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袂牵↗oe)一样,为必须从事自己没有被培训过的职业而感到恐惧。这种恐惧是极其危险的,因为有研究表明,每个人一生中平均会面临七次职场转变。
幸运的是,他决定去克服他的恐惧--杀了他的“奶牛”--并去尝试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采取行动后,他不仅与它的新工作十分投缘,而且还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的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还要享受自己的工作状态。
很多人对新鲜的或是未知的事物都会感到恐惧,这种因不熟悉而产生的恐惧,让我们在最基本的事物中都无法找到乐趣。我们避免去尝试新的事物、不同类型的文化或是新的嗜好,对我们来说,追求安全感,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限制了我们成长的潜力,而且导致了许多不合理的恐惧。
“最好只做自己懂的”、“干嘛扰乱一件好事?”、“如果没坏,就不要去修它”或者是我在前面曾经提过的“一动不如一静”……,所有这些熟悉的谚语都在警告我们不要迈出我们的安乐窝。但是,事实却是,熟悉的安全感会阻碍我们离开早该换掉的工作,或者因为害怕结果更糟而没有勇气脱离受虐的环境。
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我们必须去质疑,我们所面对的恐惧、担心以及不确定是否是我们在生活中已经设定的错误信念所造成的。在没有弄清楚它们倒底是真是假之前,你不应该轻易就接受它们的限制。切记,你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你就会成为什么样。如果相信自己会成功,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认为自己不会成功,那么就已经失败了。一切都看你的了!
当顺从主宰了一切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当我们为一个恶习或一个糟糕的态度辩解和找理由时,就表示了我们不会再做什么改变。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将其解释为“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或者“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去纠正它了。毕竟,“如果它还没有破碎的话……”
我们经常用很多的理由来合理化解释自己糟糕的健康状况、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不当的教养方式。我们一味地哀叹、控诉、抱怨那些困扰我们的事情,却不做任何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不断地找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不采取行动。
“我希望可以好好照顾自己,但就是没时间”、“医疗保健太贵了”、“我不相信医生”……当我们想解释自己为什么身体不好时,这些似乎都是充分的理由。
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理由当中没有一个能够减轻他们的病痛,或是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在我们生活的其他领域,也是同样道理。一些父母,常常这样来解释自己没时间陪小孩的原因--我下班回家太累了,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他们,但是我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能够给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我希望他们能够明白,那就是我爱他们的方式。这些话听起来一点都不像是借口,对么?它们听起来是如此的可信、如此的合理,以至于似乎不需要加以质疑。但是这些辩解中,却拴着问题的“奶牛”。
有时候,当我尝试帮助父母们去认清这些观点背后的谬论时,他们甚至会用一个更大的“奶牛”来应对,“重要的不是陪孩子的时间长短,而是陪伴的品质。”这个怎么样?这是个多么好的理由,几乎让人相信可以不必再多花时间陪孩子了。毕竟,如果你真的认可这样的说法,你可能会坚信你每天用来陪孩子的那五分钟是“有质量的时间”。你看到了这其中蕴藏的危险了么?事实上,我们用来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与优质与否同样重要。如果必须在质与量之间二选一的话,我会以量为重。
有些场合,单单重质是不够的。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那就想象一下和朋友一起去餐厅,你们两个人都点了牛排之后,服务生端给你朋友一个大块的、厚的、多汁的牛排,而你的餐盘里摆放的却是只有儿童分量的牛排。当你向服务生抱怨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时,服务生这样回答你,“噢,先生,原因很简单,你的牛排品质比较好。”这时或许你就会向服务生解释量与质一样重要了。
我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在与其他一些家长分享养育孩子的经验之后,我发现,不管我们愿意陪孩子多久,他们都能适应。如果父母没时间陪孩子游戏,他们会跟朋友玩,或找其他的事情来做;如果父母没时间陪孩子做功课,他们也会尽量自己完成;如果父母无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他们将去听取那些愿意注意他们的任何其他人的意见。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选择陪伴孩子的时间的长短与品质,塑造了他们的态度、自尊和性格。你可以对你的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其延续一生;或者也可以继续抱住“我没时间”这样一头“奶牛”。一切由你自己来决定吧!
