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地之灯-七堇年-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桑定定地看着她的脸,一时间张口无言,因为内心震动而眼中隐约有泪充盈。     
    我来接你回家,卡桑。    

《大地之灯》 需要是迥然不同的   
    12   
    离开家的一年,你是否过的好,卡桑。她问。     
    这该如何说起。毕竟是她自己选择从学校离开,跟随一个几近陌生的男子辗转多个地方,最后怀着身孕,流落在加德满都的一家小旅店干活儿,有过艰苦与顺受,但始终还是要离开。     
    这种流离,最初始于灵魂的饥馑以及对于追索的兴致,终究会疲倦下来并且落得狼狈。身处之中,并不觉得惘然。此去经年时间短暂,回述起来却又觉冗长。卡桑看着母亲,想不好怎么回答。     
    于是她反问辛和,你还好吗。     
    她自是能够预料,在简生离开之后一段极致冷寂的时间里,辛和始终保持单身生活。活在爱中的女子,大都是如此的。     
    彼时她狂热地工作,整日整日将自己关在暗房中做黑白反转片负冲,其中加入许多自己独创的技术,反反复复试验。偏执地追求那种非凡效果,却无数次因为微小疏忽,前功尽弃,然后重头又来。在挂满了晾片的红色房间,用一只计时器精确量化着每一遍操作的时间,三分钟,五分钟三十秒……人站在那里,却已经不知道几点,头脑中有模糊的记忆隐隐显现,抑或什么也没有……有时候默然之间,眼泪无动于衷滴在定影液里。待走出暗房,天已经黑了。     
    在家中的厨房拉开冰箱寻找速食品。独自在沙发上坐着吃,感到饥饿,却吃不下去。     
    长时间在卫生间洗澡。家中回荡着空阔的哗哗水声。     
    凌晨的时候,走到房间睡下去。关灯。只有夜的身影无声无息躺在身边。     
    黑暗是沉睡,梦境,以及安宁的底色。黑暗不等于阴暗。黑暗是无限盛大的宽容,犹如一股眼泪般怆然的温暖,足以厚重地包裹内心。     
    她已经觉得自己是与光相悖的女子。     
    那日是叶蓝找到她的家门口来,告知她卡桑的艰难处境,请求她去医院将卡桑接回家来。辛和听完,未曾有过丝毫犹豫,便随同叶蓝去找她。     
    将卡桑迎接回家,安置她住进原来的房间,又去买来婴儿床,放在床边。家里添置起许多的婴儿用品,有孩子的啼哭和人说话的声音,食物,毛巾,衣服,奶瓶,一次性尿布,锅盆碗盏……咋咋呼呼热闹起来。一下子就完全不再是单身生活时的寥落寂静的样子。     
    她暗调生活秩序被打断,并且重新被光所照耀。她耐心对待这流离无家的女儿。包括那个刚出生的男孩。辛和自己一直没有孩子,捧着这陌生薄弱的幼小生命,凝视之中总是不知不觉便感到心酸。     
    她喜爱孩子,为照顾新生儿,连摄影室的事情都放弃。白天夜里孩子都在睡觉,到了深夜他反而精神好。他一啼哭,便马上要醒来照看他是不是饿了,是不是渴了,是不是尿布湿了不舒服。折腾几次,好不容易哄着他安静了下来,天就已经蒙蒙亮。一种小心翼翼的惊扰和担忧,因内心深处的无限宠爱,也就甘愿付出。使这无知幼小的生命,不受世间的冷暖所染指,端然成长,无忧无虑。     
    卡桑获得庇护与安宁。又一次飞进这由善意与恩情构筑起来的巢穴,一如她身边这幸运的婴儿。回到这家里,如同回到旧日好时光。那曾是她至今走过的路途中最为安宁美好的一段生活。从窗帘的缝隙之中漏出的束束日光照射进来,混合着家中温暖的床单被褥的味道,以及这个新生婴儿身上的甜香,构成一种幻觉般的安谧。这突如其来的福祉。     
    不知这是不是宿命的又一个圆圈,绕回起点。     
    凌晨时孩子安静睡过去了,两个人却再睡不着。坐在那边,便断断续续说些话。卡桑问及简生的事情。辛和面色暗淡下来,露出失意,又有顺受。     
    我并非瞬间就能安宁面对你们离开的现实。个中自有悲伤难以自制的过程。此后的日日夜夜,我反复思量,越来越觉得他值得原谅,并且十分可怜。他本身就是个欠缺软弱的男子,因而一个完整的男子所应承当的全部责任,他承当起来力不从心。他内心没有一种足够成熟的钝重和释然来获得遗忘并且告别,却又心地善良,因此把自己逼迫到一个尴尬的位置。这又也许是他性格注定,与成不成熟并无关联。直到他在商议离婚的时候,面对有些事情,思维逻辑还十分单纯而且理想化。     
    而我亦因为对他的爱,而终究彻底原谅一切。依旧万分思念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永远失去简生。不知道是不是他真的再也不会回来。但我希望不要如此。因某种程度上,我知道他在内心珍重过我。并且需要我。如同我需要他。这两种需要是迥然不同的。但是却会因为这种相互渴求,彼此走到一起,走过这么久。     
