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跨越30英里的距离!还未等英法发起总攻。德国人的一记重拳就狠狠的敲在了英国大军的侧翼!
刚刚登陆立足未稳的英国陆军在这一刻被打的有些晕头转向,那些移动迅速,不惧子弹的怪物喷吐着致命的火焰在平原上横冲直闯。负责侧翼防护的4个英国师根本不是一合之敌,被飞驰的履带直接碾成碎片!在这一刻,施里芬好像看到了胜利女神在向自己招手!但是随后,施里芬发现问题有些不对!
虽然施里芬的装甲铁拳成功的将对方的防线撕成碎片,但是在已经断裂的防线上,依然有数个环形阵地被对方牢牢的攥在手里!上面安排的75MM36L速射炮配合穿甲弹简直是坦克的天敌!在损失了40多辆各种坦克和突击炮后。施里芬明智的选择了绕开这些防线继续深入。等待步兵慢慢解决这些已经被阻隔的孤立阵地!。…。
装甲部队的兵锋犹如利剑一般在一根木桩上打出一道道的缺口,但是没有重炮和步兵的情况下,这些缺口仅仅是缺口而已,而不能将整个木桩打碎!而随后反应过来的英国人开始用战防炮来拖延德国的进攻,而为了巩固缺口防止对方趁虚而入,德国人也放慢了脚步,等待大量的步兵支援。为了支持3个装甲师,德国陆军把最精锐的部队向北方倾斜,但是行进速度上的差异让这条战线始终不连贯。
英国人没有能力吃掉这3个装甲师,而同时德国人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也向劈入木桩中的利剑一般死死的卡在了里面,无法拔出!施里芬的担忧变成了现实,自己的速战速决的计划已经失败,所有精锐部队的投入并没有换取通往巴黎的大路,而是被死死拖住。双方已经进入了消耗战环节,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而在这个千钧一发的关头,法国人动了!再次从中线抽调部队后,前线的法军再次得到加强,整整70万法军重兵集团在德国人的左翼蓄势待发!彭毅根本没有管那10万孤军,精锐部队又如何?在失去了补给后还不是一群死狗?留下10万部队围住对手后,彭毅指挥剩下的60万法军如同潮水一般向着德国暴露出来的左翼冲去!。…。
而此时德国部队的精锐一部分被包围。。一部分被英国军队牢牢的牵制住,剩下的都是普通部队,面对占据数量和火力优势的法军,德国陆军主力危机重重!不过施里芬没有放弃,他开始节节抵抗,层层设防逐渐消耗法国人的军力。但是此时已经呈现疲态的德国陆军经过1个多月的奋战后已经不复当初之勇!
就在彭毅以为大势已定的时候,施里芬铁青着脸将一个代表着装甲师的棋子推向与英国对峙的三个装甲师,随后4个装甲师兵锋一转。向着被包围的10个德国精锐陆军师冲去!而这一招让彭毅始料未及!德国右翼诚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英国,但是同样,英国也很难组织起力量来进行反击,所以4个装甲师要走,没人能拦住,这支精锐迅速配合10个德国前卫师汇合后,开始向法军左翼展开进攻!
感谢书友athlon952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
。,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百五十八章 经验教训
“虽然有些不甘,但是这一回合已经到了收官的时候,没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此刻你的进攻矛头已经折断,没有8个月到1年的时间,你损失的装甲部队和精锐补不回来!”彭毅脸上带有一丝不甘的说道。4个装甲师和10个疲惫的精锐师虽然补给不畅,但是面对法军柔软的侧翼,依然致命,为此,为了稳妥期间,法国主力放慢了进攻步伐开始回过头来专心吃掉这支德国孤军,而德国主力部队则趁机开始收缩战线完成战役整编。在关键时刻,施里芬玩了一手丢车保帅!
