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移动的信息化。
展开讲,信息化将会在市场、技术、政策等的推动下形成产业化,并对拒绝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传统产业展开致命的冲击,直至其分崩离析,走向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技术革命决定着中国经济的生死存亡。在这个当口,移动互联思维是生的逻辑,至少是求生的逻辑。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什么是移动互联思维(5)
︰米︰花︰书︰库︰ ;__
求生的思维力量有多强,看一下中国手机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就知道了。2013年,中国网民6。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5亿人,占比约81%。一年前这一比例是约65%,5年前是约40%。惊人的变化已经开始了。
移动互联思维是生活的思维
技术可以让财富直线增加,同时利用技术还可以避免平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损失,这其实是将技术外部化了。如果将技术内生化,我们便会发现,以移动互联为主导内容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人类自身需求的一部分了。换句话说,移动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什么是必需品?就是离不开,上瘾成性。游戏成瘾,网购成瘾,一小时不刷微博就心中发慌、10分钟不看微信则心神不宁。国际网络互通曾经被无数人当成终生奋斗的目标,INTERNATIONAL(戏谑“网络国际化”)已经实现了。如此看来,网络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的本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有5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世人给马斯洛最高的评价是:“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但这评价不完全正确,马斯洛没有看到网络消费带给人们的深刻影响,也就没有看到光明与前途。
因此,大胆设想,如果马斯洛还活着,他一定会将网络需求看成人类的一大需求(见图1–2)。当然,他也可能认为网络消费不是单独需求,而是归为生理需求,因其与食物、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可以说,移动互联思维成了生活的思维,它与食物、空气一样,是现代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
移动互联思维的逻辑基础
新技术革命时代的思维现在变成了一个特别重大的课题。一个人如果不使用微信、没听说过大数据,就好像生活在石器时代。其实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使用微信的人并不一定形成移动互联思维。在这喧闹之中,理性地思索技术与生活方式的革命从何而来,又往哪去,又会如何演化的人并不多。理性的思考其实是抛开各色具象,进行抽象剖析,需要建立分析的基本逻辑基础。有了共同的逻辑基础,才不会出现无谓的争论,探讨新的技术革命下的思维才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技术革命对人类思维改变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个人被信息赋值。新技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数字化生存,个人被赋值。此值因为具有共同的源代码,而可以被同伴接收,从而为下一步聚合式扩散打下基础。
什么是移动互联思维(6)
第二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易空间扩大,效率提升。因为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交易的道德风险。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存在,解除了交易的距离限制,从而扩大了交易的空间。同时从技术上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提升了交易效率。
第三步,生产的迂回程度降低,但信息垄断加强。交易过程的信息化产生了大数据,生产者据此确定消费者偏好,从而使得生产降低了迂回程度,无效生产减少。大数据在促使企业管理变得民主的同时,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信息垄断。每次垄断都不是从产品的生产才开始的,而是始自对需求信息的垄断,这种垄断更加彻底。
第四步,政府从信息供给者变为信息整合者。个人信息因量化减少了对政府信息供给的依赖,使得政府不得不在信息的提供方式上进行市场化改进,从限制信息供应转向整合信息需求,并因公共安全进行数据集中,以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信息的新垄断。
第五步,消费的迂回性大大加强。对个人来讲,量化自我促进了自媒体的生产,信息生产变得越来越廉价。社交网络消除了物理距离产生的交流障碍,也使得信息的传递离真相越来越远。在生产的迂回性减弱的同时,消费的迂回性却在大大增强。
在上述逻辑的基础上,我们再用移动互联的思维来看市场、观政府、察个人、阅企业,便会发现资产管理新时代是风景这边独好。
看市场(1)
新技术革命改变了旧秩序;是从改变市场、改变政府以及改变组织开始的。用移动互联思维看市场,会有全新发现。市场是一个交易系统,包括交易的空间、交易的时间、交易的主体、交易的成本、交易的诚信,更包括交易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这一切,都因新技术革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距离产生美:市场空间扩大
对于传统市场的交易,物理距离是最大障碍。在生产、分配、交易与消费的四大经济环节中,交易受物理距离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交易者由于不信任陌生人,只能在相熟的圈子内相互交易,而相熟的圈子只能在较近的距离内产生。这样一来,交易便被限定在有限的空间内。量变引起质变,生产与分配以及消费效率便难以在需求的引导下提升。
在新技术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使得市场空间陡然扩大。人的行为要么受制于空间,要么受制于时间,当空间的约束减少甚至消失的时候,人的行为会无比自由。形象地讲,移动互联使得交易自由飞翔起来。
宅男的幸福生活:交易的主体扩大化
