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妈妈学堂-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欢乐的空气而感到轻松、充实、祥和。

    最后,父母的亲密关系会产生良好的遗传效应

    很多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心怀不满的,认为自己从小长大的那个家庭并不如意、并不和谐,甚至存在着某种缺陷。于是他们迫切地渴望组建自己新的家庭,并一厢情愿地认为那一定会是幸福而美满的。但事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因为人往往是在批判中继承,你从小耳濡目染的生活态度已经被你有意无意中吸纳了,即使那些你曾经想刻意摆脱掉的,甚至是极度厌恶的不良相处模式,也会因为没有好的榜样而无从学起。很多人长大后诧异地发现,那些父母身上令自己十分反感的东西,竟然在自己身上也会存在。我们在家庭中往往运用的是我们最熟悉的相处模式和管教方式。

    调查显示,从小父母关系不好的子女在婚前已经注定他婚姻的失败率是50%。而这些不幸的孩子又特别爱找不幸的孩子,因为相似的境遇使彼此更能相互理解,同病相怜。但残酷的事实是,他们着实没有承担起这份爱的能力。如果两个孩子都来自父母不和的家庭,那么他们的婚姻失败率是75%,试问这样的两个人需要怎样的智慧和毅力才能将爱情进行到底呢?

    恋爱是需要能力的,这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有的女孩因为原生家庭爱的缺失,带着补偿心理匆匆开始早恋,遗憾的是却又频频失恋,究其原因是她们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恋爱是所有人际关系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一项,远不止恋爱前期你侬我侬的浪漫以及火树银花的激情那般简单。因为你要和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亲密接触,朝夕相伴并且终此一生,他不是路人甲、同事乙,不高兴可以不理,他是那个你要朝夕相对,并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所以说婚姻幸福的人一定是成功的人,婚姻这么难搞的事情都能搞定,还有什么事搞不定,但事业成功的人未必是幸福的人,所以经营婚姻要难于经营事业,它需要一个人太多的能力和素养。
第7节,
    而父母关系融洽的子女在这方面就要相对容易些,因为他们有好的榜样,父母间良好的相处模式会被他们无意中习得。父母的融洽关系首先意味着父母双方的高素质、好修养,再者是两人良好的包容度,这点尤为重要,包容代表的是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第三是面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家庭问题是从吵架开始的。吵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很多夫妻一味地沉溺于吵架的过程以发泄情绪,而忘了吵架最初的“使命”。本来是因为对方没有洗碗吵架,吵着吵着变成“你怎么那么懒呀,什么活都不干,你没看我这么累吗”,进而上升为“你这人怎么这么自私呀”,最终升级为人身攻击而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我认识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都来自和睦家庭。结婚后小两口和老人住在一起,老人帮着带孩子。他们相处得非常好,儿媳很懒,但婆婆从来不说,只是默默帮儿媳打理好家务,婆婆很节俭,儿媳也不说,只是买东西的时候一定会给婆婆带上一份,他们用他们各自的方式爱着对方,并接受着对方的爱。偶尔也有小波折,妻子和丈夫说说,妈妈和儿子说说,所有的矛盾在丈夫的一张巧嘴下灰飞烟灭。我觉得那个儿子好有本事,于是向他请教,而他只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嗨!都是跟我爸学的,他以前就是这么做的。”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它在不经意中教会了你该怎样生活,怎样处理家庭中的问题和矛盾。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孩子。他眼中的父母是相亲相爱的,长大后他就会对妻子举案齐眉,与其说这种爱的能力是天生的,不如说是他从小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所以说父母间的亲密关系可以产生良好的遗传效应。

    最后我想说,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为了我们孩子今天幸福的童年,明天美满的婚姻,从现在开始,好好地相爱吧!