虽然几十万德国大军得以保留,但是面对补给充足攻势正盛的法军主力,德国陆军唯有层层阻击后撤修正。丢失了占据的土地不算什么,失去了攻占巴黎的机会也不算什么,土地没了可以再占领,虽说施里芬计划失败了,但是德军主力尚存尚可为之。在施里芬心中。。最大的损失在与4个装甲师和10精锐步兵师的损失。
虽然英法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施里芬十分清楚,这些可以作为利刃切开对方防线的精锐部队是德国十余年的积累,在未来的消耗战中,德国人的资源和人力根本无法和拥有广大殖民地和海上运输线的英法相比,这些被打残的精锐部队要想恢复怕是难上加难,而有这些精锐部队尚且打不穿英法的防线,现在精锐部队尤其是装甲部队折损严重,这西线俨然成了僵局。等待德国的必然是无穷无尽的消耗战。。…。
英法德三方大军在西线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大战了2个月得到的结果却是德国人占领比利时,而英法则依靠防线重挫德军,双方一时谁也奈何不了对方。而在东线。俄国人却趁德国主力聚集西线之时连续击败奥匈帝国军队并且趁势打进了东普鲁士!
在彭毅指挥下的俄军完全不像是来占领对方土地的。而像是来洗劫和搞破坏的,德国人一路上对俄国人实施坚壁清野,将能藏的全藏了,但是当俄国人打进来后,则完全奉行的是杀光烧光和抢光的三光政策!人口,粮食和各种机械都是被掠夺的对象。能拿走的全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部摧毁,俄国人前进速度并不快。但是所到之处却是如同被蝗虫群啃过的农田一般颗粒不剩!
“好绝决啊。这是从根本上消耗帝国的战争潜力啊。”看着逐渐在德国境内推进的2个俄国集团军群,施里芬咬牙切齿的说道!为今之计就是调集西线的兵力投入到东线之中。先将俄国人赶出去再说,但是本就无法攻破的英法防线在抽走兵力之后更是不可能了。所以只能相持。俄国人也确实不耐打。虽然彭毅指挥方面没有犯太大的错误。虽然彭毅在得知德军主力东进之后就已经开始撤退了,但是俄国军队实在是不堪,无论是士兵素质还是装备方面都无法和英法相比,最多也就比奥地利和意大利陆军稍强一些。在累计损失了2成部队后,俄国陆军终于在波罗的海一线稳住了阵脚。开始学习西线一般吭哧吭哧的挖掘堑壕和工事!。…。
“如果我们在西线失去的是两个装甲师而不是四个的话,我可以轻易的将俄国人的防线打成筛子。”看着那条横贯整个东线仓促修建的防线,施里芬撇撇嘴有些不甘的说道,但是现在。说什么也都晚了,在西线的战斗让施里芬最为锋利的军刀严重受挫。而这些价格高昂的坦克和其它重武器在战时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
“或许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将主力放在东线,打垮了俄国人以后我们再调头向西。”施里芬看着东线上错综复杂的战线自语道。相对而言,东线比西线更容易突破,俄国人没有修建一条横贯整条战线的钢筋混凝土防线,一方面是俄国人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完成这条比西线更长更庞大的防线,另一方面就是实际的地理情况让俄国人在波德平原上无险可守。可以说东西是德国人最喜欢的地形,平原地区一望无际的平远,这里是大兵团作战的最佳战场。有足够多的缝隙可供穿插,如果你有一支高机动性的装甲部队,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轻易的击穿俄国人脆弱的防线然后绕到他们后方去分割包围对手。。…。
在西线的铜墙铁壁般的防护下撞的头破血流。。而在东线尝到甜头的施里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对于宿敌法国的轻视和对身为欧洲压路机的俄国的一种畏惧,现在的战争早已不是当年拿破仑时期靠着兵力来决定胜负的时代了。俄国在1战前从来就不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其所依靠的不过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袤的土地还有俄国的严冬。但是现在,面对由工业化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军团,俄国人的虎皮被逐渐的剥离掉露出了虚弱的本质!
而在下一阶段的战役中,施里芬将主力打击方向定在了东线。以战养战。虽然俄国人字撤退的时候依然毁掉了能毁掉的一切,但是德国部队多少还是可以收获一些粮食,对于俄国人那点工业,德国人根本看不上,不过对于粮食这类可以果腹的东西,德国人可以来者不拒,而就在德国在东线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英法联军则在西线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并且一直没有出现的英法两国装甲部队也首先登场!。…。
西线是毫无花巧可言的对撞,德国人有地利优势,英法两国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填平德国的防线,除非主力重新回到西线。否则西线就会变得岌岌可危。虽然施里芬在东西获得了大胜,但是始终无法逼迫俄国人投降,而要是将主力折回的话,就又重新回到了双方开始时的情况。德国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对手耗死!