新技术革命对市场的另一重大影响是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化。简单地讲,市场的交易主体就是男人与女人,推而广之,所有的交易都是由男人或女人完成的。一般认为,市场交易往往由女人主宰,通俗地讲,男人是不喜欢逛街的,即使逛街,目的也不在于购物。
男人为什么不喜欢购物?生物学的解释是,在进化的过程中,男人的方向感强,针对性与目标性强;而女人天生方向感不强,喜欢挑选与对比。这大概是由远古时代男人狩猎、女人采摘这一不同的分工所决定的。
新技术革命适应了男人行为的这一特征,从而改变了市场交易主体的偏好,男人对网络购物可能比女人更上瘾。男人可以与当年的女人一样,宅在家里,通过“采摘”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一行为可以用卡尼曼的行为金融学解释。从个人经历来看,网购与打游戏是一样的,黏性十足。并且,男人购物现在被认为是顾家的表现。现在社会认为,男人的职能不只是挣钱,把钱花在自己爱的人身上才是真男人。网络购物满足了男人的这一想法,并在技术上解决了针对性与目标性的购物问题。当然,前提是这个男人是愿意被女人所支配的。如此一来,市场的交易主体扩大了,男人也成为交易中的人。
看市场(2)
市场不卖柠檬了:交易中的道德风险消除了
市场交易中断,甚至交易初始就不能进行,除了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外,交易中的道德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道德风险主要来自交易的失信行为不会被惩戒,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交易者只能以低价来对冲此风险。在经济学上称之为“柠檬市场”,即“二手车问题”。中国古代商人讲求诚信为本,然而虽有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商业精神,违背朱熹“诚者自然,信是用力;诚是理,信是心;诚是天道,信是人道”理念的大有人在。
人天生有不遵守合约的习性,失信不会被惩罚的决定性因素是交易信息的不充分。
新技术革命通过给交易者进行信息赋值,利用大数据解决了信息的不充分问题,从而为处罚不守信的交易者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技术手段。这就是为什么京东大行其道;豆瓣的电影评论足以让投资人资金打水漂;淘宝的一个差评,也足以让商家血本无归,这些行为充分说明了众口铄金的积极意义。基于惩罚的诚信体系开始建立,并稳步前行,因为失信的成本太高了。
便宜有好货:交易成本下降
交易成本始终是决定交易的重要因素。交易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为生产商无法准确掌握消费者偏好而以销定产,也就是说生产商与消费者是不直接对接的,无法做到B2C(商家对客户)。于是,生产者不得不通过批发、零售等方式来搜集消费者信息。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让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充足信息减少了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商品价格,扩大了交易范围。
实践中,京东、淘宝等的做法已经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诠释。新技术革命否定了便宜无好货的定价原则,将直销做到了极致。
广告也是迷你的:市场信息的传递更加精准化
极端地讲,市场交易就是信息交易,广告的作用在于进行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使产品的营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提升广告的投放效率。这主要通过精准化的信息传递并通过自媒体的自我衍化进行强化,微信、微博、微贷等平台化战略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开始兴起。
大数据掌握了客户的偏好,社交网络强化了信息的扩散。大家经常提起的“雕爷牛腩”就是通过在粉丝中定向投放新品,以回馈客户,为客户定制菜品,并通过熟人间的信息传递来扩大需求的。
看市场(3)
生产不再迂回:真正的以需定产
奥地利学派是对市场行为理解最为深刻的经济学派,他们认为基于消费者偏好的不可得性,生产必须迂回。在此基础上,资本是异质的,高阶资本与低阶资本的取得与效用的发挥是不同的。于是,形成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与之相适应的资产配置理论流传久远。在哈耶克著名的《物价与生产》中,这一解释奠定了结构主义分析的基础,之后在《资本纯理论》中得以发扬光大。在迂回生产中,企业的资本是虚耗的,为了维持正常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水平。库存理论对于经济周期的解释成为一种经典,并在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手里成为宏观经济分析中一种最普遍的分析工具。
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因为消费者偏好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得,企业便不用再猜测消费者的喜好而生产,于是,生产的直接性大大加强。迂回生产的减少,使得企业可以真正地以销定产,市场经济具有了真正的计划性。库存周期最终将会消失,资本的异质性也将改变。无论是宏观经济分析,还是资产配置,在此前提下都将不得不改变。回到单个公司的估值,也就意味着,一个没有库存的公司,其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销售上,其资本结构的改变对估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米△花△书△库△ ;__
观政府(1)
新技术革命不仅仅改变了市场,它对政府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历来被人们认为是黑匣子,其行为多被认为深不可测。在移动互联时代,政府的行为将彻底变得边界清晰、错落有致。
哈耶克的梦想实现了
政府是什么?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政府的定义是不同的。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是一个将外部性内部化的组织,以提供公共品为主要职能,货币是其完成这一职责的财务手段。列宁指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政府与国家似乎没有多大区别。上述两种代表性的学说都表明了政府是一个拥有强制力的组织,货币的强制力是最重要的代表,后者又表现为政府垄断了铸币权。
