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hua。com
图2:“大改革”期的财政支出增长都很快
4、对于货币政策的要求。
如何界定2014年货币政策,以及如何配合在价格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推出?都是货币政策当局重点考虑的问题。从价格形势来看,价格改革必然要推高2014年CPI和GDP平减指数,因此,CPI的区间可能比正常模型预测的3。2左右水平要高。为了给价格改革留有空间,CPI调控的目标值应当定在3。5%。在通常情况下,该目标值与7。5%的GDP增速目标一起决定的M2增长率目标应当在12%…14%。但考虑到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要强化监管,存款利率的上扬和存贷利差的缩小可能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缓,所以M2增速的目标可以在正常目标值区间的上限部分,即2014年M2可确定在13。5…14。5%。
表3:“大改革”所需要的宏观政策目标选择
参数可行的目标区建议目标值
就业1200万…1300万1250万
GDP7。1%…7。9%7。5%
CPI3%…3。5%3。5%
M212%…14%13。5%…14。5%
财政赤字率1。5%…2。5%2。5%
第9页 :
“大改革”引领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趋势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成功实施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并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方式,使宏观经济政策的框架和实施机制得到全面的改善。
一、将有效改变中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增长中TFP的贡献度,释放改革红利,改变目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
按照对中国经济增长TFP值的源泉分解和改革成功进行的假设,IMF测算出各类改革对于TFP值的影响。其结果是,服务部门改革将使TFP对潜在增长水平贡献提高1。1个百分点,强化市场竞争的改革可以使TFP对潜在增长水平贡献提高0。6个百分点;而户口改革可以使TFP对潜在增长水平贡献提高0。4个百分点。虽然这种测算只是一种方向性的,但资源配置优化所带来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这也间接证实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依赖于“改革红利”。
图3:IMF测算的改革对于TFP影响明显
二、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政府主导发展的模式,纠正“政府失灵”的问题,改变目前“信用…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各种问题。
按照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同时,进行财税体系的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分税制和政绩工程带来的各种问题,例如地方政府投资饥渴症以及地方有融资平台债务高筑等问题。这些改革将从根本上使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面转向市场主体,给市场更多的空间。
三、将从根本上改变宏观经济运行的模式,改变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框架。
这集中在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变将使政府从以往“投资型政府”、“干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转变”,各类管制型的调控将大幅度取消。同时,由于各类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市场化,例如利率、汇率、资源价格、服务价格以及土地价格,这将导致货币政策更多依赖于价格型管理手段;税制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改革,将全面改变政府财政的收支框架,重树政府财政的自动平衡机制。
下面我们在考虑上述三大类冲击的基础上,测算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十年的趋势。
我们的预测方法是:首先使用类似于WilsonandStupnytska(2007)、PerkinsandRawsk(2008)和LeeandHong(2010)的增长核算预测框架,对经济增长的预测分解为对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TFP这四方面增长动力的预测,之后借鉴Maddison(2007)、PerkinsandRawsk(2008)和张延群等(2009)的预测思想,分析决定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TFP历史运动轨迹的主要因素在未来将发生何种变化,从而预测其未来走势对于历史运动轨迹的偏离。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10页 :
h米h花h书h库h ;http://www。7mihua。com
1、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基准情形的设定
按照我们关于未来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TFP变化趋势的判断,将未来中国经济的基准情形设定如下:
(1)我国资本积累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将会终止,资本增速将逐渐回落至长期均值水平:资本存量增速将在“十二五”时期由2000-2010年间15。62%的高平均增速下滑至1990-1999年间的平均增速11。06%,并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下滑至1979-1989年间的平均增速8。29%。
(2)未来潜在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与联合国(2010)所预测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相同(相当于假设未来的趋势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不变),即潜在就业人数增速由2010年的0。82%逐步下降至2020年的…0。21%。
(3)假设人力资本存量(趋势值)将延续1990-2010时期的变化趋势,“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年平均增速分别较其上个时期下降0。07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0。73%和0。65%。
(4)TFP(趋势值)增速在2000-2010年已经大幅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2。2%,未来预计难以出现明显改观;但考虑到大改革所带来的TFP值的分类变化,以及中国依然属于超型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TFP增速进一步显著下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假设2011-2020年间的TFP增速将保持在2。2%,这接近于Kuijs(2009)和LeeandHong(2010)对同时期TFP增速所作的预测(分别是2。3%和2。36%)。