“这次推演的意义已经达到了,再拖延下去只不过是浪费时间。虽然这次推演并不完整,双方海上力量并没有发力,同时也没考虑别的大国因素,但是我想我们已经明白了我们的错误,现在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建议结束这次推演。”在推演开始后的第五天,施里芬放下手中的军表正色说道。
感谢书友空晨的月票支持~~~。今天是推荐最后一天,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谢谢了~~~。(未完待续……)
。
。,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家一起对付俄国吧
“我们在西线面对的情况时死局,奥地利和意大利陆军和精锐的英法联军比起来战斗力太差,防守尚且可以,进攻根本不用指望。而德国陆军面对英法两国的堑壕方向和配属期间的火炮自动武器也十分难办,我们可以打穿一条或者多条方向,但是我们不可能打穿纵深十几公里的防御阵地和遍布其间的要塞,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主力打败俄国,然后在西线保持守势,在我们击败俄国人后,我们则可以需求和英法之间的和平。一旦我们获得了整个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话,那么帝国的领土将扩大1倍以上!帝国才有更哈的发展空间!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和华夏共和国紧密协作,让俄国人流更多的血,让这个巨人更加虚弱!”————施里芬
对于这场推演,德国高层可谓是喜忧参半。。担忧的是,德国在未来这场战争中不太可能解决掉法国这个宿敌,而高兴的是,德国还是有获胜的机会,当然这个胜利并不是完全的胜利,但是也确实给德国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打败俄国!获得东欧大片膏腴之地后,德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必将彻底碾压英法两国!当然这个计划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彻底打败俄国!而为了彻底打败俄国就必须尽可能的削弱它!而现在有一个极好的机会摆在了德国人面前!。…。
“支持华夏共和国打击俄国,其实就是帮助德国削弱英法俄两国联盟。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决战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华夏共和国从根本上重创俄国!”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对德皇反复强调道。
而与施里芬抱相同观点的还有海军大臣提尔皮茨!他从海军和地缘政治方面来论述了华夏共和国的强大对德国的重要意义。“华夏共和国绝对不甘心作为一个二流强国。他和德意志帝国一样拥有足够的雄心和能力在国际中扮演重要的地位!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华夏共和国已经打算将东南亚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中。在未来,华夏共和国的南部疆域绝对不仅仅是海南岛,而是在现在的荷属东印度群岛!这就导致了他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激化。英国人对俄国态度的松动,已经让华夏共和国感到不满,而一旦双方在东南亚形成对峙,那么除非英国人主动退缩,否则英国人就必须将部分主力留在新加坡。”
“从目前来看。英国不敢放弃新加坡这个桥头堡,因为新加坡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和战略基石!如果放弃就意味着英国放弃了对东南亚的主导权。同时断开了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连接。更是将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暴露在华夏共和国的兵锋之下。如果华夏共和国没有这个想法也就罢了,如果有的话,那么对于英国人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英国人不敢赌,而如果英国海军力量被分散。对于德国公海舰队来说将是难得的机会!一旦大舰队受挫。那么英国人势必会退出战争,到时候没有了英国陆军的支援,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东西两线也不是不可能。”。…。
提尔皮茨更加乐观,相对于意大利陆军的孱弱,意大利海军绝对算得上强势,而一旦德意两国海军配合,在英国人分兵的情况下。在海上打败对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把握得当,德意志帝国完全可以在海上解决陆军无法解决的问题!毕竟陆地可以修筑掩体。海上可是一览无余!…。
但是在首相冯卡普里维眼中,德意志帝国与华夏共和国结成盟友关系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粮食!中国有句俗话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是很可惜,这句话对于德国来说,貌似做不到。在德国陆军忙着推演,德国海军忙着制定下一轮海军扩军计划时,这位德意志的首相也没闲着,他们在考虑未来一旦开战,德国的粮食到底有多大的缺口!
