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鹰为名字,李重九颇有几分不喜,但见二老这幅十分满意的样子,当下不忍拂他们意思,言道“好吧,林鹰,就叫林鹰了。”

    二老一点也看不出李重九不喜的样子,当下脸上都是笑开了花,左右捧起李重九儿子,如宝贝般捧在怀里。

    室得芸更是凑到了儿子脸上亲了亲。

    “上谷公,魏公来使!”

    “知道了。”李重九当下站起身来,走到门边,见二老丝毫没注意自己离去的样子。隐约听见室得芸的母亲隐隐有了抽咽的声音,似喜极而泣。

    李重九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走到门外,先从部下手里接过一信来,原来是李密派使者千里加急给自己送来的信。

    李重九看完信后,心底有数。

    李重九来到郡府的外堂,这时李密特使房言藻,正在厅中与姬川,林当锋二人一并闲聊。

    眼见李重九来到,房言藻立即站起身来,作了大揖笑着对李重九言道“恭喜上谷公,真是加官添丁,双喜临门啊!”

    李重九微微侧身,还了一揖笑着言道“房长史,客气了,还多亏了你在魏公面前替我走动啊,此番还千里迢迢来御夷镇,真是辛劳了。某一定要备上厚礼答谢。”

    房言藻贪财之名,早已是坐实,之前他替李密在蓟县公关涿郡士族时,就大揽钱财,故而李重九此言不但没有唐突,反而令他笑意更浓。

    房言藻笑道“我与上谷公,也不是外人了,上谷公赐之,我岂有不受之礼。”

    房言藻言辞之中,也是越发恭敬,这一次李重九击败了契丹奚族二十万大军,威震草原。虽中原之人多不知晓,但房言藻可知其厉害,这一次击败罗艺,高开道,再将两郡入手,现在李重九的势力,虽不足以进取天下,但一方称王道孤已是足够了,但对方仍自愿支持魏公夺取天下。

    李重九与房言藻,细细闲聊。房言藻除了带来李密让李重九晋幽州刺史的消息之外,还让李重九与窦建德多加友好,安稳河北局势,待李密一旦攻取了东都,二人就可以一并入东都,同享富贵,同殿为臣。

    李重九听房言藻之辞,亦是笑了笑,随即夜深了,林当锋立即给房言藻安排了绯月楼宴会。

    房言藻早听闻绯月楼的名声,当下露出急不可待的神色,姬川也是此中同好,于是由他作陪匆匆去了。房内只剩下李重九,林当锋二人。

    林当锋一脸崇敬地看着李重九,当初二人初识时,李重九还正带着一群难民,前往雁门,自己商队恰好与之一起行路。

    当时路遇柴保昌待数万流贼拦截,众人还担心要死,而到了今日,柴保昌早已亡命于李渊之手,而李重九却已有幽州六郡,草原各部畏服其脚下。

    但林当锋看去李重九却微微皱眉。只听他言道“看来李法主局势不利。”

    林当锋当下问道“上谷公如何这般说?”

    李重九言道“并非是其他,而是宇文化及率十几万骁果军北上,此三十万府军没于辽东之后,这十几万骁果军已是大隋最精锐的人马之一了。而宇文化及占据东郡,济阴郡,等于切断了李密东向联合山东群豪之路,而瓦岗现西向又困于东都坚城之下,还有隋朝近几万大军。李法主现在可是处于被两向合击,腹背受敌之态。”

    林当锋言道“可是瓦岗军不是号称有五十万之众?东都隋军坐困已久,无力出击,倒是宇文化及有些难办。”

    林当锋虽是商人,对于天下大势,也有自己一番见解。

    李重九分析道“瓦岗军虽号称五十万之众,但人马最多三十万,而其中精锐,据我所知,劲卒不过三万左右,最多不超过五万,而李密骠骑八千可称强军,由骠骑四将统领。故而若是宇文化及,东都同时来攻,李密不可能胜之。”

    林当锋听了当下明白,李重九却接着深思,无论是历史上的轨迹,还是现在的抉择,李密现在最佳的选择,就是联合东都,以拒宇文化及,以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

    故而李密才书信自己与窦建德,安抚稳定河北局势。但若是李密能听自己之言,先取了山东,河北,再向东都,何必有今日之被动。

    东都利在速决,李密想将夺取天下之事,毕其功于一役也不是没错。但眼下坐困于东都坚城之下,已有半年,失去最好的时机。

    这时李密已是骑虎难下,退兵则半年心血浪费,白白让李渊在关中成势。再向前硬顶下去,只有先击败了宇文化及,再来攻打东都了。

    李重九摇了摇头,李密当初不肯听自己的话,最后给了李渊起势的大好机会。若是继续放任李渊,击败薛举,李轨,稳定了关中,那么将来自己翻盘的机会就很小了。

    所以这时候,李重九必须拖一拖李渊的后腿。

    想到这里,李重九言道“现在河北已是安定,我与窦建德暂不可能有战事兴起,至于草原各部,奚族三部,奚族亦对我不会有所危险。故而我想合幽州六郡之势,在秋季之时,配合草原番骑,向并州用兵。”

    “向并州用兵?”林当锋闻言一怔,言道,“莫非是太原?”

