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造成死亡。

    三国时的周瑜鸿才伟略,文武双全,34岁率军破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然而,他心胸狭隘,骄傲好强,嫉贤妒能,所以年仅36岁,就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金疮迸裂,一命鸣乎!

    太和元年,魏主派王朗等率兵20万迎战蜀军。谁

    知这位名声显赫的司徒竟在诸葛孔明的辱骂下,老羞成怒,猝死于马下。

    现代研究指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可使人体潜在性疾病急剧进展,发生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突变而迅速死亡。

    心血管疾病在急死的内因中占首位,尤以冠心病为最多,其它还有脑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喉头水肿、胰腺炎、过敏症等多种疾患。

    盛怒可使胃酸分泌增加,酸度增高,长期发怒易患胃溃疡;怒可使血压明显升高,倘若长期郁怒不止,造成血压调节机能障碍,罹患高血压症;大怒还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使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凝血时间缩短,一些脂肪类物质沉积于心脏的冠状动脉而患心脏病;怒对脑血管的摧残也相当大,可使皮层相应中枢兴奋,机体发生改变,导致思维错乱和脑血管疾病。所以,长寿应止雷霆怒,求健须息霹雳火。

    大量的事实证明,培养和养成良好的性格,讲究心理卫生,加强自身修养,气度宽宏,眼光高远,重事业、轻私欲,顾大局,弃小利,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容易发怒的人,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发火,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心理平衡,或转移注意力,改变一下环境,等冷静下来后再处理问题。清末林则徐易于动怒,所以,每到一处,总要把“制怒”二字写成大匾,高悬梁上,以时时警惕自己。

    喜属心志,喜悦一般对健康有益。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对人生的高兴事作过这样描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但是,如果得意忘形,超过了机体

    的控制程度,也会造成心神散越,甚至死亡。在日常生活中,乐极生悲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铁砚磨穿、寒毡坐透,五十多岁才中举,突然的喜讯使他惊喜发狂,披发赤足,胡言乱语。

    《岳飞传》中的牛皋竟在活捉完颜兀术后,兴奋过度,大笑不止而身亡。

    忧愁抑郁的情绪,虽然不像“怒”那样粗暴激烈,但内伤脏腑、外损容颜,也严重地影响着身心健康。传说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其父获罪被杀打算逃亡国外,忽见关口重兵把守,戒备森严,搜索甚紧,他十分忧虑,一夜之间,竟然须发皆白!初唐诗人卢照邻忧悒成癖,自号“忧幽子”,终因忧郁成疾,只活了四十岁就死了。光绪皇帝的一生是在政治失意中度过的,当戊戌事败后,他身遭软禁,长期的忧愁抑郁,精神几近崩溃,结果先于慈禧而亡。

    忧悒这种不良刺激是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传递到丘脑与垂体的,垂体受到长期刺激则机能紊乱,某些防御战线因之崩溃,各种疾病同时发生,或纳食不顺,或大便燥结,或脾不输精,或肺不行水。

    忧郁成疾也要采用精神疗法,找一二个知己,倾诉衷肠,或可使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也可以奋制忧,一个人处于逆境中,往往一蹶不振,“举杯浇愁愁更愁”啊!这时,应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泰然处之。或多作户外活动,以动解忧。跑步、打球、练拳、游泳,使血液中激素的含量得到充分改变,脑中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得到充分活化,这样,沮丧的情绪就会得到控制。

    悲属肺志。悲痛给人体带来的损伤也十分严重。有人曾

    对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调查,半年内的死亡率比同龄未丧妻者竟高出40%。这是因为心理崩溃导致了生理上的崩溃,在短期内经受不了丧偶的打击,使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宋代唐琬与陆游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但陆母不喜欢这个媳妇,被迫分离,结果,这位娴淑聪慧的女词人,终因悲伤过度而怏怏早逝。

    悲痛这种刺激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和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增加,心跳加快。

    长期悲痛不已,神经血管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胆固醇和脂质易于在血管壁上积聚,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血管病。悲,这种情绪刺激,还可通过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通路分泌出较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胃酸、胃液酸性增加,引起溃疡病。

    笑可胜悲。

    欢乐能调整人的心理活动,增强血液循环,松弛肌肉,从而驱散各种悲伤情绪。

    也可采取外出旅游的方法,这样开阔胸怀,调节精神,摆脱孤独,并且在大自然中,高山流水,奇松怪石,山花嫩柳,都使人受到鼓舞,从而获得情绪上的稳定。

    对某种事物或环境的恐惧,同样会影响人体身心健康。

    长期惶惶不安,恐惧不解,会导致元气虚衰。古时,有只海鸟落在鲁国国都的城郊,国君很恭敬地把它迎进庙里,奏《九韶》之乐给它听,献酒给它喝,供上牛肉、猪肉给它吃。可是,海鸟惊恐不安,在庙中东逃西躲,不敢吃,不敢喝,过了3天就活活吓死了。

    《三国演义》中魏将郝昭,在听到蜀军攻城,各厅火起的消息后竟然惊吓而死。

    解除恐惧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勇气,在任何恐惧面前,要善于用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自己,保持冷静的头脑,以便从恐惧中解脱出来。荆轲刺秦王,这是妇孺皆知的故事。为了抵制秦王朝的暴政和入侵,荆轲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兮不复还。这又何其英勇!何其悲壮!

