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很快地,她们看到了第三个界碑。
前两个界碑,都只有大约一米五的高度,而这第三个,差不多是三米高。
前两个,都是青白色,或者说,很正常很平常的石质。
但是这一个……
“我的天,这难道不是石头,是玉不成?”
来到近前,赵蓝一个大步地跳下车子,蹦到了界碑面前。
==
感谢“缸里的鱼”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跟着感觉走1983”的月票捧场。
。更新最快网址:
第741章 如抱琵琶半遮面()
玉出于石。
玉石。
和氏璧。
某种意义来说,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玉石的中国。
而且,是“自古以来”。
这种东西,看起来距离普通的民众较远,其实,并不然。
房屋的石头,公园的栏杆,还有墓碑以及各种纪念碑之类,这是大的;小的,如小河边、大海边的各种鹅卵石,许多商店或景点处售卖的光滑石头。
然后半石半玉。
再然后,就是玉了,从各种廉价、次品、水货的低档玉,到中档,到高档,到国宝级的。
应该说,真要讲究起来的话,任何一个中国的民众,不管你是处于什么层次,在一生的过程中,都大量地接触了关于“玉石”的东西。
只是很多人平常或不觉。
但就如影视剧里的催眠一样,一旦遇到“触发点”,那些记忆和沉淀,就会大量泛起。
就如此刻的赵蓝。
也要加上纪妍和钱小芹。
或许是早上的原因,也或许是进入这里需要权限,人本来就少的原因,这一刻,她们一路上遇到的这第三块界碑前,没有其他人而只她们三个。
三米高的界碑,半米高的底座,不用离得远,哪怕是在近前,也可以上下看个清楚。
半透明的质地。
光影似乎能透穿而过,但又好像不是真的穿过。
清莹莹的,比正常的石头要清润得多。
这也正是赵蓝怀疑它不是石头而可能是玉的原因。
但如果是玉的话,这么大一块都是玉,又似乎有点太惊人了。
遗憾的是,她们三人都不懂玉石。
“有些玉石,好像也不是很贵的,而且原产地的价格更便宜。”三人围在界碑前,惊叹了半晌后,才终于由纪妍发表了这样的意见。
这就算是三人组的最高“见识表达”了。
界碑前方不远处是岗亭,但是岗亭里并没有人,饶是如此,三人还是像做贼一般地,四下打量了好半天,才把手小心翼翼地放到界碑上。
摩挲。
手感真的好!
清清凉凉的,又温温润润的。
清凉是温度,温润是触感,而这两者,都带给三人绝妙的感觉。
是以,只摩挲了一会儿,三人居然对这块界碑生出了一些恋恋不舍的情绪。
“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玉石,要是梦幻之城有这种玉石的纪念品卖就好了!”离开界碑时,赵蓝这般说道。
纪妍则已经拿手机开始搜索了。
但当来到岗亭,刷过卡之后,在显示屏幕上,三人分明看到了一个极显眼的指示,“请把您随身携带的手机、相机及其它任何电子类产品,放入保管框内,待您离开时来此取回。”
不能带手机进去?
三人面面相觑。
并没有试探到底能不能带进去,三人老老实实地把手机放进了位于刷卡器下方的筐里,随后,站进了通道。
嘀嘀嘀。
通道放行,而与此同时,放了三个手机的筐被传送走了。
“这就算是,进入六品区了?”过了通道,站在出口处,三人一时间都略有点茫然。
但三人前方几步远,就有指示路牌。
左:六品莲池,六品松林,六品古茶园。
右:六品花园,六品果园,六品草原。
前:五区。
看着左右前三个“→”以及其所标注的汉字,纪妍赵蓝钱小芹三人居然生起了突如其来的莫名激动。
“啊,真的有六品景区!六品莲池,六品松林,六品古茶园,六品花园,六品果园,六品……草原,啊啊啊!好想去看看啊!”赵蓝情绪激动却又压低着声音地说道。
“我们没有权限的吧?”纪妍同样激动,却也不失冷静。
“六品的果园诶,天啦,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蟠桃园!”赵蓝继续用激动的语气表达着她的见识多她看过《西游记》!
唔,可能只是电视剧版的。
她们是莫名激动么?
