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做才可以赚很多钱呢?〃
每当此时,我都没有马上回答他们,反而反问他们:〃你们的想法如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处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不论是否喜欢,经济问题会跟随我们一辈子,因此我认为,面对〃生产〃与〃消费〃,有必要自小就认真地思考。
随着行业的不同,赚钱的程度当然也有所不同,不过,不见得赚很多钱就会变得幸福;为了面对未来,一定要储蓄;如果努力工作,相对的其富裕水平也会提升……等,针对经济的基本概念,我一一对孩子详细说明。
虹桥门户网。
第13节:开启美好未来的钥匙(3)
参与家里开销活动的孩子们,从此对基本的经济常识开始表现关心,甚至连买一个一块美元的东西,也会再思考一次,可以说对经济活动有了基本意识。他们了解到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跟随着流汗的劳动。
在说〃不可以〃之前,要沟通并协商
就算如此,孩子们不见得每次都会表现出正确的消费习惯。
三个孩子中,孩子气格外严重的南希,在我们去卖场或购物时,经常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执着,甚至对说不可以的我,偶尔还会表现出顽固的赖皮。
对一个赖皮的孩子,大声责骂或哀求式的拜托,并没有任何帮助,可以安抚孩子的,反而是了解他的心,认同他的一句话。
〃原来南希真的很想要那个东西啊!其实妈妈也有想要的东西呢!〃
当我这样认同她的一剎那,很意外的,南希立刻停止了赖皮动作,对于妈妈也有过跟自己一样的经验和感受的事实,让孩子形成了同感。
不过,并不会因为这样,孩子就抛弃了想要的东西,之后每当孩子有想要的东西时,必须要附带论理式的说明,并与孩子协商。
南希应该要学习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有想要的,或希望的东西,但要在其中先选出最需要的东西。
〃南希,因为妈妈的钱不够,如果妳买了那个东西,那晚餐就吃不到美味的食物,这样也没关系吗?〃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4节:开启美好未来的钥匙(4)
当然,不是每次的协商都会成功落幕,偶尔也会因为南希的固执,使得协商破裂,那时,我一定会让她再经验针对她选择的代价,就是由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导致无法取得必要的东西时,所跟随的不方便。
我以这种方式让南希经历不方便的感受,然后再问她:〃南希,如果每次都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买下来,等到了一定要买某件东西,却发现没钱时,该怎么办呢?〃
这种过程不断反复的期间,南希逐渐开始会区分自己想要的东西与必要的东西,当然也不是每次都会把这样的想法,直接连接到实践上,因为大人们偶尔也会有冲动购买或过度消费,导致让自己很窘困的情况。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买了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又后悔的经验,可以克制购买欲的大人也会发生这种事,更何况是孩子。
孩子们很难清楚的区分自己想要的和必需要的,而且也很难克制自己想要某个东西的心情,因此,我们应该先要了解孩子这样的心情,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想要的心先给予同感,然后再配合孩子的水平,进行论理式的协商。
就算协商偶尔会破裂,至少也要让孩子了解,想要的与必要的不同,以及当得到想要的时候,一定会跟随获得想要的之后,所引起的不方便的事实。
培养资产管理的习惯
当与孩子因为消费问题冲突逐渐增加之时,我配合三个孩子的生活,开始每个月发给他们零用金。像上课需要的及书籍等,依然和以往一样随时提供给孩子,至于给朋友的礼物或其它用途,则是从自己的零用金里支出。
。▲虹▲QIAO书吧▲
