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知全能者-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一些灵感,最初,正是从这三种萍的区别而来的,根据它们的不同性状,许广陵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敲定了,风,究竟从何而来。

    从池塘而起的风,极细,极微,就如烟薰缭绕一般地,漫上了种植着蒲公英的区域带,而后,这风壮大了一些,以轻拂的方式,拂过了蒲公英内里的金银花带,而后,这风又壮大了一些。

    然后,这风,拂过桑林,拂过松林,拂过果树林,拂过竹林……

    它们盘旋着。

    从山脚而起,然后,以大体转圈的方式,旋移而上,并在这种旋移的过程中,逐斩扩大,最终,一路上,形成了或大或小的“风眼”。

    而许广陵之前抛扔种子的地方,正是从山脚到山腰再到近山顶的这广阔地带上,那个最大的风眼。

    在这个风眼中,大地山川之气,草木之气,完全没有许广陵的操控,而自行地聚集,或者说被聚集,然后形成一个高速旋转着的“漩涡带”。

    当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漩涡带形成之时,宣告着许广陵的这盘大棋,大功告成,也宣告着他最初的设想,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用神奇点、传说点的语言来说,他在这无名山中,以一个大宗师的高度,经过长久而又细致细微的观察,经过潜心的学习,经过漫长的推敲和思考,再经过一点一点零敲碎打的实践,终于,化设想为现实。

    在这无名山中,架设出了一座大型的“聚元聚灵”大阵!

    此阵,以大地为阵盘,以这座无名山为阵基,以无以数计的草木作为……作为……

    作为什么呢?

    载体?功能部件?中转并运营点站?

    反正怎么称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草木的作用下,这漫山遍野的大地山川之气及草木之气,也即元气和灵气,不复为茫茫漫漫,而是有方向地运转着。

    而就在这种运转中,它们在精巧至极却又妙合天然的一些安排下,在一些地方,“聚敛”。

    那些聚敛的地方,有“聚元点”,有“聚灵点”,也有两种皆集的“聚元聚灵点”。

    暂时,其实还谈不上完全的大功告成。

    严格地说,只能说是许广陵的设想成功了,这是一条已经被证实可行的路子,而其中的具体安排,则还大需斟酌和重构。

    之前种下的那些草木,甚至包括大规模的蒲公英带等,都需要重新规建。

    但这真不算什么了。

    许广陵之前下这盘棋,如果说难度是一百的话,那么现在对这盘棋进行复盘,并在复盘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使之最大限度的合理并完美,对一个大宗师来说,其难度,最多也就是一而已。

    简单来说,几乎不再有任何难度!

    接下来的几天,许广陵在这座无名山中,包括山脚的广袤地带,以及山腰,东西南北各个侧面,大动干戈。

    大佬的那些手下全都被征用。

    本部的一万名尖刀,以及因“福利”而长期保持约两千名额的外部尖刀,全都被调集了过来,开山,挖河,引渠,种树。

    这样的大规模动作,持续了近一周。

    一周之后,尖刀们退去,由许广陵独自一人,对这庞大的“大阵”,进行单独的操作。

    对各个局部的草木,或扩展,或收缩,或移形换影。

    这样的过程,又持续了快一周,这一周的时间,许广陵几乎暂时推却了其它一切的安排,除了每天早晚的两次锻炼还保持着,其它则全都暂停,为手头的这个大工程而让位。

    主要是,他要争分夺秒,一口气地完成。

    因为那些草木,都在变,它们不是死物,而是生命,并且是,被种植于这种特殊区域中的生命。

    单独的一株两株十株八株草木,变化固然不大,但现在的情况,是千株万株,以至根本无法详细计数的大小草木。

    不说每一天了,就是每一刻过去,许多东西,都要重新计量。

    但这种变,本来就在许广陵的动态公式之中,所以,他唯一需要在意的,也就是抓紧时间而已,其它的,都不是问题。

    日赶夜赶,一周之赶。

    最终,大阵合围。

    ==

    感谢“奕奇峰”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於仙”的月票捧场。

第605章 洞天福地() 
大阵正式合围的那一刻,以无名山为中心的这整个天地,好似都剧烈震荡了下。

    当然,这震荡只有许广陵能感受到。

    随着震荡,这片天地之间,两种水样的雾气渐渐地被搅动,然后就在这种搅动中,由原本的散漫,化身为一个整体。

    就如一碗被搅动着旋转起来的水一样,不,不是一碗,而是一整个大海,这漩涡从山脚一路盘旋着向上,不停地向上向上再向上,穿过山腰,穿过雪线,穿过那一千多米的高山雪带,最终,会师山顶。

