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知全能者-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该怎么活动就怎么活动,并不会感到怎么受天气寒冷的影响。

    这一是人的适应性,二也和空气湿度有关系,更不用说室内普遍设有暖气,人首先在心理上就不会怕冷。——来自寒冷北方的狼,到温暖南方却被冻成了狗,这可绝不是胡说和笑话,而是实有其事。

    由此可见一斑。

    但无论怎么说,在这样的天气里一身单衣,还是太过惊悚了,更何况,这是要上山啊!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山上会很冷。

    对护林员,许广陵其实是有一种别样的感情的。

    因为在梦中,他有一段经历,便是护林员。

    所以此时看到老谭,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对许广陵来说,这却可以说是“半个同事”。

    “谭哥,你握下我的手。”

    许广陵右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把左手伸给他。

    老谭就握了。

    然后下一刻,他就见鬼似地松开了许广陵的手,不过很快又再握了起来,然后道:“你的手怎么这么热?”

    “我是异能者。”许广陵笑着道,然后右手竖指在唇,“谭哥,给我保密啊!”

    ==

    感谢“徐清凡”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飞肥匪费”的月票捧场。210181

第305章 泛览() 
许广陵是个鬼的异能者!对老谭这么说,实在是有欺负老实人之嫌。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的天眼神通,其实勉强也可以算是异能?

    对许广陵所言异能者的身份,老谭将信将疑,但确实是以一种看着大神的眼光,看着许广陵上山的。

    许广陵是四窍全开的宗师,距离名副其实的大宗师也只差一步,就算现在,说他是“准大宗师”,甚至把那个准直接省略掉,也没有太多毛病。

    四窍,左右手心窍,左右足心窍。

    章老当初是这样评价足心窍的,“足窍通,日行千里当不觉倦。”

    老人说的肯定是实话,不过许广陵至今也没有机会验证。刚才他一路狂奔,应该是奔了二三十里,这点距离,还不能让许广陵产生任何一丝的疲乏。

    其实哪怕普通人,经常作长跑健身的,这么点距离也不算个事。

    但不管怎么说,爬山这种事,对于现在的许广陵来说,就算再陡峭的山,也当是如履平地的。——只要它有可以攀援的地方。

    所以许广陵走得很轻松,单衣飘飘,誉美点说,望去确实像是神仙中人。

    当然,若有不知情者看了,把他当神经病也是有可能的。

    但事实是,没有人。

    冬天的长白山游客本来就少,除了那些滑雪爱好者之外,很少有人会选择冬天游长白。其它的什么时候不好?

