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到水穷处-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侍候的太监惊呼。

符陵定定神,靠着殿中的一根圆柱站定,苦笑一下,自己竟如此不堪了吗?情之一字,伤人至此!即使英雄盖世,又能如何?翔儿,想来就算朕死在你面前,你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吧?但是朕……却终无法对你的生死置之不理。回头问身边太监:“周国的使团走了有几日了?”

“回陛下,有七日了。”

七日?应尚在秦国境内,此时出发应该还来得及。符陵主意已定,走回案前,展开一页信笺,略加思索,提笔写下几行字,折好装入信封,却不封口。符陵将信揣入怀中,一面唤来总管太监:“为朕备马!”

“陛下,这夜已深了,陛下龙体欠安,是否明日再……”总管迟疑不安。

符陵催促道:“朕有急事出宫,不须仪仗,你速去备马,不得有误!”

总管不敢多说,忙下去安排。

片刻后,符陵走出宫门,外面冷风一吹,心头气血翻滚,头晕目眩,极为难受。符陵紧了紧大氅,拉过墨云,深吸口气,纵身跃上。他只带了贴身的几员侍卫,叫开西面城门,直往城外奔去。子夜时分,一行人来到以前静山居士的住所。符陵滚鞍落马,门外守卫的两人见是皇帝深夜驾临,急忙下跪拜见,符陵袍袖一拂,走进屋去,已有人点灯设坐,符陵问道:“那人呢?”

“回陛下,已睡下了。”守卫答道。

符陵道:“去请他出来,朕有急事。”

第三卷 解禁:三十六 欲将轻骑逐(上)

片刻后,侍卫从里屋推了个人出来,却是狄丰。眉目间的傲气仍在,但衣冠整洁,不似天牢中的狼狈,手足之间也早除了铁链枷锁。此处极为偏僻,符陵暗中将狄丰软禁于此,伺机劝降。楚翔却以为他早放了奇书…整理…提供下载大师兄归国,未多加打探。狄丰见符陵多时不至,忽然半夜来访,心中诧异,转过头去不看他。符陵不以为意,对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躬身退下,屋内只剩下二人。

符陵摸出一粒蜡丸来,道:“软骨散的解药。”狄丰回首瞪了他一眼,不知符陵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言不发接过来服下,就地坐下盘腿用功。符陵抵住他手掌,传入真气相助。少时,狄丰经脉已通,双眼一睁,翻手就要拿符陵手腕,符陵右手一缩,反扣住他脉门,道:“先生等我说完几句话再动手不迟。”

狄丰的手停在半空中,忽听符陵自称为“我”,此人向来狂傲,今日怎如此谦恭?狄丰不由一怔,问道:“你废我武功,禁我于此,是何居心?我师弟呢?”

符陵道:“七天前,楚翔已随周国使团回国了。”狄丰惊讶地咦了一声,未及再问,符陵接着道:“我既然已放你师弟回国,自然更没道理为难先生,留先生在此,实是为防万一。现下有一件急事相求,请看这个。”说着便从怀中拿出司马廷呈来的密报递给狄丰。

狄丰疑惑接过,看了几页,到后面渐渐变了脸色。符陵道:“先生既已看到了密报,还有我一封亲笔信,烦请先生火速赶去,交给楚翔。这里是一面御赐金牌,持之秦国大小关隘日夜通行无阻。若不出意外,两日之内使团就该渡江进入周国境内了。先生务必在渡江之前将信送到!”便要将信与金牌交给狄丰。

狄丰却不接,对着符陵的视线,想要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端倪,半晌方道:“我怎知你这密报是真是假?”

符陵唇边现出一抹苦笑,叹道:“我若不愿放他走,莫说区区十万两黄金,就算有千军万马来,他也走不出上京一步,我既答应了放他回去,还不屑用此鬼祟之计再骗他回来!”符陵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一股凛然之气,令狄丰不由肃然起敬。符陵又道:“你师弟危在旦夕,若再迟了,怕后悔也来不及。”

狄丰低头沉思片刻,终于咬牙道:“好!我且信你这回!”忽又问道:“你手下那么多人,为何偏要我去?”

