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元的衰落-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近期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花掉的时间,这些数字似乎让我们略显尴尬,更不乏嘲讽之意。就在保尔森随心所欲地对美国经济夸夸其谈时,中国人似乎更喜欢躲在一边做点什么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东西卖出去。纵观全球金融,亚洲市场正在经历史上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此为本书英文版于2008年初出版时作者所引用的数据。——编者注   

  ●在孟买,BSE Sensex指数历史上首次突破15 000点。   

  ●在东京,日经指数225迎来7年来的最高纪录。   

  ●香港股市连续5天以新高收盘。   

  ●首尔股市连续4天创历史新高。   

  ●在悉尼,Aussie股指在本年度第34次创造历史新高。   

  在所有这一切的后面,我们似乎听到一种沉重压抑的声音:咔嚓,咔嚓……,在债务和超量进口的重压下,我们的经济发动机已经不堪重负,越落越远。   

  GDP的弥天大谎   

  经济学家们喜欢从就业、消费支出和国际贸易的角度谈论经济复苏问题。但更多的却只是停留在谈论上,如果看一看花钱的方式和对象,我们就会感到震惊。测量经济提问的最佳方式,就是衡量我们在生产什么,钱花在什么地方,投资于何处,买的是什么,以及卖了些什么。总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然而,GDP只是衡量不同事物综合体的温度计,而这些事物之间却很有可能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从总体上看待GDP并没有实际意义,它根本就不可能帮助我们认识经济生活的真实面貌。要真正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还需要深刻剖析GDP中每个组成部分的发展趋势。   

  看一下常见的GDP公式,你就会发现,任何收获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   

  GDP=居民消费+商业性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如果有人说“近期GDP有所增长”,这到底算不算好消息呢?未必,具体还要看我们如何解释GDP各组成部分的变化。   

  比如说,2003年的GDP变化就会让人们产生误解,这也是The Demise of the Dollar于2005年首次出版时最近一次的经济衰退。尽管经济学家称GDP在2003年的表现为经济复苏的信号,但事实上,它却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复苏相去甚远。现在,面对2006年不可否认的低迷,以及2008年后似乎已板上钉钉的衰退预期,经济学家们依然送给我们一个值得期待的神话,他们甚至还煞有介事地罗列出一个又一个增长动因。所有这一切,无不让我们联想起2001年的最后一场经济溃败,如此的相似,仿佛有着异曲同工之感。   

  2007年第三季度,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向我们保证:GDP将重复二季度3?8%的强势增长态势,实现3?9%的增长率。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还有报告的大号黑色标题:“三季度GDP增长3?9%”(见2007年10月31日报告),还要看看第二行小号字符的副标题:“进一步”估计。自2002年以来,统计局几乎每年必下调GDP指标。2007年第三季度GDP的主要增长来自居民个人消费,比二季度的1?4%翻了一番,达到3%。与此同时出现的情况却是房价下跌,进口增长。         

◇欢◇迎访◇问◇。◇  

第12节:失约的“复苏”(2)         

  到本年度目前为止,通货膨胀率已攀升至3?6%,与2006年全年的2?5%相比,整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如果指望从政府嘴里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最好是只听他们提供的客观性信息,而不只是政府自以为我们需要的答案。因此,最近这次所谓的复苏根本就算不上复苏——虽然执政者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这样说。   

  经济学家对经济指标的高涨——强势复苏的标志,似乎更情有独钟。比如,我们常听到经济学家高谈阔论经济强势复苏的证据——2003年第三季度的GDP激增8?2%。但是,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经济高涨,只是在税收优惠和不动产再融资泡沫作用下带来的暂时性消费支出增长。   

  经济学家们喜欢经济增长的动因和经济的高涨,但却憎恨泡沫。因为后者意味着不真实的趋势、虚假的经济高涨和没有任何真正动因的错觉。因此,当我们认识到GDP增长的唯一诱因不过是彻头彻尾的泡沫时,经济复苏的观点便不攻自破了。事实上,GDP也许根本没有增长,如果我们考虑到实际情况,甚至有可能是在进一步恶化。   

