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腾讯至多是家SP(短信内容提供商)公司,用户所发的短信腾讯收费一毛钱一条,正好十分钱,很是贴切和形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低调的溯源
在华人世界的商业领域里,最著名的大人物是李嘉诚。马化腾和李嘉诚一样,都是潮汕人。他们都信奉潮汕人的诸多价值观,比如他们都信奉“商者无域”的道理,认可“不熟不做”的规则。比如追求“稳健中求发展”的李嘉诚,热爱在周末时驾船出海,虽然他说自己“不会去太远的地方”。但从商业角度来看,李嘉诚又极像一个探索未知海域的冒险者:他不断打破华人地域性经营的传统生意局限。每每进入一些门槛高的行业,比如油砂精炼、3G电信业务,他也在成熟规则未缔结之前,摸索出了生存方法。而马化腾在互联网和电信领域的专注,也符合“不熟不做”的规则,而这个领域的广泛多元化多少包含“商者无域”的概念在里面。
在我们看来,马化腾身上最“潮汕”的一点是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以生意为导向,而与官场等主流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可以理解为他如此低调的文化因子。
潮汕方言里有很多骂官的话,诸如“官有二口”,“交官穷、交鬼死”。作为国角省尾的潮汕,自古就是贬官的流放地,这种地理上的弱势也造成了潮汕人的犬儒主义①。潮汕地区的潮商群体极少发生由商向官流动的现象:商人培养子弟,只求精通文字,专心商业贸易,有意无意地与政府保持距离,坚持其在商言商的纯粹商业人格。
马化腾和李嘉诚的另一个相同点是,他们都在做慈善方面不遗余力。很长一段时间,李嘉诚逢人便说:他有了第三个儿子。这第三个儿子就是李嘉诚基金会。而马化腾唯一高调的地方就在做慈善上,每次有关慈善的活动,都能见到马化腾的身影。马化腾曾邀请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访问腾讯,访问时拍过一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在网络上也广为流传。
曾有人让李嘉诚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人生,李嘉诚的回答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这八个字在同为潮汕人的马化腾心中份量也很重。至少其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作风与李嘉诚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相通的。
在低调和高调之间,在为人和做事之间,很多时候我们混淆了其中的关联。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马化腾比其他的互联网大佬更值得推崇,因为其具备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和公众效益。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引言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视野和境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千古不变。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从伙伴和朋友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马化腾。
在分析马化腾有哪些朋友,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创业伙伴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其他的互联网领袖的圈子。
张朝阳是公认的互联网圈子中最活跃、交游最广的业界领袖。不过,在搜狐的十周年庆典上,出席的嘉宾清一色都是高晓松、老狼这样的娱乐圈的人物。在搜狐的董事会里则有王石、张亚勤、邓中瀚这些同样是时代偶像的独立董事。张朝阳真是一个既有内心期许又时刻注重外部关注的人,他和他的朋友都是具备注意力的人。
田溯宁是另一个有着诸多朋友和广泛人缘的业界领袖,还是一个得到诸多贵人相助的人。在帮助过田溯宁的贵人当中,有大科学家李政道、海外实业家刘嘉伦、“万通六君子”冯仑和王功权、风险投资家冯波和冯涛兄弟、原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乃至前国务院总理*……
同时田溯宁聚合了很多商界名流组成他的朋友圈子。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是田溯宁的网球好友,地产大亨潘石屹经常与田溯宁讨论人生,新闻集团的邓文迪、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熊晓鸽都是田溯宁的好友和合作伙伴。相对来说,田溯宁的圈子非常国际化,有更多的投资的气息。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马云身上。这位中国互联网乃至中国整个工商业界的大明星,能请来龙永图和牛根生做董事,能请来克林顿为他的网商大会作秀,能请来郭台铭帮他在香港上市时做帮衬,还与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和美国思科的钱伯斯交情颇深,但他与其他国内互联网领袖之间却是交浅言深。曾经轰动一时的“西湖论剑”能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他的面子,而是金庸的面子。与马云说得上有交情的互联网领袖有三位:一位是史玉柱,2008年,史玉柱劝退马云入主庞东升掌管的51社区,当是这两人交情不浅的一个引证。一位是UT斯达康的CEO吴鹰,两人同在杭州,同在“赢在中国”第一季中当评委。另一位是江南春,两人一同入主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