家长要有创意地、采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活动,同时也让他们参与你的活动;与他们一起分享更多的东西;对他们的爱好感兴趣;在餐桌上讨论更多的问题;在他们每晚入睡前多花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或者学校活动;组织一些周末活动,创造更多贴近孩子的机会。家长不要仅仅满足于为他们提供基本的需求,在满足了他们的基本需求之后所做的一切,才是塑造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原则的关键,让孩子受用一生。
正如你在本章中所看到的,人生中随处都可能出现“奶牛”。我们很容易就会落入合理化解释的陷阱。如果我们的大脑始终抱持错误的信念,我们就可能永远无法认识自己的潜力,碌碌无为地度过此生。自欺欺人地接受这些画地自限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常想,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人们愿意背负着这么多画地自限的想法生活,即使已经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了,背负着这些负担会使他们丢失富足和美满的生活,他们仍愿意一如既往。墨守着一些会完全毁掉你幸福的东西,好像是不合逻辑的,然而,无论听起来多么荒谬,还是有很多人执意让这些错误的想法破坏自己的成就。
名叫“平庸”的敌人我曾经听过一个运动教练这样激动地训斥他的队员:“良好”是“杰出”的敌人!我反复思索这句简单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只要我们满足于“良好”,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是“杰出”。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曾经说过,“人生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你只追求最佳,你通常就会得到它”,反之亦然:如果你满足于平庸的生活或无足轻重的存在,可能也会应验所求。
在生活当中,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深受“奶牛”的羁绊,有些人虽然知道,却照样关照喂养这些“牛”。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奶牛让他们呆在安全区,安然接受这样平庸的状态。他们自愿地把这些“牛”照顾好,是因为这样就可以摆脱成功的责任,并把自己的不幸归咎到其他地方。他们在每一季、每一周、每一天对每件事情都有一个借口。
如果我们突然失去了为我们的平庸作辩解的所有借口,我们只会剩下两个简单的选择:为自己的情况担起百分百的责任并开始改变(成功!),或者接受我们无法掌控人生的事实并且认输(失败!)。只剩这两种选择--改变或认输时--该选那条路自然就变得明朗了。
不幸的是,“奶牛”又作为第三种选择加入其中,它的破坏力比失败还要大:那就是平庸。平庸把我们转变成为“怀着美好意愿、却承担着悲惨的命运”的受害者角色。我们想要追求卓越却办不到,想要达到完美目标却无能为力,没时间、没天分、运气不好,所以必须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第三个选择--平庸--比完全的失败更糟。跌落谷底至少还可以迫使我们重新检视环境,考虑其他选择。当一个人跌入谷底、陷入人生最低潮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往上爬。完全的悲惨、彻底的失败或全面的崩溃会衍生出“要么变,要么死”的情境,逼我们采取行动。平庸则不一样,平庸的最大危险在于它是可以容忍的,我们生活在其中,并且习惯成自然。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在这里,我想和读者一起分享一个我在前些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
一名男子去拜访一位老农夫,那个老农夫也是一位很出名的猎人。男子一到农场,就看到农夫的猎犬四脚伸开躺在院子里,看起来显然是不太舒服,好像有什么事情困扰着它,它因为愤怒而不停地狂吠和嚎叫。看到这种情景,这个男子问老农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可怜的家伙那么不舒服。
“不用理那只老狗,”农夫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你有没有带它去看看兽医,检查一下到底是什么问题?”男子又问。
“那么麻烦干吗?我完全知道那只狗怎么了,它不过是太懒罢了。”
“但是,这跟它一直嚎叫有什么关系呢?”
“你看,”农夫说,“只是因为它趴的那个地方碰巧有一颗钉子穿透了木板,刺到了它的腿,让它很不舒服。所以后来它每次趴在那里,都会又吠又叫。”
男子睁大眼睛惊呼:“那它为什么不移到别的地方呢?”
