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苗移栽完毕。至于剩下的一百棵树苗,萧风准备等到紫竹空间的范围扩大之后再继续种植。
累得胳膊几乎都抬不起来泡了一碗面当早餐之后,洗个澡钻进紫竹小屋里补觉。
这一觉睡得格外舒服,也不知道是因为太累还是紫竹小屋里拥有神奇的魔力,反正萧风一直到了下午五点才醒过来。
看着已经转青定根的小树苗和正在向外蔓延扩展的草坪,萧风对于紫竹空间的未来信心更足!
PS:新书就像小果苗,推荐和收藏是空间泉水,乡亲们看着办吧!
【011章】 顺利交接
起来后,萧风并没有在家里开火,而到‘川湘菜馆’吃饭,弄了一个蒜苗盐煎肉和青菜豆腐汤,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这几天也不知道消耗太大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萧风觉得自己胃口大开,比平时多吃了两碗饭。
刚吃完饭走出来,就接到一个租客的电话,说是要过来看房子,得,不用回家了,走到村口接人,顺道消消食!
“以后自己还会不会回到这座城市呢?”站在村口等人的时候,萧风脑袋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这两天以来,虽然对于未来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但是萧风可以肯定的是,自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累得像狗一样上班了。拥有了亿万财富和神奇的紫竹空间,若是自己还愿意让人使唤,萧风都会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受虐狂了?
萧风在海城生活了五年,这里时尚、繁华,很对萧风的胃口,但若是不工作的话,难道自己要在海城游手好闲吗?
想了一会,萧风还是没有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手机铃声打断了萧风的神游万里,他赶紧接了起来。
“萧先生,我已经到了金星村的公交车站了!”听筒里传来刚才约他的那个声音,萧风顺势往公交站台看过去,看到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小伙子一边打电话一边到处张望。
“我就在村口,穿蓝色T恤!”萧风随口应道,还朝对方挥了挥手。
“萧先生,你好!”来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还有点拘谨。
“你也别这么客气了,叫萧哥吧!”萧风摆摆手,说道:“我是理工大毕业的,你呢?”
萧风也不过刚毕业一年,工作场合倒还罢了,私底下有人叫他萧先生,总觉得一直起鸡皮疙瘩。
“我也是理工大的,机械工程学院!”对方一脸惊喜,说道:“我叫郑爽,请学长多多指教!”
华夏人有一个习惯,喜欢抱团,同乡、校友是最常见的小团体,因此人们在交往的时候,总是离不开这些元素。
两人是校友,倒是一下子熟悉了起来,一路上已经有说有笑了。闲聊之中,郑爽终于想起来,萧风就是当年在经管学院足球队赫赫有名的‘疯子’!
“大门是用智能门禁卡,你和房东签约的时候压100块就可以拿到钥匙了。”萧风一边刷卡,一边说道:“房东不让养宠物,晚上也不能喝酒闹事,不然她有权利终止合同!”
萧风希望把房子的情况包括房东的各种要求都说清楚,以免签约之后,双方又因为各种不同意见而产生矛盾,自己这个中间人就失职了。作为拥有一丝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症患者,萧风是无法忍受这种状况出现的。
因此,萧风把挑选租客当成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学长,周围的生活设施怎么样?”郑爽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看到萧风好说话自然要顺杆子往上爬了。
“和理工大附近的登龙村差不多,基本上能满足日常需求!”萧风想了想,说道:“‘川香菜馆’味道不错,理发的话‘巧手’的师傅手艺不错,……”
作为学长,萧风自然希望学弟能够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上,因此萧风并不吝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传授给郑爽。萧风是个过来人,知道大学生毕业之后除了要应付工作上的压力之外,如何学会真正的独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办法安顿好,要想做好工作,只不过是一个奢望!