2、对悲观情形下偏离基准情形的设定
在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基准情形设定的基础上,还需要设定偏离基准情形的悲观情形和乐观情形,以考察未来经济增速的下界和上界。
在悲观情形下,未来经济增速的下界和上界:
(1)资本存量增速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分别较基准情形下降1个百分点。
(2)假设未来我国无法再维持以往的高劳动参与率,每年的潜在就业人数增速,较基准情形下降0。05个百分点。
(3)人力资本变化趋势同基准情形。在基准情形中,我国2020年的人均受教育年数,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2011年水平,因此未来的人力资本增速应该不会显著低于基准情形。
(4)TFP增速将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延续1979-1999和2000-2010这两个时间段之间的变化趋势,即年平均增速较上个时期下降0。3个百分点。
第11页 :
3、对乐观情形下偏离基准情形的设定
在乐观情形下,未来经济增速的下界和上界:
(1)资本存量增速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分别较基准情形提高1个百分点。
(2)潜在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同基准情形。因为即使是在乐观情形下,未来的趋势劳动参与率,也不可能在原有的高水平上再提高,自然失业率也不会出现显著改变。
(3)人力资本增速和TFP增速都可以保持1979-2010年的平均增速(此增速显著高于基准情形)。
4、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预测结果
基于上述对各种情形的设定,使用与陈彦斌等(2010)相同的增长核算公式可以得到,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潜在平均经济增速将分别位于7。41%-9。49%和5。39%-7。8%区间,基准情形下的潜在增速分别是8。23%和6。5%(表1)。十米十花十书十库十 ;http://www。7mihua。com
本文的预测结果在已有研究所显示的预测区间之内:与世界银行(2012)、Kuijs(2009)和张延群等(2009)所作的预测比较接近;较之WilsonandStupnytska(2007)、Maddison(2007)、LeeandHong(2010)、Eichengreen;ParkandShin(2011)的预测更加乐观,而相对于Fogel(2007)、Lin(2011)的预测结果则更加悲观(详见表2)。
表4:2011~2020年潜在GDP增速预测(单位:%)
1979~19891990~19992000~2010预测
2011~20152016~2020
基准悲观乐观基准悲观乐观
潜在GDP9。689。6910。548。237。419。496。55。397。8
资本8。2911。0615。6211。0610。0612。068。297。299。29
潜在劳动力3。451。410。610。520。470。52…0。14…0。19…0。14
人力资本(趋势值)2。740。960。80。730。731。520。650。651。52
TFP(趋势值)2。473。092。22。21。92。572。21。62。57
第12页 :
表5:其他研究者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测结果
研究者预测期间预测值(%)
世界银行(2012)2011~20158。6
2016~20207
Lin(2011)2011~20308
Eichengreen;ParkandShin(2011)2011~20206。1~7
2021~20305~6。2
LeeandHong(2010)2011~20206。09(基准情形)
或7(改革情形)
张延群、娄峰(2009)2011~20158。3
2016~20206。7
Kuijs(2009)2010~20158。4
2016~20207
PerkinsandRawsk(2008)2006~20156~8
2016~20255~7
Maddison(2007)2003~20304。98
Fogel(2007)2000~20408。4
WilsonandStupnytska(2007)2006~20157。7_米_花_书_库_ ;__
2015~20205。4
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逐步放缓的:在没有出现重大经济波动的基准情形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潜在经济增速较2000-2010年分别下滑2。3和4个百分点。即使是在较为乐观的情形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潜在经济增速也将分别下滑1。1和2。7个百分点;而如果在较为悲观的情形下,则下滑幅度将分别高达3。1和5。2个百分点。
第13页 :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未来我国经济增速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相对经济实力可以获得较快的提高。如果将除我国未来经济增速以外的其他变量设定为《经济学人》杂志(2011)采用的预测数值,即将2011-2020年的美国经济增速设定为2。5%,人民币年均升值3%,中国和美国的年均通胀率分别设定为4%和1。5%,那么在基准情形下,中国的GDP总量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乐观情形和悲观情形下则分别在2018和2020年超过美国(见图1)。此外,基准情形下我国人均GDP在2019年达到13041美元(以2010年的不变美元计价),首次超过世界银行在2010年所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可以近似地认为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乐观和悲观情形下则分别是在2018和2020年达到高收入国家标准(见图5)。◆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图4:中美GDP对比(单位:十亿美元)
注:以2010年的不变美元计算。
图5:2011…2020年中国人均GDP(单位:美元)
注:(1)高收入国家的标准采用的是世界银行2010设定的人均GNI数据,与人均GDP数据略有差别,可以用来大致作为富裕程度的参考。(2)2011…2020年的人均GDP数据以2010年的不变美元计算的,因此与世界银行2010年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具有较好的可比性。(3)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人口数据库。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对于中国宏观经济中短期的影响十分剧烈。从短期来看,“大改革”将通过信心重振、“创造性破局效应”政策重新定位等渠道,对宏观经济各种变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使2014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中期来看,正确改革带来的改革红利开始全面显化,各种情形假设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将步入到中高速阶段,并在未来十年内成功赶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