    卡桑,你是知道的。我这样爱他。    

《大地之灯》 一直都在等你归来   
    13   
    窗台上的植物都已经因为一段时间无人照料浇水而枯死。简生一盆盆把它们清理掉。这一切曾经都是他亲手为她所种下。常言道人非草木,草木无情。而淮离开之后,冥冥之中这些植物竟然也随之而去。这其中的牵挂隔扯,引人暗自神伤。     
    在等待火化的那几日,简生在家中一边照顾淮的母亲和妹妹,一边将家中所有东西清理收拾。小到影集书信,大到电器家什,一一整理。     
    他将淮的画作从陈年的箱子中一件件取出来。用手指轻轻抚掉上面的柔软灰尘。那些铅灰已经被磨灭至模糊的素描,纸张发黄,边缘粗糙的未上框的小幅油画,颜色有些变灰。他谨慎缓慢,一件件过目。犹如耐心地探询时光的断层之中那些零碎岩屑。     
    物品不知如何处理之时,问及老人。老人说,全都卖掉就是,什么都不必留下。这个家中原本就清清平平,女儿已走,不愿留着遗物睹物思情。     
    怀念是生命中最无能为力的事情。并且卑微。行至命途中诀别的关隘,逝者之去,生者奈何不得。而生者终将化作逝者,如此才构成了世间的轮回与延续。     
    简生曾经后悔如此匆忙就把她送回医院。若能够让淮安睡在玲溪的流水潺潺灯影憧憧之夜,安睡在他目光的环抱之中,该是多么的了无遗憾。     
    他得知即将彻底离开,于是去看望母亲。     
    霪雨霏霏之晨,他独自站在那里,依旧是在母亲面前放下一株洁白的紫罗兰。墓碑背后刻下的四字铭文泛着苔绿阴青,苍遒寂静。一切言语都是惘然。     
    自古有言,厚养薄葬。要在亲人生前懂得对其付出原谅与珍爱,如此到了末路,才能阙如了当,于心无悔。无论多么盛大隆重的葬礼,都无法弥补生之遗憾。他是涉过了几十年光阴,行将中岁,才知晓这背后的寓意何等之深。未曾想到,对待母亲的欠缺,在淮的身上弥补过来。     
    母亲生前对自己的深意,因了一直被多舛的命运所覆盖在暗中,所以变得面目不堪。待他明白之时,一切太迟。亦因此只能怀抱遗憾,且留呜咽。人总是如此。     
    他默默端详母亲良久,跪下叩首。然后起身离去。     
    春节将至。将房产和遗物处理妥当,向再也了无牵挂的城市作别,然后他便与淮的亲人一道,携骨灰回乡。彼时他已经没有钱来买三张飞机票,于是只能坐拥挤的火车。两个昼夜的行驶,车轮与铁轨接榫处相碰,铮铮有声,每一下都击打在心上。     
    经历一些静水流深之事,缓缓地在生命的荒原上陷入时间的流沙,万劫不复直至窒息。一种圆满而洁净的救赎。列车上,简生在疲乏与嘈杂中黯然陷入沉睡。再也没有梦魇。再也没有不甘。却也再见不到绿色蓊郁的密林,以及露水里倒映着的森森晨光。他终于随之慢慢泅渡到彻底明净的彼岸。     
    但我依旧想念你。淮。     
    14     
    简生回到北方。但凡一踏上这苍劲的北方大地,他便从心底感觉如归。淮被安葬在老家的坟地。葬礼朴素,凄切却又安然。他只记得心怀哀悼之间,抬头见到飞鸟划破苍穹,黑色的纸烟粉尘在飞舞。天空微微泛寒,风声幽咽。     
    岁末,是人是事,皆都已经完满地安定下来。他终于放下心。毕竟自己尽力做完一件善好的事情,有始有终,足以了却一切牵挂,心中空阔安祥。     
    而此后的去处,他不是没有细细思量过。笑想若现在换作正当少年,他说不定莽撞着心思要随淮一同离开尘世。但现在毕竟走过些人间路,心已沉淀下来,便开始懂得,生是比死更加艰难的事情,却也因这艰难而更加值得珍重。身上已经沾染着他人的感情交付与恳切思念,又欠着深深情意,脱身离去,自然是不仁不义。但凡只有勇敢担当起生之负荷与优美的人,其死才将有所附丽。     
    心中没有什么多余的犹疑,自然而然想到回家。若说他此生的感情交付与枕边相伴之人总是错位,那么当下必定到了清醒的时候。     
    辛和。辛和毕竟是他决意与之携手到老的美好女子。一切都是如开始那般顺其自然,一切都是甘愿。     
    他独自回到北京。     
    正值除夕。下着些许细雪。城市的夜空绽放着绮丽烟花,空气中弥漫喜庆与团聚的热闹气氛。在街边的玻璃电话亭,他拨了辛和的电话。     
    他听到辛和的声音。熟稔的。一时间心中暗涌一股怆然的温情,久久激荡,竟长久地说不出话来。     
    他只轻声叫了她的名字。辛和。     
    电话那边反复问询的声音立即戛然而止。两个人皆陷入沉默。     
    良久的无言。周围喧嚣仿佛被记忆的分秒渐渐静音,静得听见彼此纹丝呼吸。他在玻璃电话亭中,心中有潮状的气息奔涌,但却黯然无声。     
