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知全能者-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到这一句的时候,许广陵同样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段:

    “子徒见贝锦之辉煌,未晓如抽之素丝。才闻鹤鸣之冲天,讵识先资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未。神凝至圣,积习而成。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

    不论小节而只说大道,不论织网而只说捞鱼。

    纵言之煌煌。

    终非登堂入室之人。

    ==

    感谢“奈落幽梦”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寒月阁主”的月票捧场。

第540章 从叶到茶() 
    早晨种植,上午读书,许广陵这也算是应了古代的“耕读”二字了。

    中午是没有午饭的,许广陵给两位老人准备的就是一天两顿,早餐和晚餐,早餐大概在八九点左右,而晚餐大概在四五点左右,这也是和两位老人的作息配合。

    一日三餐只是习惯,而并不是理所当然。

    合理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只能说,没有定数。

    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生活方式,所要求的饮食,当然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体力消耗大的,就多吃米粮,脑力消耗大的,就多吃鱼肉,两者消耗都不大的,就多吃菜蔬,向清淡方面靠,如此等等。

    这是饮食种类,而进食时间,当然也需要和生活节奏有所配合。

    许广陵现在么,则是随意度很大,可以一天一顿,也可以两三天一顿,以至于十天半月一顿,但当前阶段,他正常地,是两到三天一顿,而所吃的东西,也就是喝点果汁等,补充身体代谢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什么的。

    至于能量消耗方面的补充,基本不需要。

    有大地山川之气,还有阳光,或者说日月星光,这两者加起来,已经够了。

    中午,两位老人会睡上两个小时左右,以恢复上半天的心力损耗,主要也是让身体更好地完成代谢。

    许广陵则不需要。

    他开始一天中第二次的巡山,观察记录先后种下的那些草木的生长情况,及整个区域的二气变动情况。

    这般又一次的散步之后,便到了下午时分。

    下午,许广陵是没有具体安排的,随意而定,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清闲,实在是,他要学习和思考解析的东西,太多太多,多到简直都是千头万绪的。

    识窍的成就,这是主体工程。

    而围绕着这个工程,许广陵抽丝剥茧,建立了很多很多的分项工程。——青华宝篆只给了他目标,但这个目标太高太远,太缥缈太无踪,需要他一步一步地锁定范围,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垒石为梯,向其靠拢。

    一蹴而就,是不存在的。

    许广陵早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章老先生这几天在试制茶叶。

    最开始是桑叶,后来是荷叶,而当两种粗制品放在一起,略作品尝之后,章老先生也罢,陈老先生也罢,甚至包括被邀着一起品尝的大佬也罢,他们共同地都抛弃了桑叶,而转睛于荷叶。

    不是桑叶不好,实在是,那荷叶太太太太太出色了!

    微苦,微涩,微香,微甜……什么都是微,但当那很多的“微”聚集在一起,不知道怎么地,一口荷叶茶下去,整个肺腑都为之通透的感觉。

    只能说,妙不可言。

    于是,章老先生就开始专心地制作起荷叶茶来。

    但这一专心,问题就来了,问题也大了。

    粗制和精制,要求是不一样的。

    之前,章老先生就是简单地烘焙,从池塘里采下来的荷叶,连洗都不用洗,直接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得差不多了再放到大锅里略烘就成了。

    而现在,精制的时候,章老先生就发现,不论是晒,还是烘,他所操作的每一个过程,都对荷叶的味道实际上是有所破坏的。

    简单地说,他制出的茶叶,在很多方面,甚至都比不上鲜荷叶!

    这让老人颇为沮丧,也很不解。

    陈老先生加入了进来,以他酿酒的经验及各种杂项知识,帮助老友作着各方面的实验。

    采摘。

    清晨带露采摘,中午烈阳下采摘,傍晚夕阳下采摘。

    清洗。

    不冲洗直接进入下一步,山溪水中简单冲洗,积水潭中浸泡上半小时、半天、一夜等。

    烘焙。

    太阳下晒,大锅里炒,蒸笼中蒸,锅盖上炙。

    ……

    如此之类,各种组合,工序之繁复多变,让许广陵及大佬两人简直叹为观止。

    然而。

    嗯,然而,然而并没用多少的改观。

    折腾来折腾去,殚精竭虑,百般手段尽出,也还是那个破样。

    “小子,你给我过来!”深感自己的知识受到了挑战,深感自己的经验变成了废料,深感自己的身心受到了打击,陈老先生不忿地对始终旁观的许广陵喝道。

    “陈老,怎么啦?”许广陵萌萌哒。

    “小子,你来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陈老先生化羞愤为怒气,“你的这个荷叶是怎么回事?这完全不合理!这根本就不科学!”

