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狄公案 荷兰:高罗佩-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其余衙吏早早回去休歇。
  (赍:读‘机’,送——华生工作室注)
  回进内衙书斋,洪参军特意煮了一壶浓浓的铁观音茶,乔泰、马荣平时只饮酒的,这时也体味到了品茶的乐趣。大家兴致勃勃,谁都没有睡意。
  狄公坐定,美滋滋地饮了一盅又一盅。洪参军忍不住问道:“我有一句话想问老爷,适才顾孟平招供他不是黄金案的首魁,背后牵线经营全局的尚有一京师上司,老爷为何喝他‘住嘴’,不令吐出姓名来。”
  狄公笑道:“顾孟平一伙将如此巨大的金佛运去东都,那边岂能无人接应?京师、东都的同伙早得了报信在那边等着了,金佛一到即行分割,巨额脱售。背后指令、助成、总揽全局的人决非等闲之辈,如是朝中的官员。彼处熙熙攘攘,岂会没有他的党羽、探子?当时抖亮出姓名来,他得报后,在京师一番布置,毁了证据,我们反吃他图赖诬告,辨白不清。事实上他们早在东都铸就了一尊铜佛,到对偷偷抬去白马寺安座。对了,乔泰、马荣,你们两个那夜看见河边有人从凉轿上被打落下水,原来并非害人性命的勾当,却是白云寺里铸金佛用的泥胎。那河岸离顾孟平宅邸不远,想来是慧本将金佛大小让顾孟平过目,偷偷抬到他的宅邸。顾孟平验看了,便命入夜悄悄抬去河岸边打碎,抛入河中,一时三刻便化作泥浆了。”
  乔泰道:“顾孟平罪迹昭彰,有目可睹,那曹鹤仙酸老夫子,老爷又如何断定他也参与了这宗黄金走私呢?”
  狄公答道;“曹鹤仙虽是读圣贤书的人,却不能安贫乐道,固穷守仁,他言主排佛,却拜倒在白云寺的利诱下;他忌恨顾孟平,却又将女儿嫁给他。这只能有一个答案,即他被顾孟平牵了鼻子,卷入了走私黄金的阴谋罪行。鬻志节,丧斯文,冀求分得一杯残羹,老先生颟顸糊涂,真是读书人的耻辱!”
  (鬻:读‘玉’,义卖;颟顸:读man…han,平声,糊涂而马虎——华生工作室注)
  乔泰问那么这曹老先生究竟在内里干什么差遣?
  “可怜他与智海一样,罪责便是看守与搬运小菩提寺中那些破旧禅杖”。
  马荣这时有点迫不及待了:“老爷,那么卜凯呢?老爷不是断定他是这黄金案的首魁么?”
  狄公抚须微笑:“卜凯是谁,应该真相大白了。此刻我不说破,他理应来衙门找我了”。
  正说话间,门子慌张来报:“不好了!王老爷活过来了!正直闯来衙院里呢!小人哪里敢拦阻……”
  语未落音,书斋门开了,走进一个人来。只见他穿件浅灰长袍,眉须灰白,头顶盘起一个松发髻,左颊上铜钱大小一块斑记。
  乔泰、马荣吓得倒抽了口冷气,这不正是白云寺后殿里棺材中睡着的王立德县令么?
  狄公却笑嘻嘻迎上前,揖礼道:“本县若是没有猎错,先生应是京师户部的度支郎中王元德先生吧。”
  来人哈哈一笑:“狄县令果然目光如炬:快!快!快让我重新梳洗一番。”
  洪参军将他引到书斋水井边盥梳。
  乔泰、马荣两个目瞪口舌,惊魂未定。
  狄公又笑;“这位王元德先生是故县令王立德的胞弟,正是京师户部的大官哩。却潜来蓬莱暗中侦察,替兄复仇。——事实上他早就疑心慧本、顾孟平、金昌一伙了。马荣,在花船上不正是他引你去船尾看觑那些可疑的禅杖的么?”
  马荣懵懂,一时摸不着头脑。
  王元德盥梳了再进来书斋。
  乔泰惊叫:“原来是卜凯先生!”
