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知全能者-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谢“夜莺血歌”的月票捧场。

第381章 把脉() 


第382章 饮食计划() 
我似乎还挺有当说客的潜质呢。

    要是回到古代,弄不好也能去当个张仪苏秦之流,就是不知常在河边走会不会湿鞋,然后被人给乱棍打死了。

    许广陵心里呵呵着,然后对老林道:“不严重,一点都不严重!老林,你忘了坐在你对面的是谁了。”

    “神医!”

    “大大的神医!”

    “咱们先吃饭,等吃过饭我用针灸给你调理一下,针灸过后,包你活蹦乱跳的,像是从五十岁回到五岁一样。”许广陵拍着胸口大包大揽,妥妥的一派江湖郎中架式。

    章老先生如果看到他的弟子现在这么一个模样,不知道会是抚额哀叹,怎么就收了这么一个脱线的弟子,还是会找来根棍子,打得这个弟子满地找牙。

    但是老林信啊。

    刚才他已经被完全地唬住了,现在小许在他心里,神医的地位已然不可动摇。

    神医。

    大大的神医。

    必须的。

    但对于许神医的这个活蹦乱跳从五十岁回到五岁这说法,老林仍然是毫不见外毫不客气地给了一个白眼。

    两人吃得都比较慢。

    干饼子也不宜吃快,虽然有掰在汤里泡。

    饭后,许广陵兑现承诺,给老林针灸,然后同样把老林给针得睡着了。

    人真的很容易睡觉,这是许广陵这段时间以来的针灸经验之一。主要是经过他针灸,被针者身体内气血开始着全面性地流转,冲击脏腑,那种舒适感会让人本能地进入睡眠之中。

    或者是身体认为,这时,睡眠,无任何意识干扰,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就自动地采取了让主人睡去的行为。

    好吧,这么说稍显有点玄了。

    那就简单点,就如人喝了酒,稍微喝多了点,然后就想睡觉一样。

    差不多是雷打不动的两个小时左右,许广陵的针灸所引起的气血流转效果,也只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然后老谭醒来。

    和最近每一个被许广陵针灸过然后醒来的人一样,老谭当时就震惊了。

    他没有活蹦乱跳,像是从五十岁回到五岁,但他却是不停地挥手踢脚,在房子内外走来走去。这时如果有面镜子,他一定会去照。可惜这里似乎没有这玩意儿。

    所以他也只能是走来走去,走去又走来。

    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或者说小小发泄一下那种身体所传达的轻松和轻快。

    “我是神医不?”许广陵道。

    “是!”老林的眼睛、嘴巴,包括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说着大大的服。

    于是等晚上,巡山员老谭回来之后,他发现老林和许先生坐在一起谈得极欢,知道的,知道他们是昨晚才见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爷俩呢。

    而且是感情极好的那种!

    真的,和老林都共事好几年了,老谭从没发现老林有这么健谈过,和他在一起时,都从来没有谈得这么开心过啊。

    虽然他们之间处得相当不错。

    “许先生到底是许先生。”转念间,老谭很快就这般恍悟着。

    其实么。

    第一,许广陵是老谭介绍的人。

    第二,许广陵是神医,而关于这一点,老林已经深刻地体验过了。

    第三,在老林不知道的背后,许广陵某种意义上也有着护林员这个附加身份,所以对老林来说,许广陵绝对是“知己”。

    这三者加起来。

    老林和许广陵相谈极欢,有毛病么?

    没毛病!

    一点毛病都没有!

    也因此,就这样,虽然才住进来一天,但许广陵着实成了小站的成员之一,绝绝对对的自己人了。

    然后他也正式地进入了自己的生活。

    辟谷是初步拟定的总体策略,也可以说是长期计划。

    但许广陵并没打算直接一下子什么都不吃,还是那话,作为“神医”,他和老师两人,甚至也包括一代武学大宗的陈老先生,他们三人全都对辟谷这事,不是那么认可。

    承认其宗旨和原理,但是不认同其手段。

    许广陵的打算是慢慢来,边走边看,“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他是很久很久以前就知道的,所以在很多事上,许广陵的耐心其实一向都很好。

