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织部长-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侯永文把贾部长抓起来了,他只能和乔柏明当场做出决定,免去侯永文的镇党委书记职务。他也永远别想再在官场上有什么作为了。可是不知为什么,贾士贞不见了, 这样一来, 他反而觉得思想压力小多了, 他希望侯永文抓的人不是贾部长, 这样大家都相安无事, 退一步讲, 万一是贾部长,但并没捅破这层薄薄的纸,谁也无法提及这件事。所以这事也就真的像没发生过一样。各自心中有数,装聋作哑。然而就在开会之前,他看到《 臾山晚报 》那几幅漫画,让他大吃一惊,他认真研究了那三幅画的内容,寓意并不难理解,“假、是、真”,是什么意思?那不就是贾士贞吗!这样说来,侯永文抓的那个贾士贞一定是贾部长。想到这里,高兴明突然间心惊肉跳,一阵不寒而栗。   
  “怎么样,高副部长?”贾士贞看着神情呆滞的高兴明说,高兴明有些慌张地低下头,根本不知道贾部长问的什么意思。其实,就算侯永文关的就是他贾部长,与他高兴明又有什么干系呢,侯永文不过是个镇党委书记,他却身居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这本来就没有什么联系的,然而高兴明担心的是,他和侯永文的关系,那个倒霉侯永文是他同母异父的兄弟呀!   
  贾士贞已经感觉到高兴明心不在焉,也就不再理会他了,于是又说:“这些考察材料为什么没有考察的人签名,我记得组织部门早就有过明确的规定,考察干部的责任人一定要在材料的后面签上名字,可是我发现这批材料都没有签名,请干部科把这些材料拿回去,是谁考察的就签上谁的名字,半小时后由机关干部科长收齐交到我的办公室来。”   
  六   
  当两个干部科长捧着材料回到科里时,他们的心里都忐忑不安起来,谁也不知道新来的部长要干什么,刚才会上部长的批评没有任何掩饰,指的就是这批材料写得太胡夸,言过其实。这不仅让两个干部科长非常难堪,连高副部长也被弄得十分尴尬。   
  县区干部科长庄同高是一个已经四十好几的人了,两鬓已经日渐斑白,他对自己的去向本来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根据他自己的分析,在这批即将调整的干部当中,一定有他的席位,他也顾不得位置的好坏,只要能到副县处级,也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在组织部那么多年,亲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科级干部提拔到副县处级领导岗位上,甚至有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仅那些科级干部见了他那样恭恭敬敬,连一些县处级领导也不敢怠慢他这个大权在握的干部科长。但是在他心里,也常常感到不平衡,干部科长固然有权,但那毕竟只是个正科级,官场上的人谁不想升官,又有谁嫌官大了呢?其实他在三年前就已经瞄准了县委组织部长的位置,谁不知道县委组织部长的前途在副县级中是前程最为广阔的一个。只要当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下一步就是政工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到了县委书记,那市厅级干部就已经炙手可得了,到了县委副书记,就是当不上县委书记,回到市直机关,按惯例也是稳稳当当当上大局局长。而到市直机关当个副局长,升官的机会相对的就少多了,也许到退休时也转不了正。庄同高看着一个又一个大好机会自己都没有把握住,一直后悔不已。可是今天,贾部长的这个会一开,新部长的一番话,让他没了底,顿时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他看着手里的这些考察材料,特别是下臾县那么多等待提拔的干部,本来作为一把手科长,是不会亲自到考察第一线的,可是当时高副部长一定叫他亲自坐镇下臾指挥。他只好服从领导,当然他知道,作为他,县区干部科一把手科长亲临县里考察干部,从县委书记到那些乡镇党委书记、部委办局一把手,简直视他如上大人一般,所到之处好烟好酒不说,行动都是前呼后拥,那些考察对象都是领导事先定好名单交到他手上的,他记得非常清楚,那次内定的名单中,下臾准备提拔的乡镇党委书记四人,部委办局一把手多达八人。一个县一下子提拔那么多科级干部到副县处级位置上,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对于这批人的考察,他也是按领导的意图,绝对保证考察材料过得硬,只要考察材料过得硬,提拔只不过是时间和程序问题。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关键时刻,组织部长调走了。其实领导变动也不要紧,组织部长都是异地为官,干部调整的实权依然是常务副部长高兴明,高副部长在市委组织部仍是说了算的人物。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新来的贾部长所有思路都与众不同,现在他看着这些资料在发呆,甚至觉得自己未来的命运已经和这些材料联系在一起了。庄同高怎么也没有想到,新部长一上任就对干部考察材料认真起来,他在市委组织部那么多年,写过的材料,堆起来比他人还高,他当然知道,那些考察材料有多少说的是真实情况,大多是假话、大话、空话,有的甚至简直是屁话,提拔那么多县处级领导干部,谁去翻过考察材料了?考察干部不过是一种形式、程序,故弄玄虚罢了,现在居然来了个贾士贞这样的愣头青、二百五的组织部长。居然要亲自看什么考察材料,而且还真认起真来了,甚至还要他们签字,他的心里不知怎么的,有点担心,他真的不愿意签这个字。         