    《红岩》中的陈岗对革命事业坚信不移,所以“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出乎意料的惊吓,往往迫使人体的应激机能发生障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的分泌突然曾多,心率急剧加快,心肌耗氧量倍增。应激能力强的人尚能应付,而应激能力差的人则往往因心脏机能失调而过不了关。惊吓还是隐蔽的脑部疾患的诱发因素,对于一位患有高血压或是脑动脉已经硬化变脆的人,也是一个严重威胁。

    异常的情态变化常造成体内的气机失调,内脏的功能紊乱而发病。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喜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所以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精神气志,静则日充以壮,躁则日耗以老。所以,老庄学派首倡清静养神之说,老子教诲人们要“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则发而皇之,提出静神以全形,他说:“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女精,方可长生。”

    静心的方法应少私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必然扰动神气。所以,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

    志闲少欲,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则

    心安不惧,神静内守。为此,《太上老君养生诀》提出要除六害“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嫉忌。”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更把静养精神的方法,喻为“不死之药”。

    近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的关系,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重视,有人经调查研究发现:每五个经历过思想打击等人生巨变的人,就有四个人在巨变后2年内生病;而未经过这种巨变的人,每三人中只有一个生病。霍尔姆(Holmes)等人对5000人进行了社会调查,他们给个人生活中感受冲击的事件加以定量,给每个生活事件打分,结果表明,一个人在他生活发生巨变的那一段时期内,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所增加。

    宋代有位日峰邱道人,九十多岁了,鹤发朱颜,冬夏一单衣。每逢外出手携道篮,篮中置木牌一块,书诗四句:“老迟因性缓,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年老之人,如能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则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自可长生久视。

    《养性延命录》还具体指出精神养生要行“十二少”和“十不”。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不思色、不思胜、不思负、不思失、不思得、不思荣、不思辱。“这样,心不劳而形不极,自然可以延寿。

    清代养生大家曹庭栋发展了静神学说,主张神静也是相对而言的,不用不动固属静,用之不过,专一不杂,动不妄动,同样是静。从而使静神学说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神经发育的科学家都强调,神经系统的活力在于它的功能的不断发挥和运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有位学者研究后指出,适度用脑具有益智延龄之效。不少养生家的实践也表明:经常用脑虽年届耄耋,仍思维敏捷,辛亥革命老人张任天,98岁高龄还在撰写《回忆孙中山》。

    法国科学家蒂费内特等在调查了50位百岁老人之后指出:工作、志向和操劳的性质不变,是达到高龄的因素之一。

    我国的传统医学还指出: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功能体现。清代大医家吴谦说:“形之精萃处名心,中含良性本天真,天真一气精神祖,体是精兮用是神。”养生之人,必以寡欲保精为首务。不然精虚则气竭,气竭则神游,譬之树木,根枯则枝槁叶落。

    高年之人,血气已衰,若阳事辄盛,不知慎抑,必促命期。

    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古代学者很早就提出“仁者寿”

    的理论。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多次强调“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其后,儒家的另一位杰出代表——孟子对道德修养作了更具体地阐发,提出“不动心”、“寡欲”、“收心‘,以养成体内的浩然之气。这样”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这位”道德之中,身体力行“的孟老夫子,由于能养德与养生相结合,所以,”不祈善而福至,不求寿而自延“,竟活了85岁的高龄。

    春秋时大政治家荀况,也积极提倡“以公义胜私欲”,主张养生与道德修养相结合,结果他活了110多岁。无产阶级革命家朱老总,一生受过无数次打击、挫折和诬陷,但他为革命事业终生追求,锲而不舍,豁达乐观,并且坚定不移地

    锻炼身体,89岁高龄了还能游海泳。

    保持心理活动与外环境的协调和谐也是精神养生的重要方面。春天阳气初升,生机盎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令生阳初动,百花齐放,应常择暖日,引侍尊亲于园亭楼阁虚敞处,放意登眺,用摅滞怀,以畅生气;寻花木游赏,以快其意。

    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繁茂。

    “昼出耕天夜绩麻,村庆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令人体阳气外盛,所以,老年人宜居虚堂静室洁净处,以所好之物悦之,避暑热,畅情志。