那么,马化腾呢?如果从交游的广阔程度来说,马化腾在业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朋友。但就从朋友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来说,马化腾却是一个很有朋友缘的人,基本上他的那些朋友和伙伴都成为其成长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他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圈子都为他的人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契机,这不得不佩服马化腾的风云际会。
CFido上的PonySoft
马化腾的第一个圈子来自CFido。
CFido即中国Fido网,Fido网就是当时的BBS站台通过电话线路连接起来的网络,网络之间互相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转信件,和我们现在熟悉的基于TCP/IP 协议的互联网并不完全是一回事。Fido是Fido网创始人的一只宠物小狗的名字。
CFido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那一年,罗依开通了长城站,这是Fido在内地的第一个站台。而罗依则被公认为中国CFido第一人,后来出任过CFido中国区的首任总协调人。1992年11月,北京罗依建立的长城站和汕头黄耀浩建立的手拉手站(后来改名为PCUG)成为国内按照Fido网体系建立的最早的BBS交换系统,由此形成CFido。
最开始玩CFido的大都是一些火腿① 爱好者和身怀绝技的黑客,他们的统一特征是热爱技术,喜欢新玩意,是个典型的小圈子。不过,这个小圈子却成为中国互联网本土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从这里走出了丁磊等互联网小子,求伯君、雷军、周志农等第一代业已成名的程序员也都在这里混迹过。
马化腾也是早期CFido的热爱者之一。马化腾的站台叫Ponysoft,Pony是马化腾的英文名,Ponysoft意思为马化腾的软件站台。
马化腾于1995年3月开通的Ponysoft站台应该是国内最早的四线(即4条电话线)站台。1995年,申请一台电话线的价格降到了8 000元,但在那时候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马化腾相应还配置了5台电脑,每条电话线对应一台电脑供站友拨号进来访问,还有一台电脑作为服务器来统领其他4台电脑,5台电脑形成一个局域网。有人估算过,电脑和电话线的一次性投入超过5万元,这相当于当时马化腾工作两年的全部积蓄。
马化腾玩CFido有个便利条件,那就是马化腾的姐姐在深圳电信工作,她能帮助马化腾减免一些通讯方面的费用,这无疑给马化腾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帮助。
举个简单的例子,马化腾当时搭建的站台是由4条电话线接入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普通人申请一条电话线都需要费很大的劲,纵使高昂的费用不论,更重要的是需要填诸多的表格,请人帮忙才能把位置排到靠前面一些。马化腾的BBS站台一下子有4条电话线,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比如,同是深圳CFido风云人物的李宗桦在1995年架起自己的晨星站时,本想跟马化腾一样做四线站,但最终未果,理由很简单,他居住地的电话线接口不提供四线功能。
李宗桦后来担任了全国CFido总协调人,但他与CFido的相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化腾。李宗桦的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东莞人,他很长时间都住在香港,在香港读完高中后就去了加拿大念大学。1995年春天,在从加拿大回到内地一年多的时候,学会简体中文拼音输入的李宗桦遇到了Ponysoft,他很是兴奋,于是给Pony写信,介绍自己是国际CFido的成员,问想转到国内来他该做哪些事情。10分钟后,李宗桦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纤细温和,那人正是马化腾。
李宗桦和马化腾见了面,两人交换了国际Fido和CFido之间的区别,感觉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之后李宗桦虽然没有做马化腾的副站长,但却有Ponysoft站的管理密码,可以帮马化腾回答问题和管理站务。
李宗桦发现,他和马化腾是两种类型不同的人。比如站友相约,李宗桦一般是应上站时间久的老站友的邀约,但马化腾却应新站友出来的邀请多一些。李宗桦喜欢和站友一起聊天,讲故事;而马化腾则喜欢听站友讲上站有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那时候的马化腾就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意识,这成为他日后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
