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武大观察,这位宋徽宗似乎并不像传说中的那般昏庸。
比如,他的哥哥宋哲宗到底是如何“病死”的?这里面恐怕大有玄机。而且,为何宋哲宗就膝下无子?又为何在一月之内,就单单立了他宋徽宗为帝?
何况,大宋朝廷虽然**至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大宋都市的繁荣程度,也绝对不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可比拟的。
比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徽宗在位时的画卷。
在古代,清明不是清明节,而是政治上“清正廉明”的简称,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再者说,世人眼中最为强悍的盛唐时期,人口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也只有17座,而北宋宋徽宗时期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却已发展到52座。
尤其是北宋京师汴京,《宋史》载,“东京居民有20万户”,按每户8人计算(宋代可没有计划生育,中等户一般都有子女10人左右,大户可达30—40人),大约有人口150万左右。再加上数十万禁军,几万皇亲国戚、政府官员及其家眷、佣仆,流动商贩、游民和外国侨民,东京人口应当不下200万!
这一数字不但超越了唐代的长安、洛阳,即便放在后世,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特大城市。
唐朝人口最盛时有五千多万人口,大宋人口最盛时突破一亿,唐宋差距有多大?是1:2的差距。
难道,这一切都是子虚乌有,凭空出现的?
难道,这里面就没有他宋徽宗的功劳?
摆在眼前的事实证明,所谓的史书向来都是偏颇的
。您又没经历过那个朝代,只是凭借一些所谓的历史考证,就断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偏概全,过于荒谬。
古人古言,有许多会被推翻,比如天圆地方。
历史文书,也有很多都是扯淡,不断被挖掘出来的历史铁证,总会不停的抽那些所谓的历史正史的脸。
&n
bsp;宋徽宗的确有不可饶恕的罪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好糊弄,也并不意味着他就真的昏庸至极,古往今来,能当上皇帝那张龙椅的,有几人是善于之辈?
比如现在,童贯对如何进宫请旨剿灭七星盟,就伤透了脑筋。
童贯是谁?童贯手握兵权二十余载,在西北就是活脱脱的土皇帝,如若宋徽宗真的是像历史上那般愚蠢,他童贯何须如此头疼?说不定早就该揭竿而起,造反才是。
诸多因素推论下来,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宋徽宗绝对不是单凭武大三言两语,吹吹耳旁风,就能糊弄的。
想要请旨剿灭七星盟,除了要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七星盟该杀之外,恐怕武大还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或者说剿灭了七星盟,他能够给皇帝更多的好处,对皇帝的江山社稷,对皇帝坐稳龙椅更有帮助才行。
如若不然,在汴京城这样一个人口接近200万的城市,大动干戈,极为容易引起**乱,得不偿失。
武大仔细琢磨了许久,权衡利弊得失之后,终究还是决定大出血,以利诱之,请旨灭杀七星盟。
只是,他将自己的某个想法告知了童贯之后,童贯也愣了许久,尔后又破口大骂了武大许久,然后才一把将武大夹在腋下,骑马直奔皇宫而去。
说实话,武大想死。
二十郎当岁的人,还老被童贯这个老匹夫夹在腋下策马狂奔,实在是忒丢人了。
所过之处,所有人都对他指指点点。
武大悲愤欲绝,只能用双手捂住脸,撅着屁股,就像一只拱起身子来的大龙虾,尽量不让人看清楚容貌。
只是,这等“优美”且**的姿势,整个汴京除了他武大官人之外,还真是别无分号,即使他捂住脸,人家也都知道他的身份。
“瞧,武大官人又被童大将军俘虏了!”
“童大将军擅长的就是在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人首级,逮个武大官人算什么?”