    到了山顶之后,这旋转,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支撑。

    其实早在到达雪线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失去了支撑,而只是由着惯性继续上冲到山顶而已。

    失去支撑之后,这旋转,掉转向下。

    于是,大地山川之气以及草木之气,就这样,在旋转中,被旋合为一个整体,而后,既在旋转中由下而上,又在旋转中由上而下。

    这无名山中的一切,大地,山脉,草木,动物,以及人,全都身处其中。

    许广陵再一次来到了山顶,站在山顶的“风眼”位置。

    他的身体,实在,却又恍如虚化,内部外部,没有任何阻碍地,任由着两种雾气贯穿渗透。

    元气,灵气,如一滴滴细微至极的雨滴,又如一缕缕最绰约缥缈的云雾,在旋转中,经由关窍,经由肌肤,从头到脚地渗浸而入。

    渗过肌肤,渗过血肉,渗过脏腑,渗过骨头。

    从外到内,又从内到外。

    无休无止。

    就是这样的感觉!

    一切都和许广陵想象的无有差异,而这,也正是他所想要达到的效果。

    从山脚,到山顶,一共二十二个风眼。

    这整个无名山区域,甚至可以扩及周围的数十以至数百公里方圆,大量的大地山川之气和草木之气都被调集起来,然后,汇集于这二十二个风眼。

    当然,是汇集着,也是流动着。

    无一刻休止地流动着,而那种动态的汇集点,却自始至终,都一直存在着。

    把二十二个风眼全数亲身尝试了一番之后,许广陵叫来了两位老人,然后让他们分别站于其中的一个风眼之中,各计一小时左右。

    体验之后,两位老人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己。

    “拙言,这……”章老先生激动难言。

    “这里,从今天以后,变成真正的洞天,这山,也将一步步蜕变为灵山,老师,陈老,你们所站的地方,就是灵眼,你们以后的锻炼,都可以放到灵眼中进行。”

    “它会让你们的进度,提升十倍以上!”

    许广陵微笑说道。

    其实又何止如此?

    身处此中,天长日久地承受着元气及灵气的灌注、渗透以及冲刷,身体所受到的好处,简直无以计量,绝不仅仅是什么进度提升而已。

    而且这样的手段,可以一直应用到三阶九级的第九级,直至晋入大宗师!

    谁能奢侈地进行这样的一种内外沐浴?

    就是以前的许广陵,也不能。

    但现在,他可以了。

    哪怕大宗师,在天地之力面前,许多时候,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现在,许广陵这个大宗师,却是以“识”而不是以“力”,借天地之力本身,营造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造化。

    日后,有了这二十二个风眼,这座无名山从某种意义来讲,相当于多了二十二个大宗师,甚至还不止!

    许多设想以及实验,在这个新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了。

    二十二个风眼,除了山顶的那个,以及底下的三个留作备用,其它的十八个,都被许广陵用来当作了“培育基地”。

    其中一个风眼所在地,被他引了山溪过来,形成了一个位于山腰的湖泊。

    三米见深的水,水清见底,就连湖底石头那细微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而水平如镜,又是理所当然的镜湖。

    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当真是美不胜收。在这样的湖边漫步,简直既像在人间走,又像在天上行。

    但许广陵所以弄出这样的一个湖,显然不是为了这个。

    荷花被种了进去,菱角被种了进去,那几种“萍”被种了进去,还有其它好些的水生植物,被种了进去,而后,好几种鱼也被放养了进去。

    就在鱼被放养进去之后,第二天,出现了极神奇的景象。

    一大群的大鱼小鱼,就在这个湖泊中,成群结队地,以湖泊的中心为圆心,一圈一圈又一圈,不知疲倦地洄游着。

    而它们洄游的方向,正是风眼中两种雾气流转的逆向。

    换言之,它们在“冲浪”。

    冲的不是水,而是雾。

    又一个风眼,同样被许广陵引了山溪经过,形成一个小湖泊。

    或者说,只是一个小池子?