政府为什么拥有铸币的垄断权?哈耶克认为,之所以由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本质上是出于权力控制的需要。货币发行权的问题,本质上是公民自由的问题。哈耶克提出这个设想的基础是自由市场需要自由交易,需要自由货币。但近100年来,没有人不认为这是个幻想,货币的非国家化也成为经济学者认定奥地利学派的自由市场理念不切实际的证据。Ф米Ф花Ф书Ф库Ф ;__
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出的很多条件,多是制度的博弈,在新技术革命之前无法实现。只有新技术革命才能为冲击旧的制度、旧的框架提供技术可能。
随着比特币的兴起,市场根据交易自我制造货币的时代可能已经到来。货币恢复了减少交易成本的本能,政府便失去了铸币权。失去铸币权后,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必然会重构,美元等国际货币体系也要重构。更关键的是央行不存在了。试想一下,当美联储解散了,量化宽松也就不存在了,因为量化不存在了。大家关注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社会融资总量的变化、“钱荒”等都变成杞人忧天了。
技术推动了如此大的制度变革,其不确定性是前所未有的。现在还无从具体描述详细过程,但可以确定的是谁掌握了制造类似比特币的互联网货币的技术,谁将可能在市场上占得先机。未来真正的货币战争可能不是国与国的战争,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战争。
对政府来讲,新技术革命必将使其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简而言之,是对税收的依赖增加,而对铸币税的依赖减少。政府收入对铸币税依赖的强化,对税收的依赖逐步减少是在凯恩斯主义兴盛之后。当政府不再拥有铸币税之后,改变的可能不仅仅是政府的收入结构,而更重要的是凯恩斯主义的逻辑基础的改变。
阿喀琉斯之踵:通胀去哪里了
宏观经济运行的阿喀琉斯之踵是通胀,每当政府与投资者希望“大干快上”时,通胀总是不期而至。
通胀是怎么形成的?通胀的直接成因是政府基于铸币税而增加财政收入的动机。当政府失去了铸币垄断权后,也就无法获取铸币税,通胀的直接成因便没有了。
观政府(2)
l米l花l书l库l ;http://www。7mihua。com
通胀一旦消失,整个资产定价的基础便要重构。以金融大师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为例,该理论的前提是要进行无风险收益的确定。通货膨胀率或者通常讲的狭义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进行无风险定价的参照系,以国债的收益率来表示。当通胀消失,此项收益率无法确定,资本资产定价体系必须重新改写。
信息革命左右公共资金
新技术革命不仅冲击着政府的收入结构,对支出结构的影响也是决定性的。以中国为例,2013年政府的预算内支出增速居前的是粮油物资储备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政府债务付息支出、科学技术和国防,这些领域的支出增速快于全部领域平均10%的水平(见图1–3)。
上述支出中,很多是与新技术革命相适应的。自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政府就加强了对工业、国防、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从投资的角度思考,必须高度重视政府鼓励的行业。但要注意的是,政府的鼓励与否不看口号,而要看在财政支出方面是否得到体现。
开放的政府:政府公共治理直面新技术
新技术革命下,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平必须提高,否则民众就会用脚投票。以“滴滴打车”为例,移动互联技术对于解决城市打车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政府眼中,这种市场化的行为严重削弱了政府的权威,于是建立了96106热线提供类似的打车服务。但据出租车司机反映:“一位顾客叫了96106后半小时没有结果,用‘滴滴打车’,5分钟后就上车了。一个小时后,96106通知顾客车已到。顾客大声讲:‘我已经到了飞机场了。’”
不仅租车,停车、堵车等城市公共治理都使得政府必须面对新技术革命。当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公共治理的载体时,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一样都不可少。
同时,新技术革命下的信息充分、散布迅速已经成为事实。民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得到了空前加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监督。如今,一块手表、一瓶好酒、一句不得体的官话,都可能被昭示于天下。在舆论的监督下,政府加速走向更加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民主并不来自权力的博弈,而是出于技术的催化。
观政府(3)
“棱镜门”:政府做信息的供给者还是需求者
乍一看,政府在信息化的冲击下变得毫无招架之力。可事实上,政府从来是信息的最大供给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政府垄断了最大量的信息。从原来的保密档案到后来的领导人隐私,再到斯诺登爆出的“棱镜门”事件,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都在向着信息垄断努力。
政府对于信息有天然的控制力,但这种控制力将会由对信息的供给转向需求。移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使得个人生产的信息足够海量,所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政府完全可能通过定制数据与分析数据来完成内部管理,而不太可能再通过垄断数据生产,通过供给来达到管理目标。
但是,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政府对于信息的供给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国与国之间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否对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三米三花三书三库三 ;http://__
察个人(1)
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是一种组织的代名词,都是一种集体行为。新技术革命改变了集体行为,市场变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