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8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迁心里犯难了,琢磨道:“这种事如果在朝议时提出,尚有许多参考意见,但现在陛下是在私下里提出,面前就这么几个人,根本代表不了朝中大多数官员的想法。”

    他看了看刘瑾,再看看刘宇,现在似乎刘宇进补吏部尚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朱厚照提出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让人商议,但本意却是要在场之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已呼之欲出。

    张懋对于朝政一向不喜欢发表意见,站在旁边看热闹。

    刘瑾和戴义身为内监,就算现在有权有势,也不敢在这种问题上随意发话,刘宇也不能举荐自己,其实说来说去朱厚照就是问谢迁。

    谢迁不会举荐刘宇,因为他很清楚刘宇早已失去气节投靠阉党,近来劣迹斑斑,再加上之前许进提出过“刘宇为吏部尚书、沈溪为兵部尚书”之议,谢迁更不愿意这个设想成为现实,于是道:“回陛下,吏部左侍郎刘机在朝多年,其为翰苑出身,做事妥当有序,臣以为以其为吏部尚书较为稳妥。”

    谢迁不推刘宇,而举荐吏部左侍郎刘机,明显采取了与阉党拒不合作的态度。刘瑾闻言瞪了谢迁一眼,却不敢说话。

    朱厚照微微点头:“谢阁老说得有理,刘侍郎行事得体,之前吏部考核他出力较多,照理说吏部尚书退下来,让吏部左侍郎进补也可,不过最近几次吏部尚书更迭,都是以其余五部尚书增补的吧?”

    说此话时,朱厚照看着刘瑾。

    刘瑾不动声色,恭谨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朱厚照道:“谢阁老,你举荐吏部刘侍郎,而朕觉得兵部刘尚书比较合适,你意下如何?”

    谢迁心里不爽,早就定下来的事情非要跟他商议一下,以体现皇帝有多重视大臣的意见,简直多此一举,当下冷声道:“若陛下早就决定,那老臣无异议。”

    朱厚照笑呵呵道:“谢阁老不必生气,这件事的确是朕早就决定下来的,朕觉得刘尚书执掌兵部这些日子,做事得体,朕决定他做吏部尚书看看,至于兵部尚书的位子,朕准备召三边总制沈卿家回朝……”

    谢迁正要回绝,刘瑾先开口了:“陛下,您忘了?您说过要等西北战事彻底结束,才会召三边总制沈大人回朝。”

    这边谢迁不愿意沈溪出任兵部尚书,刘瑾更加不乐意了,刘瑾知道沈溪这个人比什么许进、韩文之流要厉害得多,关键在于朱厚照非常信任沈溪,简直把沈溪当作人生导师来看待。

    一山不容二虎,刘瑾对于沈溪回朝之事百般阻挠。

    既然刘瑾开口了,谢迁也就没再说什么,他不想直接跟朱厚照唱反调。

    朱厚照皱起了眉头:“西北边乱不是差不多已结束了吗?有沈卿家在,那些鞑子都怂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未再听说鞑子犯边之事,现在已经过去三四个月,天下太平,让沈卿家回朝最合适不过。”

    刘瑾看了看谢迁,揣测谢迁会不会阻止沈溪回朝,但他不敢冒险,又道:“陛下,鞑靼人之所以不敢有所动向,正是因为三边总制沈大人在,沈大人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打得鞑靼人鬼哭狼嚎,望而生畏,若他回朝无人威慑,鞑靼人岂不卷土重来?”

    接连被刘瑾反驳,朱厚照一张小脸涨得通红,他霍然站起,瞪着刘瑾阴测测地问道:“嘿,刘公公,你今天哪根筋不对,朕说什么你都要反驳,非要跟朕过不去?难道真像别人说的,朕是坐皇帝,你是立皇帝不成?”