  马荣恍悟,拍了拍脑门:“怎的心肝五脏都塞死了,恁的不开窍!”
  乔泰又问:“适才左脸上的斑记哪里去了?”
  王元德哈哈大笑,伸开手掌,手掌上一片黑膏药。
  “这片膏药往脸面上一贴,不就是我兄长的斑记了么。”
  马荣大笑。“原来你这‘卜凯’是乔装的,却骗了我们这许多时。昨日衙门还张贴海捕文书,务必捉拿你哩。”
  王元德正色道:“狄老爷大智大勇,排除众难,终于勘破这黄金案,拿获了一干凶恶的罪犯并金佛实赃,可喜可贺。昨夜我正装扮成一个云水僧混在众百姓中观看,心中委实敬佩。更令我感戴的是狄老爷又勘破了我兄长的死因,擒获了害死我兄长的真凶。我兄长正是缉获了他们一伙的罪证,欲拟上报京师时被人暗害的。”
  狄公道:“我这里正有一本令只留下的簿册,请王公披阅。”
  洪参军拉开抽屉,将那小小簿册交于王元德。王元德细细翻阅一过,拍案道:“这簿册密记了他们一伙走私黄金的时间、船次、数量、折合金额、贩售去向等,正是申详上司的证物、侥幸没被汪堂官拿着。兄长亲笔实录,一丝不苟,端的可敬,可怜死于非命。睹物思人,能不感伤嗟叹再三”
  狄公道:“难怪汪堂官要将令兄的一应书函信札、笔录文字全数查封,运去京师。——原来正是一伙的,怨不得不明不白地不翼而飞。”
  王元德道:“这案子正是京师的赃官牵的线头,我在户部间有闻报。只不详尽。兄长遇害前来信也说及此间有走私黄金的迹象。汪堂官匆匆销差,内里自有不可告人处。故我冒了性命危险,潜出京师,乔扮作‘卜凯’来此侦查,只等拿获了全部证物便回去京师讦告,披露此骇人巨案。”
  (讦告:揭发控告——华生工作室注)
  狄公问:“依王公之言,顾孟平一伙的主子正是户部的官员?”
  王元德摇摇头:“真正的罪魁倒是刑部员外郎侯钧,户部尚书侯光的亲侄。尚书虽没有参与这宗可耻的罪行,但户部实际上成了侯钧的家宅。侯钧正是从侯光那里偷阅了户部库帑出纳、京市、互市、宫市、金银交易度量之数的密档,才放大胆子做起这邪恶勾当的。侯钧的父亲原是大理寺卿,早两年虽死了,但僚属遍布,门生如云,这也是候公子有恃无恐的。”
  (帑: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华生工作室注)
  狄公几乎惊叫起来。侯钧不正是他在京师时的莫逆之交么?他竟是个私贩黄金的首犯!心中不免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王元德继续道:“我潜逃出京师的第二天。侯钧得报,便买通库吏,私匿三千两官银,申报侯光,诬告我窃银而逃。如今我的罪名也迎刃可解,洗刷一清。那天乔泰、马荣兄弟在花艇上发现禅杖,又从玉珠嘴里证实黄金走私秘密,金昌恐惧,杀人灭口,这案子已可大白。我便偷偷溜下花艇,从此装扮成一个癞头云水增,一路托钵化缘,瞒过众人耳目。”
  乔泰笑道:“怪不得那天曳尾而去后便杳无音信,原来又扮作癞头僧了。”
  狄公也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王元德又道;“哦,我这里还有一事望老爷恩准,就是曹英那不幸的女子,真是可怜见地的。如今顾孟平已伏法,望投老爷作主将其许配与叶守本叶先生的儿子,叶公子与曹小姐乃真是匹配的一对哩。”
  狄公当即允诺:“叶先生也曾与我谈及过此事,我都几乎忘了。如今就成全了他们吧。”
  王元德谢过,呷了一日浓茶,又造:“狄老爷适才猜出我是户部度支郎中,真乃巨眼也,——只不知狄老爷依凭了什么猜出我来。”
  狄公笑道:“有三条线索引导下官分判出你的身份:一,唐主簿曾去信京师寻找王县令的兄弟,要他来蓬莱领取尸骨及遗物,谁知杳无信息;二,度支郎中王元德窃银潜逃的谣诼,人人皆知;三,叶守本告诉我你是个理财的圣手,且是新近才雇聘的。——依凭这三条,我便猜得你这个‘卜凯’正是在逃的度支郎中王元德。
  “你装扮作已故县令的鬼魂在县衙内游荡搜寻,汪堂官、唐主簿都吓破了胆,我也亲自撞见过一回。为之,我还特意去白云寺开棺辨尸,才隐约察觉鬼魂恐是生人装扮,这生人又必与王立德县令的死因有关。直至上面三条线索交织在一处,我便断定这鬼魂即是‘卜凯’装扮,正是王立德县令的同胞兄弟。”
  王元德淡淡一笑:“在京师时便久仰狄先生大名,惜无缘交接耳。想来狄先生日后也不会忘怀我这个在京师的朋友吧。”
  狄公唯觉脸上火辣,终不辨王元德此言是有意无意。走私黄金的首犯侯钧不正是他在京师的朋友么?