没听到符陵的回答,狄丰抬头见他仰着头,衣摆却微微有些抖动,似在极力压抑着什么……符陵缓缓地转过身去,背对着狄丰,低低地开了口,声音里却带着无奈的悲凉:“他若肯信我半分,怎会有今日之事?他既不信我,即使我亲自去追也无用。如今我只能赌,赌他还肯信……信你这大师兄一回了。外面已备了马,是日行千里的神驹,先生若没有别的疑问,就请即刻启程吧!”停了下,忽又道:“不管楚翔肯不肯随你回来,先生送信后务必立即返回上京,我另有要事相商。”

狄丰忽然觉得嗓子里有什么堵住了,对着符陵的背影拱手施了一礼,无言走出门外。

听马蹄声渐渐远去,符陵扶着墙,猛咳了数声,待平静后,方转过身来,对外面道:“起驾回宫!”

侍卫涌入,见符陵衣襟带血,皆大惊失色:“陛下?!”

符陵无力地摇摇头:“不妨事,走吧!”

符陵回宫后,却不休息,急传陈郁并几位重要将领来见,议到将近天明,各将自领命散去。此时司马廷又送来第二道密报。密报摊在御案上,符陵已看了足足两个时辰,早可一字不漏地倒背如流。窗外的日光透进来,一束苍白的光柱斜斜地落在案前,已快正午了,符陵仍是双手支着前额,一动不动。“皇上,该用午膳了!”总管太监小心翼翼地上前道,突如其来的禀报惊得符陵一下子跳将起来,象是刚刚从噩梦中惊醒,却又重重地落回龙椅中。“下去!”符陵摆摆手,似已疲倦到了极点。

空旷的寝宫再无旁人,符陵另摊开一张空白信笺,深深吸口气,研墨,提笔,一管狼毫在手中重若千斤。亲草诏书敕令何止千万,却从未有今日这般沉重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顿一顿,终于写到:“翔儿如晤……”短短的几行字,每一笔都极为吃力,写罢掷笔,符陵长叹一声,平生的力气似已耗尽其中。符陵仔细地将信笺折好装入信封,用火漆封了,唤了一名昨夜随同去见狄丰的贴身侍卫进来,吩咐道:“你速骑朕的坐骑追赶狄丰,务必将这封朕的亲笔信送到他手上,要他亲手转交楚将军!事关重大,十万火急,不得有任何差错,这信更不得落入旁人手中,你听到了吗?”

“是!”侍卫答道,偷看符陵的脸色,却是从未有过的凝重,又补了一句:“请陛下放心,臣一息尚在,决不辱命!”

符陵微微点头,又加重语气道:“如果楚将军已经渡江,就不用追了。”说罢目送他出去,靠着龙椅,但觉头痛欲裂,整个人仿佛已虚脱。

不出符陵所料,楚翔一行于离开上京后的第九日傍晚,抵达长江北岸。大家都想着早一日回家过年,决定当日渡江,到对岸进了周国境内再歇息。北岸的秦国守军验过了潼关文书,便即放行。因这南北两岸处于敌对,江上更无渡船,使团派人沿江找了数里,才借到一艘渔船并一名梢公。

此时暮色渐起,号角声急,声声呜咽,一轮火红的落日倒映在澄碧如玉的江面上,随波荡漾,偶有白色水鸟掠过,搅碎一片金光。楚翔已踏上船头,忽然江风中隐隐传来呼唤:“师弟!师弟!”楚翔一惊,象是大师兄的声音,远远地又听不真切,到底不放心,从船头跳回岸上,这回听清楚了,确实是狄丰。

“楚将军,马上开船了!”胡聪催促道。

“好像是我师兄来了,不知有何急事,请大人稍候片刻。”楚翔皱眉道。

第三卷 解禁:三十六 欲将轻骑逐(下)

天边出现一点小小的黑影,那黑影迅速扩大,很快一人一骑已风驰电掣般到了江边,狄丰满面风尘,神色焦急,“师弟!”

