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最棒的自己 - 叶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程度。 
    
  毕业典礼的场地设在综合运动场上,有很多的看台,以保证来宾都能坐得下。     
  在运动场,我们排练了好几次,各班的椅子都一排一排摆在中央。正前方是主席台,上面有很多座位,要留给学校的领导坐。     
  因为要有发奖仪式,所以前边的地方非常大,位子也留得很多。     
  典礼上还有乐队要参加,由管乐队奏乐。我在11年级的时候,就参加过12年级的毕业典礼,为他们演奏。这次轮到我们了,当然也有低年级的同学为我们演奏。     
  令人激动的毕业时刻终于来到了, 我们全都穿着毕业礼服,男生全是绿色的,女生全是白色的,远远地看去,非常显眼,非常漂亮。     
  我们走进场内的时候,乐队开始奏乐,我们就按以前排练好的,踩着乐队的鼓点走到我们的位置,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椅子,按顺序一排一排地把椅子放下,然后坐好。一排椅子大概有将近35个,我们毕业生大约有400多人,一共坐了十四五排。 
    
  主持典礼的老师大声宣布:“仪式开始!第一项,由校长讲话!”     
  校长起身,说道:“欢迎各位来到2005年毕业典礼会场!各位毕业生,你们在本校愉快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我既高兴又很不舍得,希望你们在大学里继续努力学习!”  
   
  接下来,就该发毕业证书了。毕业仪式上,发毕业证书和发各种奖状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每念到一个学生的名字,他就要走上台去,然后接受毕业证书,和老师握手,给老师敬礼,然后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整个过程都很严肃认真。 
    
  接着是宣布各个奖项的获得者名单,有M奖、学期结束奖、宾州教育奖等。     
  M奖以前介绍过,颁发给主要科目的成绩都在93分以上的学生。还有一个M奖,则是这几年高中成绩的总评,如果这四年你全都是在93分以上的,那就还要发一个综合M奖。 
  
  宾州教育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奖,是在那些所有的分数都在90分以上的学生中,选择奖给那些表现好的、在各项活动中都创造了成绩的人。或者除了学习以外,在其他各个俱乐部中的活动中、在社区服务方面、在音乐或体育方面表现突出、在比赛中得过奖的人。经过评比以后,他们将得到宾州教育局颁发的奖章。 
    
  这些奖项都由教务长亲自颁发。     
  每次发奖的时候,比如叫到你名字的时候,你得站起来,家长也得跟着站起来。因为我获奖比较多,比如说有几次M奖、宾州教育奖,还有各个俱乐部的奖,爸爸就老在那儿站着,几乎坐不安宁,等都发完以后才坐下。爸爸还拿着摄像机、照相机,把那当时的盛况 
都拍摄下来了。我想爸爸肯定也感到非常骄傲,因为我能体会到一个孩子得到奖励时,家长在站起来的一刹那别的家长看着他的那种羡慕之情。     

第38节:开始大学新生活(1)       
  开始大学新生活     
  2005年的春天,我走进了自己从小到大梦想的大学,开始了人生的又一站:大学生活。     
  进了校园以后,我非常激动,对什么都感到特别新鲜、好奇,因为这里是我将要完成大学四年生活的地方。教学楼那漂亮的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使我再次感受到了浓厚的欧美文化。 
    
  第二天,学校召开迎新会,地点是在校园里那个巨大的橄榄球场上。欢迎仪式很隆重,大学里的所有领导,包括校长先生也在场。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家长特地赶来参加欢迎仪式。 
    
  我们的宿舍是两人间,我跟一个柬埔寨女孩一起住。欢迎会结束后,我跟同屋的女孩一起去买上课的书,然后去跟教务长见面。     
  刚一见面他就说:“你们的课程需要改一改。”     
  我们马上紧张起来,因为大学改课不像高中,改课程序比较复杂,我担心自己选好的课万一被换掉了,上课的路线又得重新调整。     
  美国的大学都是自己选课,上课的地方也不在一起,前一个星期我一直在实地考察,看从一个上课地点到另一个需要多少时间,以便最合理的安排所选的课。为此我至少瘦了好几公斤,结果现在刚上了两堂课,又要改课,很麻烦。 
    