    这个小池子不过三米见方,是直径而不是半径,然后,在这个同样清可见底的小池子中,许广陵只种植了一种东西,荷花,而且只是一株。

    以前,山脚的池塘,荷花在他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异变,他还没有忘记呢。

    而现在,他就想看看,荷花在这个专门为它而准备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地轮回,在不断轮回的生长中,最终,究竟会蜕变为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这是日日夜夜,都极其浓厚的大地山川之气和草木之气的浇灌和渗透啊,而且是旋转的花洒式的。

    对草木来说,这当是最梦寐以求的环境。——虽然这个说法有点怪。

    许广陵期待着。

    其它的那些风眼,许广陵并没有浪费,而是各尽其用,当然,也只是小用。

    大多数的风眼,也只是栽植一种同时也是一株的草木而已,然后对两种雾气的消耗及利用率,甚至连1%都不到。

    这是许广陵特意的安排。

    若每个风眼都100%地利用,那抽取和消耗的两种雾气就太多了,虽然这些风眼汇聚的雾气都只是“零散雾气”,但正常情况下,它们还是要散归各处,滋养着大地山川及草木的。

    全数抽取利用了,一时半间,甚至十年百年,可能都不见得有什么不太好的影响和变化,但那并不合许广陵之意。

    相比那些抽取和利用,许广陵更想看到,这整座无名山,这一方地域,在他的这个聚元聚灵大阵的运转下,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寻常的山水,渐渐地蜕变为“洞天福地”的。

    这注定会是一场非常规的进化。

    而被“进化”包裹其中的,是大地,是山水,是草木,是这方地域的所有存在,包括一切的生命和非生命。

    一段时间以后,比如说一年,又或者说十年,届时,这“广陵洞天”,会是何等模样?

    ==

    感谢“幻想鱼”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路痴lee”的月票捧场。

第606章 仿佛青帝临此间() 
一年,又或者说十年。

    而事实上,并没有让许广陵等这么久。

    变化,仅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在许广陵看来极为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大地山川之气和草木之气的变化。

    这片地域,彻底地“起风”了起来,所有的元气和灵气,都被调动起来,参予了以无名山为中心的缓慢运转。站在山顶,许广陵不用看就看到,嗯,那种极明显的,就像是银河系中心一般的吸附旋转。

    只是旋动的,不是亿万星辰,而是那遍布这方地域的元气和灵气。

    换言之,也可以说,处于这方地域中的一切,都被这种旋转包裹其中。

    草木在其中。

    草木和元气、灵气间的互动程度是很深的,远超过动物,更远远超过人类。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居然对这两种明显极有益的雾气反应迟钝,其中的原因直到现在许广陵也不清楚,那绝不仅仅是什么心性的关系,因为就连心思最单纯透明的婴儿,也比不上草木。

    当然,他们确实比成年人要强。

    在两种雾气的作用下,无名山,山中,以至于在雾气旋转范围内的山外,所有的草木都在旋转雾气的作用下,出现了“蕃秀”的现象。

    单纯的蕃秀还不算什么,毕竟这是夏季,本来就是一片绿意盎然。

    但是,许多山花,开了!

    哪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但此刻,是阳历的八月阴历的六七月时分!早已远远地过了四五月。

    纵然还有花开,那也是很少的种类。

    正常来说,放眼看去,黄白红紫只是少数,只是极少的点缀,更多的,还是一片深绿,甚至连浅绿都很少。

    然而现在……

    应该在一月开的花,开了!

    应该在二月开的花,开了!

    应该在三月开的花,开了!

    ……

    野桃花与野菊花争艳,冬腊梅与秋桂花竞芳。蔷薇、水仙、月季、丁香,还有各种有名无名的树花、藤花、草花,尽都一窝窝、一丛丛地,开了。

    开始几天,只是这里冒出一处,那里冒出一处,这种情况山中正常情况下也是有的,虽少,但并不奇怪,因为山野中地域及小环境条件复杂,并不同一,所以哪怕是同类植物,其“生物钟”也并不一致。

    就以开花、结果来说,早上十天半月,或晚上一月两月,都是有的。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

    春花开了,夏花开了,秋花开了,冬花开了,本该在不同的春夏秋冬四季开放的花,居然全都得到了什么神秘的指令一般,聚集在一块儿,开了!

    而且是开得那么张扬,那么绚烂,那么蓬勃,那么多姿多彩!

