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识是物质,中性的。听狄克讲过的。“意识分化?”——石破天惊之论,夏菲惊异得怕是自己听错了。要是在地球上有人这样讲,恐怕会骂他胡说八道。
“按照他的理论,意识是物质,意识是从主体自身分化出来的。各种物质都是分化的产物,大到宇宙星辰,小到分子,原子,质子,电子,夸克……宇宙大爆炸理论研究和宇宙探险,进一步支持了他的‘唯物分化论’学说。”
“不可思议!”
话外音:另一个关键是自我意识的发生,即意识从本体自身(存在)分化出来,标志着猿人开始走向智能化,史称“智人”进化的发展阶段……这一切,都记录在人的大脑细胞新旧皮层之中。没有自我意识,猿人就不可能走向智能化,只不过是站立起来或许可以用手劳动的猢狲。科学研究鉴证,猢狲就是意识分化的一次大分野。没有自我意识,猿人就不能从自然分化出来,成为独立于自然的人!请看荧屏上大脑进化的演示图象。
屏幕上推出一副最原始的大脑:环绕脊髓上端的脑干,渐渐的自原始脑干之上演生出脑髓,脑皮层,边缘系统,由之慢慢的在脑部两侧生长出状似杏仁的两个杏仁核和海马回,形成薄薄一层――大脑旧皮质;再发展演化长出大脑最外层的皱褶组织――大脑新皮质,额叶不断增大,枕叶逐渐变小。
话外音:最原始的生命只有感受器或神经结,还没有形成脑。早期的鱼类才有一个真正称之为的脑--原始脑干,脊椎动物有了脑髓,爬行动物开始有一层细胞厚的脑皮层,负责呼吸及器官新陈代谢之类的基本生命功能,并控制一些固定的反应与运动,不具思考或学习功能。经历数亿年后,哺乳动物自原始脑干发展出大脑皮层和称为边缘系统的情绪中枢,灵长类才有大脑皮质、边缘系统、杏仁核和海马回。杏仁核是情绪方面的总管,处于情绪的前哨位置,边缘系统则具有学习与记忆两大功能。学习记忆与情绪反应是灵长类动物显著特征,诸如接收和分辨不同的气味,与过去的经验相比较,并作出取舍的选择,看是属于可食的、有毒的、具性吸引力的、敌人或是食物,同时传递反射性信息,透过神经系统指挥身体采取咬、吐、接近、逃跑或追逐等适应性反应,或调整情绪,如温顺、凶狠、愤怒、咆哮、争斗……又历经数千百万年,才有一个完善的人脑,杏仁核比任何灵长类都大,大脑皮层演生出思考中枢--大脑新皮质,复盖整个大脑最外层的细胞组织,如果展开,约有30平方米的面积。
荧屏继续演示:新皮质接受眼睛看见的一个物体,由光波(可见光)携载的信息形成一个具体的“物像”,最初这些“物像”杂乱无规,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分门别类的“意象”,多次反复就变成“意识”,像电子计算机一样记录,分门别类的存储,复制,发送……耳朵接受声波(音频波)携载的信息……
话外音:意识,广义来说,意识是物质,或者说意识是物质的信息,由“比特”(bit)组成,以知识信息形态表征和传播。比特,在数学,是“0”或“1”,二进制的计数单位。在《易经》里就是“阴或阳”。在信息论,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或者说是信息论的“量子”。在现实世界,比特,就是物质存在的时间为“+”和为“0”的两种状态。统而言之,比特是物质存在的某种“状态”。宏观上,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实体是由其特有的大小形状表征的“状态”形式存在;在某些微观领域,物质是以某种“状态”(简单的或复合的状态)形式存在着。概而言之,比特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同许多物质不同形态一样,比特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
屈楚斯民晓得,这些对夏菲未免太抽象了,他进一步例举详解。
《易经》有言:“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圣人设象以尽意”;又言:“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这里有两个“象”:一个是天垂之象,是客观的象,本体之像,即通常说的“物像”,就是我们说的自然存在;一个是圣人所立之象,则是主观的象,“象也者像也”,本体之象,即通常说的“意象”。在这里,主观的象脱离了客观的像,成为圣人为表达某种意识而构造的“象”,“意象”取代了“物像”。这样,意象——“像”的意识就从主体即圣人自身存在(大脑和心)分化出来,就是我们说的感性存在或(表象)意识。由此可见,人类认识客观事物,首先是接受事物信息,在思考中枢作用下形成“物像”,经过认知而产生“意象”,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感性意识。
“这个星球的人也晓得《易经》?”