现在的德国不缺粮,虽然肉食和蔬菜,基本上可以满足德国人的需求,缺口不是很大,小麦和谷物的缺口可以通过副食来弥补,但是一旦开战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汽车不够用,那就必须用驮马来弥补军队的机动性,大量马匹被征召到军队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匹马在战场上的寿命也许只有2个月左右,畜力的严重不足必然导致耕作效率的下降,这还不是最致命的,马匹对粮食的消耗十倍于人类。。大量的粮食作物必须作为饲料提供给马队,这就让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德国粮食供应体系濒于崩溃!这还不算因为军队和重工业扩编而导致的大量农民离开田地造成的土地荒芜。。…。
“保守估计,在战时德意志帝国的粮食产量将下降三分之一。”在冯卡普里维的报告中,这句话让威廉二世心惊不已!而历史上德国在1916年的小麦产量从1913年的44亿公斤下降到29亿公斤!而在1916年冬天,大量的德国市民只能分到定量的萝卜!而当德国公海舰队代表在向贝蒂投降时,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先让德国公海舰队的士兵吃饱饭。而根据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长会议,在离开的时候,一名德国军官甚至还试图将一块干酪带走而被士兵呵斥,由此可见,当时德国的粮食危机到了一种什么程度!
如果说2战德国失败是因为军事上的彻底完蛋。那么一战德国失败则败在了民生方面,军队虽然已经疲敝不堪,但是还没有到油尽灯枯的时候,战线依然在对手的国土上,基尔港中依然有一支几乎完整的公海舰队,实力比当年参加日德兰海战时的德国海军阵容还强!(当然,此时与英国的差距已经拉到了无法弥补的程度)。但是此时,德国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原因很简单,人们连最基本的生存和饮食都无法保证了,谁会去考虑什么民族主义或者战争?2战时德国纳粹政府迟迟不进入全国总动员,其中的一条原因就是因为全国动员而导致社会供给品下降,以至于引发类似1战的情况!结果就是1943年时民生用品的供给量只比战前低了7%。但是大量军备资源供应量却少的可怜。。…。
“我们必须储备包括粮食和钢铁矿石有色金属还有初级工业品等在内的各种物资。尤其是粮食,没有足够的粮食根本不可能让德国拖到英法两国接受停战的时候,而且远征俄国也需要大量的粮食,至于说各种零件,战争中从来不会出现某种物资过剩的情况。根据施里芬将军的推演,双方一旦进入堑壕对攻战模式,其消耗将是正常交战的2倍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弹药和建筑工事的物资。”冯卡普里维这样对德皇说道。
“那就是说我们除了需要帮助华夏共和国尽可能的重创俄国以外,我们还需要和他们达成长期的物资供应协议?为未来的大战积累足够多的粮食和配件?我们用的德意志的机械和劳工换取华夏的粮食和其它战略资源?比如说各种有色金属等等?至于初级工业产品,我们没有必要储存吧?不少字”威廉二世皱了皱眉头说道。…。
“这些半成品将打打减少我们生产武器的周期,金属切削机床可以很快把这些东西加工成需要的零件,当然,这个需求优先级会比较低,关键是粮食和各种稀缺资源的储备,这将是我们需求的关键!”冯卡普里维正色道。。…。
“而现在,失去了英国人鼎力相助的华夏共和国也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填补资金技术和工业产品供应的空白?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如果可以把华夏绑在德意志的战车上的话。。我想无论是俄国人还是英国人同时都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威廉二世自语道。
“结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毕竟华夏离欧洲过于遥远,而且虽然在扩张方面,华夏显得很积极,但是他们并不强调迅速,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很稳,在未来十年内,他们不会直接挑战英国,而是慢慢消化自己获得的胜利果实。”冯卡普里维想了想说道。
“既然这样,外交部可以试着和华夏共和国就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了,如果可以。我希望阁下能陪同亨利亲王一起去一趟远东,就一些细节问题,我们需要和那个远东大国的实际掌权者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威廉二世严肃的说道。
“如您所愿,我的陛下,我将在3天内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接洽相关事宜,并且就亨利亲王前往远东的相关事情展开协调和准备,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您可能对此很感兴趣。”最后,冯卡普里维故作神秘的说道。。…。
“如果你说的事情。是我不感兴趣的话,那么我保证,你会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