    朱厚照这句真可谓诛心之言,像他这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生平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被人反驳,他可没有孝宗朱祐樘那么好的脾气,他自己认定对的事情,不会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改变。

    就算朱厚照对刘瑾非常宠信,他也不允许刘瑾在自己面前说三道四,尤其是在大臣在场的情况下。

    刘瑾吓得赶紧跪下,连声道:“老奴不敢,老奴不敢!陛下,老奴只是提供一边愚见,陛下若觉得沈大人回朝合适,老奴绝不敢阻碍。”

    谢迁看到刘瑾在朱厚照发火后立即服软,心道:“现在刘瑾不帮着说话,那只有我自己来了,定不能让沈溪小儿回朝。”

    这时朱厚照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下了玉阶,背着手在大殿上走来走去,嘴里振振有词:“沈卿家回朝本就合情合理,朕认为,朝廷那么多文官中,以沈卿家统兵能力最高,否则也不会有对鞑子的一场场胜仗,再看看保国公……这些人太过昏聩无能,朕收到兵部王郎中上奏,原来保国公当政那几年,三边官场乱成一团,贪污腐败比比皆是……朕现在想让沈卿家回朝,谁有意见?”

    连刘瑾都不出来说话,戴义自然不敢说什么,而刘宇跟沈溪没有过节,完全听从刘瑾之言行事。

    至于张懋,则把自己当做看客,缄默不语。

    这会儿能出来阻挠的只剩下谢迁,谢迁有些着急了,心想:“怎么闹了半天,倒真跟许季升所说一模一样,要让沈溪小儿回朝带头跟刘瑾斗?朝中这么多人,至于让一个黄口小儿来挑大梁?”

    谢迁赶忙道:“陛下,老臣以为,三边总制沈溪资历尚浅,回朝怕是人心不服。”

    朱厚照有些不耐烦了,来到谢迁面前站定,叹了口气后语重心长地道:“谢阁老,你别事事跟朕唱反调,沈卿家跟你什么关系,难道朕不知道?让沈卿家回朝担任六部尚书,那是你一直以来都在运作的事情,但之前因刘少傅当政,看不起沈卿家,所以这件事受阻,现在朕是在帮沈卿家,不是害他。”

    谢迁正要辩解,张懋笑着说道:“谢尚书,我看陛下说的没错,让之厚这样的年轻才俊回朝担当重任,乃是好事。”

    谢迁瞪着张懋,心想:“你什么时候也被许季升给收买了?”

    朱厚照不等谢迁表态,直接道:“连英国公都支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刘公公,去写诏书吧,让沈卿家回朝任兵部尚书……哈哈,朕总算能跟沈卿家好好聚聚了。”

    (本章完)

第1713章 入京() 
朱厚照对刘宇并不了解。

    本身刘宇入朝担任兵部尚书也就几个月的事情,朱厚照跟刘宇面都没见过几回,谈不上欣赏。

    朱厚照提拔刘宇出任吏部尚书的理由有两个:

    一是因为刘瑾举荐,二是刘宇占了兵部尚书的位子,将刘宇迁任吏部尚书,如此就能空出位置来,方便沈溪回朝接班。

    谢迁硬着头皮奏请:“陛下请三思。”

    朱厚照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见谢迁依然不答应,他眉头紧锁,瓮声瓮气地道:“谢阁老,如果您再反对,那就是有意跟朕作对,朕劝你思量清楚……您年岁大了,很多事需要有人帮忙分担,沈卿家回朝对您对朝廷都是好事,朕做如此决定,并非全然出于私心!”