楚翔奔上前相迎,惊道:“师兄,你怎么还在秦国?符陵没放你走?”

狄丰不及多说,跳下马从贴身衣袋中取出信:“有一封急信,请师弟过目。”

楚翔接过信来,信封上空无一字,没有封口,抽出信纸,扫了一眼,并没有落款,熟悉的字迹龙飞凤舞,上书十六个大字“国中生变,罗网已成,莫学武穆,犹记李陵。”楚翔吃了一惊,不解地看着狄丰。狄丰道:“师弟,长话短说,符陵接到了周国的密报,王允恐会暗算安澜,形势对你十分不利,符陵怕你不信,特让我星夜赶来给你报信,让你速回上京,以防不测。”

楚翔还未答话,却听楚栩远远地在船上喊他:“大哥,出了什么事?再晚就不好渡江了!”

楚翔应了一声,转头望向江面,暮霭沉沉,烟波浩淼,看不见对岸的景物,看不见魂萦梦牵的家园,在那大江对岸,又会发生些什么事?……符陵费尽苦心,自己怎可能不信他?他的信上已说得很清楚了,莫学武穆,犹记李陵,然而,如果国家的命运已到黄昏,自己又岂能独迎黎明?他要自己记取岳武穆的前车之鉴,而效仿李陵,悬崖勒马,抛弃故国,北归匈奴,安享荣华太平。而一旦自己决定回到上京,那也即注定了自己永远都只能依附在他的羽翼之下,心甘情愿地做一个亡国奴,江南故土,更是一生一世都无颜回去了……要到了那种地步,苟且偷生地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楚翔笑了笑,转过头来,对狄丰道:“师兄,你的意思呢?”

狄丰略一思索,道:“我看此事有八分可信,师弟,这几日我也在想,周国国内奸臣当道,忠良被害,你空有一身抱负不能伸张。如今周国覆灭已是大势所趋,抱残守缺,不如弃暗投明,另成就一番事业。我看你还是不要回去了,他的话你不信,我的话你总该信吧?”

楚翔点头道:“我当然信你,我也不会不信他。师兄,你说得很有道理,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楚翔重重一顿,沉声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危亡时刻,个人的生死荣辱轻如鸿毛。若不能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也当以死全节。大丈夫若不能为国尽忠,有何面目自立于天地之间?”

他这几句话说得慷慨激昂,正气凛然,狄丰怔住,半晌道:“师弟,你忠心为国,固然可嘉,但你羁留秦国这一年多,其中经历怕是会被别有用心之徒拿去大做文章。”

楚翔无奈地笑笑:“我自认无愧我心,其余的,也只能但尽人事,各安天命了。”心里咯噔一下,真能无愧吗?这一生毕竟已负了两人……

楚翔对狄丰拱手道:“请师兄上复符陵,就说他情深义重,但恕我不能接受,只望他勿以我为念,善自珍重。若有来生,再图报答。”言罢将那信纸并信封在掌心中一搓,双手一扬,顿时碎成千万块纸片,随风飞舞,迎着江面上的如血残阳,如飞雪,如落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碧玉般江水之上,几个旋涡过后,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

楚翔再向狄丰行了一礼:“师兄保重!”回身上船。狄丰知他心意坚决,无话可劝,只能眼睁睁地目送他去了。少时渡船离岸,狄丰站在江岸,见船头的楚翔白衣胜雪,江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但他纹丝不动,整个人象是一尊玉刻雕塑,只有眼神是不变的坚毅。渡船渐行渐远,最后隐没于蒙蒙的暮色中……