听到这些,武大更想死了。
……
童大将军有特权,可以随时觐见皇帝陛下。
进宫后等了没多久,太监就把他们带进了御书房。
第218章 阳谷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粉丝榜上已经有掌门一位,堂主两位,舵主九位,执事和弟子若干,学徒和见习则多了,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人作者而言,是一份莫大的荣耀,而这份荣耀,是书友们给予的我很感谢大家的支持,最近的剧情写的很难,需要查资料,熬过这一段,过几天会开始全面爆,答谢兄弟们的支持,浪浪浪拜谢~
与暗潮汹涌的汴京相比,最近的阳谷县城,也是很不平静
当然,这里所谓的不平静并不是说阳谷出了恶事,而是最近阳谷的诸多动作实在是太大了
武大把西门庆留在阳谷的确是最正确的选择,有西门大官人运筹帷幄,阳谷的发展正如火如荼,极为喜人
制盐坊已经重开始运作,四海镖局从各地收购的粮食,也积存了大批,酿酒坊也已经逐步投入生产
肥皂作坊发展的最快,毕竟手头有大量的订单,而香水作坊,则发展的很慢,这是武大刻意要求的,物以稀为贵
有这四大作坊在手,武家重开始了日进斗金的日子
除此之外,阳谷县城的重建已经完成了大半,由于是武大重规划的,布局加紧凑完美,街坊们大多数都已经搬入居,剩下的半个阳谷,少了许多的桎梏,只需迅推进即可
整个阳谷,变化最多的还苏氏私塾
学生宿舍已经修建完成,如今在私塾求学的世家子弟,不但无法带任何下人,他们还需要庄体宿舍,衣食住行都需要他们自己打理
武大这是在刻意磨练他们的**性,可惜他的用心良苦,却被那些世家子弟给骂的惨不忍睹
他们习惯了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猛地让他们自主**,这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当然,苏氏私塾的规矩不可能因为他们的抱怨而改变,两位苏老实行了高压政策,如果他们要在这里求学,就必须接受这里所有的规矩
另外,他们还需要缴纳食宿费,反正他们家里也不缺钱
而那些穷苦百姓家的孩子,目前则是全额免费的
今日,西门大官人在阳谷巡视了一圈,颠颠了回了武府
武大临走之前,从梁山调来了大批的人马防护阳谷县城,最近的阳谷的确是风平浪静
百姓吃的好,住的好,在如今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还有何所求?所有的阳谷当地百姓,只要身子骨还成,还能正常下地干活的,秋收以后几乎全部都进了武氏作坊做工,外来的那些百姓,一般进不了作坊,只能在工地上帮忙重建阳谷县城
如今的阳谷,欣欣向荣,毫不谦虚的说,只要没有外人捣乱,阳谷就一切都平安
西门大官人对阳谷的监控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一举一动,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阳谷是武大的根本,也是武大最后的退路,绝对不容有失
武府后院,金莲与秀红正在哄武哲睡觉
幸伙已经三个月大了,肉嘟嘟的,极为健硕,最重要的是,或许是因为金莲长的够漂亮,她的dna与武大完美融合后,幸伙的模样,长的那就叫一个俊俏
秀红曾经戏言,如若日后她生了闺女,一定要跟武家结个娃娃亲,金莲还真就答应了
幸伙尚未长大,就已经有了老婆,真是幸福哟
幸伙刚刚睡着,西门大官人就来了,拱手一礼:
“嫂嫂”
或许是他的声音太大了,幸伙顿时就醒了,嚎啕大哭,丝毫不给满脸尴尬的西门大官人半分颜面
金莲忙着哄孩子,秀红瞪了西门大官人一眼,“你就不能小点声?”
西门庆老脸一红,讪笑了几声,无言以对
半晌后,孩子再次入睡,金莲起身问道:“有什么事吗?”
西门庆摆了摆手,“没什么事,我就是来给嫂嫂请安,另外,这个月的收支清单下来了,还请嫂嫂过目”
金莲摇了摇头,微笑道:“既然夫君将阳谷交给了你,自然就是信得过你的,你又何须每月都来找我报账?”
“规矩不可破,武家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多,我终究是个外人,嫂嫂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金莲无奈,只能接过账本
“前几日收到消息,老大已经被陛下封为陈留县子,嫂嫂,想必您诰命夫人的封赏,很快也会抵达阳谷”
男儿一世,拼搏一生,本就是为了全家老小都平平安安,衣食无忧,难道不是吗?如果能妻小再为自己而感到骄傲,那自然就是加完美了
金莲脸色露出一抹绚丽的神采作为女人,能嫁给一个武大这样的男人,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只是很快,金莲脸上又浮现了一抹黯然
她是聪明人,心知武大既然已被封为陈留县子,势必就会留在陈留,起码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回来阳谷
西门庆开解道:“嫂嫂无需介怀,等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了,大不了,我送您和孩子去陈留便是”
金莲笑了笑,没有多言
不多时,宋子宁走进来了院子
宋子宁得了武大填鸭式的教导,如今在私塾的身份是半个老师半个学生,经常会来武府拜会两位苏老,探讨学问,深得两位苏老的喜爱,对其极为看重
后来,两位苏老就允许他出入武府后院了
但,西门庆对这个满腹经纶,长的又帅气的酗子却似乎没有丝毫好感,脸一沉,喝斥道:
“我告诉过你,允许你进后院已经是我最大的让步,不准乱走乱跑,不然我就禁止你进入武府,谁让你来的?”