“房租六百,按季度交,如果半年交的话是3300,你自己斟酌一下!”萧风打开房门,说道:“水费5块,电费1块,一户一表,宽带是用房东开通的光纤,一个月50,……”
带着郑爽在屋里转悠了一圈,萧风就把各种费用都给他罗列出来了,尽可能不带个人情绪,希望郑爽能够自行判断。客观来说,房东张阿姨的各项收费并不高,至少在金星村是相当实惠的。
郑爽掏出了一个小本子,不断在上面记录,想必也是看过不少房子了。
“屋里的东西我都准备处理掉,你看看哪一样你需要的和我说,我就留给你了!”这些二手物品卖掉也不值什么钱,倒不如留给学弟算了。
“真的可以吗?”听到萧风的话,郑爽一脸惊喜。
郑爽出身农村,家里条件也不太好,为了留在海城上班,找工作、租房都要花费不少。如果能够接手萧风的东西,倒是可以给他减轻不少压力,因此郑爽自然相当高兴。
“当然是真的!”萧风点点头,说道:“反正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若是其他人,萧风当然不会这么大方,不过学弟嘛,倒也无所谓!换成以前,萧风或许还会心疼这千八百块钱,现在就不存在了。
碰上学弟,原定的出售计划自然随之改变了。
“没问题!”郑爽点头如捣蒜,真不愧是传说中的‘疯子’,果然大气!
“你觉得怎么样?要是可以的话,我现在就带你去找房东,明后天就可以签约搬过来了!”最后,萧风问道。
“学长,我觉得很好,而且这里离公司很近,早上走路10分钟就到了!”郑爽还是很满意这里的环境,点头答应了。
“你要是定下来我也没有问题!”萧风点点头,拍板了!
对于萧风这么快就找到了接手的租客,张阿姨也很满意,答应以同样的价位把房子租给郑爽。
…………
回到屋里,萧风先是上网把转租和出售二手货的信息全部删除,这些已经过时了。
电磁炉、电饭锅和各种厨具、餐具,电脑桌、电风扇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郑爽用得上的,萧风一律留给他。至于剩下的一些杂物,萧风决定卖给旧货店,自己则是把衣服、私人物品收拾好放进紫竹小屋,就可以了。
为了照顾郑爽,萧风决定明天就把屋里清空,让郑爽可以趁着周末的时候搬过来,以免影响到他的工作。
…………
一大早起来,萧风就让旧货店把自己淘汰的东西全部拉走,至于连旧货店都不要的东西,则是分成几次扔到了垃圾站。
之后,萧风又和赶过来的郑爽,把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和张阿姨、郑爽做好各种交接手续,才算是把事情全部完成!
对于萧风来说,当郑爽在租房合约上签字的一刹那,就是他在金星村一年零二十五天的生活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一年之中,萧风逐渐完成了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经历了四次失业,在社会上不断碰壁,头破血流!也正是在这里,萧风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羊脂玉净瓶,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的神奇!
一时间,萧风感慨万千!
“学长!学长!”这时候郑爽拍了拍萧风的肩膀。
“怎么了?!”萧风愣了一下,说道:“不好意思,走神了!”
“学长,你帮了我这么多忙,我请你吃个饭吧!”对于萧风,郑爽是颇为感激的。
萧风留给郑爽的东西不仅仅给他节省了上千块,更让他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郑爽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谢意。
“不用了!”萧风摆摆手,说道:“反正你也有我的联系方式,以后工作稳定之后再请我到‘御江南’搓一顿就行了!”
不待郑爽反对,萧风和张阿姨告别之后,空着手施施然地离开了!
“果然是传说中的‘疯子’!”郑爽的同学看着萧风的背影,冒出了一句感叹。
“潇洒!”郑爽点点头,说道:“学长是个人物!”
PS:萧风就要回到滇南老家开始崭新的生活,希望乡亲们继续支持!昨天的推荐票80张,希望今天能突破一百!谢谢大家!
