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班族必懂的OFFICE天择定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你能让人觉得自己是后者,自然在工作的推动上会顺利许多。不过,如果仅仅靠着一些共通点与别人很谈得来,就以为自己在OFFICE中能“永保安康”,那也太过天真了。只靠这些人际关系,对你的办公室整体人际关系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
  真正稳固的人际关系,要通过工作来建立信赖。
  假设某个人在工作上经常出错,使公司受到损失,可是他做人不错,和上司的人际关系很融洽;或者某一位上司工作上一点也不出色,但因为他是个好人,所以大家都拥护他——这两种情況在公司中不可能有,如果有,那也不是通过工作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总之,在工作岗位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要是他的话,我可以放心交代工作”这样透过工作能力而建立起来的相互信赖的关系。
  同样地,面对客户时也一样。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相当会做人的保险业务员,每次见面她都像是你这辈子最要好的朋友一样关心你,但是当我某次盲肠开刀,请她帮我申请理赔金,她却一拖拖了两个月都没下文,最后甚至索性不接我的电话,于是我也懒得再找她,直接向总公司申诉。
  尽管当你面对人时笑容可掬、舌摇莲花,如果你分内的工作做不好,甚至影响到别人的实质权益,再好的交情都没用。亲兄弟都会明算账,更何况是这种一开始就建立在工作上的关系。
  千万别以为有好交情工作就能随便,“好交情”就像是枪上的保险栓,顶多拿来挡一阵子,暂时延迟对方开枪的时间,好为你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做补救措施。
  如果你始终没有做任何补救,那么就算你为对方安上再多保险栓,迟早也会全被对方打开。
  

天择律26 向上司提出报告的三个原则
除了公司薪水发不出来之外,另一件令很多上班族相当害怕的事,就是“会议报告”。
  事实上,只要掌握三个原则,报告也可以轻松过关。这三个原则分别是“迅速”、“简洁”、“正确”。
  看到这里先别急着摔书——可能会有人觉得我在说废话,不过,你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你是否真的做到这三大原则了?相信我,这就跟禅修的打坐一样不容易,不是你腿一盘就老僧入定了。
  所谓的“迅速”,就是不错过时机。无论是多么有价值的情报,只要错过时机,就变得一文不值。譬如说,某间合作的供应商倒闭了,你在例行会议上要向主管报告这件事,你想想看,这时候你要提的重点是什么?是报告“倒闭”这件事吗?肯定不是,倒闭这件事在第一时间就该报告主管了。那么,在几天之后的例行会议中,你要提出的是什么?应该是“为因应厂商倒闭的各种后续措施”,比如紧急联系替代的厂商出货、清点对方已收款项以及未收货品项目,这些才是这个时机点你应该要提出的。
  第二项“简洁”,就是能抓住要点。我曾经在一期《经理人月刊》中看到英特尔(Intel)针对提升开会报告效率所做的措施,在会议室中,即使是总经理正在热烈发言,也可能天外飞来一句:“总经理,你的发言时间剩下一分钟,请把握时间。”
  这就是英特尔开会效率的表现,因此他们内部都戏称“time keeper”(计时人)才是会议中最有权力的人。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知道,许多人报告时大概是call…in节目看多了,以为自己是超级名嘴,发言内容东拉西扯,开头还要先来个笑话缓和一下大家的情绪,结果却是“落落长”,让主管不知道你的重点在哪里。冗长的报告不但是浪费时间,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要使报告简洁,就要注意以下三点:
  1。 报告前,要把报告的内容在脑子里整理一遍。
  2。 照着备忘录,把要点有顺序地逐一列出。
  3。 先说结果,再说理由、经过、对策。
  为了确保内容正确无误,做书面报告是最好的办法;特别是日期、时间及金额等出现特别多数字的情况,一定要写一份书面报告。
  偶尔你一定也会有“这样的事不用做报告吧!”的想法,例如在完成上司指派的工作过程中,客户的负责人请你吃了一顿午餐,你也许认为没有必要向上司报告这类小事;可是,如果你能及时向上司报告这件事的话,上司就能找机会适时向客户的负责人致谢,无形中使双方的关系更融洽、顺畅。
  有些事情不是上司指示、交代的工作,比如上司不在的时候,客户打电话来说某件事有变动;之后又打电话来说,还是按最初那样决定好了……诸如这样的事情,你不能随便判断这样的事应该不用告知上司,而是应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向上司报告,或许这些动作能协助主管判断对方公司营运的状况,以及其中各个派系及人事的关系。
  总之,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只要是有关工作的事,不管什么事,都要向上司报告。
  如果你不想因为隐匿某件事而背上责任,那么,正确地提供所有的情报与资讯给主管,绝对是保命的秘诀。
  

天泽律27 打死你也别说:“我不会做,我不想做!”