第15节:培养资产管理的习惯(1)
一开始,孩子们对于终于有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事实,感到很高兴,可以和朋友一起买零食,也可以到游乐场去,不过,那样喜悦并没有维持很久。
因为我所给孩子的零用金期限为一个月,若以时间来计算,零用金其实并不是很充裕,但是我提供孩子们打工形式的工作机会,除了平常孩子们在家里应该做的事以外,让他们再多出一点时间,做一些需要流汗的工作时,我会给他们固定的酬劳。
不过那些工作以孩子而言,不是那么容易完成。例如戴着塑料手套清洁马桶、在艳阳下除草、清除狗的排泄物等,因此,孩子们为了不想做这么辛苦的事,只好努力想办法让自己的零用金可以维持一个月,可以说类似资产管理。
每个月初自己要整理各种喜庆婚丧计划表,并配合规画管理零用金的支出。偶尔超出自己零用金的范围时,则要计算要做哪些事情,来补充多少金额。
有趣的是,虽然需要经历那种不便和辛苦,不过孩子们依然坚持选择每月固定领取零用金的生活,没有一个孩子选择必要时随时领取的方式,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在自己规画管理零用金,并有效的消费方面,得到趣味与成就。
等待之后所获得的喜悦
当习惯自己管理资产之事以后,孩子们逐渐懂得如何有规画的使用金钱以及储蓄的秘诀。
虹←桥书←吧←。←
第16节:培养资产管理的习惯(2)
当孩子们开始会存钱之后,我送给每个孩子一本存折,那是一本写着各自名字的存折,我和孩子们订定,把每个月节省下来的钱,以及亲友们或周围的人所给的红包等全部存下来,主要是为了买〃真的很想要的东西〃。
每个月底,当孩子们把剩下的钱拿给我时,我马上帮他们存进银行里,然后再把存折还给他们。当看到小小的钱不断累积时,每个孩子们不断修改自己的计划。
〃本来是要买鞋子的,可是再多存一点,就可以买脚踏车了呢!〃
〃妈妈,好奇怪耶!几天前我还想要洋娃娃,可是现在已经没有那种想法了。〃
虽然让孩子学习到有计划的花费是一大成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一个不是需要的,只是想要的东西,过段时间想法自然会改变的事实。
从此之后,我会在圣诞节或大节日时,让孩子们从存折里提出钱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孩子们格外珍惜如此得到的东西。孩子们体验到忍耐之后所获得的喜悦后,自然而然的便会养成了节省习惯。
一般而言,提及〃钱〃或〃消费〃,就会浮现否定的一面,看到很会算数的孩子就会说〃这孩子真爱钱〃,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不过,那却是错误的想法,如果孩子会算数,想要将这个特色连接到正确的消费习惯,除了耐心之外,还需要节制力、责任感、判断力等许多能力。而这样的态度不只在消费生活上需要,也是社会生活上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欢◇迎访◇问◇
第17节:接受失败的能力(1)
此外,了解金钱的价值并正确的运用,就等于朝稳定的未来又靠近了一步。
在期待孩子成功赚大钱之前,先教导孩子钱要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因为会正确使用并节俭的孩子,等于已经为自己开启了未来之门。
接受失败的能力
………走向成功的桥梁
〃博士,我真的很羡慕您,子女永远都考第一,相信您都不需要为孩子操心,子女们应该都过得很幸福快乐吧!〃
这是每当我碰到妈妈们时,最常听到的话,不过每次我听到这样的话时,内心便会一再的去反问自己。
〃难道我的孩子们幸福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成绩好,进了好大学吗?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不需要为孩子操心吗?〃
真的只要考第一,在好大学读书,然后进入大企业上班,透过所谓的菁英过程,就能幸福吗?
那么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的成绩不好,无法进入大企业,就会变得不幸吗?