  我们有足够理由可以认为,2003年美国经历了一场历史上最缓慢的经济复苏,而且直到2007年,也没有出现任何改观迹象。我们走过了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时期,很多现实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史无前例的低利率,居高不下的预算赤字,创纪录的居民债务,以及导致次贷危机并最终招致房价下跌的信贷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影响到美元的价值,因为从总体上看,进口总额远远超过出口总额,即贸易赤字,这一事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危机,它终然削弱美元的价值及其支付能力。   

  而政府预算赤字更是让原本已经不堪重负的问题雪上加霜,美元价值在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的双重压力下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巨额的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在经济学界也被称之为“经常性账户赤字”),而不是GDP净值。   

  2007年4月,美国的贸易逆差已经超过中国贸易顺差(585亿美元)的2倍。对于美国经济来说,这其中蕴涵着很多东西。我们甚至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从2001年到2006年,美国的贸易赤字翻了一番多,从3 650亿美元变成现在的7 630亿美元。   

  更火上浇油的是,到了9月,为刺激经济增长,议会居然把外债上限从8 500亿美元提高到9?815万亿美元。我没写错,你也没看错,确实是万亿。2007年,我们险些跨越9万亿美元这个似乎不可逾越的数字(8?993万亿),这正是议会不得不提高债务上限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议会自2003年财政年度以来第三次故技重施。但是,除了我和前GAO主管、新成立的彼得·皮特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Peter G?Peterson Foundation)大卫·沃克尔(David Walker)之外,似乎没有任何人为此而感到烦恼。自1997年以来,沃克尔一直负责联邦债务的审计工作,在最新一期审计报告的序言里,他注意到很多令人震惊的事实:   

  我们对1997财政年度以来的“联邦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在此期间,联邦债务总额增长73%。在最近的4个财政年度里,联邦债务总额从2003年9月30日的6?793万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9月30日的8?993万亿美元,绝对增加额及增长率分别为2?21万亿美元和33%。这表明,如何控制债务膨胀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   

  诚然,在过去的3年里,预算赤字确实每年都在下降,从2006年的2 480亿美元减少到2007年的1 630亿美元。但这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问题,沃克尔认为:   

  ……美国面对的真正挑战并不是短期赤字,而是美国政府的长期结构性赤字,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债务负担。实际上,我们所说的长期性财政危机并不遥远,它已经迫在眉睫。2008年1月1日,婴儿潮这一代人将开始按社会保险享受提前退休金……3年之后,开始享受医疗补贴……GAO的长期财政刺激政策表明,目前的财政状况只是一个前奏,一场更严重的长期性财政危机还在蓄势待发。'2'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想听听这家伙还说了些什么。如果您想多了解一点,不妨登录?gao?gov/special?pubs/longterm,阅读下述文章,“美国的财政状况:联邦政府的长期性预算失衡”。'3'   

  尽管盲目乐观主义者大有人在,但我们还是要以现实的观点去评价经济生活的每个层面。因此,要判断它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就必须作出科学合理的衡量。而美国统计学家们衡量经济的方法,却常常会让我们对美元的问题熟视无睹。   

  一般情况下,当经济周期进入低迷阶段时,人们开始大量储备个人财富,偿付部分债务,紧缩开支,精打细算。而2001年和2006年却不是这样,假如历史不会犯错误的话,2008年将一如既往。即使是在衰退期,美国人在刷卡时也毫不吝啬,他们从来就是我行我素地消费,以至于根本就看不到经济衰退期间应该发生的任何迹象。没有人想到还债,银行也不会注销坏账。衰退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生——每个人对此都坚信不疑。         

§虹§桥§书§吧§BOOK。  

第13节:失约的“复苏”(3)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于黑暗的人来说,经济的复苏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说的。然而,一个冷酷的现实是:我们依然生活在“黑暗”中。虽然GDP只下降了0?6%,大大低于战前经济衰退期间2%的平均下跌率,但最重要的问题却在于:是哪些因素导致这场衰退变得如此温和?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认为:“经济衰落的温和性和短暂性,体现了美国经济在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的提高。”'4'   