    整个山野,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幅的浓墨重彩的泼墨画,对,“泼”!大概也只有这个字,才能稍稍形容一下此刻的山野中,那色彩的繁丽。

    七彩横野,诸香弥空。

    而这些色彩,和各种花朵所散发出来的香味,毫无意外地引来了各种昆虫动物之类。

    蝴蝶漫天飞舞,野蜂、蜜蜂嗡嗡嗡嗡。

    不仅仅是无名山中,而是遍及周围数十以至数百里方圆的地域!甚至,都不止是山野,更延伸到了山野之外,人类的聚居区,有村,有镇,也有城市。

    王长发是小王村的一个村民。

    他们的村头,有一座小山,这小山也不高,山民没有什么海拔的概念,但祖祖辈辈却都是称之为“脚脖子山”,意谓这山的高度只到脚脖子而已。

    事实当然不止此,但可以想见其高度。

    小山中也没有太多的特产,就是一些靠水的毛竹、茅柴、芦苇以及一些不靠水的核桃、榛树之类的,每年野核桃野榛子掉一地也没人捡。

    倒是山中竹子不少,而且笋的味道挺不错的,村民称之为甜笋,也有叫甜水笋的。

    这些都是公产,或者说无主之物,村民每家都可以视需要采伐与采挖的,但事实上,许多时候,就连味道不错的甜笋,也都大半浪费了。

    有些长成竹了,有些被村民挖来大锅炖煮喂猪或剁碎后喂鸡喂鸭了。

    正儿八经被人吃的,真的不多。

    笋的味道可以,可是“剐人”啊,用油炒的话太耗油,用五花肉炖的话,同样费钱也费工夫。久而久之,村民也懒得收拾它,不稀罕的,以一户人家来说,经常是出笋的季节,十天半月才吃上那么一次。

    多半一年也就吃上那么两三次而已。

    王长发家养了四头大猪,今天早饭后,他惯例到山上打猪草,顺便也挖点笋子,这时笋子还没到大量出的时节,不太多,但挺鲜嫩的,猪草和笋子拌着,猪吃起来比较开胃。

    背着大竹篓,篓子里放了一把镰刀,还有一把小铁锹,王长发才刚出了村头,到了山口,就有点愣。

    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

    但愣了半天,甚至转身四处都望了望,他也没发现到底有哪里不对。

    本就是个糙汉子,王长发只是嘴里嘟哝了一句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土话,就还是和往常一样,进了山。

    就在他之前停步,四处张望的地方,一朵小白花,正伏在草丛里,无声无息地开放着。

    然后,向东,向南,向西,向北,或者说,向村头,向山口,向小河,向高地,四面八方,树根下,草丛里,小河边,田垄上,称不上密集,但总有这里那里的,小白花,又或小黄花什么的,冒出了那么一头两头。

    这个现象,在山口的时候,王长发没发现,或者说,发现了,但他没察觉。。。

    然而当他顺着山道往小山中去的时候,没走几步,就又停下了脚步,然后皱起眉头。

    这次,他发现不对了!

    他现在走的,是被他及其他村民又或者说他们的祖祖辈辈们踩出来的小道,道边,都是有草木的,以毛草居多。有时哪个地方的毛草斜伸出来,占道了,他们路过时,顺手就会清理一下。

    这种情况并不多。

    但现在的,这是怎么回事?

    王长发见鬼般地眉头深深皱起,他记得,他昨晚才从这条小道回来?

    他还清理了一棵稍微伸出来的毛草。

    但现在,从他脚下一直往前延伸的,那一处、两处、三处、四处、五处……那一眼看过去至少十几处斜伸出来把小道给挡了的毛草,是什么鬼?

    ==

    感谢“骑驴过路”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狂武师”的月票捧场。

第607章 正常事件() 
王长发是个糙汉子不假,但他的胆子并不大。

    小时候跟着大人到田里去,一条青蛇从田里爬出来,不知道怎么地把他的脚当成了小树桩,然后盘上去,王长发当时就被吓哭了,也不顾他爸他妈都在身边田里,直接甩着脚一边哭嚎一边大跑地一路跑回家去。

    长大后他对这种没有毒的蛇当然不怎么怕了,但看到时,心里还是会毛毛的。

    用文化点的话来说,这正是所谓的一朝被蛇咬,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