“嗯,”农夫说,“我想是那根钉子对它造成的困扰还不够大吧。”
可见,平庸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有时候它可能让人觉得很烦、甚至感到痛苦,但是它还没有令人沮丧到下定决心要去改变它。
你认识的人中有人符合这种情况吗?你自己呢?你是否也在你的身旁放了一根钉子,以至于对理想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及了呢?如果是那样的话,现在就下决心采取行动吧,从此摆脱那些让你无法享有真正美满人生的“奶牛”。
不同颜色的奶牛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在对自己所走过的历程进行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回顾之后,终于意识到,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让我们满足于生活当中的小目标的“奶牛”,我可能已经完成了更多。虽然我有很多的潜能,但是因为一些借口,比如“我的父母没有给我足够的经济和情感支持,从而导致了我很难去完成学业”,我浪费掉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机会。当我移民之后,我将另外一只“奶牛”藏在了身后,它就是“要在外国获得成功太难了”或是“他们不喜欢来这里的外国人”。我总是在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最终,我意识到是否能拥有不同的人生完全取决于我自己。我所得到的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限制,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莉莲·伊努里加洛(Lillian Inurrigaro),墨西哥城
为什么一些人注意不到他们的消极信念呢?很久以前,有个在宾夕法尼亚西部农场中长大的朋友,给我做了一个最形象和最精确的描述。
他说,“噢,卡米洛,事实就是猪从来都不会感觉到猪臭!”(我想,换成奶牛也一样)有了这句话,真是一语道破,无需再做说明。
在演讲时,偶尔会有人找到我,他们以极度的自信,笑容可掬地对我说:“克鲁兹博士,我已经思考过你所说的这些了,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的奶牛”。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想起我朋友所做的有趣的比喻,我会继续给这些人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确认是否错过了什么。
这正是本章的主旨。在这一章,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人们最经常用到的“奶牛”。我希望这能够帮助读者认出并避免它们。不过话先说在前面:分享这些内容,可不是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借口可用,我敢肯定你们已经拥有足够多的“奶牛”了。我的目的是要你们看到:这世上的“奶牛”实际上是形形色色的。
一号奶牛:“我很好”我很好。很多人的情况比我还糟。
我讨厌我的工作,但是我不能抱怨……至少我还有一个工作。
我所拥有的可能不是世上最美满的婚姻,但至少我们没有天天吵架。
我们可能赚得不多,但日子还过得去。
我的成绩只是刚刚及格,但至少还不算失败,或许,我该接受自己没有别人聪明这个事实了。
一号奶牛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使人们感觉自己还算不错并满足于现状,因此,他们并不觉得有改善自己生活的必要。切记上一章提过的话:“良好”是“杰出”的敌人。
找到一个借口,使我们的平庸合理化,这样做导致我们接受了那些我们本来绝对不能忍受的情况和环境。对于劳拉·但丁来说,她的“奶牛”就是“尽管我很讨厌我的工作,但是我不能辞职并去承担一切从头再来或是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工作的风险”。
这种恐惧将其与一份平庸的工作紧紧地束缚在一起,那份平庸的工作,危及了她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幸福感。从事那项工作十年之后,劳拉渐渐觉得,那就是她的宿命。“想到要伴随这份工作度过余生就觉得可怕,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当我意识到恐惧就是我的奶牛时,”劳拉说,“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是工作羁绊了我一生,让我永远无法探索新的领域。我需要尽快行动,否则就会永远困在这个毫无前途的工作里。做这样一个决定实属不易,心里会感觉缺少安全感,但是我仍决定辞职。”