真不是!
关于六品景区,自梦幻之城问世起,就一直在被讨论,这【 。】几年来,也算是关于梦幻之城的长盛不衰的讨论热点之一了,而它一直就在云里雾里。
大多数的游客不知道它存不存在。
极少数据说游览过的又极度的语蔫不详,别说什么表明真相的照片了,就连详细描述的游记,都没有!
让人怎么信!
而此刻,那个向来神秘的六品景区,它的指示牌,就这样明晃晃地展示在三人的面前!
哪怕只是牌子,就让三人有点走不动路了。
面前,三条路,向前的大道,向左和向右的中道。
赵小芹长吁了几口气,然后道:“走吧!”
那个足蹬的观光车已经被她们留在了身后,因为刚才的通道明显就只能容她们自己过来,此刻,钱小芹当先地,向着大道的前方走去。
纪妍和赵蓝两人自然也没有话说。
然而这一走,很快地,三人就诧异起来了。
好像有风!
但又似乎不是风。
因为大道两旁的树梢树叶,几乎是一动也不动。
但就在她们走动间,凉嗖嗖的感觉,一刻不停地扑面而来,像是清凉的雾气或者小水滴一样,随着她们的走动,不停地撞进她们的身体里。
脸部,脖颈处,手部,足踝处。
这些没有衣物覆盖或覆盖薄弱处的位置,感觉是最明显的
而后,头顶部。
像是有极细极细却又绵绵绵密密的小雨从天而落,从她们的头皮处渗进去。
纪妍、赵蓝、钱小芹三人全都有一种泛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却又并不难受,但莫名地,也是不知不觉中,她们的脚步开始加快。
从小步走变成大踏步。
当再过一会儿,已经不止是大踏步了,而是变成了行走如风。
风一样的三个女子!
她们的脚在大步迈,快速地,与此同时,她们的手臂也在大幅摆甩,跟着脚步一起。
而这一切,都是在她们近乎不觉中发生的。
她们唯一感觉到的,就是越走越轻快,心情也越来越飞扬。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走了多久,一路上似乎也没遇到除了她们之外的第四个人,然后,直到大道正中的又一块界碑出现,她们才如梦初醒。
==
感谢“唁以√”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唯冽”的月票捧场。
第742章 青翠欲滴()
根据某些内部资料,又或者用网络术语来说,大数据——
基本上,每一万个人里,就会有一个“特异功能者”。
其中的绝大多数,并谈不上“神通”。
有的眼睛很灵敏,远超平常人,像鹰眼一样。
有的耳朵很灵敏,哪怕是大白天的,熙熙攘攘的闹市中,几十米外的风吹草动都能听见,又或者定位、辨析能力特别强,你随便弹个响指,他能立马说出,十八分贝,四十五米,九点钟方向。
有的鼻子很灵敏,几乎不像是人类,而能够与犬、猪之类媲美,数十数百种香味混杂在一起,他都能一个一个地分辨出来。
也有的人身体某个或某些关节,可以自如地反向弯曲,不是强迫或锻炼地,而是天生如此。你要是用反关节技对付他,简直就是个笑话。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而这些特别的能力,又以眼睛方面的,数量最多,大概占统计总量的40%左右。
换言之,差点就达到一半了。
而眼睛的特别能力里,又有一些,是真的可以称得上神通的,比如,有的能当望远镜用,有的能当放大镜用,有的甚至能当低度显微镜用,也有的,能当夜视镜用。
这些方面的东西,作为普通人的纪妍、赵蓝、钱小芹三人自然是不知道的。
不止不知道,就是有人对她们说,她们多半也不会相信,或者半信半疑,偏向于疑。
她们自然也更不会知道,方才,踏入六品区之后,在她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被界碑拦路,自然地“清醒”之后,三人只是觉得刚才她们步走的速度似乎有点快,以及,这个六品景区内,大早晨的,空气好凉爽,以及,好清新!