    李重九点了点头,言道“正是。”

    李渊这时倾起大军进入关中,太原老家必是空虚。历史上刘武周动作磨磨蹭蹭,等到李渊击败了薛举,李轨之后,这才用兵袭击太原,但即便如此,还差一点成功。

    当时刘武周,宋金刚兵锋甚锐,唐军连战连败,李渊甚至有放弃河东,退保关中的想法,结果李世民力排众议,率军北上,击败了刘武周,宋金刚,这才保住了太原。

    但李世民即便击败了宋金刚,刘武周,这一战也是险胜。

    而现在刘武周,宋金刚被自己打得龟缩于马邑郡,不敢轻动,是远远不可能,扮演起历史上,袭击太原的角色了。

    既然他们二人不行,就李重九自己来干,毕竟这个时候,李唐还有薛举,李轨未平,陇西没有收复,实力比之当年大大不如,而自己的势力,却又比历史上的刘武周,宋金刚强上不止一筹两筹。

    若是这时向太原用兵,李重九可能想象现在远在长安李渊,到时会是怎么样一个精彩的脸色。可惜了,若是能亲眼一睹就好了。

    ps推荐一本书《水浒求生记》,喜欢水浒的书友,书荒的书友,可以去看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



    雁门,繁时县。

    清晨老迈的戍卒,已开始拿着扫帚清扫南门的街道。

    此刻乃是拂晓,天色还未大亮。

    县衙后门两盏气风灯依旧还在亮着,一辆乌布马车,从院后拉了出来。赶车是的一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车夫,而牲口则是同样是一匹齿都磨平的老马。

    马车旁还有十几名骑兵皆是从幽州来的,为首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队正,他见了这马,不由对一旁陈孝意,言道“陈司马,你此去幽州赴任,若是骑了这老马,岂非误了行期。”

    陈孝意见了笑了笑,言道“那就有劳各位,与我每日多行一些了,还劳烦各位护送,实在感谢。”

    众骑兵见陈孝意如此客气,当下连忙诚惶诚恐地言道“陈司马言重,某等一并慢慢走就是了。”

    陈孝意一家县衙门后行走,妻儿皆是先一步上了马车。在雁门郡为郡丞五年,陈孝意马车之内,除了几本书,以及一些换洗衣物外别无长物。

    听了妻儿呼唤,陈孝意整了整官袍,登上了马车之前,最后留恋地看了一眼县衙。

    这时晨曦刚刚透过屋瓦,县衙之内一片宁静,陈孝意当下决然回头。

    “县令!”

    陈孝意正待踏上马车,这时脚步沙沙地响起,只见合县百姓从四面而来,将县衙后面皆是堵住。

    “你们这是……这是……”陈孝意当即有些说不出话来。

    “明府!”一名老者上前。

    “刘伯!这是?”陈孝意当下上前。

    这老者上前言道“老朽知道陈明府此去幽州赴任,乃是高升,老夫心知留不住你。但是还请你能受我们合县百姓一拜,送送大人您啊!”

    “陈县令。公侯万代!”

    “陈县令,就算去了幽州。也别忘了我们雁门百姓。”

    “陈县令,还是留下吧,我们舍不得!”

    百姓们一并齐呼,陈孝意见之一幕,不由眼眶微红,言道“你们这是作什么,还不快快起来。”

    这时那名老者亦是拜下言道“陈县令,若是不答允我们,我们就不起来。”

    “陈兄。”话音响起。正是与陈孝意公事多年的,虎贲郎将王智辨。

    “王兄,快帮我劝劝百姓们。”陈孝意连忙言道。

    王智辨感慨言道“上谷公于涿郡开幽州刺史府,招陈兄入幕,此去高升,兄弟在这里祝你是鹏程万里,但是陈兄你对一郡百姓皆有活命大恩,百姓与在下哪里舍得你,眼下到了今日不得不离开。也让我们一并送送你吧。”

    陈孝意当然长叹,当下对四面百姓,作了一个团揖,言道“那就多谢众位了。”