“现在,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心绪也变得更加平和了。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以前面临的压力几乎完全消失了。但是最有趣的事情在于,我发现当初的恐惧竟然是毫无理由的。我已经意识到了,我的恐惧是没有根据的。我已经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我甚至能有一些休闲的时间,这些都是我以前无法做到的,因为那时我总是担心自己完不成业绩。”
劳拉的故事只是一个例子。它告诉了我们,一只简简单单的“奶牛”是如何使人产生一系列消极的情绪,并如何进一步破坏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的。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有个好消息,那就是,只要杀死“仅仅一头奶牛”,就可以开启不止一扇门。
二号奶牛:“不是我的错”虽然我没能上大学这是个事实,但我自己做得还不算糟。这都怪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远见让我接受高等教育。
我不能够成功是因为我的另一半不支持我做任何事。
如果我的父母没有离婚,我的个人生活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团糟。
经济问题是我的事业无法成长的原因。如果政府能够多做些事情来帮助我们这些商人的话,情况就不会这样了。
我从来没碰上过好老师,因此缺乏足够的动力改变我的人生。
对路易斯·韦加斯来说,需要家人无条件的支持才能获得成功的想法,是挡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头庞大的“奶牛”。“我觉得我几乎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取悦我的家人和朋友,”路易斯说,“每当我开始新计划的时候,我总是准备着去接受他们的批评、忠告以及无数关于应该怎样去做的建议。
“别傻了!你怎么能抛弃你的工作,开始新的冒险呢?别不知足了,想想那些还没有工作的人吧。你对做生意了解多少?一个无聊的工作总比根本没有工作要好得多吧!
“我一直想拥有自己的生意,他们的批评似乎还不是最大的阻碍,对我来说,最大的阻碍反而是我有一份可以忍受的工作--一只成年的奶牛--它提供了稳定的、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还有一位大度的老板。但是这份工作距离我的远大梦想还是太远了。
“这份所谓的‘好工作’正是我最大的‘奶牛’,我准备赶走它。我鼓起勇气,决心自己创业,不理会周遭的任何评论,全心朝我想走的方向发展。
“现在,六个月过去了,每件事情都比预期要好,以致于许多曾经劝阻我不要开始这项冒险的朋友们,现在都鼓励我继续下去。我想,有些事情,除非你愿意冒险尝试,否则永远也不知道结果如何。”
我完全能够体会路易斯的想法,十五年前,也就是在我下定决心要创办自己的企业之前,我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好工作”。我所从事过的任何一份工作都足以成为劝阻我不要冒险创业的理由,特别是对于一个当时还不熟悉的产业。但是很久之前我就明白了,就像我们故事中的“奶牛”一样,一份“好工作”有时候可能会阻止我们去体验更美好的成功。
为什么应该杀掉“不是我的错”这头奶牛?如果你真正思考过,并对自己坦白的话,你就应该明白,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大多是自己造成的,与你的父母、你的老板、经济环境或其他任何事情都无关。即使是我们体会到的这些负面情绪--我们总倾向于将不好的结果归咎到别人身上--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或许,引用艾莲诺·罗斯福的这句名言最能说明这点:“除非获得你的同意,否则没人能让你感到自卑。”
同样的道理,一个朋友的批评不应该成为你遭受挫折的理由,除非你愿意把别人的评论看得比自己的意见或自我形象还重要。就像阴雨天其实并不是扰乱计划或是情绪低落的理由,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将天气作为影响自己情绪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就真的会起那样的作用。所以,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直都是我们自己的错。
三号奶牛:“错误信念”因为我父亲有酒瘾,所以我想我也会走上他的后尘。
我不想赚很多的钱,因为钱会让人腐化。
因为我从没有上过学,所以我将会一事无成。
这些观念会成为非常危险的奶牛,原因很简单:这些观念所陈述的都不是事实,却使我们信以为真。
在电影《洛基》一炮而红之后,片中饰演洛基的西尔威斯特·史泰隆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了片中的一个场景,在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中,洛基说:“我那不太精明的老爸告诉我,我先天就脑子不好,所以我要好好利用我的身体。”
电影剧本也是史泰隆自己写的,他坦承这是他不断从他父亲那里听到的话。接下来他又谈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