    谢迁非常为难,却不知如何让朱厚照收回成命。

    换作以前,沈溪这样年轻没多少资历的后起之秀,根本没资格入朝做部堂,更别说是做六部尚书了,在这之前就连当个兵部侍郎都被朝中官员百般阻挠,即便南京兵部侍郎的位子都没捞着。

    但在许进倒台后,朝中文官集团已缺乏得力人物与刘瑾抗衡,这会儿朝臣们都觉得沈溪回京乃最好选择,就算让沈溪出任兵部尚书,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文官们自己不想出面,就让沈溪来,把沈溪当枪使,并非是信任沈溪的能力。

    焦芳和王鏊都是墙头草,一个支持刘瑾,一个倚靠谢迁,看似可以建言,但其实在这种场合根本就不敢发表意见,生怕自己的话不符合皇帝心意。

    谢迁看了看张懋。

    张懋神情淡定自若,很显然,他跟朝中文官集团利益一致,对沈溪回朝持支持意见,这让谢迁很恼火,他很想上前质问,你张廷勉就这么听之任之,以后你这英国公不是要听从沈溪这个新任兵部尚书的号令?

    按大明制,张懋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调兵权归属兵部,张懋推举沈溪出任兵部尚书,意味着张懋要服从沈溪的命令。

    谢迁百感交集,边上戴义已将诏书拟好,双手捧着送到朱厚照面前,恭敬地问道:“陛下,这是委命三边总制沈大人为兵部尚书的诏谕,您看是否合适?”

    谢迁不由皱眉,诏谕不应该由翰林学士代拟么?为什么现在司礼监秉笔太监便把此事代劳了?

    谢迁唏嘘不已:“这会儿朝堂跟先帝在时大相径庭,什么规矩都乱了,就因阉党当权,朝官地位急剧降低,或许这便是满朝文武都想让沈溪小儿回朝的原因吧,朝廷缺乏新鲜血液,难以跟刘瑾相斗。而沈溪小儿深得陛下器重,在陛下心目中跟刘瑾地位相当,舍他没谁了。”

    想到这里,谢迁有些心灰意冷,心里发愁,“难道真的是我太自私?我应该听从许季升的话,让沈溪小儿早些回朝,才能挽回当前文官集团节节败退的惨痛局面?”

    朱厚照看过诏谕,满意点头:“好,大致就如此吧,让沈卿家五月前回京……不对,时间太过仓促,那就定在六月中旬前,兵部尚书之位不能总空缺着,两位兵部侍郎先把事情处置好,反正三边局势已平稳下来……”

    张懋问道:“陛下,那由谁来出任三边总制?”

    朱厚照一拍脑门儿:“哎呀,朕倒把这茬给忘了,让谁去合适呢?杨一清?王琼?这两位能力都不错,也不知谁去更好……哦对了,保国公不是还没回京城吗?就让他留在西北再干一任得了,反正三边钱粮亏空查得差不多了,我觉得他留下应该没什么问题……”

    听到这话,谢迁被自己的口水呛得直咳嗽。

    朱厚照关切地问道:“谢阁老,你这是怎么了?”

    谢迁一抬手:“陛下,请恕老臣失态,咳咳咳……呛着了。”

    朱厚照笑呵呵地道:“没事没事,这里不是朝会,咱们君臣间不用那么拘谨,你能同意沈卿家回朝,这足以说明你识大体顾大局,实乃人臣典范。”

    说到这里,朱厚照又对戴义道:“戴公公,你拟旨让保国公继任三边总制,让他好好练兵,朕打算今年夏秋时节去西北看看,朕还从来没去过三边呢。”

    这次谢迁和张懋还没说话,刘瑾已蹿出来劝阻: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大明边塞乱象丛生,您的銮驾若要西巡,鞑靼人必然趁机侵犯,陛下不宜离开京城。”

    朱厚照脸上满是不悦:“是吗?朕倒不觉得问题有你说得那么严重,朕是皇帝,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到三边走走未尝不可,这件事先放下,容后再说……散了吧。”

    说完,朱厚照带着不满离开,刘瑾赶紧追了出去,大殿里留下谢迁、刘宇、张懋等人,刘宇此时已得意忘形,就差手舞足蹈了。

    ……

    ……

    刘宇出任吏部尚书,相当于完成两级跳。

    谢迁出乾清宫大殿门口的时候心想:“满朝文武,刘宇算什么东西?吏部尚书轮得到他来当?”