如今武府上下的安全全都系于西门庆一身,他对所有人都持有戒备的态度,何况宋子宁本就不是阳谷当地人,西门庆当然就对他没有好看法
宋子宁也不恼,只是翻了个白眼,“我来看看小师弟,你管得着吗?”
说罢,宋子宁一溜烟跑进房里,逗弄了一会儿沉睡中的武哲,也不多做停留,在西门庆的喝骂声中跑出了院子
临走的时候,还扭头对西门庆笑问道:
“西门大官人,我老师武植在阳谷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这样骂你?你等着,等我以后从老师那学到了本事,也要来骂你”
西门庆嘴角微翘,其实他对宋子宁并没有恶感,只是单纯不喜欢他在武府走动而已
又与金莲和秀红聊了几句之后,西门庆来到张平房中
“京师有变,老大需要支援,我们的人马准备的如何了?”
!……go……》
第219章 援兵()
如今的阳谷,由西门庆总揽全局,而偌大的武府防卫和人马的调动,则几乎都在张平的掌握之。。
无论是从能力还是忠心程度上来讲,张平都绝对有这个资格。
汴京的变动,武大在飞鸽传书之中虽然没有与西门庆细说,但西门庆还是从中很敏感的察觉到了不妥。
当然,这些事他自然不会与金莲多说。
张平抬起头来,皱着眉头说道:
“我们的人手不足,虽然有梁山的人马在护卫阳谷,但武府还是要我们自己人才更放心,何况汴京乃天子脚下,不可能有大范围的厮杀,要派人也只能派高手前去。我们府上没有太过出挑的高手,不过我已经传书梁山以及河北卢员外,请他们前去相助。”
西门庆沉吟了许久,点头又摇头说道:“卢员外是老大的二师兄,如果他能亲自赶往汴京,自然是极好的。但老大已经被封为陈留县子,食邑五百户,汴京那边暂且不论,陈留那边我们必须派人前去接管,外人,我不放心
。”
“阳谷不容有失,这是家主特意交待的,我最多只能再挪出十名家将,护卫倒是有很多,其实上次三道口一役之后,很多都是值得信任的。只是,这一路上说不定会碰到七星盟的劫杀,谁带队?”
西门庆默然。
如今武府铺的摊子太大,但真正能够百分百信得过,能力又出众的,终归还是太少,西门庆和张平又实在走不开,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要不,我走一趟?”
跟丁卯学了很久,武艺与藏匿手段都已经极为不凡的李信,从房顶跳下来说道。
西门庆瞪了他一眼,笑骂道:“滚一边去,小屁孩搀和什么?你把武府给我看好,就行了,一边玩去!”
李信有些悻悻,气鼓鼓的又躲到了房顶,这习惯,跟丁卯和天邪如出一辙。
无论他的武功如何,他终究还只是一个孩子,西门庆不放心,也不舍得让他长途跋涉。
就在此时,周侗闯了进来。
“他不行,老夫如何!?”
西门庆与张平起身行礼,他们都算是周侗的记名弟子。
“师尊您亲自走一趟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老大不在阳谷,您也去了汴京,这偌大的阳谷该怎么办?”
周侗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豪气道:“无妨,阳谷有你二人便足够了。何况,朝廷讨伐辽贼在即,也到了老夫重归汴京的时候了!”