当然我并不是说孩子们的成绩好,就读人人称羡的好大学,然后在社会上成功是件不好的事,不过,至少我不认为孩子只要拥有这些条件,就能变得幸福。
如果我认为孩子只要有好成绩就能变幸福的话,也许我会鞭策孩子更努力的读书。
看名次之前,先问孩子〃有没有尽力〃
虽然俗话说,十只手指头咬一咬,每一只都会痛,不过,在养育很多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带起来比较容易的孩子,也有让妳格外费心的孩子。
▲虹桥▲书吧▲BOOK。
第18节:接受失败的能力(2)
对我来说,虽然我很关心凡事都很内向的彼得,以及爱撒娇的南希,不过,最让我关心的,是身为老大,永远表现成熟的大女儿艾丽斯。
我第一次遇见艾丽斯的时候,她是个国小生,由于亲生母亲过世,因此三个孩子都是在别人手中抚养长大,不过艾丽斯与年纪还小的弟弟妹妹不同,她对于自己的情况非常敏感,这也表示她内心受到很大的创伤。
也许因为如此,艾丽斯对于人非常警戒,她与第一次和我见面就敞开心房的彼得及南希不同,虽然嘴巴喊我妈妈,不过隐隐约约的依然防着我。
俗话说,被爱过的人才会爱他人,每当我看着无法对我敞开心房的艾丽斯时,我可以深深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伤痕,而这样的感觉经常让我哽咽。
虽然之后花了一段时间,但很庆幸的是,艾丽斯后来也和弟弟妹妹们一样,找回了她开朗活泼的本色,不过那不是意味着百分之一百的变化,艾丽斯有一种强烈的强迫观念,那就是任何事都要求最好,包括学业成绩。这样的意识与本人的努力合而为一,让艾丽斯在六年级的时候,获得朋友与老师的信赖,被选为学生会长。
有人说,职位会改变一个人,成为学生会长之后,更加受注目的艾丽斯比之前更努力于课业方面,终于获得全科目都是〃A〃的惊人成绩。
§虹§桥§书§吧§。
第19节:接受失败的能力(3)
可是,有一天,从学校回来的艾丽斯,却哭着跑进自己的房间里。我很紧张地跟上去问她原因。
〃妈妈,这次考试我没考第一名。〃
听到孩子这样的回答,终于让我放下心来。
成绩总是会有进步或退步的时候,而且我认为,对每次都考第一的艾丽斯来说,这样的失败也可能是一种很好的经验。
我以为过几天就该没事,不过,没想到艾丽斯反而愈来愈焦虑难安。
看到那样的艾丽斯之后,我才发现,艾丽斯太过执着于成绩方面,因此我把艾丽斯叫到我面前并问她:
〃艾丽斯,妳认为自己尽了一切的努力吗?〃
〃是的,妈妈,我真的尽力了!〃
〃真的很遗憾呢!不过,艾丽斯,人总是会有遇到结果不甚理想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希望妳不要执着在结果上,而是要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尽力了。虽然结果很重要,不过比那个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妳有多努力。〃
我认为艾丽斯不可以再执着于任何事都要拿第一,人一辈子怎么可能每次都考第一名呢?
在一个团体社会里,输给别人的机会,本来就比赢他人的机会多,因此,当时对艾丽斯来说,比起把目标放在第一,努力迈进,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任何事都尽力的心态。
唯有真正尽了一切努力,才对得起自己,而那样的自信心,才是开创人生最大的一股力量。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20节:不知失败无法成功(1)
我并没有对艾丽斯成绩的退步感到遗憾或追究,反而对她说:〃妳尽了一切努力,虽然考了第二名,但是比起以前,我更以妳为荣。〃
而且我还告诉她,未来不论任何事情,我都希望她尽自己一切努力去做,而不是永远只要求最好、最高。
不知失败的孩子是无法成功
记得我看过这么一段文章,IBM公司的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提出新产品开发一切相关简报,而总经理也下达副总依计划进行的命令。
不过,实际状况却与当初副总的信心背道而驰,新产品开发计划宣告失败,而且为公司带来了一千万美金的损失。
为此,副总扛起责任,向总经理提出了辞呈,但是总经理却把那封辞职信放进自己的抽屉里,并对副总经理说:
〃公司花了一千多万美金让你受教育,如果你现在递辞呈就太不应该了!这封辞呈我会保留,等有一天你所学到的教育有成果之后,如果你还希望辞职,我再接受。〃
听完那番话的副总,更加努力研发,终于开发出新产品,并创造出比自己当初造成损失的好几倍利润。
如果当初总经理把责任归咎于副总,并接受了他的辞呈,如今公司就无法获得副总所创造出的利益。由此可知,失败不能单纯只是把它当作失败,而应该当成是教育、是经验,这也是我以当妈妈的立场及一个教育者的立场所得到的最大教训。
