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珊瑚虫的开发团队主要由Soff(陈寿福)和Quaful组成。第三方改版QQ的盛行使得原版QQ的用户越来越少,而各种改版的QQ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会去除广告显示IP地址。虽说QQ客户端广告并不是腾讯的主营项目,但在绝对数目上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无疑损害了腾讯及其广告客户的利益。另一方面,部分改版QQ擅自捆绑其他软件,给不知情的用户带来困扰,这些用户自然也会把账算在腾讯头上。因此,人气最旺、技术最好的珊瑚虫理所当然地成为那只遭枪打的出头鸟。
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似乎将珊瑚虫QQ推上了绝境。十余万元的赔偿金,同时也给其他正在制作第三方改版QQ的作者敲响了警钟。法院认为:“腾讯公司作为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有权限制他人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此作品,陈寿福未经许可在其网站设置涉案作品的下载服务行为属于侵权;腾讯公司诉称陈寿福在其网站上设置外挂程序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证据不足;腾讯公司要求陈寿福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亦证据不足……”
有人分析,从这纸判决当中不难看出另一种意味: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改版QQ就不构成侵权,给QQ做外挂程序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这似乎不是腾讯所想要的结果,无疑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改版QQ制作者有了名正言顺的法律保障。
就在很多人以为珊瑚虫可能就此谢幕之际,基于V5版增强包的珊瑚虫QQ2007悄然问世。珊瑚虫QQ的再次出现无疑惹怒了腾讯,也为陈寿福本人带来了灾难。
在第三方改版QQ中,真正以技术著称的其实只有两家……珊瑚虫版和飘云版。随着珊瑚虫的死亡,飘云也发出声明退出,腾讯大获全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腾讯与千橡之间的那些事(1)
在与对手的交战中,腾讯喜欢用法律武器进行防卫。2006年,围绕着与千橡的官司以及口水战,马化腾的另一个终生的对手陈一舟浮出水面。
陈一舟,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大学二年级后留学美国,并到特拉华大学留学深造,1993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期间专攻自动控制及创造性设计理论,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199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97年陈一舟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1999年6月获得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学位。在斯坦福大学期间,陈一舟就与周云帆、杨宁一起回国创办当时最大的中文社区ChinaRen社区,2000年9月这家网络社区在风险资金烧光之前连人带公司卖给了搜狐,半年后的2001年3月陈一舟自动离职,重回美国创业。不过,连续三次创业都未能成功。
到2002年初,陈一舟发现搜狐的股票开始慢慢涨了起来,打听和研究之后,他发现是短信业务带动包括搜狐在内的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情况开始好转。于是,2002年底,从得州的三位天使投资人那里拿到几十万美元后,陈一舟回国了。
追溯着搜狐的路线,陈一舟开始做SP业务,当年和陈一舟一起创办ChinaRen的另外两位……周云帆和杨宁,更是靠SP业务把他们新创办的公司……空中网做到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空中网之后,陆续有Tom在线、灵通、华友等多家SP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陈一舟的新公司千橡由于进入太晚,业绩也进不了第一阵营,所以很难以SP的概念进行上市,但陈一舟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做社区,用社区引流量,用SP做收费通路,社区还能做概念,一举两得。
