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帐灯江南旧事-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书人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话说,有一个官儿,想拍拍朱元璋的马屁。可是,马屁不是谁都会派,谁都能拍,谁拍马屁就会有用的,这马屁要是万一给拍到了马蹄子上,是要惹麻烦的。这个官儿,麻烦就要了。这个当官的呢,是个书生,他给朱元璋说,光天之下天生圣人是、为世作则、。你看看,这里头,有光啊,有则啊对就是这个则字,朱皇帝说,这个则字,与贼字很相近啊,这个文,就是讽刺他了。于是,皇帝大怒,皇帝一怒,就是血流成河的事儿。这个拍马屁的官员,就这样的一命呜呼了”

    说书人说的一唱三叹一般,像是半开玩笑,可是,却是带着深深的悲悯。连康熙听得也不由得有些动容了。

    “中原文字昌盛,本来就该是多多鼓励士人写文,要是这样的避讳起来,大家也都停了笔,也都不敢说,不敢想了,看看那八股文,那般的没用,没有任何经世致用的价值,这样的国家和朝廷,不亡了才怪了”

    康熙感叹道。

    成德看了一眼康熙,思索着,刚想要说话,可是,说书人又继续说了起来。

    “你说,你这个拍马屁的,拍到了马蹄子上,是活该的遭罪了,我人品清正,我特立独行,就做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这样行了吧。我不写了,我不拍马屁,这样就安全了吧别,你想的容易,可是,有时候你不想拍马屁,可是,这个活也是任务,让你不干不行呢话说,前朝的习惯,每逢这过年,这皇帝过寿,这册立皇后等等的重大礼节的时候呢,文武大臣们,都是有任务。必须是都要上表庆贺。这就是规矩,相当于皇帝说了你们,都得我给我洋洋洒洒的写上一大篇文章,来庆贺啊。不写不行。”

    说书人学得绘声绘色,引来众人哈哈大笑。

    只是,康熙却显得落寞。

    虽然,现在,他的治下,并没有明文的规定,但是,这也是个约定俗成。那一些文辞华丽的庆贺表,写得可是动听之极,只是,读着只觉得腻烦了。绞尽脑汁的恭维词,初到耳朵时候好听,但是,稍微的一反思,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眼里头,也都是臣工们谄媚的样子。是以,初时,康熙还看看那些贺表,之后,就很少看了。但是,这种惯例,却也是一直都存在的。

    “话说,你道是所有的贺表都是有大臣们写的吗那才怪呢。那些臣子们,哪里个个都写得出锦绣文章呢。小老头我不才,也给县太爷当过主簿,知道这里头的事儿。这当官儿的,十有**,是没空写文章的,也写不出来的。而且,有那空,肯定是要陪着家里头的七姨太九姨娘了,哪里是会理会这个。别看他们说的是情真意切,是怎么忠心,其实不过是为了手里头的权力让自己多捞点,他们心里头有谁才是个怪”

    说书的人肆意的批评着朝政,句句都仿佛是一箭中的一般,让康熙不由得多做反思。这个人,当真是个不简单的人啊。

    “咱们书归正传的说啊一直以来呢,这个朱皇帝大字不识几箩筐,可是,他知道书生呢,还是有些本事的。可是他看不起书生。他认为呢,书生最大的本事就是喜欢讥讽朝政,喜欢讽刺时局于是,他对这些帮助当官的给他写贺表的书生很是忌讳,所以,每篇贺表他都是一看再看,再看三看的朱皇帝忌讳多,给他寻出错来的还不少。话说,小老头我是江淮人,这当江淮的方言,则、与、贼、读音相似,不像现在这帝都的话,是分得出来的。所以,朱元璋就受不了这个字,朱元璋以为这是在讥讽他有落草为寇的经历。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字,被杀了。我估计啊,这些书生啊,这些官员啊,到死,都不一定知道是触犯了什么忌讳死的。真格是死不瞑目,还死不明白啊这死的人里头,不下几十个吧”

    说书人感叹着。

    “哎,这个事儿,都埋进土里头了,说出来,徒增伤感啊”

    一个人叹了口气。

    “是啊,是伤感啊客官你听着是伤感了吧。小老头我说的也伤感啊可是,这种事儿要真是埋进了土里头也好。可是,远不是那么回事儿啊我说这段书,是有我的意思的啊”