    许广陵的饮食,之前说过了,第一阶段胡乱吃,第二阶段神农诀,而现在,这还没开始的第三阶段,许广陵开始尝试从“干净”或者说“活性”的角度,来分析食材。

    活性,是许广陵权且拈出来的名词,和通常所谓的活性不太怎么是一回事。

    大地本身,其实都是坚硬冷硬一体不分的岩石。

    这岩石,裸露在地面上的部分,被日晒,被风吹,被雨淋,被露浸日久天长,慢慢地,一点点散碎剥落。

    这散碎剥落的部分,相较于原本的岩石,是属于“活性的”。

    然后生命的种子不知从何而来,在这些活性的土石间扎根,萌芽生长,它们汲取这些土石中可以被吸收的部分,成长为植物或类植物体。

    相较于土石,这些植物体,又是进一步活性的。

    植物体,或腐败,或落叶腐败,在地面的土石间慢慢形成腐殖质,相比土石,这是更活性的土壤,然后在这种土壤上,也会有更活性的植物或类植物体滋生。

    比如说,菌类。

    所以相比一般植物体,菌类是更活性的物质。

    同时,有的植物体,会开花,会结果。——果子是为了传播生命,其核心,是生命的种子,而其外围,是为这种子生长而作的营养储备。

    是全部都能被种子吸收的物质,而且是优良的生命营养物质。

    所以,果子,同样是比植物体更活性的物质。

    人吃石头,吃土,完全不能消化,会完蛋的。

    需要通过植物的转化,把大地中原本有的东西,“活化”。

    而不同的植物其活化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活化程度越高的,人体越容易吸收。也因此,什么是“干净”的食材?一句话,就是那种活性程度最高的。

    依循着这个根本原则,可以一直地往复推演。

    就以黄豆来说,在干净程度上,豆子肯定不如豆芽好,短豆芽也肯定不如长豆苗好。

    大米肯定不如米粉好,米粉也肯定不如米酒好。

    许广陵初步的饮食计划,不是辟谷,什么都不吃,而是只吃那些活性程度高的,然后在这一类中,经过尝试,选定出最优秀最无害最有益于身体的那些。

    ==

    感谢“完蜜的米”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学海无暇”的月票捧场。

第383章 种菜() 
天池中。

    许广陵一招一式地打着拳。

    打拳的过程,是对从陈老先生那里学的百多套拳法的解析过程,是对自身武术体系的建立过程,更是对身体气血的感应和探索过程。

    这三者中,最后一个,才是许广陵的真正重心所在。

    打上那么两个小时左右,一般也到了晚上九点时分。

    此际,许广陵便来到天池之底,那个老地方,躺在“床”上开始睡觉。

    许广陵再没有运行根本窍法,不再徒劳地想要打通中窍什么的,他已经完全抛开了这事,而只是似睡非睡,似练非练地,把伏羲诀运转起。

    像一棵树,既清醒着,又休憩着。

    似乎是休养生息,在等待着什么,又好像只是单纯地休息,并没有进一步的目的。

    这是夜里。

    白天,许广陵和老谭老林都不一样地,以自己的路线“巡山”,一一探查着那些他现在早已熟悉的草木。

    草木的生长,比想象中慢,也比想象中快。

    具体说来,就像陶渊明那句话所说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这便是草木的生长状态。

    一日继一日,草木的性状改变很小,但如果是和一周之前的比起来,又让人分外感觉到,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大得足以让许广陵从中感受到岁月的力量。

    这力量贯穿大树,也贯穿小草。

    哪怕是一株巴掌大小草的一枚叶片中,你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天,一天,又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形状在改变,其脉络在改变,其色泽在改变,其药性也在改变……

    许广陵再次拈了一枚蒲公英的叶子含在口中。

    一点点甜、一点点苦、一点点涩,还有许多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味道和感受,在舌头间缓缓释放出来,然后通过神农诀,其药性一点点地呈现在许广陵脑海中。