当时中国开始出现“韩流”,于是陈一舟最开始重回互联网社区之战的第一战……创办一个完全模仿韩国网站风格的DuDu网。然而,陈一舟最终发现韩国的东西“拿来主义不Work”,他又一次陷入僵局。
自己做不成功,陈一舟开始想到收购,陈一舟这个时候开始把他手中搜狐的股票清掉,同时又杀到香港资本市场去炒腾讯股票,连续两波在资本二级市场上的成功让陈一舟一下子成了有钱人,也让陈一舟开始有了钱生钱的念头,并将之付诸实施。
虽然在日后的收购行为中,过多的失败使陈一舟有了中国顶级域名收藏爱好者的名声,但其早期最成功的举动当属收购猫扑。
猫扑原本是个人网站,是个另类风格的社区,很有一些恶搞精神。在员工的推荐下,陈一舟偶然上了一次猫扑网,结果一下就被打动了,陈一舟后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林涛的采访时回忆到,“猫扑上的一群老用户非常有创新精神,回帖不按常理出牌,非常有娱乐价值,看一个帖子都能看你小半天时间。它的精华帖,不得了,好看得很。”陈一舟很快就被这个以BT(跳跃思维)风格著称的社区网站所吸引,并在观察一年后成功地将猫扑收入自己囊中。
随后,陈一舟的好胃口一发不可收拾,包括游戏论坛,教育网网站以及一些小SP公司被一一并入千橡。
收购一年半后,在陈一舟的大力推动下,自称为“中国第一互动娱乐门户”的猫扑的注册用户达到近2 000万、日平均浏览量7 500多万,世界排名由2 000多位上升到40多位。千橡和猫扑声势逼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腾讯与千橡之间的那些事(2)
由于猫扑本身的受众和腾讯基本上完全一致,因此腾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猫扑给其带来的压力。
同时,千橡虽然在短信这个市场上无法与腾讯相提并论,但也成功地进入了第一阵营。
更重要的是,千橡旗下聚集了当时最流行的Web 概念的诸多子产品,而且接连拿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风头很盛。
千橡和腾讯之间的恩怨随着腾讯的一个名为《MOP七宗罪》的头条专题而被公之于众,此时正值千橡意图转型为门户网站的当口,也正是猫扑上市前的一个敏感时期。
一个互联网网站利用手头直接掌握的媒体资源,去攻击一个直接竞争对手,无疑是犯了忌讳,此举类似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宣布对他国动武一样反响巨大,牵连众多。而更惊讶的是,这件事情竟然是马化腾同意并直接指挥的,马化腾对此的原话是:“虽然不能将他们怎么的,但至少能坏一坏他们上市的事情。”
猫扑果然没能如期上市,现在更是在千橡矩阵中沦落为二线子部门的地位。但猫扑未能如期上市,与腾讯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舆论上进行谴责并没有直接的关系。2006年前后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反流氓软件运动的发起,以及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极其苛刻的短信新政,这些都让猫扑收入锐减,不得不搁置上市。
马化腾对猫扑和千橡出此重拳,还在于腾讯曾经因为一场口水战将千橡告上法庭。有趣的是,这场没开打就结束的官司还牵扯到另一个马化腾终生的对手马云。
2006年6月中旬,腾讯公司把千橡及其旗下的网站DoNews告上了法庭,要求两被告删除在DoNews网站上的侵权文章,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
腾讯公司诉称:2006年5月30日,DoNews网站出现标题为《原来骂淘宝的声音是腾讯这样策划出来的》的匿名文章。该文章说原告委托德盛嘉会公共关系公司策划、实施对淘宝网进行攻击。与此同时,DoNews网站中还出现《调查:你相信马化腾雇用“网络打手”攻击淘宝吗》的匿名文章,内容与前述匿名文章基本相同,并同时发起4个选项的投票。两被告还将两篇文章在网站首页“写作社区”栏目中建立直接链接并将其中一篇置顶。6月1日,原告委托律师向千橡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被告立即删除上述两篇匿名文章。其后DoNews网站管理员解除了置顶,但一直未予彻底删除。6日,DoNews网站中又出现一篇署名“邓劲”,标题为《历数腾讯十宗罪,五马分尸马化腾》的文章,对腾讯公司法定代表人马化腾进行人身攻击。