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来到公园外侧,附近无人的时候,许广陵却了。
他把他的猜测告诉了两位老人。
看得出来,两位老人都有震惊,不知是震惊那雾气居然影响到树木的枯荣,还是震惊他们三个人(其实是许广陵一个人)居然能影响到这一整座公园的树木。
沉吟了一会,章老缓缓开口道:
“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天人合一’的思想,相信拙言你并不陌生。”
许广陵了头。
“在中国,不论是道儒佛,不论是宗教还是文化,都丰常深重地渗透着这种思想,也可以,这种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一切文化的根本脉络和主要源头。”
“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也一样表现着这种思想。”
顿了顿之后,章老淡淡道: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关于国寡民的描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朴素的生态,在往古之时可能确实存在过。但随着时代的进展,人的活动范围在扩大,而相应的,地图以及地球在缩。地球村的提出,也并不是什么新闻。”
“可以,这个过程,就是合一的过程。”
“所以,合一是没有错的。在未来,假若我们人类的文明进入到太空时代,当人们于星河漫步,当会进一步的感受到,何为‘天人合一’,而届时,这种思想也必定再次抬头,成为显学,成为社会主流。”
“合一没有错。”
到这里,章老略加重了语气: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怎么合一。”
“春秋战国,燕楚秦齐韩赵魏,最后七国合一了,但是合一后的国家叫做秦。”
“中原与草原,中原与边疆,最终合一了,但是合一后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中国是这样,在外国也是这样。”
“中医与西医,在未来也有可能合一,但合一后,孰为主,孰为从?”
“东方思想与西方思想,在未来一样可能合一,但合一后,谁继续存在,谁走向消亡?”
“所以。”
“合一是走向和谐,但在和谐之前,却是不和谐,是东西风相缠相斗,甚至于血雨腥风。”
“也因此,在中国古文明中,天人合一其实还有另一个法,或者另一种表达、另一种层面的描述。”到这里,章老问许广陵道:“拙言,应该有读过阴符经吧?”
许广陵头。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黄帝阴符经》……
这是又一篇“攀龙附凤”的经文。
若是以前,许广陵会在脑海里默想这文,但这时,心念动间,阴符经全文显现于脑海中,许广陵不用想,不用回忆,而只是看着。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章老缓缓念诵道。
“天生万物,但是生而又亡。万物养人,但是养而又害。人畜万物,但是畜而又伤。”
许广陵头。
天生万物,但是生而又亡,这不用解释,人人都懂。
人畜万物,但是畜而又伤,这其实也不用多解释,比如人畜养牛羊,有时会对它们很好,普通的精心照料且不提,高端的讲究,比如给牛放音乐给牛按摩什么的,也屡见于新闻。许广陵纵然不关注这些,也还是不时偶会从互联网上看到。
然而人畜养牛羊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伤”。
三者中,两者都很简单直白,而至于万物养人,但是养而又害,这个法却是略微复杂一些。
至少若是以前,许广陵是不太懂的。
但自从跟章老学习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些天他自己通过神农诀及身体感受对于日常诸般食材的分析,对这一却是感受尤深。
好多食材,对于人体,都是利弊相兼的。
日常的食材是这样,而不那么日常的药材,那就更不用了,正是章老为他传授针灸时第一天所的,是药三分毒。
“这也正是‘天杀机,移星易宿;地杀机,龙蛇起6;人杀机,天地反覆。’的具体所指。”章老继续道,“那么,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呢?”
“阴符经中阐述了这个道理,同样也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天人合,万化定基。’‘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到这里,章老看着许广陵,微微笑着:
“天地,万物之盗。”
“天地生万物,天地亡万物,生有其理,亡有其理。”
“人食五谷百蔬滋养自身,这便是得其生之理,但得其生之理的同时,也同样受其亡之理。医家、养生家择五谷百蔬之优者,适时而食,适量而食,这便是扬其生,而避其亡,或者增其生,而减其亡。”
“再进一步,医家、养生家行导引、饵食、辟谷等种种手段,都是希翼更多地增其生而减其亡。”
“为师年近百岁而若五十许,你陈师傅年已过百而仍毛毛躁躁,在身体健康程度上都远逾常人,这便是善其生。”
被是陈师傅,被是毛毛躁躁,此时的陈老先生毫无反应,只是淡淡笑着。
陈老年已过百?