虹桥书吧。  
第12节:漫画(4)         
  散会之后,高兴明刚进办公室,贾士贞就进来了,高兴明忙着让座,要去给贾部长拿茶杯,贾士贞说,家不叙常礼,何必如此客气呢!在这种情况下,都是领导先开口,领导不先讲话,下级只能满脸赔笑,高兴明自觉有些尴尬,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于他来说,他在市委组织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常务副部长,前两位部长对他都是信任有余的,许多重要的干部问题都依靠他,所以他对当时的部长从没有过现在这种感觉。而此刻在比他年小十三岁的年轻部长面前,倒有点像学生惧怕老师那样。   
  贾士贞站在高兴明面前,微笑着说:“高副部长,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请你多动动脑子,在会议之前,我没有和你通气,但是,我想你作为组织部门的老领导,对这项工作一定不止一次思考过,也许比我的想法更成熟、更可行。看来,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不改革是不行了,靠组织部门那几页考察材料来用人,太片面、太主观、太不能反映群众意愿了。况且组织部派出的两个人就是公平公正的表率,我看未必,他们也会主观,也会臆断,他们也有人际关系,他们就不会歪曲事实,就不会有私心,谁能保证?我自己考察过干部,坦率地说,我也干过些不公正的事,夸大成绩,为被考察人掩饰缺点。甚至组织部门还有人为当事人改年龄,提高学历,以致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虽然在群众心目中,组织部门是神圣的,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人们在谈到职业道德时,只强调服务行业要注重职业道德,可从没有人敢提出组织部门也要讲究职业道德,是组织部门没有职业道德可谈,还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一个人进了组织部门,思想、道德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吗?恐怕不一定。这些问题,是没有人注意到,还是组织部内部的人麻木了,或者说不愿意去揭自己的痛处,暴露自己的阴暗面?”贾士贞显然有些激动,好像刚才开会时没有讲的话,要在此时补上似的。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口气讲得太多了,不得不强行刹车,马上又说,“对不起,我讲得太啰唆了,总之,希望你多动动脑筋,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基础性的、理论上的准备工作。”  
  高兴明觉得自己一下子还没有适应贾部长的工作方法。这些年来,他在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尤其是当上常务副部长之后,在西臾市委组织部,实际权力掌握在他手里,各个县区和市直机关,如果你想提拔到县处级的岗位上,上面又没关系,但是只要能打通高副部长的关系,那么提拔就有望了。这些年来,由他提名提拔起来的县处级领导,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高兴明的威望,在全市官场上受到重视的程度,实际上并不比常委、组织部长差,高兴明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小车没到,早有一班人候在那里,连开门都是争先恐后的,有人抢着去干,上厕所都有人等在外面,洗完手后就有人递上热毛巾,有的人恨不得替他脱裤子,替他去蹲茅坑。可是这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年轻部长刚到任,就给他下马威,让他感觉到,他手中的权力一下子被收得光光的。刚才贾部长的一番话,他看似在听,其实他内心早已心不在焉。就在贾部长匆匆结束长篇大论后,他只好装出一副谦恭的样子,不停地点着头,说:“我能力有限啊!”这种态度过去他是从没有过的,也许是给点颜色让贾部长看看,也许是静观其形势的变化。   
  贾部长一走,高兴明心事重重地坐到那张高背羊皮椅子上,一眼瞥见压在公文包下面的《 臾山晚报 》,随手拿过报纸,仔细琢磨起那几幅漫画来,看着看着,他把刚才那些烦恼和不快全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眼前的漫画成了一幕幕电视镜头,仿佛有一个年轻人活动在群众当中,老百姓向他倾诉,有的侃侃而谈,有的义愤填膺,突然几个身穿制服的人把这个年轻人带走了,然后是侯永文的连夜审讯,乔柏明和他赶到现场时,却不见那个年轻人。一阵思绪之后,高兴明对这几幅漫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拿起电话,说:“ 臾山晚报社吗?是老肖吗?”   