    说到这里。陈孝意言语之中已是梗咽。

    而之前随行众骑,见此亦是不由感叹,为首骑兵对左右言道“在幽州听闻。陈司马的名声,我本是不信。但今日一睹,方知所言不虚。上谷公真是检选了一位好官。幽州的百姓有福了。”

    众人纷纷点头。

    涿郡,薛府。

    薛万述的妻子,正在屋内服侍他穿戴官袍。

    妻子温柔地言道“恭贺夫君履新,奴家在这里给你贺喜了。”

    薛万述将手负后,言道“没点出息,不过是正五品下的军咨祭酒,就让你高兴成这样了,将来你夫君的前程远不止如此。”

    妻子噗哧一笑,替薛万述正正了官帽,言道“是,我没出息,那奴家就这预祝夫君将来步步高升了。”

    “没半点新意。”薛万述斥了一句,但脸上满是笑意。

    不久敲门声响起,薛万淑,薛万彻,薛万均三人兄弟一并前来。

    薛万述回头看看了三人,摆出长兄的架子,言道“三弟四弟,二弟随我入幽州刺史府参赞军机,就不能时刻在身旁督促你们了,记得你们到了军中,不准自持薛家之后,就目中无人,要爱护将士,尊敬上官,若是让我听见有什么不好风声,回来我就执行家法,打你们一百军棍。”

    薛家作为将门世家,没多大规矩,就是军棍下才出忠臣良将。

    薛万彻,薛万均见长兄说话,当下一并低下头言道“诺,大兄。”

    薛万述妻子在一旁言道“好了,好了,今日就要分别了,你这作大兄的,不能说点好听的话吗?”

    说到这里薛万述的妻子,就朝门外喊话,言道“秋荷,秋荷,给三郎君,四郎君的冬衣,都准备好了吗?”

    “草原上苦寒,更甚于幽州,你们二人多注意自己身体。”

    薛万彻,薛万均相视一笑。薛万彻言道“放心,听说番人爱喝烈酒,我们到了草原上,一碗热乎乎的马奶酒下肚,就什么都不怕了。”

    “是啊,酒能乱性,记得酒醉了千万别去御夷镇的绯月楼啊。”

    薛万均笑道“大嫂,这你就别操心了。”

    “住嘴!”薛万述当下一喝,这二人当下收敛。

    “还不谢过你们大嫂,取了行礼,立即给我滚。”

    “诺。”薛万彻,薛万均二人当下愁眉苦脸而去。

    “好了,大兄,你就别整天板着脸了。”薛万淑一旁劝道。

    薛万述这时才了下大兄架子,温言言道“这两个猴子,我和阿爹不在,这二人肯定就要反了天。”

    薛万淑笑了笑,薛万述又言道“这一次上谷公开幽州刺史府,我们薛家四人,一并得到重用,既委以要职,外人看得羡慕,但我却是如履薄冰,既生怕辜负了上谷公的信任,也毁了我们薛家一世英名。”

    薛万淑肃然言道“兄长教诲的是。”

    新的幽州刺史府,修建的与涿郡郡守府不远,相隔了一坊,而与招贤馆,郡学也是极近。

    魏征在坐在马车之中在前往幽州刺史府的路上,闭目养神。

    马车微微一震,魏征猝然睁眼,从坐驾上站起身子,一旁随从给魏征端上下马凳。

    魏征借凳下车,这时一旁随行护卫的三十名披甲持戈郡兵一并下马,四面将马车护卫在中间。

    魏征将官袍一抖大步走上台阶,眼前三进的大门前,一新漆的幽州刺史府的牌匾挂在门上。

    见魏征到来,门官连忙上前,拱手言道“参见魏郡守!”

    魏征微微一愣,但随即反应过来,被人一直叫魏郡丞已是习惯了,眼下换了称谓,还有些不适应。

    当想到魏郡守三字,魏征还是几不可见的嘴角一动,随即点了点头,淡淡地言道“上谷公,以及刺史府的众属官都到了吗?”

    门官连忙赔笑言道“魏郡守,今日是刺史府众官履新的日子,众人还未各就其位,除了魏郡守你以外,有谁能那么快来府上。”

    门官早就听闻,魏征勤政,每日都是最早在郡府内应卯,最晚离去,今日魏征虽非刺史府的属官,但仍是第一个到达刺史府。

    正在说话间,一旁听到马车车轱辘,碾过青砖的声音。

    魏征与门官一并看去,只见一青布牛车,在随骑护卫之下,缓缓而来。

    牛车府门前停下,穿着一身官服的温彦博从牛车上步下。

    魏征没有站在台阶上托大,而是依据官场礼数,下了台阶,当下先作揖言道“见过温长史!”

