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地说,不是所有的会党都是盗匪,但大多数盗匪却出身会党。抓住会党这个关节,对剿灭匪盗极为有利。而兴义堂的耳目,加上徐春山李家俊原来的出身和人脉。便成了陈文强可资利用的手段。

    剿匪既是复杂的工作,陈文强自然要用多管齐下的办法。

    而广东盗匪的另外一个特点便是相对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尤以南海番禺顺德最为猖獗。这无疑也是一个有利的因素,距离广州近。调兵前往的速度快,地方富庶又能提供经费,商绅对于治安的热情又高。

    陈文强当然不会始终把剿匪工作放在首位,但开一个好头,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培养出一批缉捕剿盗的精干队伍,却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很自然,他把目光放到了盗匪最为猖獗的广肇两府,而重拳却是首先要砸向南海番禺顺德这三县。

    这一通盘计划自然不会为人所知,陈炯明也就觉得迷惑不解。

    在召集顺德县乡局士绅的会议上,陈文强是客气的,是和蔼的,所说的也多是陈词滥调。什么“保良攻匪”,什么“举报捆解”,什么“包庇纵容。严惩不怠”,这些都是官府早已有之的规定条文,重新说一遍有作用吗?

    当然,也有一些新鲜的东西。比如委派了县警察局局长,还有随同前往的二十名警察;比如表彰了自告奋勇办团练的士绅卢天骥,慷慨拔付枪枝子弹,并委派民团教练三人;比如向各乡团*派驻民团教练两人;比如地痞流氓尽行登记,待清乡时作为重点嫌疑人进行讯问;比如改变勒缴花红……

    其实有所改变的有不少,但似乎都是缓不济急的策略,而不是众人所预期的雷霆打击的清乡。而且。陈文强向众人坦言了剿匪的艰巨性,要制定出完善有效的清乡策略,还要等他召集完各县乡绅开完会,并且巡视完各地匪情后。才能够完成。

    会议有些冗长,但良绅有些失望,劣绅则暗自心喜。所谓的一九零八年大清乡,虽然陈文强信誓旦旦,估计也是没准的事。

    散会之后,众乡绅表都恭敬地告辞而去。陈文强才露出意味深长的冷笑。桌上是与会者的名单,有数人已经被他划上了红叉。没有人知道,他要这些家伙开刀,而且是毫不留情。

    “大人——”陈炯明憋了不少疑问,刚想开口询问,陈文强却抬手打断了他。

    “竞存。”陈文强只是略停顿了一下,便把工作布置下去,却不是解答疑问,交代的工作似乎也不是很紧急。

    “是,大人。”陈炯明躬身领命,迟疑了一下,告退而去。

    顺德,顺德,陈文强把身体靠进椅子,已经决定从此地开始剿匪的第一步。烟幕已经放出,他要等的便是所需军火的运到,所需人员的到位了。

    ……………

    一阵闷雷过后,接着是风,然后就是大点的雨。这雨来得猛,下得密,飙急的雨点和着风漩,竟如拧在一起的一条条残酷的鞭子似的,从天空中凶猛地抽打下来,毫不留情地抽打到人的头脸和周身。

    深沉稳健,又通达计谋,算是对宋复华比较中肯的评价。而他素有大志,在一九零二年就放言:“天下苦满政久矣。若有英雄起,雄踞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出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在宋复华放言的时候,很多同游们还讽其为“狂生”。可当他把革命方略与陈文强商讨时,陈文强却颇是赞同。尽管陈文强主张在南方沿海之地先行起事,树革命大旗,引革命风潮,并练革命之军。但陈文强也没放弃在长江中下游,即腹心地带起义的计划。

    而三路齐发,决战于腹心之地的大战略,可以说是陈文强与宋复华先行商议,又综合了吴禄贞的专业军事意见,才最终形成的。

    现在,革命走到了这一步,前进的道路虽然还有很多坎坷,但前景却已经露出了胜利的光明。不仅仅是西南革命军的接连胜利,还有陈文强在体制内的经营和发展,更有复兴会号召力的迅猛提升。

    留学生海外华侨华人国内热血青年,所有在革命号角鸣响中深受鼓舞矢志投身的革命者,正在复兴会各支部的协调引导下,不断奔赴革命战场。

    这些人具有新思想,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有意志,说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也不为过。他们的加入。使革命军更加坚强稳固,更有战斗力。同时,各方面的人才会集,也使根据地的运作快速走上了正轨。