  “是,我是肖一鸣。”   
  “老肖啊,我是市委组织部高兴明。”   
  “哟,是领导呀!您有什么指示?”   
  “老肖啊……”高兴明慢慢吞吞地说,“你……最近忙啊?这样,老肖,我马上过来看看你。”   
  “不,不,不,高部长,哪能劳您大驾呢,有什么指示需要我去一趟的,我马上到您办公室去。”肖一鸣不知是激动还是什么原因。居然兴奋得不知所措,高兴明根本不理他,坚持马上到他办公室来,这让肖一鸣有些受宠若惊了。可是肖一鸣怎么也不明白,高副部长对他从没有过这样的态度,高兴明今天显得特别礼贤下士,不容肖一鸣多说,就放下电话。肖一鸣的手久久地拿着电话,愣了半天才放下来。         
※虹※桥书※吧※BOOK。※  
第13节:漫画(5)         
  肖一鸣在办公室里愣了半天,无论如何也捉摸不出高部长要干什么。说起他和高兴明的关系,两人不仅是一个乡的同乡,还是一个村的, 两家之间只隔两家人,从小两人就在一起玩,肖一鸣写一手好文章,二十多岁时就是省报小有名气的报道员。改革开放后,西臾日报社要组建一份小报,就是现在的《 臾山晚报 》,肖一鸣被调进报社。后来小报社升为正处级单位,肖一鸣升任副主编,两年后主编调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肖一鸣自然想把屁股坐正,当时高兴明已经当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想到儿时的朋友,于是肖一鸣鼓足勇气带上两条中华烟和两瓶酒,利用周六晚上,登门拜访高副部长,可是当他说明来意时,高兴明居然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临走还坚决让肖一鸣把香烟和酒拿走。让肖一鸣恼火的是,没过多久,市委居然派了一个副县长来当主编,让一个外行处处管着他,两人自然搞不好关系,没过多久,那个主编嫌报社没权,时间不长又调走了。就这样,肖一鸣的副主编一直副到今天。在这一瞬间,肖一鸣想,难道高兴明会主动把主编送上门?关心他的职务,让他转正吗?正在他茫无头绪时,高兴明已经出现在他的门口了,肖一鸣激动得有些热血沸腾,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坐定之后,高兴明慢条斯理地说:“怎么样,一鸣,我们两人既是邻居又是从小耳鬓厮磨的朋友,老肖啊,你可能对我有些误解,怨我没有帮你的忙,你这个副主编都这么多年了,哎,我也有我的难处啊,在外人眼里,认为我这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有很大的权力,可是这干部问题,太微妙了,好了,不多解释了,你放心,我正在想办法,一定会对你负责的。”   
  高兴明的一番话,让肖一鸣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甚至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世上真有如此好事?难道天上真的掉下一块馅饼了!他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高部长,太……太感谢您了……”肖一鸣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一鸣,我这人你是了解的,处事不太灵活,有什么不到的地方还请老弟多海涵!”   
  “高部长,您太客气了,咱俩不需要说这些,我能理解,您处在热点上……”肖一鸣差点说走了火,立即改口道:“高部长,您今天来……”   
  “老肖,我想找一个漫画画得好的人,不知你能否帮帮忙?”   
  “这容易啊,在我们报社挂上号的就有那么两三个人,也是西臾地区出了名的漫画家,你也一定知道的。”   
  “这些人啊!”高兴明说,“今天你们报纸上有三幅漫画,怎么没有署名作者?我感到这个作者很有想象力!”   
  “噢!”肖一鸣随手从桌子上拿过那份报纸,指着报上的漫画说,“您指的是这个?”   
  “是。”   
  高兴明一看,肖一鸣似乎也正关注这几幅漫画,看来,这几幅漫画一定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他随手接过报纸,再次认真看起来。   
  肖一鸣摇摇头说:“这是没有署名作者的投稿,我们连稿酬都不知道往哪儿寄。高部长,你干吗要找这个人呢?”   