  于是,美国具有适应性或是灵活性的观点开始被美国经济学家广泛颂扬。但这样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它的前提就是错误的。尽管2001年的经济衰退出人意料的温和,但丝毫不足以弥补美国经济此后两年内异乎寻常的颓势——或许,他们只是不愿提及这段伤心事吧。   

  至于这个令人迷惑甚至是误导性(但却备受欢迎)的经济指标——GDP,在战后各次衰退期的平均下降率为2%。只是这个平均损失大多被随后而至的经济增长所弥补。从平均水平上看,在此次衰退和复苏所经历的3年时间里,GDP的平均增长率为8?2%。相比之下,在2001~2003年的3年间,也就是这场衰退和复苏的整个周期,GDP实际只增长了5?7%。   

  因此,任何有关此次衰退如何之温和的自诩,抑或是美国经济如何之灵活而富有弹性之类的高谈阔论,不过是一相情愿的夸大其词而已。   

  之所以说美国经济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论调名不符实,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原因。在衰退期内,债务的增长和偿付通常会显著下降,这是消费者削减支出带来的必然结果。而2001年的衰退却恰恰相反——债务规模加速增长,而这正是格林斯潘的美联储所希望的结局。2003年3月4日,格林斯潘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一次讲话中毫不隐讳地声称,通过抵押贷款,消费者利用自用住房的净资产获得了大量的可支配资金。但是对于整个经济来说,这种财富汲取过程是通过负债融资实现的。   

  从2001年开始,问题开始日渐恶化。消费贷款每年都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着。截至2004年底,消费者负债已经累计高达2?1万亿美元,与4年之前相比增长了23%。'5'当消费者的负债达到这一金额时,他们所承担的偿债压力就会达到10年前(1994)的2倍,这似乎也是一个新纪录。但是在2007年的第三季度,消费者的负债却膨胀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增加25%(见图1?1)。   

  图1?1消费信贷余额,1995~2007年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消费者的支出和借款仍在以每年4 803亿美元的速度疯狂增长。尽管消费支出增长是一个健康的信号,但不争的事实却是,这种趋势的真正诱因是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和住房价格。负债还在扶摇直上,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假如说,支出的对象是储蓄或是退休账户,或是用于购置工厂使用的机器设备,问题就大不一样了。遗憾的是,事实远非如此。推动GDP增长所花掉的钱是借来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收益,这就是问题所在,也是美元必将走向衰落的根源。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信用注定会丧失殆尽,我们也将耗尽自己的货币信用卡。   

  一发不可收拾的债务必将削弱美元的购买力。居民负债和政府负债越高,美元就会变得越疲软。这意味着,你的储蓄账户、养老账户和社会保险账户会不断缩水,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而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接过世界经济领导者的接力棒,让这场货币危机显得更岌岌可危:中国在进口、加工制造和生产方面,正在成为世界的主导者。   

  勒紧腰带   

  要避免美元走向衰落的厄运变成事实,就必须从无法控制的债务和国家政策入手。当然,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唯一所能做到的事情,不过是认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投资的具体状况,这也是让你走向成功的唯一法宝。切记:以往的结构性缺陷何以让我们落到今日的地步。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泛滥的信贷,缺乏储蓄和投资意识的美国消费者也难辞其咎。   

  经济的衰退不仅意味着倒退,同时还有GDP、就业率和贸易的下滑。至于大多数人把这些经济力量片面地理解为失业,这一点并不足为奇,但它不过是整个问题中的一个方面而已。事实上,随着经济衰退的含义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经济复苏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   

  过去,紧缩银根和信贷规模是造成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为消费者将难以获得贷款(尤其是针对不动产所有者和小企业)。而在经济衰退期间,人们最经常说的话恐怕就是:“手头太紧了。”   