    温彦博笑着作揖言道“魏郡守客气了。”

    魏征现在温彦博乃是幽州刺史府长史,从三品,于刺史府内,仅次于刺史李重九之下。而魏征身为涿郡郡守,涿郡乃是上郡,按照隋朝旧制,也乃是从三品。

    两者虽是平级,但魏征却以对方在刺史府为官,故而尊之,方才见面是先行作揖。这是礼数,秉性儒家礼法,君君臣臣的魏征,在这一点上,分寸拿捏正好,绝不会有分毫偏差。

    魏征仔细看向温彦博,但见其神态从容,气度雍容,在涿郡为官多年,多在李重九左右参谋,甚得信任,现在更添为刺史府长史,似乎愈发有了几分宰辅气度。

    魏征对温彦博欣赏是欣赏,但却不会在口里道出,二人简简单单说了几句后,就一并进入刺史府的大门了。

    到了议事的大堂后,二人分两边坐下,一人在左,一人在右。

    不久之后,各官吏纷纷前来,他们见魏征,温彦博纷纷上前见礼,之后按照自己的位次坐下。

    刺史府的官吏皆是坐在左首的温彦博以下,在隋唐时国人乃是以左尊右卑的区分尊卑。

    魏征自是坐在右首第一席,自他而下,则是一并是涿郡郡守府的属吏。作为郡治所与刺史治所同在一城,这也是大隋官场的惯例,以往晋阳县,就既是太原郡的治所,也是并州刺史的治所。

    当然魏征之前一直听说,番人们一直劝说,李重九将治所立在草原御夷镇之上。这点魏征和大部分汉人官员是坚决不同意的,幽州城乃是王霸之基,若是立足于草原之上,将来如何能进取中原。

    不过幸好最后,李重九将幽州刺史府的治所定在了幽州城。

    众官吏入内后,纷纷各就其位,随即一名官吏入内后,却连坐在位置上的温彦博,魏征亦不得不起身。(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府建牙



    众官员见魏征,温彦博皆站起身来,不由诧异,待看去时,对方面孔有些陌生,并非是涿郡以往的属吏。

    对方一身官袍有些破旧,不起眼处还打着一个补丁,虽颜色相近,但细心之人还是看出了端倪。众人心道这样一个穷酸究竟是何人?

    此人上前先向温彦博行礼言道“见过温长史。”

    温彦博笑了笑,换了一个平揖言道“陈司马,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辛苦了。”

    陈司马!

    众官员这才明白,原来此人乃是幽州刺史府陈孝意。但凡开府建衙,皆许自置官属,但一般惯例,府内自刺史以下,最尊的乃是长史,而司马副之。不过虽说司马副之,但二人乃是平级。

    温彦博为从三品,而陈孝意亦是从三品,若以刺史府比作一个朝廷而言,那长史司马,相当于朝廷的左相右相,皆是一方宰辅。司马分权于长史,同时也可相互肘制。

    温彦博与陈孝意见礼之后,心道本以为上谷公会将上谷郡郡守苏素,迁至刺史府担任司马,但未料到倒是陈孝意。

    陈孝意之前乃是雁门郡郡丞,若再拔一位,作为司马,也不算太越矩,毕竟陈孝意有资历大业初年时即当郡丞了,而自己和魏征那时却是默默无名。

    此人虽是上谷公以往的上司,不过在雁门时顶撞过上谷公,这一次却既往不咎,提拔入府,看来上谷公是有重用旧朝官吏之想法。也是上谷,雁门二郡,有太原,突厥,刘武周三面包围,形势不容乐观,况且又是上谷公的起家之地,故而必须委任苏素如此亲信可靠之人,方可坐镇。

    众人一并入座,官员也同时到齐。

    左首乃是幽州刺史府,首位自是长史温彦博,次席为司马陈孝意。

    从事郎中,从四品,由原先郡府东草掾姬川担任。

    军咨祭酒,正五品,薛万述,

    主簿,从五品,则由原郡功曹赵何然担任,

    记室参军,从五品下,薛万淑。

    其下还有六曹军事,参军事,典签,录事,二十多人,不一一累述。

    而右首的涿郡属僚,从郡守魏征以下。

    郡丞,正五品,由原先郡司马卢承庆右迁。

    郡长史,从五品,李重九征辟涿郡高氏家主高徐道担当。

    郡司马,从五品,由原良乡县县令林当锋担当。

    郡学祭酒,从五品,由周旭担当。

    其余六曹属吏,也有十几人,故而一个大堂内各坐得三列,位置是满满当当。众官吏中不少还是第一次参与这样最高会议,故而心情皆是起伏,而那些年长一些官吏,则是见惯了这等场面,自顾与身旁相熟之人细细而谈,说一些官场掌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