BOOK。▲红桥▲书吧▲
第21节:不知失败无法成功(2)
不过,很遗憾的是,现今的韩国社会对于失败感到羞耻,甚至会感到罪恶。我还看到某个企业所写的广告文字是………任何人都不记得第二名。
当然我也知道第一总是比第二好,不过,为了成为第一而要动员一切的现今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针对短短二到三年之间急增的菁英自杀事件,精神科医师是如此表示………
〃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失败,一直走在成功的康庄大道上的人,突然面临失败,根本不知如何应对,亦没有危机管理能力,结果就选择了极端的方法。〃
为了一次的失败而选择极端的方法,并不只限于菁英们。与他人的竞争当中只被要求胜利的孩子,同样为自己成绩的退步而悲观,只因为一次的落榜而选择自杀之路。
永远只知胜利、只知成功之道的孩子们,当面临人生大小不同的挫折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克服,此外,他们也不知道要如何透过失误与失败,来学习经验与教训。
反而那些经历挫折,克服失败的孩子们,他们会牢记自己为什么失败,并更加努力,而且未来就算再次碰到失败,他们也不会有挫折感,因为就算面临失败,他们还是拥有再次尝试的信心。
当然也有妈妈们会这样问:〃如何确定孩子们会克服失败,然后重新站起来呢?如果真的无法站起来怎么办?〃
▲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不知失败无法成功(3)
话说回来,孩子们真的是因为失败而失去信心吗?那不过是做妈妈们的多虑。畏惧失败、认为如果失败便不可能再有机会,那种想法只是限于大人立场。
孩子们是不会怕失败的,因为他们尚未在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当中被毒害。正确来说,他们不知道要对失败感到畏惧。
艾丽斯之后恢复了以往的成绩,但偶尔还是因几次大小不一的失误,而漏失过第一的位子,不过,再也没看到她像第一次那样,因为挫折感而流泪的样子。甚至她还会笑着对我说:〃这次是因为我懒散了,下次我会更加努力。〃而这也使得她的学校生活变得更加快乐。
美国失败博物馆所给我们的教诲
美国密执安州安那宝市有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博物馆,那就是失败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一位叫作Robert Maxmus的市场专业家,从一九六○年开始搜集各公司的失败品,并且展出,有趣的是,这里所展示的皆是可口可乐、IBM等世界著名的大企业的失败品。
对于创立失败博物馆的理由,Robert Maxmus是这样回答的………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当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失败的,会以失败为借镜,分析失败的理由,了解消费者的特性与需求,这样的企业才能制造出成功的产品。如果是不把失败当作借镜,永远在原地踏步的企业,则永远会不断地重复失败。〃
其实失败或成功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不畏惧失败,并以失败为基石,重新再挑战的精神。
此外,不重复上次的失误或失败也很重要,如此一来,那个失败就不单纯是失败,而是成为成功的基石。
孩子们永远都要有跌倒的准备,就算跌倒,也随时都要有拍拍屁股站起来的准备,不过,为了想要让孩子长成如此强壮,首先要改变的,应该是妈妈。
当孩子在马路上跌倒之时,妈妈们不要只顾着问孩子:〃痛不痛?要不要妈妈背你?〃而是应该要说:〃还好嘛!要学着忍耐哦!〃并设法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这才是身为妈妈的角色。
扪心自问,你本身是否在畏惧孩子的失败呢?
请不要忘记,在你畏惧孩子的失败之时,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正在被你剥夺。我们不能再因为自己的畏惧而执着于第一,并无形中把孩子的手脚给捆绑,反而应该要培养孩子跌倒后,可以有站起来,并再次勇往直前的能力。
我们要切记,没有〃失败力〃的孩子,其人生绝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