  开学两星期内,我们一直在调整课程,学校也比较体谅这种情况,所以允许学生前三个星期之内调整课程。结果我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改了至少都有三四次。     
  比如去上微积分的时候,刚上了一堂课,教授就对我说:“这是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开的微积分,你又不搞物理专业,学这个有什么用?”他顿了顿,又说,“当然,你愿意学的话也可以。只是这个课程比较难学,一般4个学分的课是最难的课,一星期上4次,一次是一个小时多。” 
 
 
第39节:开始大学新生活(2)       
  我有点犹豫,老师看着我,“不过这么难的课你上它干吗用呢?你要愿意学数学,当然也可以,只是每天你要花费三四个小时来研究数学问题。”     
  我也懵了,仔细一想:是呀,我不搞理科,学它有什么用?那么既然是学文科的,我为什么不报多一点写作方面的课呢?所以我就把数学课改了,最终选择了法语。     
  因为我们家有法国朋友的熏染,我就爱上了法语,在上高中之前就学过法语。我也一直喜欢学它。     
  可教务长说:“你现在改成法语比较晚了,人家已经上了一个星期课,你得补上一星期的课。”我问他:“学语言有那么快吗?”     
  “这个我可不知道,你得去语言学院跟他们说说。”     
  我就去语言学院找负责人,结果那里的老师说:“我们的初级法语课差不多就是高中上一个月的课。”     
  我有些傻眼,可还是自信能跟得上,因为我对语言方面还是比较有天赋的,再说我对别的也没兴趣。于是我就对老师说:“我要上法语课。至于落下的那一星期课,我会自学的。” 
老师同意了。     
  这样一来,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选择了法语、写作课、音乐评论课、欧洲历史课和钢琴课。除了这五门课外,还有大学一年级那种公共讨论课,所以加起来,我一个学期读了16个学分。 
    
  我选择钢琴是因为从小就喜欢,所以到现在我也不想放弃钢琴。他们都说大学的钢琴课比高中时的钢琴课难好几倍,一天至少得练四个小时,还要考试,比较复杂,可是我喜欢接受这方面的压力。 
    
  我最喜欢的课就是欧洲历史课和音乐评论课。上音乐评论课我们可以经常看演出,比如舞剧、话剧、音乐会、歌剧、非洲舞蹈、巴西舞蹈、京剧等等,我们都看。     
  看完戏后得写评论,有时老师会出题目,比如:你觉得歌剧的灯光怎么样?在第二场的第几节的第几幕中,它的灯光是不是跟人的心态有关系?然后我们按老师提的要求写评论文章,特别有意思。 
    
  我也很喜欢历史课。欧洲历史课的教授是位英国绅士。为人特别友好、热情。因为喜欢欧洲历史,我上这门课就有像淘金子似的那种感觉,每天上课对我都是一种乐趣。     


第40节:进入大学特优生俱乐部       
  进入大学特优生俱乐部     
  有一天,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里播放了为数不多的华裔大学生被选进美国大学的精英俱乐部,成为学者俱乐部会员的消息。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妈妈说。我得意地笑道:“妈妈,我正要告诉你,我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呐!”     
  我加入了精英俱乐部,这就是我在大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     
  进入精英俱乐部,就是特优生。俱乐部一般都有好几个教授作为顾问,有教务长为你服务,学校还有一个特优生教学楼,是专门为特优生准备的。楼里有图书馆,还有一个个的独立小房间作为阅览室、工作室。工作室24小时开放,俱乐部里的特优生都有条件和资格得到一把钥匙,可以到里面查资料、学习,条件十分优越。而且,我们可以随时给教授打电话,或者直接找他们去咨询问题。 
    
  我说说我成为精英俱乐部成员的由来。     
  每所大学都有一个Honor学院,里面设立了精英俱乐部,汇集了各个专业的优等生,学院会给精英俱乐部的学生配备导师,提供最完备的服务。因为第一学期的成绩很高,我一直想报考Honer学院。老师觉得我还可以,就推荐我写文章参加考试。 
    