许广陵微微诧异,但其实也并不奇怪。
“我们两个老家伙是不是把‘善生’做到极至了呢?”章老着,像是叙述也像是询问,像是问许广陵也像是自问。
“很显然不是。”
“非但不是极至,还很浅薄,很微不足道。”
“仅以当下来,拙言,你能感受到草木的‘气’而摄取利用之,这便是越且远于为师二人的层次或者境界。但这,同样不是极至。”
“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一段话,拙言你可为参考。”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章老缓缓念诵着。
哪怕是背书,老人也背得很不一般,若有节奏若无节奏,但极富感染力却是无疑的。
“这段话中的上古、中古之类,不必细究,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类,也同样不必细较,只不过是强立名目而已。但这话中的四种境界和层次,拙言你却不妨记于心上,细作斟酌。”
许广陵认真头。
这一席话,又让他受益良多,用那句话来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但较真的话,胜读十年书肯定是当不起的。
许广陵自己都不知道,以他现在的能力,若踏踏实实专心地读上十年书,能读多少,以及能收获多少。
不过另一句话,却绝对是当得起的,那便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章老或者两位老人身边,受到这样的教导,太多太多了,时至今日已经可以是俯仰皆是。
“所以,对于公园这事,拙言你不必有任何心理负担。”
“以前是不知,以后节而用之就是了。”
“今时,你只是单方面的取彼而用之,异日,未必就不能因你之能,而益彼草木。那棵树,拙言你总还记着的吧?”
最后的最后,章老这般总结道。
许广陵笑着头。
==
感谢“生木生”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道似无情似有情”的月票捧场。
第246章 脚下阶梯展()
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晚上。
回到居所,在例行回顾及重学习了一番晚上的课程之后,许广陵的思绪转回到了早上公园中,章老给转述的黄帝内经中的关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描述。
从描述来看,这四种人的层次或者说高度是依次递减。
真人最高,至人其次,圣人再次,至于贤人,大抵只是略高于常人。
法则天地什么的看似很高大上,许广陵看得不是很懂,但根据这个层次来判断,估计也就是普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顺其自然,比如说不过逸过劳,不过饿过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如此等等之类。
然后在这个程度上更讲究一些。
和光同尘,却又保持内在的独立,以达到自然的调身养神,从而“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而再往上,就是“去世离俗”了。
最后,再再往上,便是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可能也很高大上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思索着这四者的层次及大概内容,许广陵在脑海中整理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然后把自身拿过来作对照。
际遇之前,几年间,他是与这四者完全无关的。
别说这贤人圣人至人真人什么的,就是常人的层次,他也达不到。那个时候,他基本是日月颠倒,阴阳背逆,恰好是“贤人”的反例。
而后,从章老学,从梦中学。
身体和精神上,在懵懂中,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拾阶向上。
圣人是“适嗜欲于世俗之间”,而他因为身世变故的原因,本就无多少嗜欲,睁开眼,是万丈红尘,闭上眼,是孑然一身,可以说直接就等同于“去世离俗”。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与习练,则为他打开了“积精全神”的渠道,二者相加,让他凌云直上。
所以许广陵自我判断,他现在应该是处于“至人”的层次上。当然,这个层次本身也有很多个台阶,而他无疑是刚迈入不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或许,待五色花全部绽放,便能真正达到“至”的层次?
许广陵这般猜测着。
至于“至”上面的“真”,许广陵暂时还没有概念,他也没有过分去猜想。离那个层次还远着呢,当下想也无益。
确立了这几个基本的层次,许广陵对上面的风光,也多了一份期待。
而就在这种期待中,沐浴后,许广陵躺到了床上。轻轻阖目,外面的世界或者说一切倏然远去,内部的世界则悠然展开,五色花于意识中静静绽放。
这一夜,许广陵没有去公园。
面对公园的雾气日渐稀薄且草木凋零的情况,许广陵终于决定闲一周看看。一周后,视情况再作判断及行止。
第二天下午,陈老先生安排的a级训练的第二天,也是正式训练的第一课。
许广陵被教习的,是“人体弱点识别”。
脸部,以鼻尖为中心的上三角区,被击中,轻则涕泪横流,中则疼痛难忍,重则当场昏迷以至毙命。
额角,两边的太阳穴位,轻击使人晕眩,重击使人昏亡。
喉管,重击,使人气滞,失去反应。
后腰,两边肾脏部位,中击,使人窒息,重击,使人昏迷或死亡。
膝部,似坚而实脆,不堪重击。
足裸部,内侧面,击中使人全身失调。
……
四十分钟后,许广陵彻底知道了人的身体是有所脆弱,或者说,在格斗家的眼中,弱点多到让人难以忍受。也因此,在这一天接下来的实战训练中,许广陵所接受的训练,是围绕人体这些弱点的攻与防。
训练后,许广陵身体没有流汗,心里却实在是冷汗涔涔。
他感觉现在他可以轻易且是极易地一个打十个,包括上一刻的自己。
而这也正是他冷汗的原因。
人体这个筛子,简直就像是一台没有安装任何防护的电脑,哪怕只是稍懂一点点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使之一举瘫痪!