【012章】 滇西风情
当萧风走出机舱,扑面而来的清冷空气和刺眼阳光让他意识到,自己又回到了滇西高原。
姚州机场只是一个中型机场,登机桥这种先进设备还没有引进,因此每一位来到姚州的游客,都会在机场跑道上接受来自高原的热烈欢迎。
七月份的海州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而海拔2500米的姚州夏天平均气温才20摄氏度,两地之间差别之大显而易见。
而且姚州和其他高原地区一样,‘一天四季’的现象非常明显,气温几乎是在随时随地变化。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姚州这种多变的天气最令他们头疼,再加上高原缺氧的缘故,初来乍到的他们总会有些手忙脚乱。
这不,一下飞机,好多游客立刻在飞机边上打开行李箱,找出厚衣服、太阳镜和遮阳帽,狼狈不堪。
而早已经准备妥当的萧风,则是已经全副武装,背着一个轻便的小包,施施然地离开了机场。
拒绝了出租车司机的揽客行为,萧风在机场指示牌的指引下顺利地登上了机场大巴,前往28公里以外的姚州市区。
半个小时的车程一晃而过,当玉龙雪山雄伟壮观的身影映入萧风眼中的时候,小小的姚州城就到了。
姚州新区和华夏其他大小城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到处都是正在建设的工地,一座座高楼大厦和现代建筑正在取代原本的民族建筑,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传统正在逐渐消失。
萧风没有前往被称为‘华夏四大古镇’之一的姚州古镇游览,而是在姚州汽车客运站直接换乘了最快一班前往滇西县城的客车。
姚州古镇在外界被吹嘘得厉害,但是在萧风这样的本地人来说,如今的姚州古镇已经被严重商业化,早已经不复当初幽静的韵味了。
客车离开姚州市区将近五十公里之后,就来到了天下闻名的‘长江第一湾’!
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金沙江在铁鼓镇因山崖阻挡便掉头急转270度向东北而去,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转弯,这一奇观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湾”。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里是必到的旅游景点,不过开往滇西县城的客车上大多都是当地乡民,因此客车并不会在石鼓镇停留,而是径直离开。
滇南S225省道和金沙江一路伴行,它是沟通滇西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虽然无法和滇藏线的214国道相比,它对滇西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路上高山、峡谷、草甸、森林和雪山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而沿途不时出现的民族建筑,更是让浓郁的滇西风情扑面而来。
若是第一次来到姚州的人,肯定会被一路美景所吸引,不能自已。
不过对于萧风来说,这些景观早已经烙印在他记忆的深处,自然不会太多激动。
萧风的童年就是在老家银杏村度过,六岁以后他才跟着父母到春城边上的滇宁-县上学。上中学的时候,每年的寒暑假萧风或是跟着父母,或是独自一人返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因此他已经不记得这条路自己究竟走过多少次了。
路边的每一座雪山、每一处景观甚至每一个转弯都深深地烙印在萧风的脑海中,即便他在海州生活了五年,却依旧无法忘怀。
从姚州到滇西县城也才150公里,但是由于S225路窄弯多,偶尔还会遇上塌方地段,因此速度极慢。等班车到了滇西县城的时候,暮色已经降临,萧风也只好在县城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准备第二天再回家。
县城宾馆的条件一般,萧风洗完澡之后索性钻进空间,准备在里面好好睡一觉。
几天下来,紫竹空间已经不复当初寂寥荒凉的模样,而是变得生机勃勃,令人赏心悦目。
草坪逐渐成型,踩在上面软软的,就如同一层厚厚的地毯;而先前种下的100棵果苗则是开始转青,给空间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而随着果树苗的转青,紫竹空间的浓雾又向外退出了两米左右,石碑底座的青色也在不断蔓延,眼看着就要超过三分之二了。
这些变化说明,随着空间内各种植物的增加,紫竹空间正在逐渐恢复原有的一些特征,这让萧风更感兴趣。
至于那些蜜蜂,虽然没有花蜜可以采集,但是萧风在铁架上放了一些白糖水,倒不至于让这些小精灵饿肚子。这些嗡嗡飞舞的蜜蜂给原本寂寥的紫竹空间带来了热闹的气息,萧风已经在憧憬以后吃上纯天然蜂蜜的日子了。
白云黑土在紫竹空间内的生活也已经逐渐习惯,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状况,活泼好动的它们似乎比在外界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只不过这些情况萧风不太确定,还有待观察。
…………
**无梦,早上起来之后,萧风立刻把房间退了,找了一家米线店吃早餐。
米线对于滇南人来说,就如同拉面之于陇西人一样,已经融入了滇南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萧风在海州一年多没有回来,第一件事自然是好好吃一顿道地的铜锅米线,解解馋。
在吃米线的时候,街面上行人也越来越多,背着背篓的乡民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给清晨的滇西县城带来了一道道亮眼的风景线。
滇南是全国拥有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拥有25个少数民族,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少数民族都拥有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这使得滇南的民族风情成为了滇南旅游最重要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众多游客。
吃完热气腾腾、酸辣可口的铜锅米线之后,萧风到了汽车站,搭上了开往玉集镇的中巴。
玉集镇距离滇西县城86公里,是三江并流区域的腹地,也是滇藏‘茶马古道’主要的物资集散地,是滇西地区有名的古镇。只不过随着滇藏公路的开通,‘茶马古道’在解放后逐渐没落,玉集镇早已经不复当年繁华的景象,这也是‘茶马古道’上众多交通重镇的一个真实写照。
萧风的老家银杏村,就坐落于玉集镇附近,和玉集镇隔着奔腾不休的澜沧江隔岸相望,回到玉集镇,也就意味着萧风到家了!