“是我们先祖带来的,王国各地图书馆都有珍藏。”屈楚斯民说。
WUTOR人发见《易经》简直视为至宝,珍重研究,差不多人人都懂。尤其是《易经》揭示的以阴(——)阳(—)符号的不同组合构成乾、坤、离、益等64卦,并以阴阳符号在六爻中所处的不同位置类比天下万事万物,记录人类远古以来的经验信息。由此及彼,很像科学家们研究出的电子计算机二进制码,处理文字和计算。由此继进,以后又开发出智能计算机,发现远古以来的经验信息竟然像树木年轮一样在人的脑海中深深刻下印记,如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标注的二进制编码,记录、存贮在人的大脑皮质之中,又通过人体基因的遗传与变异,以基因密码(信息)形式,一代一代地子代相传,成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经验性意识,以潜意识形式存储在人体基因携带的密码信息之中。
话外音:人的视觉、听觉等接收的外界信息,其光信号(光波)和声信号(音频波),经视觉和听觉通路上各神经元的处理,转化成生物电信号,依其属性不同分别由不同的神经元进行记录或存储起来。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的认知等思维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物电(流)信息活动,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那末意识活动就是信息活动,或是呈量子态或波动态生物电(流)信息形式存在(记录、存贮)于大脑之中,大脑细胞就成为生物电(流)信息记录、储存的载体;或以语言、手势(手语)、眼睛等不同方式,也就是以音频(波)信息、光(波)信息进行传达、交流;或藉某种载体诸如文字、绘画、雕塑、图形、图表、图像、音乐、电磁波等不同表意符号记录、存贮,以知识信息形态表征、传播。
“假若意识不能发送、传播,我们交流起来,不就要多费许多口舌。”屈楚斯民怕夏菲听不明白,常常在一旁补白。
夏菲一愣,是呀!跟他这么长时间对话,其实没说一句话,都是相互传递意识啊。“不说话,少费力劳神,确实省事多了。”
“这就叫做‘能量效益法则’。”屈楚斯民又提起一个难以理喻的新话题。
“你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少费力或尽量不费力,――事半功倍!”
夏菲悟性极好,一直得到屈楚斯民的赏识。他盯着她,脸上堆满赞赏的笑意。她有些不好意思,转过脸,一心看声画并茂的展览。
“不是我说,我哪有那能耐?”屈楚斯民谦虚地说,“还是那位摩萨尔西。”
摩萨尔西根据生物学家研究人的行走和猕猕及其他动物行走的能耗率证明,人类在长期进化中之所以选择两足行走,是因为人类的两足行走比动物的四足行走效率高得多。所以猿猢由“树栖”到“地栖”,期间必然要经过一段长期的“水…陆两栖生存方式”。这是一种自然选择。最初,或许同许多动物一样,完全出于一种生存本能,――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得最优化的生存发展。当人类一旦跨入意识大门,进入智人发展阶段,就由本能的、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循这一法则。屈楚斯民以学问家的口气总结说:“人类在长期进化中的自然选择是以能量效益为原则的,即以最小的力作最大的功,以最节省能量的低消耗获得最大的功效。这是一条自然法则。试想,假如某种动物违背或者环境恶化到自身能量不足以维系生存,那末这种动物就可能迅速锐减甚至于在这个星球上灭绝。(地球上恐龙的命运或许就是如此!)人类之所以发展进化到今天,就在于人类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而不是违背能量效益法则。”
推广到社会,夏菲不自觉地接下来自个儿推论,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从古至今,不论任何社会形态,都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节省社会成本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若是违反这一法则,社会管理成本过高,人浮于事,劳动生产率低,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企业则难以提高经济效益,就可能一年一年的亏损,滑向关停,倒闭,破产。这又成为一条社会法则。
夏菲眼前一亮,仿佛摩萨尔西手里托的那颗心就是智慧之光,炳燿千秋的“生产动力体论”,遵循“能量效益法则”,永不停息地熊熊燃烧着……她脑子一下开了窍。长期困扰她的一个社会经济学问题: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变革规律是否存在必然性,其动力是什么?此刻豁然茅塞顿开。身边展现的人拉手推;马拉牛耕;火车,汽车,拖拉机……她接应不暇,难以顾及。话外音不断传来……“生产动力体的发展演进,同样遵循能量效益法则,落后必然要被淘汰。人类自身发展更不可违背,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被时代抛弃!”她似乎全然没有听见,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其实她早已心领神会,一门心思巴不得一步跨出博物馆,飞身回到地球,把摩萨尔西的理论思想告诉她的同胞,告诉全世界,再不要打仗,搞什么战争,暴力革命……宣传她获得的真缔。