    “……现在。我们是革命党;以后,我们将是革命的政党。现在,是旧的破坏的时期,以后,将是新的建设的时期。现在。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以后,对于敌党,是要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

    “……愚非不想直捣黄龙,达革命之彻底成功。然昨夜再思陈同志之言,颇觉有理。正如其也说,若欲达革命之彻底成功,而致全国大规模内战。列强觊觎之下,日俄最为可虑,确有分裂之虞。若如此,吾等岂不成千古罪人。而吾却不想作一野心家……”

    “……若革命不能彻底成功,而免国家之分裂,妥协似也可为。至于政治体制,愚以为内阁制为佳。如我党在国会里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该为的,也使它有所惮而不敢不为……”

    总体上来说。宋复华对日本似乎没有什么好感,他在甲午战争期间曾写诗:“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日俄战争爆发时,宋复华也一直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进程,但他并不是关心日本的胜负而是担忧中国的命运。

    从本质上说,宋教仁是一个“不爱朝廷的爱国者”。他在文章中便明确指出,“吾人之主义,可大书而特书,曰‘爱国主义’”。在他看来,清廷是国家强大的最大障碍,因而他在杂志中不用清朝纪年而使用黄帝纪年,以示对立。

    再从另一方面来看,他“精力过人,极具才识,亦通辞令,喜做高谈阔论”。通过阅读大量的西方书籍,再加上他游历各国,对西方政治有着相当深的了解和领悟。

    对于革命的前途,宋复华逐渐被陈文强所影响,冷静理智地思考过后,他也有些同意陈文强关于革命两种结果的结论。

    革命军如果能够强大到横扫全国,消灭所有敌对武装,这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却偏要达到这个目标,不惜冒着大规模长时间内战的危险,置国家的分崩离析于不顾,倒不如退而求其次,以妥协调和的手段达到有限的目的——即推翻满清朝廷。

    “吾当然不做野心家——”宋复华皱着眉头停下笔,似是自言自语地强调着。他起身缓缓踱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急风骤雨。雷越响,风越急,雨越大,就说明这是白雨。别人的介绍,他的经历,也知道了些雨季的特点。

    克强兄抵达之时,应该是云开日出,一片晴朗吧?宋复华露出微微笑意,对于黄x的脾气禀性,他还是了解的,那也不会是一个野心家。同样曾是华兴会的骨干成员,同样是湖湘人士,同样是出身于传统读书人,宋复华和黄x有着很多的相同点。

    敲门声响过,革命军总司令赵声披着雨衣走了进来。没等脱下雨衣,便急着开口问道:“先生,总部回电报了吗?同意再打防城吗?”

    宋复华笑着示意他不要着急,走到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密电,冲着赵声扬了扬,说道:“刚刚到的,已经同意进行大规模物资输送,但是——”他故意拉长了声音,停顿了一下说道:“时间是在一个月后,要咱们做好准备工作。”

    赵声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上的雨水,接过译完的电报看了一遍,激动地连连点头,“太好了,这一大批物资,数量惊人啊!有了这些补充,革命军便能主动出击,光复滇桂两省也是大有希望的。”

    “这恐怕也是最后一次补充。”宋复华郑重地提醒道:“总部已经竭尽全力,要能还要背负巨债,压力很大啊!”

    赵声沉默了一下,赞同道:“确实如此。筹措如此数量的武器弹药机器设备,连清廷都很困难吧?”

    清廷的财政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堂堂一个大清帝国,连五大臣的出洋经费的筹措也是件难办之事。除了庚子赔款让清廷的财政喘不过气外,当然还有五大臣出洋考察是临时派遣,当时又无预算制度,所以经费得由地方上来筹措。于是,户部与外务部联合向当时的各省总督巡抚发电求助,也就是伸手讨钱。

    没想到的是,一向对交银子推三阻四的各省督抚们这次表现却异常的积极,直隶湖北和江苏各认十万两出使经费,就连新疆这样的边远穷省都认筹了一万两,终于筹集了考察团的预算费用八十余万两银子。

    而为了镇压西南革命军,清廷咬着牙拔款拔物,但银子总数不过二三十万两,子弹亦不过两百余万粒,竟比这运输清单上所列的数目还要少。

    “即便有了这批物资的补充,我们依然要坚持长期作战稳步发展的方针。”宋复华沉吟了一下,苦笑道:“在我看来呀,这政务经济管理,也不比打仗轻松啊!”