玩CFido的马化腾,滴酒不沾,基本上不抽烟(和之后的大烟枪截然不同),爱喝可乐,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待着。由于是深圳当地最大的一个站的站长,马化腾自然有着明星般的待遇,虽然他一般不愿意主动和人说话,但也不拒绝站友与他主动合影。
马化腾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Ponysoft站台相当的上心,他甚至给深圳本地的报纸投稿,撰文介绍CFido。在这篇文章里,马化腾巧妙地将自己的站台作为深圳地区的代表性站台推荐了出去。
马化腾还在CFido遇到了他的两位早期创业伙伴“小光”和“夜猫”。此外,QQ的创意也来自CFido的一位南京网友。
在后面关于腾讯最开始推出OICQ获得成功的章节中,我们会从产品怎么爆发的角度讲述CFido对腾讯和马化腾的帮助。
CFido对马化腾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求伯君和丁磊
马化腾还在CFido上结识了多位日后成为中国高科技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大人物的朋友,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第一位是求伯君。1996年,整个金山上下都处于大溃败后的休整中。这时候,CFido出现在求伯君和他的同事生活当中。最早上CFido的是王全国、冯志宏,他们上的是长城BBS站,一个月后,求伯君也上来了。金山的高层越上越上瘾,决定自己架设BBS站台。1996年3月,求伯君在珠海开通了3条线的西点BBS站;5月,北京的金山公司分部开通了4条线的西点BBS站,两个BBS站点一共投资15万元。当时的一位站友回忆起当年求伯君的疯狂程度时说:“有时早上上班发现求伯君已经在公司了, 他说是夜里4点多钟发现站down(指电脑或站点不在工作的状态)了, 赶紧早些过来reset(重新启动), 不然别人又拨不进来了。”
由于珠海和深圳只有一海之隔,再加上求伯君曾经在深圳工作过一段时间,因此求伯君时常跑到深圳来。每次到深圳,网上网下均有大侠风范的求伯君总是呼朋唤友,作为CFido深圳最大的BBS站长的马化腾也是求伯君经常约见的朋友之一。他们经常在深南路上海宾馆对面的老大昌酒楼一起吃饭。老大昌酒楼离求伯君曾经写下WPS的蔡屋围酒店不远,离马化腾最开始创业所在的华强北科技园也不远,都只有10分钟路程,很是方便。
马化腾在CFido上结识的另一位互联网业界领袖是丁磊。马化腾也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丁磊是他创业之初一起喝啤酒,一起分享成败心得的好朋友。
关于腾讯的创办,流行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正是因为看到丁磊靠着免费电子邮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与丁磊在CFido上有过交情、同有电信背景的马化腾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因此决定创办腾讯。
这种说法有相当的可信度。腾讯创立之初曾效仿网易,向地方电信和门户兜售类似免费电子邮局的在线寻呼系统,只是由于天时、地利都不好,所以未能达到预期。
腾讯在创办之初也曾得到丁磊的帮助和支持,OICQ的诞生就与丁磊有密切的关系。OICQ原本是腾讯为广州电信用户提供互联网即时通信服务系统的一个单子,为了赢得这个单子,马化腾和曾李青找了他们的老朋友、网易CEO丁磊帮忙,丁磊一直与广州电信交往甚多,广州电信的的免费电子邮箱系统和域名都是丁磊卖给广州电信的。不过,即便有丁磊的帮忙和引荐,最后腾讯还是输给了有广州电信背景的飞华公司。但也正是这次“失败”,间接成就了后来的腾讯帝国。
深大校友和技术天才张志东
除了CFido,马化腾的圈子主要是由他的同学和亲友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化腾并不是一个交友广泛的人。
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马化腾很早就有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愿景,并很积极地为之规划,他从自己的圈子里寻找到诸多合作伙伴。马化腾最早找到的合作伙伴是他在深圳大学的同学张志东, 二人同是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
张志东是个计算机天才。在深圳大学,张志东和马化腾都属于计算机技术拔尖的一拨,但张志东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个计算机发烧友的圈子里,张志东也是其中的翘楚。
张志东本科毕业后去了华南理工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到深圳,加入当时深圳著名的黎明网络公司。黎明网络公司因为给深沪两市提供证券交易软件而红极一时,至今依然健在,并拿到过茅道临所代表的华登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投资。黎明网络的创办者邓一明也是深圳IT业的大人物之一,后来帮助腾讯找钱并成为腾讯12名个人股东之一的天使投资人刘晓松当年也在黎明网络工作过。