    “科学家以科学的思维信仰上帝,无知者以无知的思维信奉科学。”许广陵淡定微笑,“陈老,这不是您说过的话么?”

    “小子,你是说老夫无知?”陈老先生气笑道。

    “您老很有知,但眼前的这荷叶,它不是新东西嘛,突破了一些常规的界限也是正常的,所以您和老师用常规的手段来对待它,也就受到了挑战。”许广陵道。

    章老先生和此刻也在场的大佬都是一愣。

    陈老先生一愣之后,则是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这荷叶,对光很挑剔,对热也很挑剔。”许广陵道,“我只知道这两点,但怎么才能完美地把它制成荷叶茶,我也不知道。”

    许广陵摊手。

    所以问题还是抛给了两位老人。

    但有了许广陵的提示,情况就又不一样了,他们有了新的方向和突破口。

    没两天,大量的特殊玻璃以及温度计之类的被运上山来。

    各种各样的小玻璃房被建了起来。

    “这是红光房,只有红光才能透进这里来。”章老先生给许广陵作着介绍,“这是蓝光房。”

    “我们先用单光晒制,再结合烘焙。”

    许广陵点头,然后笑道:“老师,我静待你们的成果。你们不妨探索和试验得精细一些,以后所有的茶叶,应该都需要这套手续。”

    章老先生也点头。

    陈老先生则是傲然哼道:“小子,等着看吧,区区茶叶制作,没有老夫两人拿不下来的难关。”

    “陈老威武!”许广陵拱手。

    这也并不算是大话。

    有了许广陵关键性的提点,如果还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那也就枉为一代大宗了,而且还是两个大宗加在一起。

    没几日,一杯冲泡好的荷叶茶摆放在许广陵面前。

    “拙言,你尝尝,看还需要作哪方面的改进?”章老先生道。

    许广陵还没有尝,只是闻了一下,就感觉可以点头了,但他还是端起来,细细地啜了一口,然后道:“老师,陈老,你们成功了。”

    “这个茶,我打80分。”

    “总体来说,基本没有问题,细节上,再进一步细抓一下,就差不多了。”

    “小子,才只有80分?”陈老先生一副你在逗我的样子。

    “陈老,你们是专业的,但我才是标准。”许广陵道。

    “切!”

    切归切,切完之后,两位老人还是继续着兢兢作业,在细节方面,反复试验和讲究。

    ==

    感谢“彼婩”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windows”的月票捧场。

第541章 最馋人,是麦稻香() 
    等到把80分进一步提升到90分之时,已经是又几天之后了。

    但到这时,已经达到两位老人所能做到的极点或者说近极点,再往上去,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而需要许广陵这个大宗师亲自出手了,各种“神通”配合着来。

    把十八般武器都用上。

    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用边际效应的理论来说,到了这个时候,十分甚至一百分的加大投入,才能换来一分的相应输出,太不值。

    与其这样,许广陵还不如研究一下,如何让荷叶这个原材料更优秀一些呢。

    “老师,陈老,没得说,九十八分!”许广陵品尝之后,伸出大拇指点赞,“扣两分,是怕你们骄傲。”

    章老先生笑咪咪地接受了弟子的认可和称赞。

    陈老先生一贯地吹胡子瞪眼,但也没什么话好说,最终憋出了这么一句:“九十九分不行?”

    “不行!”许广陵肯定回答。

    “哼!”

    到了这个时候,工艺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而这个荷叶茶,也成为第一件正式的许广陵与大佬方面的协议产品,月提供,十斤。

    在和大佬的交流过程中,许广陵拟定了这件产品的级别。

    甲级。

    “如果那些桑叶制成茶,是什么等级?”大佬问道。

    “丙级。”许广陵道。

    “嘶!”大佬轻抽口冷气,随即,却又觉理所当然,不是理所当然于那桑叶只是丙级,而是由这个丙级,明白了荷叶茶的这个“甲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正式的玻璃房及温控房等被建立了起来,一根地揽电线从基地直接拉到这边的。

    通了电,通了电话(基地卫星接入),这个远离而且是非常远离人烟的荒野地带,也算是实现了基本的“二通”。

    章老先生手把手地把荷叶茶的整套制作工序教给大佬的手下,以后,他就可以从这个里面摆脱开来了。

    制茶是消遣,但一代大宗的消遣不应该停留在“无技术含量重复”的层次,后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茶叶,等着他去研究制作呢。

    “老师,你喜欢喝哪些茶叶就制哪些,反正全天下有的茶叶,我都会给种到这里。”许广陵道,“你也不用担心荷叶茶就是最好了,后来居上的茶叶,肯定还是有的,我保证!”