也就这样了。
新的界碑又不一样,这次变成了差不多四米高,而其质地,比前面的那一个,似乎又更晶润了一些。
或者说,更像是玉了。
而且是高级玉。
但对纪妍三人来说,哪怕就是最纯正的羊脂玉摆在她们面前,她们也不认识。
主要是不敢认。
如果手机还在手边,此时此刻,那绝对是要拍照的,而且还要转着圈,把这个界碑的边边角角都拍个遍,并且合影肯定也是必须的。
然而。
手机被留在了身后。
习惯性地摸手机,没摸到,三女目光闪动间,都颇是有点小遗憾。
总感觉不能尽兴的样子。
谁说梦幻之城很人性化的?出来!保证不打死他!
居然连拍个照都不允许。
切!
摸了好半天界碑,简直是越摸越上瘾,但随后三人还是恋恋不舍地继续向前。
五区。
四区!
从界碑及路牌上的指示,到终于实在地进入了四区!
这之间一共走了多少路不知道,但肯定很长,因为太阳都已经挂在天空正当中了,虽然没有手机也没有手表,但根据经验,这一刻,不是中午十一二点。
而是至少都一两点钟了!
甚至两三点都有可能。
三女也终于发现了一些异常,那就是此刻的她们,既不累,也不饿。
都这个点了,而且早饭也没吃,按理来说,早该饥肠辘辘了吧?
大早上地出来,几乎一直没停地,或者蹬车,或者步行,同样,按理来说,早该累到脚底板生疼走不动路了吧?
然而。
都没有!
哪怕是连一点点的迹象都没有!
感觉肚子很饱,哪怕是饭摆在面前,似乎都不想去吃。
感觉精力满满,感觉精神很足,就这样再往前走,好像一直走到晚上都不算个事。更离谱的是,感觉随便拿两个翅膀朝身后一绑,就能飞起来啊!
而除了她们自己,道两旁的行道树,好像也不一样了。
不再是熟悉的树种,松啊柏啊梧桐啊枫树啊慈竹啊之类的,而是她们一点都不认识的。
有一些,她们甚至都不能分辨那到底是树还是藤。
说是树吧,那些枝和叶蔓延垂挂得,明显就是花藤一类,但若说是藤吧……哪有藤长这么高大的。
然后她们就看到了更高大的。
或者说,真正高大的。
“我的天,这有多高啊?”赵蓝一蹦一跳咋咋乎乎地,站在大道旁的一片树林边,仰首向天说道。
她平常在闺蜜面前极偶尔地会小蹦小跳一下,但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也并不是出门在外旅游之中好心情放大了她的雀跃。
真不是!
至少前几天不是这样的。
其实不止她,就是纪妍和钱小芹两人,这个时候,看起来也都颇有一些飞扬的姿态。
她们的眉眼,她们的笑容,她们的举手抬足……她们所有的一举一动,都在极明显地展示着她们的“飞扬”。
“这是望天树吧?”纪妍道,顺便有问钱小芹的意思。
望天树是西双版纳的一种树,据说最高的那棵有88米。望天树景区她们三人都去过,当时印象深刻,但这种深刻也只具体到几个极明显的表象。
“树很高,好多层楼那么高。”
“树身光溜溜地,像旗竿一样,直到顶部才有枝叶,和好多热带树差不多。”
至于其它……
叶子的形状?
一个叶柄上长着几片叶子?
对不起,不要问。
问就是不知道,问就是忘了,问就是哪怕当时也不可能观察这些。
纪妍问钱小芹,钱小芹又哪里算是植物学家?所以她也只是点点头又摇摇头,“好像是吧?但又有点不太像。”
“这个更高!”纪妍道。
“高太多了!”一直仰着脖子的赵蓝补充。
具体有多高?不知道。对一棵超过十米的树,具体高到多少,一般人是很难有个直观的概念的,而且是高度越高,数据就越模糊。
但眼前的这片树林,这些树肯定都高过一百米了!
树木很高大,只是她们看到的“特别”之一。
特别之二,还是树木。
“哇,这竹子怎么能这么绿,这么好看?”
再往前走,很快地,还是赵蓝,像风一样地跑了过去。
这是一片竹林。
对竹子这种东西,赵蓝极熟悉,
小时候,她姥姥家门口小河对面的小山上,就长着有很多竹子,那里留下了她很多小时候的玩乐记忆。而长大后,她家现在的小区一角,也有小小一丛竹子。
竹子这种东西,说是四季长青,其实也对也不对。
冬天的时候,它的很多叶子是枯灰的,而就算仍然绿着的那些叶子,也都相当黯淡,有种没精打采的样子。还是要等到春天,等到夏天,它才会重新焕发新绿。
同样是绿,春夏,是多彩的绿,秋冬,是黑白的绿。
但眼前的这片竹林。
天!