    一朵雍容的金麒麟色烟花瞬间升起,夺目地夜空深处悠然绽开花瓣,幻化为万缕炫目的流光异彩,从他的头顶嫣然倾泻下来。简生仰起头,正张脸被烟花的光亮所照耀。     
    他说,辛和,我是否能回家。     
    我一直都在等你归来。     
    她说。    
 
《大地之灯》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1)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代为后记     
    当我事隔三四年,又一次写下《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个题目的时候,清晰感到了一种由残存在头脑中的矫情情调所催生的伤怀。却格外真切。     
    离我第一次尝试认真地写字,已经过了好些时日了。而那些真切的光阴,依旧是饱含鲜活汁液,在记忆中端然生长。我知道它们仍将继续。     
    让我们回头来看看我们十六岁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那是我在你的摘抄本上看到的——     
    原来有些事真的是不经意的完整,有些人真的是出乎想象的命中注定。……无论上天给我怎样的躯壳我已上演了十七年的悲欢,一些人一些事就这么明明灭灭的刻在沿途的风景中。我学会了安稳学会了谎言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忍。辗转中的快乐在百转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风中把它们扫进心底最阴暗的角落。再也没有关系。那样明眸皓齿地对别人微笑,灵魂喷薄影子踟蹰。只剩坚强无处不在。     
    看,这是我们十六岁时候的伤春悲秋。     
    而现在,当我回头来看我第一篇文字,《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会看得我一直笑。感叹当年给这篇文字评奖的老前辈们,竟然会这样忍着牙酸,耐着性子,给那些尚属矫情呻吟的文字郑重其事地审阅并且颁奖。他们的善意与理解,带给我们在跨上写作这条道路之后那些最初最初的惊喜和动力。令人不得不感恩。     
    而换作现在的我们来面对它,那种笑中所带的自嘲而澄彻的心情,表明我们在这些年的岁月中不曾虚度。因为我们最终获得了成长。     
    这是我面对十九年以前的岁月,最后所能总结出的心情。     
    这本书的构架,开始于很早之前。后来着笔开始之后不久,被一种强大的困顿所阻碍。中间有很大一段空白的时期,几乎一点都没有碰它。后来又继续往下走,到了最后,几乎面目全非。我不知道为什么,写它的日日夜夜,我一旦坐在电脑面前,就会开始腹痛,而且时不时痛得我需要蜷缩起身体来。然而一旦站起来看不到显示器,疼痛就消失。直到现在我仍然百思不得其解。     
    我将我十九年的时光化作这些蝇营狗苟的字,盛到你们面前,让你们看它的美好,看它的缺憾。直到完全结束了这个过程,我才知道,一个人,要举重若轻并且诚恳无欺地面对自己的过去,是一件多么多么困难的事情。     
    尽管我承认我说这样的话是浅薄幼稚的。因为我的十九年时光,或许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当曲和看过这部书最早的一部分初稿的时候,她对我说——     
    ……     
    ……     
    当我想起那些走得足够远的人的时候,首先想起你。记得你去大学之前的晚上,我半开玩笑地问你以前。以前,我知道除了你告诉我的那一部分,必定还有许多更艰难的事情。你总说怕我觉得你在抱怨,不晓得我也一直知道,对于你所有过的一切,你能做到今日,已属十分不易了。然而我总是心存幻想,希望你能终有一天把它们全部封存,只在偶尔需要的时候再去触碰。这些年来,这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抱歉,我也是刚刚才这样清楚地看到,其实自己总是潜意识地想把我以为好的给某一些人。我原本以为,我可以对所有人袖手旁观,就像我原本以为,如果我们能真正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我说你不断回头,但不是说写作,我从未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如果它出自另一个人之手,我会欣喜,会好奇。然而它来自你。我一看便知你还在沉溺,太多的痕迹,并且你似乎打算一直这么陷下去。我原以为写作是告别的一种方式,好比把沉重的留给写作,轻松留给生活。     