    章老先生笑着点头。

    他还是蛮期待的。

    大佬的手下又在山脚开始平整土地,在之前初步开垦出的土地上,进行第二次的平整。

    被许广陵用芨芨草开辟过,这土地也完全达到了沃土的标准,所以这次平整,就是正式成田,一百亩水田,两百亩旱田。

    水田种稻。

    旱田的一半种麦。

    另一半则分种五谷杂粮,如许广陵之前和老位老人拟定种植项目时定好的三种豆子,黄豆、小黑豆和豌豆,然后就是土豆红薯等等等等。

    三百亩,说着很多,但其实辟在山脚,就是那么不起眼的一小块。

    而除了这南面向阳的一小块,山脚的其它方向,东西南北四面,俱都被开辟出一个环形带,这个环形带,许广陵拟用来种蒲公英。

    蒲公英,许广陵准备正式立项研究的第一味药草。

    也将是“中药集团”的起始。

    三百亩田及大范围蒲公英的种植,许广陵交给了大佬的手下。

    而对山脚外围的,在桑榆荷等外面圈子的这大片田地,许广陵基本就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了,只作观察和些许的引导,不再像种植桑荷那样的,疯狂的两种雾气渗透。

    也没有那么多的大地山川之气和草木之气供他用。

    但在山脚往上的第二层区域,许广陵亲自平整了大约两亩地出来,然后种下了和山脚一样的东西,水稻、小麦、五谷杂粮。

    这番,许广陵就不吝啬了。

    芨芨草田所产出的草木之气,配合大地山川之气,许广陵再次地“败家”了一番,让这片田地的种植,一天内成熟。

    上午时分,翠绿的麦芒,金黄的稻穗,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一道极耀眼的风景。

    这风景,只有许广陵、两位老人,及大佬钱绍友等几人能够看到,但那种无以形容的异香,仿佛能勾动人心底某种本能的异香,却随着风的吹拂,弥漫了整座山,并向外继续弥漫。

    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在麦田和稻田中飞舞,你见过吗?

    两位老人及大佬等,这番算是见识了。

    然后,各种栖息在芨芨草田里的鸟类及大小动物,也凑热闹了,但鸟只是在天上飞,动物也只是在外围傻瞪瞪地看着。

    不是它们不想靠近,而是这些天在山脚,它们已经被培养得学会了规矩。

    至于不规矩的那些,要么被驱逐,要么已经变成了战士们的伙食。

    “怎么这么香的啊!”底下,看护桑榆以及田地的那些战士,有一个算一个,几乎个个捂起了肚子。

    就一个感觉。

    饿!

    本来是在基地那边吃得饱饱换班过来的,但这时,这股突如其来的香味才一入鼻,个个都好像是饿了好几天,好几天中一点东西都没吃那样。

    然后面对一大桌的美食。

    完全不能忍!

    “娘的,怎么就这么香?”山上,陈老先生也在嚷嚷,“之前的那些,也没见这么香啊,没这么勾人的。”

    这话肯定是不对的。

    那荷花比这香多了,也勾人多了。

    但两种香,是不一样的,而且非常不一样。

    不一会儿,陈老先生烤起了麦穗。

    青绿中才只是稍微带黄的麦穗,被他摘了下来,然后放在火堆上烤。

    章老先生跟着他学。

    甚至连大佬,也有样学样,同样扯了一把麦穗在手里。

    这一烤,不得了了。

    那异香陡然升级,翻着好多倍地浓烈起来,不止是引起了蜜蜂蝴蝶及鸟兽等一阵小范围的骚动,更是让在火堆旁烤着麦穗的三人以及旁观着的钱绍友等人鼻翼连抽。

    “日娘贼的!”陈老先生嘟哝着,简直怀疑起自己的定力来,怎么是如此之差?也“痛恨”起眼前的食物来,然后问许广陵:“小许,这玩意,又是什么级别的?”