  而现在,我们却很少听到这样的话。原因何在?因为今天的资金不再紧缺,只是货币的内在价值越来越低。以往的经济衰退及其相伴而来的资金紧缺,迫使消费者和企业不得不削减多余的债务和支出,勒紧腰带。这种体现在行为上的调整,最终必定会促使经济和金融体系恢复平衡。在经济出现衰退时削减信贷行为,如同一种“经济节食”。手头吃紧的时候,只有节食才能过日子;只有让自己苗条下来,才能穿上去年夏天那套衣服,熬过今年的难关。大多数人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虹桥门户网。  

第14节:失约的“复苏”(4)         

  但是在美国,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经济已经染上肥胖症,我们早已放弃了减肥的念头。我们的欲望日益膨胀,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此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我们的欲望毫无节制地继续膨胀,美国人已经不可救药地陷入到泡沫当中。   

  而在阿兰·格林斯潘就职美联储期间,接受甚至是鼓励借款和高消费,已经成为公开的经济政策。更荒唐的是,人们竟然冠冕堂皇地称之为“财富驱动”下的支出。尽管伯南克似乎还没有染上让前任倍感煎熬的慢性“利息综合”症,但他还是在这一年极力促成减息,并最终在8月、9月、10月和12月连续4次减息。   

  每当我们在会议上发言或是和人们谈论美国的时候,总会惊奇地发现,人们对钱包里的金钱竟然如此无知。自从1913年通过《联邦储备法》(the Federal Reserve Act)以来,联邦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把美国宪法赋予它的货币控制权转交给非国有经济组织。美国宪法的第一章规定,议会享有铸造货币并对其价值加以管制的权力。但这一权力却被授予美联储,而美联储在本质上不过是一个银行业联合会,并非议会组成部分。这绝不仅仅是政治或是枯燥乏味的经济学。当美联储掌握这项大权之后,货币政策也就不会再反映民众的呼声了,也无法让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丧失了坚挺的货币(一种以有形资产为依托而不是依赖于政府意志的货币),是让美元走向颓势的真正根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衰退和复苏趋势是如何变化的,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数字——这是真实的数字,而不是政治家或是经济学家灌输给我们的。2007年初,乔治 W?布什总统为我们憧憬了一个美妙无比的预算:到2012年,账户余额的颜色会从红色(代表赤字)变成黑色(代表盈余),实现610亿美元的盈余。这个数字的确令人神往,也非常可观,但它的前提是:政府支出的真实年增长率只有0?4%。自2001年上任以来,布什政府的真实开销一直以4?6%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罗纳德·里根时期则是2?7%,比尔·克林顿时期更是只有0?8%。2007年4月,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曾指出,“华盛顿的财政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尽管近期公布的预测显示,预算赤字将在6年内消失,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恐怕还需要立法者克服诸多艰难险阻。”'6'   

  遗憾的是,每个人都知道,依靠现有政府的力量,这绝对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以往经济衰退期内谷底到高峰的变动情况告诉我们:美国经济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地增减体重,过去的健康早已经成为昔日的回忆;很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就如同佛罗里达州的污水池一样,我们正在越陷越深,直至无法自拔。   

  这就是美元危机无影无踪、似乎根本不存在的原因所在。事实上,我们根本就不愿意想这个问题,因为美联储已经告诉我们:一切都安然无恙,这让我们对危机置若罔闻。只要信用卡公司还在发行信用卡,还在增加我们的信用额度,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简而言之,在他们看来,经济问题远非衰落所形容的那么严重。   

  经济学家也许可以含糊其辞地把这些变化说成是周期现象,或是轻描淡写地当作近期消费偏差带来的后果。但这种自欺欺人的解释又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如果我们不愿接受紧缩银根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怎么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呢?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当永无止境的信贷和负债最终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时,将会发生什么呢?         

◇。◇欢◇迎访◇问◇  

第15节:虚假的泡沫经济(1)         

  第二章   

  虚假的泡沫经济   

  人们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