有些人无论面对什么事,还没问清楚就先说不行,或说自己不会做,即使对上司也一样。老实说,这样的部属确实让上司感到头疼。
  假如上司要你做一件你从来没做过的工作,你会怎么回答?
  “不行,我从没做过,没有信心,还是找别人做吧!”
  我也听过白目人这样回答:
  “这个客户很凶耶!我不敢打电话给他,你可不可以叫别人打啊?”
  这样的回答不是让上司失望而已,恐怕可以直接把上司气到中风。我看接下来你在公司也不必奢望能有什么发展了,因为你若老是这样回答,以后无论什么工作,上司都不会交给你去做。
  在办公室里可不是上餐厅吃饭,还能让你挑三拣四的。你看过路边的野狗会挑食吗?只有被饲养的家犬才会挑嘴。
  因此,当长期被饲养的家犬不幸被遗弃、流落路边时,往往只有等死,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求生的能力,只能等着被自然淘汰。
  我认识一位相当有手腕的长辈,她在离婚后回到职场二度就业,此时已有许多业务是她力有未逮的。
  上班第一天,当主管交给她一份她根本就搞不懂的工作时,她仍是满脸笑容地说:
  “没问题,我今天一定会处理好!”
  接下来,她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去买了个蛋糕送年轻同事,央求她一步步教她该怎么处理。
  她利用交情为自己争取到学习的机会,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主管一个消极的回复,比起其他人,不论在工作的态度上或是对办公室人际文化的掌握上,显然她有能力得多。果然没半年,我这个长辈就已经升上小主管了。
  如果你在遇到这样的情形时能回答说:
  “我以前没有做过,但请让我试一试!”
  或是“我早就想做一次这样的工作,来锻炼锻炼自己,太谢谢了!”这样积极的回答,上司会认为你很有前途,以后有什么工作也愿意让你去做,你也就得到了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凡事持肯定态度的部属,较能得到上司的信任和器重,和上司的关系也一定很融洽。相反地,习惯持否定态度的部下,不会得到上司的信任,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谐。
  当然,上司也有不对的时候,有时你也会说出否定上司意见的想法。
  当上司问你“对这件事,你怎么想的?”如果你用主管般的语气回答说:“我觉得不行”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上司肯定会有一种感觉:你是哪根葱,敢这样说话?如果你想说出否定的意见,也应该想一想怎么表达才能使你的意见容易被采纳。
  切记,上司想听到的不是批判性的批评,而是具建设性的批评。
  用没有意义的批判来取悦上司的部属,一定是一个低水准的部属,永远不会得到上司的信任和赏识。
  办公室的天择律绝对不会比丛林中的弱肉强食来得轻松。你不吃的烂肉,可是有一堆人抢着吃;你不做,下一个被淘汰的人就是你!