  Honer学院招收成员,第一看成绩,第二看文章。期末考试非常紧张,也很重要,为了拿到好成绩,几乎连着几天我都很少休息。考试结束后,我已筋疲力尽,需要睡觉,可是第二天就要交Honor文章。为了不辜负推荐我的老师,我连夜加班写出了文章。 
    
  放假期间我收到一封E…mail,是Honor学院的祝贺信,原来我被录取了!在Honer学院,可以优先报课,还有其他很多优越的条件,我觉得真是太幸福啦。    
 
  刚进大学就获得了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我简直太高兴了,对妈妈说:“您是了解我的,我特别渴望知识,有时候为了一个我不明白的问题,我会查书、上网去查资料,彻夜不睡想赶快求证。而特优生的这栋教学楼,正好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有时候,我连吃饭都在里面看书,简直太方便啦。” 
    
  妈妈也激动得不得了:“妈妈祝贺你,也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有这样优秀的女儿!”     
  妈妈其实不知道,多年来,我更为有她这样一个优秀的妈妈而骄傲。     
  
第41节:回国修学分       
  回国修学分     
  美国大学的假期很长,从5月一直放到9月。我们学校与北京的清华大学是文化交流学校,所以我想在假期时回国,到清华大学去修两门课(6个学分),以便充分利用暑假。  
   
  妈妈开始与清华大学方面联系,然后时不时与我沟通,最后我选中了两门课。     
  第一门是《环境与伦理》,它能教会人如何保护环境,其中还有对伦理问题的研究。另外一门课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学》。我喜欢中国的古代历史,更喜欢研究美学,所以,我学的这两门课都是既与兴趣有关,同时也与社会问题相关。 
    
  妈妈帮我联系好了以后,我立刻把这消息告诉教务长。     
  教务长非常高兴,连声说:“非常好。我知道你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孩子。你能够利用这次暑假,在中国修6个学分,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事情,”     
  记得总统夫妇在给我的祝贺信上写道:“你们将是21世纪的精英,所以,要做精英的话,一定要时常学习,不停地吸收营养。” 
精英是怎样成长出来的呢?按我的理解,精英就是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优秀。所以我决定回到中国去,利用这个假期,多学点东西。     
  繁花似锦的五月,我再次回到北京。下了飞机,已是深夜,妈妈接我回到家。稍事休息后,第二天一早,我就爬了起来,妈妈说:“你多睡一会儿吧,倒一倒时差。”     
  我说:“不,我要到清华大学去报到。”     
  妈妈说:“不着急,下午也可以去。”     
  “不啦,学习要紧。”     
  就这样,我去了清华大学。     
  清华的老师给我安排了课程,大多都是晚上的课,这样,我白天还可以复习功课。     
  我第一次进清华,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进了清华大学,我也很自豪地说,我现在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我在上清华大学的课程。     
  老师和同学给我讲了清华的历史,我就自己在校园里溜达,在“清华园”的石壁前,我很高兴地拍照留了影。     
  每天上课的时候,我会早早地就来到教室,找到一个离老师较近的地方坐下来。因为我的中文不是很好,我怕自己听不懂或者听不清楚老师的话。     
  我认真而费力地听每一节课,把很多问题记下来,等下课之后,我总是第一个跑去找老师问问题。幸好两个老师都会英文,所以他们有时候用英文,有时候用中文,我的中英文问题都可以得到回答。 
    
  我每天都认真做笔记,不会的问题就记下来问老师,尽量把每一天的疑问都在课堂上解决,尔后才满意地回家。     
  几个星期的时间悄悄过去,我终于把两门课修完了,开始写论文。在《环境与伦理》的一文里,我写了大量的关于在环境保护问题的感想,也举了很多的例子,中国、欧洲、美国……因为事例翔实,所以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 
    
  我特意做了个PowerPoint的演示板,给老师发过去,算做我的考试作业。     
  老师非常高兴,给我打电话说:“菲菲,关于你写的环境与伦理等问题,思维严谨,非常有逻辑性。文字也很精练。你的文笔非常好,读了你的文章,可以感觉到你的很多切身体会,你选择了匈牙利作为题材,这很新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知识。我们在你的文章里面体会到了匈牙利和欧洲文化,感谢你。所以我给你打了个A。祝贺你!顺便再说一句,我非常高兴,今年夏天我多了一个从美国来的学生,很高兴认识你。” 
    