    说书的人抹了一把眼泪:“实话实说的,我不是无缘无故说这个的。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啊这个事儿,是自古有之呢。我们现在,也算是个盛世了,也算有着太平了,可是,你别以为,不会轻易的脑袋就搬家。我以前也不是说书的,也不是走江湖唱曲儿的,也是个书生呢。可是,后来我一个朋友,很有才华的朋友啊,就是因为写了一本书里的几个字,也就是,有个几千字吧,就脑袋搬家了。看了他的教训啊,我就想了,我得说书,大家注意着,别乱说啊别乱写,不然的话,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我的朋友死得冤枉啊,可是,连个冤枉都没地儿说,小老头说书,就是算纪念这个朋友吧。让大家知道,他们是真冤枉啊”

    说书人越说越是动感情,不断的用袖子擦着眼泪。

    “说书的,你的朋友是为什么死得怎么听得这么模糊啊”

    有个书生打扮的客人问道。

    “明史,庄廷龙的案子啊”说书人叹道。

    在座的,知道的,都是一惊,没有听说的,却是一脸的茫然。

    康熙已经眉头紧皱。他的手握着拳头,脸色沉肃。

    成德望了望康熙:“爷,不过是说书的”

    “恩恩”康熙神色缓了缓,点点头。

    “勿谈国事啊大家给老人家点银子吧”

    茶馆老板见这说历史的说过头了,连忙过来劝阻着,打着圆场。

    “哎呦,姑娘是卖花卖唱吗给大家唱个曲子吧”

    老板看到,茶馆里来了两个相貌秀丽的姑娘,一个穿蓝衣服个子高挑的拎着花蓝子,是个卖花姑娘;她旁边的是一个比她矮一些,似乎也娇弱些的姑娘,抱着琵琶。

    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他们调解一下,所以,老板很殷勤的打着招呼。。

    “姑娘唱个曲儿,我让里头给姑娘们备好茶”

    老板很会做人。

    “我不会”

    一个蓝衣服姑娘说道,又推了推身边紫衣服的姑娘。

    “江江,你不是会唱曲子的吗来去唱个江南小调儿”

    “啊”

    江江似乎是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我,干什么”

    江江目光懵懂的看着蓝衣服的姑娘。

    老板看在眼里头,不由得皱眉。

    今天这是个什么日子,说书的人,说的居然是最不该说的。这个抱着琵琶的卖唱的姑娘,却是目光迷离,完全不知所以。

    老板不由得摇摇头。

    这一幕,也落在了坐在旁边座位上的魏东亭的眼睛里。

    “东亭”

    康熙唤了一声魏东亭,魏东亭却仍旧是盯着远处的姑娘,没有回答。

    康熙叹了口气,用扇子拍了一下魏东亭的手臂,魏东亭猛的回头:

    “爷什么事儿”

    “说让你倒水,不过,我自己来了”边说着,边不理会有些惶恐的魏东亭,康熙自顾自的拿了茶壶倒水:“怎么了两个姑娘就叫你魂不守舍了你看上哪一个,要不然,我去说说,给你做个小老婆”

    康熙打趣着魏东亭。

    素来都是周全的魏东亭,最近的水平,的确是急剧的降低啊。

    “爷,不是那个意思那个姑娘,似乎是懂武功的”

    魏东亭低声道。

    “恩”康熙楞了一下。

    “走江湖的姑娘,就算是懂些武功,也是不足为怪吧。这些姑娘们,怕头露面的闯荡,可能是遇到很多不是很友善的人,学些武功来保护自己也很正常啊”

    成德道。

    成德虽然也是骑射的高手,但是,他练得并不是汉家的功夫。而且,他毕竟是不同于东亭的警惕,也没有真的实战的经验,并不是司这一职,是以,也没有多想。

    魏东亭摇摇头:

    “成德兄想的简单了这个姑娘的武功,绝对不会在我之下多少。这样的姑娘,怎么就会是一个简单的卖花的姑娘呢这要是卖花,也太过屈才了。”

    听着魏东亭这么说,康熙和纳兰也不由得是多看了这个姑娘几眼,不过,他们到底不是武功的行家,也没有看出来。

    “那个蓝衣的姑娘,笑容明媚,似乎是个大气开朗的人,不像是有什么蝇营狗苟的事儿吧。”