   。 想看书来

天择律28 其实,老板和主管也不想和你为敌
不论在哪一家公司,都可以听到基层员工抱怨老板有多可恶、主管有多不体谅人这类的话;只要有人跟上司关系好一点,大家就马上会来几句酸话:“喔,老板的爱将啊!”“最近高尔夫球打得很好喔!”似乎跟长官关系好也成了一种原罪。
  或许你不知道,老板与上司也和你一样,他们也是人,也渴望与大家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这里所说的人际交流,不光是指工作方面,也包括个人。
  在工作方面,一大堆报告、磋商等等的交流就不用说了;除此之外,上司也会想了解你个人的一些情況,例如你对一些时事的看法、工作以外的生活情況等等。因此,你也应该尽量把握住机会,让上司了解自己。
  很多人都会碍于上司或老板的“头衔”,认为自己“凭”什么去和老板寒暄,一看到老板就躲得远远的,甚至下班时间在街上偶遇老板或上司还装作不认识呢(我就有朋友是这样)!
  这种逃避的心态,对于你与上司的人际关系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老板又不是动物园里的“凶猛动物”,难道会咬死人?事实上,只要你抓到机会就和上司多聊两句,没事别往他的痛处踩——就像没有人会在李焜耀面前提到西门子一样(明基电通因投资德国西门子,损失高达二百五十亿台币,明基董事长李焜耀在二○○六年宣布,不再投资西门子)。
  在公司里,一定有人会有以下的想法:
  “在工作的场合,为什么一定要提及个人的事情呢?”
  “除了工作之外,我就是不喜欢和主管聊天。”
  “在公司里,只要把工作做好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大多数主管或老板最在意员工的三个特质就是:工作能力、态度及忠诚度,这三项特质缺一不可。
  一个知名广告创意人曾说:“我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做人的!”
  当然,这显示了他十足的自信,不过,显然他也过度自恃自己的才能,而忽略了这一点:如果他可以省下那些与同事或主管冲突而浪费的时间与心力,绝对能让工作进行得更顺利。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际的问题。我们不是机器,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地不带着任何情绪工作。显然,这位广告创意人是有工作能力,但态度上却出了很大的问题。
  从某方面来说,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即使你可以自我要求自己不带着情绪工作,也无法要求别人和你一样理智。因此,不经营人际关系——尤其是和上司的关系,对你绝对有害无益。
  如果你只知认真工作,与上司之间仅止于工作方面的交流,完全没有个人方面的沟通,反而会使你与上司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不融洽。要知道偶尔与上司聊聊工作以外的事情,不只可以接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当成一种润滑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有些人在和上司起了争执时,会自作聪明地补一句:“Nothing Personal(就事论事)”,其实在职场上,“Everything is Personal”。
  天择黑匣子
  最赚钱的地盘
  杰克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当他到美国留学时,靠着在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取生活费。事实上,在街头拉琴卖艺跟摆地摊没什么两样,都必须争个好地盘才会有人潮,有了人潮才会赚钱。
  很幸运地,杰克和一位老琴手一起争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他们在一家超市的门口,那里人潮络绎不绝。
  过一段时间,杰克赚到足够生活费后,就和老琴手道别,继续回到学校进修深造。他把全部时间和精神,都投注在提升音乐素养和琴艺之中。
  十年后,杰克不经意地路过那家超市,居然发现老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而他的表情一如往昔,露着得意、满足与陶醉的神情。
  当老琴手认出杰克,很热络地问:“兄弟!好久没见,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
  杰克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名字,但老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口也是个赚钱的好地盘吗?”
  “还不错!”
  杰克没有明说,十年后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在门口拉琴的街头卖艺者,而是一位知名的音乐家,经常在音乐厅里公开表演。
  当你拒绝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的时候,跟那个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不放,甚至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老琴手有什么差别?