张志东是个工作狂,基本上没什么业余爱好,唯一的兴趣是下象棋,工作空隙会抽空上网杀上一盘。张志东在黎明网络的时候工作就很努力,经常加班到很晚,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情。一位当年在黎明网络与张志东共事的同事曾经讲述过他们对张志东恶作剧的段子:当时加班晚了第二天上班是可以请假晚到的,有一次,这几个兄弟看到张志东加班到很晚后,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给张志东家打电话,和他聊天,把张志东聊得睡不着了后,才告诉张志东他们都请过假了,今天不去上班了,并鼓动张志东也不要去上班了。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志东依旧准时到公司来上班。
张志东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出头,比马化腾和曾李青要矮上一个头,圆脸,说话总是带着微笑,但讨论技术问题时会有些偏执,有时会激动得脸红脖子粗。熟悉张志东的人都叫他“冬瓜”,取张志东的“东”字的谐音,也与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随着腾讯的长大,张志东也逐渐位高权重,旁人逐渐把称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Tony(腾讯内部向来不以“总”称呼),以示尊敬。
张志东的确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对手,都对这点佩服得五体投地。QQ的架构设计源于1998年,正是由张志东搭建的。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用户数量从以前设计时的数以十万计到现在的数以亿计,整个架构还可适用,实在难能可贵,甚至可以说不可思议。另一个原因是其对物质上的追求极低。在腾讯创始人纷纷在澳洲买别墅、开游艇、高管团购宝马的态势下,张志东一直开着20多万元的中档车。
对此,张志东的一位多年密友解释说,张志东不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的确不需要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是腾讯第二大个人股东,上市之初他持有的股份超过6%,按照腾讯最高市值1 200亿港元计算,张志东身价接近70亿港元①。而即便不在腾讯,以张志东所做出的拥有上亿用户的产品来衡量,他在猎头市场上的身价也至少值10个亿,只是实在想不出谁能出得起这个价钱。
张志东思维活跃,沉迷于技术,一心希望可以通过技术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有一次,他去帮一个政府客户进行网络设置,当他尽善尽美地将一切功能都架设完成后,发现对方仅仅使用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功能,这对张志东是一个不小的触动。张志东第一次开始有强烈的用户意识,这也使腾讯对用户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黏住用户的考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市场奇才曾李青
马化腾和张志东创办公司一个月后,腾讯的第三位创始人曾李青加入。曾李青的加入,让马化腾和张志东的纯技术组合有了更多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成分。
加入腾讯前,曾李青在深圳电信工作,他是深圳互联网的最早推动者之一,同时还是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宽带小区的推动者。“宽带小区”这个项目说白了也就是个系统集成项目,一方面去买设备,然后加价卖给地产商。起先这个项目差点夭折,原因是电信设备提供商要的价格和地产商能承担的价格一样,都是120万元,但曾李青很想把这个项目做成。为了使这个项目能通过,曾李青把财务、行政和采购等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叫到一起,仔细地算了一笔账,他说,我们跟设备提供商签订设备购买的协议,约定在实施工程的一年中,根据工程的进度和当时的设备时价来付款。曾李青提醒大家,这个工程要做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统筹得好,这120万元的设备最多80万元就能拿下,我们抓紧和地产商签协议,让他们先付款,我们先收入120万元再说,所以这个项目稳赚。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李青以类似做期货的方式做系统集成的手法让人不得不佩服。
后来成为腾讯COO(首席运营官)的曾李青,有一次请他深圳电信的老同事张春晖去腾讯公司讨论一个项目,会中网络突然不通,电话打过去也不见维修人员来。虽然一桌子坐着的有很多自己的手下,但曾李青却一个人猫下腰,钻到桌子底下,把线路调通。目睹此景的张春晖想起了当年曾李青和他一起在深圳电信机房帮人调试设备的场景,张春晖感慨,曾李青很实在,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曾李青中学是在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读的,本科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的,柳传志就是这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