狄丰在江边站到天色全黑,彷徨无计,想到符陵嘱咐,无论什么情况,都务必先返回上京,再做打算。狄丰无精打采地上了马,慢吞吞地沿原路行了一段,忽听得前面似有人骑马飞奔而来。狄丰侧耳辨音,那人大约还在十里以外,但速度极快,马蹄声越来越近。狄丰暗想,这马怕是比自己骑的这匹大宛宝马更为神骏,不知来的何人?有什么急事?狄丰正转着念头,马蹄声已到了跟前,来人一身黑衣,腰间佩着长刀,坐下的马也是浑身漆黑如墨,狄丰认出这马正是符陵御用的“墨云”,曾在夏州战场上见过,心头一凛,忙迎了上去。

那人冲下马来道:“狄先生,小人是御前侍卫潘韬。你可见到了楚将军?皇上命我火速赶来,请你将这封信亲手转交楚将军!”说着取出符陵的亲笔信,双手递给狄丰。

狄丰接信一看,这第二封信却用火漆封了口,封面上写着“楚翔亲启”。狄丰心知信中定是极为要紧之事,黯然摇了摇头,道:“我刚才已见过了他,但楚翔坚持随周国使团渡江,已经走了。”

两人抱了万一的希望,策马返回江边,但江面上黑漆漆一片,连渔火也无半点,只听得涛声如诉。狄丰道:“我去找找看能否有渡船过江。”

潘韬劝阻道:“皇上有吩咐,如果已过了江,进入周国境内,便不用再追了。请先生随我即刻返回京城,皇上定然另有安排。”狄丰想想,也另无良策,便随潘韬回去。

且说楚翔上船,楚栩问他何事,楚翔不愿他知道自己与符陵的瓜葛,只含糊其词地掩饰过去。想到符陵信中所说的“国中生变,罗网已成”,问楚栩道:“你来之前,你安澜哥哥与你说了什么没有?”

楚栩道:“他只说一定要接你回来,若他知道你的归期,定会到江边相迎,不过今天这么晚了,他可能不会得到消息,估计明天就会见到他了。”

一行渡过长江,进入江边的金陵城,此时天色已晚,金陵虽临长江前线,但舞榭歌台阵阵喧哗,灯红酒绿,繁华升平的景象一如往昔。

第四卷 解禁:三十七 君今在罗网(上)

楚翔见这情景,心中感慨,敌人大军压境,前线还醉生梦死,真可谓商女不识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胡聪命人去联络州府,很快知府周大人便派人来接。楚翔压抑住重回故国的激动心情,暗暗戒备。

周大人早迎在大门外,将使团接入府中。这周大人是王允一党,楚翔素来不喜,草草见了一礼。周大人与胡聪寒暄几句,便道:“各位大人连日赶路,想是累得很了,下官马上安排晚宴,用过饭后各位大人好生休息,明日便好回京面圣。”府衙后有一花园,周知府打扫了园中几间房屋,让使团暂歇片刻。

楚翔见情况并无异常,但心知符陵绝不会欺骗自己,脑中转念,已有了主意,不管自己生死如何,若能救得下安澜和小弟,也可安心了。待与楚栩进了屋,却道:“小栩,据你所知,王允前段日子可有何动静?”

楚栩道:“他自是不甘心,总想着要东山再起,但一直未见有大的动作。”

楚翔暗想所谓的“国中生变”,大概也就是近几日的事了,又问:“那你可知现下安澜应在何处,是在京中还是在前线大营?”

楚栩道:“我们走时他正好回京面圣,现在应回到前线了吧!”

楚翔略加思索,道:“情况可能有变,我这里走不开身,稍后等前面开宴时,你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骑马出城,赶到前线去见你安澜大哥,告诉他小心防备军中出事。”

楚栩惊道:“出什么事了?”

楚翔摇头,压低声音道:“详情我也不知,你无须多问,照我说的去做便好!你赶快换身普通的衣帽,不要让人认出了你,路上千万小心。”

楚栩依言换了衣服,刚收拾妥当,前面便传晚宴。楚翔出去,只对胡聪说楚栩长途跋涉,有些不适,在房中休息,楚栩本无正式官职,胡聪不以为意,略点点头,也未告知周大人。众人入座,楚翔看到满桌菜肴丰盛,象是早有准备,问道:“周大人知道我们今日回来?”