  

天择律29 老板最讨厌把责任推给别人的员工
所谓公司,是一个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相互理解、帮助、同心协力的有理性的组织。
  你的公司也是如此。
  即使是大企业,它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人;借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可以形成强大的组织和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知,个人是否积极地工作,对公司和组织来说极为重要。个人的作用虽然不能立即以看得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给予公司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我曾经看过一份人力资源公司的调查。
  资料显示:工作年资五年以上的受访者,对团队中出现“拖延”和“抱怨”这样的不良现象最为反感;在补充回答中,他们更进一步指出,“推卸责任”是严重打击团队合作的行为。
  也就是说,上司可以原谅你做错了事,但是不会原谅你做错事还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因为这显现出你的工作态度以及诚信问题。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时曾经表示:
  “我在挑选领导人时,会将‘诚信’列为基础特质。”
  此言更加凸显了这个事实:在办公室中,具有负责任的诚信态度者,才会受到上司的赏识。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人与人之间信赖关系的重要性。
  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工作上犯了错、受到批评时把责任推给别人的行为,是破坏团队精神的一大禁忌。虽然犯错时每个人都会想反驳:“这本来就不是我的责任”,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你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别人,同仁之间彼此的默契和合作关系也就破裂了。
  因此,在被批评时,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而应该先承认自己有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如果能这样做,周围的人就会宽恕你所犯的错误。
  有一种办公室中常见的“推卸责任陷阱”,即明明是上司做的决定,却硬要你去负责,这就严重危及你在办公室中的生存几率。
  我有个在建筑业工作的朋友,最近常向我抱怨,生怕自己会变成上司的炮灰。
  每次有厂商来找上司谈合作的事,上司都是笑脸迎人,一口答应;事后当厂商来请款时,上司又躲得不见人影,要我朋友去擦屁股。我那位朋友不敢随便把钱发出去,以免到时候总公司怪罪下来,上司可能会推得一干二净,诬赖是他自作主张;但他也不想得罪厂商,败坏自己的人脉。
  于是,每天上班他都上得很痛苦。
  遇到这样挖陷阱让你跳的上司时,你就要懂得搜集资料以自保。搞清楚自己的工作权限在哪里,不要怕被上司嫌你麻烦,每一件该问的事情全部都向他请示,如果可以,最好把他的指示全部整理成书面资料,请他签核。
  在职场上,该负责任的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但如果遭到陷害、被别人当垫背时,也要学习如何自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择律30 出错只会“硬拗”的人,鬼都厌恶
工作上出现失误是很平常的事,问题是出错后怎么处理。
  如果你光会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我只是按经理的指示做的”;“我也不想出错,我已经很努力了”这种辩解的话,只会让人讨厌。
  发生错误时若处理的方法不当,铁定会破坏人际关系。
  工作上的错误,小到报告上的标点符号放错位置,大到错误执行或决策使公司损失上亿,不管是哪一种,都不能有“这样的错误不算什么”的态度。因为,错误是大还是小,不是由你自己判断的。
  例如,我有个朋友在竹科当系统工程师,有次好不容易在连续工作两天后休假,正在家里补眠时,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说他前一天值班时忘了打开某个测量仪器。
  他正睡得迷迷糊糊,乍听也不觉得事情有多严重,心里还想:“这种小事也要特地打电话来吵我睡觉”。结果,接下来的话把他吓得整个人都醒了,原来,少了测量仪器监测整个生产线的状况,导致机器过热,全场电脑瘫痪,生产线全部停工,造成了上百万的损失。
  看起来不过就是一个很小的失误,但是后续造成的损失却是大得不得了。这时候如果他还想装死,找些理由来推卸责任,肯定会被直接“火”(fire)掉。
  这时,怎样后续反应及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忘了,出错后必须立刻进行事后处理,根据事后处理的方法,错误造成的后果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在发现错误已经造成的时候,无论是谁,无意中都想为自己辩解,例如:
  “某某的指示和作法就是错误的!”
  “那时要是能给我一点点的劝告,也不会发生这样的错误。”
  “本来开始做时时间就不够,要是时间宽裕一些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错误了。”
  ……
  可是,就算你找出千万个理由为自己辩解,错误也不会消失,还不如立即行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错误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只要你能够妥善处理过失,即使你最后还是必须因此辞职,至少你在业界会留下负责任的好名声,到下一家公司时,背上的就不是“落跑”的坏名声。
  若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就不可能着手进行善后处理。同样地,在进行事后处理时,如果没有展现出你十足的诚意和毅力,也可能使错误更严重。
  “人”这个字,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含义——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更是如此。
  事实上,我们所从事的每件工作,都是许多人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组织中,需要大家共同献力献策,相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