    2、爸爸,你在哪里——父爱的力量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念给家里人听的时候,我先生特别不以为然地说:“什么题目呀,爸爸你在哪里,爸爸在这里。你们吃的、喝的、用的、住的,都是老爸辛辛苦苦挣来的,还好意思问爸爸你在哪里,有良心吗?”这时我女儿突然冒出一句:“爸爸,你知道我在哪班吗?”“哪班?”先生支吾了半天,“一班?,不是,那是高一,现在——还真不清楚。”女儿于是笑言:“看来我妈很有必要写这篇文章。”我想这种情景会发生在很多家庭中,爸爸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是上中班还是大班,更有甚者,不知道孩子上几年级。有一次,我问一位出租车司机,您孩子上几年级了,他说:“不是三年级就是四年级,我还真不清楚,他妈妈知道。”

    的确,我们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个母教社会,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俗,男人在外负责挣钱养家,女人在家负责相夫教子。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社会分工模式。
第8节,
    但在国外,情况就不一样了。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中,父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问孩子,你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是谁,很多孩子的答案都是自己的父亲。父亲可以教孩子滑雪,父亲可以帮孩子把弄坏的玩具修好,父亲可以干很多很多的事。在美国,有一位父亲为自己的三个孩子做了八年的棒球教练;在日本,有一位父亲每天晚上和十七岁的儿子一起读报,分析和探讨国、内外政治局势。的确父亲可以告诉孩子很多生活的哲理、做人的道理,对孩子品格、人格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里摘录一位美国父亲给儿子写的十条家训:

    必须对见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一定要当场道谦。

    公共场合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

    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爸爸。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

    不许撒谎骗人,否则你会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让你后悔一生。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能用工具和牙,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爸爸则希望你能打赢。

    掉在地上的硬币可以捡起来拿回家积攒起来,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

    别人真诚款待你吃东西,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可以说“我吃饱了”,但是绝对不能说“很难吃”。

    任何事物和东西都是由生命的,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必要时遵从集体和权威的意见,但内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都和的名字一样都是不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

    这十条家训都不是大道理,却对孩子做人做事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而在中国,父亲的教育和陪伴就显得远远不够。孩子在心烦时宁可找陌生网友聊天倾诉心声,都不会想到找自己的爸爸聊聊,听取些建议。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们的爸爸在精神层面上对孩子的关注实在太少,很多孩子会说这样一句话:要钱找爸,要爱找妈。爸爸有时即使陪伴孩子,也是一边自己玩着手机,一边督促着孩子好好写作业,形式上的陪伴有时并不是真的陪伴,高品质的陪伴是真正心灵的交融。二是我们的爸爸本身在孩子心中缺乏应有的尊严和威信,孩子并不认为父亲是自己的偶像,父亲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三是中国家庭中长期以来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父爱很深,却不轻易表达。父亲给孩子的感觉总是威严但难以亲近,以至于等到孩子大了,你想和他亲近的时候,或是孩子出了问题,你不得不出手的时候,作为父亲的你已经失去了和他沟通的能力和资格。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
第9节,
    我们不妨回去做这样一件事情:让我们的宝宝画一幅画,就画他的家,画爸爸、妈妈和他自己。每个孩子画出来的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画出的爸爸和妈妈一样漂亮,有的孩子画的爸爸很粗线条只有一个轮廓,而妈妈却画得非常细腻,栩栩如生: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甚至妈妈有几根睫毛都清晰可见。这说明什么,宝宝和妈妈很亲密,很爱妈妈,所以把妈妈画的很美。有的孩子画出的爸爸只有一个背影,或许是因为孩子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爸爸离去的背影。宝宝的这幅画可以反映出你们家庭的结构和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

    一、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多数孩子在幼年期和妈妈比较亲近,但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的爱、父亲的教育、父亲的影响对一个孩子来说同样至关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l米l花l书l库l ;http://www。7mihua。com