说绿吧,其实也不是很绿,和正常的竹子比起来,它似乎还稍微淡那么一丢丢。
但是!
它怎么能这么鲜这么嫩啊?
不是才刚长出的竹叶,是所有的竹叶!
一片绿意盎然中,那些所有的竹叶,都像是才刚刚长出一般。
不!
比刚刚长出的还要嫩,而且是嫩很多很多!
看着眼前的这片竹林,三女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个词:
青翠欲滴!
真的,这些竹叶,嫩得好像要滴出水来。
又好像只要一阵风来,这些竹叶就会被吹落,然后落到地上,变成一池碧水。
==
感谢“紫II枫”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愛使お天下”的月票捧场。
第743章 仙境应何似,定不是人间()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竹,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止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
和竹有关的,不止是文化,更有用途。
虚心的竹子,用它来作房屋的栋梁,是不行的,但用来扎个篱笆,用来做个扁担或支架,用来做个竹筒或引水的管道又或水车,用来造纸用来作竹纤维,用来作竹盐等一系列生活用品……
它还能吃。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冬天,很冷的时候,用肥厚的冬笋炖着同样肥厚的猪肉排骨或者蹄膀之类,咕嘟咕嘟,炖出来的,却是肥而不腻的滋补佳品。
春天,春笋如茭白,满满的春天的气息。
夏秋无笋的日子,笋干一样可用,用来熬汤,和同样不新鲜的火腿等一起,却可以熬出鲜到让人把舌头都咬到的靓汤。
……
一竿修竹,其全身上下,何止是百用?
但单论竹叶,却并谈不上“可爱”。
竹叶青,听来似很风雅。
竹子的颜色是绿色,却偏向墨绿,好多时候给人一种阴沉或者说阴冷的感觉,并不暖,并不阳光,而更多是萧瑟,雨打竹叶的声音就更是如此了。
竹叶很小,用来包粽子,是一种不得己的选择,但凡有其它,人们不会用它。而如此之小的竹叶用来烧火,就更是费而不惠了,哪怕是果木类的烧烤,也多半用不上它。
总而言之,竹叶如鸡肋,乏善可谈。
但此时此刻,呈现在纪妍赵蓝钱小芹三人面前的竹子,这片并不大的小竹林,最亮眼最夺目的,却正是竹叶。
长成的竹叶如翡翠。
不透明的墨绿和翡翠质地的半透明,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而未长成的新竹叶……
无法形容!
呆呆地看了半晌,三人也不知该怎么形容,她们只想把“最好看”、“最耐看”、“最可爱”等一系列这般的词语,用在眼前的那新绽的嫩绿竹芽身上。
这是眼见。
然后是鼻闻。
说香不是香,说鲜不是鲜,但如果有机会,三人真的是宁愿一直沉沦在这种气息中,就如唐伯虎的那句话所说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这是什么竹子?”纪妍问钱小芹。
“我不知道呢。”赵小芹回答得有点窘然。
因为之前一路上,纪妍和赵蓝经常问,“这是什么树?”而她的回答也基本上都是,“不知道。”——她这个蒲公英会员,呵呵。
“回去好好查查。”赵蓝道。
她,她们,都把这当成是一种不太常见的以及她们往常没见过的竹子。
并把这竹子的异常,大半地归于竹子的种类。
尽管,她们早已经发现了很多的不寻常。
但是最根本认识层面的局限,限制了她们的想象空间。
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如爱丽丝梦游仙境。
在不觉饿也不知倦相反一直精力充沛精神满满的情况下,三人一路地向前向前向前,直到进入四区,直到“甲号楼”的路牌标识就指向左前方。
云岭之城,四区,甲号楼。
如无意外,目标,就在前方了。
即将进入面试的地点,三人才从一种不可名状的情境中醒觉,然后也才恍悟她们此行并不是游览,而是有正经事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