,下周星期三将有一位副省长在厅长等人陪同下,前来视察“121工程”。他立即敏感地意识到,机会来了,正好可以利用省市领导视察做点文章。这个旨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环境的“121工程”,最早是蔡小亭想出的点子。他提出建议后老孟十分赞同,老全等人也觉得主意不错,充分体现了心系“三农”、贴近群众的意图。于是去年就开始实施,具体操办者正是老全。老全对“121工程”抓得很扎实,一年下来就抓出了成效,在全省成了经验。“121工程”无疑是老全的得意之作,是他当前最大的政绩。这次省市领导视察时又正好老孟出国不在家,老全便得以有机会唱主角,充分展示自己,而这种关键时刻展示的好与坏,对他将来能否顺利接任局长显然会有不小的影响,所以老全对这次省市领导的视察活动决不会掉以轻心。只要老全高度重视,蔡小亭就可以借机大显一番身手了。

  蔡小亭连续打了两个电话,都是打给老同学的,其中一个是市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另一个是市党报要闻部主任,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请他们帮忙分别在电视和报纸上搞一个关于“121工程”的专题报道。两位老同学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蔡小亭又把徐磊叫过来仔细叮嘱了一番,要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热情接待,不要怕多花钱,确保把专题报道弄好,同时在报道中要突出全局长的功绩和贡献,但突出要讲点技巧,既要到位,又不可太露骨……

  徐磊刚领命而去,齐科长就踱了进来。他是来向蔡小亭表示感谢的。齐科长长着一个酒糟鼻,这会儿鼻头因为兴奋和激动显得更加潮红。蔡小亭看着他那发红的酒糟鼻子,表面上客客气气,心里却在偷偷冷笑。

  第二天上午,蔡小亭独自一人驾车去了C县。C县是老全的家乡,又是老全在实施“121工程”中亲自抓的点,这项工作C县在各县市区中也是做得最出色的。所以下周省市领导的视察,主要就看C县的现场。蔡小亭这次去C县的任务,就是督办县局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

  蔡小亭在县局局长等人的陪同下,查看了已定为视察现场的两个村。在查看过程中,蔡小亭边看边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在提要求时,他反复称是“根据全局长的意见”。两个村都看过了,一群人走回村口准备上车时,蔡小亭忽然站住将周围打量了一番,灵机一动,要求县局在两个重点村的村口各立一块宣传“121工程”的宣传牌,并且是大幅钢架宣传牌。蔡小亭没忘记强调,这也是“根据全局长的意见”。而实际上,所谓“全局长的意见”都只是他一时的自作主张。县局局长闪烁其辞,面露难色。蔡小亭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便笑着说,做这样两块大牌子,肯定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这样吧,你垫钱先做,确保在视察之前牌子到位。我回去就向全局长汇报,争取给你拨点专项资金。县局局长知道蔡小亭虽然只是个办公室主任,但在市局还是个有些分量的人物,听了这话才舒展眉头,转忧为喜。

  吃罢午饭,蔡小亭声称赶回市里还有个会,谢绝了县局同志的盛情挽留,告辞而去。他出了城,却并没有爬上回市里的高速,而是折到通往县城南郊的一条公路上。

  十多分钟后,蔡小亭来到南郊一户农家门前。一位看起来身体还算硬朗的老人看见汽车后从屋里走了出去,蔡小亭急忙亲热地叫了声“大妈”,跟着老人进了屋。老人显然和他较熟,一口一个“小蔡”地叫着,看得出蔡小亭的到来让她十分高兴。俩人闲谈了一会儿,蔡小亭就去搬小车尾箱里的东西:用水箱装着的几条鲜活的野生鳜鱼;两箱本市产的黄酒;五捆烟味熏人的土烟……

  在回市途中,蔡小亭的脑子一刻也没闲着。到C县督办,老全其实还没来得及作出安排,但蔡小亭却早早地想到了,并主动抓了这件事。他想,老全知道后应该会感到高兴的。而借督办之机去看望老全的老母亲,无疑让老全更为高兴,甚至还会有些感动。老全是个大孝子,多年以前就要接母亲到市里去住,母亲却说在老家住了几十年,住习惯了,死活不肯去儿子那里享福。老全只得作罢,委托了乡邻照看他母亲,自己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就回去探望一趟,每隔一两天还会打个电话探问一下。蔡小亭正是摸清了这些情况,这次才“顺便”去看望了老全的母亲。他送去的鱼、酒、烟其实值不了多少钱,却都是老全母亲最喜欢的。他想,送这些东西也算不上行贿,却显露出送礼者是用了心的,是怀着诚意的,不容易招致古怪的老全的怀疑和反感,反倒容易讨得他的好感,花费较少,却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

  好在蔡小亭的看望并不显得突兀。近两年来,每次到了C县只要有时间和机会,他都瞒着别人,一个人悄悄去看过老全母亲。蔡小亭深知,官场变化难测,他既不敢得罪老孟,也不可得罪老全,在夹缝中做人就得凡事留有余地,时刻留下退路。所以在表面上他迎合老孟,背地里却又偷偷讨好老全,尽量两头不得罪。现在看来,他的深谋远虑是多么高明!他不像谭鹏,谭鹏就如同老孟的一条忠实的看家狗,除了认老孟,对老全等副职一概不放在眼里,很有点狗仗人势的味道。可现在眼看老孟快垮台了,老全要得势了,谭鹏不是就傻了眼,慌了神么!