周大人笑道:“前两日得了消息,下官预计左近是这两日,便早点预备着,好迎接楚将军归来,并与各位大人接风洗尘。”举杯道:“楚将军历经磨难,这次能归国诚属不易,下官先敬你一杯!”说完便饮下了杯中之酒。

楚翔盛情难却,也即干了一杯,谢道:“楚某今生能得归江南,实蒙天恩垂眷,及各位大人鼎力相助,楚某敬各位大人一杯!”站起来团团施礼,又干了一杯。两杯酒下肚,楚翔想问周大人朝廷对自己回来有何议论?但又想他是外埠为官,朝中之事恐怕并不清楚,满腹疑团,却只好说些闲话。酒过三巡,有一名小厮进来,对周大人附耳说了几句,周大人站起来道:“下官去去就来,暂且失陪了!”拱拱手,便起身出了厅堂。

楚翔疑惑,方站起身来,却见使团其余众人,都已摇摇晃晃,片刻间纷纷倒在地上!楚翔大惊,酒里竟下了药?略一运功,体内并无异常迹象,知道是输入的符陵之血有避毒之效,百毒不侵,拔出剑来,深提一口气,便往门外冲去!

外面涌入一帮府衙卫兵,楚翔不知楚栩是否得脱,只想尽力争取时间,掩护他逃走,更不说话,仗剑直往外冲!那帮军士欲要来拦,楚翔舞动剑锋,光影掠处,已有数人倒地!堪堪到了府门,却听马蹄声急,一彪人飞驰而至,为首的却是一名大内太监,手持一卷黄绢,远远地便高声尖叫道:“圣上有旨,叛贼楚翔接旨!”

楚翔暗道:“必是王允那厮矫诏传旨!”全不理会,只凝神厮杀。转眼传旨之人已到面前,同行的更有多名大内侍卫,楚翔一见,心头凉了大半,周国的大内侍卫除非皇上亲谕,并赐予金牌,无人有权调动。那太监又叫道:“叛贼楚翔接旨!”连叫三声,楚翔仍不理睬。大内侍卫亦上前围攻,楚翔毫无惧色,愈战愈勇,眼看就要冲出重围,忽听得有人喝道:“叛贼楚翔,你看这是什么?”楚翔转头一看,见那人手中拿着一支半旧的银钗,顿时僵立在地,原来这银钗是他父亲新婚之夜送给母亲的,自父亲亡故后,母亲一直戴在头上,从未离身,今日既见银钗,母亲必已落入他们手中!

楚翔稍一迟疑,已被数名侍卫按住,楚翔奋力挣扎道:“你们是何人?胆敢假传圣旨?”

那太监怒道:“大胆楚翔,还不跪下听旨?你且看看,这圣旨是真是假?”便将那黄绢在楚翔眼前晃了一晃,那鲜红的玉玺印鉴骤然刺痛了楚翔的双眼,这圣旨竟是千真万确!再看了一眼那支银钗,楚翔如坠冰窟,浑身发凉,双膝一软,颓然跪下。

只听那太监一字一句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叛贼楚翔,身为大将之后,世受隆恩,殊遇非常,朕期以重望,以统帅大军,外御暴秦。不意尔竟临阵降贼,恬颜事敌,今更谋以南归,欲串通叛党,窃为内应,覆亡大周。着即日解押刑部,详鞫实情,以候发落。钦此!”楚翔木然跪着,脑中一片嗡嗡作响,原以为只是王允作乱陷害,却不料是皇帝亲自下旨定了自己的罪名,前几日赎自己回来,岂不也是他的旨意,出尔反尔,又是何故?……

那太监念完,早有人上来用铁链锁了楚翔,楚翔此时已无心反抗,任其捆绑。却听有人道:“这叛贼武功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