训练结束,还是车子直接送到章老家小区外。
而当许广陵走进那栋已然相当之熟悉的小楼中时,今天,除了章老及陈老两位老先生外,还多了一位“小老先生”。
之所以说是小老先生,首先,这是一位老先生,看外貌,看气质,或者说用模糊的综合判断,这大概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者,而之所以在老先生前面又要加一个小,是因为这里还有两位真正的老先生。
“小师弟,你好。”这位小老先生笑呵呵地说道。
“师兄你好。”微微怔愣之后,许广陵从这位的面相上看到了其与陈老先生的一点相似,不止是面相,两人的某种气质也很像。
微微怔愣之后,许广陵心中平静无波。
而陈致和也即这位小老先生心中,却是泛起了滔天骇浪。
人与人见面,都会对对方形成一个基本判断,或者说第一印象。
男人看女人,看脸看发,看眉看眼,看胸看腿,看身体曲线,看漂不漂亮,看动不动人。
女人看男人,看脸之外,看头看脚看手。
女人看女人,则多是看装饰打扮。
这是建立在性别上的判断。
而除此之外,嗯,可以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内容,看多看少,视判断者自身而定。有的人根本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判断,有的人则能判断出很多。
身份地位、见识格局、健康程度……
这些其实都可以判断。
当然,判断得准不准就是另一回事了。
身为一个医者、武者以及几十年的阅世者,看人的举止、步伐以及精气神之类的,对陈致和来说,简直是一种本能,而此际,他就被他的这种本能晃瞎了眼。
==
感谢“闲人云卷”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陈豆豆”的月票捧场。
第247章 谈什么都好()
作为一个有较深造诣的武者,看普通人,走路的脚步基本上是飘的。
浮而浊。
步伐的大小不一、轻重不一,步伐主人的气息不一,甚至于落点也就是脚落到地面上的支点都不一,有人是脚尖点地,有人是脚根触地,也有人是整只脚平平地一起落地。
这些,都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而如果再配合走动时两臂及身体的姿态,就可以看出更多的东西了。
陈致和对许广陵的好奇来自于初见二老。
见面,聊述此行事宜之后,陈致和原本担心的来自二老的责骂并未到来,反而是他的老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憨仔,我和你老师新收了一个弟子,晚上会过来,你们见见面。”
就这一句话,其中未涉半点关于许广陵的评价。
但就是这话,却直接让陈致和震惊甚至是出离震惊了!
他的老师是什么人?成就无需多说,影响无需多说,在某个圈子里的名声也无需多说,但就这样一个人,在三十年前,急流勇退,截然断然地卸下一身事务及荣名,飘然而去,其留下的,是五个列名弟子。
他是其中最不成器的那一个。
他的父亲是什么人?
关于这个,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比陈致和更清楚了。
孤高绝尘,目无余子。
他的父亲不是表面上的冷,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谁都看不进眼里。反正作为儿子,而且还是唯一的亲儿子,陈致和自己知道,他是没在父亲眼中的,至于家里的那个不肖子,就更不用说。
老师一生好歹还有五个列名弟子,而他的父亲一个都没有,硬要说有,也就是他。
而现在,这样的两位老人,居然有了一个共同的弟子?
或者换个说法,有一个人,被这样的两个人同时看中?
两位老人这是老糊涂了,又或者年老了,开始感情用事?这样的想法闪过陈致和的脑海,但随后不经意间看了下两位老人的眼睛,他瞬即把这想法抛到九霄云外。
三十年未见老师,老师斩断一切,根本不允许他的弟子拜见,就不要说其他人了,这时再见,他只看到老师的眸子深沉如海,不可测度。
至于他的老父,好像……好像修为又精进了……
撇除对两位老人的些许不敬,陈致和对那个“小师弟”,好奇有之,震惊有之,羡慕有之,嫉妒也有之。
何德何能!
区区一个小子,何德何能,能让两位老人共同收为弟子!而且这弟子,显然不是列名的那种!
用古时的话说,这根本就是亲传弟子!
尤其是在得知那小子只有二十来岁的时候,陈致和的那些感觉,更是爆炸。
而所有这些复杂的感觉,在他见到许广陵之后,瞬间消散,所有的感觉全都汇合成一种,那就是不可置信。
对面的年轻人是什么修为?
陈致和看不出来。
其眸子,如若点漆,清清纯纯,若一汪清水,但是稍稍向里看去,却是深沉如渊,其中未透出半点情绪。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话是世俗的说法,而在武者看来,眼睛更是人一身精气神的集蕴。
但是现在,透过这双眼睛,陈致和只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个汪洋无量的大海,又或者看到了夜晚的星空,星辰灿烂,但是星空深邃。
太深邃!
其步伐,既沉稳又清灵,沉如山,稳如岳,清如泉,灵如瀑,甚至,行走之间,陈致和居然都看不出对面的这个人走路时到底是脚部的哪一点落地,更甚至,离谱到极点的是,陈致和都不知道这年轻人走路时脚是否有真的落地!
勉强形容的话,这个年轻人,他好像不是踩踏在地面,而是行走在云端。
而当步伐停止,当这个年轻人立于身前,陈致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