9日,原告委托律师再次向千橡公司发出律师函,指出该文同样属于捏造和散布虚假信息,要求立即删除全部侵权文章,但两被告对于原告的合理要求仍然置之不理。腾讯公司认为,上述3篇文章已经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犯,原告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两被告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腾讯为何对这几个帖子如此敏感?这还得从腾讯旗下的拍拍网与阿里巴巴的淘宝网说起。腾讯拍拍网于2006年3月正式运营,成为淘宝网的直接竞争对手,此后又传出拍拍网从淘宝网“挖墙角”的消息,双方关系剑拔弩张。2006年5月10日,淘宝推出了尝试收费的“招财进宝”服务,卖家指责其“违背三年免费承诺”,并发起反淘宝联盟,决定“六一”万人集体罢市,导致淘宝网不得不修改规则。淘宝怀疑“罢市风波”是某竞争对手在幕后搞鬼,同时网上开始大量流传《原来骂淘宝的声音是腾讯这样策划出来的》等帖子,直接点名“腾讯雇公关公司攻击淘宝网”。该帖子于2006年5月30日匿名转到了DoNews网站的首页上。很明显,如果进一步扩散,对腾讯是很不利的。
对于腾讯的诉讼,千橡公司发出一个正式声明表示,DoNews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尊重包括腾讯在内的每一位发言网友的权利,也给了争议双方充分的表达自我观点的空间和平台,DoNews无权删除任何一名网友未被证明失实的言论。而千橡集团及DoNews均未收到来自腾讯公司针对此事件真伪的说明和证明,而只收到了腾讯公司发出的措辞严厉、恐吓意味明显的律师函。
对于帖子的来源,声明中说,“5月30日,《腾讯网络论坛公关代理协议》首先被其他论坛用户‘雷媚’发布在某论坛上。随后,有用户匿名将此帖发布在了DoNews论坛里。同一天,即有用户在DoNews上匿名发布《调查:你相信马化腾雇用‘网络打手’攻击淘宝吗》”。
由此看来,双方交锋的焦点在于是否撤下这几个帖子。千橡认为,DoNews已经起到了作为平等交流的平台的作用。DoNews把腾讯公关公司德盛嘉会发来声明《坚持保留诉诸法律解决的权利》和腾讯拍拍的《腾讯拍拍关于恶意中伤谣言的严正声明》的律师函同样放在了首页上,让当事人表达了立场。而腾讯则认为千橡是有意扩散,其在律师函中称“DoNews网站管理员将该匿名文章置顶,并组织进行网上调查将影响进一步扩大”。
这个案子其实并没开打,就被无限搁置下去了。也许,腾讯只是用打官司的方式表达一下对对方的一种态度。
“蚂蚁搬家”阻击“招财进宝”
2005年9月12日,腾讯发布独立域名为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拍拍网。为了拍拍网,腾讯从淘宝网挖走了很多人,为此淘宝网总裁孙彤宇曾在2006年初和马化腾吵过架,但更激烈的竞争在这一年年中展开。这一年的年中,淘宝网按计划推出“招财进宝”。
淘宝网2003年上线,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网购需求的强劲增长,淘宝网以免费策略和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设计(尤其是支付宝)快速超越了当时的霸主eBay易趣,到2006年免费三年的大限到来时,淘宝网需要探索出一种不同于eBay易趣的收费方式,“招财进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招财进宝”是淘宝网历时半年时间研发,于2006年5月10日推出的竞价排名服务,是淘宝网为愿意通过付费推广而获得更多成交量的卖家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据淘宝网提供的说明显示,卖家根据自己在“招财进宝”页面上出售单个商品的利润情况,与淘宝网协议约定支付固定的费用,并依据实际成交数量及协议价格向淘宝网支付费用,而卖家的商品在“招财进宝”页面的排名高低将根据卖家实际成交量的高低,以及协议费用情况实时更新。而在“招财进宝”上线前,淘宝网上的商品位置主要由商品上线时间的先后来决定,每件商品的在线时间是7~14天,越是接近下线时间,商品的位置越靠前。
历史总会重演。当初eBay易趣在尝试收费时遭遇扛着“免费”大旗的淘宝网,于是卖家们纷纷奔向淘宝网,免费成为主流;现在,当淘宝网尝试用“招财进宝”这样的竞价排名来收费时,拍拍网又半路杀出。
就在淘宝网推出“招财进宝”时,拍拍网差不多同时推出了“蚂蚁搬家”活动,“大雨来袭,蚂蚁搬家”的广告词更让人浮想联翩。活动以免费为主要特点,着力吸引淘宝卖家倒戈加盟……在其首页显著位置设置了“淘宝店主搬家签到处”,打出“将免费进行到底”的旗号,作出“搬家就送推荐位,开张就送大红包”的承诺,甚至可以直接将淘宝的信用度导入拍拍网中。