    成德道。

    东亭叹了口气:

    “成德兄总是乐意说,把人往好里头,往单纯的地方想。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世事却远不是那样的,虽然很多人不坏,但是却多都是不简单的。就算是这个姑娘是个大气开朗的姑娘,为了某些事儿,做个假扮,也不一定是有什么坏的心思。再说了,很多事儿,也说不准,什么是坏,什么是好吧”

    “如果是不知道她是有恶意的,又何必多想呢”

    成德说道,眉宇间,仍是舒展的。

    这是他和东亭的不同,他所忧虑,是自己的本心而已。

    而东亭,远远比他懂得审时度势。

    “行了。你们别研究人家姑娘了,人家过来了”

    康熙看着那两个姑娘缓缓的走了过来,半开着玩笑说道。

    “几位爷,要不要买花儿亦或者,听个曲子”

    蓝衣姑娘盈盈的行礼,说道。

    蓝衣的姑娘,虽然是带着些江南的软语,但是,长相却是北方的桃夭李艳,明眸闪亮,眉目疏朗;而她身边的紫衣姑娘,却多了些温柔娇俏,更是水乡姑娘的美丽。

    “行啊要不然,你们唱个曲子吧。”康熙道:“姑娘听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吧”

    “爷说中了。我们都是江南过来的。是扬州人”

    “扬州好啊淮扬之地,自古以来都是好地方。”

    康熙夸赞着。

    “爷您去过扬州”

    蓝衣姑娘问道。

    “这”康熙顿了顿:“我这还真是没有去过扬州呢不过,是从书里头看到的吧。既然姑娘来了,就不妨说说啊”

    康熙很有兴致的问道。

    很少有机会,同这样不知道自己身份的民间姑娘说话,康熙很是珍惜这样的机会,很欢快的痛她们闲聊着天。

    蓝衣女子摇了摇头,若有若无的叹息了一声:

    “爷这回,还真是问错了人了我虽然祖籍是扬州人,但是,离开扬州也是许多年了。小时候的记忆,虽然说是有的,但是,却也是记不大清楚了。家里头的人,也是很少说起扬州了。扬州,不过是个伤心地吧”

    “这话是怎么说故土之念啊”

    康熙有些诧异的问道。

    “这江南人,最最是安土重迁的。就算是搬离了故乡,想必是很多的乡土之念,会是常常想起来的。怎么这一说,就是没有什么思念,都是不说起,都是伤心之地了呢”

    “爷,你也是没有到过扬州的。您似乎是北方人,自然是不知道南方人,更是不知道扬州人的想法了这扬州城破,屠城十日,怎么不是伤心之地呢家里头的亲人,大概死得也是很多吧。所以,有个机会就搬出来了。我们在外头,也说自己是扬州人,其实,自己在家里头,却是很少提起扬州这个词来了而且,想想,那样的故事之后,怎么还会是当初,爷书里头读到的扬州呢怕是每条大街上,都是有血迹吧”

    蓝衣姑娘叹息了一口气。

    康熙一下子愣在了当地。

    多铎破扬州,屠城十日,这件事儿,康熙自然是知道的。可是,蓦地被这样的说起,他到底是有些意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怎么对话。

    看得出康熙的尴尬,也怕是这个姑娘再说出什么话,东亭连忙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对了,你给我们唱个曲子吧还是唱个曲子比较好啊”

    “好啊既然是爷喜欢江南呢。就叫我妹妹唱首江南的曲子吧江江”

    蓝衣女子唤了身边的姑娘一下。

    那个叫江江的姑娘微微颔首。

    “爷,喜欢听谁的曲子江江就唱个曲子给爷听。”

    江江是歌者的嗓音,分外的清丽,宛如莺啼燕转一般。

    康熙点了点头,略微思索了一下:“那就唱柳三变的曲子吧”

    江江点点头,素手拨弦,唱了起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曲子,很是大气,江江虽然只是一个弱女子,可是声音也很是亮,听起来也很动听。江江的琵琶,虽然是不同于萨佳的精湛繁复,但是却有着格外的清音,有别样的情怀。一曲既终,康熙不由得鼓掌。

 ;。。。 ; ;
三三章 香火之会(一)
    更新时间:20101129

    千帐灯江南旧事,独家首发于网,暮雨初歇作品。

    book。

    “江江姑娘的曲子唱的真是好。”