    这是许广陵第三十七次品尝蒲公英的叶子。

    从刚出土开始,到其一点点长大,到其开花。

    从清晨带着露水,到上午被初阳褪去露水,到中午被微微薰蒸着,到傍晚沐浴在夕阳中,到晚上星月点灯露水渐滋。

    一个药师的草药实践,就这般地缓缓展开。

    蒲公英只是其中一例,或者说,一个剪影和缩影。

    春取叶花夏取茎,待到秋来采果根。许广陵的这一次实践,也是第一次实践,会一直持续到这一年的秋冬时分,直待寒冬来临,万物归藏,步入下一个轮回。

    于一个药师而言,嗯,于一个立志向着巅峰境界进发的药师而言,这只是基本功课,没什么好说。

    超绝的身手。

    天眼。

    神农诀。

    还有通过气血对身体越来越细致入微的感受。

    这些,都是利器。

    一个“准大宗师”向着药学大宗及整个的医道大宗进发的利器。

    身怀这样的利器,应该说,哪怕就是一头猪,只要假以时日,也照样可以顺顺当当地步入大宗。

    在保护站,许广陵开始部分地接过做饭的权利。

    老谭老林做的饭,他一样可以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是别有风味,只不过,吃上那么三五回还可以,一直吃,就没必要了。——老谭做的饭,许广陵评分二十分,老林做的饭,许广陵评分十分。

    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工序,许广陵做来,再怎么做,也至少是七十分起步的。

    当然,条件实在简陋,想达到八十分也难。

    不过,这七十来分相比十分二十分,那就真的只有“天秀”这个词才能形容了。

    无法详尽描述老谭老林两人第一次吃到许广陵所做的饭时的场景,只能说,那不是两个人,而是两头饕餮在进食,真的,一大锅的汤,被两人喝得几乎是滴水不剩,喝得肚子都明显鼓了起来。

    然后许广陵才发现,相比医术,他的厨艺明显更受青睐!

    许广陵只担心一点,等他走了,他们还能吃下自己做的东西吗?

    想必还是可以的,人的适应性终究很强。

    只不过到时,嘿,那么一个“由奢入俭”的过程,可不那么好受。

    保护站外便是山林。

    许广陵让老谭从家里带了一把铁锹过来,在保护站院外的东侧开始垦地,辟一个菜园。

    许广陵没有挖过地,但是老林是好手,其实老谭也不赖,经过他们的演示,许广陵也很快就是一个好手了,而且以他的身手,干起这活来,可比两人要强得太多太多了。

    他们再次地被许广陵秀得眼花。

    许广陵让他们两人分别给带了些种子或秧子回来,共计九种,番茄、萝卜、茄子、空心菜、莴笋、菜花、大白菜、黄瓜、小葱。

    都是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蔬果。

    “小许,好多东西在这里可能种不活的。”老林道。

    如果和中原地区相比,长白山山区的春天,其实真正意义来说,是六七月份才到来,而他们这里虽然说是山脚,但昼夜温差也是很大的。

    老林以前是在别处但也是此地的某个伐木场工作,一干就好多年的那种,当然那是好多年前了。

    他和那些工友们也试图开个园子种点菜的,但好多菜都种不活,种得活的也长不好,长得还将就的,味道也很难吃,根本就不如市场上买的。

    林地就是林地。

    哪怕是被清出来的没有树的林地,也不适合种东西。

    更别说现在这里是山上了。

    “我就是种来玩玩。”许广陵道。

    老谭和老林两人都信了。

    然后……

    “小许,小许!你快过来,这种子怎么就发芽了?”早晨,老谭在站外扯着大嗓门地喊许广陵。

    “怎么,有什么不对么?”许广陵慢条斯理地迈步过去。

    “太不对了!这是萝卜吧?哪有第一天种下去第二天就发芽的?不行,我得去农种店找那个卖种子的算帐,他卖的这个种子有问题,很可能是只长稞不长萝卜的。”老林气愤道。

    “老林,莫急,到晚上再看看。”许广陵道。

    老林几乎是一整天都在这个菜园边晃荡,结果,中午的时候,他发现空心菜也发芽了,傍晚的时候,他发现小葱也发芽了……

    ==

    感谢“我去年买了个超额”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在大学中流浪”的月票捧场。

第384章 大草木园计划() 


第385章 仙() 
第二天上午,许广陵从山上下来的时候,面对的是留守的老谭。

    “许兄弟,你真的是异能者?”老谭的恭敬是一直就有的,而现在则多了一些莫名的兴奋。

    话说你兴奋个什么劲,又不是你有异能!