“竞争是一种游戏,马化腾这招用得很好,这就是竞争的味道,竞争让你永远保持高度警惕。”随着马云的表态,淘宝网和拍拍网的冲突完全公开化,其背后是阿里巴巴与腾讯两大网络势力的对决。
这次正面冲突的最后结果是,淘宝网暂时放弃了这项服务。对于“招财进宝”的夭折,马云认为一是产品本身有问题,二是准备不够充分,考虑不周,再加上来自竞争对手的干扰,“招财进宝”的推出并不合时宜。而这之后淘宝网一直未放弃对收费模式的探索,2008年淘宝网再推商城,为商城客户提供比一般淘宝网用户更多的服务和置顶的商品排名(拍拍网后来也推出了商城)。
由于赢利模式的不清晰,使腾讯对拍拍网的投入一直不大,属于“以一个部门去和人家一个网站打”的业务。虽然2007年腾讯拍拍网超越eBay易趣成为国内第二大C2C① 网站,但和淘宝网的差距,不论是产品还是运营都非常之大,拍拍网目前的定位更像一个跟随的搅局者。2008年下半年,百度发布了“有啊”,搅局者又多了一个,但每一个搅局者都不希望一直跟随在别人后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马云和马化腾
笔者曾让一群朋友选出影响中国互联网的七巨头,朋友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最多的两个选项都姓马,一个叫马化腾,另一个叫马云。
马化腾和马云的第一次同台被予以比较,是2004年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在这一年的经济人物评选中,马化腾和马云双双当选,其中马化腾当选为年度新锐人物,马云则更胜一筹,当选为年度经济人物。
关于对马云其人的看法,各界一直存在争议。崇拜他的人喜欢他的激情四射,口吐莲花;批评他的人说他张嘴就来,蛊惑人心,言行不一;追随他的人说他胸怀大志,意志坚定;反对他的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大忽悠,说的比做的多得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个人知道怎么样团结人,以他的对手的话来说,就是马云知道怎样收买人心,知道怎样给他的追随者洗脑。
从对注意力的追逐上,马云和马化腾是两种类型的人。
马云从来不放弃任何自己能出来开口说话的场合,以草根创业家的身份去做公关。不管承认不承认,马云是个能吸引到注意力的企业家。他长相独特,脑袋大,看上去充满智慧,眼睛不大但聚光,属于身有异相的那类人;他口吐莲花,出口成章,他做的事情即便没有争议,也希望具有争议,所以他身边就不怕没有故事,而有故事的人总是能吸引媒体的注意力。
为了离客户近一些,当年马云重回杭州。但杭州与北京相比没有那么多的外界注意力,于是马云搞了个西湖论剑,把一个年度私聚做成行业性的盛会,这让马云每年都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之一。
2001年之后,阿里巴巴制定零公关策略(即不花一分钱公关费),马云则亲自和记者们定期交流,不论资历,不论名气,马云用最原始的方式一遍一遍地和媒体做电子商务的普及工作。到了淘宝时期,有了充裕的资金做保障,马云更是一跃成为各媒体的座上宾,一时间马云大热,马云力推的淘宝网也大热,特别是马云关于淘宝网将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的话语更是热到诸多草根创业者为之传颂的地步。
而马化腾呢,则恰好相反,他基本上不会主动接受记者的采访,即便因为新闻事件的需要接受采访,也是能推就推,推不掉就推给其他实际负责的创始人或公司高管。很多媒体记者都感慨,腾讯并无一个集中的话语传播中心,遇到事情第一反应总是不知道该找谁。即便实在推不掉而接受记者采访,马化腾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公关部的事先安排和准备进行。
就外在形象来说,马化腾其实可以去竞选中国互联网最帅的领袖。马化腾个头米左右,身材俊挺,面如冠玉,有着让很多腾讯女员工都羡慕甚至尖叫的好皮肤,很多女记者也很喜欢马化腾这种类型。不过,出现在媒体面前的马化腾却平淡内敛……是位只关注QQ的低调领袖,工作之外很少出去应酬,最喜欢的是和家人待在一起。
不过,外在形象和为人处事的风格都大相径庭的马化腾和马云却有着几乎相同的野心和抱负……意图一统整个互联网江湖,甚至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工商业界,而他们,也正一步步地按计划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信在未来的互联网争霸大战中,马化腾和马云会有着更多的交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