    ……              
 
《大地之灯》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2)   
    写作并不能帮我们清空。文字在代替思考,记忆在写和诉说的同时被加深,并且进行自我重建。我们最终会忘记事情的本来面目,而只记得文字中的影象。记得不真实但又切肤的痛。   
    以前听别人说,中国人的含蓄,是把精彩留给自己,是这样的,而且不仅是这样。表达是一个界限,不能轻易跨越。     
    ……     
    你有神经质的责任感,这如同你文字里的厚重,而又是不是文字在给你强烈的暗示?然而我不得不承认一个陈词滥调,任何功利趋使下的写作都会违背本心,但确实不存在几乎不带目的诉说。但野心越大,窜改越多。如果这样的窜改能基于虚构,将是巧妙的经营。可若基于的是真实,在纪录的同时,那些我们越是舍不得的,将给我们越是无法抹去的烙印。     
    ……     
    ……     
    她对我写这封信的机缘另有起由,但是当我看着它,从第五句话开始,便突然落泪。直到后来看完,已经不能自已,双手捂面。     
    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没有过这样深入内心的感触。     
    自己用精心的谋划与相对而言拙劣的伎俩来拼命隐匿的东西,最终被人看到。     
    是,我们都长大了。越来越多的事情,个中体味无从言说。我曾经以为文字可以成为救赎,但是后来发现,它只不过渐渐成为了我的桎梏。因我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毅力去诚实面对——无论是面对写作,还是记忆本身。     
    我始终拿捏不定,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它。但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仍旧会选择自己的姿态,尽最大的努力,不作出屈从。因为写作以及语言这两者,都是有尊严的。值得敬畏与尊重,并且倾力而为。     
    我只能诚实地说,尽最大努力。毕竟,有些事情是无能为力的。     
    我一再有这样的一个难以解释的梦境。     
    心如大地。一盏盏稀疏的明灯高高伫立在旷野。路人看得到被照亮的一朵朵光点,而光与光之间的黑暗,路人永不得知。     
    我有过反复思量。这或许可以隐喻我自己的内心。某种程度上,因了刻意地去回避以及鄙视那些所谓的青春期征兆——诸如忧伤,矫情,厌世,眼泪——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而诚实地去反省过那些搅拌在头脑之中的暗色调的东西。但是,暗影的存在,并不会因为消极回避而消失。因了我没有彻底地去释然并且解决,那些顽疾般的存在,掩人耳目地在欢畅和扯淡的外表之下越来越糜烂,直至几乎达到一种内与外的分裂,与双重。就像心之大地,朵朵光亮都是只呈现给别人看的华丽。那些间隙中的一块块黑暗,只能等待自己去消融。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人都不都是看起来那样的。     
    也许忧伤并不是可耻的。但我们,或者仅仅说,我,需要重新诚恳看待去看待它,并从那些析出的沉淀中找出另一些更有意义的获得。将这些获得一一铭记,并且将剩下的忘却,或者原谅。并最终在这样的过程中去成长,而且感恩。     
    我在这样的蜕变中永远显得迟钝并且力不从心。但是我知道我始终都在为此努力。     
    我感谢很多故人。他们与我一起构架了我的成长,并且使得那些过程充满了可贵与美好。他们或许从不会看我的文章。或许从不知道写这些字的人就是我。     
    但是你是知道,我一直都只会在心里记得你。     
    现在完成的这本书,仅仅是这样一个开端。写的过程当中,我用了全部心思与精力去构架。其中有不可避免的无力和缺憾。但我依旧觉得这对自己的努力是一次比较尽心的交代。尽管知道困难——但我仍旧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告别。一如刚才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们能真正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