  蔡小亭回顾两天来自己闪电般地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觉得事情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心情便逐渐晴朗起来。可好心情没持续多久,他转念又想,自己虽然动作较快,但这些办法、手段毕竟都很老套了,已被别人用滥了,能不能打动老全还真难说,弄不好不但打动不了老全,反而还会被他识破自己的企图。可是,能够真正触动老全内心,让他对自己的好感陡升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百分点的高招、妙招、绝招又在哪儿呢?蔡小亭想起李小娜问过的话,“老全难道就是一只无缝的蛋?就没有一块软肋?”对,老全固然律已颇严,但也不是铁板一块,百毒不侵啊!这高招、妙招、绝招就得针对老全的“蛋缝”和“软肋”来琢磨、来谋划。可是,老全的“蛋缝”和“软肋”究竟在哪里?又该如何从老全的“蛋缝”和“软肋”上下手呢?

  这么想开去,蔡小亭的心绪又全乱了。

6、攀附之道
老孟飞往澳洲以后,谭鹏更像热锅上的蚂蚁了。这天他又把蔡小亭约到翠湖苑,讨教应对变局的良策。瞧着谭鹏那副心焦火燎、六神无主的样子,蔡小亭想不明白了:这家伙,过去帮我时,歪点子一个又一个直往外冒,如今正当自个儿遇上了点事,主意都跑哪儿去了呢!

  说起来,蔡小亭和谭鹏的关系起初其实相当冷淡,他俩打得火热还是后来的事。谭鹏是在蔡小亭做了办公室副主任不久,跟随接替刘局长的老孟从外单位一道调过来的。谭鹏来后也不太注重和新同事们搞好关系,对谁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蔡小亭便觉得这人很讨厌。三个月后,老孟强行把谭鹏提成了办公室副主任,当然他的工作仍是给老孟开车。当时机关里议论纷纷,蔡小亭心里也很不舒服,就越发懒得搭理谭鹏了。而谭鹏本来就是一副目中无人的德性,见蔡小亭对他冷脸相待,他对蔡小亭的态度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变化,是从谭鹏的儿子转学开始的。

  那时谭鹏的儿子正读初一,在全市的一次数奥比赛中,突然考了个不错的成绩。谭鹏一家由此便认定儿子在数学方面尚有天赋,如果加强培养,将来成为一名数学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为了不耽误儿子成大器,为了不影响天才的成长,谭鹏一家觉得再也不能将他放在原来那所中学了,他至少也得上市实验初中的数奥班。可市实验初中的数奥班是重点学校的重点班,要挤进去谈何容易!但谭鹏已拿定了主意,就七弯八拐地托了很多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做好了实验初中校长的工作。谭鹏满以为拿到了校长批的条子就万事大吉了,他没想到数奥班的班主任居然不买校长的账,班主任那一道关他还得过,而且班主任那一关比校长更难得过。那个班主任叫韩小珍,她可不是一般的教师。她不仅教学水平一流,是全省十佳中青年教师,而且是市政协兼职常委。当然韩小珍不买校长的账倒不是因为这个,主要是因为她和校长签了教学质量责任状,她所带的班又是全市教育的一大品牌,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为了不砸牌子,她不得不严控学生人数,哪怕是得罪校长她也不会轻易松口。谭鹏又托了几个人,却始终攻不下韩小珍这座堡垒,眼看开学在即,不由急得团团转,就像一只无头苍蝇。

  蔡小亭得知谭鹏为儿子读数奥班弄得急火攻心的情况后,暗想他倒是有办法打开缺口,但起初他并未打算主动帮谭鹏这个忙。当时俩人的关系还是很僵。可那两天蔡小亭心里老是忘不掉谭鹏儿子读数奥班的事,晚上睡在床上他想:过去刘局长当头时不怎么喜欢他,现在老孟做局长已快一年了,他也做了不少曲意逢迎的事情,可老孟对他的态度仍然比较暧昧。老孟把谭鹏弄成副主任不久,就把过去和刘局长走得近的办公室主任老王平调到局下面一个二级单位做了一把手,他一下子失去了老王的照应,更指望不上老王高升一步后在更大程度上关照他了。而老孟把老王弄走后,却一直让办公室主任的位子空着,蔡小亭做梦都想接老王的手做上主任,可看老孟那个态度他又知道自己只怕希望不大。蔡小亭在苦闷中反思:常言道,打蛇要打七寸,看来自己还是没有抓住老孟的“七寸”。而要想抓住老孟的“七寸”,讨得老孟的喜欢,就不可绕开老孟的亲信谭鹏,而必须设法亲近他。自己过去不主动和谭鹏搞好关系,显然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原则性错误,这说明自己还不够成熟,不够老练。社会上不是有人说么,一个司机顶半个局长,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像谭鹏这样一个退伍安置的司机,能跟随老孟从原单位调过来,又被老孟破例提拔成办公室副主任,他和老孟的关系显然非同一般,其能量亦不可低估。因此要想突破老孟,疏通谭鹏“曲线救国”是关键,也是一条捷径。怎么疏通谭鹏呢?眼下机会不是正好送上门来了么!

  蔡小亭想到这里,就兴奋得彻夜难眠了。第二天上午,他就去找了一个叫江立的老同学。江立听他说了来意后,当即就一个电话打给韩小珍,韩小珍在电话那头为难地说,这事还真不好办。江立不紧不慢地说,我这是头一回开口请你帮忙,你得给我个面子。再说,你们校长都已同意了,你何不送个顺手人情?韩小珍沉默了片刻,终于以无奈的口气说,好吧,还是你的面子大,我就破一回例吧。

  谭鹏在儿子成功地挤进数奥班之后,才知道是蔡小亭不声不响地帮他攻下了堡垒。后来谭鹏忍不住好奇,向蔡小亭打听其中奥妙。蔡小亭说,世上一物降一物,校长不能降住韩小珍老师,可她的旧情人却能。原来,韩小珍年轻时曾疯狂地爱过江立,江立当时对韩小珍也有好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