  “哦,是这样,”高兴明显然有些失望,“没什么,我不过觉得作者很有想象力,想和他切磋切磋。”   
  “是是是,高部长也是书画爱好者,对!”   
  “这样,一鸣,你再想办法找一找这个作者。”高兴明说着就站起来,草草地握了握肖一鸣的手,离开了报社。   
  高兴明走后,肖一鸣坐在办公室里,百思不得其解,高兴明来找他,原来是为了找这幅漫画的作者,对他当主编的承诺不过是见面办事的托词而已。不管怎么说,肖一鸣还是决定用心去找那个不留名的漫画作者,也许找到了漫画的作者,能让高兴明兑现他当主编的诺言。   
  七   
  贾士贞在办公室等了半个小时,可是半小时后,两个干部科长没一个把签好名的那些考察材料送过来,直到中午临下班时,机关干部科长张敬原才把材料捧过来,一进贾部长的办公室就红着脸说,科里有的同志不在办公室,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请部长批评谅解。   
  贾士贞说这是第一次,也许大家还不了解他的性格,不了解他的工作作风,以后可不行,一件小事照样体现一个干部的素质。随后贾士贞换了话题:“敬原同志,你在市委组织部也算老同志,也掌握着考察、选拔干部的权力,关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问题,希望你按照我提的意见,拿出一份有分量的意见来。当然,我想也许你们感到太突然,或者还可能有什么别的想法,因为这样的改革,必然要涉及组织部干部的切身利益,比如你们这样的科长们,按照过去的惯例,迟早都会成为副县处级干部的,可是这样一来,要和其他部门的同志一样,参与竞争,思想上一下子很难接受。但是,这是大势所趋,不这样做我们的干部管理制度就将成为脱离群众的陈旧的机器,长期下去,这部机器就要生锈,要烂掉。”         
▲虹▲桥▲书▲吧▲。  
第14节:漫画(6)         
  贾士贞的话说得张敬原浑身冒汗,连一句话也没敢说,几乎是逃出贾士贞的办公室。   
  让张敬原感到太突然了,贾部长到任这几日,他虽然觉得贾部长和过去的组织部长不同,一上任就大叫大嚷改革干部制度,他以为这是每一个新官上任的共同特点,大造舆论,大张旗鼓扩大影响,目的是为自己出政绩,让领导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都是为了进一步提拔、晋升。就是改革,也是搞搞花架子,作作秀,糊弄糊弄老百姓而已。真的要改革了,那不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缩小自己的权力吗?再怎么改革,他这个机关干部科长也不可能和市直机关那些科长们一样,再怎么改革,他贾部长也不能把他们这些市委组织部门的科长们调到其他单位当一个什么科长的。然而,他早已暗下决定,他将尽快离开组织部,宜早不宜迟,不管是到县区当组织部长,还是留在市直机关当副局长,都必须尽快调出市委组织部。他可不愿意和这样一个领导在一起如履薄冰,提心吊胆。可刚才贾部长的一席话,却又让他胆战心惊起来,贾部长明确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织部的科长们要和其他部门一样,参与竞争。想到这里他简直有些毛骨悚然。自然从内心对贾部长的改革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张敬原刚走,贾士贞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贾士贞拿起电话,只说了一声,“喂!”话筒里传来熟悉而甜蜜的女人声音,在这一瞬间,贾士贞的心里热乎乎的,异性间的幸福感油然从心田缓缓升起。“喂,士贞弟吗?不,贞弟……”   
  “一兰……”贾士贞的心里一阵怦动,“兰姐,你在哪儿?”   
  “我啊……”周一兰柔声说,“我在省城。你离开省里才十多天,我觉得好像过了很久很久。这些日子,我常常回忆我们交往的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刻。”停了一会,又说,“你现在好吗?我可以想象得到你当上市委组织部长后的风采,你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领导,前程似锦!”   
  贾士贞努力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好像自己又回到曾经和周一兰交往的每一次不平凡的经历。   
  平心而论,贾士贞认识周一兰,是因为周一兰的哥哥周一桂。说起周一桂,他们之间还是一次奇遇。贾士贞当初借调到省委组织部,他在上任的途中,出了车祸,当时他虽然受了伤,还是从翻到沟里的客车里爬出来,站在路边拦车救人,周一桂当时一听说救人,就用自己的小车送伤员,给贾士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们谁也不知道谁的身份。谁知后来贾士贞到县里考察干部时,又遇上了周一桂。两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