PS:签约状态已经改成A签了,请乡亲们多多支持!收藏、推荐、打赏,多多益善!
【013章】 天堑飞渡
从滇西县城至玉集镇是省道S233,它沿着澜沧江逆流而上,最终进入青藏高原,算是三江并流地区重要的交通干道。
一路上的美景早已经让萧风产生了视觉疲劳,他只能闭目养神,时不时抽空透过意识看看紫竹空间中果苗、草坪的生长情况,观察紫竹和石碑的变化。
紫竹空间里各种植物的生长速度相当于外界的10倍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在短短这几天,空间里的草坪、果树苗已经拥有了一个月甚至更长的生长时间。
如今,萧风撒下的草种早已经全部进入了成熟期,绿油油的草坪就如同是一张巨大的地毯,平铺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而那些移栽好的100株果树苗,不仅仅全部转青,而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生长。
不得不说,紫竹空间给萧风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随着果苗、草坪的持续生长,石碑底座已经被青色渲染了超过三分之二,而且那丛齐膝的紫竹也比原先多出了许多生命气息,紫光嫣然流转。
这也就意味着在紫竹空间里种植各种植物,对于空间的发展拥有巨大的作用,这也让萧风对于紫竹空间的未来充满憧憬。
相比于S225,S223可能是因为地处偏僻地区以及泥石流多发区的缘故,路况更差,中巴车行驶的速度极慢,而且更加颠簸。
根据萧风以往的经验,这段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中巴车起码要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走完。
萧风的老家银杏村位于澜沧江的西岸,但是从滇西县城到银杏村之间的澜沧江一直都在崇山峻岭、高山峡谷之间穿行,水流端急,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渡江位置。因此,萧风需要坐车到玉集镇,在那里坐渡轮过江,再掉头十几公里才能回到银杏村。
以前萧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某位大山走出去的大学生,从家里到学校,先后经历了牛车、拖拉机、客车、火车等等一系列交通工具,最终才能抵达位于大城市的大学。萧风认为,从银杏村到海州,也是一场漫长的历程,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萧风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到银杏村,而村子里还没有通电话,手机信号就更别提了,平时家里的情况都是家族里的叔伯们赶集的时候,通过公共电话通知父亲的。
因此对于村子里的近况萧风并不太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爷爷奶奶的身体还算硬朗,没有什么大毛病。
也不知道家里的大花狗是不是还能打猎?今年林子里的核桃有没有丰收?山上的野猪是不是还下山祸害?
…………
“到银杏村的在这里下了!”就在萧风浮想联翩的时候,司机的大嗓门让他回过神来。
“在这里下?”萧风愣了一下,看看车外,还没有到玉集镇的嘛。
“这边新修了一个钢索桥,不用到镇上坐渡轮了!”司机给萧风耐心解释道:“顺着旁边这条砂石路下去五百米就到了!”
和热心的司机道谢之后,萧风背着当幌子的小包下了车!
萧风看到公路对面立起了一块不大的路标,上面标明了‘飞渡钢索桥’的方向,没想到这里还真的修建起了一座钢索桥。
砂石路还很崭新,踩在上面有些硌脚,但是萧风很清楚这样的砂石路对于滇西农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交通条件了。
萧风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