封建社会之所以取代奴隶社会,是新兴地主阶级用牛马类牲畜替代用奴隶的依靠集体力量的劳动,奴隶枷锁套在牛马的脖子上,奴隶获得解放。新兴地主阶级并不是直接为了解放奴隶,而是因为一头牛(或马类牲畜)的体能力比一个人大许多倍,耕田种地比人快得多,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牛马类牲畜消费(草料)极低,使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新贵族意识到:养一头牛(马)比养几个乃至几十个奴隶的消费要少得多,也省得多,比自己驱赶成群的奴隶劳动,其功效要高得多,能耗要少得多,最能节约生产成本。所以极愿意把土地划成小块,以地租方式交给奴隶自己耕种。换成摩萨尔西的语言:“一畜一犁一人式”劳动的个体小生产方式比强制奴隶分工协作劳动的大集体生产方式先进,就在于前者比后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言以蔽之曰:符合“能量效益法则”。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叙说一句很通俗易懂的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夏菲一直不满足于字面理解和传统说教,常常追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始终不得其解。现在她全明白了,一个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蒸汽机类“机器生产动力体”的高消费能够产生强大动力,资本主义社会则运用这强大的动力大量地生产资本。而要生产资本,企业生产就必须遵循“能量效益法则”,即以最小的成本――能量、原材料及劳动力的最节省的低消耗,生产最大的利润。惟有这样,才能使劳动增殖,资本增殖,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就要亏本,甚至于破产、倒闭,或关,停,并,转。惟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满足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满足社会生产动力体进行生产劳动必不可少的消费需要。而正因为这样,生产动力体才能产生出强大的原动力,社会生产率才能持续高增长,推动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社会不断发展前进。
夏菲似乎完全融入历史时光隧道之中,循着屈楚斯民引领,沿途看到成群成群的人,或拉犁拖耙,或播种,除草,收割……接下来是牛拉马拖,男人扬着手中的鞭子,妇女在后播种,一家一户的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随之是大工厂里的机器生产,机声嘈杂,马达轰鸣,一些人站在机器旁边操作,或是加工,处理,搬运输送材料,检验、整理产品……最后是机器人劳动,人远离生产现场,逐渐被智能机器人完全取代……
接下来二天的参观,她都无心去看,自然博物馆展出的是WUTOR星球各种动植物及其发展进化,科技馆陈列着不同历史文明时期的科技成果和发展进步,天文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展示宇宙发展演化以及WUTOR人探索开发宇宙,实现宇宙航行的艰难而又宏伟的历程。科技馆的机器人表演和天文馆的“相变”演示,倒是提起了她的兴致,只觉得身边缺少了亚当。好几天不见丈夫,她想念他。她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从地球上飞到WUTOR人群中,人人都想吃天鹅肉。虽有屈楚斯民在身边未曾有人侵犯,但这个星球的人太开放了,那个老头儿恐怕也不是吃素的,时常有意挑动春心,她怕自己经不住诱惑,自己保不住自己,做出对不起丈夫的事,决定打道回府。
第十九章 地结天缘
摩克瑞利和奥托也都亲眼观察到马丁亚当做的全部试验鉴证过程,从心底里极为佩服,为马丁高兴,竖起大姆指,喋声赞扬。
他们即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各方记者纷至沓来,再次齐集国家新闻中心。
“女士们,先生们,”摩克瑞利主席特别兴奋,扬起双手,示意议论纷纷的听众,“今天,我郑重地向媒体、记者和公众宣布,上次在这里没有澄清的有关机器人病毒问题,已经找到了确凿答案了!”公众报之以热烈掌声。
他向公众展示六只容器,一一解释,底下一阵哗然。
“借此机会,我谨向马丁博士表示衷心的祝贺!”摩克瑞利神情庄重地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专家,他的卓越智慧,科学判断和出色工作,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机器人生命与安危作出了难以估量的卓越贡献,他应当受到我们WUTOR人的敬重。在此,我代表国王和全球WUTOR人感谢他!”转过身握着马丁的手,“同时,”他郑重言道,“也请你接受我个人诚挚的歉意和由衷的感谢!”公众再次报之热烈掌声,马丁频频挥手致意。
接下来是记者提问。
“请问马丁博士,当你作出判断时,是自信还是有几分把握?”