    谢迁出了乾清门,后面张懋跟着出来。

    谢迁回身拦住张懋,问道:“张老公爷,你做事怎么不循常理啊?关于沈之厚回朝之事,不会是许季升跟你打过招呼吧?”

    张懋侧目一看,发现刘宇没跟着出来,焦芳和王鏊急着回司礼监,出宫这条路上只有他跟谢迁二人,现在被谢迁质问,避无可避,于是道:“于乔,我刚从南方回来不久,星夜兼程不敢耽误陛下大婚,你怎能说我跟季升暗中商议?这可冤枉我了……对了,你是说许季升支持沈之厚回朝?”

    谢迁揣测张懋跟许进暗中有联系,但张懋就是不承认,他也没辙。

    张懋又叹道:“于乔,你莫要着急,若季升有这想法,其实怨不得他,之前季升在朝参劾刘瑾而不得,现如今阉党势大,朝中清流被浊流所压,你身为首辅又无所作为,他埋怨你不是很正常么?”

    “季升让之厚回朝,也是看准陛下对之厚的信任,之厚只要掌握兵权,哪怕刘瑾势大,对他也无可奈何。”

    谢迁瞪着张懋,好似在说,你还说自己跟许进没有勾连?你怎么知道许季升埋怨我?难道不是他在你面前发牢骚?

    谢迁道:“难道满朝上下都没人能跟阉党斗,只有让沈之厚这么一个年轻后生承担重任?刘瑾势大,若他暗中加害,或者在陛下面前恶言中伤,沈之厚能随便进宫面圣,抵住谗言?”

    张懋咳嗽两声,不想跟谢迁争辩。

    就在谢迁气呼呼跟张懋讲理时,突然远处有太监往这边走了过来,谢迁抬头一看,却是张苑带着几名太监走了过来。

    张苑显得异常恭谨,走到谢迁面前行礼:“公爷、谢阁老,太后娘娘请二位往坤宁宫叙话。”

    不用张苑解说,二人便心知肚明,现在张懋、王鏊和高凤已完成皇帝大婚前的提亲流程,皇后已接到京城,大婚马上就要进行。

    当前张太后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

    张懋提醒:“于乔,见到太后别提今日之事。”

    谢迁黑着脸,未置可否。

    二人跟着张苑到了坤宁宫外,没等进去,便见高凤从远处走了过来,另一条道上,刘瑾也带着几名太监出现。

    “真倒霉,到哪儿都能撞见他。”

    谢迁嘀咕一声,这话高凤没有察觉,张懋和张苑却听了一耳朵,张苑甚至瞅了谢迁一眼,目光中满含深意。

    ……

    ……

    张太后面前,张懋和高凤将南下提亲过程大致奏禀一番。

    旁边有刚当上礼部尚书的李杰和鸿胪寺卿夏琳,此番提亲张懋担任正使,王鏊、高凤都是副使,其中高凤出自张太后委派。

    张太后听到一切顺利,笑呵呵道:“如今国丈已到了京城,是吧?”

    张懋道:“是,夏国丈如今为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张太后笑道:“好,好啊,其实哀家很想跟国丈见上一见,了解一下皇后的情况,可惜于礼法不合。高公公,你回头从内库领五百两银子,送到国丈家中,让他们在京城可以生活得体面些,之后哀家会跟皇上说,让他封赏皇后之家。”

    因为张太后自己就是凭借选妃上位,现在轮到儿子选妃,她觉得儿子的妻族应该可以帮到儿子的忙,由其掌握军队应该会忠心耿耿。

    高凤赶紧应了。

    张太后道:“李尚书,你来安排大婚事宜,哀家迫不及待想让皇后入宫,皇上也到了该成家立室的时候了。”

    李杰代张升为礼部尚书,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完成皇帝大婚,感觉许多方面都一头雾水。

    “是,太后。”

    李杰虽然嘴上应承下来,目光却往谢迁身上飘,希望谢迁这个内阁首辅能帮到他。

    但谢迁沉默不言,一直等张太后把皇帝大婚之事说完,才出列准备奏事,张懋却抢先一步:“太后,不如迎亲事宜由谢尚书来主持,您看如何?”