……
无卖谷作何准备,远水终究解不了近渴,他们的连番动作,对于武大日后的发展,对于陈留,对于讨伐辽贼,自然是有用的,但对于解决武大当前面临的难题,还是有心无力。
不过,有一人却能赶得上武大进攻七星盟总舵的脚步,那就是卢俊义。
卢俊义在河北大名府,离汴京并不算太远,他在数日前就已经收到张平的飞鸽传书,他没有丝毫犹豫,带着燕青以及手底下四五十名江湖高手,连夜动身,一路风尘,赶往汴京。
……
除此之外,久久没有大动作的梁山方面,晁盖与宋江收到张平的飞鸽传书之后,也动了起来。
由神行太保戴宗掌管的“风字营”,小旋风柴进掌管的“林字营”,霹雳火秦明掌管的“火字营”,花和尚鲁智深掌管的“山字营”,百步穿杨的小李广花荣掌管梁山的“神射手营”,五大堂口,挑选精兵悍卒,由五大堂主亲自带队,各自带领一百人,轻装简行,风尘仆仆,全力赶往汴其是以速度见长的“风字营”,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堪称神速。
如今的梁山,在武大的指点下,以梁山腹地为根基,全力练兵,以祝家庄、李家庄以及扈家庄为支点,全力发展商业,赚钱养兵,以四海镖局为扩散,镖局已经几乎铺满整个山东,可谓是蒸蒸日上。
曾经捉襟见肘的梁山,早已一去不返
此时惊闻武大有难,晁盖与宋江根本就没有丝毫犹豫,与梁山的两大智囊,入云龙公孙胜以及智多星吴用略一商议,便将五大堂口的五百精英派往了汴京。
……
除了河北玉麒麟卢俊义,以及梁山好汉之外,摩尼教方腊方十三,在收到飞鸽传书之后,同样也有动作。
而且,相对于梁山而言,摩尼教的动作要快很多。
方腊本就是一个极具****色彩的大人物,他的势力虽然主要聚集在江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地域就没有一丝自己的势力。
在武大出现之前,一个小小的阳谷县城,都有他摩尼教的隐藏据点“怡翠楼”,就更不要说是汴京那种天下最大也最繁华的大城市了。
除了派“披风刀”石宝亲自带人从南方赶往汴京之外,方腊更是传书给隐藏汴京的势力,随时准备秘密支援武大官人。
阳谷,河北卢俊义,梁山,摩尼教方腊。
随着武大的动作,大半个天下的江湖势力,全都动了起来,齐聚汴京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江湖之上风起云涌,朝堂之上,更是血海滔天。
太师府与太尉府先前对武大的指控已经够骇人听闻了,如今,又有一个小道消息流传于市井之间。
传言,太师府已经捕获了许多武府密探,并且已经撬开了他们的嘴巴,可以确认,之前被杀的十八名太师府大掌柜,正是武府所为。
这是在逼武大铤而走险,去救那些被抓的兄弟。
市井之中谣言四起,连多年以来破不了旧案,都栽到了武大身上。
这一波接着一波的连番攻势,从诛心到断命,太师府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嘴,欲要将武大的势力一口吞下。
而武大与童贯被太监领进御书房后,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宋徽宗前来。
武大终究只是一名朝堂新丁,他有些憋不住了,悄声问道:
“会不会又出了变故?陛下为何迟迟不来见我们?”
童贯却显得毫不在意,一摆手大咧咧的说道:
“这点时间就熬不住了?小子,你还太嫩啊!以后多跟老子学学,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什么场面没见过?处变不惊,方能在朝堂之上稳如泰山!”
武大翻了个白眼,小声嘀咕道:“少倚老卖老,闲着没事吃那么多盐干什么?不知道对身体不好啊?”
童贯老脸一黑,正要发怒,便在此时,太监的鸭公嗓响起:
“陛下驾到~”
第220章 二次面圣()
 见陛下”
“臣,参见陛下”
宋徽宗坐定,“童卿,平身”
童贯起身,武大也正要起身的时候,宋徽宗突然森然道:
“武植,你还敢来见朕?让你起来了吗?跪好”
武大心头微苦,动作一僵,复又重跪在地上请罪:
“臣惶恐,臣有罪……”
武大如此干净利索的认罪,反倒是让宋徽宗微怔
不过,他似乎并没有就此罢休的意思,淡淡说道:
“哦?传闻你武大官人,不是一向巧舌如簧的吗?想当初你在阳谷,以三寸不烂之舌骂遍了天下士子,前几日在朝堂之上,又以一己之力舌战群臣,如今是怎么了?是不敢狡辩还是不想狡辩?或者是无从狡辩了?”
所谓的无从狡辩,自然是针对的太师府以及太尉府对武大的指控,从这句话上就可以看出,似乎宋徽宗也认定那些事都是武大做的了
皇帝身为九五之尊,本就是这个天下最有威严的人,如今他又如此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