    1.首先父爱与母爱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不同形式的爱会让孩子对爱的体验更完整

    母亲的爱多数在嘴上,它会表达出来。父亲的爱多数在心里,默默地注视着。母亲的爱是幅画,看着温馨;父亲的爱是本书,翻着厚重。母亲的教导是经意的,絮絮叨叨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父亲的教导是不经意的,在看电影时无意中的一句点评,在和你玩嗨了时随意的一句叮咛。

    我家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女儿十三岁时心血来潮开了一个博客。每写完一篇文章,就满心期待地告诉她周围的同学,让他们来看,给她写评论,每天晚上看点击量、看评论是她最开心的事。有一天她兴冲冲地把我叫来说:“妈妈,你快来看,有个陌生人给我写评论呢!”我一看还真是,上面写着:小朋友你的文章写的真好,选题新颖,视角独特,就连那些错别字都显得那么可爱。我看了后也好欣喜。晚上等她爸爸回来就把这事告诉了他,说你瞧咱们闺女多有出息,刚开博客就有陌生人点评。先生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晚上睡觉的时候先生对我说:“告诉你吧,那个陌生人就是我,不过这是咱俩的秘密,你永远都不要告诉孩子,我只是想鼓励她,让她觉得写文章很有意思,把博客坚持写下去。”那一刻真的让我好感动,让我一下就体会到了父爱的厚重。所以说父爱是母爱的补充,它会让孩子对爱的体验更丰盈。

    2.其次一个好爸爸会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

    相对女人而言,男人有时更像个孩子,所以男人对玩、对游戏也比女人更有兴趣,因此爸爸的作用、爸爸的影响往往也是从玩开始的。在玩中教孩子技能、方法,乃至品格。记得有一个高考状元,女生,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她:“你为什么学习那么好?”她说:“我主要是数学好,因为我爸从小就教我打游戏。”其实玩物未必丧志,要看怎么玩,游戏打的好的人是会通盘考虑问题的,所以这个女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比一般女孩子强。

    但在很多家庭中,妈妈往往更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冲锋在前,当仁不让,从而忽视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父亲根本不懂教育,只会和孩子玩,孩子和父亲在一起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有的妈妈认为孩子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应该和妈妈在一起做各种训练。有的妈妈甚至剥夺了爸爸开家长会的机会,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殊不知有时母亲处心积虑的教育,未必有父亲蜻蜓点水的教育效果来的好。
第10节,
    我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同学对她说:“你以后不是个哲学家就是个思想家,因为你讲出的道理一套一套的。”女儿说:“那是因为我妈妈每天都给我讲一个故事。”听着女儿的学舌,我颇有几分得意。但不呈想后来女儿告诉我,她的自信是来自于她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教她下五子棋的结果。她学会后每次课间和同学下都能赢,从而建立了自信。所以对孩子而言,游戏比道理来的更直接。

    3.再者父亲不经意的教育往往更能触动孩子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更深。我是学外语专业的,所以特别希望孩子的外语成绩好,因此每次都让孩子做很多的课外练习题,阅读呀,听力呀,久而久之孩子便厌倦了。一次女儿军训回来大呼:“妈妈,饿死了,我要吃大餐!”我说:“没问题,不过咱们先做一篇黄冈练习再去吃好吗?”没想到这句话一下激怒了孩子,她把我递过去的练习册一下撕了个粉碎,并对我咆哮道:“我再也不学英语了!”之后两年我都没再管她英语。15岁那年,有一天他爸爸在网上看到迈克杰克逊去世的消息,就把她叫过来说,闺女,你来看一眼,杰克逊去世了,这可是爸爸、妈妈年轻时的偶像。这一看不要紧,她一下迷上了杰克逊,一个暑假她下载了杰克逊200多个视频,在美国,有个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她对杰克逊有段深度的采访。我女儿对那段采访特别感兴趣,可是苦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很多话都听不懂。于是她主动要求去新东方上托福听说班,我欣然同意。每年托福经常是考死人不考活人,所以那年的很多练习题都是关于杰克逊的,女儿全都对答如流。女儿课上得是如鱼得水,英语学得是兴趣盎然。之后因为杰克逊,她爱上了欧美音乐,关注了慈善事业,还写出了一篇篇精彩感人的好文章,如《我为杰克逊痴狂》等等。这件事让我很是挫败,我那么有意的引导,却抵不过先生无意间的一句话产生的效果。7米7花7书7库7 ;www。7mihua。com