    张太后看了谢迁一眼,目光中说不出的欣赏,笑道:“好,哀家正有此意。”

    (本章完)

第1714章 消息传来() 
谢迁到底没对张太后提及沈溪回朝之事,他反复琢磨后终于醒悟,在张太后面前提及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张太后虽有一定权力,但不喜过问朝事,现如今刘瑾当权乃皇帝亲手扶持,要斗倒刘瑾,只能从皇帝的信任着手。

    再说西北之地,开春后接连下了几场大雪。

    跟江南烟花三月草长莺飞的美丽风光相比,北国三月依然飞雪连天,沈溪不知道西北的春天原来如此寒冷,原来他还想,这三月天大地总该解冻了,结果天不遂人愿,这一年春天雪下得比往常年多多了,让沈溪的练兵计划受阻。

    林恒和王陵之一直在督导骑兵练习骑射。

    改造后的佛郎机火铳更接近散弹枪,这种武器攻击距离只有三四十米,在近战中效果非常好,但关键在于装填弹药不方便,而且兵器必须要到近距离作战才能发挥作用,实战效果差强人意。

    想想看,如果跟鞑靼人交锋,鞑靼人的骑射乃是一绝,射程超过火铳,而且近战鞑靼人非常勇猛,大明骑兵在鞑靼人骑射一轮后出现人员伤亡,阵脚大乱,接下来得等敌人冲近才能放上一枪。

    要是敌人不中计,一直在远处骑射,又或者索性挨过一轮射击,然后发起猛烈冲锋,大明骑兵没时间装弹便已短兵相接,这两种结果都会导致明军大败。

    三月初九,沈溪冒着大雪,观看林恒和王陵之练兵。

    因为大雪封路,骑兵训练都在榆林城内的练兵场进行。

    偌大的场地内,骑兵二十骑一组,正在进行骑射训练。

    骑兵在骑马行进大概二百米后,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射击,打中三十米开外树立的草人标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林恒和王陵之已经训练骑兵一段时间,但效果不佳,能在行进中打中目标的十枪不过一两枪,更多的是放空靶,甚至连伤着自己人的情况都偶有出现。

    今日参加训练的十组骑兵,全都是三边骑兵中抽调的精锐,效果竟然这么差,沈溪看了连连摇头,直接叫停演练。

    林恒骑马来到沈溪所在的高台下,下马后单膝跪地:“卑职训练不力,请大人降罪。”

    沈溪下了高台,扶起林恒,安慰道:“林将军不必自责,训练不过十几天,有现在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我刚才看过了,火铳的射程和精准度还有待加强,同时今天的天气也不好,风很大,影响士兵发挥。”

    “不如这样吧,火铳训练暂停,接下来骑兵训练还是以骑射为主……便是射箭。”

    下达完骑兵暂时停止训练火铳的命令后,沈溪满肚子火气。毕竟在制造火铳这件事上,包括武昌府城的工业园区在内,他花费的人力物力堪称海量,现在却没有预期中的效果,让他难以接受。

    林恒马上传令,让士兵各自回营休息,之后他带着王陵之到了沈溪于练兵场一侧临时设立的中军大帐。

    帐内人不多,除了沈溪这个主帅外,还有便是陪同沈溪前来视察的延绥总兵官张安和监军太监谷大用。

    张安见到林恒后安慰道:“伯之,你训练的已经很不错了,让老夫来,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也未必有你现在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