  我非常激动,我没有浪费时间,修了6个学分,真是不虚回国的这一行程。     
 
第42节:我眼中的清华师生       
  我眼中的清华师生     
  我想补充一点的是,这次回国到清华上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清华的学生上课很沉闷,有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有人还在做别的课程的作业。     
  记得有一堂讨论课,我很兴奋。因为一听到讨论课,我就想到在美国校园的讨论课上,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发言,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在一片喧闹声中结束这门课。     
  我以为清华也是这种景象。可是,当我兴冲冲地来到教室,听这堂课的时候,却没有听到一个学生愿意站起来发言。无论老师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他们都不肯说一句话,全部像木偶一样在低头发呆,或者左右四顾,似乎这事完全与自己无关。 
    
  老师很尴尬,只好说:“这个问题我们以前讲过。你们觉得我这个问题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     
  台下没有人回答。老师无奈,只好叫起一个同学,问他:“你能不能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呢?”     
  被勉强叫起来的同学,看上去很不情愿,就用差不多三句话敷衍了事,很快结束了他的讲话。老师非常没趣,无奈又接着往下问:“我上次还讲过那样的问题,我认为那么讲终究是有它一定的道理。你们觉得呢?” 
    
  教室里一片死寂,依然无人回答。我特别着急,几次想站起来,却又不好意思在这么多人面前出风头。我是一个外来的学生,抢在人家清华学生前面发言不太好;另外,我如果发言,肯定要用英文,又怕大家都听不懂。 
    
  我在焦灼的等待中备受煎熬,真想站起来发言,别让这种讨论课的气氛冷下来,让它变成一个不说话的课。因为我在美国读高中的时候,就怕这种情况出现。那是高二期间,我刚开始进入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有几次讨论会的时候,老师提完一个问题的时候,可我们没有人敢回答,全场鸦雀无声,那一刻真的很难熬。 
    
  所以我知道如果一直这样冷下去的话,不只是老师会非常的尴尬,同学也会非常尴尬。     
  看到清华的学生,我想起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救救清华的学生》。看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有过这种生活经历,也有过调查的。他在文章里说的那些话,我也深有体会,深有同感。在清华的那堂课上折射出的不仅是清华学生的缺陷,或许也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缺陷吧,中国的教育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个性的培养了。 
    
  我也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有一些改变,让学生阳光一些,快乐一些,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学习,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     
 
第43节:再次见到李伯伯(1)       
  再次见到李伯伯     
  回国后的一天,李伯伯给我打来电话,说:“崽儿,下午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怎么样呀?”     
  我愉快地答应了,心里当然知道伯伯不光是要打羽毛球,而是想见见我,了解我在美国生活得怎么样?看看我怎么样了,长高了没有,进步了没有,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等等问题,我知道伯伯会一个一个地问。伯伯心很细,问的问题都很具体。 
    
  那天下午,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等待他的问题。     
  到了约好的地点,见到了李伯伯,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伯伯还是几年前的他,只是有些苍老,头发也白了一些。我知道他的工作特点,他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几乎都要忙20个小时。他是外交部长,忙碌的都是国家大事,见他操劳过度,脸上又多了些皱纹,神情更加沧桑、疲倦,我心一酸,眼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伯伯说:“别哭,我们能见面是多高兴的事,哭什么呢?”     
  我也知道应该高兴,可就是说不出话来,就是想哭。     
  后来我妈妈劝说我半天,我才止住眼泪,又成了原先的小孩子模样,和伯伯开起玩笑。     
  伯伯说:“崽儿长高了,长成大姑娘啦。”我说:“可伯伯您却老啦。”     
  这么一说,我们又开心地笑了起来。     
  伯伯问了我在美国的学习情况,当听说我学的是新闻专业的时候,伯伯说:“好,要多学知识,广泛地学习。这样的话,你才能掌握过硬的本领。”     
  我说:“这个您就放心吧。”伯伯笑眯眯地问:“听说你还得过奖?”     
  我得意地点头,看着他愉快地说道:“伯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要我好好学习吗?这几年我真的在好好学习,而且还取得了一点成绩。伯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