  王元德似未觉察狄公的不安,又说:“兄长最后的来信告我说,他已将装有罪犯秘密的一个漆盒交给了一个叫玉珠的妓女。故尔我每次到花艇上去时,总千方百计接近玉珠,无奈玉珠厌嫌于我,从不与我亲热,更不提漆盒事。一次我大胆潜入她的舱房,翻到了那口漆盒,打开一看,却是空的,便从此死了心,惟思从头做起,亲自拿捏他们一伙的新罪证。
  “狄老爷睿智,竟从金粉嵌饰了顾孟平的两支竹杖,识破此中机关,在下由衷饮服。同时,在花艇上我见金昌有时放浪形骸,纵情酒色;有时满腹心事,中心警惕,似有大任在肩,深藏不露。慢慢我又见金昌对运进港口的旧禅杖严加防范,运出去的旧禅杖却胡乱堆放,心中不由起疑,故尔有意引马荣兄弟去窥看,以期引起官府警觉。我自己则暗中跟随,侦知那小菩提寺正是藏匿掸杖之处,只不知此物派何用场。那夜我追踪智海从小菩提寺出来,正撞着那贼秃拦劫曹英,谁知我只是空口一喊,竟将那智海吓死。这贼驴搬起禅杖来倒一捆一捆的,不嫌重,却经不起惊吓,哈哈。”
  乔泰听了玉珠一段,兜起旧情,忍不住叹息连连。
  狄公吩咐洪参军赶快备办一口上好棺木,厚葬玉珠小姐,并在白云寺做七七四十九天功德道场,追荐亡灵——狄公素来不信亡灵之说,他崇隆厚葬,多半是做给生人看的。白事做完做红事,然后再举行叶公子、曹小姐盛大婚礼——狄公重人事,于婚配大节最练达人情。——最后他说道:“红白大事完了,我将陪同王元德相公亲去京师,申详大理寺,拿获奸宄,廓清迷雾,将这黄金案披露于世,垂戒后来。”(完)
  1…2五朵祥云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话说大唐高宗皇帝乾封年问,狄仁杰——狄公外放登州蓬莱县县令。这蓬莱县为古齐地,滨临大海。除盐铁之利外,官府监督的船舶营造业也甚是兴隆。狄公上任甫及七日便邀来地方船舶营造业巨商叶守本、夏明及专理刑名契约的县司法佐郎贺春帆来衙厅,商议由官府资助兴办大型船坞的事宜。
  看看已是申牌时分,狄公笑道:“今日下官十分欣慰,承蒙诸位先生大义襄助,鼎力合作,终于议定了营建船坞诸事项。”
  他心中好生感激,眼前这三位先生已陪着他从午时坐到了此刻,商议妥当许多工程实施的细则和银款摊派份额。
  贺春帆道:“今日签押的这份议约,包罗巨细,公平合理地解决了夏先生和叶先生之间同行业务的许多纠纷,钱银款额上似也无厚薄盈亏之分。”
  夏明咂嘴道:“未必,——倘若允许我自行运营,官府不出面干预,我无疑会赚得更多的钱。”
  狄公正色道:“船舶营造业关乎国计民生,朝廷日夜关心,下官焉敢怠忽?夏先生、叶先生也不必再起纠纷,一切遵照本议约行事。再说,船坞建成,登州平海军也从此改善设施,更有利于海疆安全。”