    “先生,我只管打仗。”赵声讪然一笑,又补充道:“当然,后勤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粮饷,别说打仗了,饿也把部队饿垮了。”

    宋复华微笑着点了点头,指了指桌上的文件,说道:“关于部队要划分的野战军警备军,你有什么看法?”

    赵声想了想,说道:“从道理上来看,由当地新兵组建警备军,进行半脱产的军事训练,确实能节省粮饷。但这是个新鲜事物,实施的效果,我也说不太好。”

    “那便先在滇西南试点。”宋复华停顿了一下,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缺乏经验是一个大缺点,只能是摸索着来了。”

    “要创新,要改革,摸索尝试是不可避免的。”赵声望向窗外,笑道:“这雨刚刚还下得急,现在却要停了。”

    果然,雷正走远,风也弱了,雨点也稀了。乌云倒成了阵,看得出一团一团地象疯狂的狮子,在半空中,在变灰白的云底子上翻滚。

    ……………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联合阵线,兵痞闹事() 
复兴同盟革命联合阵线,当这个具有超时代特征的新名词出现在报刊媒体,标志着以复兴会为主导的“革命公司”的合并成为了现实,也意味着同盟会创立四年来最大的一场风波以分崩离析而告结束。

    《民报》依然是以章太炎为主编,继续出版,但已为复兴会注资收购;焦达峰张百祥孙武等湖湘革命志士宣布加入联合阵线,陶成章等江浙革命志士宣布加入联合阵线……

    可以说,黄兴的放弃加剧了本已处于混乱的东京同盟会,在复兴会所派出的杨笃生伸出橄榄枝后,投身于正在轰轰烈烈进行革命运动的复兴会,便成了很容易的选择。

    而北辰在南洋另起炉灶,并在事实上放弃了东京同盟会,更在反击的信中说:“所云从新组织团体,弟在南洋已有行之,是以南洋之组织与东京同盟会不为同物。前去两年之起兵,皆奉革命党本党之名义,并未一用同盟会名义也”。这样明显的表示,毫无疑问对东京同盟会的分崩离析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民报》复刊第一期,便把北辰的信公之于众,并陈明与复兴会合并之理由,“先生既重∝新组织团体,起兵亦未用同盟会名义,自绝同盟会于先。东京同盟会征求会员意见并投票表决,多数会员赞成与复兴会联合,共遵复兴会会首宋复华先生为领袖……”

    虽然没有明言罢免北辰总理之职,但意思已经明确,程序也正当合理。投票表决嘛,少数服从多数,难道寥寥几个挺孙派坚决不召开大会,便能阻挠吗?再者。与复兴会联合的是东京同盟会,与北辰已经重新组织的南洋团体不为同物,这可是北辰自己说的。

    复兴会同盟会两大革命品牌可以说是合二为一了,革命宗旨也略作修改,“推翻满清**,创立中华民国。人人平等,耕有其田”。

    从宗旨可以看出,革命联合阵线已经没有了强烈的排满情绪,矛头直指清廷,直指**。而人人平等耕有其田,则又摒弃了同盟会原来多有争议的“平均地权”,说法更加科学并切合实际。

    从人员上看,主要是湖湘江浙皖川这几个省的同盟会会员加入最为积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复兴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的不足。

    尽管很多新加入者还没有放弃发动会党的思路。但西南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革命战场,联合阵线还成立了委员会,进行革命工作的商定和安排。这样一来,既能使热血青年有用武之地,也结束了原来东京同盟会各行其事,指挥混乱,行动不一的弊病;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变便是东京同盟会有了稳定的财政支持,且彻底摒弃了日本人的加入。联合阵线因此显得更加纯正,不易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和左右。

    两大革命团体的合并。或者说联合,立刻经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反响。不管是外国观察家,还是国内有识之士,都认为本已很强大的复兴会经此联合,成为革命第一大团体已经勿庸置疑。同时,复兴会将占据中国革命的主导地位。更是不可动摇。

    或许到这个时候,远在北美的北辰还没意识到因为自己的固执,以及觉得东京同盟会不听指挥而另起炉灶,所带来的后果会如此严重。他之前在旧金山建立同盟会分会,改为中华革命党时。面对改名的质疑。公开说:“同盟会已取消矣,经费由我筹集,党员无过问之权,何得执以抨击?”