    秋天天高云淡,硕果累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秋季阳气初伏,万物收成,有宿疾者,每多复发,且秋风落叶,动多伤感,养老之道则须多方劝说,役其心神,可忘忧思。

    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冬令肾气正旺,阳气内伏,万物潜藏,老人最宜居处密室,温暖食衣,早眠早起,以避霜威,以养精神。

    精神乐观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

    《管子?内业》说:“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胡文焕把这一养生要诀说得更加生动形象,指出:“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老一老。”

    可见养生必须注重心理卫生,“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如何保持精神乐观,养生家们的经验是:陶冶性情,吟

    诗作赋,交游览胜,山村逸兴;或要善于自我解脱,凡遇不如意事,则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清凉,此降火最速之剂。所以“要做快活人,切莫寻烦恼,烦恼与快活,都是自家讨。”大抵人能退步思量,心理自然宽舒。

    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快乐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易于感受,无论是身体和精神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笑能扩大肺活量,能调整脑部的血液循环,能使肌肉放松,从而促进全身脏器的功能活动。乐观的情绪能调动机体的潜力,影响内分泌的变化,加速代谢过程,增强抵抗力。心情愉快和兴奋还可使肾上腺分泌增加,血糖增高,碳水化合物代谢加速,肌肉活动能力加强,因此,促进健康。”当有记者问及157岁的阿巴斯?哈萨的长寿秘诀时,他说:“我有快乐的性格。”

    性格开朗,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对身心健康是有较大促进作用的。

    《老老恒言》说:“求人不如求己,呼牛呼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生活中要正确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心理学科普园地》介绍:“北京和上海的医学家曾对398例胃癌患者进行配对调查,发现均有经常生闷气的现象。发病之前,大多有焦虑、失望、忧郁、压抑及愤怒等情绪。”

    国外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中指出: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

    意志坚强也可以延寿。

    《灵枢?本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说明意志具

    有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作用。

    《素问?经脉别论》还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意志坚强可以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保持气血流畅预防疾病的发生;意志脆弱,则气虚神怯,气滞血瘀,免疫力下降,容易遭受病邪侵害。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精神压力的影响对于不同意志性格的人来讲,差别是很大的,意志脆弱的人,在精神受到压力时,就不知所措,情绪波动很大,对身心造成损害;反之,意志坚强的人,在精神受到类似的压力时,却能泰然处之,从主观上控制自己,对身体的损害就比较小。

    畅情延年,抑情损寿。老人易于伤感,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凡丧葬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困危不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报,暗昧之室不可令孤,轻薄之人不可令亲,坟园冢墓不可令游。

    (一)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身心健康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根支柱是缺一不可的。

    《内经》指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人的身体得之于父母。

    又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说明人从父母那里得到两种物质机能:生理机能,如血气、营卫等;心理机能,如神、魂、魄等。这两种相统一的生命机能,统一于一身,构成了人的身心活动。

    科学心理认为;人的心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个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人的心理活动不管怎样复杂多变,归根结蒂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人有心里活动,人人有喜怒哀乐。然而,对于大体相同的不良精神刺激,有的泰然,有的抑郁,有的人会神经衰弱,严重的甚至会精神分裂。对于同样的外界环境,处于不同心里状态的人,也有迥然不同的反应。

    人逢喜事精神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人,觉得山在欢呼,水在歌唱,整个宇宙都在欢笑;处于十分痛苦境地的人,觉得周围一切都对他冷淡无情。有的人生活比较困难,但精神却充实乐观;有的人生活富足,但常常郁郁寡欢;所有这些,都是不同心理活动的表现。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认识活动。其中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这是人反映现实事物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也是客观世界转化为主观意识的重要环节。

    ②情感活动。如喜悦和悲伤,爱和恨,苦和乐等。情感反映人对现实的态度,即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③意志活动。这是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

    认识,情感,意志构成了人们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它们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感情意志的活动必须以认识为基础,同时,认识也受到感情和意志影响。

    例如,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老虎和在野外看老虎的体验是不同的,动物园的虎因为被关在铁笼子里,我们不感到害怕;而

    突然在野外看到虎,由于意识到它可能伤害自己,所以就感到恐惧。这说明我们对于事物的情感是以我们如何去认识它为转移的。反之,不同的情感又会影响认识对象的选择和认识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喜欢看书的人,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而热爱体育的人,特别关心体育运动的消息和电视节目。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互不相同的。

    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面貌完全相同的人,人们的心理活动也各种各样。例如考试不及格,在不同的人身上引起完全不同的反应,有的人羞愧,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埋怨,有的人绝望,等等。构成这些心理差异的东西,称为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