    康熙点点头,赞赏着。

    “谢谢爷”

    江江也是微微一笑,那笑容如三月的杏花,分外的温柔,声音也如清泉一般。这样自然而娇媚的女子,康熙看在眼中,也不由得多了几分欢喜。

    “拿着”

    看着康熙愣在那里,完全都是不明白歌女的意思,东亭连忙伸手掏出了一锭银子,递给了在旁边坐的蓝衣女子。

    “爷出手好阔绰哦”

    蓝衣女子微微一昂头,说道。

    “来,这束杏花就送与了爷吧。”

    “那谢谢了”

    “江江,我们走吧。各位爷,告退了”

    蓝衣女子说着就要起身离开。

    “不再说会儿话吗我还是很想听你们的故事的我自小是没有出过京城的,对外面的事情不大知道。姑娘们从江南来到京城,想必是见多识广了”

    康熙道。

    江江似乎犹疑了一下,拉扯了一下蓝衣女子的袖子,可是,蓝衣女子却是莞尔一笑:

    “其实,这江湖故事,但凡是讲起来的,都是掺杂了我们个人眼中的看法,掺杂了个人的喜好的,不如爷自己去历练一番才好呢”

    蓝衣女子婉言拒绝。

    “好。姑娘说的在理。敢问姑娘你怎么称呼,也想有一日,能够再见面呢。”

    康熙道。

    “同是天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过是萍水之源,就不必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是真有机会再见面,我一定会告诉爷的。”

    说着,蓝衣女子带着叫江江的歌女飘然而去。

    “这两个姑娘都是很有意思啊。不是简单人呢”

    康熙感叹道。

    出了茶楼,已经是近黄昏十分了。几个人按照与椅子约定的时间,往土地庙走去。

    “是啊。虽然说是江湖卖唱的姑娘,但是,这个江江的姑娘却是没有卖唱的女子的风尘气,甚至,别有一番的大家闺秀的温柔婉约的气质。而那个蓝衣服的姑娘,必定不是什么卖花的女子说书的人是南方人,这两个姑娘也是南方人,会不会有关联呢”

    魏东亭思索着。

    “南方人,庄廷龙,扬州人,扬州惨案,朱三太子”成德念着,与东亭四目相对:“想来,他们是有预谋的了”

    “你是说,这两个姑娘,还有说书的人,都与朱三太子有关系”

    康熙问道。

    “这也是臣的猜测。身份诡异的姑娘,说着最不相宜的,最少见的故事的说书人,若说是没有一点蹊跷,就很让让人相信了。”成德道。

    “爷。要不然,奴才先送你回去。这里,就交给奴才和成德吧。今天的局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爷身份贵重,还是不要冒险了的好”

    东亭说道。

    此刻,局势这么复杂,让康熙设险,是最最不明智的动作了。

    可是,康熙却拒绝了魏东亭的提议:

    “我不回去,我还就要去看看,这个朱三太子是什么人看看这个集会,到底是有什么人参加的。你不是安排了许多人吗我信得过你,不怕,肯定是没有什么事儿的要是想看到些东西,总是要亲眼看见才是真的。再说了,你忘了吗前些年,我们可是常常出来,听伍先生讲课的”

    康熙神色从容,无所畏惧。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何况,那些人对您本来就是不怀好意,恨不得您”

    魏东亭道。

    “你别说了。我心意已决。走吧,别让你们的朋友等久了”

    康熙扇子一挥,说道。

    魏东亭无可奈何的看了看成德,只要是跟随着康熙继续往前走。

    还没有到土地庙的时候,就发现,平日里,这个略微有些偏僻的荒凉的地方,与往日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三三两两的往土地庙的方向走着,一条小路上,显得很是繁忙喧嚣了。而且,出乎着康熙等人意料的是,这些人不是都如同椅子一样,是无家可归的孤儿,是流落街头的混混,而是,很多人,都是穿着很好的。

    “看起来,这个朱三太子,比我想象的还不简单啊。似乎是有些来头的爷,您今天是一定要多多小心啊。如果是能用得动这么多人,想必是有些来头的。万一,这里头要是有些认识爷的人,就怕是会惹了大麻烦的啊”

    魏东亭说道。

    康熙这样的性格,自然是不会因为这几句话就是肯回去的,可是,的确,这里是非常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