“依照自然法则,任何生命都存在他的天敌。C60制造的机器人是个生命体,自然有危害他的致命病毒。”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有病毒的?”
“首先我不相信在你们这个星球上没有C60致命的黑死病毒的神话。既然在地球上发生过,我敢肯定,在WUTOR星球上也必然会发生。”马丁的自信溢于言表。
“是不是跟苔露丝患病有关?”
“不是有关,而是关系重大。”马丁回答说,“苔露丝感染病毒,使我的判断找到了有力证据。”接下来换一种语气说,“请让我借此机会,向苔露丝表示歉意,同时也请她接受我的由衷感谢!”
“她是机器人,不会接受你的感谢。”
“你是她的主人,无须歉意。”
“这是我们地球上人的礼节。”马丁有些难抑的激动,“苔露丝是个活的生命体,在我看来她就是人。对每一个因为我的不慎遭受不幸的人,我内心歉疚,有愧于她,更何况她实际上帮了我。”
苔露丝出现在大厅一角,一副安详甜蜜的笑脸,很幸福的样子。她的断臂和那束发顶髻,引起记者们关注,纷纷摄像,拍照,问她是谁挽的发髻,她不答一腔,抿嘴自笑。摩克瑞利和奥托引领她款步登台,整个新闻中心大厅立即暴发出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
有记者指着苔露丝的断臂刁钻地问马丁:“博士先生不感到代价太大,也太残酷了吗?”
“这是我所不情愿的,也正是我应该向她道歉的原因。”
“可喜的是,这种情况今后再不会发生了。”奥托赶紧插上来说,“有关机器人病毒同亚当&;#8226;马丁博士的一段公案,至此划上一个圆满句号。”
“谢谢诸位!”摩克瑞利面带喜悦,“女士们,先生们!”他又举起双手,“在这里我再次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代表国王和苔露丝本人的意愿,把我们美丽的苔露丝小姐赏赐给亚当&;#8226;马丁博士,感谢他为我们这个星球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有记者眼尖,瞧见苔露丝发髻上龙凤簪缨金光闪闪,好奇地问摩克瑞利,苔露丝头上的簪缨是不是也是国王赏赐的,他含笑未答,把苔露丝推向前台,意欲交给马丁,大厅里再一次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感谢国王!感谢摩克瑞利主席!”马丁一副虔诚,拒绝道,“感谢国王厚爱!谢谢诸位美意!”他彬彬有礼,深深鞠躬致意,抬起头面向公众说,“但是,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赏赐。”
“为什么?”摩克瑞利不懂,“是不是断臂——”他无法往下推断。
“在我们地球上,把人作为礼物赠送,赏赐臣民,那是发生在野蛮的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奴隶或奴仆没有人身自由,身份是属于他的主人――奴隶主或封建贵族老爷的,可以任由主人随便买卖,赠送或赏赐。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废除奴隶制度,每一个人都享有自由权利,身份一律平等,禁止买卖与馈赠。”马丁慷慨陈词,“贵国已经进入高度文明,智能机器人遍布全球。在我看来,你们的科学技术远远超过地球人,人类自由发展,享受着机器人创造的物质财富。教我不懂更不理解的是,你们的思想观念,在某些方面却不如地球人。你们极其重视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珍惜机器人的生命,我很感动,教益匪浅;遗憾的是,为什么不把机器人当作‘人’,让他们享受跟人一样的同等权利?”
摩克瑞利一脸凝重,低声对他说:“博士先生,你的一番宏论,牵涉到王国法典和机器人法规,在此我们就不要讨论了。”他缓口气,转向公众,亲手把苔露丝交给马丁,“假若你不介意她的断臂,把她当‘人’,那就请你接纳苔露丝,这是国王的命令,我们都不可抗拒。”
“既是国王的命令,我悉听尊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