    更何况,许广陵现在走的,还是非旅游路线。

    所以,也可以说,偌大的长白山,此天此地此山此水,此时,只有许广陵一个人。

    天眼自然而然地开启。

    或许是这段时间的进益,又或许是这座大山本身的加持,许广陵有点错愕地发现天眼的视野又拓展了不少,此际,大概是一千两百米左右的样子。

    换言之,前后左右,一千两百米的范围,尽在许广陵的视野中。

    许广陵走着走着,一开始的步伐还很快,但没多久就慢了下来,有时甚至就直接停在当地,一站就是好久。

    人不动,但他的视野和观察,是活跃着的,而且是相当活跃。

    章老之前的讲述,这段时间他看的诸多图书,那些知识,此刻,是以一种零距离的方式,与他会面。

    山顶是有雪的,山腰中际也有雪,看情况应该是前不久才刚刚下过一场雪,但雪并没有漫延到山脚。不过其实也没有多少区别。

    冬季,万木皆凋。

    虽然松竹之类冬天不凋,但叶子还是会黯淡枯黄,其整体的景致与春夏时节是不能比的,更不用说,许广陵想要考察的诸多“药用植物”了,但这并不影响什么。

    叶落根株在。

    通过天眼,许广陵先是在脑海里拓印着一路走过的地图,与此同时,那些植株的情况,也都尽被定位了下来。

    甘草。

    黄芪。

    蒲公英。

    花荠菜。

    蕨菜。

    五味子。

    山韭菜。

    刺五加。

    ……

    脑海里的地图上,一个个点被标注了出来,那是许广陵辨识出的植株种类,有的只是单株,有的是丛生,有的则一大片都是。

    许广陵会在长白待一段时间,至少半年。

    而这些标注中的植株,将会一直处在他的观察下,从此际的枯萎,到严冬的蛰伏,到雪化冰开后的萌芽,到春风中的生长,到它们开花、结果……

    《长白山植物春夏秋冬考》

    这便是许广陵为自己设定的课题。

    当然,就如之前和老所长说的,他是考察药用植物,或者也可以说,他是站在一个药师的身份,来考察这些植物,这些植物不同部位的药性,以及其药性受季节的影响变化过程。

    今天,许广陵可以说是初步的“踩点”。

    所以,整体上,他的计划只是通过天眼宏观地遥视观察,并作定位标注,而并没有一种种植物的近距离细察。

    许广陵从山脚而起,一直往上。

    他涉足的地方,都是密林。虽然是冬季,但荆棘乱石遍布的情况却仍然还是存在着的,许多地方似乎都没有路。要是普通人在这里,不三五人集结成行,每人一把开山刀,是很难一直行进下去的。

    而就算一直开路,那也会累够呛的。

    不过许广陵却像是生活在这里的松鼠一样,本来应该是阻碍的树干树枝等,却成为他的借力之所。

    经常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他脚在树干一蹬,又或者手在树枝一伸,然后身子一纵,从上从下从左从右随便换个角度和方向,就立刻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在这个过程中,身手与天眼,两者的配合,缺一不可。

    然后,许广陵这只“大松鼠”,就碰上了一窝真正的小松鼠。

    其实是几只小松鼠在林间的玩耍进入了许广陵的天眼视野,然后他就改变了既定的方向,而向左偏移,一千米……八百米……五百米……两百米……

    直到许广陵靠近到二十米,那几只小松鼠都没有任何发现。

    然后他就静静地站在那里,饶有兴趣地观察着。

    直到其中的一只小松鼠在观耍中,靠近到许广陵三米左右,才突然发现这里居然有个“不明大型动物”,一下子扑啦啦地,仓皇逃窜。

    带动着其余的那几只小松鼠,也跟着四散。

    许广陵还是站在那里,没有动。

    一秒、两秒、五秒、十秒……

    远处,几只小松鼠叽叽喳喳,好吧,是叽叽咕咕,然后缩头缩脑,再然后,它们中的两只,像是偷东西的小贼一样,偷偷地向着许广陵这边再次靠近。

    而剩余的几只,则不远不近地尾随在后面,像是压阵。

    许广陵被这群小家伙逗笑了。

    不过,哪怕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那两只小松鼠也未大胆到直接靠近他,甚至跳到他的身上什么的。它们在边上四五米的地方,在树上转着圈,观察着他。

    许广陵的眼珠和松鼠对视,骨碌碌地转。

    他的两手也在做着轻微的招徕动作。

    但是。

    五六分钟之后,两只松鼠,转身,走了。

    走了……

    随后,这一窝松鼠,在树间去得轻盈。它们仍然在许广陵的视野中,但无视了他。

    如果隔三差五地在这里走动一下,应该能和它们成为朋友吧,许广陵不无这般地想着,然后再次往上。嗯,这算是登山中的一个小插曲吧。

    高处不胜寒。

    至少对草木而言是这样的。

    一路往上,草木的种类明显是越来越少的,许广陵甚至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精确的数学系数,即通过经纬度和山的高度,可以直接推算出其地草木的种类数量。

    阔叶林带,阔针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地衣带。

    之前了解过的长白山五个高山垂直地带,许广陵一一走过,走到针叶林带的时候,许广陵的脚下出现了雪,而他的身边,也出现了风。

    较为明显的风。

    ==

    感谢“荒古一帝”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虹颜飘摇”的月票捧场。181

第306章 风绝山巅看天池() 
所谓针叶林带,其实主要也就是松树和杉树。

    长白山的针叶林带是这样,其它山的针叶林带也是这样。国内的山是这样,国外的山还是这样。或者说,只要在地球上,就基本都是这样。最多也就是大同小异。

    松树也罢,杉树也罢,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叶子缩小,退化为针状。

    在气候常年较为寒冷的情况下,不允许它们有阔大的叶子。——树的叶子,就相当于人体的肺,或者反过来。

    不需要太低,只要零下二十多度,人在这种环境里待超过十个小时,肺部是会因为冷空气的侵迫而出现隐痛的。人的肺还是在体内,受到一定的身体保护犹是如此,树的叶子却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