    而东京同盟会会员则批驳道:“同盟会由全国志士结合组织,何得一人言取消?款项即系直接运动,然用公家名义筹来,有所开销,应使全体与知,何云不得过问。”面对质疑,北辰无话可说,默然不语。

    显然,北辰过于高估自己的名声和威望了。他觉得同盟会是因他而成事,而不是挂着同盟会总理的名义才有更大的影响力。他认为只要自己登高一呼,照样能组织起一个如臂使指的革命团体,且不弱于东京同盟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北辰身为总理,对东京同盟会的组织领导等工作,并不是很了解,或者说是很少关心。这样一方面使东京同盟会的会员对其产生疏离和怀疑,一方面也使北辰并不知道东京同盟会所蕴含的明暗实力。

    至此,由陈文强借机发动的革命团体大联合算是尘埃落定,复兴会以极小的代价实现了品牌合并,革命势力大张,已无人能撼动其在中国革命风潮中的主导地位。

    ……………

    天空淡淡的,既不晴,也不阴,宛如军营内人的心情。

    第一批抽调前来的三个巡防营就驻扎在广州城西,七八天的时间过去了,就这么被圈到军营里。吃喝不好也不坏,训练那是天天都有,可想出去,不行。每个军营增派了三十多名所谓的宪兵,胳膊上戴着箍,个个身强力壮,严把着营门。

    这种不闻不问的情况,仿佛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连着几天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去了,有些家伙累得够呛,怨气也在升腾,渐渐地就想闹事了。

    宿舍里,几个老兵凑到一起,嘴里骂骂咧咧地发泄着不满。

    “妈x的,当咱们是臭袜子呀,给晾在这里。”韩新咣当一下,将喝水的缸子扔在桌子上。

    “就是。成天训练,不说加饷吧,也得让咱们出去快活快活呀!”赵灵光转着手腕子,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可惜满脸的猥琐,让人不敢恭维。

    “嘿嘿,那个姓郑的家伙还敢跟咱们摆臭架子,也不掂掂自己的斤两。”祝和尚轻轻抚着脸上的伤疤,冷笑着说道:“老子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还真没把他看在眼里。”

    “那还等什么,出去吃喝玩乐一番,他敢把咱们怎么样?”赵灵光撺啜着。

    “不好吧!”王老蔫半眯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道:“再怎么着,他是宪兵队长,也是咱们的长官,要是闹起来,少不得以后穿小鞋呀!”

    “去他妈x的,他一以后还得靠咱们兄弟剿匪立功呢!”韩新满不在乎地说道:“走。大家一起出去,让他也知道咱兄弟不是软蛋。”

    “对,一起走,谁不去谁是孬种。”赵灵光唯恐事情闹不大,又添了一把火。

    他这话一说出来,就把所有人都逼到了只能随大溜的地步,连王老蔫也有些无奈地站起身,拂拉着衣服上的褶皱,就等着跟在后面呐喊助威了。

    “走。走,进城玩儿喽!”韩维新一招手,带着十几个人呼呼啦啦地出了宿舍,直奔大门口而去。

    “站住,长官有令,没有通行证,不准出去。”军营门口的哨兵尽职尽责地拦住了这些大摇大摆向外走的一群兵痞。

    “长官?哪位长官,我们连个人影儿也没见着。”韩新大大咧咧地拔开哨兵的枪。满不在乎地说道:“把我们关在这里,算是怎么一回事?”

    “对。我们要出去透透气,你给我让开。”赵灵光上前推了哨兵一把。

    哨兵退了一步,并不惊慌,而是将手指含在嘴里,吹了一声响亮的口哨。

    随着口哨声,从门外营房里岗楼里跑进来一群士兵。都是荷枪实弹,跑到跟前,不由分说,将这些老兵痞包围起来,雪亮的刺刀直逼到胸口。

    “坏了。撞枪口上了。”王老蔫缩了缩身子,低声嘟囔着:“这是故意的,就等着咱们这帮傻瓜出来闹事呢!”

    赵灵光眼珠子乱转,看这场面明显是有备而来,他有种掉进陷阱的感觉。不只是他,其他人也被震住了,谁也没想到这事还没闹起来,就被看管住了。

    “弟兄们,我们不出去了。”王老蔫不知被谁推了一把,差点撞在刺刀上,他赶紧伸手将刺刀小心地挪开点,陪着笑脸说道:“我们这就回去,还请诸位让个路。”

    一个年轻的军官背着手出现了,对这些老兵冷笑道:“你们就在这老实呆着,等长官回来处置吧!”

    “那个——”赵灵光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