  叶守本不住点头,心中敬佩狄公。狄公也暗中有抑夏助叶之意。狄公知道叶守本拘谨厚道,守法安分,而夏明则狡黠狠戾,且生活放浪,贪恋酒色。
  狄公吩咐衙役斟茶,他吁了长长一口气,靠身在太师椅背,凝望着槛窗外怒放的木兰花。这时起风了,将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懊热驱散净尽。槛窗外不时透进一阵阵馥郁的芳香。
  叶守本放下茶盅,斜眼示意贺春帆和夏明:该是告辞的时候了。
  突然洪参军气咻咻进来衙厅禀狄公道:“值房有人求见老爷,说是有紧急口信启禀。”
  狄公一惊,欠身道:“三位先生权且等候在此,下官去了就来。”说着一拂袖便随洪参军出了衙厅。
  下了衙厅台阶,转过右首一溜超手游廊,洪参军乃低声说:“老爷,贺相公的管家来报,贺夫人投缳悬梁了,午睡时吊死在她家后花园的亭阁里。管家发现了便立即赶来衙门报信。”
  狄公惊愕之余不禁为贺春帆叫苦。“看来还是让我来将这噩耗告诉贺先生。他得讯后真不知会怎样悲哀。”
  狄公伤心地摇了摇头,回进衙厅,神情肃穆地对贺春帆说:“贺先生,来人正是宅上的管家,他来报信说,尊夫人寻了短见。”贺春帆抓住靠椅的扶手目瞪口呆,半晌才沮丧地说:“我担心之事终于……发生了。近一个月来她总是神思倘恍,意气沉郁……她……老爷,她是如何自杀的?”
  “你管家来报是悬梁自尽的。——管家此刻正在值房等候你回去善后处置。你先回去料理一下,我这里即刻委派仵作、差官人等赶来宅上。”
  贺春帆呆若木鸡,嗫嚅道:“这样快就去了!我离家才一个时辰……哎哎,老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夏明和叶守本也不胜诧异,言不尽意地说了几句劝慰的话。但贺春帆似乎都没听见,他两眼吊直,木然僵立。突然他拉住狄公的衣袖,悲哀道:“狄老爷替我作主!我……我生性胆怯,不敢亲见贱荆死状。老爷,卑职还是留在这里静思一晌,等老爷衙里去人料理完毕,安厝了尸身,我再回宅下看觑。老爷千万别见怪,我此刻正五内颠翻,魂魄摇荡……”他的声音低了下去,恳求的目光哀苦地仰望着狄公。
  狄公道:“既然如此,贺先生便暂留在衙里,再沏一盅新茶,安宁一下散乱的神思。为筹建船坞之事,贺先生劳顿了这半月。叶先生、夏先生两位也委屈陪侍贺先生一晌。——我去贺宅料理了现场便回来,不需半个时辰。”
  洪参军陪同贺宅那管家在值房等候,正心急如焚,忽见狄公独个出来,不由诧异,便问:“贺先生为何未出来?”