    所以阔叶树移到寒带区,那真的是活不过三天。

    但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不论松树还是杉树,都会被赋予一种特点。——收敛、聚集。

    用松根、杉根煮水泡脚,能疏通并强化气血,对老年人极好。

    老关节、老寒腿的,用这个方法治疗,效果会相当不错。但这也是一种昂贵的养护,一般人家却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但部分山区或农村的人家可以。

    用松木、杉木烹制食物,比如说烤鸭什么的,味道是其次,主要还是食物会被附加上一定的滋补之效。

    它们的果实,松果也罢,杉果也罢,都会是相当不错的滋补药材,全面补益五脏。而至于直接战斗在寒冷第一线的松针,这种滋补的效果更是被强化到极致。

    简而言之,松杉之属,在如章老又或许广陵这般的“药师”面前,一身皆宝。

    不过,收敛、聚集的特点,既赋予了松杉于人而生滋补的特性,同时也赋予了它们固涩、难以化解的特性,在章老的讲述中,一般的从药者,是用不好这种东西的。

    许广陵踏着不厚的雪层,穿过了针叶林带,然后,来到了岳桦林带。

    松树越来越少,渐渐不见踪迹了,只有杉树还在顽抗着,但它们也已经不是主角,主角是开始大片大片出现的岳桦。

    岳桦树也就是白桦树,或者说,是特殊的白桦树。

    就像同是猴子,生活在陡峭山区的猴子学会了登山,生活在森林的猴子学会了爬树,生活在海岛的猴子学会了游泳。假如命名的话,也可以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山猴、树猴、水猴。

    岳桦树之于白桦树,和山猴树猴水猴是一样的道理。

    许广陵眼中的岳桦树,除少数之外,大多已难保持挺拔,或者说,它们挺拔的特质还留存着,但相当恶劣的环境,已然不怎么允许它们生长得过于笔直凌云。

    曲折、斑驳、沧桑、倔强,这样的几个词,可以来概括这岳桦林。

    岳桦无语,但它们用自己的身形和姿态,在告诉着许广陵,此地的风雪和严霜。

    其实不用它们告诉,站在这里,许广陵自身便有了体会。

    此刻,他的脚下,是厚达十厘米左右的雪层,这雪层覆盖了树根,覆盖了地上的落叶,也覆盖了地面上所有的生机。只有些许的那么一点苔藓等,因地形关系,才得以露在外面。

    他的身边,是三到四级左右的风。

    这级数的风还不能说大,但伴随着寒冷又或者说寒***在人身上,如果是一般人,是会瑟瑟发抖的。

    伴随着这风的,还有雾。

    淡白色的带着水汽的潮,姑且说它是雾吧,但这不是许广陵天眼视野才能看到的那“雾”,而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白色气流。

    这雪,这寒,这风,这雾,组合在一起,形成锁链。

    而被锁链封锁的区域,名为生命禁区。

    许广陵抬头,映入眼中的,不是高远蔚蓝的天空,而是低矮暗沉的浓云笼罩。

    应该,是要下雪了?

    他的预测,不,是判断天气的本领,在这里基本失去了效用,至少也变得不准确起来。

    就如此时,判断告诉他,这里会下雪。但具体雪什么时候下,下多大,又下到什么时候会停,这些,许广陵居然都判断不出来。

    对这个,许广陵倒并不奇怪,也没什么失望或者说沮丧。

    之前,他能判断天气的本领来得本就有点莫名其妙,不像是神农诀又或者天眼,它们赋予的口、鼻、眼的能力很明确,这种判断天气,应该也是一种感觉,但它太综合了,至少对现阶段的许广陵而言,还嫌有点玄乎。

    此刻,出现这种情况,许广陵不会怀疑是自己的能力下降,原因应该只是,这里的气流变化,有点太过“调皮”。

    不像是内陆平原地带那么循规蹈矩,让人很容易便能作出判断。

    许广陵继续向上。

    渐渐地,便连再耐寒的岳桦和冷杉,也都扛不住,它们开始止步。

    还能陪着许广陵继续向着山顶进发的,除了脚下越来越厚的雪,也只有身边越来越大的风了。

    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许广陵其实是没怎么见识过大风的,过往的经历中少许的那么两三次大风,风肆虐的时候他也都是在宾馆里什么的,未曾直面大风过。