    所以说妈妈们,给孩子留出和爸爸相处的机会,爸爸们,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这样教育出的孩子才全面、才多元。

    把握和孩子相处的三个关键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如果不能做到无时无刻地关注孩子的成长,那么有几个关键期需要你牢牢把握。

    0…12岁是爸爸唯一有机会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如果错过了,你再想挽回,可能连机会都没有了。

    第一个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期是孩子两岁以后,这段时间也是最佳时期。

    这时期的孩子处于生殖器期,对异性父母开始敏感,男孩喜欢闻母亲身上的气味,女孩对父亲发出的气味更加着迷。这时父亲像个讨厌的第三者一样,闯入了母子的二人世界,儿子常常会把坐在妈妈身边的爸爸推开,看到爸爸妈妈亲热,他会生气、吃醋,真的会。女孩会常常要求睡在爸爸妈妈中间。这时只有父母足够的好才能阻抗这股“外力”的侵入,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要让男孩知道我要做个和我爸爸一样优秀的男人,才可以娶到和我妈妈一样好的女人,要让女孩知道,我要像妈妈一样美丽,才能有爸爸这样的男人爱我。但是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亲没有这个意识,不经意间男孩会和母亲结盟,女孩会和父亲结盟,很快就会陷入恋母、恋父情结。
第11节,
    父亲的适时介入可以分散孩子对母亲日渐严重的依赖,有利于孩子独立品格的培养。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的睡房已成为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而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原本为孩子准备的小床、小房间,最后成了爸爸的“冷宫”。很多爸爸自打孩子出生后就再没机会返回到本该属于他的那张双人床上。孩子是否和大人睡在一个房间、一张床、甚至一个被窝里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期在孩子六岁左右,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三角关系,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妻子建立亲密关系。如果是儿子,父亲要扮演规则建立的角色,在孩子心中树立父亲的威信。威严的同时也可以告诉小男生:这是我们男人之间的对话。这种神秘可以培养男孩子的性别认同感、长大的成就感和对父亲的亲切感。而对女孩子来说,父亲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一个女孩对婚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和父亲的亲密关系。健康、良好的父女关系是一个女孩日后美满婚姻的基础。但有一点要提醒父亲们,那就是分寸感。对女儿的过分溺爱会加重女孩的恋父情结,为日后女儿的恋爱埋下不好的隐患。

    如今的中国家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男孩阴柔过剩却阳刚不足,爸爸们抱怨都是妈妈、姥姥一手带大的缘故。那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参与进去,只有爸爸行动了,孩子才会改变。事实证明缺少父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性格是会有缺陷的。有一个小男孩,爸爸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全是女人,奶奶、妈妈、大姑、小姑。男孩在女人堆里长大,越长越秀气,行为也越来越女性化。有一次家里人让他帮助挑礼物,他一个八岁的男孩挑的全是手镯、项链、戒指、口红,挑的很到位,因为他整天陪家里的女性逛商场。但这真的不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不是他这个性别、年龄该有的表现。所以说父亲的出现能让孩子的人格更健全。但不幸的是很多爸爸对家庭教育的参与是从训斥孩子开始的。爸爸的出现,意味着问题的严重,爸爸几乎是惩罚的化身,这样也不好。爸爸首先要被孩子接纳,然后才有教育孩子的可能和资格。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你的教育,如果孩子对你这个人完全不接纳,他怎么能接受你所说的话,那么你的教育只能是形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