  狄公挥手吩咐管家先回去,转脸对洪参军道:“你也无须去贺宅了,时间紧促,我只带缉捕及两名番役随行。你速去通知仵作,并备下我的小轿。”
  狄公、仵作、缉捕及两名衙役很炔赶到了贺宅。管家叩跪拜见狄公,两名女仆正在门楼里抽抽噎噎。狄公命缉捕及两名衙役守候在外院,然后由管家偕同仵作去后花园亭阁。
  曲曲折折穿出朱漆彩绘回廊,便见一个花木扶苏的小花园。花园的东南隅,两株巨槐翠盖亭亭,正遮荫了一个八角琉璃瓦亭阁。亭阁的尖顶是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球。狄公登上青花石台阶,推开了亭阁的门。
  亭阁内闷热异常,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香烟。靠右首一隅安放有一张湘妃竹榻,竹榻上直挺挺仰面躺着一具女尸。尸身的脸面朝里,只见她一头乌黑发亮的浓密长发散披在双肩上。她身穿白绸绘榴裙,脚上套着一双如弯弓一般的绣花鞋。
  狄公命件作开始验尸,又命管家将亭阁内一排四扇琐窗打开,他开始观察起亭阁内的陈设。
  亭阁正中有一张桃花木细雕小方桌,桌上放一个茶盘,茶盘里两只茶盅,一柄茶壶倒翻在桌上,壶嘴正搁在一个扁平的梅花形锃亮的黄铜盘上。茶壶边搁着一段红绫,小方桌两边各放着一柄靠椅。右首两扇琐窗之间则是一个瘦竹书架,书架上放着几卷书秩和几件小古玩,煞是清雅幽静。
  管家打开一排琐窗后,指着高处一根朱漆横梁道:“老爷,太太正是吊死在那根横梁上,那里还缠着一段红绫。”
  狄公点点头,问道:“今天早上贺夫人是否神情异常?”
  管家答言:“不,老爷,太太到吃午饭时还心情很好,并无异常。只是……只是夏先生来找我家老爷时,她才……”
  狄公一惊:“你是说夏明?夏明他午饭后来拜访过贺先生?他来宅上作甚?”
  管家茫然,犹豫了半晌,乃答道:“老爷,我去外厅献茶时,听见了他们之间一二句说话。夏相公似乎说什么下午商议时要我家老爷暗里相助,他还说要给我家老爷一笔酬赏,但我听见我家老爷生气地斥责他。”
  件作回来与狄公耳语道:“老爷,我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
  狄公命管家:“你去将贺夫人的侍婢唤来!”
  管家退出亭阁,狄公乃转身到那竹榻旁、仵作将死者的头翻转过来。狄公见贺夫人二十五左右年纪,瓜子形脸,白净面皮,长得十分俊俏。
  “老爷,她的太阳星上有伤痕,十分可疑。再有她虽说是吊死,但颈脖似没有受伤和脱位。显然她是从那靠椅爬上方桌,然后将那匹红绫甩上横梁,活结系紧,另一端做成套圈,再将头钻进去。往桌下一跳。——不慎碰翻了那茶壶。她吊在那儿离地只几寸,那套圈抽紧将她慢慢勒死,死时必是十分痛苦。她为何不将靠椅再迭在方桌上,从靠椅上跳下,猛一下坠,可图一个速死,很是干净利落。当然那无疑得伤了颈脖。——真不知贺夫人当时是如何想的。看那太阳星上的伤痕,我思量下来会不会是……”
  狄公点头频频,忽向道:“可否推断人是何时死的?”
  仵作面露难色:“这个却不易做出明断。老爷,她尸身尚未冷尽,手足也未僵硬。
  但如此燠气的天气,又是在如此闷塞的亭阁之内……“
  狄公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眼睛却好奇地盯住了方桌上那个梅花形的黄铜盘。细看又见黄铜盘内梅花五瓣各缭绕着一圈盘香,烧剩的浅褐色香灰积在铜盘的边缘。他恍有所悟,对仵作道:“这是一种精制的香炉。铜盘上的香圈俗称‘五朵祥云’,可用来计时焚薰。你瞧,从茶壶嘴里流出来的茶水正浸湿了那第三圈盘香,故香火烧到那里便熄了。如今我们只要知道这香炉是如何点燃的,便可以推断出贺夫人是几时上吊的,因为她投缳跳下方桌时,正撞倒了那茶壶……”
  管家引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胖女人走进亭阁。那胖女人一见竹榻上的尸身,便泪如泉涌,抚尸恸哭起来。
  狄公问管家:“这女仆一向跟随贺夫人?”
  “她是大太娘家时的侍婢,三年前太大嫁到这里,便也带了她一同来贺家。前后跟随太大有二十多年了。她虽不甚伶俐,但忠厚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