    他见过树因风倒,但没见过树被风吹倒的当场。

    他见过树因风折,但同样地,没有现场目睹的经历。

    所以此时,许广陵也判断不出这风力究竟有多大。但关于风的数据他知道,所以此刻,他知道这风大,但不能准确判断出,这风力究竟是七级还是八级、九级。

    直到许广陵登上山顶,身边再无任何遮掩。

    寒风肆虐,也凛冽。

    其力度,更是一下子大了很多。

    这时,许广陵确定,风力当在八级以上。

    寒风带着呼啸,裹胁着白雾及冰屑雪屑,在这片天地间,席卷涤荡,就如一个不可一世的大魔王。

    山顶,除了许广陵之外,没有任何的旅客和人迹。

    一山鸟飞绝,三径人踪灭。

    或许本来是有人的,还可能不少,但被这恶劣的天气吓下去了,不论是导游还是天气预报,又或者他们自己的判断,应该都告诉他们:此地不宜久留。

    眼都有点难睁且不说,许广陵甚至都怀疑,他只要稍微抬起手来,作大鸟展翅的姿势,下一刻,是不是就能趁着这风,飞翔起来。

    但在这些许的杂想之下,许广陵的视野,却是着落在了不远处下方的一片白雾茫茫之地。

    如果没错的话,那个地方,应该叫做天池。

    如果不是丽质天生

    你也不会一尘不染

    如果不是千锤百炼

    你也没有不朽容颜

    ……

    李玉刚所唱的《天池》,如此言道。

    但那应该是夏秋之际,澄澈如镜的天池,而许广陵此际眼中的天池,被云封,被雾锁,便连天眼,穿过这云封雾锁,所看到的,也只是一片冰封的雪白。

    ==

    感谢“水云月天”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流年Faye”的月票捧场。181

第307章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长白山是休眠火山。

    很多年前,岩浆在底下的推动,让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大蛋筒,然后最后一次的爆发,又恰好把这个蛋筒的上半部给掀翻了,就如同蛋筒的尖头被人咬了一大口一样。

    然后缺口处的凹陷注满了水,就形成了一个大池子。

    这个大池子位于山顶,“连峰去天不盈尺”,既大又清,澄平如静,被美誉为“天池”,是并不过分的。

    这都没有疑问。

    有疑问的是天池水的来由。

    天上降雨降雪以及雪融化后的水,是天池水的一部分,这毫无疑问。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天池底部是有暗道直通地底的,有地下泉水从中涌出,这才是天池水的主要来由。

    对这个说法,许广陵将信将疑。

    信的理由很充足,一是这山本来就是火山,岩浆从地下冲出,有通道是必然的,问题仅仅在于这通道现今有没有被冷却的熔岩及火山灰等掩盖,而这在于两可之间,二么,长白山有很多天然的地下温泉,有很多的泉流从地下涌出。

    而这泉流的一部分汇入了天池,也是必然的。

    这是信。

    而疑么,就是那些通道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了。

    是很大的洞口,还是仅仅只是渗漏?

    这其中,又涉及到天池怪兽。

    “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

    这是许广陵之前看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的记载,而其它的好些书籍,也都有类似的记载,尤其是近年来,摄影中也屡有发现,这使得其可信度很高。

    但许广陵依然不能就此判定。

    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类似这样的传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你东北的长白山天池有?我西南的玉溪抚仙湖一样有。你东北西南有?我长三角的太湖一样有!

    你又以为只有这三个地方有?

    太天真了。

    国内,国外,全世界的很多其它的大的湖海,都有!

    凭什么只有你那儿才有怪兽传说?

    我们表示不服!

    所以事实上,整个地球上,遍地都有。而至于其是真是假,倒并不重要了,一如金字塔及百慕大的神秘神奇一样。

    真?假?

    普通民众是没有分辨能力的。

    你以为是真的,它很可能只是民间、官方又或传媒的热点制造活动,你以为是假的,甚至各种公共渠道都在辟谣,说这些是假的,但事实上,它们却很有可能偏偏是真的,官方出于某种或某些原因,定真为假而已。

    真也罢,假也罢,能有亲自验证能力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是绝少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