    感受到他的一点心理活动,许广陵这般吐槽着,然后笑道:“长白山是仙山,你听说过没有?”

    和阅读佛教典藏一样,许广陵以前也是读过道藏的,虽然读得一知半解,而且还是浮光掠影式的,很多内容都被他给自动省略地滑了过去。

    但还是接触了一些东西。

    比如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仙人”的说法。

    仙,从造字上来看,是一个人,和一个山,所以通常的解释,是避世离俗,在山中清修之人。

    有一副对联是这么说的,“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嗯,这应该是佛道之间的“切磋”,但其中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佛道之人,很喜欢住在山中。

    有人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嘛,山中清净嘛,风景还很好,还有,空气还很清新。

    其实这几个理由都不是很充分。

    从最后面的说起,空气很清新。

    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一方面很敏感,因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雾霾的,就算那些不怎么有雾霾的城市,空气质量也谈不上什么好,更谈不上清新。

    所以说起“空气清新”,普遍都会很向往。

    就算是农村,远离都市的地方,也未必就能避开雾霾,空气反正是被捎带着污染那么或多或少。

    但是古代呢?

    工业化还没有开启。

    任何地方,只要随便有点树,空气都会相当的干净、清新。

    所以,山中空气很清新,这个优势可有可无,被极大地削低了,其影响力真不是那么大。

    至于风景很好?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远处的才是风景。

    风景再好的地方,常住的话,也就那么回事了。

    还有清净,就更站不住脚了。

    陶渊明不是有一句话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远地自偏!

    总之,你想热闹,那就搬到闹市中去,而且还必须是正对着街道的,不然,哪怕就是在街道后面,区区一个庭院,也能轻易把重重喧嚣隔于其外。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那个环境下,住进山中,实在没有那么大的优势。

    相反,生活上的不便却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空气会比较冷,春夏秋的早晚,都会冷得人骨头僵硬,而到冬天,一场大雪下来,直接就封门了,不止封门,还封山的,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个把两三个月,都让你无法下山。

    其次,山中水源不是那么方便。

    自来水肯定是没有的,就算山上有清泉,也不可能所有的入住者都能靠泉而居,因此,挑水这项工程,是免不了的。

    而且是天天挑。

    你当挑水很轻松,还能健身的?

    对,这话没错,似乎确实能健身,但真的不轻松。身体比较康健的还好说,锻炼锻炼也就能应付这差事了,身体不那么好的,挑水就始终都是个苦差。

    再次,吃的不方便,山上你能种点菜,但更多的地方连菜也不适合种,至于米面粮油之类,全部都要定期下山采买。

    ……

    再总而言之,生活在山上,不便之处实在是太多了。

    好处不是那么大,坏处却是太多太多,两者相加,就使得“入山而居”,至少,性价比不是那么高,对吧?

    那为什么他们还一窝蜂地往山里跑呢?

    不但如此,他们还整出“洞天福地”的说法,所有的“福地”,都是天下的各种山,而所有的“洞天”,都是开辟在山上的洞府,或者说居处。

    总而言之,洞天也罢,福地也罢,都和山离不了关系。

    以前,许广陵读到这些的时候,就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些山顶洞人们实在是很幽默很有生活的乐观精神,把简陋的山洞称为洞天,把有名没名的大山小山称为福地。

    这么一来,原本很low的东西瞬间就变得高大上了有木有?

    但是自从发现了“大地山川之气”之后,许广陵再想到“仙”,再想到“洞天福地”,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怎么说呢,有点复杂。

    反正以前的认识,开始产生颠覆。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古代的时候,而且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可以上溯到先秦以前,那时就有人甚至是不少人也能像他这样,看到“大地山川之气”?

    然后,就长久地聚居于山中。

    再然后,就有了“仙”的实际及概念。

    以及,随着时代推移,这种行为被逐渐固化下来,并由此而诞生了洞天福地的传说。

    但时至后来,洞天也罢,福地也罢,似乎又没有传说中的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