    许广陵对荷叶茶的定级,两位老人也是知道的。

    “丁级。”许广陵道。

    这个回答,让两位老人及大佬三人齐齐注目。

    “拙言,不对吧,这才是丁级?”章老作为代表,问出了几人一致的疑问以及难以置信。

    “这两者,”许广陵指着身边的麦田和稻田,“它们确实比桑榆等要低一级。”

    “只是么,最馋人是麦稻香,身体是很难抵抗这种‘朴实’的香味的。”许广陵笑着道,然后对陈老先生说道:“陈老,你不是说过喜欢吃馒头么,今晚就试试,蒸一笼馒头看看吧。”

    ==

    感谢“墨珈白”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我叫王小民”的月票捧场。

第542章 识窍之始() 
    蒸一笼馒头看看?

    对许广陵的这个提议,场中无人能够拒绝。

    但当下,还是烤麦穗。

    就连去掉了麦芽(香味的主要来源)的精面馒头,甚至是陈旧的面粉所做的馒头,弄成馒头片放在火上烤,都能散发出香味来,可想而知,烤鲜麦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了。

    更何况,这是不需要烤就已经散发着勾人异香的麦穗。

    接下来,在场的几个人,仿佛全都陷入了魔症,烤麦穗,就凉水,一个个吃着喝着,不亦乐乎,活像傻子一样。

    钱绍友等几个“尖刀”就不说了,还可以说战士们真性情,不拘小节。

    但其他的三人。

    一个是曾经的一代御医。

    一个是一代武学大宗,兼不知道多少个博士头衔的拥有者。

    一个是现任大佬,之前正部现在提了关键一级成为副国级的名副其实的大佬。

    你们还讲不讲究一点身份了?

    许广陵啼笑皆非,然后想起了孔子所言并孟子申发的那两句话: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食、色,性也。”

    而这两者,如果说后者是造物赋予生命的责任,并为这责任包裹上一层甜美的外衣,前者,则切切实实是生命最原始、最根本的本能。

    其实,站在许广陵现在的高度来看,就凭孔子能说出这句话,就不愧为圣。

    是的,可以抹除其它的一切。

    就凭这一句话,就可以为“圣”。

    因为这样的见识,非圣不能为,非圣不能有。

    了解这一点,对人的行为,对整个人类的行为,也就知道一个基础和大概了。

    而此际,站在这片麦稻前,站在烤着麦穗的众人身边,蜜蜂嗡嗡,蝴蝶飞舞,山风轻拂,异香弥漫,许广陵心中忽地便是一动。

    也许……

    识窍之路,不妨就从“食”开始?

    从生命最深的本能处开始。

    吃得差不多了,章老先生恢复了冷静,恢复了一代大宗的风度,伸手抹抹嘴,在唇角边抹出一道长长的黑线,“拙言,你的这些东西,害人不浅!为师都开始担心,不久之后,是不是会变成好吃鬼了。”

    “你现在已经是了!”陈老先生同病相怜地看了老友一眼,然后恶狠狠地看向许广陵:“小子,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为啥不吃?装矜持吗?”

    好吧,我这是犯了众怒了?

    许广陵“恍然大悟”,于是也扯了一把麦穗,坐下来,开烤,开吃,吃出两手黑灰和一嘴灰渣来。

    这才像话!

    三位大佬全都展颜而笑。

    “老师,除了馒头、面条等不论,你喜欢吃哪些馅的包子?”许广陵问道。

    他已经决定,从现在开始,从大宗师转职“美食大师”,在饮食和美食这条道上,一路向前狂奔。

    在医道未成之前,先在这条道上,率先成就一个大宗出来。

    然后站在大宗的高度,来看“食”,再站在大宗师的高度,由“食”而牵连和食相关的“识”,为识窍的成就,打下第一块地基。

    “老夫喜欢烧麦,肉馅的,还有小笼包,蟹黄的就行,还有鲜肉大馄饨。”

    陈老先生抢先道,然后紧接着便道:“不行了,一说起来老夫就馋了。”

    “老夫最想吃的是鲜肉大馄饨,小子,限你在半个月内,把所有的料都给老夫备好,听好,我要最好的猪肉,最好的大葱,还有最好的酱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